LacS基因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重组蛋白表达
- 格式:pdf
- 大小:268.96 KB
- 文档页数:3
细菌的重组蛋白质表达系统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及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细胞功能的核心执行者。
为了研究和应用不同类型的蛋白质,科学家发展出了各种蛋白质表达系统。
其中,细菌的重组蛋白质表达系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细菌重组蛋白质表达系统的原理、优势和应用。
一、原理细菌重组蛋白质表达系统利用细菌作为宿主来表达外源蛋白质。
这个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组成部分:表达载体、宿主菌株、诱导系统和纯化方法。
1. 表达载体表达载体是指带有外源蛋白质编码序列的质粒。
这些质粒通常包括启动子、反义密码子和终止子等参与蛋白质表达的元件。
其中,启动子通过结合转录因子来启动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反义密码子则能够增强蛋白质的长效稳定性,并促进其在细菌中的高效表达。
2. 宿主菌株宿主菌株在蛋白质表达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常选择大肠杆菌作为宿主,主要因为大肠杆菌具有较高的生长速度、易于培养和常用的遗传工具。
此外,大肠杆菌本身产生的内切酶活性较低,有利于保护外源蛋白质的稳定性。
3. 诱导系统诱导系统是细菌重组蛋白质表达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使用化学诱导或者温度诱导来启动表达载体中蛋白质编码序列的转录和翻译。
化学诱导通常通过添加一种诱导剂,如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来激活载体中的启动子。
温度诱导则是通过改变培养温度来调节蛋白质表达。
4. 纯化方法纯化是细菌重组蛋白质表达系统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亲和纯化、碳水化合物基负载层析和凝胶过滤等。
这些方法能够根据蛋白质的特性和亲和性实现高效纯化。
二、优势与其他蛋白质表达系统相比,细菌重组蛋白质表达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性细菌重组蛋白质表达系统是目前各种表达系统中最高效的一种方法之一。
通过优化表达条件和使用高效的诱导系统,可以实现高产量的蛋白质表达。
此外,细菌本身的生长速度也有助于高效表达。
2. 便捷性相比其他表达系统,细菌重组蛋白质表达系统的操作更为简便。
重组蛋白质的表达与纯化重组蛋白质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目标蛋白的基因导入到宿主细胞中,使其在宿主中表达并纯化得到的蛋白质。
这项技术应用广泛,被广泛用于生物制药、医学研究以及工业生产等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重组蛋白质的表达与纯化过程。
一、重组蛋白质表达过程1. 选择表达宿主重组蛋白质表达宿主的选择十分重要。
常用的表达宿主包括大肠杆菌(E. coli)、酵母(yeast)、哺乳动物细胞等。
不同的表达宿主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例如,大肠杆菌是最常用的表达宿主之一,具有高表达水平、易操作、成本低等特点。
2.构建表达载体表达载体是将目标基因导入宿主细胞的载体。
常用的表达载体有质粒、病毒载体等。
质粒是最常用的表达载体,它可轻松被细菌胞内扩增,并在细胞内产生大量目标蛋白。
3.转染和表达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导入到宿主细胞中,实现转染。
转染有多种方法,如电穿孔法、化学法、微粒子轰击法等。
转染后,宿主细胞会开始表达目标基因,合成目标蛋白。
4.优化表达条件为了提高重组蛋白质的产量和纯度,需要对表达条件进行优化。
常见的优化方法包括调节培养基成分、改变培养条件、优化诱导剂浓度等。
二、重组蛋白质的纯化过程1.细胞破碎与分离表达宿主中产生的重组蛋白质往往与其他细胞组分混合在一起,需要通过细胞破碎与分离来获取目标蛋白。
细胞破碎方法包括机械法、超声法、高压法等。
分离方法包括离心、电泳、柱层析等。
2.柱层析柱层析是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之一,它基于蛋白质在柱中不同吸附剂上的亲和力差异来实现分离纯化。
常用的柱层析方法有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
3.其他纯化方法除了柱层析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纯化方法可供选择。
例如,凝胶电泳、过滤、冷冻干燥等。
这些方法通常用于进一步提纯和去除杂质,以获得纯度更高的重组蛋白质。
三、重组蛋白质应用与挑战重组蛋白质的应用广泛,涉及到生物制药、医学研究、农业等领域。
例如,通过重组蛋白质技术,可以生产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如人胰岛素、白介素等。
