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谈判国共的用意
- 格式:docx
- 大小:20.86 KB
- 文档页数:2
重庆谈判的国际意义篇一:“重庆谈判”对我党的历史作用与启示龙源期刊网.c n“重庆谈判”对我党的历史作用与启示作者:罗观来源:《考试周刊》2017年第01期摘要:考试周刊》2017年第01期摘要》第五项规定:关于党派合法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的平等合篇二:论重庆谈判的重要性论重庆谈判的重要性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
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
这次重庆谈判的内容是1.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以对话方式解决一切争端。
2.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
3.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
4.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对国民大会及其他问题进行商讨后再作决定,制定新宪法。
5.中国共产党承认蒋介石及南京国民政府对中国的合法领导地位。
我认为这次重庆谈判的成功与毛泽东是分不开的,毛泽东同志不顾自身安危,毅然选择前往重庆谈判,粉碎了国民党散布的中国共产党不要和平的谣言,在政治上赢得了主动权。
重庆谈判的意义作文《重庆谈判的意义》1945 年 8 月,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全国人民对于和平建国的呼声日益高涨。
为了实现和平、民主的建国目标,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重庆谈判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重庆谈判的举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意。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渴望和平,厌恶战争。
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的意愿,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并决定派毛泽东等同志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这一行动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愿意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国内问题的决心和诚意,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广泛支持和赞誉。
重庆谈判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
在谈判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人民利益的主张,如坚决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平;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改革政治机构,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等。
这些主张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占据了主动地位。
同时,通过与国民党的谈判,中国共产党也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使全国人民对国民党的本质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虽然国民党并没有真正打算执行协定中的内容,但协定的签订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协定中规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确定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程序和方法,为中国的和平建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尽管后来国民党撕毁了协定,发动了内战,但《双十协定》的签订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内战的爆发,为中国共产党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准备应对国民党的进攻。
重庆谈判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实现国内和平、民主、团结而进行的一次重要努力。
虽然谈判最终未能阻止国民党发动内战,但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重庆谈判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和政治智慧,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国际社会的同情。
“重庆谈判”对我党的历史作用与启示作者:罗观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01期摘要:重庆谈判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发生的头等大事,它承前启后,对未来具有决定意义。
虽然重庆谈判没有带来国内渴望的和平,没有解决国共之间的主要分歧,没有避免内战,但是谈判中中共的统战工作,赢得中间势力的支持,中共变政治上的被动为主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重庆谈判对海峡两岸现阶段乃至今后关系的发展都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重庆谈判历史作用启示引言史学界对于“重庆谈判”的评价是很高的,认为重庆谈判作为战后中国的重大政治事件,把国共两党合作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战后中国的政治走向和政治格局,同时也为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结合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笔者认为进一步认识重庆谈判的历史作用、认清重庆谈判的历史启示对我党的统战工作和今后海峡两岸关系的把握都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重庆谈判对我党的历史作用1.重庆谈判为中共走向中国政治舞台中心,提供了最好的机遇。
