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饺 2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4
做韭菜盒子作文做韭菜盒子作文(通用6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做韭菜盒子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做韭菜盒子作文篇1晚餐,我们吃韭菜盒子。
妈妈把雪白的面粉倒入面盆里,接着往里面加入少量的冷水,边加水边用筷子搅拌。
水和面粉结合成小块小块的絮状,妈妈动手和面,左揉右按约五分钟,一团光滑的面团和好了。
妈妈把洗好的韭菜切成米粒大小,之后在碗里打入6个鸡蛋,倒入不是太烫的油锅,慢慢地翻炒一下。
很快,金黄金黄的炒鸡蛋就出锅了。
妈妈把鸡蛋和韭菜倒在一起,加入盐、生抽、香油等调料。
面团和菜这两样都准备好之后,韭菜盒子就正式开做了。
妈妈把面团搓成擀面杖这么粗,用菜刀把它切成一小坨一小坨的,再用擀面杖把它擀成薄薄的面皮儿,包上鸡蛋和韭菜馅,做成大饺子一样的形状,再把它压平整,韭菜盒子就完成了。
之后,把韭菜盒子放在油锅里反复煎。
煎出来的韭菜盒子跟个小枕头似的,它的表面金黄金黄的,让人一看,口水直流!我轻轻咬了一口,浓香的韭菜汁从面皮里溢出来,边上那一圈面皮很酥脆,中间的面皮很劲道,很有嚼劲儿。
面皮儿和韭菜鸡蛋混在一起,那叫一个鲜脆!不由得叫人感叹: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食!四个韭菜盒子,很快就被我们两个干掉了。
吃完,我摸摸圆滚滚的肚皮,打了个饱嗝,对妈妈赞不绝口:“厨神,在下佩服,好吃。
”做韭菜盒子作文篇2今天,我在弟弟家里做韭菜盒子。
弟弟的外婆先把面粉倒进一个大盆里,加上黄酒和水和成面团,再用保鲜膜包住大盆,放在一旁,等着面粉发酵。
接着外婆拿出了三个鸡蛋,她示范给我看如何打鸡蛋。
我试着做,拿起一个鸡蛋,在桌子上轻轻敲两下,然后对准碗,沿着蛋壳碎掉的部分,把鸡蛋掰开。
第一次,蛋清黏在了手上,滑溜溜的,之后又敲了一个鸡蛋,这次蛋黄和蛋清完整地落在碗里。
外婆还让我用筷子搅鸡蛋,一开始我是竖着筷子搅呀搅,发现鸡蛋一点变化都没有,蛋清还是蛋清,蛋黄还是蛋黄,后来外婆教我斜着筷子打,轻轻搅拌,马上就变成了黄黄的蛋液,最后由外婆把鸡蛋炒熟,炒熟的鸡蛋盛到有韭菜和粉丝的大碗里,倒上油,加上盐,搅拌均匀,这样就成了韭菜盒子的`馅。
厨房交响曲小学作文9篇厨房交响曲小学作文1今天妈妈包饺子,也随之开启了一场厨房交响曲。
水姑娘用她美妙的歌声首先唤醒面粉,然后又把盆子、筷子、案板都吸引来。
接着又把刀老大叫醒了,刀老大说:“这么早就开工了?”水姑娘回答说:“是的老大,今天主人包饺子。
”刀老大问:“我今天切什么,好让我把得力小能手们都叫出来!”水姑娘回答说:“老大不用其他的,就你一个就可以了,因为今天你自己就能把韭菜和肉搞定了。
”酱油哥哥、盐妹妹、味精阿姨、花椒叔叔和香油姐姐他们一起跳出来说:“包饺子怎么可以少了我们呢?”刀老大只顾自己“咚咚咚”欢快地跳跃着,偶尔还夹杂着一声“嘭”,酱油哥哥、盐妹妹还有味精阿姨等在一旁一起加油,不到一会一切都OK了。
肉、韭菜和众调料们迫不及待地聚在一起。
哎呀!这刀老大确实是个人才啊!有他的加工,再加上调料们的众星捧月香喷喷的馅儿就产生了。
接下来面剂子扭着她那曼妙的腰肢上场了。
在面擀杖的协助下几下子就变成了圆圆的皮子,一切准备就绪,我和爸爸、妈妈、姐姐一起不大会的功夫就把饺子包好了。
最后白白胖胖的饺子下锅、装盘,厨房里的交响乐结束了。
厨房交响曲小学作文2我非常喜欢做菜,于是我在和爷爷讲了20分钟的理由后,爷爷终于同意让我进厨房做菜了,我兴奋极了。