大规模蛋白质表达研究的方法和技术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蛋白质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蛋白质的表达研究成为了近年来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大规模蛋白质表达研究的方法和技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于实际研究。
一、重组蛋白质表达系统重组蛋白质表达系统是大规模蛋白质表达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系统利用真核或原核细胞来表达目标蛋白质,通过转染、转化等方式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中,从而实现大量蛋白质的表达和纯化。
常见的重组蛋白质表达系统包括大肠杆菌、酵母等。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具有高表达效率、操作简便等优点,适合于大规模表达和纯化蛋白质。
而酵母表达系统则适用于复杂蛋白质的表达和折叠,因其能够实现真核细胞级别的蛋白质表达。
二、蛋白质结构预测和模拟技术蛋白质结构的预测和模拟是大规模蛋白质表达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通过结构预测和模拟技术,研究人员可以了解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功能以及相互作用方式,为后续的功能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常用的蛋白质结构预测和模拟技术包括蛋白质同源建模、分子动力学模拟等。
蛋白质同源建模通过比对已知结构蛋白质与目标蛋白质的序列相似性,用已知结构蛋白质的结构模板来推测目标蛋白质的结构。
而分子动力学模拟则通过模拟蛋白质分子的运动行为,从而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
三、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蛋白质相互作用是蛋白质功能调控的关键环节,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可以揭示蛋白质的功能机制和信号传递网络。
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方法被应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
蛋白质亲和纯化技术是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通过蛋白质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分离纯化目标蛋白质及其相互作用蛋白质。
常用的蛋白质亲和纯化技术包括免疫共沉淀、亲和色谱等。
另外,蛋白质结构冷冻电镜技术也成为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
该技术能够在近原子分辨率下探究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揭示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机制。
四、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是大规模蛋白质表达研究中的新兴领域。
重组蛋白诱导表达方法一、基因克隆和表达载体构建基因克隆是重组蛋白诱导表达的第一步,包括基因的获取、基因的剪切和拼接等步骤。
在获取基因时,可以通过基因文库筛选、PCR 扩增、人工合成等方法。
剪切和拼接基因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以确保基因的准确拼接。
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将克隆的基因插入到载体中,以使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表达。
常见的载体包括质粒、噬菌体、病毒等,根据基因的大小和表达需求选择合适的载体。
二、宿主菌的选择和转化宿主菌是用于表达重组蛋白的微生物细胞,根据基因的表达需求选择适合的宿主菌。
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导入宿主菌中,使基因在宿主菌中表达。
转化方法包括电转化、化学转化、显微注射等。
三、重组蛋白的表达诱导将转化后的宿主菌进行培养,在适当的温度、pH、营养等条件下,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
根据不同的宿主菌和载体,选择合适的诱导剂和诱导条件。
四、重组蛋白的分离和纯化重组蛋白在宿主菌中表达后,需要进行分离和纯化,以获得高纯度的蛋白质。
分离和纯化方法包括离心、沉淀、过滤、离子交换、亲和层析等。
五、重组蛋白的检测和鉴定通过电泳、免疫学、质谱等技术对重组蛋白进行检测和鉴定,以确定蛋白质的分子量、等电点、抗原性等性质。
六、重组蛋白的应用和功能研究重组蛋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用于制备抗体、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开发新药等。
同时,通过对其功能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蛋白质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过程。
