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和铁的化合物·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79.00 KB
- 文档页数:14
《铁和铁的化合物》教案设计一、教案设计概述本教案设计围绕着“铁和铁的化合物”这一主题展开,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科学探究意识。
本教案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实验演示、小组合作讨论、图表解读等,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a) 掌握铁的常见性质及其与氧气、硫、非金属元素的反应情况;b) 了解铁的制备方法以及铁和铁的化合物的应用领域;c) 理解铁的矿石选矿和冶炼的基本过程。
2. 技能与能力a) 具备使用实验仪器和操作实验室的基本技能;b) 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释铁和铁的化合物的性质;c)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揭示铁和铁的化合物的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b) 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尊重规则、注重团队合作;c)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铁的常见性质及其与氧气、硫、非金属元素的反应;b) 铁的制备方法以及铁和铁的化合物的应用。
2. 教学难点a) 铁的冶炼过程;b) 铁的反应原理及应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绘制铁的晶体结构示意图,引发学生对铁的兴趣,提出问题:铁主要用途有哪些?2. 知识讲解与探究(30分钟)a) 铁的常见性质及其与氧气、硫等元素的反应情况;b) 铁的冶炼过程;c) 铁的制备方法;d) 铁的应用领域。
3. 实验演示(40分钟)a) 实验1:铁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步骤:取一块铁片放入点燃的酒精灯燃烧的氧气瓶中。
实验现象:铁片燃烧后会生成黑色的铁(Ⅲ)氧化物。
b) 实验2:铁与硫的反应实验步骤: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
实验现象:铁粉与硫粉加热后会生成黑色的硫化铁。
c) 实验3:铁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实验步骤:将铁粉与碘粉、氧化铜粉分别加热反应。
实验现象:铁与碘反应生成黑色的铁碘化合物,铁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的铁(II)氧化物。
4-2-2 铁和铁的化合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变的规律及其条件;巩固、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
(2)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与比较。
(3)铁“三角”(即Fe、Fe2+、Fe3+之间的转化)。
铁离子的检验。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本节内容中的演示实验操作,指导学生用简单的实验探究化学性质、化学事实的能力。
(2)通过铁的氧化物的比较、铁的氢氧化物的比较、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比较,提高归纳比较能力。
明确“比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其中钢产量由1949年居世界第26位跃居1996年的世界首位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用众多的化学实验学习和研究铁及化合物性质,培养“事实胜于雄辩”,用事实说话的态度,教育学生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培养他们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
[重点与难点]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是“铁三角”。
[教学过程]见ppt文件。
课堂练习:1.在三氯化铁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然后再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白色沉淀可能是()。
(A)硫酸钡(B)亚硫酸铁(C)亚硫酸钡(D)硫磺2.在含Fe3+、Fe2+、Mg2+、NH4+的稀溶液中加入足量过氧化钡固体,充分作用后,再加入过量稀盐酸,完全反应,离子数目没有变化的是()(A)Fe3+ (B)Fe2+ (C)Mg2+ (D)NH4+3.把20g铁粉投入盛有一定量的稀硝酸的烧杯中,反应时,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
反应停止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增加了12.27g,此时,烧杯中的物质可能是()。
(A)硝酸亚铁(B)铁和硝酸亚铁(C)硝酸和硝酸亚铁(D)硝酸亚铁和硝酸铁4.某溶液可能含有硫酸盐、硝酸盐和氯化物。
经测定得知溶液中含有浓度较大的H+、Fe2+和Ba2+,该盐溶液中的阴离子主要是()。
(A)NO-3(B)Cl-(C)SO-24(D)Cl-和SO-245.把含有氧化铁的铁片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直到铁片全部溶解。
第二节铁和铁的化合物【教学目的】1.铁的原子结构和化合价2.铁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3.“铁三角”(即 Fe、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4.Fe2+、Fe3+的检验5.通过介绍我国悠久的炼铁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铁三角”(即 Fe 、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人类使用铁已有4500年的历史了。