第一乐章:我先打算做一个蕃茄鸡蛋汤,我拿出两个又大又红的蕃茄,拿菜刀刮去了皮,发出“沙沙”的声音。
我把剥了皮的蕃茄放到菜板上,拿起刀把蕃茄切成了小块,发出了“咚咚”的声音。
“咔”随着一阵蛋壳破碎的响声,我把鸡蛋放入了锅里,顿时锅里发出了“劈里啪啦”的响声,菜油顿时溅了出来,把我吓了一跳。
我往锅里倒入水,放入-小勺盐、蕃茄、蛋花,盖上锅盖,开始炖汤。
第二乐章:“沙沙”,一阵清脆的响声过后,两个剥去了皮,好像电灯炮似的土豆就被我切成了片。
我把土豆片倒入水里,“哗哗”我把土豆片上的淀粉洗干净了。
我小心翼翼地往锅里倒入油,然后放入了土豆片,锅里发出了“劈里啪啦”地响声,油滴溅了出来,我毫不防备,被油溅了一身,我连忙盖好了锅盖。
厨房美食菜谱:蒲菜猪肉馅状元饺的做法饺子我爸爸妈妈都很爱吃,记得第一次做手工芹菜饺子给父母吃的时候,老妈都激动的眼含泪花呢!说:“真不赖呀”没想到当初那个懒丫头也能做出这幺好吃的手工饺。
呵呵!。
今个偶在此来个小小“自曝”,偶在小姑娘时,妈妈一直担心我以后成家,有了孩子会饿肚子呢!呵呵因为啥都不会做啊,人又懒滴慌。
成就今天的我,是偶家小伙子所以说母爱是伟大滴!一切皆有可能哈哈。
接下来跟风舌尖二,蒲菜猪肉馅状元饺的走起啦!在万能的TB上买到了鲜嫩的蒲菜。
趁周末在家做起了蒲菜猪肉馅饺子,这次学包了款状元帽子状的饺子。
很有意思!最后在这感恩的季节里祝福天下所有的父亲、母亲健康快乐每一天!顺便预祝即将高考的莘莘学子高中状元!食材主料:猪肉末200g蒲菜鸡蛋1个面粉生抽适量盐适量香葱适量香油适量紫菜适量虾皮适量味素适量水适量步骤1.准备好所以食材2.蒲菜、香葱洗净分别切碎备用3.将猪肉末放置大一点的容器中,敲一个鸡蛋并加入适量盐置肉末里,用筷子朝一个方向搅圈直到蛋液完全吸收4.接着再放一勺生抽再继续搅至吸收5.最后加入事先切碎好的蒲菜∕香葱、和适量香油拌至均匀6.馅料即成7.面粉置大的容器中加入适量水做成表皮较光滑的面团,盖上保鲜膜松弛30分钟左右8.把松弛好的面团搓成均匀的长条,分割好9.按扁擀成中间稍微厚边上比较薄的饺子皮10.依次取适量馅料放在面皮中央11.再对折捏紧呈半圆形12.用拇指和食指沿着边折成花纹状13.折好后用匙子柄挑起饺子生坯中间14.用手从下向上轻轻压成状元帽子状即可15.坐锅点火注入适量水烧开,再逐个放入饺子16.盖上盖子大火烧沸,再转小火焖煮2至3分钟即可出锅17.在煮饺子的同时把蛋皮、葱花、紫菜、虾皮、盐、味素、芝麻油置大碗中备用18.将煮好的饺子盛到碗中拌均即可享用啦小贴士:无比鲜美。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烹饪专业实习教学大纲(684学时)一、实习的意义和目的烹饪实习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加感性认识的必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生产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其目的是:通过实际烹饪技能操作实习使学生对酒店宾馆的组织机构与职能、运作方式有进一步的了解;融会贯通地掌握所学的烹饪专业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于实际工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实习形式分校内实习与顶岗实习,是学生在烹饪实习车间操作和在餐饮生产现场进行的综合技能训练,是专业理论与校内教育教学活动的延续和深化。
