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肠道感染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测
- 格式:pdf
- 大小:148.90 KB
- 文档页数:2
腹泻儿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测及药敏分析摘要】目的:了解腹泻儿童感染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情况及药敏结果,为制定预防措施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及门诊腹泻儿童组450例,通过增菌、选择性培养基筛选、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DEC的常规血清分型、耐药率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情况。
结果:450份样本中检出29株DEC,检出率为6.4%,血清分型以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主,占DEC的75.9%。
耐药率>50%的抗菌素有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恶唑、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和头孢唑啉,而阿米卡星、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氨曲南有较好敏感性。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占DEC的44.8%。
结论:本地区腹泻儿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以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主,未检出肠出血大肠埃希菌。
DEC对氨基西林及其复合剂、二代头孢菌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接近一半DEC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
【关键词】儿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0-0145-02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coli,DEC)引起人类腹泻性感染已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根据毒力因子、致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等特征,目前主要将DEC分为六类,分别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或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及弥散粘附性大肠埃希菌(DAEC)。
为了解本地区腹泻儿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分布及药敏情况,本研究以住院及门诊腹泻儿童450份粪便样本培养结果作为对象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及门诊,年龄16岁以下诊腹泻儿童送检大便45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童310例,女童140例,年龄中位数4.6岁。
四种儿童常见肠道致病菌的多重PCR检测赵明光;万根平;黄勇;邓秋莲;谢永强【期刊名称】《广东医学》【年(卷),期】2009(30)8【摘要】目的对儿童感染性腹泻能进行四种常见病原菌如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空肠弯曲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建立多重PCB检测体系.结果用一次PCR即可检测四种肠道致病菌,灵敏度达10~100 CFU/mL;同时利用16S rRNA基因的保守区域作为内参照,有利于对粪便标本的扩增进行质量控制;对粪便标本,整个检测过程约5 h.结论通过检测编码细菌的毒力因子或特异性生化反应相关的酶的基因,多重PCR体系能特异、灵敏、快速地检测四种肠道致病菌;icsA基因可以作为志贺菌属检测的特异性靶基因;该方法可进一步完善成体外基因诊断试剂盒.【总页数】3页(P1069-1071)【作者】赵明光;万根平;黄勇;邓秋莲;谢永强【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儿童医院检验科,510120;广东省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儿童医院检验科,510120;广东省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儿童医院检验科,510120;广东省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儿童医院检验科,510120;广东省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儿童医院检验科,51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相关文献】1.多重PCR系统快速检测儿童血流感染7种常见病原菌 [J], 黄君华;张书婉2.多重RT-PCR技术检测儿童呼吸道标本中的常见病毒 [J], 曾凡胜;陆学东;王琼;罗小芳;黄烈;吴润香3.几种常见肠道致病菌多重PCR检测的效果评价 [J], 刘金华;史艳宇;马路遥;魏春艳;邵丽筠;王海龙4.PCR-RFLP和多重PCR技术检测常见病原性丝状真菌的实验研究 [J], 张晓利;吕雪莲;沈永年;吕桂霞;王淼淼;葛一平;刘维达5.肠道致病菌多重PCR快速检测体系研究 [J], 代娟;李玉峰;杨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儿童细菌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
病原微生物检验是诊断细菌性腹泻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和对相应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常见的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有沙门菌、志贺氏菌、大肠杆菌等。
病原微生物检验主要通过粪便培养、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来进行。
将患儿的粪便样本接种于培养基上,经过24-48小时的培养,观察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并进行鉴定。
常见的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有不同的菌落特征。
沙门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其特点是菌落形状呈圆形、平展,边缘整齐,并能产生氢 sulfite和硫化氢。
沙门菌还可以通过氧化-发酵试验和典型的生化试验进行确认。
志贺氏菌是另一种常见的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
志贺氏菌菌落呈透明、不溶胶状,边缘模糊,接种于琼脂后会发展成琼脂深穿孔。
志贺氏菌在碱性硝化试验中呈红色,并呈黑色颗粒状。
大肠杆菌是引起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另一个重要病原微生物,菌落呈灰白色或浅粉红色,有金属光泽。
大肠杆菌能够进行乳糖发酵和产胆红素,这些特征有助于进行鉴定。
药敏试验是判断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的关键步骤。
通过将细菌培养物与不同抗生素接触,观察细菌生长的抑制情况,可以确定感染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有助于确定病因,从而指导临床的治疗措施。
对于多数细菌性腹泻病例,正确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显著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疑似细菌性腹泻的儿童患者,在临床治疗之前进行细菌病原微生物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肠道感染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测高昆;赵雪涛【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3(000)020【摘要】目的了解儿童肠道感染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情况。
方法对95份腹泻患儿粪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检测毒力基因,鉴定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结果检测出15株阳性菌株,阳性率为15.8%,其中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6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4株、弥散聚集性大肠埃希菌(DAEC)4株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1株。