毛泽东亲临重庆谈判赢得了民心,赢得了政治主动权,推动了民主运动的发展。
毛泽东亲临重庆,提出和平建国的政治主张,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真诚意愿,从而树立起中共爱好和平,争取和平的光辉形象,赢得了人民拥护和国际同情。
毛泽东亲临重庆谈判,具有极大的政治震撼力和影响力,这是其他斗争手段难以达到的。
这不仅粉碎了国民党说的中共不要和平的谎言,而且陷国民党于被动境地。
通过对各界人士的广泛接触,使中共进一步加强了与国统区人民群众的联系,和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增进了了解和沟通,对国民党各派力量施加直接影响,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2.重庆谈判,国民党正式承认了中共的合法政治地位。
国民党在谈判中作出的第一个让步是在协定中承认了中共及各民主党派的合法政治地位。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抗战期间虽然国共合作,但中国共产党依然是非法的,共产党参加国民参政会是以“文化团体”的名义出席的,蒋介石对中共一直采取否定态度。
重庆谈判:含义深远,具有世界级的重要性和历史地位重庆谈判是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对国民党严格的反共斗争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此次谈判对于中国历史和世界格局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和意义。
首先,重庆谈判在当时打破了国共两党多年的僵局,为结束国内分裂、实现国家和平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
尤其是在全面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的合作是抗日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若没有重庆谈判,国共两党很难达成共识,合作抗日的局面也不可能形成。
因此,重庆谈判对于中国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
其次,重庆谈判也对于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
该次谈判强调“民主、统一、和平”的理念,但在历史的局限性下,却未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
然而,这一理念仍然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政治走向现代化奠定基础。
此外,重庆谈判对于世界战争格局和国际局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谈判期间,日本依旧是中国抗战的主要敌人,但是世界瞩目的局势正在从民族战争转向全球性的战争。
重庆谈判是中西方、东方文化的碰撞点,它让世界开始认识到中国在新时期的想法和理念,对于二战后国际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重庆谈判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走向和影响也是深远的。
谈判成功结束了第二次国共内战,保证了中国革命事业的顺利发展。
在谈判中,毛泽东积极主张和平谈判、反对拍板式决策,并提出了“谁有实力,谁就有话语权”的理念,大胆领导革命成果正确转化。
这些思想成果不仅影响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方向,而且今天仍在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着精神动力。
总之,重庆谈判的深远影响体现在多方面,直接影响到中国历史和世界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一页,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的桥梁,铸就了伟大历史进程中的辉煌一页。
重庆谈判:为全球和平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大力支持随着国际形势的日益复杂和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各国之间的合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背景下,重庆谈判作为国际谈判中的一个重要范例,为全球和平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大力支持。
重庆谈判是二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一次协商,谈判于1945年8月5日至17日在重庆举行,又称为“重庆谈判会议”。
重庆谈判涉及议题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内容,双方在谈判中采取了平等、诚信、务实的原则,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首先,重庆谈判为全球和平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1940年代,中日战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特别是1945年8月初,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冲击。
随着日本战败的逼近,中国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协商,为和平解决中日战争提供了有力途径。
谈判中,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在承认对方存在的基础上,采取了平等、互谅互让的原则,最后达成了停战协议。
这意味着,国共双方在一个战争时期中达成了共识,避免了更大规模的战争,为世界和平稳定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庆谈判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
战争对于经济的摧毁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在二战后,各国都面临着巨大的重建负担。
重庆谈判中,国共两党共同致力于恢复和发展中国经济,特别是在电力、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建设。
