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理论-绪论
- 格式:pptx
- 大小:7.25 MB
- 文档页数:18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知识概述》一、基本概念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运动解剖学主要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和运动器官的位置、形态及结构特点,为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提供人体形态学基础。
通过对骨骼、关节、肌肉等运动器官的研究,了解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在运动中的作用。
运动生理学则关注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
包括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功能变化进行研究,探讨人体在运动中的能量供应、疲劳产生与恢复等问题。
运动生物力学运用力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体运动,分析人体运动中的力学因素,如力、力矩、速度、加速度等,以及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特征,为运动技术的改进和运动损伤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运动时机体的化学组成和代谢变化,包括物质代谢、能量代谢、激素调节等方面,揭示运动对人体生化指标的影响。
运动医学主要涉及运动损伤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以及运动员的医学监督和保健等方面。
运动心理学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包括运动动机、运动情绪、运动技能学习中的心理过程等。
二、发展历程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关注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当时的哲学家和医生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近代,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运动人体科学逐渐从医学、生物学等学科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学科开始形成。
20 世纪以来,运动人体科学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如电子显微镜、生物化学分析技术、生物力学测试技术等,为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同时,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拓展,从传统的竞技体育领域逐渐扩展到大众健身、康复医学等领域。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运动人体科学概述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应用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营养学和体育保健学等多种人体科学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的综合性科学知识体系,是我国体育职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包括传统体育专业教育课程中的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内容。
一、运动人体科学的内容运动解剖学是研究院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与体育、运动相互关系的科学,是运动人体科学的重要基础。
主要内容:人体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和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等。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或在长期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影响下,人体各种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及其变化机制的科学。
主要内容:能量代谢、肌肉活动、血液循环、神经控制、身体素质和运动性疲劳等理论基础和应用基础知识。
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保健规律和措施的应用性知识。
主要内容:运动卫生、医务监督、运动伤病和按摩等。
二、学习运动人体科学的目的●是从事相关体育运动专业的职业教育基础学科;●有助于提高学生竞技运动教学和训练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科学性;●有助于提高运动训练的质量,促进专项运动训练水平不断提高。
三、运动人体科学的学习方法(一)、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结合例:肌肉体积与肌肉力量力量训练促进肌肉体积增大,导致力量增强;(二)、局部与整体相结合例:剧烈运动,需要内脏及时供应肌肉所需的氧气及能量;(三)、科学理论与运动实践相结合例: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理论与有氧训练。
第二节人体化学组成人体主要由无机物与有机物组成:无机物:水和无机盐有机物: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酶和维生素。
人体的主要化学元素有:C、H、O、N、S、Ca、P等50多种主要元素,占人体体重的99.95%;Fe、Zn、Cu等微量元素占人体体重的0.05%。
一、蛋白质与核酸(二)蛋白质营养功用:保证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机体的重要组成成份,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供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