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研:打造中央科技型企业双创平台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1
钢铁行业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应用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的钢铁生产模式和技术已经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促进科技创新应用成为钢铁行业实现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加大研发投入资金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
钢铁企业应积极加大研发投入,设立专门的研发基金,用于支持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
同时,政府也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
例如,对于企业投入的研发费用,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给予加计扣除;对于重大科技研发项目,给予专项财政支持。
此外,还应加强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发项目。
高校和科研机构具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企业则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市场需求信息,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率。
二、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
钢铁行业要促进科技创新应用,必须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一方面,企业应加强内部人才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技术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科技创新。
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大外部人才引进力度,通过高薪聘请、提供优厚的福利待遇等方式,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科技人才加入。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室等方式,引进高端人才和团队,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化建设是钢铁行业促进科技创新应用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数据采集和分析。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市场需求、产品销售等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的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改革添活力创新促发展——中国钢研发展回顾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期刊名称】《新材料产业》
【年(卷),期】2009(000)010
【摘要】@@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钢研")组建于2006年,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钢铁研究总院和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2009年国资委批准进行董事会试点工作,更名为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型企业.【总页数】3页(P119-121)
【作者】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单位】(Missing)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狠抓质量提效益苦练内功克难关深化改革添活力推动转型促发展——广船国际2017年行政工作报告(摘要) [J], 陈激
2.机制添活力创新促发展--北京儿艺改革纪事 [J], 王颖
3.改革添活力创新促发展:———对江阴龙山人造革总厂的跟踪调查 [J], 向启言
4.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以改革添活力增后劲促发展 [J],
5.与时俱进添活力开拓创新促发展——北京市朝阳区语言文字工作综述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钢研:建设专业化“双创特区”作者:汪新宇李雪林晓锋张涛来源:《投资北京》2017年第11期2017年5月16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隆重召开双创工作大会,会议宣布成立了中国钢研大慧双创基地并举行揭牌仪式,同时举行了基地合作单位及入驻项目签约仪式。
中国钢研党委书记、董事长才让在会上表示,中国钢研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发挥技术及人才优势,以“钢研大慧双创基地”为平台,建设中国钢研高新材料与智能制造专业化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中央企业,中国钢研是我国金属新材料研发基地、行业重大关键与共性技术、检测分析技术的创新基地,是国家军工核心配套单位。
自1952年11月中国钢研的前身——钢铁研究总院创建以来,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钢研已经成为设有董事会试点的国有独资公司,同时也是国家首批103家创新企业试点单位之一。
这家从“科研大院”一路改革转型走来的企业,近年来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等系列重大举措为契机,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双创工作,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的高新材料及科技服务企业集团。
机制探索走混改之路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来,员工持股成为国资改革的最大亮点。
触觉敏锐的中国钢研走在了改革的前列,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大胆尝试员工持股,激发员工创新创业活力。
2014年开始,中国钢研先后组建了钢研晟华、高纳海德、高纳德凯等10家混合所有制企业。
已经成为集团公司增量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员工积极性的亮点,并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业转型升级做出贡献。
系列基金提供金融支持中国钢研设立系列创新基金,打造相对完整的创新资金支持链,以满足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发展资金需求。
建成了由股权型创新基金、鼓励创新的成果份额型创新基金、青年创新基金、产业并购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构成的基金体系。
先后启动了几十项创新、创业项目,部分项目已初见成效。
钢研高纳简介北京钢研高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原钢铁研究总院(现更名为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发起、深圳市东金新材料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金基业工贸集团、无锡西姆莱斯特种钢管有限公司、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参股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占总股本66%,本项目属于钢研高纳公司上市募集资金投资三个项目之一,位于涿州市开发区火炬大街钢研基地院内的西北部,项目主要生产线设在基地院内18号厂房的一、二和三层,18号厂房建筑面积15806㎡,建筑北侧为一层厂房,南东侧为四层厂房。
永丰基地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核心区——北京市海淀区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西北侧,占地4320平方米。
永丰产业园东临航天城,南邻百望山,西、北临凤凰岭、翠微湿地。
该基地目前建有国内一流的铸造高温合金母合金和无余量精密铸造生产线,代表了国内高温合金母合金生产及精铸件生产的先进水平。