国共两党在谈判中共同决定,加强与外部的经贸交流、拓展进口市场,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在重庆谈判后,国共两党掌握了重要经济区域,为中国的经济稳定奠定了基础。
最后,重庆谈判为全球化进程提供了积极契机。
近几十年,全球化的进程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国际合作和对话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1940年代的重庆谈判,可以被视为国际合作的一个最早的示范。
重庆谈判中,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实现了积极的合作,并将谈判成果转化为行动。
重庆谈判可以被视为国际谈判中的一个典范,为国际合作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参考。
重庆谈判的名词解释是什么重庆谈判,亦称重谈,是指在国际关系中,特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间在重庆展开的一系列政治谈判。
这一历史事件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大政治力量之间进行政治博弈和军事冲突之外的一种尝试寻求解决中国问题的方式。
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需要从中国国内外形势变化谈起。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同时,继续保持着政治上的对抗态势,两党间的合作存在阻碍。
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苏联对日宣战,国际反法西斯同盟逐渐形成,中国在这一格局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此背景下意识到,为了抗击共同的敌人,内战必须停止,两党应该寻求合作。
为此,双方决定进行重庆谈判。
重庆,作为当时的临时首都,也成为了谈判的举行地。
重庆谈判主要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方面。
在政治上,两党通过谈判达成了《重庆谈判纪要》,并签署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其中,两党同意建立政治协商制度,并共同组织中国政治协商会议,以推动国家和平和民主发展。
此外,在军事上,两党达成了停止军事冲突的共识,并推动实现全面停火,以为未来和平发展创造条件。
在经济方面,两党也同意共同合作,尽力恢复中国经济的正常运作,并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
重庆谈判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国共两党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为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和平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重庆谈判推动了国共两党间的政治合作,并为以后的中国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重庆谈判还为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中的地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然而,重庆谈判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由于双方在思想和政治立场上的分歧,一些争议性问题在谈判中并未得到彻底解决。
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并未因谈判而消失,相反,在谈判过程中,一些政治问题更加突出。
这也预示着,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之间的政治博弈中仍然存在着困难和挑战。
重庆谈判:展现了中国外交的政治智慧和谋略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着广泛的利益和影响力。
在外交领域,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际秩序和多边主义的立场。
在重庆谈判中,中国展现了其外交的政治智慧和谋略。
重庆谈判发生在1945年11月,中国国共两党为了达成全民族和平解放、战胜外敌以及国家的繁荣富强而进行的谈判。
这场谈判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谈判,不仅解决了国共两党长期以来的割据问题,而且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庆谈判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离不开中国外交的政治智慧和谋略。
其一,中国在谈判中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智慧。
首先,中国政府在选派代表方面非常谨慎,保证了代表团的稳定和统一。
其次,中国代表团在制定谈判方案、确定主张等方面,都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充足的准备。
最后,在谈判过程中,中国代表团对于各种政治问题处理得非常妥善,使谈判得以顺利进行。
其二,中国在重庆谈判中充分展现了谋略。
首先,中国在谈判中时刻牢记自己的代表着全国人民的利益,严格遵守底线原则,保护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其次,中国以求得和平为前提,根据“分忧”和“分赃”原则,与国共两党共同推进民族和平统一进程。
同时,中国代表团还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领导力,为结束战争和打开局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重庆谈判不仅体现了中国外交的政治智慧和谋略,更好地证明了中国优良的外交传统和现代外交实力。
通过谈判,中国赢得了国内和国际上广泛的支持和赞誉,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之一。
总之,重庆谈判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里程碑事件。
中国代表团在谈判中展现的政治智慧和谋略,为中国后来的外交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今天,中国的外交仍然坚持和平发展、多边主义和维护国际秩序等立场,不断推动国际合作和和平和发展进程。
抗日战争中的重庆谈判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期间重要的外交谈判之一。
