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成药解析——清宁丸(处方药)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章内科常用中成药第一章内科常用中成药1.风寒感冒患者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A.连花清瘟胶囊B.双黄连颗粒C.正确答案:E查看答案2.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呕逆、乏力气短宜选用的是()A.双黄连口服液B.羚羊感冒片C.表实感冒颗粒D.桂枝合剂E.参苏丸I正确答案:E查看答案3.下列关于桂枝合剂说法错误的是()。
A.温病内热口渴者慎用B.表实无汗者慎用C.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之物D.服药后多饮热开水或热粥E.覆被保暖,透发其汗为度正确答案:E查看答案4. A.藿香正气软胶囊既能解表化湿,又能()。
A.正确答案:A查看答案5.连花清瘟胶囊既能清瘟解毒,又能()A.正确答案:C查看答案6.具有清暑利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受暑湿所致的暑湿证的中成药是()A.甘露消毒丸B.六一散C.紫金锭(散)D.六合定中丸E.桑菊感冒颗粒.正确答案:B查看答案7.下列中成药中孕妇禁用,尤其驾驶员及高空作业者慎用的是()。
A.甘露消毒丸B.六一散C.清暑益气丸D.十滴水(软胶囊)E.桑菊感冒颗粒正确答案:D查看答案8.主治中暑发热,气津两伤,症见头晕身热、四肢倦怠、自汗心烦、咽干口渴的中成药是()。
IA.六合定中丸B.六一散C.清暑益气丸D.紫金锭(散)E.桑菊感冒颗粒正确答案:C查看答案9.下列属于清暑益气丸注意事项的是()。
A.孕妇慎用B.驾驶员慎用C.因含朱砂等峻烈有毒之品,故不宜过量服用D.气血虚弱者慎用E.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正确答案:A查看答案10六合定中丸除和中消食外,又能()。
A.辟瘟解毒A.B.正确答案:B查看答案11解表清里剂常用中成药葛根苓连丸的功能是()。
A.解表化湿,理气和中B.解表通里,清热解毒C.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D.疏风解表,散寒除湿E.疏透表邪,清热解毒正确答案:C查看答案12.用于治疗风温肺热,卫气同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痰黄、头痛、口渴的中成药是()。
1.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2.正柴胡饮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3.荆防颗粒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4.九味羌活丸疏风解表,散寒除湿,5.银翘解毒丸(片)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6.感冒退热颗粒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7.羚羊感冒片清热解表。
桑8.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9.防风通圣丸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10.葛根芩连丸解肌,清热,止泻、止痢。
11.玉屏风颗粒益气,固表,止汗。
12.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二)祛暑剂保济丸13.解表,祛湿,和中。
14.藿香正气水(片、软胶囊)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15.暑热感冒颗粒祛暑解表,清热,生津。
16.清暑解毒颗粒清暑解毒,生津止渴,并能防止痱、疖。
17.十滴水(软胶囊)健胃,祛暑。
18.六合定中丸祛暑除湿,和胃消食。
19.甘露消毒丸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20.清暑益气丸祛暑利湿,补气生津。
(三)泻下剂21.复方芦荟胶囊调肝益肾,清热润肠,宁心安神。
22.当归龙荟丸泻火通便。
23.新清宁胶囊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24.清宁丸清热泻火,消肿通便。
25.一清胶囊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
26.苁蓉通便口服液润肠通便。
27.麻仁润肠丸润肠通便。
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
28.麻仁丸润肠通便。
29.麻仁滋脾丸润肠通便,健胃消食。
30.通便灵胶囊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31.通乐颗粒滋阴补肾,润肠通便。
(四)清热剂32.牛黄解毒丸(片)清热解毒。
33.黄连上清丸风清热,泻火止痛。
34.牛黄上清丸清热泻火,散风止痛。
35.清胃黄连片清胃泻火,解毒消肿。
36.双黄连口服液(颗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37.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38.银黄片清热疏风,利咽解毒。
