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锁骨下深静脉导管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404.20 KB
- 文档页数:2
分析改良固定方法在深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固定方法在深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90例经静脉留置深静脉导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5例,采用高举平台法,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的固定法,对两组的不良反应率和敷贴脱落率、导管脱落率进行对比。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敷贴脱落率和导管脱落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对比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
结论:改良固定方法在深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降低敷贴脱落率和导管脱落率,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改良固定法;深静脉导管;应用近几年,随着医疗不断发展,在对患者进行急救时,深静脉导管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人体的大静脉以、股静脉、锁骨下方静脉以及颈静脉进行穿插置管,从而建立静脉通畅,是心导管检测的一种方式[1]。
该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容易发生脱落,并且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因此需要对其固定方式进行改良。
本次对改良固定方法在深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90例经静脉留置深静脉导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5例,其中男性为22例,女性为23例,年龄为23至56岁,平均年龄为(31.47±4.73)岁。
对照组45例,其中男性为17例,女性为28例,年龄为21至59岁,平均年龄为(34.48±3.51)岁。
两组的年龄、性别之间比较不符合统计学意义(P >0.05),但具有可比性。
1.方法1.2.1置管方法两组患者均使用佛山特种医用倒挂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心静脉导管,使用B超进行引导,并且进行局部麻醉,然后经专业置管人员进行静脉穿刺,穿刺位置为颈内静脉。
1.2.2固定和换药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固定法,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后,使用英国施乐辉生产的7cm*9cm的IV3000敷料进行固定,需要对其进行敷平,确保无褶皱缝隙,对导管翼处使用白色无纺布将其堆叠,使用胶带进行固定,首先将第一条胶带高抬,对准导管翼部分予以固定,然后将第二条胶带围绕中心反折两次后在第一条胶带上交叉固定,最后一条胶带作为备用。
新型锁骨下深静脉导管固定方法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新型锁骨下深静脉导管固定方法的效果。
方法:筛选出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84例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常规组与新型组,每组均为4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三重方法固定导管,新型组采用新型三重方法固定导管,对比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
结果:常规组的导管滑脱率是9.5%,新型组是2.4%,新型组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皮肤损伤率是26.2%,新型组是7.1%,新型组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常规组的VAS评分为(3.1±1.0)分,新型组为(1.4±0.6)分,新型组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新型锁骨下深静脉导管固定方法的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导管滑脱率、皮肤损伤率以及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导管固定;方法【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124-02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是肿瘤晚期患者常见的置管方式,可避免多次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1]。
临床实践表明,锁骨下深静脉导管的有效固定,是确保治疗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
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锁骨下深静脉导管的固定方法,筛选出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84例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患者的病历展开分析,并对比常规三重方法与新型三重方法在导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筛选出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84例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常规组与新型组,每组均为42例。
常规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18~64岁,平均(41.5±8.3)岁。
新型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18~65岁,平均(41.8±8.2)岁。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细节护理预防锁骨下深静脉导管堵管的效果锁骨下深静脉导管是一种常见的中心静脉通路,用于输液、输血、药物给予等治疗措施。
SCCVC堵管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采取相应的细节护理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SCCVC的堵管。
以下将详细介绍细节护理预防SCCVC堵管的效果。
1. 导管选择:选择合适的导管可以降低堵管的风险。
优先选择抗凝剂涂层的导管,如抗凝剂涂层的导管有助于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而减少堵管的机会。
2. 导管插入技术:正确的导管插入技术对预防SCCVC堵管至关重要。
插入导管前,护士应该充分准备,包括穿戴无菌手套,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和技术,严格按照无菌操作。