七、重组蛋白的表达优化为了提高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和纯度,需要进行表达优化。
包括选择适合的宿主菌和载体、调整培养条件、优化诱导条件等。
同时,可以通过蛋白质工程手段对蛋白质进行改造,以提高其表达量和稳定性。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蛋白的流程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蛋白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克隆:首先需要将目标基因克隆到适当的表达载体中。
这可以通过PCR扩增目标基因,然后将其与表达载体连接,形成重组质粒。
2. 转化: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细胞中。
可以使用化学方法(如热冲击法)或电穿孔法将质粒导入细胞。
3. 选择:转化后,将细胞分散在含有适当抗生素的琼脂平板上培养。
只有带有重组质粒的细胞能够存活并形成菌落。
4. 培养:将含有重组细胞的培养液转移到适当的培养基中,并在适当的条件下培养。
这可能包括调节温度、pH值和搅拌速度等。
5. 表达:在培养期间,目标基因会被大肠杆菌细胞转录和翻译为蛋白质。
使用适当的启动子和调控序列,可实现目标蛋白的高效表达。
6. 细胞破碎:一旦细胞达到最佳表达水平,就需要破碎细胞以释放目标蛋白。
这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如超声波、高压破碎或化学方法。
7. 纯化:通过使用各种分离和纯化技术(如亲和层析、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等),从细胞裂解液中纯化目标蛋白。
以上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蛋白的一般流程。
具体的步骤和条件可能因实验设计和目标蛋白的特性而有所不同。
表达载体一、原核细胞表达载体1. pBAD载体:特点; 该表达质粒含有araBAD(arabinose)操纵子的P BAD启动子和编码该启动子的正负调控子基因araC,具有紧密调控功能和高水平表达外源蛋白质的原核细胞表达载体。
请注意:1. 当要扦入其他信号肽片段,改建此载体时,请不要利用该载体上的Nde1 EcoR1 BamH1 Kpn1和Pst1位点,以免造成重组困难,因为前述内切酶在此载体上均有二个位点,最好使用只有一个酶切位点的Sac1和Hind111位点。
同时记住,如在不含任何信号肽的P BAD表达质粒扦入信号肽,其非编码N-末端要包含核糖体结合位点(RBS)核苷酸序列。
2在使用含Omp A分泌信号肽的P BAD表达质粒时,请应用Omp A分泌信号肽上的Sac1以及载体Hind111酶切位点,这些在载体序列上都是单个酶切位点。
本公司目前有含Omp A分泌信号肽和不含任何信号肽的二种P BAD表达质粒,其多克隆位点区域图谱如下:(a)、含Omp A分泌信号肽的P BAD表达质粒多克隆区域SDP BAD….TACCCGTTTTTTTCC….GCTAGCAGGAGGAAACG ATG AAA AAG ACA GCT ATC GCG ATT GCA GTG GCA CTG GCT GGTA M ATTC GCT ACC GTA GCC ATG GCC GAG CTC GGTACCCGGGGATCCTCTAGAGTCGCCTGCAGGCATCCAAGCTTNco1 Pst1 Hind111 (b)、不含分泌信号肽的P BAD表达质粒多克隆区域EcoR1 Kpn1 BamH1 Pst1P BAD….TACCCGTTTTTTTGG.GCTAGCGAATTCGAGCTCGGTACCCGGGGATCCTCTAGAGTCGCCTGCAGGCATCCAAGCTTNde1 Sac1 Smal 1 Hind111下图显示本公司应用pBAD表达载体完成的实验结果:pBAD载体驱动大分子蛋白质在原核细胞Origami(DE3)内高效表达2. pCAl-n & pCAl-pelB载体特点: 该原核细胞表达载体是来源于以T7 RNA聚合酶为基础的pET载体,含有T7/LacO启动子、编码钙调素结合多肽标鉴和凝血酶切点的核苷酸序列。
大肠杆菌重组蛋白表达流程大肠杆菌重组蛋白表达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合适的表达载体:通常选择含有启动子、转录终止子、选择标记和适当的表达调控元件的表达载体。
启动子用于驱动基因转录,转录终止子用于确定转录产物的结束位置,选择标记有助于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而表达调控元件可以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
2. 构建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中,构建成重组表达载体。
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目的基因的orientation(方向)、阅读框(ORF)以及表达调控元件的活性等因素。
3. 转化大肠杆菌:将构建好的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中。
转化方法有多种,如化学法(如CaCl2法)、电转化、热激转化等。
转化后,大肠杆菌吸收了外源DNA,成为重组菌株。
4. 筛选重组菌株:在含有选择性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培养转化后的菌落,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菌株。
