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V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临床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568.31 KB
- 文档页数:4
64排螺旋CT对支气管动脉的影像解剖学分型研究及临床意义刘君凤; 齐永海; 谭红艳; 王红; 徐双武【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6(014)001【总页数】3页(P49-51)【关键词】支气管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作者】刘君凤; 齐永海; 谭红艳; 王红; 徐双武【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CT/MRI室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 R543随着CT影像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 l t i-s l i 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SCTA)对动脉系统的显影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崔氏[1]指出64层螺旋CT能显示2mm以下的血管,显示率达98.5%。
张鸿文等[2]研究指出CTA检出B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出相符合率为98.43%。
因此64排螺旋CTA BA检查可以为临床胸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前提供可靠信息,具有重要术前指导意义。
1.1 临床资料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104年7月行64排螺旋CT主动脉造影(CTA)与肺部增强患者(取动脉期),共146例,男性84例,女性62例,年龄29~9岁,平均年龄61.6岁。
肺癌93例(经病理证实),良性病变14例,肺部CT表现正常者39例。
1.2 CT扫描条件1.2.1 仪器设备:日本东芝Aqui l ion64排螺旋CT扫描机,Vit rea2后处理系统,美国双筒高压注射器。
1.2.2 扫描范围及参数:患者仰卧位,扫描范围为第六颈椎至第1腰椎水平间。
管电压120kV、管电流常规自动监测,探测器64×0.5,原始数据采集层厚0.5mm,层距0.3mm,螺距0.828。
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70mgI/ml),流速为4.5ml/s,总量为1~1.5ml/kg(最多不超过100ml),从前臂肘静脉注射,注药完毕后即追加15ml盐水,流速4.5ml/ s,或不追加盐水(增强扫描者),监测点设为升主动脉,阈值180HU,自动触发。
1649华西医学 2012, 27(11)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Vol.27, No.11 Nov. 201264层螺旋CT最小密度投影结合仿真内窥镜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应用价值陈小宇,钟井松,陈君坤【摘要】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最小密度投影(MinIP)结合CT仿真内窥镜(CTVE)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10年6月-2012年1月临床拟诊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48例患儿行64层螺旋CT检查同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析64层螺旋CT MinIP结合CTVE等多种重建技术对小儿支气管异物显示情况,并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对照。
结果 MinIP结合CTVE技术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28例,以纤维支气管镜为标准,敏感性93.33%,特异性94.44%,诊断准确率93.76%;两种方法对支气管异物的检出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4,P>0.05)。
结论 MinIP结合CTVE技术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出方法,大大提高了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检出率,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纤维支气管镜取出治疗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最小密度投影;仿真内窥镜;小儿;支气管异物【文献标识码】 A Application of 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and CT Virtual Endoscope Combination of 64-slice Spiral CT in theTreatment of 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ies in Children CHEN Xiao-yu, ZHONG Jing-song, CHEN Jun-kun. MedicalImaging Department, Xuzhou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Huaian No. 2 Hospital, Huaian, Jiangsu 223002, P. R.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ore the value of 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nIP) and CT virtual endoscope (CTVE) combination of 64-slice spiral CT (64-SSCT) in the treatment of 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ies in children.Methods Forty-eight child patients diagnosed to have 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ies between June 2010 and January2012 in our hospital underwent 64-SSCT and bronchoscope, The findings of MinIP combined with CTVE of 64-SSCT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bronchoscope. Results Of all the 48 patients, 28 were found to have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ies by MinIP-combined CTVE of 64-SSCT. Based on the gold standard of bronchoscope, thesensibility, specificity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of MinIP-combined CTVE were 93.33%, 94.44% and 93.76%,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in detection rate between MinIP-combined CTVE and bronchoscope had no significance (χ2=0.174,P>0.05). Conclusions MinIP-combined CTVE of 64-SSCT is a quick and harmless examination. For patients with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ies, the sensibility, specificity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are all higher and it has an importantvalue for the treatment of 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ies under bronchoscope.【Key words】 Multislice spiral CT; 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Virtual endoscopy; Children; 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ies论 著【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淮安,223002)【作者简介】陈小宇(1982-),男,江苏淮安市人,主治医师,本科,E-mail:**************【网络出版时间】 2012-11-14 23:04【网络出版地址】 /kcms/detail/51.1356.R.20121114. 2304.047.html 检查[3,4]。