目前已发现的金属虽然已有90种,但其中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多的仍然是铁。
小到铁钉,大到桥梁、铁道、舰船、车辆和各种机械等,都需要大量的钢铁来制造。
就连动植物体内也含有铁,人体内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进步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那么,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首先使用铁呢?我国的劳动人民在春秋时期就会冶铁,出土最早的铁器为春秋时秦国。
比欧洲早近2000年,并且我国铁矿石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从1996年开始我国年钢产量连续超1亿吨,居世界首位。
我们为我国悠久的炼铁史和发达的钢铁工业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铁和铁的化合物知识。
第二节铁和铁的化合物一铁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及原子结构(1)铁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铁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
(2)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铁的原子结构有哪些特点?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上看,和主族元素不同,Fe 的次外层电子未达到饱和,不仅最外层上2个电子是价电子,而且次外层也有价电子,当铁与弱氧化剂反应时,只能失去最外层上2个电子形成Fe2+,当跟强氧化剂反应时,还能进一步失去次外层上的一个电子而形成Fe3+。
Fe-2e-=Fe2+Fe-3e-=Fe3+所以,铁在其化合物中通常呈+2价或+3价。
二 铁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学生回忆初中所学铁的知识、观看实物、联系生活实际(如铁锅导热),总结出铁的物理性质:铁是银白色金属,熔点,沸点较高;抗腐蚀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易被磁性物质吸引和磁化。
铁及其化合物教案第一章:铁的性质与制备1.1 铁的物理性质铁的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1.2 铁的化学性质铁的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等1.3 铁的制备方法铁矿石的冶炼过程、钢铁的生产工艺等第二章:铁的化合物2.1 铁的氧化物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等2.2 铁的氢氧化物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等2.3 铁的其他化合物硫化铁、氯化铁、硫酸铁等第三章:铁的化合物性质与应用3.1 铁的氧化物的性质与应用氧化铁的颜色、稳定性、在颜料中的应用等3.2 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与应用氢氧化铁的沉淀反应、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等3.3 铁的其他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硫化铁的磁性、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第四章: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4.1 铁在自然环境中的循环过程铁的侵蚀、溶解、沉淀等过程4.2 铁在生物体内的循环过程铁的吸收、运输、利用等过程4.3 铁的生物地球化学意义铁对生物体的生理作用、铁的生态作用等第五章:铁的化合物与环境污染5.1 铁的氧化物与环境污染铁的氧化物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中的作用5.2 铁的氢氧化物与环境污染铁的氢氧化物在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中的作用5.3 铁的其他化合物与环境污染铁的硫化物、氯化物等在环境污染中的影响第六章:铁的化合物与人类健康6.1 铁的生理功能与健康铁的生理功能、铁缺乏与过量对健康的影响6.2 铁的化合物与疾病铁的过量积累与疾病、铁的氧化产物与疾病等6.3 铁的化合物在医药中的应用铁的化合物在药物制备、靶向治疗等方面的应用第七章:铁的化合物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7.1 铁的氧化物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铁的氧化物在陶瓷、玻璃、涂料等材料中的应用7.2 铁的氢氧化物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铁的氢氧化物在催化、吸附等方面的应用7.3 铁的其他化合物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铁的硫化物、氯化物等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第八章:铁的化合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8.1 铁的氧化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铁的氧化物在去除有害气体、废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8.2 铁的氢氧化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铁的氢氧化物在重金属去除、有机污染物降解等方面的应用8.3 铁的其他化合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铁的硫化物、氯化物等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第九章:铁的化合物在工业中的应用9.1 铁的氧化物在工业中的应用铁的氧化物在冶金、化工、建筑等工业中的应用9.2 铁的氢氧化物在工业中的应用铁的氢氧化物在造纸、皮革、化妆品等工业中的应用9.3 铁的其他化合物在工业中的应用铁的硫化物、氯化物等在工业中的应用第十章:铁的化合物在农业中的应用10.1 铁的氧化物在农业中的应用铁的氧化物在土壤改良、植物营养等方面的应用10.2 