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
- 格式:pdf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12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说课稿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教授复式统计表的知识。
在学生已经掌握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本节课将为后续复式统计图的教学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特点,能根据搜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统计观念,以及通过经历实际的调查活动,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在研究、活动中获得快乐的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是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针对五年级学生已具有处理信息和自主研究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大环节设计:第一大环节:创设情境,激发研究需求。
先出示例1中的四幅场景图及四张简单的统计表,直接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当学生填完表格后,提问“14怎么来的?表示什么?”,回顾单式统计表中合计格表示的意思及其数据是如何算的。
然后提出一简单的问题——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根据单式统计表很快便能看出,接着再提出“四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是无法一眼看出有多少人,这个时候我就反问学生为什么速度没有那么快了呢?因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一张表中,看得很快,后面的问题答案在几张表中,要先看再算,所以比较慢。
这样引导学生自主产生对复式统计表的需要,从而顺利地导入到新课之中。
第二大环节:自主探究、研究新知。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是教学的难点。
虽然不要求学生制作复式统计表,但是我在教学中考虑到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给予,而应该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获取新知。
同时,让学生深刻感知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我在复式统计表的呈现方式上作了一些改变。
不只是出现一个现成的统计表,而是带领学生一起经历了设计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对于本环节,我将分为三个层次来教学:第三大环节:合作探究,共同研究。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 (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复式统计表》主要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通过复式统计表获取信息,以及如何制作复式统计表。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但在制作和使用复式统计表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逐步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和运用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和作用,能正确地制作和运用复式统计表。
2.培养学生从复式统计表中获取、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2.学会从复式统计表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复式统计表的应用。
2.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制作复式统计表,提高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素材:准备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数据,用于制作复式统计表。
3.工具:准备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场景,如学校运动会,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统计不同项目的获奖情况?引入复式统计表的概念。
2.呈现(5分钟)呈现一个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案例,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a.这个统计表有什么特点?b.如何制作这样的统计表?c.从表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提供的数据制作复式统计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复式统计表,并分享从表中获取的信息。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复式统计表》教案一. 教材分析《复式统计表》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概念、作用以及制作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特点,能够独立制作和分析复式统计表,从而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的知识,对统计表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可能对数据的整理和分类还不够熟练,对复式统计表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知道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独立制作和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特点。
2.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3.复式统计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复式统计表的实际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复式统计表的案例资料。
3.学生分组名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表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a.这些统计表有什么特点?b.你们参加过这样的统计吗?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复式统计表。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个复式统计表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a.这个统计表是用来记录什么的?b.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有什么区别?c.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优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制作一个复式统计表。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复式统计表,并简要介绍制作过程和统计表的特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复式统计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复式统计表》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概念、作用以及制作方法。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复式统计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的知识,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可能对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并能运用复式统计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学生能学会整理数据,制作复式统计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会到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运用复式统计表解决实际问题,学会整理和分析数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统计表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复式统计表的制作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统计数据,引导学生关注复式统计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4.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制作复式统计表,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巩固所学知识。
6.应用拓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运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复式统计表》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的基本知识,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更复杂的复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分析数据,发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并制作单式统计表。
但是,对于复式统计表,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知道复式统计表的特点。
2.培养学生制作复式统计表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表。
3.培养学生分析数据,从数据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及其特点。
2.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3.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复式统计表的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学习素材。
3.统计表模板。
4.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学校运动会,引入统计表的概念。
展示一个单式统计表,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特点。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统计多个组的数据,应该如何制作统计表呢?”引导学生思考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复式统计表,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特点。
同时,教师解释复式统计表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复式统计表是如何将多个组的数据合并在一起的。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统计表模板和学习素材,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一个复式统计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
6.1 复式统计表(练习)一、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能认识、制作、分析复式统计表。
2、学习难点: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分析方法。
二、知识梳理1、复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能把两个(或多个)统计内容的数据合并在一张表中,可以更加清楚、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
复式统计表由标题、日期、线条和表格内容组成。
填写复式统计表的方法与填写单式统计表的方法基本相同,只是需要计算出合计和总计。
真题基础过关练一、选择题1.(22春四下·厦门·期末)格力空调专卖店七、八月份出售各种型号空调台数的统计表如下,根据表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2匹的格力空调最不受欢迎B.1.2匹的格力空调这两个月的总销售量排第一C.从7月到8月,2匹的格力空调销售量增加最多D.8月份,1匹的格力空调与1.5匹的格力空调的销售量差距最大A.10岁的笑笑比7岁时长高了15厘米B.淘气从7岁时开始一直比笑笑矮C.8岁的淘气与笑笑7岁时的身高相同4.下表是小刚摸了30次围棋棋子的结果(每次摸出后放回),盒子中最有可能装()。