顶岗实习在有经验的师傅和专业教师指导下进行,实习期间要加强对实习的指导、管理与考核,与实习单位密切配合,制定实习计划,参与企业餐饮经营、产品制作、厨房管理等过程,了解企业业务环节,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保证实习效果。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1. 熟悉厨房、餐厅及前厅各作业点相互之间的联系关系;2. 理解并掌握刀工、冷菜拼摆、食品雕刻、烹调技术、面点技术的产品制作流程;3. 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锻炼应变与创新能力,基本能够胜任酒店、餐饮等服务业,从事烹饪岗位(红案、白案、中餐、西餐等)的工作。
4. 培养学生的烹饪餐饮服务专业技能,达到工学合一。
5.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职业态度。
6. 严格遵守实习期间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实习单位的工作安排,保守实习单位商业秘密。
三、烹饪专业实习总体内容安排与要求1. 刀工训练2. 勺功训练3. 食品雕刻4. 冷菜拼盘5. 热菜烹调6. 面点技术学生在校实习时间为684学时;顶岗实习为1200学时。
要求学生每天做好课程教学日志或实习报告,带队教师每周检查一次,并写评语。
培养学生的烹饪餐饮服务专业技能,达到工学合一,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理论联系实践,基本能够胜任酒店、餐饮等服务业,从事烹饪岗位(红案、白案、中餐、西餐等)的工作。
山东民间习俗(吃喜面习俗)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山东民俗表现出自身的多样性、地域性。
山东腹地济南、青州、泰安、兖州一带,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四民有常业,六礼有常仪,岁时有常节,衣食住行有常制,可作为山东民俗的代表。
这一地区的曲阜、邹城为孔孟故里,泰安有五岳之首的泰山,民俗特色尤为显着。
东部沿海地区,渔业习俗和外出经商习俗最为突出。
鲁东南的沂蒙山区,古代文化发祥较早,既有山地特色,又较多保留着传统的民俗事象。
鲁西南、鲁西北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民俗事象与古老的黄河紧密相连,独具特色。
(一)生活习俗1.饮食山东日常饮食风俗,整体说来属于北方类型,其鲜明的个性、独具特色的饮食方式和烹饪技艺,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菜肴风味被誉为中国四大风味菜系之一,被冠名为“鲁菜”,享誉海内外。
山东日常饮食、节时习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日常饮食习俗,是与人民大众生活最为贴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事像。
面食山东大部分地区民众的饭食,以面食为主,主要有馒头、包子、饺子、烧饼、面条、蒸饼等。
胶东大馒头馒头的形制、名称有种种细别。
半球体且大个的叫饽饽、馍馍,长方体的叫卷子,作为年节、喜事以及祭祀的馒头,叫饽饽。
做饽饽技术含量要求很高,从制作“发面引子”到和面时的水面比例,从揉面时的手法手力,到上屉排摆到火候掌控,都需要“独家窍门”。
包子的共同特征是外有一定厚度的面皮而内里装馅。
