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第三章 第三节水资源
- 格式:doc
- 大小:562.0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水资源》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水资源》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以及水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表、案例和数据,引导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宝贵性,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水资源的相关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在生活中可能缺乏直观感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水资源的概念、特点和利用保护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掌握节约用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意识,提高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自觉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利用和保护方法。
2.突破策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水资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水资源情境,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水资源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现状。
3.讨论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操作法: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收集相关水资源案例和数据,制作教学课件。
3.准备实物模型、图表等教具。
4.安排课后实践作业,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家庭实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在不同地区的丰富程度。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布不均的现象?2.呈现(10分钟)呈现水资源案例,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现状。
案例包括:南水北调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城市节水措施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3-3 水资源(2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水资源,属于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
教材通过介绍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水资源的概况、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的保护三个方面。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水资源作为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资源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掌握水资源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分布、利用和保护。
2.教学难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水资源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水资源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资源问题。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水资源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题目。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布?”2.呈现(10分钟)介绍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如地表水、地下水、降水、蒸发等。
讲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和时间变化,分析其形成原因。
3.操练(10分钟)分发案例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例。
要求每组选一个案例,分析其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成功经验或存在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邀请各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教案首先,删除了文章中的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然后,对每段话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以使其更加清晰明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有限性,以及我国水资源现状。
2.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
3.知道在某种意义上,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过程与方法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密切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珍惜、合理利用、节约资源的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重点与难点】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2.我国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
3.培养节水意识。
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分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世界上海陆面积比图,引导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有限性。
提出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为本节课的研究做铺垫。
二、新课研究一)时空分布不均介绍水资源的定义和分布。
通过读图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发现南北方水资源的差异。
同时,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即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引导学生思考西北和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二)合理利用水资源介绍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包括兴修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重点讲解南水北调工程。
同时,强调节水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让学生了解了水资源的有限性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掌握了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以及节约用水的方法。
东线工程和中线工程是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的重要工程,前者从长江下游扬州引长江水,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后者则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北达北京。
而西线工程则是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将长江上游的水引入黄河。
南水北调工程则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配到华北和西北地区。
这些工程的实施可以缓解我国缺水问题,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更为重要。
水资源短缺、利用率低、浪费惊人、水污染是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设计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教材分析】《水资源》这一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本节内容是在了解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掌握水资源的主要特点及分布情况,认识到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同时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危机,特别是认识“人类、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合理利用水资源。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习中国地理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学情分析】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教好一堂课,必须对学生的情况做全面的分析和了解,为此我对八年级学生的学情分析如下。
目前,初中阶段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状况的认识不是十分全面,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比较普遍,但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在接受知识上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情内容。
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时间分布特点。
2.结合实例,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而采取的解决措施。
4.通过阅读图表和资料,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水浪费、水污染现象,知道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教学重点】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问答法、知识迁移法等。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一张几乎干涸的黄河照片)师设疑:考考你,你认得这条河吗?可以给个小小的提示,这可是一条大名鼎鼎的河。
学生迷惑,猜测,一般会认为是一条内流河。
教师出示答案:黄河。
并进一步给出学生有关黄河断流、城市缺水、我国水资源紧张的有关资料,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感知水资源的紧张以及带来的影响,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我国水资源总量在世界居第六位,为什么缺水这么严重?和人口多有关,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引入本节课,为什么我国水资源紧张?自学教材3分钟,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3《水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水资源》是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一次拓展,也是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通过对水资源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性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地球上的水资源状况,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知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水资源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水资源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水资源的知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板书教学法:通过板书,清晰展示水资源的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水资源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如季风气候、地形地貌等。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措施,每组给出具体的建议。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点评各组的建议,总结出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措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过程与方法: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