正确的插管深度也是重要的,应该在适当的位置固定导管,避免插入过深或过浅。
3. 导管清洁和无菌换药:保持导管清洁和进行无菌换药是预防SCCVC堵管的重要措施。
导管周围应该定时清洁,并定期更换固定贴以保持导管的清洁。
在更换换药时,护士应该采用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导管。
4. 导管冲洗:进行导管冲洗可以预防导管堵塞。
冲洗液应该使用生理盐水或其他适当的溶液,护士应该在指导下正确使用,注意冲洗的频率和方法。
5. 导管使用技巧:正确使用导管也是预防堵管的重要环节。
抽血时应遵循正确的抽血方法,避免抽血时间过长或次数过多。
给药时应按照医嘱和推荐的用药剂量给予,避免药物的浓度过高或注射速度过快。
6.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也是预防SCCVC堵管的重要措施。
护士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相关指标、观察导管周围是否有红肿等异常,及时发现并处理导管堵塞的风险。
上述细节护理预防SCCVC堵管的措施,通过正确选择导管、良好的插管技术、导管的清洁和无菌换药、导管的冲洗、正确使用导管以及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等,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SCCVC的堵管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护士在实施护理措施时应加强沟通和团队合作,与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提高预防堵管的效果。
《中外医学研究》第19卷 第5期(总第481期)2021年2月 综合医学 Zongheyixue- 169 -*基金项目:广西玉林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玉市科攻13062002)①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西 玉林 537000改良法经锁骨上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长期血透导管应用体会*陆猛桂①【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法经锁骨上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长期血透导管的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5月-2019年7月留置带涤纶套的长期深静脉双腔导管尿毒症患者50例为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改良组采用改良法经锁骨上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长期血透导管,传统组采用传统颈内静脉穿刺留置长期血透导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血流量、透析充分性、置管成功率、血肿发生率、术后导管通畅率及感染率。
结果:改良组置管成功率、术后导管通畅率均高于传统组,血肿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改良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血流量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透析充分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改良法经锁骨上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长期血透导管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改良法 锁骨上途径 锁骨下静脉 长期血透导管 血液透析 doi:10.14033/ki.cfmr.2021.05.060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21)05-0169-03 The Application of Modified Supraclavicular Approach Subclavian Vein Puncture for Indwelling Long-term Hemodialysis Catheter/LU Menggui.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1, 19(5): 169-17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odified supraclavicular approach subclavian vein puncture and indwelling long-term hemodialysis catheter. Method: Fifty patients with long-term deep vein double lumen catheter uremia with indwelling polyester sleeve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Jul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 average. The modified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odified supraclavicular approach subclavian vein puncture and indwelling long-term hemodialysis catheter, while the tradition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internal jugular vein puncture indwelling long-term hemodialysis catheter. The operative time, blood flow, dialysis adequacy, success rate of catheterization, incidence of hematoma, postoperative catheter patency and infection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success rate of catheterization and postoperative patency rate of catheter in the modified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hematom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infec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The operation time in the modified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 and the blood flow in the modified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ialysis adequ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The modified supraclavicular approach subclavian vein puncture and indwelling long-term hemodialysis catheter has a good effect,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Modified method Supraclavicular approach Subclavian vein Long-term hemodialysis catheters Hemodialysis First-author ’s address: Yulin First People Hospital, Yulin 537000, China 对于前臂动静脉内瘘失功或血管条件差无法行内瘘术患者来说,安置长期血透导管成为一种非常有用的选择,对害怕穿刺疼痛的患者、高龄和心功能不全尤其不能耐受内瘘手术又不能采用腹透者也是理想的选择[1]。
