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打砖块第1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2
打砖块代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理解打砖块游戏的逻辑和规则。
2. 学习运用循环、条件语句和函数等编程概念,实现打砖块游戏的基本功能。
3. 了解游戏开发中的坐标系和碰撞检测原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编写代码、调试程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沟通、分享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能够设计美观、有趣的游戏界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编程和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
2.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主动、坚持的态度。
3.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成果。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强的编程课程,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编程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级,喜欢探索新事物,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培养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编程语言基础:回顾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等基本概念,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2. 控制结构:讲解循环结构(for、while)、条件语句(if-else)的使用,为游戏逻辑提供支持。
3. 函数与模块:介绍函数的定义、调用和返回值,使学生能够模块化编程,提高代码可读性。
4. 游戏设计原理:学习坐标系、运动和碰撞检测等游戏开发基本原理。
5. 打砖块游戏实现:根据教材相关章节,分解游戏开发步骤,包括:- 游戏界面的设计和绘制- 砖块和球拍对象的创建与控制- 球的运动和碰撞处理- 游戏逻辑和得分系统6. 调试与优化:教授学生如何调试程序、查找和修复错误,以及优化代码性能。
7. 项目实践:安排课时让学生团队协作,完成打砖块游戏的开发,鼓励创新和美化界面。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复习编程语言基础,讲解控制结构。
新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位置和运动 (2)第2课运动的方式 (4)第3课运动的快慢 (8)第4课运动和力 (10)第5课运动物体的能量 (12)第6课声音的产生 (16)第7课声音的传播 (18)第8课声音的高低强弱 (22)第9课怎样听到声音 (27)第10课噪声污染 (30)第11课电在我家 (33)第12课让灯泡亮起来 (36)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 (39)第14课安全用电 (41)第15 课认识岩石 (43)第16 矿物 (46)第17课金属的来历 (48)第18课保护矿产资源 (51)第19课太阳与影子 (53)第20课地球的形状 (57)第21课海陆分布 (59)第22课美丽的月球 (62)第23课科学擂台(一) (64)第24课科学擂台(二) (67)2020年秋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6套含答案 (72)第1课位置和运动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举例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需要依靠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来确定。
2.能说出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需要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和距离。
科学探究1.能从生活中各种运动与静止的现象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
2.能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获取有关物体位置与运动状态的科学事实。
3.能运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记录整理信息。
4.能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得出活动结论。
5.能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评价。
科学态度1.能对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能与他人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说出确定运动物体的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孩子荡秋千、人们乘坐热气球观光的图片或影音,公共汽车行驶、飞机在空中加油、地球同步卫星、航天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等影音。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及“应用与拓展”。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孩子荡秋千、人们乘坐热气球观光的图片或影音。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让学生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2.教学难点: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鲸的文字、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鲸的图片)你认识它吗?对它你了解些什么?2.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预习所得谈对鲸的了解,可带上图片资料展示。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鲸的了解真不少,想了解更多的关于鲸的知识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吧!(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抓住要点1.自读课文,同桌合作学习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
2.注意读准“捕”“哺”的声母“b”,读准“腭”的`发音;注意“肺”字右部不要写成“市”。
3.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师生评议。
4.课文对鲸做了深入细致的介绍,每个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一个特点,语言简练、准确。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本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可以勾画出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可用短语或简洁的句子列出提纲。
(1)学生自读思考,并批注。
(2)同桌交流,相互启发。
(3)集体交流。
归纳: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