铁的氢氧化物在农业中的应用铁的氢氧化物在植物保护、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应用10.3 铁的其他化合物在农业中的应用铁的硫化物、氯化物等在农业中的应用第十一章:铁的化合物在能源技术中的应用11.1 铁的氧化物在能源技术中的应用铁的氧化物在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能源技术中的应用11.2 铁的氢氧化物在能源技术中的应用铁的氢氧化物在能源储存、能源转换等方面的应用11.3 铁的其他化合物在能源技术中的应用铁的硫化物、氯化物等在能源技术中的应用第十二章:铁的化合物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12.1 铁的氧化物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铁的氧化物在磁性材料、存储技术等方面的应用12.2 铁的氢氧化物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铁的氢氧化物在光学器件、光电子学等方面的应用12.3 铁的其他化合物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铁的硫化物、氯化物等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第十三章:铁的化合物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13.1 铁的氧化物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铁的氧化物在酶催化、生物成像等方面的应用13.2 铁的氢氧化物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铁的氢氧化物在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等方面的应用13.3 铁的其他化合物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铁的硫化物、氯化物等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第十四章:铁的化合物的安全与环保14.1 铁的氧化物的环境影响铁的氧化物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等方面的影响14.2 铁的氢氧化物的环境影响铁的氢氧化物的土壤污染、生态影响等方面的影响14.3 铁的其他化合物的环境影响铁的硫化物、氯化物等的环境影响第十五章:铁的化合物在未来的发展趋势15.1 铁的氧化物在未来发展趋势铁的氧化物的绿色合成、可持续应用等方面的趋势15.2 铁的氢氧化物在未来发展趋势铁的氢氧化物的创新应用、新型材料等方面的趋势15.3 铁的其他化合物在未来发展趋势铁的硫化物、氯化物等在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以及环境和安全方面的内容。
铁的化合物教案教案标题:铁的化合物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铁的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铁的化合物的常见种类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铁的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a. 铁的化合物是指铁与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b. 铁的化合物具有多种性质,如颜色、溶解度、稳定性等。
c. 铁的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2. 铁的化合物的常见种类及其应用:a. 氧化铁:包括三种常见的氧化铁,即氧化亚铁、氧化铁和氧化二铁,它们在颜色上有所不同,广泛应用于颜料、磁性材料等领域。
b. 硫化铁:常见的硫化铁有黄铁矿和辉铁矿,它们在矿石中存在并用于提取铁。
c. 氯化铁:氯化铁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学试剂,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电子工业等领域。
d. 硝酸铁:硝酸铁是一种重要的铁盐,可用于催化剂、染料等方面。
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些铁的化合物的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对铁的化合物的兴趣,并提出相关问题。
2. 知识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铁的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常见种类及其应用。
3. 实验操作: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铁的化合物的性质和变化,如颜色变化、溶解度等。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关于铁的化合物的应用领域和相关问题,并向全班做简短的汇报。
5.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汇报,总结铁的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并进行概念澄清和知识巩固。
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等。
2. 小组讨论汇报: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 知识检测: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的知识测试,检查学生对铁的化合物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铁的化合物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 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设计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铁的化学式和原子结构。
2. 使学生了解铁的化合物,如氧化铁、硫化铁等,并掌握它们的化学式和性质。
3.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铁的化合物的性质。
