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之写景诗知识点梳理提要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古代诗词的写景描写古代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以及独特的描写方式,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赞誉。
其中,写景描写是古代诗词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展示了古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到感悟。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古代诗词中的写景描写。
一、山水描写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山水描写,通过对山、水的形态、特征以及周遭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古人对大自然的景色的独特感悟。
例如,苏轼的《赤壁赋》中描绘了长江之美:“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
”这里通过对长江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江畔,感受到了清风拂面的舒爽。
又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通过对山河景色的描绘,读者感受到壮丽的山河之美。
二、花草描写古代诗词中还经常出现对花草的描写,通过对花草的颜色、形态以及香气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花草之美的独特领悟。
例如,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通过对秋夕夜晚的描绘,读者仿佛看到了银烛下,花团锦簇的景致。
又如,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卧听风吹万树杨,落花时节又逢君。
”通过对春夜的描绘,读者会想象到在杨树丛中醉酒的场景。
三、季节描写古代诗词中对季节的描写也非常常见,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描绘,展现出古人对季节之美的感悟。
例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通过对春天钱塘湖的描绘,读者仿佛听到了莺啼声,看到了绿树红花。
又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通过对秋夜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纷飞的星辰和露水的清凉。
总结起来,古代诗词中的写景描写通过对山水、花草以及季节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之美的领悟。
这种描写方式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代诗词中的写景描写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也使我们更加热爱和珍惜自然环境。
正如苏轼在《东坡志林·表行志》中所说:“人皆攘攘,然或有情趣于樽俎之间,不以视听为幽独。
古诗写景的知识点总结一、写景古诗的特点写景古诗在表现形式上主要有七绝、五绝、律诗等,它们以简约、精炼的语言描绘自然景物,通过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展现出独特的意境和美感。
写景古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自然为题材。
写景古诗以山水、花鸟、季节等自然景物为创作对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情感豪迈。
写景古诗多以诗人的情感体验为基础,通过对景物的赞美、抒发对自然的感慨,体现出诗人的豪迈情感和高尚品格。
3、意境深远。
写景古诗在描写景物的同时,常常通过联想、比喻等手法,营造出深邃的意境和富有想象力的艺术效果。
4、言简意赅。
写景古诗在表达手法上善于言简意赅,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最凝练的形式,表现出最丰富的意蕴。
5、意境超脱。
写景古诗追求意境的超脱和艺术的抒发,通过诗人的幻想和情感表达,使诗歌呈现出超越物质的精神世界。
二、写景古诗的创作技巧写景古诗的创作需要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感悟力,通过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表达手法,展现出景物的美感和意境的深远。
写景古诗的创作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题材。
诗人在写景古诗的创作中,首先需要选择好题材,应注重选取那些富有诗意、富有意境的自然景物作为创作对象,如春景、秋景、江河、山水等。
2、把握意境。
写景古诗的创作需要把握好意境,即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感悟,营造出宁静、唯美、深远的艺术氛围,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共鸣和想象。
3、运用修辞。
写景古诗的创作需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以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表达,增强诗歌的形象感和艺术感。
4、注意节奏。
写景古诗的创作需要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使诗歌的语言流畅优美,既符合韵律规律,又富有音乐感。
5、提炼语言。
写景古诗的创作需要提炼语言,追求言简意赅,力求用精炼的语言表现出景物的美感和诗人的情感。
三、写景古诗的知识背景写景古诗的创作与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和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展现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审美趣味。
高考最常考的写景抒情诗,牢牢掌握三大“着眼点”即可写景抒情诗作为高考最常考的诗歌类型,是考生必须掌握的。
但很多同学在鉴赏思路上总是顾此失彼,所以,我把三大着眼点进行了一个小结与梳理。
1、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几点:① 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远近;听觉、视觉、触觉等的变化。
如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仰视山上的月色)影入平羌江水流。
(俯视水中的月影)如杜甫《旅夜抒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近景,荒江之滨的夜色)星垂平野宽,月涌大江流。
(远景,夜色中原野的辽阔和江流的奔腾)② 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③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④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2.诗词中主要的两种景和情的关系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情况:(1)正衬关系(: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
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
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写出了清冷的水乡秋夜,让人感到的是一份凄凉。
而这正与诗人那颗羁旅在外的孤寂的心灵相应。
(2)反衬关系: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以乐景写哀情。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考点解读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
诗人在抒发主观情感时,往往借助这些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这些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成了“意象”,它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而多个意象构成“意境”。
