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水资源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34.63 KB
- 文档页数:3
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水资源的概念、分布及我国水资源的状况。
2.培养学生分析水资源问题的能力,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资源的特点、分布及我国水资源的状况。
2.难点:水资源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水资源分布图、水资源利用案例等。
2.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水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2)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吗?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2.学习水资源概念(1)讲解水资源的概念,让学生明确水资源的定义。
(2)举例说明水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水资源的价值。
3.学习水资源分布(1)展示水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2)讲解我国水资源分布规律,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4.学习我国水资源状况(1)讲解我国水资源总量及人均占有量,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分析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水资源浪费、污染等。
5.分析水资源问题(1)分组讨论:针对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6.课堂小结(2)强调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7.课后作业(1)绘制我国水资源分布图,标注主要河流、湖泊及水资源丰富地区。
(2)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本地区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五、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水资源的特点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水资源有哪些特点呢?”2.水资源的分布展示水资源分布图,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哪些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哪些地区较为缺乏?”学生观察并回答,教师指出:“我国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水资源》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水资源》主要介绍了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了解水资源的状况,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水资源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水资源的价值,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时间分配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掌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讨论等方法,分析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实例,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2.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水资源的价值和保护的重要性。
2.读图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实例、地图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水资源案例和保护措施的资料。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我国水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布特点?2.呈现(1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时间分配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3-3 水资源(2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水资源,属于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
教材通过介绍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水资源的概况、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的保护三个方面。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水资源作为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资源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掌握水资源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分布、利用和保护。
2.教学难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水资源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水资源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资源问题。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水资源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题目。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布?”2.呈现(10分钟)介绍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如地表水、地下水、降水、蒸发等。
讲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和时间变化,分析其形成原因。
3.操练(10分钟)分发案例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例。
要求每组选一个案例,分析其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成功经验或存在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邀请各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水资源》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水资源》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课程,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开发与利用,以及水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资源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等方面的知识。
但水资源的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保护方面的知识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时间空间变化规律,掌握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水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及原因2.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水资源保护措施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2.地图教学法:利用地图、数据等资料,展示水资源分布的特点。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讨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数据等资料。
2.准备教学课件。
3.准备讨论、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空间变化。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等数据,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找出水资源分布的规律。
4.巩固(5分钟)通过讨论、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水资源状况,了解我国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水资源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水资源》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水资源》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
知道水资源分布不均的解决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节课地图和图表的分析,归纳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读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珍惜水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
(二)难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
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环节(一)新课导入师:播放电影《天河》主题曲MV《人间天河》。
提问:刚才我们听到的是电影天河的主题曲,歌名叫做人间天河。
这部电影是以我国一个著名的调水工程为背景拍摄的,同学们你们知道是哪个调水工程吗?生:南水北调。
师:没错,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
那么我国为什么要耗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实施南水北调呢?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的什么问题呢?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水资源》一起来了解这些问题。
(二)新课讲授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水资源?快速阅读P75第一段,总结什么是水资源。
生: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
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水资源。
师:我们知道自然资源按照自我再生的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属于哪一种呢?生:可再生资源。
师: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两则材料:“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和“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量”。
师:阅读材料回答,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几位?生:第四位。
师: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约为多少立方米?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约为多少立方米?生: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约为10000立方米,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500立方米。
