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管理制度流程护理规范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71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伤害,如溃烂和坏死。
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压力,故目前倾向于将压疮改称为“压力性溃疡或者压力性伤口”。
压疮多发生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者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并与卧位有密切的关系。
仰卧位时: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部、骶尾部及足跟处,特别好发于骶尾部。
侧卧位时:好发于耳廓、肩峰、肋骨、髋骨、股骨粗隆、膝关节的内外侧及内外踝处。
俯卧位时:好发于面颊、耳廓、肩峰、女性乳房、肋缘突出部、男性繁殖器、髂前上棘、膝部和足趾等处。
坐位时:好发于坐骨结节、肩胛骨、足跟等处。
易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包括:①老年人或者肥胖者;②瘦弱、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患者;③意识不清和服用镇静剂患者;④瘫痪或者水肿或者发热或者疼痛患者;⑤大小便失禁患者;⑥因医疗护理措施(如制动、行石膏固定、手术、牵引等)而活动受限者。
易发生压疮的危(wei)险因素包括:①活动受限;②体温升高;③意识状态改变或者感觉障碍;④应用矫形器械;⑤营养不良或者水代谢紊乱;⑥药物影响;⑦皮肤受潮湿刺激;⑧全身缺氧。
1、淤血红润期(I 期)为压疮初期。
局部皮肤受压,浮现暂时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红肿、热、麻木或者触痛。
此期皮肤表面无破损情况。
2、炎性浸润期(II 期)红肿部位继续受压,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静脉回流受阻,局部静脉淤血。
受压部位呈现紫红色,皮下产生硬节,皮肤因水肿变薄,可有水疱形成。
水疱破溃后,可见潮湿红润的创面,病人有疼痛感。
3、浅度溃疡期(III 期)表皮水泡逐渐扩大,真皮层创面有黄色渗出液,感染后表皮有脓液覆盖,导致浅层组织坏死,形成溃疡。
4、坏死溃疡期为压疮严重期,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感染向周围及深部组织扩展,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可深达骨骼;严重者可引起脓毒血症或者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
评估内容:1、伤口大小: (长×宽)可用直尺测量伤口,头到脚方向为长,左到右为宽。
护理管理制度(压疮)压疮是人体局部组织因长时间受压和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进而出现皮肤和软组织的溃烂和坏死。
压疮可影响疾病的转归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
规范压疮管理流程及压疮报告、难免压疮申报等制度,实施二级护理管理和监控,是有效预防和管理压疮的关键。
为预防压疮及对已患和难免压疮进行有效管理,现制订我院压疮管理制度,要求如下:一、压疮管理组织架构(一)二级管理网络构成:护理部主任一护士长二级压疮管理构架。
一级管理:护理部负责对全院的压疮监控、指导及管理。
二级管理:护士长负责对所管辖科室的压疮监控、指导及管理。
(二)病区组织管理:护士长:负责对本科室压疮的监控、指导及管理。
责任护士:负责对所管病床压疮病人的监控和管理,必要时报告护士长。
二、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一)新入院病人,责任护士在本班内填写《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首次评估,以筛查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预防。
1、 Braden总分6~23分,评分>16分的,入院时评估一次,若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
2、评分≤16分,提示轻度危险,责任护士每周至少一次动态评估,上报病房护士长并给予护理措施,根据病情变化作好护理记录。
3、评分≤12分,提示高度危险,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进行评估或填写《难免压疮危险申报表》上报病房护士长及科护士长,告知家属,作好护理措施及护理记录。
(二)转入压疮高危病人、住院病人病情变化、手术病人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责任护士填写《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动态评分,上报护士长并给予护理措施,根据病情变化作好护理记录。
(三)院内发生压疮或院外带入压疮须立即报告护士长,与家属沟通签字,记录在护理记录中,科室填写《压疮评估申报表》,并在24h内(节假日除外)上报科护士长及时安排会诊,核查后在《压疮评估报告表》上签字确认。