此外,可以通过鉴定菌落的形态、颜色等特征进行初步筛选。
5. 诱导表达:将筛选出的重组菌株接种到含有诱导剂(如IPTG)的培养基中,诱导目的基因的表达。
诱导剂IPTG可以与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结合,增强基因转录和翻译的效率。
6. 收集和纯化重组蛋白:诱导表达后,菌体中会含有目的蛋白。
可以通过离心、破碎细胞、柱层析等方法分离和纯化重组蛋白。
常用的纯化标签有His标签、GST标签等,这些标签可以帮助分离和纯化目的蛋白。
7. 蛋白活性检测和应用:对纯化的重组蛋白进行活性检测,如酶活测定、蛋白互作实验等。
确认蛋白活性后,可应用于生物学研究、药物研发等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大肠杆菌重组蛋白表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表达量低、蛋白包涵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尝试优化表达载体、改变诱导条件、使用融合标签等策略。
重组蛋白质的表达纯化和结构鉴定在生物医学领域中,重组蛋白质凭借其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了研究热点。
然而,要想获得高纯度的重组蛋白质,并对其结构进行准确的鉴定,需要经历一系列复杂而细致的实验步骤。
本文将从表达、纯化和结构鉴定三个方面介绍重组蛋白质的研究过程。
一、表达重组蛋白质的表达是研究重组蛋白质最初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常采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作为表达宿主。
首先,需要将目标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中,确保其与启动子、转录因子等相互配合,并携带一定的标签,如His 标签、GST 标签等。
接着,将修饰好的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中,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目标菌株。
最后,将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大规模培养,促使目标基因在细胞内表达。
二、纯化获得表达目标蛋白的菌株后,需要将蛋白从细胞中纯化出来。
首先,采用超声波或高压颠破细胞壁,释放出蛋白质。
接着,通过离心等手段将蛋白质与其他细胞组分分离。
此时,可以利用目标蛋白质特异性的亲和层析柱,如镍柱、葡聚糖柱等,吸附目标蛋白质,并通过逆向洗脱等方法,得到高纯度的目标蛋白质。
三、结构鉴定获得纯度较高的重组蛋白质后,需要对其结构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常用的结构鉴定方法包括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NMR)、电子显微镜等。
X射线晶体学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通过将蛋白质结晶并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得到蛋白质的高分辨率结构。
NMR则通过测量蛋白质中核自旋的相对位置和相互作用关系,获取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信息。
电子显微镜是一种能够获得蛋白质高分辨率结构的技术,主要应用于研究大分子复合物和纤维形态的蛋白质。
除了上述常用技术外,近年来还涌现出一些新的结构鉴定方法,如质谱联用技术、光学显微镜成像、负染电镜等。
这些方法的出现,为蛋白质结构鉴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对重组蛋白质的表达、纯化和结构鉴定进行了简要介绍。
事实上,研究重组蛋白质的过程还包括目标基因的设计与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分析等环节。
重组蛋白质的表达与纯化技术蛋白质是生命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命体的生长、繁殖和免疫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重组蛋白质则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工合成的外源基因导入到特定的宿主细胞中,通过细胞表达和纯化技术得到的转录翻译产物。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生产天然蛋白质,还可以生产人工合成的新型蛋白质,对于疾病的治疗和新药的研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蛋白质表达技术蛋白质表达是获得大量重组蛋白质的重要方法。
选择适当的宿主细胞和表达载体是获得高水平表达的关键。
常用的宿主细胞包括大肠杆菌、酵母菌、昆虫细胞、哺乳动物细胞等。
1.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具有生长快、表达量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重组蛋白质的表达和纯化。
其表达载体主要有pET和pBAD两种,pET系统一般用于产生可以形成包涵体的重组蛋白,pBAD系统用于在分泌表达中产生滞留蛋白。