三、教学难点:联系气候、河流等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
四、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五、课前准备:学生:对当地用水状况及主要水利工程进行调查。
教师:有关水污染、浪费的资料和三峡、南水北调的材料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一个在海洋中遇难的人,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他首先要寻找什么?【出示板书】第三节水资源【教师承转】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地球上的水储存在哪里?【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读图,思考讨论:为什么说水资源是有限的?【出示板书】1、水资源是有限的【教师引导】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来自哪里?【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来自降水)【教师承转】每年的3月22日为什么日。
确定这一特殊节日的意义是什么?请举例说明【教师引导】指导学生读书讨论,并交流已收集的资料。
【归纳总结】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污染【教师承转】地球上的水资源不但是有限的,而且是短缺的【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用实例说明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学生活动】结合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出示板书】2、全球水资源短缺【教师提问】在我国城市中,购买纯净水、矿泉水饮用,已成为人们的消费时尚,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这是因为水污染的问题,我们需要清洁的饮用水。
【教师引导】请读图3.17想一想,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归纳总结】水危机将成为最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教师承转】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如何呢?【出示板书】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教师引导】举例说明我国水资源危机的状况【教师引导】全球水资源短缺和我国水资源危机的问题已引起世界和我国的高度重视,请阅读材料"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并思考下列问题: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时间分别是什么?⑵、确定"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意义是什么?⑶、以1999年和2000年的主题为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
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形、气候等地理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素养。
但水资源的概念、分布和利用等知识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分布和利用,掌握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地理工具,分析水资源分布和利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水资源的概念和分布。
2.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表、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水资源相关问题的小组讨论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水资源的相关资料,包括水资源的定义、特点、分布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水资源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根据呈现的水资源资料,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以检验学生对水资源知识的掌握情况。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分析水资源在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的利用,进一步巩固水资源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措施,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践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水资源教案优秀7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水资源教案优秀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水资源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到“会用地理”。
二、学生基本情况通过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
对中国的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
大部分学生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
但班级之间教学成绩差距较大,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另地理学科属于非中考科目,学生普遍不重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应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
三、教材分析本册内容共分六章: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本章内容既是对总论部分的总结,又是对分区部分的引领,因其内容列接近区域地理,所以安排为分区部分的起始篇。
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为学好分区地理打下基础。
第六章北方地区教材从本章开始逐章介绍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北方地区是四大地理区域中最先讲述的一个区域,教材比较全面地讲述和分析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地位。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知道淡水资源的概念,了解地球上不同水体的所占比例;
2.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用已有知识迁移学习的能力及读图识图的能力;
3.了解水资源分布不均形成的影响;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地图进行分析、讨论,总结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
2.从生活实际出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制定“节水计划”,让学生感受到“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的重要性、紧迫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以长春为代表的伊通河现状讲解,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使学生能全面正确的认识水资源的价值,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认识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难点:
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
【教学方法、学法、手段】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采用读图比较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教法;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采用合作学习法和总结归纳法。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第三节水资源(共2课时)第1课时时空分布不均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地理问题的能力。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
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
难点读图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
一、导入新课教师: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动物需要水,植物需要水,人类更需要水。
如果没有水那就没有一切生命的存在。
有人说:“水资源是有限的。
”又有人说:“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循环永远都不会停止。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来学习中国的水资源。
二、讲授新课教师:水是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为什么?学生:水属于可再生资源。
因为水是可以不断循环和更新的。
教师:水和水资源一样吗?是不是所有的水都是水资源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水资源的定义。
学生:水和水资源不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水都是水资源。
水资源是指分布在陆地的淡水资源。
教师:我国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呢?学生: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过渡: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
一个国家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大体可以表明这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
河湖的分布、水量的大小,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读图探究:阅读图3.13“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对照图例观察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同桌互相交流完成有关问题:(1)在外流区中,若以长江流域北界为界,其南、北河流的径流量有何不同?(2)根据以上分析,说明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有什么规律。
(内少外多,北少南多。
)学生展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北方的河流径流量小,南方的河流径流量大。
这说明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丰北缺。
教师: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北方地区河流数量少,径流量小,水资源总量少。
南方河流径流量大,水资源丰富。