三、作业1.抄写生字,生词。
2.熟练地朗读课文。
3.收集有关鲸的资料。
9.鲸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泥板塑形象》教材:泥板塑人物课时:1课时类型:泥工教材分析1在04课标中本课属于“表现与应用”模块。
四年级美术在“表现与应用”主题的要求是:能运用造型土、黏土等材料,采用多种手法设计制作雕塑小品,了解陶艺,学习制陶工艺的基本技能,有创意地设计陶土日用小器皿2内容出处:本单元“泥板塑形象”共有两节课,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泥板切割与泥板造型,塑造生动的形象感受泥板造型的美和制作过程的快乐,提高泥塑造型的的审美能力。
第一课《学作画像砖》主要教学内容为引导学生观察画像砖的艺术特色,学会在泥板上用划、切、刻、贴等泥工技法,仿制画像砖。
第二课《泥板塑人物》,主要了解人物关节点与泥板人物动态表现的联系,学会用泥板塑造的方法制作人物塑像。
3本课核心知识技能了解人物关节与动态间的关系,学习用泥板人物动态规律的方法制作人物塑像。
学情分析1学生心理特点及能力分析这学段的学生,在绘画方面不同于图式期的表现方式,开始有了初步的写实倾向。
由于心理发展的水平,他们还不能正确理解某些较复杂的事物。
同时学生好奇心增强,身心充满了活力,对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欲望很强烈。
2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分析三年级第二学期学生通过《泥条小陶罐》、《圆柱体的装饰两课》的学历,对泥塑成型有过初步的体验:而在授课前《学做画像砖》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学会了泥板塑形的方法,以上几点,对本课根据人物动态规律展开泥板塑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存在的问题(1)泥板人形切割不顺利(2)动态不合理关节不生动(3)道具添加缺乏创意采用的对策(1)在探究与交流中发现通过尝试发现切割人形的问题,教师示范切割方法。
(2)在探讨与合作中归纳通过教师提供的线圈小人,学生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关节的位置,尝试动态表现。
(3)在示范与尝试中发现学生在交流构思后,探讨不同主题的场景和道具,在互相合作中完成作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人物关节点与泥板人物动态表现的联系,学会用泥板塑造的方法制作人物造型。
舞蹈课砖头小游戏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砖头小游戏的规则和基本动作;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4.锻炼学生的耐力和毅力。
二、教学重点。
1.学习砖头小游戏的规则;2.掌握基本的动作技巧;3.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
1.学生之间的合作配合;2.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砖头、音乐、教学课件;2.学生准备,舒适的运动服装和鞋子。
五、教学过程。
1.热身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慢跑、拉伸等,为后续的活动做好准备。
2.规则介绍。
教师向学生介绍砖头小游戏的规则,学生分成两组,每组站成一排,将砖头放在每组的最前面。
游戏开始时,每组的第一个学生将砖头往后传递,直到传到最后一个学生手中,然后再传回到最前面。
传砖头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平衡,不能让砖头掉落在地上。
如果有砖头掉落在地上,该组就要重新开始。
3.动作练习。
教师向学生介绍砖头小游戏的基本动作,站立、蹲下、转身、跳跃等。
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这些动作的练习,以便在游戏中能够灵活运用。
4.分组练习。
将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砖头小游戏的练习。
每组学生轮流传递砖头,直到全组学生都完成一次。
5.游戏比赛。
让两组学生进行砖头小游戏的比赛,看哪一组能够更快地完成传递砖头的任务。
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不要因为比赛而忽视动作的规范和稳定性。
6.总结反思。
比赛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比赛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让学生自我反思,提出改进的意见。
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励他们更好地完成下一次的训练和比赛。
六、教学反思。
砖头小游戏是一项能够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配合,不仅提高了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也增强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Android打砖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Android平台开发的基础知识,掌握Activity、View和ViewGroup 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2. 学习掌握Android布局管理器的应用,包括线性布局、相对布局等;3. 了解Android事件处理机制,掌握触摸事件的处理方法;4. 掌握Android动画制作,能够实现基本的帧动画和补间动画。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设计并编写简单的Android打砖块游戏,运用所学的布局管理器和事件处理机制;2. 学会运用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对游戏中的碰撞检测、得分系统进行编程实现;3. 能够运用动画效果,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和用户体验;4. 掌握基本的调试技巧,能够对程序进行调试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和创新的欲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认识到编程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4.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尝试和克服挫折。
本课程结合初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注重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实际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Android平台的基本开发技能,提高编程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Android开发环境搭建:介绍Android Studio的安装与配置,讲解如何创建Android项目,熟悉项目结构。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Android开发基础2. Android基本组件:学习Activity、View和ViewGroup的概念及使用方法,掌握生命周期和状态保存。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Android基本组件3. 布局管理器:学习线性布局、相对布局等布局管理器的使用,进行界面设计。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Android布局管理器4. 事件处理机制:掌握触摸事件的处理,了解MotionEvent类,编写打砖块游戏的控制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