2. 教学难点:铁的化学式和原子结构,铁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和性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铁的性质和化合物的特点。
2. 使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深入了解铁的性质和化合物的特点。
3. 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铁粉、氧化铁、硫化铁等。
3. 教学课件和教案。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铁的日常生活用品引入铁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铁的熔点、沸点、导电性、磁性等,并引导学生思考铁的化学式和原子结构。
3. 讲解铁的化合物,如氧化铁、硫化铁等,并介绍它们的化学式和性质。
4. 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深入了解铁的性质和化合物的5.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铁的性质和化合物的特点。
6.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铁的性质和化合物在实际中的应用。
7. 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8. 布置作业,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铁的性质和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拓展:1. 探讨铁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钢铁工业、生物体内铁的代谢等。
2. 介绍铁的化合物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作用。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授课类型:新课授课时间:40分钟讲课教师:郭东升课题铁及其化合物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铁、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的性质。
2.了解氢氧化铁的性质及制备方法。
3.掌握二价铁、三价铁离子相互转化及离子检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总结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氧化还原性的预测,初步学会用氧化还原理论研究物质的氧化还原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在对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铁的化学性质,Fe2+、Fe3+的检验与转化教学难点铁的氢氧化物,Fe2+、Fe3+的转化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总结归纳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一)金属元素定义(二)金属的性质[讲述]同学们,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金属,金属元素是具有金属通性的的元素。
它们金属性质相似,主要表现为还原性,有光泽,有延[思考]思考回忆以前学习过的金属都有哪些性质。
引导学生回忆已知内容,强化记忆,注意新旧知识的联展性,导电性、导热性良好,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除外。
系,为新课的开始做铺垫。
二、导入新课(一)生活中使用的铁[播放多媒体]展示铁器图片[讲述]铁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金属,其应用非常广泛。
[提问]在我们学习金属钠的时候有提过铁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有同学还记得吗?[观看][回答]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居于第四位。
从贴近生活的图片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物理性质的教学(一)铁的单质[讲述]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和铝,居于第四位。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看铁都具有哪些性质。
[提问]铁在生活中的运用很广泛,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生活中所看到过的铁说一下铁都有哪些性质吗?[回答]铁有延展性,能导电导热。
从贴近生活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始物理性质的学习。
教学设计:考纲要求:1.理解Fe 的化学性质,铁的重要化合物。
2.理解以Fe2+、Fe3+的相互转化为例,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性、还原性。
3.使学生掌握实验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即发现问题→形成课题→建立假说→检验论证→评价发展)通过小组讨论、口语汇报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4.通过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小组合作铁处于元素周期表中什么位置?画出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分析铁的原子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合价根据原子结构分析铁的常见价态26Fe 位于第四周期第VIII 族通过原子结构分析化合价,加深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铁的主要化合价为+2、+3:Fe- 2e- = Fe2+Fe-3e- =Fe3+小组合作总结铁跟哪些物质反应能生成+2 价铁的化合物?跟哪些物质反应能生成+3 价铁的化合物?