细节护理预防锁骨下深静脉导管堵管的效果锁骨下深静脉导管是一种经皮穿刺将导管插入锁骨下静脉内,用于输注药物、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目的的方法。
导管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堵塞,导致输注受阻或引发并发症。
细节护理在预防锁骨下深静脉导管堵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细节护理在预防锁骨下深静脉导管堵管中的效果。
细节护理是指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特别关注细节,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护理措施。
对于锁骨下深静脉导管的护理,有一些细节是需要注意的。
维持导管通畅。
导管堵塞是导致输注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
护士要及时观察导管有无堵塞迹象,如输注速度变慢、推进液体阻力增加等,并采取相应措施。
护士可以采用反向冲洗法或间断冲洗法,即用生理盐水或药物溶液进行冲洗,清除导管中的血块或血液凝块。
注意导管口周围的护理。
导管插入口周围的皮肤卫生是预防导管感染的重要途径。
护士要定期更换导管固定贴,保持导管插入口周围的皮肤清洁干燥。
在更换固定贴时,护士要轻拂导管,避免过度牵拉或摩擦导管,防止导管移位或损伤。
及时观察导管是否松动。
导管松动是导致导管堵塞的另一主要原因。
护士要及时观察患者导管固定情况,如导管是否有松动感、导管固定贴是否有脱落等。
一旦发现导管松动,护士需及时调整固定贴,保持导管的稳定。
注意导管内药物的选择与稀释。
某些药物、药物溶液或高浓度溶液容易造成导管堵塞。
在给予患者药物时,护士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是否适宜通过锁骨下深静脉导管给予。
并且,在给药时,护士要根据患者的需求合理稀释药物,避免药物的高浓度造成导管堵塞。
合理选择导管使用时间。
导管的使用时间过长也是导致堵塞的原因之一。
在使用锁骨下深静脉导管之前,护士要评估患者的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导管使用时间。
一旦超过建议使用时间,护士应及时更换导管,以减少堵塞的风险。
教育患者和家属掌握防护知识。
护士要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锁骨下深静脉导管的相关知识,包括穿刺技术、导管的使用等。
细节护理预防锁骨下深静脉导管堵管的效果深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简称 CVC)是一种用于输液、输血或进行其他医疗操作的管道。
CVC 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堵管的情况,特别是在锁骨下深静脉导管区域。
为了预防锁骨下深静脉导管的堵管,细节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1. 定期观察: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导管的外观和使用情况,注意导管是否存在渗血、溢血或皮肤破裂等情况。
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2. 保持导管通畅:护理人员应确保导管畅通,避免导管发生堵塞。
可以采取定期搔抗法,用抗凝剂冲洗导管,避免导管内积聚血块或血浆凝块。
3. 充分消毒:在操作导管之前,护理人员应充分消毒相关区域,减少感染的风险。
消毒应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标准,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4. 确保固定牢固:导管的固定是防止移位和堵塞的关键。
护理人员应确保导管固定牢固,避免导管发生错位或拔出。
5. 随时清洁:护理人员应随时清洁导管口及周围的皮肤,避免细菌繁殖导致感染。
清洁时应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并采用正确的清洁操作。
6. 避免插入过深:插入深静脉导管时,护理人员应注意插入的深度,避免插入过深引起损伤或堵塞。
7. 定期更换:导管长期留置容易导致感染和堵塞。
为了预防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定时更换导管,严格按照换管规范操作。
8. 护理人员培训:护理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预防导管堵塞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提高护理水平。
细节护理对于预防锁骨下深静脉导管堵管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加强观察,保持导管通畅,充分消毒,固定牢固,随时清洁,避免插入过深,定期更换,并接受相关培训,以提高预防导管堵塞的效果。
细节护理预防锁骨下深静脉导管堵管的效果
锁骨下深静脉导管 (SCC) 是一种常用的中心静脉输注途径。
SCC 输注在临床实践中
非常常见,然而它的并发症也很多,其中包括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导管堵塞等。
SC 管堵
塞可以导致药物输注的中断,不能引流,导致病人的不适和病情的恶化。
因此,寻找有效
的方法预防 SC 管堵塞是非常必要的。
细节护理是一种有效的预防 SC 管堵塞的方法。
在日常护理中,注意一些小细节,可
以减少导管堵塞的发生。
下面介绍以下针对 SC 管堵塞的细节护理预防方法:
1. 管路清洁:在插管管道位置皮肤消毒时,须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每次更换药液后,应使用无菌纱球清洁插管的外围和连接器,保持其清洁。
避免污染细菌进入导管,防
止导致细菌感染和导管堵塞。
2. 管路定期冲洗:输注药物后,应及时采用注射器注入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内的残
余药液和胶体,将导管内药物、血液等杂质冲洗出来,防止管道内堆积的药渣、凝血、前
列腺分泌物等物质粘连,使导管通畅。
3. 管路定期更换:根据医嘱规定,每 72 小时更换一次导管,防止导管发生血栓、
感染、机械损伤等并发症。
4. 活动患者:活动患者可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静脉回流不畅,增加回流血液的流
动性,减少静脉血栓风险。
5. 管外固定:固定导管时,避免过紧或过松的状态。
紧绷的固定带会难以承受拔管
或患者的活动。
过松的固定带会导致导管移位和污染。
总之,细节护理预防 SC 管堵塞很重要。
通过科学预防措施的采取,减少管道的堵塞,使输注有序完成,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