2.昆虫细胞表达系统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包括SF9、Sf21、HighFive等细胞系,常用的表达载体为pIB/V5-His、pFastBac等。
昆虫细胞表达系统通常用于表达大分子蛋白质,如糖蛋白、膜蛋白等。
3.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是目前表达规模最大、表达产物最接近人体蛋白质的一种表达系统。
其表达载体主要有pCDNA3.1、pCI 等,常用于表达与人体有关的蛋白质,如抗体、生长因子等。
二、蛋白质纯化技术蛋白纯化是重组蛋白质生产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得到高质量的、纯度较高的蛋白质样品。
常见的纯化方法包括亲和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凝胶过滤层析法、逆流式层析法等。
1.亲和层析法亲和层析法是指因与载体中固定的亲和剂相互结合而纯化目标蛋白质的一种方法。
亲和剂通常是与目标蛋白质有特异性结合作用的化合物,如亲和标签、酶底物、抗体等。
常见的亲和层析方法有亲和柱层析、亲和膜层析等。
2.离子交换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是根据蛋白质带有正或负电荷的差异性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离子交换层析的柱填充物常为离子交换树脂,其一般分为阴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两种。
蛋白质重组表达技术
蛋白质重组表达技术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目的蛋白质的基因插入宿主细胞中,实现重组蛋白质的表达、纯化和应用的技术。
该技术主要涉及以下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根据需求设计合成或从天然基因库中提取目的基因。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中,形成重组质粒。
表达载体可以是原核或真核生物的质粒或病毒载体。
3.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将重组质粒导入宿主细胞中,常用的宿主细胞包括大肠杆菌、酵母菌、哺乳动物细胞等。
转化或转染的方法包括化学法、电穿孔法、噬菌体感染等。
4.重组蛋白质的表达:宿主细胞接受重组质粒后,开始表达目的蛋白质。
表达形式可以是细胞内或细胞外表达,具体取决于目的蛋白质的性质和宿主细胞类型。
5.蛋白质的纯化和鉴定:通过各种纯化技术,如离心、过滤、离子交换、亲和层析等,将重组蛋白质从宿主细胞中分离出来,并进行性质鉴定,包括SDS-PAGE、Westernblot、质谱等技术。
6.蛋白质的功能研究和应用:对重组蛋白质进行生物化学性质和功能的研究,发掘其在医药、农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总之,蛋白质重组表达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平台之一,可应用于新药研发、疫苗生产、生物材料制备等多个领域。
利用原核和真核系统在重组蛋白质表达中的比较当今生物科学领域中,蛋白质表达技术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利用原核和真核系统来重组蛋白质,是常见的两种方法。
这两种系统在蛋白质表达中有着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一、原核系统的蛋白质表达原核系统主要指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简称E.coli)等细菌,并且是最常用的蛋白质表达系统之一。
原核细胞具有复制速度快、易于培养、表达量高等特点,使其成为研究人员的首选。
在原核系统中,通常使用表达载体质粒将目标基因插入到细菌细胞中,并利用细菌自身的转录、翻译系统来实现蛋白质的合成。
在表达载体上,一般包含启动子、转录终止子、选择性标记等功能元件,以控制目标基因的表达和纯化。
原核系统的蛋白质表达具有高效、简便、经济等优势。
然而,由于原核细胞的风险素材含量高,存在内源性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机制有限等局限,某些复杂蛋白质的表达可能会受到限制。
二、真核系统的蛋白质表达真核系统主要指哺乳动物细胞(如CHO细胞)、昆虫细胞(如Sf9细胞)等,相对于原核系统,真核系统具有更接近生物体内蛋白质表达的环境,更能实现复杂蛋白质的表达。
在真核系统中,常用的蛋白质表达包括稳定转染和瞬时转染两种方式。
稳定转染是将目标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从而实现长期稳定的表达。
而瞬时转染则是将目标基因引入宿主细胞的质粒中,通过短时间高表达来获得大量蛋白质。
真核系统的蛋白质表达能够实现更多的翻译后修饰,如糖基化、磷酸化、乙酰化等。
这些修饰对于某些蛋白质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
此外,真核细胞中包含更多复杂的蛋白翻译机制和分子伴侣蛋白,有利于蛋白正确折叠和纯化。
然而,真核系统的蛋白质表达过程更为复杂,所需时间和成本也相对较高。
此外,真核细胞具有更严格的质控机制和蛋白降解系统,蛋白质的表达稳定性较差。