A.2个○,5个●B.5个○,2个●C.7个○D.7个●5.(23春四下·枣庄·期末)整理男、女生立定跳远的成绩,最适合采用()方法。
A.求平均数B.复式分段统计表C.单式条形统计图二、填空题6.(23春四下·济宁·期末)某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各班男、女生人数如下表:(2)男生成绩在60~100分的有()人,在60分以下的有()人。
(3)女生成绩在80~100分的有()人。
(4)成绩在80~100分的男、女生共有()人。
8.(23春四下·济宁·期末)下面是三(1)班全班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统计表。
(1)三(1)班男生共有( )人,女生共有( )人。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42个以上(含42个)为优秀,16个以下为不及格,这个班成绩优秀的一共有( )人,不及格的一共有( )人。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复式统计表》教案一. 教材分析《复式统计表》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概念、作用以及制作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复式统计表能更清晰地展示数据,提高数据的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和数据分析能力,但对于复式统计表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和作用,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
2.引导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3.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
2.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实践操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再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学生用统计表样本。
3.记号笔、彩笔等绘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统计表吗?统计表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统计表能帮助我们更清晰、更直观地了解数据。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统计表——复式统计表。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两组数据,一组用单式统计表表示,另一组用复式统计表表示。
让学生观察并找出两者的区别。
学生观察后,教师总结:“复式统计表能同时表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使数据更加清晰、一目了然。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实例,让学生分组合作,制作一张复式统计表。
实例:某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求男生和女生的比例。
学生分组制作后,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4.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有关复式统计表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1.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作用?2.制作复式统计表需要注意什么?3.复式统计表能表示几组数据?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教案第一篇: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教案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大家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教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理解复式统计表,知道使用复式统计表的意义,会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
教学方法教授法,讨论分析法。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课件,资料。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统计的知识。
二、新课学习课前,徐老师了解到了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参加了学校的兴趣活动小组。
谁来说说你参加的是什么兴趣小组?(我参加的是书法兴趣小组……)今天,徐老师带来了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图片,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兴趣小组。
从这些图片中你能获得关于这些小组的哪些信息呢?(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为了能清楚反映出各组人数,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这里就有四张统计表。
你能把这些数据填入这四张统计表中吗?学生独立填写。
填得快的同学请仔细核对数据,以免出错。
谁来汇报一下你填的数据?学生汇报。
请大家观察这四张统计表,从中能知道航模组男生有多少人?(8人)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10人)那哪个组男生最多?(航模小组)你知道这四个组男生一共有多少人?指名2至3人。
这四个组一共有多少人?指名学生回答(2到3名)引导学生思考有必要把四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那你觉得这样的一张统计表应该反映出哪些信息呢?(指四张表)小组之间讨论一下!指名回答。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精选4篇)复式统计表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数理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计算器,课前调查好家庭中的电话数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我们学校开设了好几个兴趣小组,我们班有很多同学都参加了自己喜欢的兴趣班,使自己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青云小学,看看青云小学五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好不好?(显示教科书第105页例1的场景图)2、提问: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兴趣小组,各有几名男生,几名女生。
)3、教师边出示4张统计表,边提出要求:你能把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统计表里吗?学生在教科书上各自填写,提醒学生注意核对数据。
4、请同学们比一比:这四张表格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结构中都有性别和人数两栏;不同点: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某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人数情况。
5、抢答题:从这4张表上,我们知道了那么多的信息,现在老师有几个问题你能回答吗?(限时3秒)(1)哪一组的男生人数最多?(2)女生一共有多少人?(3)四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回答后,师:刚才第一个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能找到答案,怎么第三个(或第二个)问题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找到答案呢?什么原因?(生: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表格里能找到,而其他的要结合四张表格进行计算才能得到,比较麻烦。
五年级复式统计表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3. 学会利用复式统计表进行数据描述和分析。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式统计表的定义及构成。
2. 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步骤。
3. 复式统计表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和应用。
2. 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展示。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数据素材。
2. 学生准备制作复式统计表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展示这些数据。
从而引出复式统计表的概念。
2. 讲解:教师讲解复式统计表的定义、构成及制作步骤。
3. 示范:教师利用具体数据示范制作复式统计表的过程,讲解如何整理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等。
4. 练习:学生分组合作,根据给定的数据制作复式统计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展示与评价:各组学生展示制作的复式统计表,其他学生评价其优点和不足。
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6. 拓展: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寻找解决方案。
7.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复式统计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8. 作业布置:学生根据家庭作业要求,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制作复式统计表。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反馈。
10. 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中复式统计表的制作质量,包括数据整理、图表选择和分析能力。
3.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后问卷或小测验,评估学生对复式统计表概念和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数据可视化:引导学生探索更多数据可视化工具,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以增强数据的展示效果。
五年级复式统计表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会如何填写和分析复式统计表。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及组成。
2. 复式统计表的填写方法。
3. 复式统计表的分析方法。
4. 实际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填写方法和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复式统计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构成。
2.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学会填写和分析复式统计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实际的统计数据,用于制作复式统计表。
2.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复式统计表。
3. 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运动会成绩统计,引出复式统计表的概念。
【新课导入】1. 讲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复式统计表的组成,如表头、表身、表尾等。
3. 讲解复式统计表的填写方法,如如何录入数据、分类别填写等。
【案例分析】1. 展示一个实际的复式统计表案例,如学校运动会成绩统计表。
2. 引导学生分析复式统计表,了解各项目的成绩分布等。
【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数据,自行制作一个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2. 让学生分析自己制作的复式统计表,回答相关问题。
【总结】1. 总结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填写方法和分析方法。
2. 强调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作业布置】1. 让学生课后找一些实际的统计数据,制作复式统计表。
2. 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运用复式统计表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课堂实践】1. 教师提供一组复杂的统计数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复式统计表的制作。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