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训练:《细胞的增殖》
- 格式:doc
- 大小:564.50 KB
- 文档页数:11
高考生物《细胞的增殖》真题练习含答案1.下列有关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例有关B.细胞核的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C.细胞体积过大不利于细胞内的物质交流D.细胞的体积与细胞核无关答案:D解析: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比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A、C正确;细胞核是代谢的控制中心,所以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与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有关,B正确,D错误。
2.[2024·九省联考安徽]某种连续分裂的动物细胞,细胞周期如图所示,包括G1期(8 h)、S期(8 h)、G2期(6 h)和M期(2 h)。
现有该种细胞若干,为使所有细胞处于细胞周期同一时相,需按如下步骤操作:①在培养液中添加过量TdR(一种DNA合成抑制剂),培养细胞足够时间;②去除TdR,培养细胞10 h;③再次添加过量TdR,培养细胞足够时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操作①后,原处于S期的细胞停滞于S/G2交界处B.操作①后,原处于M期的细胞停滞于G1/S交界处C.操作②后,培养液中没有处于S期的细胞D.操作③后,所有细胞都停滞于G1/S交界处答案:A解析:操作①:在培养液中添加过量TdR(一种DNA合成抑制剂),培养细胞足够时间后,原处于S期细胞被抑制,A错误;操作①:在培养液中添加过量TdR(一种DNA合成抑制剂),原处于M期的细胞沿着细胞周期运转,最后停在G1/S交界处,B正确;操作②:去除TdR,培养细胞10h,使所有被积累在G1/S期和停留在S期(8h)的细胞都通过S期,C 正确;操作③后,再次添加过量TdR,培养细胞足够时间,细胞群体通过G2、M和G1期的运转,最终被阻滞在G1/S交界处,D正确。
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正确的是()A.分裂前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形成纺锤体B.分裂中期,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C.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核DNA数和染色体数都加倍D.分裂末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分裂方式不相同答案:D解析:分裂前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A错误;赤道板是假想的,表示细胞内的某个“位置”,而不是某个结构,B错误;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加倍,核DNA数不加倍,C错误;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D正确。
专题11 细胞的增殖1、最新考纲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Ⅱ)2.细胞的有丝分裂(Ⅱ)3.细胞的无丝分裂(Ⅰ)4.实验:(1)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2)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2、最近考情2018·全国卷Ⅰ(4)、2018·全国卷Ⅲ(4)、2017·全国卷Ⅲ(29)生命观念理解细胞周期概念和有丝分裂过程,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科学思维比较有丝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的变化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考点一细胞的生长和细胞周期【科学思维】【基础知识梳理】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1)受相对表面积的制约: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2)受核质比的制约:细胞核中的DNA是有限的,其能够控制的细胞质的范围有限。
2.细胞增殖(1)概念: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2)方式:真核细胞: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二分裂。
(3)意义: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3.细胞周期(1)范围: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2)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3)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4)例题精讲:(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29)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根据DNA合成情况,分裂间期又分为G1期、S期和G2期。
为了保证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细胞自身存在着一系列监控系统(检验点),对细胞周期的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加以检测,部分检验点如图所示。
只有当相应的过程正常完成,细胞周期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运行。
课时提升练(十一) 细胞的增殖(参考时间:45分钟)A基础层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提供物质基础【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
生殖细胞是经减数分裂产生的,产生后不再继续进行细胞分裂;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为整个细胞周期的准备时期,主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答案】 D2.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 )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③中心体发生倍增④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④→①D.②→③→④→①【解析】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③中心体发生倍增、④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分别表示细胞分裂的后期、前期、间期和中期,故选C。
【答案】 C3.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能看到的结构是( )A.赤道板、染色体、细胞膜B.纺锤体、赤道板、同源染色体C.细胞壁、染色体、纺锤体D.细胞壁、核膜、染色体、着丝点【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各时期特征。
赤道板是一个虚拟的平面,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在有丝分裂前期核膜解体、核仁消失,染色质螺旋化成染色体,且出现纺锤体,所以有丝分裂中期看不到核膜,但可以看到染色体和纺锤体。
【答案】 C4.下图是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①②③④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C.该细胞图②中有中心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参与活动D.该细胞图①中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图③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解析】图示仅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期,不包括分裂间期,不能代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由图可知,①为分裂前期、②为分裂末期,③为分裂后期,④为分裂中期,则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为①→④→③→②;该细胞图②中无中心体参与活动;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配对,无基因重组。
高中生物高三一轮课时提升作业必修1 6.1细胞的增殖(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分裂过程的顺序是( )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③中心体发生倍增④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④→①D.②→③→④→①2.(2013·济南模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在细胞分裂间期,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功能增强B.在细胞分裂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在细胞分裂中期,细胞内ATP的含量明显减少D.在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形成合成多糖3.关于如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因为该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⑨,所以可以判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它们通过着丝点②相连C.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D.在有丝分裂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4.如图为细胞周期中部分细胞核的变化示意图,此过程( )A.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B.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C.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消失D.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5.下列关于细胞周期中间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看似静止,但核糖体、线粒体、染色体等活动旺盛B.用3H标记腺嘌呤可测定DNA复制经历的时间C.细胞核DNA复制后,DNA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D.细胞分裂间期为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6.(2013·潍坊模拟)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中不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显著特点的是( )A.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B.中心体周围发射出星射线C.在细胞分裂末期,细胞缢裂成两部分D.在细胞分裂前期,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7.培养某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测量其细胞周期为G1期(DNA合成准备期)10 h、S期(DNA合成期)8 h、G2期(纺锤丝形成准备期)4 h,分裂期2 h。