一、组织机构(一)职能部门(综合办公室、财务部、市场部、研发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质量管理部、证券投资部等)(二)产业部门(铸造高温合金制品事业部、变形高温合金制品事业部、司太立合金制品事业部、粉末高温合金制品事业部、金属间化合物制品事业部、特种高温合金制品事业部、高温金属自润滑材料事业部)(三)管理团队干勇: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兼北京钢研高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明汉:北京钢研高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柳学全:北京钢研高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尹法杰:北京钢研高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继先:北京钢研高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马章林:北京钢研高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许洪贵:北京钢研高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
(四)钢研高纳的腾飞,凝聚着每一个高纳人的心血和汗水。
年龄组成(1)30岁以下,127,35,98%(2)31—40,80,22.66%(3)41—50,79,22.38%(4)51岁以上,67,18.98%学历构成(1)本科及以上,133,37.68%(2)专科 24 ,6.8%(3)中专(高中)22,6.23%(4)中专以下,174,49.29%专业构成(1)技术人员,114,32。
RARE EARTH INFORMATION 稀土信息 No.5 20235 2023年5月18日至19日,包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孟繁英率队先后到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有研科技集团走访学习。
公司副总经理刘振刚,战略发展部、包钢股份、北方稀土、北京新源公司相关负责人参加。
孟繁英一行参观了研发中心展厅,并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副总工程师李卫等领导座谈交流。
孟繁英说,希望双方在长期友好合作的基础上,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加强战略合作,共同构建开放、创新、共享的新型科研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培养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
李波表示,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将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作用,与包钢集团加强在研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方面的协同合作,围绕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积极推动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携手共进,实现共赢。
孟繁英一行参观了北京科技大学重要回信展室和校史馆,实地考察了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和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与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武贵龙等北科大领导座谈交流时,孟繁英说,多年来,北京科技大学在产品研发、高层次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给予了包钢集团大力支持。
面向未来,包钢集团愿与北京科技大学围绕钢铁、稀土等产业领域和重点科研项目,构建多元化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开展更为深入务实的合作。
包钢将全力为北科大师生提供良好的科研教学实践环境,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武贵龙说,北京科技大学要持续围绕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和企业发展实际,不断发挥人才、科技等方面的优势,与包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和钢铁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孟繁英一行先后考察了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主中心、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智能传感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观了中国有研科技集团重点成果展。
聚焦高端论坛HIGH-END FORUM引领材料技术进步,打造一流科技集团 文/张少明围绕“一个钢研、一个目标”,持续构建“透明钢研、智慧钢研”。
面向未来,中国钢研要勇担科技强国建设的时代重任,努力建设成为引领材料技术进步的世界一流科技集团。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作为我国材料及冶金领域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钢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始终立足行业原创技术策源地的职责使命,承担了大量金属新材料以及钢铁行业重大关键与共性技术的研制开发任务,先后取得各类科技成果5000余项,获得国家级奖励296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1115项,授权专利2400余项。
奋进新征程,中国钢研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落到实处,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努力成为引领材料技术进步的一流科技集团。
技术引领,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技术创新国家队、主力军,国家战截至2022年底,公司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324人,占总人数比例的42%国企管理2023.660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钢研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中国钢研充分发挥双边市场联通者作用,为材料制备和材料应用持续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公司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完善了国家级研发创新平台24个,充分发挥出对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建设和人才发展创新的支撑作用。
同时,稳步推进高端智库建设,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战略研究。
二是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
龙源期刊网
中国钢研:打造中央科技型企业双创平台
作者: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7年第19期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钢研)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央科技型企业,是我国金属新材料研发基地、行业重大关键与共性技术、检测分析技术的创新基地,是国家军工核心配套单位,科技力量雄厚,现有两院院士9人。
中国钢研董事长才让介绍了近年来中国钢研在双创工作的几项主要措施:第一,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大胆尝试员工持股。
2014年开始,先后组建了多家混合所有制企业,引入管理层和核心骨干员工持股计划,极大地激发员工创业激情,效果显著,成为央企混合所有制的典型范例。
第二,通过设立创新基金,促进成果培育和转化。
集团公司设立创新基金,重点支持年轻创业者进行新领域研究和技术开发,开创性地采用众筹方式,引导社会资源投入成果转化的新体系,让技术要素参与成果价值分配,激发了创新活力,激发科技成果转化。
第三,建设专业化双创平台,发布鼓励双创核心政策。
2015年中国钢研启动了专业化双创平台“钢研大慧双创基地”的建设工作,2016年进一步出台了《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关于促进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的指导意见》,旨在打造中国钢研双创特区,积极探索,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