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管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压疮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有效地治愈和预防压疮的发生,要加强对压疮的管理,以减少压疮发生率。
一、对所有住院患者均进行压疮风险评估。
二、对压疮风险评分≤18 分和已发生压疮的患者,护士要建立压疮评分量表,并与医生进行沟通,由医生下达“预防压疮护理”或“压疮护理”的长期医嘱。
当压疮风险评估﹥18 分或已发生的压疮治愈时,由医生停止“预防压疮护理”或“压疮护理”的医嘱。
三、通过科学评估,对有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患者,要认真制定预防压疮的护理计划,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四、住院患者因病情导致不能自主变换体位者,护士必须对此类患者进行皮肤护理,合理使用防压用具,预防压疮的发生。
五、因病情特殊确实不能翻身的难免压疮患者,如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或心肺复苏后等患者,由医生开具暂不翻身医嘱,报护理部备案。
六、院外带入压疮、难免压疮、院内发生压疮由值班护士及时在网上申报压疮报告表,护理部收到压疮报表后,由质控组人员及时下病房查看,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七、无论院外带入压疮、难免压疮或院内发生压疮,均应将疗效及患者的转归反馈给护理部,网上认真填写压疮反馈表。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压疮的预防与治疗工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压疮预防1. 压疮预防工作应贯穿于患者住院的各个环节,由护士长负责组织实施。
2. 对新入院、转入患者进行全身皮肤检查,采用Braden评估表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对中、高度危险者采取预防措施。
3. 对总分12分的压疮高危患者,填写《患者压疮高危因素评估表》,并在床头、交班报告做好标识,告知患者及家属,落实预防措施,做好记录。
4. 各科室对高危压疮或压疮患者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对于护理难度较大的压疮可申请全院护理会诊,或申请伤口护理小组会诊。
5. 严格执行翻身制度,对高危患者进行定时翻身,并记录。
6.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与干燥,正确使用压疮预防用具,如翻身垫、气垫床等。
7. 注意全身营养,提高患者免疫力。
8. 对病情变化时及时评估,发现压疮或压疮高度危险病人立即报告护士长或科室质控人员。
三、压疮治疗1. 对发生压疮的患者,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皮肤损害的加深或扩大。
2. 各病房伤口小组成员需对每例压疮干预进行指导;在干预上有困难者可请护理会诊。
3. 严格执行压疮治疗规范,合理使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
4. 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四、压疮上报与监控1. 严格执行压疮上报制度,对新入院病例,应在24小时内填写压疮上报表,护士长审核、签字后上报护理部。
2. 对长期住院,目前出现难免压疮发生可能的病例应及时上报。
3. 护理部在接到上报后及时登记,应在48小时内到病区检查、核实,并提出指导意见。
4. 护理部定期对全院压疮进行跟踪回访,必要时组织院内护理会诊。
5. 对申报的难免压疮由于护理周到、细致而最终未发生的病例,在当月质量检查中适当加分。
五、奖惩措施1. 对在压疮预防、治疗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因工作不力导致压疮发生率较高的科室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
压疮管理制度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溃和坏死、是危重病人的并发症。
认真做好压疮预防、压疮治疗和压疮传报、监控工作是压疮管理的重点。
1.压疮预防(1)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中压疮护理常规实施预防和护理。
(2)消除压疮发生的原因。
做到六勤一交班:勤翻身、勤擦洗、勤整理、勤换洗、勤检查、勤交待;严格细致地交接局部皮肤情况和护理措施。
(3)做到二避免二增进,避免局部长期受压、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避免拖、拉、推、擦动作;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增进营养的摄入。
(4)对卧位入院的患者、专科患者及大、中型手术后患者,由接收护士认真检查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应当面交清,并做好记录。
(5)对老年、体弱哦、消瘦、瘫痪、昏迷、长期卧床和采取各种强迫体位的病人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建立翻身卡,视具体情况决定翻身间隔时间,应用气垫床,保持病人卧位舒适,床褥平整、干燥、皮肤清洁。
(6)按要求做好压疮传报与监控管理。
护理部、科室护士长负责做好压疮护理指导和监控登记工作。
2.压疮分期与治疗根据压疮的发展过程和轻重程度分为四个期。
(1)Ⅰ期:淤血红润期,此期为压疮初期。
受压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或有麻木,可增加翻身次数,防止局部受压、受潮。
(2)Ⅱ期:炎症浸润期,受压皮肤表面呈紫红色,皮下产生硬结,有小水疱形成,对未破小水疱应减少摩擦,防止水疱破裂感染,对大水疱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涂以消毒液,进行无菌处理。