这次谈判的举行地点位于重庆,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共同抗日斗争的背景下展开的。
本文将从谈判的背景、参与方以及最终结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背景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中国面临着强大的日本侵略军的威胁,国共两党意识到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抗日的胜利。
于是,在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之后,中共中央和国民党政府达成共谋抗战的共识,决定成立联合政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二、参与方重庆谈判的参与方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以及其他一些政治团体的代表。
其中,中共的代表有周恩来、朱德等,国民党的代表有蒋介石、宋美龄等。
此外,一些第三方的外交团体和个人也会参与到谈判中。
三、谈判内容1. 战略合作重庆谈判的首要目标是就国共两党的战略合作达成共识。
双方同意共同抗战,并决定成立中国的联合政府,旨在达到各党派的团结与合作,提升抗战的力量。
2. 领土问题在谈判中,中国共产党在领土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诉求,希望能够确保中国的领土完整。
国民党政府则表示愿意在抗战胜利之后重新处理领土问题,以保障国家的整体利益。
3. 经济合作重庆谈判中,国共两党还就经济合作展开了磋商。
他们达成了共识,将共同发展经济、抗击通货膨胀,并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四、谈判结果重庆谈判是一次重要的外交胜利,为国共两党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在谈判结束后不久,国共两党成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和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两党的协作关系。
此外,重庆谈判还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文件,如《重庆谈判纪要》等。
这些文书对于统一国家、加强党派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被广大中国人民所关注。
总结起来,重庆谈判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外交谈判。
谈判通过双方的合作,达成了在战略、领土和经济等方面的共识,为国共两党的抗日合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这次谈判不仅为中国的抗日斗争注入了新的力量,也为中国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通过重庆谈判,国共两党进一步增强了对日本侵略势力的抵抗力度,使中国抗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初二历史内战烽火试题答案及解析1. 1945年8月,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到重庆谈判,主要是为了A.讨论停战问题B.解决革命的方向和道路问题C.消灭国民党反动派D.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依据教材所述可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至10月10日结束,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解放战争的胜利·重庆谈判2. 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主要是为了A.避免内战,实现和平B.迫使日本帝国主义投降C.实现西藏和平解放D.商讨恢复经济建设的具体方案【答案】A【解析】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主要是为了避免内战,实现和平,故选A。
蒋介石的目的是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目的是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重庆谈判点评:关于重庆谈判,学生还要知道,时间是1945年;陪同毛泽东去重庆的代表是周恩来、王若飞;最终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但对于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化问题,双方未达成一致。
3.毛泽东去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阴谋B.商谈和平建国的方针C.争取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合法地位D.建立联合政府,实现光明前途【答案】A【解析】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蒋介石的内战方针以定,但其发动内战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就绪,为了给内战赢得时间,于是蒋介石玩弄其真内战,假和平的阴谋,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为了揭穿国民党真内战,假和平的阴谋,毛泽东决定到重庆谈判,谈判中,双方就许多问题达成了共识,但是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双方争论的很激烈,这个问题也就成了国共双方在谈判中的焦点,经过谈判最终签订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但是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始终没有被承认,所以此题选A。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重庆谈判的意义是什么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导语:重庆谈判是国共双方关于以后建国等事宜而举行的一次谈判会议,这次会议其实实际上并没有解决什么具体的问题,但是重庆谈判的意义依旧是重要
重庆谈判是国共双方关于以后建国等事宜而举行的一次谈判会议,这次会议其实实际上并没有解决什么具体的问题,但是重庆谈判的意义依旧是重要的,那么重庆谈判的意义是什么呢?