外皮采用捏合方式合拢,入屉蒸熟,是“蒸包”;还有一种是用平底锅擦油,包子入锅后因少许水均匀洒下,半煎半烙,是“煎包”。
山东有名的包子很多,如青岛对虾小笼包、大鸡包;济南什锦包、五仁包、猪肉灌汤包;惠民、泰安等地的油煎包(水煎包);济宁、菏泽回民的羊肉煎包;宁津长官镇包子;临清烧麦、徐家煎包;聊城孟家灌汤包等等。
比包子小若干倍的,以水煮熟,就是水饺了。
水饺是春节时家家必备节日食品,也是祭祀故人、供家堂族谱等仪式的必备供品,形成了不少“名饺”,如菏泽砂锅水饺、济南烫面饺、博山石蛤蟆水饺、东部沿海地区鲅鱼水饺;其他的还有四喜饺、高汤小饺(即状元饺)等。
中式面点的分类方法中式面点品种因地域差异较大,品种繁多,花色复杂,因此面点的分类方法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按地域分类习惯上分为“南味”和“北味”,具体又分为“广式”、“苏式”、“京式”三大流派。
1.广式面点:广式面点指珠江流域及南部沿海地区所制作的面点,其中以广东为代表,故称广式面点。
代表性面点品种有:叉烧包、虾饺、甘露酥、马蹄糕、娥姐粉果等。
2.苏式面点:苏式面点指长江下游苏、浙一带所制作的面点,以江苏为代表,故称苏式面点。
代表性面点品种有:淮安汤包、三丁包、千层油糕、苏州船点、糕团等。
3.京式面点;京式面点泛指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包括山东、华北、东北等地所制作的面点,以北京为代表,故称京式面点。
代表性面点品种有:豌豆黄、芸豆卷、狗不理包子、银丝卷、家常饼等。
二、按形态分类现在各种地域的面点品种相互交融,一般人搞不清楚到底是广式、苏式、京式。
一般人习惯上按形态来进行面点的分类,又称为商品分类法,包括:糕、饼、团、酥、包、饺、粽、粉、面、条、烧卖、馄饨等。
1.包子。
常见品种有:三丁包、小笼包、寿桃包、金鱼包、汤包、水晶包等。
2.饺子。
常见品种有:水饺、馄饨、蒸饺、锅贴、虾饺、小馄饨、花式蒸饺等等。
3.糕类。
常见品种有:年糕、松糕、棉花糕、千层油糕、山药糕、马蹄糕、花生糕等。
4.团类。
常见品种有:汤圆、圆子、果馅元宵、麻团等。
5.卷类。
常见品种有:四喜卷、蝴蝶卷、荷叶卷、鸡丝卷、春卷等。
6.饼类。
常见品种有:清油饼、黄桥烧饼、酒酿饼、从有酥饼、月饼、煎米饼等。
7.酥类。
常见品种有:鸳鸯酥油、宣化酥、藕丝酥、双麻酥饼、苹果酥、桃酥、甘露酥等。
8.条类。
常见品种有:担担面、炸酱面、打卤面、清汤面、苏炒面、凉面、烩面、油条、过桥米线等。
9.其它类。
如馒头、麻花、粽子、烧卖等。
三、按原料类别分类按面点所采用的主要原料来分类,一般分为麦类制品、米类制品、豆类制品、杂粮及淀粉类制品、其他原料制品。
厨房里的交响曲厨房里的交响曲(一)哦!原来厨房里在开展①年①度德音乐会捏!青花碗和汤勺是⒈对形影不离德还朋友.每当吃饭的时候.青花碗乘着热气腾腾德汤.她德小伙伴汤勺⒐陪伴这它.它们轻轻德碰撞着.发出动听德“丁当..丁当...”德声音.⒐像⒈支欢乐.悦耳德曲子!$_$ 而筷子与碗搭配,也是⒈对好搭档捏~筷子与碗相互摩擦,发出“丁---丁---丁 ……德声响.及其优雅.及其动听!是他们的演奏让我耳目一新..总之几个字来表述我德感情:太好听了……音乐会还在继续..而我卜德卜睡觉了……可曲子依然还在唱着.永远是那个的跃耳.动听……厨房里的交响曲(二)一天, 我正在津津有味看电视, 一阵急促的“邦邦”把我吓了一跳,原来是老爸的锅碗瓢盆进行曲开始了。
只见老爸围上围腰, 菜刀在他手里上下飞舞, 一个个得了肥胖症的土豆在他手里变苗条了, 两个土豆像孙猴子七十二变一样, 变出了许多“小猴子”, “小猴子”该洗澡了, 老爸把水龙头打开, 水“哗哗”的流着, 不一会儿“小猴子”被洗干净了, “滋滋滋……”油倒进锅里了, “小猴子”被老爸“刷”的一声也倒进锅里了, 老爸舞动铲子, 一盘土豆丝炒好了。