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找氧化剂还原剂找到常见的氧化剂分辨它们氧化性的相对强弱小组合作铁的重要氧化物有哪些?它们各有哪些重要的性质?从铁与氧气反应条件的不同得到反应产物不同,从而复习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物FeO Fe2O3 Fe3O4FeO+2H+=Fe2++H2OFe2O3+6H+=2Fe3++3H2O色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磁性黑色Fe3O4+ 8H +=Fe2++2Fe3++4H2O 晶体,俗称 铁红 磁性氧化铁小组合作 铁的氢氧氧化物有哪些?它们各有哪些重要的性质?Fe (OH )2 Fe (OH )3特别强调氢氧化亚铁的不稳定白色不溶固体 红褐色不溶固体 性,易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 4Fe(OH)2+O 2+2H 2O=4Fe(OH)3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实验探究 如何制取铁的氢氧氧化物? 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讨论研究讨论研究方法,设计实验方案方法, 设分小组谈论,然后小组评价计实验方案小组活动 如何实现Fe 2+和Fe 3+之间的相互 探讨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转化?还原性交流探究结果,总结相互转化关系合理选用氧化剂和还原剂交流探究如何检验溶液中Fe 2+ 和Fe3+的存在小组展示对学生总结的规律进行总结性描述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准确的认识小组活动实验室中如何保存铁盐和亚铁盐?如何配制其溶液?小组展示亚铁盐:因Fe 2+易被氧化,其晶体应密封保存。
《铁及其化合物》精品教案【学习目标】1.知道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2.了解Fe(OH)2制备,掌握Fe(OH)2制备过程中沉淀颜色变化的原理【学习过程】环节一:铁的氧化物1.物理性质化学式FeO Fe2O3Fe3O4俗名\颜色状态溶解性用途\2.化学性质FeO Fe2O3Fe3O4元素价态角度铁元素价态性质相关反应高炉炼铁化学方程式高炉炼铁化学方程式物质类别角度物质类别相关反应环节二:铁的氢氧化物1.Fe(OH)3(1)制备制备实验名称Fe(OH)3制备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现象物理性质颜色溶解性化学性质元素价态元素价态性质1(2)性质2.Fe(OH)2 (1)制备制备实验名称Fe(OH)2制备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现象(2)性质(3)Fe(OH)2制备实验改进实验名称改进实验1 改进实验2 实验装置实验药品苯是一种有机溶剂,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NaOH溶液、铁屑、稀H2SO4原理剖析在FeSO4溶液表面覆盖一层苯,作用是1.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2.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试管Ⅱ中加入试剂,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性质物质类别物质类别性质2热稳定性性质3性质物理性质颜色溶解性化学性质元素价态元素价态性质1物质类别物质类别性质2热稳定性性质3环节三:课堂小结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铁及其化合物,完成价类图,标注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学习效果】一、单项选择题I1.关于铁的三种氧化物(FeO、Fe2O3、Fe3O4)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铁元素的化合价完全相同B.都是碱性氧化物,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C.在高温条件下都能被CO还原为FeD.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有+2价、+3价,它是一种混合物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制得Fe3O4的是()A.将FeO在空气中高温加热B.将铁丝放在氧气中燃烧C.将铁丝在水蒸气中高温加热D.将铁丝放在潮湿的空气里缓慢生锈3.下列有关铁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Fe(OH)2不稳定,具有较强的氧化性B.FeO、Fe2O3均为碱性氧化物,均可与盐酸反应C.Fe(OH)3可通过化合反应得到,Fe(OH)2则不能D.Fe3O4为磁性氧化铁,其中铁的化合价为+2和+34.高炉炼铁中存在反应:高温下3CO+Fe2O3==2Fe+3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每生成3.36L(标况下)的CO2,转移2mole-C.在该条件下,将还原剂CO换成H2,发生反应后也能生成FeD.Fe2O3俗称“铁红”,外观为红棕色粉末,在该反应中被还原5. 下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下表选项中的物质对应正确的是()6A.氯化铁溶液和烧碱溶液B.氧化铁和烧碱溶液C.氧化铁和水D.铁和水蒸气7.在空气中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可转化为红褐色。
铁和铁的化合物·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铁单质,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掌握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初步掌握铁被氧化的规律。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阅读分析、归纳对比的思维能力。