39.抗病毒颗粒清热解毒。
用于病毒性感冒。
40.利胆片清热止痛。
41.茵陈五苓丸清湿热,利小便42.复方黄连素片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
43.香连丸清热化湿,行气止痛。
(五)温里剂44.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
常用中成药一、内科用药1.感冒类19味1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环A同用可引起血药浓度升高.2正柴胡饮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用于风寒感冒初起。
孕妇禁用.外感初起.3荆防颗粒: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主要记单独的能祛湿.4午时茶颗粒:祛风解表,化湿和中。
用于外感风寒,内伤食积。
5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体弱者适应.注意共同的使用注意,一般共性的考的较少,都以功效为主,各自的特点为辅来考.风热感冒类1羚翘解毒丸:疏风清热,解毒。
注意是服用方法是可以芦根汤和温开水服用.2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用于风热感冒初起。
3感冒舒颗粒:疏风清热,发表宣肺。
使用注意事项中最多的一个,稍留意一下.4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5银翘解毒片: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注意是服用方法是可以芦根汤和温开水服用.使用方法同羚翘解毒丸.6小柴胡颗粒:散热解表,疏肝和胃。
用于病邪犯少阳,寒热往来者。
7羚羊感冒片:清热解表。
用于流行性感冒。
8感冒退热颗粒: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等。
主要用于执毒壅盛所致.9清开灵口服液:清热解毒,镇静安神。
火热内盛,高热所致的.孕妇禁用这一点可以联系记一下.10清热解毒口服液:清热解毒。
用于热毒雍盛。
11清热解毒颗粒: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泻火。
用于流行性腮腺炎及轻、中型乙型脑炎。
12抗病毒颗粒:清热解毒。
用于病毒性感冒。
注意同口服液区别,抗病毒颗粒剂在体内有一个崩解在释放的过程,比抗病毒口服液抗病毒的作用肯定要强.13抗病毒口服液:清热祛湿,凉血解毒。
孕妇及哺乳都禁用14暑热感冒颗粒:祛暑解表,清热,生津。
顾名思义,应用于感冒属暑热型.2.咳喘类35味含有婴粟壳类.1止咳丸:降气化痰,止咳定喘。
用于风寒于肺,肺气不宣.2克咳胶囊:止咳,定喘,祛痰。
用于咳嗽。
3强力枇杷露:养阴敛肺,止咳祛痰。
用于支气管炎咳嗽。
4咳喘宁口服液:宣通肺气,止咳平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青麟丸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所有的药物都要了解它的注意事项和适用人群后,才可以进行服用。
对于中药方剂青麟丸来说也是一样,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处方】大黄10
所有的药物都要了解它的注意事项和适用人群后,才可以进行服用。
对于中药方剂青麟丸来说也是一样,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处方】大黄10千克黄柏250克黄芩250克猪苓250克赤苓250克泽泻250克木通250克车前子250克米仁250克粉萆薢250克生侧柏250克玄参250克广皮250克薄荷250克制香附250克【制法】上药除大黄外,煎汁去滓,将汁拌大黄蒸黑晒干,将蒸余之汁加黄酒2.5升,再拌大黄,蒸三小时晒干;将锅内余汁拌大黄,再晒干研末。
每500克净粉用白蜜120克,炼熟化水泛丸,如椒目大,约成丸9.5千克。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
治湿毒疮疡,目赤口碎,头痛齿痛,二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日二次,每次3克,开水吞服。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中药成方配本》
通过以上介绍,对青麟丸成分、功能主治都有了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对青麟丸这样药物的选择上可以放心进行,不过在吃的时候,需要适量的进行,这样才不会对身体造成不适。
生活常识分享。
2024年执业药师之中药学专业二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单选题(共45题)1、善治皮里膜外及经络之痰的药物是A.白前B.百部C.瓜蒌D.芥子E.前胡【答案】 D2、生用能解表退热,醋炙能增强疏肝解郁的药物是A.柴胡B.薄荷C.延胡索D.青皮E.香附【答案】 A3、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的药物是A.重楼B.射干C.败酱草D.半边莲E.大血藤【答案】 A4、患者,26岁,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中医诊断处方小柴胡颗粒。