细胞的增殖1.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周期可表示为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b+c为一个细胞周期②c、d两段都要消耗ATP③b段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④d段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⑤若该细胞为植物细胞,则在b段末期高尔基体活动增强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③⑤2.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间期结束时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都加倍B.前期两组中心粒和姐妹染色单体都发生分离C.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在一个平面上D.末期细胞板向内凹陷将细胞缢裂成两个部分3.某植物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那么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和脱氧核苷酸链数依次是A.4、4、4、8B.4、4、8、16C.4、8、8、16D.4、8、16、324.如图为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结构的变化示意图,此过程A.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B.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C.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解体D.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5.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细胞分别处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B.甲、乙、丙细胞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与DNA数之比均为1∶2∶1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D.该生物可能是高等植物6.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质)的变化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B.②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一定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前期C.d中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相同,是一对同源染色体D.③过程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7.如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AB段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生长速度快B.出现CD段变化的原因是细胞质分裂C.该细胞中,在BC段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D.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CD段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活动非常活跃8.如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图乙、丙、丁分别是对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统计(图乙、丙、丁中的a、b、c 表示的含义相同)。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练8细胞的增殖Word版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题5分)1.(2021·湖北八校联考)以下有关细胞的生长与增殖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原核细胞无染色体,以无丝分裂的方式停止增殖B.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均相反C.细胞核中DNA的含量相对动摇是限制细胞不能有限长大的要素之一D.显微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的一个视野,往往看不全细胞周期各时期的图像2.(2021·兰州一中月考)(基础题)如图为有关细胞分裂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①进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只发作在蛙的红细胞中B.在②进程中,染色体与核DNA分子在数目上表现出平行关系C.②进程有利于维持亲子代细胞遗传性状的动摇性D.③进程中具有2个细胞周期,精原细胞以②或③的方式增殖3.(2021·海南卷)以下与细胞周期有关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等位基因的分别发作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B.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纺锤丝出如今分裂间期C.细胞周期中染色质DNA比染色体DNA更容易复制D.肝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的长4.(2021·株洲一模)在有丝分裂的进程中,当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时,该细胞还能够会发作()A.细胞质停止不均等分裂B.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别C.着丝点陈列在赤道板上D.DNA聚合酶较为生动5.迷信家在染色体中找到了一种使姐妹染色单体衔接成十字形的关键蛋白质,并将其命名为ASURA。
以下与其有关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ASURA分解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②ASURA可在有丝分裂间期分解③缺少ASURA的细胞,染色体数目能够会发作异常④ASURA与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亲密相关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6.(2021·山西省实验中学月考)用32P标志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
第13讲细胞的增殖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中,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③中心体发生倍增④着丝粒排列在一个平面上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④①D.②③④①2.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成熟细胞没有细胞周期B.细胞周期是一个与代谢有关的过程,温度越高所需的时间越长C.细胞的种类不同,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也不相同D.一个新细胞分裂成两个新细胞所需时间为一个细胞周期3.下列是一组动物活细胞有丝分裂图,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b图细胞将出现细胞板,并缢裂成两个子细胞B.c图细胞核中染色体数和DNA数相等C.d图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D.上述细胞在细胞周期中出现的顺序是a→c→d→e→b4.(荆州三检)图1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点与中心体之间的平均距离变化曲线,则图2中能正确表示此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个染色体之间的平均距离变化的曲线是()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5.(湖北八校联考)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间期(G1、S和G2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下图甲为细胞周期的模式图,图乙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可以用图甲的S→X→1→2→3→4→Y来表示,图乙中的结构8可以为细胞分裂提供能量B.图乙中,具有选择透过性膜的细胞器是5、6、8、10C.图乙中的细胞肯定不是高等植物细胞D.因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的遗传病通过光学显微镜诊断时需选择图甲中的S期的细胞6.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
下列有关实验材料的选择中,正确的是()二、双项选择题7.关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间期复制后染色体数不变,DNA数加倍B.后期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C.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D.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中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始终保持一致8.(珠海检测)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B.制片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染料,便于显微镜下观察C.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D.分裂期时间越长,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越多三、非选择题9.下图是具有六条染色体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
据图分析回答:(1)乙图所示分裂的时期是________期,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