(3)Ⅲ期:浅度溃疡期,全层皮肤破坏,感染后表面有脓液覆盖,浅层组织坏死,形成溃疡,要清洁创面,使用保湿敷料。
(4)Ⅳ期:坏死溃疡期,坏死组织发黑,有臭味,感染、溃烂向周围或深部扩展,可达骨面。
处理原则是解除压迫,清洁创面,外科换药。
3.压疮报告与监控(1)责任护士对院内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和院外带入压疮的患者,要严格执行压疮预防和监控管理措施,责任护士填写压疮管理的各项表格,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
压疮管理制度最新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对压疮的管理,提高压疮治疗质量,防止和减少压疮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压疮管理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压疮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压疮管理的认识和技能。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开展压疮的评估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压疮病例。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压疮报告制度,对发生的压疮病例进行及时报告和记录。
第二章压疮的定义和分类第七条压疮又称"褥疮",是由于长期接触物体对皮肤和皮下组织造成的损伤所致。
第八条按压疮的程度,可分为四期:(一)一期:皮肤有红斑或硬皮,皮肤温度明显升高,受损组织表面完整。
(二)二期:皮肤有破损或疱疹,破损范围不超过皮肤或黏膜下组织,破损组织清晰可见。
(三)三期:皮肤有坏死坏疽,损伤范围扩展到皮肤和皮下组织。
(四)四期:皮肤有严重坏死变性,损伤范围扩展到深部组织和骨骼。
第九条按压疮的原因,可分为压力性压疮、摩擦性压疮、剪切性压疮、湿润性压疮等。
第十条按压疮的部位,可分为脊椎压红、坐骨结节压红、踝关节压红等。
第三章压疮的预防和处理第十一条预防压疮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避免长时间的压力:床垫、床单、护士等要保持干燥,定期翻身。
(二)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清洁和护理患者的皮肤,防止皮肤感染。
(三)减少摩擦和剪切:患者转床要小心,避免皮肤受到摩擦和剪切。
(四)压疮评估:定期对患者进行压疮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皮肤问题。
第十二条对于已经发生的压疮,应当根据压疮的程度和部位进行处理:(一)一期压疮:保持皮肤干燥,适当加压,防止皮肤损伤加重。
(二)二期压疮:清洁伤口,防止感染,保持伤口湿润,促进愈合。
(三)三期和四期压疮:进行手术治疗,清除坏死组织,修复受损组织。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在处理压疮病例时,应当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
压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压疮管理工作,提高压疮防治水平,保障患者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各科室、病区,包括医疗机构管理层和从业人员。
第三条:压疮是指连续性和、或断续性压迫皮肤的组织引起的皮肤萎缩、坏死的损伤。
压疮可发生在各种部位,常见于骶部、股骨轮、踝关节、耳垂等处。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压疮的预防、管理和治疗工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第二章:压疮预防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压疮预防制度,制定详细的预防方案,并将其纳入医疗质控体系。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对重症患者、长期卧床患者、老年患者等高危人群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措施。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教育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压疮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动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保持环境卫生,保持患者床位、床单、床垫等物品的清洁干燥。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提供医用防压垫、减压垫等防护用品,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第三章:压疮管理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压疮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工作责任,建立压疮防控小组。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对压疮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疼痛评估、伤口评估、营养评估等。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压疮进行及时处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对压疮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压疮信息管理系统,定期统计、分析压疮发病率和治疗效果,优化管理流程。