结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儿童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临床实验室应加强对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测。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ection status of 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 (E .coli) from children with intestinal infection .Methods Virulence gene was detected and diarrheagenic E .coli was identified in 95 strains of E .coli isolated from children with intestinal infection .Results In95 samples ,the positive rate was 15 .8% (15/95) ,including 6 strains of enteroaggarative E .coli ,4 strains of enteropathogenic E .coli ,4 strains of diffusely adherent E .coli and 1 strain of enterotoxigenic E .coli .Conclusion Diarrheagenic E .coli could be the main pathogens causing children diarrhea ,for which the detection test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clinical laboratory .【总页数】2页(P2698-2699)【作者】高昆;赵雪涛【作者单位】上海市徐江区大华医院检验科 200237;上海市徐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237【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儿童肠道感染志贺菌临床检测与分析 [J], 牟纲2.肠道感染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测及流行情况分析 [J], 高昆;赵雪涛;韩倩;黄惠婷3.儿童病毒性脑膜炎、脑炎中肠道病毒感染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检测及临床研究 [J], 郭华;丁惠;李慧娟;颜卫红4.重庆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肠道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J], 张志勇;陈昕;杨锡强;赵晓东5.儿童肠道感染志贺菌临床检测体会 [J], 焦灿;李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肠埃希氏菌实验室检验方法简介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它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泌尿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等。
因此,对大肠埃希氏菌进行实验室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大肠埃希氏菌实验室检验的方法和步骤。
实验室检验方法大肠埃希氏菌实验室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样品采集:根据不同的检验要求,可以采集不同的样品,例如食物、水样、粪便等。
采集样品时需要注意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2.样品处理:对于食物和水样,通常需要进行前处理步骤,如浸泡、稀释等。
对于粪便样品,可以直接进行处理。
3.培养方法:将样品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上,培养培养基通常包括富营养的琼脂、选择性培养基等。
大肠埃希氏菌喜欢在富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上生长。
4.鉴定方法:通过观察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抗生素敏感性等指标,进行大肠埃希氏菌的鉴定。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生化试剂盒等。
5.结果判读:根据鉴定结果,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大肠埃希氏菌。
根据不同的检验要求,可以进行定性或定量判读。
实验步骤下面是一个常见的大肠埃希氏菌实验室检验的步骤示例:1.样品采集:根据检验要求,采集相应的样品。
例如,如果是食物样品,可以使用无菌取样棒在食物表面轻轻刮取一些,然后放入无菌容器中。
2.样品处理:对于食物样品,可以将其浸泡在含有缓冲液的容器中,摇动一段时间,使菌落充分分散。
对于水样,可以进行适当的稀释。
3.培养方法: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到富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上,如MacConkey琼脂或EC琼脂。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如Eosin MethyleneBlue琼脂。
4.培养条件:将接种的培养基置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一般为37摄氏度,培养时间通常为24小时。
5.菌落观察: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大肠埃希氏菌通常呈现为粉红色的菌落,具有金属光泽。
6.鉴定方法:根据需要,可以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儿童细菌性腹泻是指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病症。
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
通过对儿童腹泻患者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检验,可以帮助医生明确病因,指导治疗措施。
一、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之一,属于肠内常见菌群的一员。
它可以产生多种病原因子,如肠毒素和肠黏附因子,引起肠道炎症和黏膜受损,导致腹泻症状。
在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检验结果中,如果大肠杆菌被鉴定出来,通常需要进一步检测它的致病株。
常见的致病株有电解质分泌性大肠埃希菌(ETEC)、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毒素产生性大肠埃希菌(EPEC)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等。
对于电解质分泌性大肠埃希菌的检测,可以通过培养大肠杆菌,并进行致病株的鉴定和肠毒素基因的检测,如耐药性编码质粒和大肠埃希菌肠毒素基因的PCR检测。
二、沙门菌
沙门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致病菌,也是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常见病原微生物。
沙门菌一般通过食物、饮水或接触传播。
感染沙门菌后,患者可能出现腹泻、发热、腹部疼痛等症状。
在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检验结果中,如果沙门菌被鉴定出来,通常需要进一步检测其血清型。
沙门菌有多个血清型,常见的有沙门菌属、副沙门菌属等。
血清学检验可通过血清凝集试验或ELISA等方法进行。
三、志贺菌
志贺菌是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也是引起血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
志贺菌感染后可引起肠道炎症和黏膜受损,导致腹泻以及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高热、腹痛、便血等严重症状。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儿童细菌性腹泻是指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疾病,常见于婴幼儿和学龄儿童。
这种疾病常常引起儿童腹泻,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复发。
本文将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一、样本来源和病原微生物检验方法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通常采集患儿的粪便样本进行检测。