师:也就是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仅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3《水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水资源》是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一次拓展,也是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通过对水资源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性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地球上的水资源状况,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知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水资源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水资源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水资源的知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板书教学法:通过板书,清晰展示水资源的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水资源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如季风气候、地形地貌等。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措施,每组给出具体的建议。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点评各组的建议,总结出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措施。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
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形、气候等地理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素养。
但水资源的概念、分布和利用等知识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分布和利用,掌握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地理工具,分析水资源分布和利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水资源的概念和分布。
2.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表、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水资源相关问题的小组讨论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水资源的相关资料,包括水资源的定义、特点、分布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水资源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根据呈现的水资源资料,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以检验学生对水资源知识的掌握情况。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分析水资源在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的利用,进一步巩固水资源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措施,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践行。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水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定义、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2. 使学生掌握水资源在我国的分布特点,了解水资源在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水资源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特点。
2. 水资源在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3.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水资源在我国的分布不均匀性。
2. 水资源在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水资源的相关图片和数据。
2.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为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和意义展开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2. 讲解水资源的基本概念,阐述水资源在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性,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在我国的分布特点。
4. 结合案例,讲解水资源在具体地区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附: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水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点。
2.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六、教学内容:水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1. 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使学生掌握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意识。
七、教学重点:1. 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
3. 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意识。
八、教学难点:1. 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方法。
九、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的水资源利用为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意义展开讨论。
水资源地理教案水资源地理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资源地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资源地理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水是宝贵的、有限的资源,了解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分布,知道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分布和比重,了解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掌握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知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途径,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路线及影响;了解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水浪费和污染现象,知道在某种意义上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阅读各类图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析图、释图的能力;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解决途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水资源利用状况,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收集有关水资源紧缺、水资源利用状况等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生对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事实及缺水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使学生能全面、正确地认识水资源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节水惜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及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
(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应的解决途径。
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路线及意义。
(3)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分析图像、表格、文字等各种信息资料。
三、教学难点(1)学会分析某千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2)理解水利工程的作用,如三峡、小浪底工程。
(3)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四、教学准备(1)课前,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活动小组,每小组以4~6名同学为宜。
(2)教师课前收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制作本节3课时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水资源教案初中地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水资源的概念、类型和分布,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途径,知道南水北调工程。
2、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各类图表,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析图的能力。
(2)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解决途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节水意识,教育学生树立珍惜水资源、倡导节约的资源观。
二、教学重难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应的解决途径。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视频《我国东部地区今夏南涝北旱》引出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2、新课导入:介绍水资源的概念、类型和分布,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3、课堂讲解:讲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介绍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如南水北调工程。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水资源分布不均对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节水的重要性。
5、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水资源利用状况,引导学生关注水浪费和污染现象。
6、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评价能力。
7、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节水意识,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水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水资源利用状况,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评价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资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态度等。
3、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数据收集、分析评价等。
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包括视频、图片、图表等。
2、南水北调工程介绍资料。
3、水资源利用状况调查表。
七、教学建议1、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水资源相关知识,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途径。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水资源》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水资源》主要介绍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水资源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状况,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水资源的了解也限于生活经验。