第四章:压疮治疗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保湿敷料、局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注重压疮患者的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促进伤口愈合。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失禁患者、疼痛患者、颅脑外伤患者等特殊人群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压疮管理制度一、前言压疮是指由于长期接触硬质表面或过度摩擦导致局部皮肤组织损伤的情况。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长期卧床、长时间压迫、摩擦或刺激等因素,易引起压疮的发生。
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会延长康复时间,增加病人的治疗痛苦及医疗费用,因此,临床对于压疮的预防和管理十分重要。
二、管理制度的目的1. 有效预防和控制压疮的发生和发展;2. 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促进伤口愈合;3. 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4. 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效益。
三、管理科室1. 所有病房和护理部门;2. 医疗管理部门。
四、管理制度的内容1. 对于高危压疮的患者,应当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其压疮的风险,根据风险等级制定预防措施;2. 各科室护理人员应当定期接受压疮预防和管理相关的培训,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3. 护理人员应当根据医嘱,定时翻身,保持皮肤的清洁,及时更换湿床单,防止患者长期接触潮湿的环境;4. 护理人员应当对病人的体征进行观察,发现压疮症状及时上报医生,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5. 护理人员应当对压疮病患进行有效的伦理护理,保护病人的隐私,尊重病人的尊严。
五、管理制度的执行1. 所有医护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压疮管理制度,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健康;2. 护理主管人员应当定期检查、考核各护理班组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3. 对于违反压疮管理制度的医护人员,应当依法进行惩处。
六、管理制度的评估与改进1. 定期对压疮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 不断完善压疮管理制度,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七、总结压疮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临床压疮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预防和控制压疮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执行,才能有效减少压疮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广大医护人员能够认真学习和执行压疮管理制度,共同努力,为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努力。
一、目的为了保障患者安全,预防和控制压疮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护理科室,包括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及护理工作人员。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压疮预防与控制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压疮预防与控制工作。
2. 各科室设立压疮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压疮预防与控制工作。
四、压疮预防与控制措施1. 增强护理人员压疮预防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压疮预防意识。
2. 严格执行患者评估制度,全面评估患者的压疮风险,对高危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3. 建立患者翻身记录制度,每班次对患者进行翻身,避免局部受压时间过长。
4. 合理使用减压设备,如气垫床、水垫等,减轻患者受压部位的压力。
5. 对患者床单位进行清洁、干燥、平整,避免潮湿、污染等引起皮肤损伤。
6. 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提高皮肤抵抗力。
7. 加强患者皮肤护理,定期检查患者皮肤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8.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预防压疮。
五、压疮监测与报告1. 各科室建立压疮监测制度,每日对患者的压疮情况进行检查,做好记录。
2. 发生压疮时,及时报告压疮预防与控制小组,并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对压疮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压疮预防与控制措施。
六、压疮预防与控制考核1. 对护理人员压疮预防知识、操作技能进行定期考核。