三、原核与真核系统的比较原核和真核系统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需求。
如果目标是表达小分子量、水溶性和结构简单的蛋白质,原核系统是较好的选择。
重组蛋白的高效表达及纯化技术研究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蛋白表达与纯化技术在医疗、工业以及科学研究等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中,重组蛋白的高效表达及纯化技术是蛋白质学研究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几种重组蛋白表达及纯化技术,以及它们的新进展与应用前景。
一、背景介绍重组蛋白指的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人工合成的DNA片段引导到细胞中,使其在受到特定刺激后大量表达特定功能蛋白的一种新型蛋白质。
由于其具有高度专一性、易制备性以及更高的效力和安全性,越来越多的药物被开发为基于重组蛋白的生物制剂。
二、重组蛋白表达技术1. 原核表达系统原核表达系统是将DNA片段导入大肠杆菌等细菌中,在其形成菌落的过程中进行表达。
该系统的优点在于表达速度快、操作简便、表达产量高。
但同时,由于原核表达与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相比,它对于蛋白翻译辅助因子和蛋白修饰等生物特征的模拟程度较差,不利于蛋白的正确折叠,因此该系统表达的蛋白质通常需要经过重新折叠处理。
2. 原核表达系统与原核表达系统相比,真核表达系统更接近真实情况中的表达方式,对于全长的蛋白大多数时候能够实现正确的折叠。
在真核表达系统中,常用的系统包括昆虫细胞、哺乳动物细胞以及酵母菌表达系统等。
其中,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能够实现高产量、高质量的蛋白质表达,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制备。
三、重组蛋白纯化技术1. 亲和层析法亲和层析法是一种将目标蛋白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技术。
该技术的依据是一种特定的与目标蛋白质具有相互作用的配体分离柱。
在该技术中,目标蛋白质与配体分离柱上的特定功能团结合,非特异性的蛋白质能够在洗脱过程中被去除。
2. 总体分离法总体分离法是将目标蛋白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采用离心、可溶性和非可溶性的分离方法。
其中,在采用可溶性分离的方式时,常用的方法有两相法、分配层析等。
四、新兴技术及应用前景近年来,3D打印技术的应用逐渐渗透到生物医疗领域,并开始用于制备组织工程器官和人造蛋白质等领域。
原核表达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时间:2010-03-03 14:05:01 来源:作者:点击:1046次将克隆化基因插入合适载体后导入大肠杆菌用于表达大量蛋白质的方法一般称为原核表达。
这种方法在蛋白纯化、定位及功能分析等方面都有应用。
大肠杆菌用于表达重组蛋白有以下特点:易于生长和控制;用于细菌培养的材料不及哺乳动物细胞系统的材料昂贵;有各种各样的大肠杆菌菌株及与之匹配的具各种特性的质粒可供选择。
但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蛋白由于缺少修饰和糖基化、磷酸化等翻译后加工,常形成包涵体而影响表达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构象。
表达载体在基因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原核表达载体通常为质粒,典型的表达载体应具有以下几种元件:(1)选择标志的编码序列;(2)可控转录的启动子;(3)转录调控序列(转录终止子,核糖体结合位点);(4)一个多限制酶切位点接头;(5)宿主体内自主复制的序列。
原核表达一般程序如下:获得目的基因-准备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中(测序验证)-转化表达宿主菌-诱导靶蛋白的表达-表达蛋白的分析-扩增、纯化、进一步检测一、试剂准备1、LB培养基。
2、100mM IPTG(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2.38g IPTG溶于100ml ddH2O中,0.22μm滤膜抽滤,-20℃保存。
二、操作步骤(一)获得目的基因1、通过PCR方法:以含目的基因的克隆质粒为模板,按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在上游和下游引物分别引入不同的酶切位点),PCR循环获得所需基因片段。
2、通过RT-PCR方法:用TRIzol法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总RNA,以m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cDNA 第一链,以逆转录产物为模板进行PCR循环获得产物。
(二)构建重组表达载体1、载体酶切:将表达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同引物的酶切位点)进行双酶切,酶切产物行琼脂糖电泳后,用胶回收Kit或冻融法回收载体大片段。
2、PCR产物双酶切后回收,在T4DNA连接酶作用下连接入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