但他们对水资源的认识尚不全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资源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时间分配和空间差异;掌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2.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点3.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图表教学法:利用地图、图表等资料,直观地展示水资源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件,使学生深入了解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际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水资源的相关地图、图表和案例。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水资源的知识资料,用于案例分析。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空间差异。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水资源的时间差异。
提问:“你们发现水资源的时间分配有什么特点吗?”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变化规律。
3.操练(10分钟)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际情况。
《水资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
3.知道在某种意义上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过程与方法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密切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重点与难点】1.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
2.我国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
3.培养节水意识。
【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分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世界上海陆面积比图。
地球上水资源很丰富,不必在用水问题上斤斤计较,小题大做。
你赞成这种观点吗?这幅漫画讲得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珍惜水资源。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水资源,并为身边的水资源问题出谋献策。
二、新课学习(一)时空分布不均读图分析地球水资源形势(地球上水是丰富的,淡水资源却是有限的)1.水资源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主要指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等一些淡水资源。
2.水资源的分布(1)空间分布特点读图分析,水资源哪里多?哪里少?(南丰北缺;西北和华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读图分析,我国水土资源配置合理吗?(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思维拓展:为什么西北地区,缺水严重?(我国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内陆递减)思维拓展:为什么华北地区,缺水严重?(自然原因: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春旱严重;河流少,且流量较小社会经济原因:多,生活用水量大;工农业用水量大;污染、浪费严重)(2)时间分布特点读图分析:四城市什么季节降水较多?(夏秋降水较多)归纳:①季节变化大读图分析:我国降水年际变化______,河流流量的年际变化_____。
(大;也大)归纳:②年际变化大小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空间分布不均:南丰北缺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3.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时间分布不均:易洪涝、易干旱;空间分布不均:南北方农业差异(南方水田,北方旱地)(二)合理利用水资源1.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时间分布不均的解决措施:兴修水库,如三峡水利枢纽空间分布不均的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①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引长江水,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的水资源分布情况;2.了解中国的主要河流、湖泊和水库;3.了解中国的水资源利用现状。
能力目标:1.能够分析中国水资源分布与利用的地理特点;2.能够评价中国水资源利用的优缺点;3.能够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建议与措施。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地理环境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3.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与特点;2.中国的主要河流、湖泊和水库;3.中国的水资源利用现状;4.中国的水资源保护对策。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与特点(40分钟)1.导入:通过呈现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的水资源分布特点;2.学习:教师讲解中国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包括东部水资源丰富,西部水资源匮乏等;3.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分析中国水资源分布与地理特点;4.总结:让学生总结中国水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
第二课时:中国的主要河流、湖泊和水库(40分钟)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中国的主要河流、湖泊和水库,引发学生的兴趣;2.学习:教师介绍中国的黄河、长江、西湖、洱海等水系,讲解其地理特点和重要性;3.活动:学生观看视频材料,了解中国主要河流、湖泊和水库;4.总结:学生做简短总结,记忆中国的主要水系。
第三课时:中国的水资源利用现状(40分钟)1.导入:通过图片、数据介绍中国的水资源利用现状,引发学生思考;2.学习:教师讲解中国的水资源利用现状,包括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等;3.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中国水资源利用的状况;4.总结:学生做简短总结,掌握中国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关键点。
第四课时:中国的水资源保护对策(40分钟)1.导入: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中国的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引出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2.学习:教师介绍中国的水资源保护对策,包括节约用水、建设水利工程、改善水环境等;3.活动:学生小组合作,设计水资源保护对策的海报或宣传册;4.总结:学生展示作品,共同总结中国水资源保护的对策。
第三节水资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过程与方法经过判读我国水资源分布图、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干湿地区分布图,阐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和消费等实例,使先生了解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成绩;建立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材分析教材编写意图在学习了土地资源后,教材将与人类保存更为密切相关的水资源编入巩固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构成爱护保重、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素材。
建立水资源危机的认识,建立非常爱护保重、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
三、重点、难点1.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相应的解决途径。
2.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3.建立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题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曾经初步认识了水是宝贵的资源,也意想到我国水资源存在的一些隐忧,有哪些?那么该当如何解决这些成绩呢?(二)讲授新课1.合理利用水资源情景创设:材料:经调查发现中国人既聪明又糊涂,他们聪明地利用了水资源可以搬迁的特点,采用类似“装阀门”和“通管道”的方法,巧妙地解决了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的成绩。
可是,当看到他们在生活、消费上利用水的方式,发现他们又犯了糊涂并没有从根本上去考虑水资源的利用成绩,出现了许多错误的做法,这也恰恰是导致水资源枯竭的根本缘由,真是太风险了!(1)工夫分配不均教师引领:材料里所说的“装阀门”是甚么意思?图片展现:(经过多媒体展现图片材料 3.15水库调理径流量表示)水库的重要功能是调控径流和水量,即在洪水期蓄水,减缓下游洪水,在枯水期放水,添加下游水量。
它具有防洪、发电、灌溉及城市供水等综合效益。
成绩设计1.兴修水库可以解决我国水资源的甚么成绩?教师总结:看来,材料所说的“装阀门”就是在河流上兴修水库,水多时蓄水,水少时放水补充,这是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有效方法。
八年级地理水资源教学设计设计人李雪红课型新授课时总数 2 课题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
2.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并归纳总结地理问题的能力。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使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
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存在问题.教学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教学方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租探究法教学准备1。
收集有关水资源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制作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读下面漫画,回答下列问题:(1)该漫画反映了______问题.(2)我国水资源分布的时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2、看到漫画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为什么还会出现严重的短缺问题?〖讲解新课〗板书:第三节水资源一、时空分布不均1、阅读书P75—P76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______和_______.(2)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淡水资源分布特(1)全球淡水危机;(2)在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小组讨论交流。
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
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联系所学旧知学习新知,学生易于理解接受。
点是_____,大致以____________为界,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___,北方___。
(3)我国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
(4)从时间分配看,______季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丰沛,______季降水少。
2、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