(四)患者转科时,转出科室将《压疮评估报告表》随病历一同交至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科室之间做好交接记录并双方签字确认,与家属沟通签字,报告护士长,记录在护理记录中。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压疮护理管理,降低压疮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根据《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医院护理部成立压疮管理小组,负责全院压疮护理管理工作。
2. 各科室设立压疮联络员,负责本科室压疮护理管理及上报工作。
三、压疮预防1. 加强护理人员压疮预防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压疮预防意识。
2. 对新入院、转科患者进行全面皮肤检查,进行压疮风险评估。
3. 对高风险患者,制定个体化预防措施,并实施护理。
4. 对长期卧床、昏迷、意识不清、营养不良、水肿等患者,加强翻身、按摩、减压等措施。
5. 合理使用气垫床、翻身枕等辅助设备,减轻局部压力。
四、压疮评估与报告1. 采用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对病人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计划。
2. 对压疮高危患者,填写《压疮高危因素评估表》,并在床头、交班报告做好标识。
3. 对压疮患者,及时进行评估,制定护理措施,并按流程上报。
4. 压疮发生时,立即上报护理部,并填写《压疮报告单》。
五、压疮治疗与护理1. 严格执行压疮治疗护理规范,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2. 根据压疮分期,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清洁、消毒、换药、药物治疗等。
3. 加强对压疮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4. 定期评估压疮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六、压疮预防与控制措施1. 加强护理人员压疮预防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压疮预防意识。
2. 定期检查床单位、辅助设备,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3. 加强病房环境管理,保持病房整洁、干燥、通风。
4. 定期对压疮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七、监督检查与考核1. 护理部定期对压疮护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将压疮护理工作纳入科室护理质量考核,对压疮发生率、治疗护理质量进行考核。
3. 对压疮护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科室给予表彰和奖励。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护理部负责解释。
压疮管理制度流程护理规范压疮是指由于长时间连续的压迫或摩擦等原因造成皮肤缺血、缺氧、缺乏营养而发生的损伤,是医院中常见的一种床旁并发症。
对于对压疮管理制度流程和护理规范的建立不仅可以预防压疮的发生,还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压疮,护理患者减轻疼痛,缩短恢复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压疮管理制度流程和护理规范。
一、压疮管理制度流程1. 预防措施为了避免患者在医院中患上压疮,我们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医护人员首先要重视宣传护理知识,引导患者操作正确,避免长时间在同一位置。
同时,在医院设置压疮防治制度,对患者进行定期观察,定期更换床单被褥等。
在特殊情况下如果患者需要长时间固定在床上,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风险评估,及时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2. 压疮的分度和评估目前最流行的压疮分级法是梅洛斯压疮分级法。
按照梅洛斯分级法,压疮包括四个等级: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评估压疮的分度是为了更好的进行预防和治疗,使患者最小程度受到疼痛和创伤。
3.护理计划的制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评估结果对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包括预防和治疗压疮的方法、压疮愈合的进程和必须执行的步骤等。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4. 护理记录和评估医护人员需要记录患者艾滋病发生的时间、严重程度、采取的护理方法以及治愈情况等。
同时记录患者的实时指标,如疼痛程度、创面大小、红肿程度等。
及时进行评估,为每个阶段的治疗制定适合的护理计划。
二、压疮护理规范1. 压疮的预防①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对患者进行翻身以减少皮肤长时间受压红肿。
应在2小时左右进行翻身,确保血流循环。
②注意患者营养和饮水,保持水分平衡,并保持俯卧位。
③增加患者运动次数,增加皮肤的血液循环。
④在床垫和床单上铺上一张压力放散垫可以减少对患者的压迫,避免皮肤缺氧,预防压疮的发生。
2. 压疮治疗过程中护理规范①治疗压疮时,要保证局部皮肤清洁卫生,去除创面面积内的坏死组织,清洗时要注意不要过分摩擦,特别是疮面较脆弱,以免疼痛加重,创面出现更大的裂口。