在谈判开始之前蒋介石曾经发出过一个邀请,其实是想要在背后虚构出中共不想开展会谈的假象,但是毛泽东偏偏不配合这种虚假主义,反而不顾任何危险来到了重庆,这样一来从前国民党故意散发的谣言不攻自破,而且还让中共在政治舆论上掌握了主动权,这样看来会议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发挥出重庆谈判的意义了。
而重庆谈判的意义还在于给中共在社会各界可以宣传的机会。
在谈判期间中共接触了许多的人士,并且积极传播共产党的思想和方针,这样一来更多的人越来越了解共产党,在重庆谈判的意义中还是比较重要的,因为这样的前提下舆论才开始倾向共产党,这样一来重庆谈判才得以顺利的进行。
另外重庆谈判的意义也让中共享受了胜利果实,这次谈判所带来的益处是巨大的,不仅让社会各界认同了共产党,而且也让这次的行动变得具有了合法性,中国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恢复和强化南方的一些根据地和力量。
而且重庆谈判的意义也在于推迟了内战爆发,解放后的中国需要时间来恢复元气,这样一推迟对日后的发展也有好处。
所以从这次重庆谈判的意义看出中共这一次取得了很辉煌的成果。
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重庆谈判是在两党努力之下促成的一次重要会议,但是令人疑惑的
生活常识分享。
重庆谈判的内容和协议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
以下是关于重庆谈判的相关内容和协议要点:1.1 谈判双方中国共产党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
中国国民党代表:蒋介石等。
1.11 谈判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中国共产党为顺应人民的愿望,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而国民党企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维持其独裁统治。
1.12 谈判过程双方就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艰苦的谈判和协商。
1.2 协议主要内容承认和平建国的方针,确定了通过和平的方式建设国家。
1.21 确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以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等重要事项。
1.22 国民党表示承认各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
2. 双方的权利义务中国共产党方面:有权利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建设,推动民主进程。
有义务为实现和平建国、推动社会进步而努力。
中国国民党方面:有权利维持其在一定范围内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有义务履行协议中关于和平建国、召开政协会议等承诺。
3. 违约责任若任何一方违反协议规定,破坏和平建国的进程,应承担相应的历史责任和后果。
4. 争议解决方式通过政治协商的方式解决争议,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寻求共识和妥协。
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协议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同时,也为中国的和平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尽管国民党后来撕毁了协议,但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
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是什么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
那么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是什么?重庆谈判历史意义重庆谈判的举行和双十协定的签订,表明国民党方面承认了中共的地位,承认了各党派的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被全国人民所了解,从而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
重庆谈判作为战后中国的重大政治事件,把国共两党的合作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战后中国的政治走向和政治格局,同时也为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重庆谈判历史教训尽管重庆谈判的政治闹剧本质和它注定破产的历史结局,几乎毫无正面意义可言,但是,它毕竟公开提出和论列的三条原则,即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党派平等合法化,却是中国从1911年到1945年间政治教训的真实总结。
应当承认,自从孙中山所提“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来,自从抗战以来,重庆谈判中两党公开倡言和认同的“三化”,是对中国几十年深重灾难的沉痛反思,是中国社会对两党两军的天然要求,是中国真正走向和平、民主、宪政和现代化的必备前提,也是中国结束战争、流血,避免专制独裁极权复辟的必由之路,更是中国真正实现民族复兴、国家统一并以现代伟大国家的风范和品质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基础。
重庆谈判国内评价张治中这是一件大事,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
毛泽东之到重庆,在当时来说,是象征着中国内部的团结,之意味着国共两党新关系的开始。
胜利与团结,正是双喜临门,不但全国人民为之欢欣鼓舞,而全世界人士亦寄予热烈的期望,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突然为之提高了许多。
双方商谈的大前提大原则完全一致。
例如在民主、和平的基础上建国,在蒋主席领导下实行三民主义,这些大原则,是毛先生提出来的,我们意见完全一致。
毛先生一再表示愿在蒋主席领导下建设新中国。
一再表示愿为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而努力,这种地方真值得我们佩服。
重庆谈判摘要:重庆谈判是国共双方在1945年进行的一次和平谈判。
这次谈判是在多种复杂因素下促成的。
虽然国共双方显然都不指望一次谈判就能得到什么实质结果,但在美苏压力以及国内人民期盼和平的呼声中,双方还是在重庆会面了。
虽然历史证明,重庆谈判实际上并未取得什么结果,但作为抗战结束后中国两大势力举行的一次和平谈判,我们还是要充分肯定它的重要性。
