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专题4古代诗歌鉴赏第1讲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516.00 KB
- 文档页数:10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4 古代诗歌鉴赏第4讲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学案不分版本第4讲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指诗(词)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各种手法。
近年来,从考查角度来看,高考主要从4个角度命题: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
一、把握“2部曲〞(一)分类要清——熟知技巧“4类型〞(二)通法要明——掌握审题“4审〞和解题“3步骤〞1.审题“4审〞2.解题“3步骤〞[温馨提示]①假设题干中已明确表达技巧,“第一步〞可省略。
②作答时“第二步、第三步〞可以合并,也可以调换顺序。
(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解析]诗歌描写了李将军的居住环境——“冷静〞,书房的陈设——“墨画〞“一架书〞等,借环境描写来衬托李将军有文人的趣味;对次要人物的描写——“侍儿知礼数〞,从旁衬托出李将军知书达理、富有文化修养等特点。
另外,李将军最突出的特点是喜爱置身书房“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表达了他喜爱读书、个性狂放的一面。
答题时要点明手法,将手法的运用同人物形象的塑造结合起来分析。
[答案]①通过环境描写,(明技巧)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释运用)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析作用)②运用衬托手法,(明技巧)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
(释运用,析作用)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明技巧,释运用),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析作用)二、突破“4角度〞表达方式角度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进行鉴赏。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歌鉴赏选择题解法探究【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设题角度。
(考什么?)2.探究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设题陷阱。
(怎么考?)3.探究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怎么解?)4.提高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得分能力。
【教学过程】一、真题再现【2017全国Ⅲ卷】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C )( D )(5分)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2018全国Ⅲ卷】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A.从诗的最后两句“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可看出作者对精卫这个神话人物的赞美。
)古代诗歌鉴赏从2017年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的命题形式并非什么“创新之举”,这种题型十几年前就早已被大多数考卷采用过。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情分析①2018年全国卷客观题变化有二:一是由“5选2”改为“4选1”,考查面较为广泛,涉及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等诸多方面;二是关联了课本,如全国卷Ⅰ与《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全国卷Ⅲ与《观刈麦》(白居易)的关联命题,令人耳目一新。
②主观题题目设置直问直答,不拐弯抹角,考查点明确。
备考建议①强化诗歌的读懂训练,读懂是做题的前提。
②强化主观题答题规范训练,向规范要分数。
———————读文指导———————Ⅰ聚焦文本,读懂诗歌要想做好诗歌鉴赏题,首要的是读懂诗歌。
只有读懂了一首诗歌,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答案。
因此,诗歌鉴赏的关键是读懂诗歌。
那么,怎样去读懂诗歌呢?具体到每一首诗歌,应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读。
一、从“4角度”入手,读懂诗歌大意抓标题信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读”: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即时训练]1.请指出下列标题中的重要信息。
卷别标题重要信息(1)2018·全国卷Ⅱ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2)2018·北京卷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3)2017·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4)2017·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5)2017·全国卷Ⅲ元九、李二十答案:(1)①表明了对象(醉中所作的草书卷);②表明了事件(在醉中所作的草书卷上题诗)。
(2)①交代友人及官职(李正之提刑);②交代事件(送友人到蜀地);③明确了诗歌的题材(送别诗)。
(3)①交代地点(礼部贡院);②表明了事件(阅进士就试);③暗示作者身份(主考官)。
(4)①点明了送别的人物(子由);②点明了出使的地点(契丹);③明确了诗歌的题材(送别诗)。
第1讲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选择题(4选1)这一命题形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诗歌全面理解、扩大考点覆盖面的同时,也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艺术技巧判断错误和诗人观点态度理解错误是选择题的高频设错点,更加侧重对诗句意思的准确理解,特别是对诗句中关键词的理解是近几年的命题新趋势。
选择题和主观题只是题型的区别,考查内容和角度没有变化。
因此,答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找到选项的设误点,仔细分析,认真比对,就可以顺利作答。
一、命题人命制错误选项的“8大方式”和应对策略(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许道宁画①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①许道宁:北宋画家。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选项表述A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 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 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应对策略古诗中有大量词语为古今异义词,某些句子有特殊语言现象,解读时要充分调动积累,联系语境,以求精确理解。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选项选项表述A 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 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 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 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 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风度”错。