思想情感:渗透哲学观点——事物的普遍性及特殊性;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资料和事实的表格化处理;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铁的化学性质,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和性质。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铁的显价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续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位置:第四周期Ⅷ族,属“过渡元素”。
【引导】分析周期表,介绍63种过渡元素。
【提问】请根据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画出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识记。
看周期表进行分析。
思考、分析、回答:因为这些元素都是金属,从它们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看它们是ⅡA族到ⅢA族的过渡。
从性质上看,它们是从典型的金属到典型的非金属的缓慢过渡。
查原子序数画出:培养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展示】铁单质,让学生小结铁的物理性质(熔、沸点看参考书),启发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铁和金属晶体的共性总结并回答。
【指出】铁和其它金属一样,有金属光泽,不透明,有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这是共性,还要注意铁的个性(即特殊性)。
观察铁,阅读课本第42页,归纳物理性质,做笔记(划书更好)。
一学生回答:(1)色态:纯净的铁是光亮的银白色金属;(2)密度:7.86g/cm3;(3)熔、沸点:熔点1535℃,沸点2750℃(比钠、镁、铝高得多);(4)有延展性和导热性、导电性(次于铜和铝);(5)铁能被磁体吸引,在磁场的作用下,铁自身也能产生磁性。
领悟。
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
渗透哲学观点——一般与特殊。
【板书】3.铁的化学性质【质疑】铁的活泼性如何?用什么做判断依据?【板书】Fe-2e=Fe2+Fe-3e=Fe3+【强调】铁是典型的变价金属。
分析得出: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
与Na、Mg、Al、Cu比较得出结论,铁是较活泼的金属(或中等活泼金属)表现为还原性。
领悟、识记。
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引入教学重点,影响学生有意注意。
【提问】你曾经学过铁的哪回忆并回答:与非金属,温故知新。
些化学性质?【板书】(1)铁与非金属的反应(O2、X2、S)让学生写出Fe与O2、Cl2、S 酸、盐溶液反应。
回忆,写出反应方程式。
写出3个具体的化学方程式。
续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标明生成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强调】铁与强氧化剂Cl2、Br2反应生成三价铁,与相对弱一些的氧化剂反应生成二价铁,如S、I2、H+、Cu2+等。
领悟,记忆。
为铁的化合物与亚铁化合物转化的教学做准备。
【质疑】铁是否与水反应?启发学生根据日常生活和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其它金属与水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
【设问】高温呢?【板书】(2)铁跟水的反应【讲述】在常温下,铁跟氧气不反应,铁与水不反应,但是在水和空气里的氧气以及二氧化碳等的共同作用下,铁很容易发生腐蚀。
思考回答:理解识记。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联想思维能力。
重点教学,力求学生理解记忆。
为高三铁的电化腐蚀教学打基础。
【指导实验】铁和酸的反应(与稀硫酸)【演示】【引导】学生小结铁与酸反应的情况。
【板书】(3)铁和酸的反应实验,观察现象。
思考小结,一学生回答:铁与非氧化性酸反应:Fe+2H+=Fe2++H2↑铁与氧化性酸反应:充分利用实验的直观性,发展学生的感性思维。
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
【指导实验】铁与硫酸铜溶液的作用,分析产物价态,介绍湿法冶金术。
【板书】(4)跟盐溶液的反应让学生板书离子方程式。
实验、观察、分析:温故知新。
续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学生板书,其他学生回忆并笔记。
Fe+Cu2+=Fe2++Cu【引导讨论】铁的显价规律【投影】制成复合片讨论,得出答案。
教学重点,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突破难点【板书】二、铁的化合物1.铁的氧化物【提问】铁的常见氧化物有几种,写出化学式。
【展示】FeO粉末、Fe2O3粉末、Fe3O4晶体【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4页,并填表(见附1)。
【投影】答案。
思考回答:三种,分别是FeO、Fe2O3、Fe3O4。
观察颜色、状态。
阅读、分析、填表。
温故知新。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归纳对比能力。
学生自我掌握学习。
【板书】2.铁的氢氧化物【引导讨论】如何制备?【指导实验】FeCl3跟NaOH反应制取Fe (OH)3思考、讨论回答:可溶性亚铁盐、铁盐溶液与可溶性碱溶液作用。
实验、观察。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重点教学。
【演示】Fe(OH)2的制备少量Fe(OH)2置于表面皿中由学生叙述现象,解释现象。
【板书】(1)制备Fe3++3OH-=Fe(OH)3↓红褐色Fe2++2OH-=Fe(OH)2↓白色现象:白色↓→灰绿色↓→红褐色↓回答现象:产生红褐色沉淀。
观察,回答实验现象:白色絮状沉淀→灰绿色沉淀→红褐色沉淀理解识记。
重点教学,做探索性实验。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续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写出:【提问】①为什么用煮过的NaOH溶液?②新制FeSO4又说明什么?③滴管的操作为什么违反常规?4Fe(OH)2+O2+2H2O=4Fe(OH)3]思考回答:①除去溶于NaOH溶液中的O2;②FeSO4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生成Fe2(SO4)3;③防止空气中的O2进入反应液。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索,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突破难点,渗透哲学观点——事物的规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引入】氢氧化物的性质【投影】组织学生填表(见附2)【组织讨论】Fe(OH)2、Fe (OH)3的共性和不同。