压疮管理制度及流程压疮是指由于皮肤和软组织长时间受到压迫而造成的皮肤组织损伤。
为了预防和治疗压疮,医疗机构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一个压疮管理制度及流程的示例,供参考。
一、制度建立1.明确责任: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责任和职责,包括病房护士长、医院感染控制科、皮肤科等。
2.指导方针:根据最新的压疮防治指南,制定本机构的压疮管理指导方针。
3.继续教育:定期开展关于压疮的教育培训,包括诊断、评估、护理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二、流程建立1.筛查评估:所有入院患者在入院时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包括使用标准工具(如Braden评分系统)。
2.压疮记录:对于高危患者,建立压疮风险记录表格,定期记录患者的压疮风险评估结果和采取的预防措施。
3.预防措施:针对高危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措施,包括翻身、按摩、使用特殊床垫或护理垫等。
4.压疮评估:对于怀疑或已发生压疮的患者,进行全面的皮肤评估,包括压疮的分级、测量和记录大小、深度、渗出量等。
5.治疗方案:根据压疮的严重程度和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伤口清洁、使用敷料、压力减轻和营养补充等。
6.团队合作:建立压疮管理团队,包括护士、医生、物理治疗师、营养师等,定期讨论和更新患者的压疮管理计划。
三、培训和评估1.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计划,包括新员工培训和现有员工的定期培训,确保所有相关人员熟练掌握压疮管理知识和技能。
3.外部评估:定期邀请外部专家进行评估,评估压疮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有效性和合规性,提供改进建议。
四、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1.数据收集和分析:建立系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机制,包括压疮的发生率、发生部位、治疗效果等,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
2.持续改进: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压疮管理制度和流程,以提高预防和治疗压疮的效果。
以上为压疮管理制度及流程的一个示例,不同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建立良好的压疮管理制度和流程需要全员的参与和支持,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护理和治疗。
预防压疮护理规范及措施一、预防压疮护理规范1.护理部成立压疮质控管理小组。
2.实施压疮会诊制度,压疮护理小组成员负责全院高危患者压疮的会诊。
定时进行访视,护理措施落实以及制定的护理措施是否合适等情况;配合科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护理健康教育指导。
3.按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Braden评分法进行评估。
4.入院时立即进行评分,评分≤12分,悬挂“预防压疮”警示标示。
5. 15-18分,需每周或病情变化时评估并记录。
6. 评分为13-14分,需每周或病情变化时评估并记录。
7.评分≤9分,上报难免压疮,应每天查看患者皮肤情况,记录护理记录单并建立翻身卡。
8.病区护士长根据情况,至少每周二次(周二、五)动态观察、护理措施的落实及更改进行检查、记录。
二、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1.床旁警示、告知签字,健康教育指导提高配合依从度。
2.皮肤管理:内衣柔软、透气,保持清洁干燥;床单整洁平整、无褶皱、无碎屑;对大小便失禁者、呕吐或出汗多者应及时擦洗干净、更换衣服和床单;及时使用防压疮气垫床、翻身枕并定时翻身;使用尿片者,必须保持尿片清洁、干燥,及时更换。
3.营养支持:良好的营养是创面愈合的重要条件,应给予平衡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
对于营养不良以及长期卧床或病重者,应给予充足的营养,可补充瘦肉类等高蛋白食物;不能进食者在营养师的指导下给予胃肠内、胃肠外支持疗法。
4.保持正确的体位:增加翻身次数,避免局部过度受压。
因疾病所采取的被迫体位,应每半小时至2小时改变体位一次,减轻皮肤受压时间,并使用水胶体敷料保护皮肤。
5.规范操作:使用便器时,应选择无破损便器,不要强塞硬拉,必要时在便器边缘垫上软纸或布垫,以防擦伤皮肤;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擦伤皮肤。
正确实施按摩。
6.加强心理护理疏导,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勤翻身。
7.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压疮各期的进展规律、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护理的要点,使之能重视和参与压疮早期的各项护理,积极配合治疗。
压疮管理制度一、前言压疮是指由于长期压迫或摩擦而引起的皮肤组织损伤,是医院中常见的住院并发症之一,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感染、疼痛、炎症甚至生命危险。
