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情境设置方式面面观
- 格式:pdf
- 大小:97.34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方法摘要:美术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其对学生审美能力与想象力等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今天,学生的综合发展尤为重要,而小学美术教学也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
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视,科学创新小学美术教学,科学进行情境创设,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整体效果,促进学生美术学科素养的提高。
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方法。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境创设;方法1 小学美术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意义小学美术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学科得到了更高的重视,为了能够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小学美术教师就需要不断创新自身教学,科学创设教学情境,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帮助。
那么小学美术教学中情境创设具有哪些重要意义呢?首先,情境创设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是学生审美发展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对于美这个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尤其重要。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充足的机会,使他们能够通过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去学习美术知识,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完善自身的美术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其次,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提高。
想象力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种能力,这对于学生学习与发展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小学美术教学也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一种途径,而情境创设更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小学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不同形式的教学情境,使他们能够真正参与其中从不同情境中思考与感受美术,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想象力与发散思维的培养与发展;最后,情境创设有利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效果。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重要环节,而情境设计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将从课堂导入和教学问题情境设计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中美术课堂中进行情境设计。
一、课堂导入初中美术情境设计1. 利用艺术作品引入在开展美术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选择一幅经典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观看并进行艺术鉴赏。
通过分析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等方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视瓶、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利用多媒体手段来营造一种艺术氛围,可以通过播放有关绘画、雕塑等方面的视瓶,或是播放与美术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入学习状态。
3. 启发性问题提出通过提出一个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可以提出“什么是真正的艺术?”这样具有引导性和深度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二、课堂教学问题情境设计1. 现实生活问题情境设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一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绘画题目,让学生通过绘画作品表达对环境问题的思考与关注。
2. 艺术史文化情境设计通过挖掘丰富的艺术史文化资源,设计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艺术的源流和发展,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3. 艺术创作题材情境设计针对不同的创作题材,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以风景、人物、静物等创作题材为切入点,设计多样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创作思考。
课堂导入和教学问题情境设计是初中美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巧妙的情境设计,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希望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情境设计,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堂。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情境设计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列出三种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的方法美术课堂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本文将列举三种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的方法。
一、艺术展览情景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模拟艺术展览的情景,让学生扮演艺术家的角色,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展览道具,如画架、画框等,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装裱好,并摆放在指定的位置上。
在展览开始前,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学校的同学来参观,并邀请专业人士担任评委,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
通过这种情景创设,学生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自信心,同时也能够接受来自他人的评价和建议,提高艺术修养。
二、艺术创作情景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创设艺术创作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创作。
例如,可以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工作室,提供各种艺术材料和工具,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进行绘画、雕塑等艺术创作。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主题或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并在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
通过这种情景创设,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艺术创作的氛围中,培养自己的艺术感知和表达能力。
三、艺术角色扮演情景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入艺术角色扮演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
例如,可以让学生扮演画家、雕塑家、设计师等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真实的创作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技巧指导,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同时,学习和掌握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这种情景创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起来,通过艺术展览情景、艺术创作情景和艺术角色扮演情景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进行合理安排,并在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这些情景创设,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还能够培养创造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未来的艺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的情境教学美术课是小学生们喜欢的一门课程,通过美术课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而情境教学则是一种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创设逼真的情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体验,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
本文将从小学美术课堂的情境教学角度进行探讨。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
在学习绘画静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的画廊,摆放一些水果、花瓶、饰品等作为静物,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感受到静物的美丽和魅力,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和热情。
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
在学习色彩搭配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课堂布置成一个彩虹世界,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思考,自己发现颜色的搭配规律和效果,从而提高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
情境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比如在学习水彩画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户外写生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的景物并进行实地绘画,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丽,还能够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绘画技巧。
情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具有想象力的情境,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创作。
在学习造型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废品和材料,让学生使用这些材料进行创作,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情境教学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创作,通过共同把握情境和交流意见,让学生们学会团队合作和分享。
在学习绘画人物肖像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特绘画,每个小组轮流当模特,从而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作品。
情境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创设逼真的情境,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情境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浅议美术教师应如何创设情境浅议美术教师应如何创设情境摘要:好的美术教学在于其能构建一种和谐的教学意境,创设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建立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从而实现美术教育的目的。
本文,我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的一些做法。
1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2音乐导入,声画并茂。
3游戏导入,促发灵感。
4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发现美。
5启发学生自设导语,让学生互动并产生共鸣。