(2)一个细胞中,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的是____________。
(3)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________图。
(4)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的一系列形态变化和活动都是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适应的。
染色体的活动决定于________的作用。
10.(景德镇一模)下图为某同学画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时的模式图,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括号内填写数字代号)(1)请指出图中三处明显的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2)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结构[②]与图中[]_______ _________的形成有关。
(3)如果用15N标记氨基酸培养根尖,你认为最早测得放射性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这些氨基酸在细胞中被利用的时间主要是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_____时期。
11.(广东执信中学)通过实验研究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得出下图所示的结果,其中图甲表示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信使RNA含量的变化(过程b表示DNA复制期,a、c分别是DNA复制前期、后期),图乙是有丝分裂显微照片。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结果表明DNA含量是正常细胞两倍的时期是__________,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最活跃的时期是____________阶段。
(填字母代号)(2)图甲c时期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比例为__________;d阶段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可以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RNA的变化情况。
为区别DNA和RNA,最好选择标记的合成原料依次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研究中应选择的测量材料是洋葱根尖的__________部位。
(4)制作有丝分裂装片的基本流程是__________________;制成的装片应先放在________下观察,要先找到分生区的细胞。
欲把乙图中的A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12.请回答与实验有关的问题:(1)某同学做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需用________对染色体染色。
为便于观察,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选用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外表皮效果最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从资料获知,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并设计了如下实验加以验证,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细胞培养液(内有小鼠肝部肿瘤细胞)、试管等。
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表所示:②纠正步骤Ⅳ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纠正后的正确方法进行实验,结果如下:第二,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解析: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②出现放射性排列的细丝、③中心体发生倍增、④着丝粒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分别表示细胞分裂的后期、前期、间期和中期,故选C。
答案:C2.解析: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因此影响细胞周期,温度适宜时细胞周期所需的时间较短。
答案:B3.解析:此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图像识别,具体分析如下:(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不形成细胞板。
(2)c图为有丝分裂前期,DNA数为染色体数的2倍。
(3)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4)图中a为间期,b为末期,c为前期,d为中期,e为后期。
答案:D4.解析:根据图1,在10 min着丝点分裂,细胞两极之间的距离为40 μm,则此时之前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距离为0,此点后,着丝点分裂后的两个染色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加大,最远距离为40 μm。
答案:C5.解析: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间期(G1、S和G2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根据箭头信息可推知Y为G1期,X为G2期,则细胞周期为Y→S→X→1→2→3→4来表示,细胞分裂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氧呼吸产生的ATP,其主要场所是8线粒体,A 错误;生物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5为内质网,6为染色体,8为线粒体,10为高尔基体,其中6不具膜结构,B错误;该细胞不具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有9中心体,为动物细胞,C正确;染色体数目变异为着丝点分裂没有平分到细胞两极导致的,发生于分裂期,D错误。
答案:C6.解析: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应该选择颜色较浅或无色的材料,番茄果实的颜色会干扰显色,故A错误;提取并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成,选用的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其细胞内无细胞核和细胞器膜,便于提纯,故B错误;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应该选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其液泡呈紫色,便于观察,故C正确;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应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这部分细胞是正在分裂的细胞,而根毛细胞不分裂,故D错误。
答案:C二、双项选择题7.解析:此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变化,具体分析如下:(1)间期染色体复制后,DNA数加倍,染色体数不变。
(2)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加倍,染色单体消失。
(3)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条DNA,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
(4)染色单体在染色体复制后出现,着丝点分裂后消失。
答案:AC8.解析: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B错误;分裂期时间与分裂间期的时间比越大,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越多,D错误。
答案:AC三、非选择题9.解析:把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首先根据图中染色体的变化特征,确定各个时期及其变化顺序:乙是前期,甲是中期,丁是后期,丙是末期,然后才能根据图回答问题。
答案:(1)前染色体含染色单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2)丙、丁(3)丁(4)染色体及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纺锤丝牵引10.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为未成熟植物细胞,呈正方形,没有大的液泡;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叶绿体。
(2)根据形态结构可确定结构[②]为高尔基体,在有丝分裂末期,参与了细胞板(最终形成细胞壁)的形成。
(3)有丝分裂的间期,细胞要合成蛋白质,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答案:(1)不应有中央大液泡不应有叶绿体细胞的形状应为正方形(2)①细胞壁(3)⑥核糖体间期11.解析:(1)图甲中DNA含量是正常细胞两倍的时期是cd时期;核糖体活跃的时期是mRNA含量高的ac时期。
(2)图甲c时期细胞内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比例为2∶1∶2。
d阶段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的原因应从mRNA的合成分析。
(3)区别DNA和RNA,最好选择标记的合成原料分别是DNA与RNA特有。
(4)制作有丝分裂装片的基本流程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答案:(1)cd ac(2)2∶1∶2分裂期细胞核DNA存在于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中,不能解旋、转录形成信使RNA(或分裂期不转录)(3)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分生区(4)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低倍(显微)镜把装片向上移动12.解析:(1)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具有紫色大液泡便于观察。
(2)证明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应用二氯二乙胺溶液与生理盐水进行对照实验。
答案:(1)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外表皮细胞中具有紫色大液泡(2)①a:等量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b:等量生理盐水②“冰箱中”应改为“在适宜温度下”(或“恒温箱中”)③在一定范围内,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随二氯二乙胺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