应用多层螺旋 CT及后处理技术诊断气管憩室的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诊断气管憩室患者时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及后处理技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搜集2019年6月到2021年5月期间我院诊治的气管憩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共计45例。
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观察其影像学特征。
结果:45例患者中有17例位于T1平面,13例位于T1-2平面,12例位于T2平面,3例位于T2-3平面。
有13例病灶呈类圆形,15例病灶呈椭圆形,17例病灶呈肾形。
其中31例患者为单发,14例患者为多发,单发者气囊水平直径与纵向直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发现气管旁气囊影和气管存在三种关系,即“窗”型相连,二者之间以含气细管影相连以及无气细管相连,有2例患者为“窗”型相连;含气细管影相连者经常规横断位显示有15例,经MPR显示有37例,经VR显示有37例,X²=10.0000,P=0.0015;气管旁气囊影与气管间未显示含气细管影6例,MPR显示气囊内侧呈微尖角状凸起指向气管。
结论:对气管憩室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可清晰观察患者病变处的情况,其多平面重建技术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气管憩室;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价值;影像学特征气管憩室指的是以气管黏膜经薄弱处向腔外膨出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良性病变[1]。
有研究报道气管憩室是慢性咳嗽的病因之一,手术切除气管憩室后慢性咳嗽症状消退[2]。
气管憩室内痰液长期残留可伴发感染,出现呼吸道症状[3]。
国内外文献对此病变报道较少。
平时工作中只是在诊断报告中提及,很少研究其形态特征、变化和临床意义。
气管憩室发生部位较隐蔽,临床症状不明显,患者缺乏典型的表现或体征。
普通X片进行检查该疾病时缺乏特异性,经常出现漏诊或误诊,受到传统影像学检查手段的局限性,该疾病的检出率较低。
患者多因胸部体检或临床拟诊颈部、胸部其他疾病,进行CT扫描时偶然发现。
支气管内良性病变(endobronchial benign le⁃sions)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疾病(如感染性、炎性、医源性、良性肿瘤)影响支气管和气管,从而导致狭窄,直至完全阻塞管腔。
往往需要支气管镜介入治疗,以实现气道通畅。
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支气管镜下表现及病理学进行诊断。
支气管镜不仅是气管支气管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球囊扩张、激光治疗、氩离子凝固、冷冻治疗和支架置入,使用钳除和套扎切除支气管内病变。
与外科手术相比,其具有无创、愈合好、并发症少、可多次进行等优点。
支气管内良性病变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导致误诊率、漏诊率较高,诊断治疗延后,延误了患者的病情。
如果得到早期诊断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因此有效鉴别支气管内良性疾病,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支气管内良性病变而言,支气管镜检查作为诊断的金标准,也有其明显的缺点,如为侵入性检查不易被患者接受、引起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等,因此属于非常规检查。
常规胸部CT扫描得到的平面图像虽然可以清晰识别气管、支气管病变,但是不能立体地显示气管支气管的真正解剖结构,许多细微的诊断信息容易被遗漏,这导致气管支气管病变的诊断困难。
多层螺旋CT检查拥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技术,有效弥补了常规CT、支气管镜诊断支气管内良性病变的诸多缺点,使诊断更为直观、立体、清晰,诊断精度大大提升,是临床广泛认可的最具应用价值的气管支气管疾病诊断方法。
本文就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气管支气管结核(TBTB)、结节病、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复发性多软骨炎(RP)、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TO)、淀粉样变性等不同支气管内良性病变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CT是评价气管和主支气管病变的最佳无创手段。
近年来,多层螺旋CT技术的引入,深刻地改变了气道成像技术。
现代多层螺旋CT扫描仪提高了数据收集和颅尾容积覆盖的速度,能够获得整个气道的薄片、高空间分辨率图像,将这些图像传送至图形工作站后,再用各种技术将图像进行后期处理,这些技术包括:①容积再现(VR):三维显示图像逼真;②最大密度投影(MIP):针对具备高密度的组织结构;③最小密度投影(Min IP):以二维格式将衰减值最低的像素投影出来,气管支气管树及其异常,如憩室或瘘管,都能很好地显示在MIP重建上[1];④多平面重建(MPR):可获得更为清晰的矢状位、冠状位及任意角度成像;⑤曲面重组(CPR);⑥表面遮盖成像(SSD):检查解剖面清晰、空间立体感较强,可有效定位病灶;⑦CT支气管树像(CTB);⑧仿真支气管镜(VB):可对空腔器官内表面立体图像清晰构建,是一种可靠的无创方法,能够精确地根据气管支气管狭窄程度进行分级。
多层螺旋CT多模态三维重建技术在气管憩室诊断中的效果评价窦科妮;张敏刚;李笑石;耿纪刚;范晓娟;吴永斌【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24(22)2【摘要】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融合技术在气管憩室诊断的效能与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129名临床确诊的气管憩室患者影像学数据,使用三维重建图像融合技术进行后处理重建,并结合传统三维重建方法MPR、VR及minMIP进行诊断,分析影像学资料与临床指征。
结果129名患者共计175个憩室,97人仅有一个憩室,18人有2个憩室,14人有3个憩室。
三维重建图像融合技术在憩室显示率、位置准确性、阳性符合率、阳性预测率及诊断准确性评价中分别为100%、95.22%、96.36%、100%、99.07%,临床图像满意度97.22%。
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融合技术的诊断效能上符合临床治疗需求,能清楚显示憩室范围与位置,在传统三维重建的基础上对憩室进行更详细的显示。
可以提高临床诊断效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总页数】3页(P79-81)【作者】窦科妮;张敏刚;李笑石;耿纪刚;范晓娟;吴永斌【作者单位】西安市第五医院影像科;西安大兴医院影像科;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2.1【相关文献】1.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技术在诊断儿童支气管异物中的价值2.多层螺旋CT 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分析3.多层螺旋CT 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4.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研究5.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儿童可疑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