2. 对压疮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压疮发生率较高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
3. 对压疮预防与控制工作成效显著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压疮预防与控制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3. 各科室应认真贯彻执行本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一、制度背景压疮是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为了加强压疮的预防和护理,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标1. 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的认识和预防意识;2. 规范压疮的评估、预防和护理流程;3. 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压疮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压疮安全管理制度;2. 各科室设立压疮质控联络员,负责本科室压疮的预防、护理和上报工作;3. 护理部设立压疮护理小组,负责全院压疮的会诊、培训和监督工作。
四、制度内容1. 压疮评估(1)入院时,对患者进行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预防措施;(2)患者病情变化时,及时进行评估,调整预防措施;(3)高危患者(Braden评分≤12分)每日评估,低危患者(Braden评分≥18分)每周评估。
2. 预防措施(1)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2)定期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病情危重者每30分钟翻身一次;(3)使用防压疮床垫、气垫等辅助工具;(4)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抵抗力;(5)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潮湿、摩擦等刺激。
3. 护理措施(1)发现压疮,立即上报护士长和压疮护理小组;(2)根据压疮分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3)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和家属预防压疮。
4. 会诊与上报(1)压疮护理小组定期对压疮患者进行会诊,制定护理方案;(2)科室护士长每日查看患者皮肤情况,对压疮护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3)压疮发生时,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五、考核与奖惩1. 对护理人员压疮预防、护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纳入个人绩效考核;2. 对压疮预防、护理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和科室给予表彰和奖励;3. 对压疮预防、护理工作不力的个人和科室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 本制度由压疮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3. 各科室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科室压疮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
压疮会管理制度一、背景和意义压疮是指因长时间在床上或椅子上长时间固定姿势而造成局部皮肤和下组织的损伤,是医院管理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在长期护理机构或医院中,如不及时处理和管理,会给患者的恢复和康复带来严重的困扰,甚至会导致感染和长期疼痛等问题。
因此,建立和实施一套有效的压疮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事故,节约医疗资源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管理目标1.减少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2.提高医护人员对压疮的认识和管理水平;3.规范压疮的评估和处理流程;4.强化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5.及时处理和预防压疮,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三、管理制度内容1.建立压疮预防小组医院或机构应当成立专门的压疮预防小组,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等专业人员,负责领导和推动压疮管理工作的开展。
小组成员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和专业知识,共同参与对患者的评估、监测、干预和管理。
2.开展压疮风险评估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应当及时对其进行压疮风险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活动能力、营养状况、病史等方面,综合判断出其可能发生压疮的危险性。
对于高危患者,应当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定时翻身、使用护理垫等。
3.实施压疮定期评估医院或机构应当定期对已住院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压疮。