这两项都是从苏轼要求弟弟苏辙谦虚处世的角度分析的。
结合诗歌内容及注释可知,苏轼用这个典故是出于对弟弟的安全的考虑,告诫他要小心谨慎,希望他平安归来。
] (2015·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醉翁操①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②。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
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④。
【注】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②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④徽: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
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选项选项表述A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B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刘长卿《听笛歌留别郑协律》)C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韦庄《听赵秀才弹琴》)D 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
(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声”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不是以声写声。
A项,是用“龙吟虎啸”的声音和“万籁百泉”的秋音来写觱篥声;C项,是用蜂声和蝉声来写琴声;D项,是用白玉的声音和黄莺的叫声来写琴声。
]►应对策略平时要熟练掌握诗歌中的写景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等,见到试题中对手法的分析以后,要把其分成不同的语意单位,一一与诗句对应比较,看哪部分的分析正确,哪部分的分析错误。
涉及全诗的,还需要对全诗的思想内容作认真分析,以便与选项的内容进行对照。
(2014·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②禁:消受。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 )选项选项表述A 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C 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D 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 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王象巽《游曲江》)的燕子,如今不知飞向何处。
往日风景幽胜的去处,如今只见处处长满苔藓,荒草淹没了亭台曲栏。
此句化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
E项中“文物尽”和“可儿坟”传达出了时移世迁、物是人非之慨。
]►应对策略在把选项与原诗进行对照分析之时,一要注意诗句的陈述主体,看是否与选项所述一致;二要注意诗句中的词语、典故、意象,对其感情色彩进行深入感知,看与选项所述是否一致,特别是像2014年高考北京卷一类的题,更要注意选项中的诗句本身;三要注意诗歌下面的注释,看注释有怎样的提示。
(上海卷,改编)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兴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判断下面对本诗的分析是否正确。
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 )[解析]选项是从诗歌语言特点方面设题。
本诗初读就不觉其难,它没有多少修辞,基本是直白之语,每句都语意显豁,可以说是“语言浅显平实”,而“鸟临窗语报天晴……新脱冬衣体乍轻”也确实清新自然,所以本项是正确的。
[答案]√►应对策略诗歌的语言特点有多种,最常见的有这样几类:①清新自然;②朴素平实;③生动形象;④苍凉悲壮、沉郁顿挫。
平时就把每一种语言特点都总结出来,深入体会其内涵,解题时把诗从头读到尾,一句句看到底符合哪种特点。
然后再判断选项是否正确。
(北京卷,改编)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
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判断下面对本词的分析是否正确。
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断漏”“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 )[解析]选项是从诗歌的意境方面设题。
清晨,雪花飞舞,灯是“寒”灯,漏声“断绝”,月亮西沉,很明显,营造出的是清冷孤寂的氛围,所以此项正确。
[答案]√►应对策略找出诗句中出现的意象,分析其各自的特征,最后整合,整体感知营造的氛围,就能品味出诗歌意境。
另外,熟记常见的意境特征: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凄、闲适恬淡、清幽明净、冷清幽静等。
(北京卷,改编)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示秬秸①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判断下面对本诗的分析是否正确。
“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 )[解析]很明显选项是从诗歌的艺术效果方面设题。
“歌”是卖饼儿捧着盘子走出家门长声叫卖的声音,从艺术效果来看,“歌一声”并非“生动形象”,也非“富于童趣”,所以选项错误。
[答案]×►应对策略首先,结合注释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其次,熟知诗歌的语言风格;最后,掌握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三者结合看命题人对诗歌艺术效果的赏析评定是否正确。
(2014·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镜湖女[南宋]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古体诗B.近体诗C.歌行D.诗余A[诗歌从体裁上看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章等。
④曲,又称为词余。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很明显,本诗不属于“歌行”,也不属于“诗余”即“词”。
而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本诗的颔联和颈联上下句词性明显不对,不能构成对仗,因此选择A项,也符合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灵活的特点。
]►应对策略了解诗歌发展历史,对其分类及其文体特征熟记于心,就能对试题中所涉及的诗歌常识迅速做出判断或者选择。
(2017·全国卷Ⅲ,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②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④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服气。
请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 ) [解析]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且他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秦中吟》《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