常用的病原微生物检验方法包括传统培养法、免疫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传统培养法是将粪便样本接种到相应的培养基上,利用传统的培养方法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和形态特征。
免疫学检测是通过检测患儿粪便中的特定抗体或抗原来确定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分子生物学检测则是通过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的DNA或RNA。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全面、准确地确定患儿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二、检验结果分析1.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引起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常见病原微生物之一,特别是产生致病毒素的致病性大肠杆菌。
通过病原微生物检验,可以检测到大肠杆菌的存在及其毒素的产生情况。
在分子生物学检测中,可以利用PCR技术检测毒素编码基因的存在,进一步确定病原性大肠杆菌的毒力类型。
通过对大肠杆菌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2. 沙门菌沙门菌是另一种常见的引起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主要通过食物和饮水传播。
通过病原微生物检验,可以检测到沙门菌的存在及其毒力因子的表达情况,进一步确定感染的严重程度。
沙门菌感染常伴随严重的腹泻和发热症状,检测结果的分析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减轻患儿的痛苦。
3. 香肠菌属香肠菌属是引起细菌性腹泻的另一类常见病原微生物,包括霍乱弧菌、霍乱弧菌、艾希氏菌等。
这些细菌通过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引起感染,临床上表现为剧烈的腹泻和呕吐。
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分析可以确定感染的具体菌种,指导临床用药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儿童细菌性腹泻是指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疾病,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包括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志贺氏菌等。
针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保护儿童健康。
本文将针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进行详细介绍。
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1.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引起腹泻的致病菌,主要通过食物、水或接触感染源传播。
感染后,患儿会出现腹痛、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
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常采用培养、PCR等方法进行检测。
二、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1. 检验方法针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通常采用培养、PCR等方法进行。
培养法是指将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样本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观察和鉴定培养出的细菌。
PCR法是指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样本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扩增和检测。
2. 检验结果分析通过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检验,可以获取相应的检验结果。
根据检验结果分析,可以判断患儿是否感染了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志贺氏菌等细菌致病菌。
3. 结果解读如果检验结果显示患儿感染了沙门氏菌,说明其可能患有沙门氏菌引起的细菌性腹泻;如果检验结果显示患儿感染了大肠埃希菌,说明其可能患有大肠埃希菌引起的细菌性腹泻;如果检验结果显示患儿感染了志贺氏菌,说明其可能患有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腹泻。
根据检验结果分析,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帮助患儿尽快康复。
三、临床意义与建议1. 临床意义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检验结果分析,可以明确患儿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降低病情的严重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建议对于疑似患有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患儿,应尽早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
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根据检验结果分析,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定期复查病原微生物检验,确保患儿能够及时、全面地得到治疗。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儿童细菌性腹泻是指由细菌引起的儿童腹泻,是儿科常见病之一。
病原微生物检验是诊断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关键,通过对患儿的粪便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可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本文将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常见的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包括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志贺氏菌(Shigella)、耶尔森菌(Yersinia)等。
这些病原菌通过口咽道经粪-口传播途径感染人体,引起胃肠道炎症反应,导致腹泻等症状。
在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采集合适的样本。
粪便样本是常见的临床检验样本,但样本的采集方法和保存条件会影响检验结果。
在采集粪便样本时,应尽量避免与尿液、水等其他物质混合,以免干扰病原菌的检出。
采集后,应尽快送至实验室,或者在采样后立即存放在4℃的环境中,避免样本腐败。
运用合适的分离培养方法。
常见的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对培养基和环境要求较高,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和条件进行分离培养。
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可以使用MacConkey琼脂培养基,通过抗生素敏感试验和生化鉴定进行定性识别。
对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可以采用XLD琼脂培养基,进行鉴定分离。
培养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储存条件和时间,避免培养基的腐败和细菌菌落的混杂。
进行合适的鉴定方法。
常见的鉴定方法包括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生化试验是常用的鉴定方法,通过对细菌的代谢产物进行检测,确定菌株的种属和特性。
血清学试验是一种快速的鉴定方法,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水平,进行菌种的特异性检测。
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和序列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细菌的种属和亚型,对于病原菌的快速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的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应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