评估内容包括皮肤的颜色、湿度、弹性、有无印堂、破损等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护理干预。
4.压疮处理流程当医护人员发现患者出现压疮时,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首先要对压疮进行分级评估,确定其严重程度,然后根据不同的分级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轻度压疮,可以采用局部清洁、涂抹药膏等方法进行处理;对于重度压疮,应当及时进行手术清创和换药。
5.医护人员的责任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当时刻关注患者的皮肤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压疮。
对于有压疮风险的患者,应当加强监测和预防工作,确保其安全和健康。
6.培训和教育医院或机构应当定期开展关于压疮管理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护人员对压疮的认识和管理水平。
压疮管理制度一、概述压疮(床疮)是指因长期卧床,皮肤受到压迫和缺血,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所引起的一种皮肤组织损伤。
压疮是医院和长期照护机构中最常见的医疗事故之一,给患者带来痛苦,加重治疗负担。
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需要制定专门的压疮管理制度。
二、管理制度1. 压疮调查人员1.1. 医务人员要求具备专业知识,能够判断、评估和处理压疮问题。
1.2. 每个科室应该设立压疮调查人员,根据科室大小可通过补充工作量方式补助。
2. 压疮分类2.1. 分为4个等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2.2. 经过评估的压疮定义及程度分级,基于Norton等标准评估表。
3. 压疮预防3.1. 适当改变姿势和体位。
3.2. 多次远离床架,通常每2小时。
3.3. 加强营养、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供应。
4. 压疮的评估4.1. 每位患者在入院时要进行压疮风险评估。
4.2. 每周进行一次评估,以设置每个患者的健康方案和个别预防程序。
5. 压疮预防和治疗计划5.1. 预防计划要在患者入院时就制定好。
5.2. 治疗计划要在患者检测到压疮时马上制定,并且在每次评估时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有效性进行调整。
6. 压疮危险因素6.1. 压力:包括摩擦力、剪切力和重力。
6.2. 湿度和风热,防止皮肤过度干燥或湿润。
6.3. 营养:包括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不足。
7. 压疮护理7.1. 为患者提供适当的床垫和垫子。
7.2. 督促患者每2小时换个姿势。
7.3. 在洗澡时,避免对皮肤施加过多力度。
8. 压疮诊断8.1. 应对身体最脆弱的地方进行特别的检查。
8.2. 评估创面和血流的状况。
三、制度执行医务人员需要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执行压疮管理制度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建立相应的检查、考核和改进制度,时刻监控和改进压疮状况,如出现问题要及时记录和整改。
四、总结压疮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对于患者的健康和心理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所有医务人员都应该注意压疮的预防和治疗,认真执行制度,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医院压疮患者管理制度(篇一)一、压疮风险评估1.新入院患者、病情变化患者及手术患者在 2 小时内由责任护士进行压疮风险评估,采用 Braden 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的感觉、潮湿、活动能力、移动能力、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等进行评估。
2.对于 Braden 评分≤18 分的患者,每周至少评估一次;评分≤12 分的患者,每三天评估一次;评分≤9 分的患者,每天评估一次,并做好记录。
二、预防措施1.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
根据患者病情及皮肤情况确定翻身频率,一般每 2 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每小时翻身一次。
2.使用减压设备,如气垫床、减压敷料等,减轻局部压力。
3.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4.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正确搬运患者,使用便盆时避免拖拉。
5.对高危患者及家属进行压疮预防知识宣教,提高其预防意识。
三、压疮上报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压疮,责任护士应立即报告护士长,并在 24 小时内填写压疮报告表上报护理部。
压疮报告表应详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压疮部位、大小、分期、发生原因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等。
四、压疮治疗与护理1.根据压疮分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一期压疮:去除危险因素,避免局部继续受压,加强皮肤护理,可使用赛肤润等保护皮肤。
二期压疮:清洁创面,防止感染,可使用水胶体敷料等促进愈合。
三期压疮:清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生长,可采用湿性敷料或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等。