关键词:国内背景,国际背景,国共双方参加谈判的用意,谈判中的争议,结果及原因,历史影响1国内背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由于当时首都南京受到日军部队的严重威胁,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以重庆为战时首都,1939年又改重庆为直辖市,并于1940年定为“陪都”。
1942年1月21日,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在重庆成立,负责指挥中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国的同盟军作战。
抗日战争期间,英、美、法等数十个国家在重庆设有大使馆或外事机构,而且还建立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各种国际性组织和中外文化协会,这使得重庆在当时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城市。
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压在中国头上的百年外侮也消除了,但旷日持久的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无数的贫民失去生命或者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大片的土地因为侵占掠夺及封闭而荒芜,数以千亿计的公有私有财产被破坏,各个阶级百废待兴,无论是平民还是军人都遭受了巨大的牺牲,所有人都不愿意继续看到战争的发生。
中国人民期待着凭借着自己努力取得的政权去建设新中国,重建家园,建立联合政府,实现近代化,而这也是当时中国人民最迫切也是最美好的愿望。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妄图霸占抗战胜利的果实,维持其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使中国继续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中。
国民政府当局想利用“和平谈判”为幌子,背后积极进行军事部署,发动内战,与此同时蒋介石连续三次致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共同商讨国家大计”,以此来争取有利的舆论,从而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而蒋介石也相当然地以为毛泽东不敢来重庆进行和谈。
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是重庆谈判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统一战线而进行的一次重要谈判,也是新中国成立前最重要的和平谈判之一。
其历史意义是多方面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其历史意义。
一、抗战统一战线的形成在日军入侵中国后,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即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日寇侵略。
在这种形势下,国共两党决定联手抗日,同时还结成了自己的抗日政府,以共同抵御外敌。
重庆谈判是中共与国民党在反对日本的大背景下,推动抗战统一战线形成的一次关键性谈判,两党历经艰难、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把两个方面的力量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共同对抗外敌的抗日统一战线。
二、国共和平合作在1937年的抗战爆发初期,各方面力量都因家族背景、政治立场等原因造成了诸多阻碍。
但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意识到共同的敌人是强大而残酷的,如果内部继续摩擦和纷争,只会给外敌提供可乘之机。
为此,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中各自做出的让步和妥协,扩大了抗日战争的效力和范围,达成了国共和平合作的重要共识。
国共和平合作的成功实践,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新中国建立、巩固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三、全国政权的统一在重庆谈判过程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国共军阀割据现象有所缓和,同时国共两党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国家政权的统一,使中国的局面显得比之前更为有序和稳定。
在谈判过程中,双方重视统一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共同制定和实施政治纲领和各项政策,推动了全国政权的统一。
靠着这个谈判,可以看到中共与国民党采取的是一种深刻的策略合作,以至于全国范围内的政权得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强。
四、中国现代化的开端重庆谈判期间,中国共产党和国共两党强调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新政府的建立与巩固之后,重建经济成为了首要任务。
在此期间,两党在各种官方以及半官方的拙詞中,强调和平的治国方针,加快改善民生,同时通过积极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建设,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
论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1945年的重庆谈判是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关于和平建国问题的一次非常重要的谈判,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中国的命运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同志不顾自身安危,毅然选择前往重庆谈判,粉碎了国民党散布的中国共产党不要和平的谣言,在政治上赢得了主动权。
在重庆谈判期间,共产党除了在谈判桌上与国民党斗争外,还积极主动结交社会各界的朋友,宣传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让广大人民了解自己的立场,支持自己的观点,使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深入人心,试图与民主力量联合起来迫使国民党作出让步。