教师:为什么说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更严重呢?请用数据说明。
学生:我国以长江流域北界为界,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不足20%。
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更加剧了缺水的状况。
教师总结:我国华北地区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粮食普遍增产,用水量也随之大增。
再加上大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猛增,所以造成我国北方地区,尤其华北地区严重缺水。
教师:我国东部地区河流水位随季节有无变化?哪个季节水量大?哪个季节水量小?为什么?学生联系所学的知识,合作交流展示。
学生:河流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大。
夏秋多,冬春少。
夏秋季节我国降水丰沛,河流水位暴涨,流量急增,水资源供应充足,而且还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冬春季节降水少,河流水位下降,水资源供应不足。
教师:阅读图3.14,北京各年份降水均匀吗?最多的是哪年?最少的是哪年?各为多少毫米?学生:降水各年不均匀,最多是1959年,降水量达到1400毫米左右,最少的是1965年,降水量约为298毫米。
教师:从北京各年降水情况分析,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河流流量的年际变化大,有时会出现连续几年丰水或连续几年枯水的情况。
教师: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上都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这与我国的降水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国的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夏季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冬春季节降水少,河流水量小。
河流的径流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因此我国水资源具有季节分布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探究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活动题目,讨论探究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师巡视指正,适时评价鼓励。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材料,试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华北平原是我国小麦、玉米、棉花的集中产区,其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23%,但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3.8%。
材料二: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绵绵,持续一个月之久。
至7、8月份,一段时间出现了晴朗干燥的天气,这正是水稻生长旺盛极需要水的时期。
材料三:云南省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三,2009~2012年连续四年冬春季节遭遇大旱。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哪些特点?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年际变化大。
2.试分析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以上三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学生: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加剧了我国北方地区的缺水。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且与其他资源配合欠佳,尤其是水土资源配合欠佳,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导致旱涝不均,需要修建水利工程。
教师:从以上分析说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我国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季节、年际变化大,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在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不足更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课堂小结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上都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这与我国的河流径流量大小有关,而径流量的大小与降水状况又有密切关系。
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已经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2课时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知识与技能1.掌握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
2.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并归纳总结地理问题的能力。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重点读图分析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难点读图分析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一、导入新课由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给我国水资源利用带来了很多困难,有的已经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
问题的解决已是迫在眉睫。
我们要合理利用水资源,首先应解决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教师:由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我国自古以来一直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
阅读图3.15“水库调节径流示意”,说说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是什么。
学生:兴建水库可以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
我国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量的时间变化。
教师:大家知道我国建了哪些大型的水库吗?学生:黄河上的小浪底水库,长江上的三峡水库等,这些水库对黄河、长江的防洪及水资源调配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渡:解决了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空间分布不均应怎样解决呢?学生:跨流域调水。
教师:为了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我国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把水资源从丰富的地区调到缺乏的地区。
读图探究:阅读图3.16“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同桌互相交流合作,讨论探究并完成问题:(1)南水北调工程是把什么地方的水调到哪里?(2)南水北调工程分几条调水路线?(3)南水北调工程的三线方案各自经过哪里?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正,找一位代表展示交流的成果,教师适时评价鼓励。
学生展示:南水北调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
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
东线方案沿京杭运河调水,调至山东和天津。
中线方案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调到北京。
西线方案把长江上游的水引入黄河,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
教师:结合图3.17“天津引滦入津纪念碑”,图3.18“万家寨水利枢纽大坝”,说说除南水北调工程外,还有什么调水工程。
学生:除南水北调工程外,还有引滦入津、引黄入晋、引黄济青等跨流域调水工程。
引滦入津工程是将河北境内的滦河水跨流域调入天津,缓解当地的用水困难。
引黄入晋工程从黄河干流万家寨水库引水,分别调入山西的太原、大同、朔州三个能源基地。
引黄济青工程是把黄河水调到青岛,解决青岛的用水问题。
过渡: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水利工程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缺水的问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缺水问题仍然十分严重。
另外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展示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图片。
教师:在我们生活中存在很多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同学们想想都有哪些呢?学生:水龙头不关,洗菜、洗衣用水多,浇地时满地灌溉等。
教师:据统计,我国农业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但有效利用的水只占农业灌溉用水总量的1/3左右;工业万元产值的耗水量也比发达国家多一倍。
另外还有被污染的水资源。
教师:请大家阅读漫画图3.19“就地取‘材’”,该漫画说明了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从图中看出我们在利用水资源时,水污染也比较严重。
化肥、城市污水及工业废水等污染了河流,造成水污染。
教师:严重的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可利用价值,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缺水程度。
全国生产、生活废水约有一半未经处理排入河湖,导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水环境污染,使本来就短缺的水资源变得更加紧张。
这就需要我们做出一些行动来,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师: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学生讨论:阅读图3.20“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举例说明如何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学生展示:农业方面改变灌溉方式,废弃大水浸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工业方面重复用水、循环用水;降低生产耗水;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家庭方面生活用水一水多用;推广节水器具;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活动探究:开展一次用水调查活动,提出节水建议和计划。
根据表3.2所列项目,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利用状况,并对家乡的水资源利用提出节水的建议和措施。
(此项调查活动供农村同学选做。
建议调查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分小组进行,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
)按表3.3所列项目调查你的家庭用水情况,在全班讨论,交流各种可行、有效的家庭节水方法,并制定家庭节水计划。
(供城市同学选做。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请同学们列表总结所学的知识。
水资源分布特点解决途径解决目的具体措施地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跨流域调水把南方的水调到缺水的北方、西北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南水北调等季节夏秋多,冬春少兴修水库夏秋的洪水期蓄水,冬春枯水期放水小浪底水库、三峡水库等人为浪费、水污染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在生产生活中节省大量的水资源生产和生活中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