思考填表。
讨论得出结论:共性①均为固体②均难溶于水③均为难溶性弱碱④均与酸反应⑤加热均分解不同①颜色学会用表格处理资料。
提高记忆水平。
续表随堂检测答案:1.(C) 2.(C) 3.(B)附1:FeO、Fe2O3、Fe3O4的性质比较(制成复合片)氧化亚铁FeO——黑色粉末难溶于水氧化铁Fe2O3铁红红棕色粉末难溶于水四氧化三铁Fe3O4磁性氧化铁黑色晶体难溶于水铁的价态稳定性与强酸的反应与还原剂的作用具有氧化性+2不稳定,易被氧化FeO+2H+=Fe2++H2O+3稳定Fe2O3+6H+=2Fe3++3H2O稳定天然Fe3O4与酸、碱均不作用(氧化性酸除外)附 2:Fe(OH)2与Fe(OH)3的性质比较(制成复合片)化学式颜色状态溶解性碱性与酸的作用热稳定性Fe (OH)2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弱碱Fe(OH)2+2H+=Fe2+2H2O加热分解(无O2条件)Fe (OH)3红褐色难溶于水弱碱Fe(OH)3+3H+=Fe3++3H2O加热分解与O2的反应Fe(OH)24Fe(OH)2+O2+2H2O=4Fe(OH)3Fe(OH)3不反应北京古城中学尹鲜芝第二课时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变的规律及其条件;巩固、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
能力培养:提高书写化学用语的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科学思想:对学生进行事物间相互转化及转化条件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认真细致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进行“实验方法”这一自然科学方法的指导。
重点、难点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变及转变条件。
教学过程设计续表1.亚铁化合物除Fe(OH)2外还有哪些?2.+2价铁转变成+3价铁它本身应具有什么性质?3.实现+2价铁转变成+3价铁应具备什么外因条件?4.请总结一下到目前为止学习的知识中有哪些较强的氧化剂。
FeCl2、FeSO4、FeBr2、Fe(NO3)2、FeO、FeS等。
+2价铁易失去一个电子,具有还原性。
应有氧化剂的参加,即与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F2、Cl2、Br2、O2、HNO3、浓H2SO4、KMnO4(H+)溶液等。
纳的能力。
内、外因关系和条件的分析、认识。
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
【板书】小结氧化剂:Cl2、Br2、O2、HNO3、浓H2SO4、 KMnO4(H+)溶液、K2Cr2O7溶液等。
归纳、理解、记忆。
总结、归纳。
【讲述】请你们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来实现上述转化,分小组讨论后,选出代表到前边谈你们小组的设计方案、步骤,可能发生的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投影】实验设计的原则:1.可行性的原则2.操作简便3.现象明显同学讨论、设计方案。
同学代表谈方案、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6FeCl2+3Br2=4FeCl3+2FeBr32Fe2++Br2=2Fe3++2Br-6FeSO4+3Cl2=2Fe2(SO4)3+2FeCl32Fe2++Cl2=2Fe3++2Cl-10FeSO4+2KMnO4+8H2SO4=5Fe2(SO4)3+K2SO4+2MnSO4+8H2O10Fe2++2MnO-4+16H+=10Fe3++2Mn2++8H2O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分析现象的能力;训练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技能。
【讲述】各组的实验设计都较好,我们对上述设计进行实际操作(时间关系,做两个实验)。
提醒注意:1.实验的基本操作要规范2.药品滴加顺序3.全体同学要认真观察现象,同时也要观察他们的操作,对一名同学操作:①先滴入KSCN溶液不变色②再滴加Cl2水变红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通过分析加试剂的顺序,培养学生比较、论证及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做实验同学的操作给予评定。
续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二名同学操作:①先滴入FeCl2溶液,紫色褪去。
②再滴加 KSCN溶液,变红色。
【评价】全体同学对实验操作进行评价。
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调动全体同学参与,提高实验能力。
【小结】我们通过实验,证明在强氧化剂的作用下,【展示】一瓶长期放置的出现红褐色浑浊的FeSO4溶液。
【启发】想想是什么原因使FeSO4溶液变质?红褐色浑浊是什么?试着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同学间讨论分析: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一名同学到黑板上书写离子方程式:12Fe2++3O2+6H2O=4Fe(OH)3↓+8Fe3+联系实际,理解知识,巩固应用知识。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及书写化学用语的能力。
【设问】+2价铁可转化成+3价铁,那+3价铁能不能转化成+2价铁呢?思考。
引起注意,引起思考。
【板书】二、铁化合物转变成亚铁化合物【设问】1.应具备什么条件?2.请总结你们学习的物质中哪些是常见的还原剂?具有氧化性。
H2S、HI、S2-、I-及活泼金属等。
认识反应的实质,内、外因关系和条件的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小结】知识条理化、理解、记忆。
归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