接着又是一阵“邦邦”声、“哗哗”声、“滋滋滋”声, 四季豆、白菜等等都旦声了一阵“交响曲”之后, 一切归于平静, 可我和妈妈却被这扑鼻的香味谗得口水直流三千尺, “蹬蹬蹬”地跑到了餐桌旁……厨房里的交响曲(三)世界上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有小鸟的啾啾声, 有小河流水的哗哗声, 有树叶的沙沙声, 也有人们的嬉戏声, 而我最喜欢的是我爸爸做菜时从厨房里发出的“交响曲”。
有一天中午, 家里来了客人, 爸爸留客人在家吃饭。
妈妈不在家, 那炒菜的任务当然就义不容辞地落到了爸爸的肩上。
爸爸卷起袖子, 系上围裙, 走进厨房, 而我去陪客人了。
人虽然坐在客人面前, 而我的心却跟着爸爸一齐走进了厨房, 耳朵对厨房里传出来的各种声音特别敏感。
“哗哗”, 这是自来水声, 爸爸开始洗菜了, 这是厨房“交响曲”的序曲。
状元饺(民间传说)
各地区有各地区的习俗,京南梨花村有吃状元饺的习俗。
传说明朝天启年间,梨花村(当时称南庄村)出了个绝顶聪明的后生,此人是明朝万历皇帝最赏识的博学多才人称“寇大官人”的孙子寇睿。
这孩子七、八岁就对《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书背诵如流,十几岁便会吟诗答对。
真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他母亲是大家闺秀出身,更是位贤妻良母。
因丈夫常年在外做瓦工活,家里一切都由她掌管。
这寇睿是个极孝顺的孩子,每天除了帮助母亲做家务以外,抽出时间刻苦学习。
寇睿从小爱吃饺子,尽管家里虽不富裕,但母亲总是满足儿子的要求。
她将细玉米面掺榆皮面包的野菜馅饺子,在村里可算是一绝。
不仅包的好,吃起来口感极佳。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寇睿已到了弱冠之年。
这一年春天正赶上朝廷大比之年,寇睿认为自己胸有成竹、稳操胜券,便决定进京赶考。
母亲又特地为他包了饺子,并让他带在身上。
村里人见寇睿有出息,都很喜欢他,纷纷前来送包好的饺子。
寇睿除了感谢以外,还向大家保证,一定要独占鳌头。
他要学关羽温酒斩华雄,来个旗开得胜,回来后再吃大家送来的饺子。
就这样,他赶到了北京,进了考场。
这寇睿一举成名,三篇文章夺得魁首,中了头名状元,连监考官都惊呆了。
天启皇帝听说头名状元是南庄村人,名叫寇睿。
他想起七、八年前为村中修祖庙一事曾去过此村。
当时那个额前留着小木梳背儿才十几岁的寇睿竟然毫不犹豫地答上了他出的对联。
当天启皇帝知道他是寇大官人的孙子时,满以为他的父亲是个文墨之人,却原来是个
常年在外给人家盖房的手艺人。
因此便出了“父亲泥瓦匠”的上联,可寇睿却出了“儿子状元郎”的下联。
没想到今天果然中了状元。
因此。
他决定要亲自面试,他想再领略一下寇睿的真才实学。
这次面试,是在皇帝的内室。
他不让寇睿行君臣大礼,并以客人相待。
天启皇帝见寇睿举止文雅,谈吐不凡,对这年轻人满腹经纶早已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时便拿起了御笔,为寇睿题写了“梨乡娇子”四个大字,并命人速去制匾。
就在这时,有宫娥传话,说公主要见父王。
皇帝让寇睿稍等,片刻即回。
原来皇帝和寇睿的谈话都被躲在屏风后面的公主听到了,公主隔帘窥视寇睿仪表堂堂、学识渊博早生爱慕之心,想招寇睿为东床驸马。
谁知天启皇帝也有此意,便欣然应允。
待皇帝回来将此意一说,寇睿早就听说皇帝有个叫玉娇的公主,不仅人长得花容月貌,而且知书达礼。
今听皇帝将他招为驸马,便倒身下拜。