四期压疮:必要时请外科会诊,进行手术治疗。
2.做好压疮创面的观察与记录,包括创面大小、深度、渗液情况、周围皮肤情况等,及时调整治疗护理方案。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减轻其焦虑情绪。
五、质量控制1.护士长定期检查压疮预防和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2.护理部不定期对全院压疮管理进行检查,将压疮发生率及压疮护理质量纳入护理质量考核指标。
xxxx医院2024年月日医院褥疮患者管理制度(二)一、入院评估1.患者入院时,护士应详细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褥疮病史,对患者全身皮肤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骨隆突处、受压部位等,评估患者发生褥疮的风险。
压疮管理制度1.压疮评估、报告制度1.1接收入院、转入、手术后患者时以及日常护理危重、生活不能自理及需要重点护理的患者,护士应仔细交接和认真评估患者皮肤情况。
1.2高危患者及时填写压疮护理记录单,____小时内由护士长评估签名后上报科护士长。
1.3科护士长收到压疮护理记录单后在一个工作日(节假日除外)内进行评估,亲临床旁了解情况,指导和督促预防措施实施。
1.4详细记录患者目前皮肤或皮损状况,如部位、范围、程度、深度等(转入、大手术病人需陪送护士确认签字)及创面处理方法。
1.5压疮伤口评估内容:1.5.1伤口大小。
(长____宽)可用直尺测量伤口,头到脚方向为长,左到右为宽。
1.5.2深度。
将无菌止血钳直接放到伤口最深处,测量止血钳与皮肤表面平起点到止血钳头的距离。
1.5.3潜行深度。
测量时将无菌止血钳沿边缘直接放入深至止血钳能到的最深处,测量止血钳与皮肤表面平起点到止血钳头的距离。
____组织形态。
黑色结痂、黄色腐肉、红色肉芽组织、表皮增生、伤口组织周围硬度。
1.5.5渗出液:粉红血性、黄色澄清、黄脓、绿黄脓或褐色,气味有:无味、臭味。
1.5.6伤口周围皮肤或组织。
正常、泡白、粉红、深红、紫色、黑色。
1.6采取适当护理措施并做好相应记录。
1.7对院内不可避免皮肤压疮如严重低蛋白血症、强迫体位、癌症终末期等患者,入院时未发生压疮但有发生的危险,并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压疮发生。
2.压疮防范监控制度2.1每位入科病人均按评估单中“压疮风险评估”进行筛选,并按书写标准予以记录。
2.2凡高危患者(危重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各种原因导致长期卧床、带入压疮、评分≥7)科室必须及时预报压疮,并实施全程跟踪防范。
2.3加强对高危患者的护理、观察、防范,按书写规范做好相应记录。
2.4护理部每季度在护理质量讲评会上公布与讲评压疮的监控情况。
2.5对压疮随访中发现的疑难病例组织护理会诊,以指导压疮护理工作,持续改进压疮护理管理质量。
压疮管理制度一、前言压疮是指由于长期压迫或摩擦而引起的皮肤组织损伤,是医院中常见的住院并发症之一,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感染、疼痛、炎症甚至生命危险。
因此,建立健全的压疮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二、组织架构1. 压疮管理委员会设立压疮管理委员会,由医院行政负责人、医疗、护理、感染控制等相关部门领导组成,负责制定和监督压疮管理制度的执行。
2. 压疮管理团队医院设立专职的压疮管理团队,包括专业医生、护士和营养师等,负责压疮的诊断、评估和治疗,以及开展相关培训和宣教工作。
三、患者风险评估1. 入院评估患者入院时应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年龄、性别、疾病情况、营养状态等因素,以确定患者的压疮风险等级。
2. 日常评估医院护理人员应每日对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包括皮肤状态、活动能力、营养状况等因素,及时发现有压疮高风险的患者。
3. 评估工具建议使用标准评估工具如Braden评分表、Norton评分表等来评估患者的压疮风险,根据评分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四、预防措施1. 床上活动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应定期帮助其翻身,保证其在床上活动,减少长时间的卧床压迫。
2. 皮肤护理对于皮肤薄弱或干燥的患者,应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并使用合适的润肤霜等保护措施。
3. 营养支持对于营养不良或体弱的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其蛋白质和矿物质的摄入,促进伤口愈合。
4. 护理技术在患者转身时,应避免摩擦皮肤,尽量减少对皮肤的拉扯和摩擦,避免引起损伤。
五、感染控制1. 感染监测对于已经出现压疮的患者,应定期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定期进行感染监测,早发现早治疗。
2. 感染管理对于已感染的压疮,应及时进行伤口清洁和局部抗菌治疗,同时注意伤口周围的皮肤护理,预防感染的蔓延。
六、培训与宣教医院应定期开展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宣教工作,提高其对于压疮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促进医患之间的合作和互信。
2024年防范压疮管理制度一、压疮及高危压疮管理规定1、当护士或护士长发现患者存在可能导致压疮的高风险因素,或患者入院时已带有压疮,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压疮及高危压疮报告表”,一式两份,一份应在____小时内送至护理部,另一份由科室保存以备查证。
2、科室主管需严格按照规定填写“高危压疮评估监控表”和“皮肤压疮观察记录表”,每日采取预防措施,并每周进行一次评估,详细记录皮肤状况的变化。