A.柴胡透泄少阳之邪而和解退热,又疏气机,为君药B.生姜、半夏和胃降逆,为佐药C.黄芩与柴胡合用,疏散与清里并用D.人参补中益气,以扶正祛邪为佐药E.甘草为使药【答案】 D5、(2018年真题)某男,60岁,5年前被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多在夜间发作。
发作时顿感胸部胀闷,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并作有哮鸣音,干咳和紫绀。
为减轻气喘,常被迫坐起,经西医治疗,症状缓解,为进一步缓解病情,遂请中医诊治。
因煎药不便,希望服用中成药。
A.橘红丸B.蠲哮片C.川贝止咳露D.小青龙糖浆E.蜜炼川贝枇把膏【答案】 B6、王某,泄泻20余年,稍进油腻或生冷之品,大便次数增多,水谷不化,脘腹胀闷不舒,面色萎黄,肢倦乏力,纳食减少,舌淡苔白,脉细弱。
近日兼见黎明前腹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
辨证后处方予四神丸。
A.温肾祛寒,缩尿止遗B.调补心肾,涩精止遗C.涩肠固脱,温补脾肾D.温肾散寒,涩肠止泻E.温中散寒,固肠止泻【答案】 D7、某女,46岁。
素体虚弱,患子宫脱垂1年,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
证属脾胃虚弱、中气下陷。
医师处方补中益气丸。
A.炙黄芪B.党参C.炒白术D.炙甘草E.陈皮【答案】 A8、用于心胃火盛所致的咽喉糜烂肿痛的是A.清咽滴丸B.冰硼散C.玄麦甘桔含片D.锡类散E.复方鱼腥草片【答案】 D9、成人内服麝香的一日量是A.0.06~0.1gB.0.1~0.3gC.0.3~0.6gD.0.6~1gE.1~3g【答案】 A10、患者,女,48岁。
常用的中药毒副作用一览表(请收藏)很多人以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但事实远非如此,专家指出,不合理使用中药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就像我们常说的“是药三分毒”,快来跟小编一起学习下都哪些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吧!【板蓝根喝】多了伤脾胃甲型H1N1流感逼近,一些感冒药因此热卖。
不少人不管有病没病,每天喝板蓝根。
望副主任医师李智说,预防流感关键在于自身调理,如果吃药,一定要对症。
板蓝根药性苦寒,是清热解毒的药品,对于体质较强、爱上火的人疗效较好,如果患者本身属于虚寒体质,面色发黄且经常拉肚子,则不适合吃板蓝根。
另外,人在健康状态下服用板蓝根过多,会伤及脾胃,反而容易引发其他疾病。
尤其是小孩,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多服板蓝根,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
【六味地黄丸】年轻人不宜用很多人一觉得有点腰酸背痛,就吃几瓶六味地黄丸补一补。
中医主任医师尹志超指出,“六味地黄丸”并非人人适用。
六味地黄丸只适合阴虚患者,肾阴不足的人,特别是中年人适宜服用。
年轻人或者肝脾湿热、肺热的人服用六味地黄丸,不但会加重湿热,还会导致口舌生疮、小便发黄等现象,还可能越补身体越不适,甚至使原有病情加重。
所以六味地黄丸在服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弄清是否对症,千万不能当成补品随便吃,也不能过量吃。
【乌鸡白凤丸过】量服月经失调乌鸡白凤丸被很多女性奉为美容调经的上品,但事实上,乱吃乌鸡白凤丸,不仅不能调理月经,反而会月经失调。
乌鸡白凤丸主要适合于气血亏虚的月经失调,并不能包治所有的月经病。
对一些因肝郁、痰湿等因素引起的月经不调,服用乌鸡白凤丸效果可能还适得其反。
一旦药不对症,滥用补益药,反而可能导致血热化风化燥而出现痤疮、失眠、便秘等症状。
另外,乌鸡白凤丸火气较大,夏天最好少吃或不吃。
【牛黄解毒片超】服三天慢性中毒牛黄解毒片是祛火药。
很多有便秘、痤疮的患者,为了泻火解毒,缓解症状,自行大量、长期地服用牛黄解毒片,结果却出现了皮疹、剧痒、发热、哮喘、胸闷、心悸、腹泻等不正常现象。
常用中成药的使用(一)作者:谢海洲正文:中成药是成以备用的意思,相当于西药成瓶的药,如深海鱼油、洋参维他。
前者为一味药,后者为多味药,中成药也是这样,少则一味,多则几十味,甚至近百味,都以制成品备选用。
中成药始于《肘后备急方》。
书中首次提出“成药剂”,成批生产贮备,以方便临床急需。
由于中成药信誉好,可自选自购,故北京人称之为“问病吃药”。
所谓“问病吃药”就是老百姓有不适自己向药店老先生说明,老先生告诉你用什么药,如何用药,直到恢复。
1中成药与汤药汤者荡也,急病用之,取其速效。
国家曾颁布有十几种急救药,其中有针剂,同时也有部分丸散,用于抢救,可与西药救急药并用,或单独应用。
一般说来,在群众中,急性病服汤药,病愈恢复期服成药,或医生处方配制成药,以助恢复。
2剂型改进与系列中成药除传统剂型——丸散膏丹外,现在能见到的剂型有针剂、输液(如清开灵、醒脑静)膜剂、喷雾剂、坐剂、涂搽剂(爽身粉),即所谓的三小、三效(速、高、特效)、五方便(携带、服用、贮存、保管、运输)系列中成药。
在传统中成药有其雏形,没有其名称,如风热型感冒、风寒型感冒、暑湿型感冒等用不同的传统中成药。
剂型改革后这方面更明确了,如辽宁本溪三厂生产的胃肠系列冲剂、感冒系列冲剂、风湿病系列冲剂等,以后又改为颗粒剂。
剂型改革应进行三期临床、四期临床,才能赶上形势。
如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朱颜大夫将《医学心悟》方“止嗽散”,改进剂型为“六四止咳片”(顾名思义是1964年新出现的新剂型古方成药),当时采用的剂改方法是很粗糙的。
如“煮提”(主要用水,间用酒、醋,偶用有机溶媒)浓缩制成流浸膏。