关键词:创设情境恰当情境促进学习好的美术教学在于其能构建一种和谐的教学意境,创设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建立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从而实现美术教育的目的。
而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地。
那么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中学美术教师应如何设置教学情境呢?下面我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的一些做法。
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比如,我在上苏教版第十七册《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析》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从这块石头中你能领悟到什么?假如给你一块或多块形色各异的石头,你打算用他们做什么?同学们请从生活的各个角度来阐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石头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教师出示一块大理石)”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们对我出示的这块大理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点同学说用这些大理石可以盖建美丽的宫殿,有的同学说要用这些大理石为自己的村庄铺设一条通往富裕的大路,有一位同学还看出了我带来的那块石头像一个抱腿坐地的猴子,只要稍加修饰就可将这块石头变成一件艺术品。
这节课我就通过这种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音乐导入,声画并茂音乐与美术都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它们以特有的语言倾诉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可以说音乐就是流动的画面。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让美术与音乐相结合,可以相互补充,声画并茂。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的情境教学
美术课是小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创造力的重要课程。
在
美术教学中,情境教学是一种充满情感和互动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体
验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美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
艺术修养。
本文将就小学美术课堂的情境教学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美术教师们的教学实
践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课堂的情境教学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
审美能力不同于成年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直观的,对方向感、空间感和形状
感的感知能力也处于发展阶段。
美术教师在设计情境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情况,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审美情感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美的
力量,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小学美术课堂的情境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审美能力是指人们
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艺术修养是指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情境教学中,美
术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自然和艺术作品中感悟美的存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
审美情感。
通过情境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美的存在和力量,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和艺术修养。
小学美术课堂的情境教学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艺术教育是学科交叉的一门学科,美术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使学生在跨学科的情境中学习,从而提高
他们的综合素质。
可以将美术教学与音乐教学、语文教学等进行结合,创设具有音乐、语
言等元素的情境让学生在其中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创设教学情境助力美术课堂美术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审美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遇到的问题是,学生缺乏对美术的兴趣,难以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去。
针对这一问题,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助力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具体场景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美术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布置一间仿古风的教室,或者通过摆放一些仿古风的装饰品,来营造出古代绘画所展现的宫殿、山水或花鸟等情景,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绘画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绘画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
二、实地写生美术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写生,可以选择户外自然景色或者室内古建筑等主题,提前进行安全规范教育后,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亲临大自然,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画面所展现的美。
通过实地写生,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自然景象的美,激发出更多的创作灵感,提高创造力和表现力。
三、进行跨学科融合美术教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可以和其他学科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语文课上学习古诗词时,可以布置一次古诗词配画的作业,让学生在写字的感受到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用手中的笔去勾勒出古诗词描绘的意境,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又可以加深他们对诗词的理解。
四、注重情感体验美术作品所要表现的不仅是形式美,更重要的是情感美。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绘画作品的内容和题材,引导学生去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在学习静物画时,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静物进行绘画创作,通过亲身体验和创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绘画所表达的情感。
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情感故事或音乐等元素,激发学生情感,加深学生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五、发挥学生主体性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创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多样的创作主题和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创作,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激发出更多的创作潜能。
创设教学情境助力美术课堂
在美术课堂中,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
2. 创建舒适的学习环境
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提供整洁、明亮的教室和必要的器材、设备和材料,在课前可提前准备好绘画纸、颜料、笔刷等工具。
此外,音乐、照明、气氛等方面也要考虑到,促进学生的放松与专注,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讲解、示范、操作、欣赏等,让课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通过班级的展示、评选和作品的展览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和认可,以此推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4. 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
美术创作不仅要有良好的技法,更重要的是要有创造性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导入、提问、分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创造者。
5. 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校内外的交流与互动,都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也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与作品。
同时,教师要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利用平时的课间时间和课外时间,加强与同学的交流。
\
总之,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美术教育的深入发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美术的魅力,更好地感受美术创作带来的美好体验。
美术教学情境创设方法谈作者:黄伙胜来源:《中小学班主任》2020年第04期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情境,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学生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美术课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去感染学生,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课堂上。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美术课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学习方面有了较深的体会,本文略谈美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情境创设方法。
一、利用故事创设情境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可针对中学生喜欢听故事的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故事情境,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美术,提高自己对美术的认识,进而加深对有关美术理论知识的理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毕加索的壁画《格尔尼卡》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象征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
这是一则有关生命的真实故事,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实际,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进而很快引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当我问学生听完故事后有什么感悟时,我发现,通过这则故事,学生们对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则小故事让学生体会到生命需要关爱,为学好本课内容奠定了感情基础。
在教学中有这样的体会,美术课结合故事情境来组织教学,学生学习起来会开心,理解起来容易,做起练习来会更加有激情。
其原因是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美术,自然是易学易用。
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学会联想、学会思考,发现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从而将生活经验和美术学习联系起来,拉近学习与现实的距离,是提高美术教学效率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二、通过观察和比较创设情境人们认识事物、获得系统的知识都是从观察开始的。
教师讲新课之前,先让学生观察与本节课教学相关的美术作品,然后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获得新的、直接的知识,这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自行探索、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