因此,建立健全的压疮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二、组织架构1. 压疮管理委员会设立压疮管理委员会,由医院行政负责人、医疗、护理、感染控制等相关部门领导组成,负责制定和监督压疮管理制度的执行。
2. 压疮管理团队医院设立专职的压疮管理团队,包括专业医生、护士和营养师等,负责压疮的诊断、评估和治疗,以及开展相关培训和宣教工作。
三、患者风险评估1. 入院评估患者入院时应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年龄、性别、疾病情况、营养状态等因素,以确定患者的压疮风险等级。
2. 日常评估医院护理人员应每日对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包括皮肤状态、活动能力、营养状况等因素,及时发现有压疮高风险的患者。
3. 评估工具建议使用标准评估工具如Braden评分表、Norton评分表等来评估患者的压疮风险,根据评分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四、预防措施1. 床上活动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应定期帮助其翻身,保证其在床上活动,减少长时间的卧床压迫。
2. 皮肤护理对于皮肤薄弱或干燥的患者,应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并使用合适的润肤霜等保护措施。
3. 营养支持对于营养不良或体弱的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其蛋白质和矿物质的摄入,促进伤口愈合。
4. 护理技术在患者转身时,应避免摩擦皮肤,尽量减少对皮肤的拉扯和摩擦,避免引起损伤。
五、感染控制1. 感染监测对于已经出现压疮的患者,应定期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定期进行感染监测,早发现早治疗。
2. 感染管理对于已感染的压疮,应及时进行伤口清洁和局部抗菌治疗,同时注意伤口周围的皮肤护理,预防感染的蔓延。
六、培训与宣教医院应定期开展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宣教工作,提高其对于压疮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促进医患之间的合作和互信。
压疮管理制度压疮管理制度1. 引言1.1 背景压疮,也被称为褥疮或者床疮,是由于长期压迫导致皮肤和组织损伤的一种常见问题。
压疮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给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压疮管理制度,对预防和治疗压疮具有重要意义。
1.2 目的本的目的是确保医疗机构在压疮管理方面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减少压疮的发生率,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护理。
2. 压疮管理的基本原则2.1 预防为主预防是最优先且最重要的措施。
护理人员应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和风险评估,预测和避免患者可能遭受的压迫,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2 综合治疗对于已经发生的压疮,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包括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正确的伤口清创和药物治疗等。
2.3 团队协作压疮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工作,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师等。
各个团队成员应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压疮管理方案。
3. 压疮风险评估3.1 评估工具使用科学可靠的评估工具对患者的压疮风险进行评估,如Braden评分表、Norton评分表等。
3.2 评估指标压疮风险评估应包括患者的特定因素,如年龄、体重、活动能力、感知能力、营养状况等。
同时,还需考虑患者所处的环境和治疗措施等。
4. 压疮预防措施4.1 定期翻身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定期翻身,减少皮肤长期受压。
4.2 皮肤清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的发生。
4.3 使用特殊支具对于需要长期固定在床上的患者,可以使用合适的特殊支具,减少压迫。
4.4 营养支持提供患者适宜的营养支持,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修复和保护皮肤组织。
5. 压疮的护理治疗5.1 伤口清创压疮的伤口应根据不同分期选择合适的伤口清创方案,如脱脂治疗、湿润敷料等。
5.2 药物治疗根据伤口情况和临床表现,可考虑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生素、促进愈合的药物等。
5.3 个体化护理对于不同类型的压疮和患者,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包括伤口护理、翻身频率、床垫选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