“提取”挥发油,“研粉末”(指贵重药如珍珠、犀角、羚羊、牛黄、血竭等)浓缩液,加入提取液,兑入研细粉制成干浸膏——烘干(有细料不宜超过60℃)压片。
如此仅能提取至1∶6(提取液∶原药材),若能达到1∶8乃至1∶10则效果更好。
目前,免煎新剂型还停留在试用阶段,而且药价贵1/3强,且有的冲服后不是茶,而是藕粉糊。
久芝清心丸(处方药)解析药物成份:大黄720g、黄芩720g、桔梗720g、山药720g、丁香360g、牛黄1.8g、麝香1.8g、冰片54g、朱砂180g、雄黄360g、薄荷脑27g。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通便。
用于内热壅盛引起的头晕脑胀,口鼻生疮,咽喉肿痛,风火牙痛,耳聋耳肿,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2丸,一日 2次。
阳性药:丁香、麝香、雄黄。
平性药:桔梗、山药阴性药:大黄、黄芩、牛黄、冰片、朱砂、薄荷脑。
君药:大黄解析:丁香:辛,温。
归脾、胃、肾经。
温中降逆,温肾助阳。
麝香:辛,温。
归心、脾经。
开窍醒脾,活血化瘀,止痛,催产。
雄黄:辛、苦,温。
归心、肝、胃经。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
桔梗:苦、辛,平。
归肺经。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山药:甘,平。
归脾、肺、肾经。
益气养阴,补益脾肺,补肾固精。
大黄: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祛瘀。
黄芩:苦,寒。
归肺、胆、胃、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牛黄:苦,凉。
归心、肝经。
清热解毒,熄风止痉,化痰开窍。
冰片:辛、苦,微寒。
归心、脾、肺经。
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朱砂:甘,寒。
有毒。
归心经。
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薄荷:辛,凉。
归肺、肝经。
发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阴性药物多,阳性药物少,针对热多寒少;药物功效以清热泻火为主,针对热邪实证;阳明太阴合病,属阳明。
泻热保津。
方剂中,大黄、黄芩,清热泻火;牛黄、冰片、雄黄、桔梗、麝香,化痰开窍;山药,益气养阴;丁香,温中降逆;朱砂,镇心安神;薄荷,发散风热。
整个方剂以清热泻火为主,化痰开窍为辅,兼顾益气养阴、温中降逆、镇心安神。
适用于里热炎上而造成的各种病症。
脾胃虚寒者慎用。
清宁丸(OTC)解析
药物成份:
大黄 600g、绿豆 25g 、车前草 25g、白术 (炒)25g 、黑豆 25g 、半夏 (制)25g 、香附 (醋制)25g 、桑叶 25g 、桃枝 5g 、牛乳 50g 、厚朴 (姜制)25g 、麦芽 25g 、陈皮 25g 、侧柏叶 25g。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通便。
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头晕耳鸣,目赤牙痛,腹中胀满,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一日1~2次。
阳性药:白术、半夏、厚朴、陈皮。
平性药:黑豆、香附、桃枝、麦芽、牛乳。
阴性药:大黄、绿豆、车前草、桑叶、侧柏叶。
君药:大黄
解析: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半夏:辛,温。
有毒。
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厚朴:苦、辛,温。
归脾、胃、肺、大肠经。
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陈皮:味辛、苦,温。
归脾、胃、肺经。
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
黑豆:甘,平。
归经:肾经、入脾经。
补肾益阴,健脾利湿,除热解毒。
香附:辛、微苦、微甘,平。
归肝、三焦经。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桃枝:苦,平。
归心、肝经。
活血通络,解毒杀虫。
牛乳:甘,平。
归经:归心、肺、胃经。
补血充液、填精补虚损、益肺胃长筋骨。
麦芽:甘,平。
归脾、胃、肝经。
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大黄: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祛瘀。
绿豆:甘,寒。
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消暑。
车前草:甘,寒。
归肝、肾、肺、小肠经。
清性热利尿,祛痰,性凉血,解毒。
桑叶:苦、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侧柏叶:苦、涩,微寒。
归肺、肝、大肠经。
凉血止血,祛痰止咳。
阴性药物多,阳性药物少,针对热多寒少;药物功效以清热泻下为主,针对食积实证;少阳阳明太阴合病,属阳明。
利水泻热。
方剂中,大黄、车前草,清热泻火;绿豆、桑叶、侧柏叶,疏风凉血;半夏、厚朴、香附、桃枝、陈皮,降逆理气;白术、黑豆、麦芽、牛乳,健脾补肾;整个方剂以清热泻火为主,疏风凉血为辅,兼顾降逆理气、健脾补肾。
适用于肠胃热滞不通,略感风热。
脾胃虚寒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