迫于中国共产党的坚持和广大人民舆论的压力,在1945年10月10日签订的《双十协定》上,国民党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方针明确的写入了《双十协定》,并以此作为建设新中国的方针。
同时《双十协定》的签订,驳斥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谬论,揭露了蒋介石集团的内战阴谋,使我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
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谈判期间真诚追求和平的种种行动,让社会各界人士大多逐步倒向了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的革命统一战线巩固和扩大,人心向背已非常明显,这为共产党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打下了政治基础。
重庆谈判的另一大收获便是取得了合法的地位,这对中共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共利用合法的地位和工作方式,大大加强了南方党组织、革命根据地和地方武装力量的恢复和发展工作。
此外,重庆谈判推迟了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使解放区获得了相当长的和平恢复和发展的时间。
中共感受到蒋介石没有诚意,为了以斗争求团结,便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在解放区开展了减租、生产和练兵运动以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总的来说,中共通过重庆谈判为自己后来在内战中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共而言,重庆谈判是一次成果辉煌的谈判。
国共的意图
重庆谈判是抗战后期国共多次谈判的继续,是国民党妄图以和平方式解决中共问题而发动多次谈判的连贯过程中的一环,它并非孤立的,①但它却是日本突然投降这一背景下猝发的事件,因为作为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毛、蒋的正式见面而成为一起著名的历史事件。
在这一系列的谈判中,国共彼此的意图随着战事的进行也在改变着。
这些谈判既是政治谈判,更是政治谈判掩盖下的军事谈判,当然也包括这次著名的重庆谈判。
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在广岛、长崎先后投下原子弹,9日苏联对日宣战,10日日本投降。
这突然的投降,使国共两党的行动骤然提速。
共产党本打算以波茨坦宣言的名义,绕开蒋政府接受他们所包围的日伪军队的投降,并占领上海、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要点。
但盟军关于日军向蒋投降的命令以及不久前签订的中苏条约,蒋介石的这两张牌从两个方向阻断了中共的行动意图,一张使中共不能采取与盟军直接挂钩的方法绕过蒋,从而不能实现使日军向中共交防的意图。
另一张则使中共不能与苏军配合作战。
更重要的是,这两张牌使蒋介石、国民党的政治地位再次获得国际社会的确认,中共力争成为“君”的意图已不可能实现。
②
而对于蒋介石来说,由于垄断了日军的受降权,并且获得了苏联对其的“道义”支持,扭转了在日军一号作战打击下形成的被动局面,使原来在国共谈判中的守势变为攻势。
“但国民党政府对于立即发动全面内战还是有所顾忌。
国民党军队完成发动全面内战的军事部署,也还需要一段时间。
因而,蒋介石选择了举行谈判来争取时间。
”
③
于是蒋主动三次电邀毛赴渝谈判。
这个建议据目前的资料来看,最早由侍从室主管情报的第六组组长唐纵以书面的形式提出。
8月11日,唐即拟定一份“日本投降后我方处置之意见具申”,并于8月12日呈蒋。
在该文的政治部分唐提出如下建议:“中央表示统一团结战后建设之殷望,并重申召集国民大会实施宪政之诺言,同时表示希望中共领袖来渝共商进行。
如毛泽东果来则可使其就范;如其不来,则中央可以昭示宽大于天下,而中共将负破坏统一之责。
”④因此,邀请毛来渝谈判的政治效果就显而易见了,毛来不来对国民党来说均有利。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国民党方面对于这次重庆谈判的基本意图。
对于当时迅速变化的局势,毛泽东在23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出如下总结:“中国有两种可能进入和平情况,一种是我们可以得到一部分大城市,一种是得不到。
现在是得不到,原因有二:一是苏联为了国际和平和受中苏条约的限制,不可能帮我
们;而是蒋利用其合法地位,使日本完全投降他。
我们只能承认这个事实。
”①也就是说,在经过日军投降后国共两周的较量之后,毛承认了逆转的事实。
在这次会议前后,斯大林两次来电敦促毛赴渝谈判,特别是二电,其大意为:尽管蒋介石挑衅想打内战消灭你们,但蒋介石已再三邀请你去重庆协商国事,在此情况下,如果一味拒绝,国内、国际方面就不能理解了。
如果打起内战,战争的责任由谁承拒?②这个引起了毛泽东新的认识。
就这样,在八年抗战后人人思和,苏、美的极力促成和当时国共局势的变化背景下,以及共产党希望在政治上争取主动,认为和平将更有利于他们发展,中共最终决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赴重庆谈判。
8月28日,毛泽东抵达重庆,在机场毛发表了一个简短的谈话,表示:“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
国内政治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
”③
通过这篇看似平淡的讲话,毛向外界传达了自己来渝参加谈判的主要意图,而这段话也成为日后研究重庆谈判中对于共产党意图的正统观点。
①《析国民党发起重庆谈判的动机》,《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2期作者:周利生
②《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1944-1946间国共政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作者:邓野
③《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央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编者:胡绳
④《在蒋介石身边八年: 侍从室高级幕僚唐纵日记》群众出版社,1991年版编者:公安部档案馆
①《毛泽东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编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②《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作者:师哲
③《毛泽东同志谈话》,《新华日报》1945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