皇帝叫来了公主与寇睿相见,两人一见钟情,只恨相见太晚。
皇帝很知趣,推说还有别的事,便留下公主来陪寇睿。
这二人真是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
公主含情脉脉,不住地暗送秋波。
寇睿更是缠绵缱绻,依依不舍。
当公主得知寇睿最爱吃饺子时,便决定亲自为新科状元当朝驸马包一次饺子。
寇睿见公主动手,又心疼又舍不得,便要给公主帮忙。
公主坚决不让,只让寇睿稍等。
公主唤来宫娥,让去备料。
时间不长,便包好煮熟呈到寇睿面前。
寇睿让公主和他一起就餐,公主只是冲着他一个劲地笑。
公主包的是三鲜馅的饺子,寇睿还是第一次吃到。
这饺子确实与民间的不同,真是馅鲜味美。
吃完饺子,寇睿急等着回去。
他知道驸马早已去村里报喜,村里人一定等他回去吃村民送的饺子。
公主一听,还有这事。
便唤来十几个宫娥打下手,她要包好饺子让寇睿带回村去,让村民们也都尝一尝这三鲜馅的饺子。
寇睿这才拉了拉公主的纤纤玉手,打马回村。
当寇睿回到村里时,全村的人都集中在村口一棵老梨树下,那里早已垒好了锅灶。
村中元通寺的老方丈让和尚将寺内的一口大锅抬来架在上面,并烧开了热水,只等状元回来水饺下锅。
这里寇睿首先对大家表示谢意,随后将自己中了状元并招为驸马告诉大家,并将公主亲手包的“三鲜”水饺拿了出来。
告诉乡亲们,自己已经吃过了,这饺子是送给乡亲们的。
当大家吃到公主送来的三鲜饺时,无不称赞。
只见满村的人跪倒一片。
口称皇恩浩荡。
这时,有人提议: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是寇睿家中状元、招驸马双喜临门之日,也是全村人大喜的日子,以后就将这天定为全村人集体吃状元饺子。
年年这一天大家都在这里,用这口大锅煮状元饺子。
因此,南庄村便留下了这种习俗。
后来,有的人认为一年才吃一次状元饺,时间太长。
因此,便改为凡是三的倍数就吃状元饺。
像六月初六、九月初九、腊月十二都吃状元饺。
说吃了状元饺可以步步升官,将来子孙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后来,逐渐发展到村里来了亲戚和朋友,也吃状元饺。
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清朝。
据说康熙、雍正、乾隆都来村里吃过状元饺,慈禧太后来的次数最多。
也就是在她垂帘听政的时候,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
由于附近村的一个人向外国人献媚,便招来了外
国人吃状元饺。
这些外国人威逼着南庄村人为他们做状元饺。
可南庄村人很有民族气节,对外国人的侵略恨之入骨。
因此,有的人饺子馅里不放盐,让外国人吃淡的。
也有的多放盐,齁外国人。
也有的放辣椒,辣外国人。
当时村里有个胖大嫂,到屋里拿起剪刀剪掉了一缕青丝发,放进了饺子馅里。
饺子煮熟后,第一个吃的是一个日本人。
他一口咬住了那缕头发,正好塞在牙缝里,抻了好几下才掉,他大喊“叭嘎”。
再看那些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被齁的辣的嗷嗷怪叫。
八国联军的一个小头目便让兵士将灶拆毁,砸烂了那口大锅,并将寇睿家的天启皇帝亲题的那块匾抛进了火里。
从此后,南庄村人集体吃状元饺子转到了各户。
到民国年间,由于兵荒马乱,这种习俗,便逐渐的淡忘了。
如今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盛世之年,梨花村又恢复了这种习俗。
2013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