一、意象(景象)(一)意象的含义诗人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采用寄情于物的方式,通过描写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上,使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情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二)常见意象的特点和寓意1.松柏——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的品质。
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如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
葱茏绿竹代表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格或象征隐士君子。
如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3.柳——“柳”者,“留”也。
柳枝依依,缠绵悱恻,古人常借柳抒发送别怀人的离愁别绪。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分别时诗人对友人的眷恋。
又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在杨柳依依的岸边,词人的离别之情油然而生。
4.梅——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是君子。
如宋代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歌颂了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中国古代汉族诗歌体式繁多,在古诗的分类和叫法上也众说纷纭。
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准备了三年级语文写景的古诗名句知识点,一起来学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写景的古诗名句知识点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
(王安石)
我们精心为广大小学生朋友们准备的三年级语文写景的古诗名句知识点,希望可以作为大家课后练习和考前复习的参考资料!。
古代诗词的写景描写要点总结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以其优雅的艺术表达方式和精妙的写景描写而脍炙人口。
古人在写景描写时,常常通过细腻而深刻的语言,描绘出充满情感和意境的美丽自然和社会景象。
在古代诗词的写景中,有一些要点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从表达方式、意象选择、情感描写和写作技巧四个方面总结古代诗词的写景描写要点。
一、表达方式古代诗词的写景描写常采用表现手法多样的方式,例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摹,以及对人物、动物、植物等元素的描述,形成画面感和语感。
同时,还可以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加描写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二、意象选择在古代诗词中,作家们善于运用各种意象,使写景描写更具感染力。
常见的意象包括山水、花草、春夏秋冬等自然景象,还有云雾、月光、闪电等天气现象,以及人物、动物、植物等富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通过选择恰当的意象,作家们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景物的美感和情感内涵。
三、情感描写古代诗词的写景描写常常注重表达情感,一种对自然景物的倾慕和赞美,或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抒发。
在描写自然景物时,诗人常以深情笔触描摹景色之美,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感动和震撼;而在描写社会现象时,古人常通过对社会状况的反思和揭示,表达对社会的关怀和呼唤。
情感描写的丰富性和真实性,为古代诗词的写景增添了更多的魅力。
四、写作技巧在古代诗词的写景描写中,写作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增强描写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其次,需要注重节奏和音韵的运用,通过押韵、对仗等手法,使诗词在语言上更加优美和和谐。
此外,也要注意节制,避免过分冗长的描述,让描写更加凝练生动。
综上所述,古代诗词的写景描写要点包括表达方式、意象选择、情感描写和写作技巧。
通过对这些要点的注意和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欣赏古代诗词的写景之美。
古代诗词写景的独特魅力将继续为我们带来无尽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高考写景诗知识点汇总1. 写景诗的定义与特点写景诗是一种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题的诗歌形式。
其特点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诗人的感受与思想,传递情感和意境。
写景诗常采用独特的形象、色彩和声音等艺术手法,使读者产生美的享受。
2. 写景诗的题材与类型写景诗的题材广泛,包括山水、花草、小溪、星空等自然景物,也可以是人文景观,如古塔、城市、乡村等。
根据描写风格和诗歌形式的不同,写景诗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季节诗、花草树木诗等。
3. 描述自然景物的技巧与方法写景诗的描写技巧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比喻、拟人、借景抒情和对比等。
比喻能够将景物与其他事物相类比,给读者以新鲜的视觉感受;拟人则可以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思想和情感,增强读者的共鸣;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对比则能够凸显景物之间的差异,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4. 艺术修辞在写景诗中的运用写景诗中常用的艺术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反问、排比等。
比喻能够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产生共鸣;拟人则能够赋予景物情感和意志,使其更具感染力;夸张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产生强烈的视觉或听觉冲击;反问则能够引发读者思考,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思想深度;排比则能够突出事物之间的对比,产生层次感和对比效果。
5. 诗歌形式与韵律写景诗可以采用各种诗歌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
各种诗歌形式有不同的音律和韵律结构,通过押韵和节奏的变化,使诗歌更具美感和节奏感。
6. 著名写景诗人与作品中国古代有很多著名的写景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王维等。
他们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对生活、对社会和对人情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杜甫的《秋夕》以描绘丰收的田园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家乡乡亲的思念之情。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通过对黄河壮丽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离散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7. 写景诗的审美意义写景诗是一种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文学形式。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写景诗可以使读者对大自然的美感、生命的无限可能和人生的意义有更深入的认识。