3、夜班护士长在每晚查房时需详细检查各科室的“高危压疮评估监控表”和“皮肤压疮观察记录表”,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夜查房记录表上。
护理部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以评估对高危压疮患者及院外带入压疮患者的护理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如有必要,提出指导性建议并签名确认。
4、对于高危压疮的临终患者,若家属拒绝翻身,或患者病情不允许翻身,护士长需确认后在记录表上注明具体情况,并请家属在翻身卡上签字。
护理人员应继续执行其他护理任务,同时提供适当的临终关怀。
5、一旦高危压疮患者发生压疮,应立即报告护理部。
对于院外带入压疮的患者,要求每三天记录一次压疮状况。
6、中午入院的压疮或高危压疮患者,由当班护士在下午上班后报告护理部;夜班入院的患者,需在次日____时前完成报告。
周六、周日及法定节假日入院的患者,由当班护士填写表格并做好相关记录,同时报告夜查房护士长。
7、院外带入压疮的患者在出院、死亡、压疮治愈或高危压疮评分超过____分时,需在当月底将“皮肤压疮观察记录表”和“高危压疮评估监控表”交回护理部。
8、患者转科时,应将“高危压疮评估监控表”和“皮肤压疮观察记录表”转交给接收科室,接收科室需按照本规定向护理部报告。
9、护士长的月度工作报告中应包含压疮情况的统计,确保与护理部数据一致。
10、如发现患者有皮肤压疮或高危压疮未及时上报护理部,一经发现,将与科室负责人考核挂钩。
二、不可避免压疮管理规定1、当预计压疮无法避免时,需向护理部提交不可避免压疮申请,护理部将进行实地考察,以确定是否符合不可避免压疮的条件,并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
压疮管理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养老院等场所,为预防和治疗压疮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和程序。
该制度旨在确保患者或居民得到适当的护理,预防和治疗压疮的发生和恶化。
压疮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风险评估:对患者或居民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患压疮的风险等级。
评估结果将指导后续的护理措施。
2. 定期翻身:将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或居民定期翻身,以减少压力的集中和时间的累积,降低压疮发生的风险。
3. 皮肤护理:定期检查患者或居民的皮肤,及时发现和处理压红、破损、潮湿等异常情况。
使用适宜的保湿剂和止痛药,保持皮肤的健康状态。
4. 床垫和护理用品选择:选择适合患者或居民的床垫,如压力分散型床垫,以减少对皮肤的压力。
选择合适的护理用品,如柔软的床单、保湿的润肤剂等,使患者或居民感到舒适。
5. 培训和教育:对医务人员和护工进行压疮预防和管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向患者或居民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增加他们对压疮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6. 数据收集和报告:收集和记录压疮的相关信息,如发生率、部位、严重程度等,以便分析和改进压疮管理制度。
定期报告压疮的情况,评估制度的有效性。
压疮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包括医生、护士、护工及其它相关人员。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操作,可以减少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或居民的生活质量。
压疮管理制度(二)压疮是指因患者长时间处于不同程度的压力和创伤,导致皮肤和底层组织的损伤。
针对这一问题,医疗机构应制定压疮管理制度,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以下是一份压疮管理制度的范文:一、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和预防患者发生压疮,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所有护理科室,所有与患者护理相关的工作人员。
三、责任1. 护理部门负责制定压疮评估和护理计划,并培训护理人员。
2. 护理人员负责按照评估和护理计划进行护理,及时发现和报告压疮病情。
3. 医务部门负责制定和更新相关的护理指导方针,并配合护理部门的工作。
压疮管理制度防范压疮管理制度一、评估对象对于皮肤感觉障碍、运动障碍、伤口(受压部位)、大小便失禁,心功能不全、休克、昏迷、营养不良紊乱、高龄(____岁以上),消瘦、水肿等患者,或长期卧床、生活自理能力底下、自我认知障碍的病人;上述患者进入手术室或转科时需再次评估。
二、评估方法使用《waterlow危险评估表》进行评分。
三、压疮分期及临床表现1、怀疑深层组织损伤:(1)皮下软组织受压力及(或)剪切力损伤,局部变成紫色或褐红色;表皮原整或呈现充血的水疱,该部分组织在之前可能有疼痛、坚实、柔软、潮湿或与毗邻组织相比,会有较暖或较冷的情况出现。
(2)进一步描述;在深肤色的病人,也许难以发觉深层组织的损伤,损伤的演变也许由一个在暗黑色创伤上的薄水疱开始,创伤也许进一步演变由薄焦痂覆盖,即使给予适当的治疗,伤患处也许会有急速转变至暴露皮下组织。
2、一期压疮(1)完整的皮肤下出现局限不可变白的赤红范围,通常在骨隆突出,深色的皮肤可能看不见变白的情况,但其肤色或与周围的皮肤不同。
(2)进一步描述;该部分组织在之间可能有疼痛、坚实、柔软、潮湿或与比邻组织比较,有较暖或冷的情况,第一阶段的损伤在深肤色的病人,也有难以发觉。
此情况可预见于高风险的人士。
3、二期压疮:(1)表皮及部分真皮部分组织缺失;表现为无腐肉的、红色或粉红色基底的开放性浅层溃疡。
也可表现为表皮完整或破开已爆裂的满含血清的水疱。
(2)进一步描述,表现为有光泽的或干固浅层溃疡,无腐肉或瘀伤。
这阶段的状况不应该用于描述皮肤撕裂、粘贴胶引致的烙印、会阴皮炎、渗渍或表皮脱落,瘀伤表明怀疑深层组织的损伤。