《观沧海》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2、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3、作者描绘沧海景象有静有动,如“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
4、描写大海全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
先写实景,然后写虚景,借景抒情表现诗人统一天下的博大胸怀。
6、诗中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诗人所见景象。
7、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8、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借助神奇的想象,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丽景象,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及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9、“若”字作用: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及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10、全诗的主旨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11、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表现的画面:秋风阵阵,树林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12、主题:描绘了大海壮丽的景色,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及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痛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杨花、子规,象征飘零之感,离别之痛。
2、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关怀、同情。
3、从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
4、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中写的景物有:杨花、子规,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古代诗歌之写景诗知识点梳理提要
写景诗——“一切景语皆情语”
⑴写法:
①写景抒情——先写景,后直抒胸臆。
②情景交融——全诗皆写景,但融情于景,注意景物色彩,特别是注意常用的寄托某种情思的意象(景物)。
例: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全诗对仗工整,看是句句写景,实则字字含情,情景交融。
开头两句描写明媚的春景图,流露出诗人喜悦之情。
后面两句“千秋”与“万里”相对,表现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浩茫心绪,卒章见底,关键词(诗眼)在“万里船”。
门外所泊是来自东吴的“万里船”。
可是诗人却有船行不得,有家归不了。
只能倚窗见到千年不变的茫茫雪山,满眼异地风光。
再回想去年官兵收复河南河北,诗人就想“青春作伴好还乡”,可是一年已过,春天又至,诗人仍然淹留他乡。
于是喜悦之情随着视线的转移而消逝,代之而起的是无限思乡之情,以至心随白鹭和东吴万里船俱往故乡。
最后乐景却反衬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⑵写景诗类别及其常常抒发的感情:
①田园诗
原是歌咏恬静悠然情景的田园生活。
如东晋陶渊明一些诗曾被称为“田园诗”代表作。
某些诗人不满现实,退居乡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流露出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
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远离尘嚣,表现不与世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变志向的高洁品质。
——对于趋膻逐臭的官场生活的极大憎恶。
——隐逸田园、躬耕陇亩的喜悦、闲适的心情。
——弃官归田后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安贫乐道的思想。
——表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典型的耕读生活。
安贫乐道的思想。
田园诗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不仅描写美丽的田园自然风光,还涉及农事方面的內容,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现代汉语词典》“田园诗”词条解释:“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的劳动为题材的诗”因此一些田园诗也表现以下主题:
——描写农村勤劳、淳朴、安乐的生活情景。
——描写江南稻乡安静富庶的田园风光。
表现盛唐时期农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图景和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庆丰收、与民同乐的情感。
——对农村劳动生活的热爱之情。
——辛勤劳动,秋收时的欢快心情。
——男丁戍边,田里只有妇孺老人耕种,土地荒芜,揭露战争带给农民的深重灾害。
——反映了农村凋零残破的情景。
——闵农、怜民的思想感情。
即对农民们艰苦生活的同情。
对官府的赋税徭役繁重,残酷剥削农民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表示强烈的不满。
——对比农民的痛苦生活,为自己过着不劳而温饱的生活表示疚愧和自责。
——讽刺嘲笑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识的城里富贵人家。
——把农家苦与王孙乐对比,表达希望农民与王家“不饥不寒,上下一般”的美好理想。
写田园诗的主要有:晋代陶渊明,南朝的鲍照、江淹、沈约、谢脁南北朝的庾信,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有王维、盂浩然,此外唐朝诗人张籍、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
李绅、元稹、姚合、温庭筠、司马札、皮日休、聂夷中、陆龟蒙、杜荀鹤、颜仁郁、可朋、韦庄、王驾等。
李白、储光羲、高适、杜甫、元结、袁高、戴叔伦、韦应物、孟郊、王建、颜仁郁都留下田园诗达到佳作。
②山水诗
个人心灵的写照,也是时代思潮在诗国的投影。
——表现自然美的艺术境界。
表现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意愿。
——甘于淡泊、守拙归真。
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冲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的胸中之景——意境。
——远离尘嚣,不与世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变志向。
——隐逸山水的喜悦、闲适的情感。
——表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达希望、喜悦之情,热爱大自然之情。
——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宁静平和的心境,“旷而且真”的怀抱的自然流露。
——表现自然恬淡的情趣以及掩盖不住的内心的孤清和寂寞之情。
曹操《观沧海》——汉以前唯一完整的山水诗,全诗不加作者主观抒情,只作客观描写,是汉以前所未有的。
山水诗代表人物主要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唐代的孟浩然、王维、李白,宋代的杨万里和范成大等。
唐代诗人几乎都写有山水诗,杜甫和宋代的梅尧臣、苏东坡、王安石、陆游等大诗人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③四季图及其它风景诗
——希望、喜悦之情,热爱大自然之情。
——自伤迟暮,独守闺房,感伤青春易逝,佳人(良人或家人难再);或感叹物是人非,昔盛今衰;或抒发亡国之恨。
——感伤物是人非,人生短暂,报国无门,功名难就。
——怅恨离别,思念家乡。
(想象诗歌画面,融绘画欣赏技法于其中。
从动静、虚实、形、声、色、点线、面对比等去欣赏构图美、形象美、色彩美和意象美,抓住诗眼挖掘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