4、三期压疮:(1)全层缺失,伤口可见到皮下脂肪组织,但未达骨骼,肌腱或肌肉。
也许存在腐肉,但不遮蔽组织破损的深度,潜坑和管道赤可存在。
(2)进一步描述,第三期压疮的深度因该部位的解剖结构而不同。
鼻梁、耳朵和足踝没有皮下组织,溃疡可以是浅层的。
相反,大量脂肪聚积的区域可能出现极深陷的溃疡。
一、总则为预防和控制医院内压疮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成立压疮管理小组,由护理部牵头,各科室护士长及护理人员组成。
2.各科室设立压疮质控联络员,负责本科室压疮的预防、监测、报告及处理工作。
三、压疮风险评估1.对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采用BRADEN评分法进行评估。
2.入院时立即进行评分,评分为13-18分(有危险)需每周评估一次。
3.病情变化时及时评估。
4.评分12分应每天评估,定时翻身,并记录。
四、压疮预防措施1.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适当的卧位和体位,如定时翻身、抬高床头、使用气垫床等。
2.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疫力。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摩擦、剪切等刺激。
4.使用减压敷料、泡沫敷料等,减轻局部压力。
5.对高危患者,如老年人、肥胖者、昏迷患者等,应加强护理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压疮。
五、压疮报告与处理1.压疮发生时,立即填写压疮报告表,上报护理部。
2.护理部组织压疮会诊小组进行会诊,制定治疗方案。
3.对患者进行压疮创面护理,包括清创、消毒、敷料更换等。
4.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及家属预防压疮。
六、压疮监测与反馈1.各科室压疮质控联络员每月对本科室压疮发生情况进行统计,上报护理部。
2.护理部对全院压疮发生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
3.对压疮发生原因进行追踪,找出问题根源,采取针对性措施。
七、培训与考核1.护理部定期组织压疮预防与护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压疮预防与护理水平。
2.对护理人员压疮预防与护理知识进行考核,确保护理人员掌握相关技能。
八、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本制度由护理部负责解释。
3.各科室应认真贯彻执行本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通过以上制度及流程,旨在加强医院压疮管理,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权益。
压疮管理制度
1、高危人群的管理:Braden评分≤18分者填写《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跟踪表》入病历,伤口组成员督促进行预防压疮干预。
Braden评分≤12分者,符合难免压疮申报条件填写《压疮管理表》及《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跟踪表》上报护理部。
当评估压疮难以避免时,应根据难免压疮条件进行界定,发生压疮须填写不良事件上报表,报告压疮发生经过、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2、Braden评分≤12分者:⑴须进行翻身q2h一次,高危患者视病情酌情翻身,每班严格交接皮肤情况并记录。
⑵保持皮肤清洁与干燥。
⑶正确使用压疮预防用具,如翻身垫、气垫床等。
⑷注意全身营养。
⑸当遇到情况特殊无法解决时,应报告护理部请护理会诊。
3、压疮干预。
发现发生压疮后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皮肤损害的加深或扩大。
各病房伤口小组成员需对每例压疮干预进行指导;在干预上有困难者可请护理会诊。
4、科室每月对压疮的预防、干预等进行讨论、分析,提出进一步的预防或处理措施并记录。
5、伤口小组在护理部指导下每季度、每年度对压疮的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提出压疮预防与干预的建议,并向全院传达。
每半年进行全院病人压疮发生率的调查。
6、压疮管理制度的培训。
由伤口小组组织对全院护士及每批新护士进行压疮管理制度和相关知识的培训。
科室护士长要确保护士人人知晓压疮管理制度和相关知识。
7、压疮管理质量评价。
科内伤口小组成员承担本科室压疮质量控制工作,每月在护士长带领下进行质控一次;每季度由护理部组织伤口小组分析总结全院压疮管理工作并反馈结果一次。
内容及方法见相关表格。
压疮皮肤评估与报告制度
一、压疮皮肤评估与报告制度
1、病人皮肤情况评估管理。
(1)根据Braden评估表对入院病人进行皮肤状况的评估。
(2)转入病人、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特殊情况除外)的病人,由接受病房护士评估病人皮肤情况,双方护士共同确认。
(3)护士在《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跟踪表》上记录病人皮肤情况。
2、压疮风险筛查评估、再评估、记录与报告管理。
(1)评估工具:一般用Braden量表。
(2)筛查评估:病人入院时进行。
(3)再次评估:其他科转入病人;病人大手术后第一天;病人住院期间情况恶化时;Braden评分≤9分每班评估一次;Braden评分≤12分每天评估一次;Braden 评分13—14分,每三天评估一次;Braden评分15—18分每周评估一次。
以上各项评估由当班护士实施,并将评估结果、评估日期等进行记录。
入院压疮风险评估结果≤12分,符合难免压疮申报条件的,可填写《压疮管理表》申报难免压疮,并建立压疮评估跟踪表一式两份。
(4)填写的《压疮管理表》需24h内向伤口小组组长或护理部汇报,护理部做好登记,在上报后24小时内下科室查看及指导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