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
- 格式:ppt
- 大小:2.69 MB
- 文档页数:84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史- 2 -考点分析:政治特点:革命领导者——资产阶级及其利益联盟;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或殖民制度的阻碍;历史使命——推翻旧制度,使资产阶级掌权;革命参加者——资产阶级外,还有其它阶级。
革命进程——都有曲折性的特点。
特点:产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高潮时期;自上而下的运动形式出现;为相关国家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通过革命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起来。
美国经济实力雄厚,市场广阔;德国一战后经济困难,日本国内市场狭窄,两国自我调节能力小。
美国是凡华体系的得益者,现有的国际秩序对其有利,德国是一战战败国,受凡尔赛体系的严格限制,德国民众对这一体系严重不满;日本虽是一战的胜利国,但体系限制了其在东亚势力的发展,日本急于改变现状。
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革命后建立较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德日没有经历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带有强烈的帝国主义传统,易走上法西斯道路。
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两种类型及原因1、两种类型:英法美——资本主义发展充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传统。
德日意——具有专制主义的特点2、形成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致;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途径不同所致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1、工场手工业时期16——18世纪下半期2、蒸汽时代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3、电气时代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4、电子信息时代1945年至20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1、前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适应2、条件:政策;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政策;科技条件: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推动;市场条件:对外侵略与扩张,占领国际市场;美国的独立与统一;资本条件:俄国农奴制改革;自由劳动力条件:英国圈地运动;俄国农奴制改革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几个时期1、工业革命期即19世纪上半期2、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年代初期的高速发展3、20世纪50年代至701、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和丧失确立原因: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首先进行了工业革命。
世界资本主义的分期2011-8-27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致可分为萌芽时期、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①、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时间为约十四五世纪。
其特点是:以作坊为生产单位,生产规模很小;作坊主本人也参加劳动;被剥削对象是帮工和学徒;没有明确的生产分工,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生产的多少、规格、质量等带有极大的盲目性,还要受到行规的约束;商品流通缓慢,作坊主所得利润十分有限。
②、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
时间大约是十四五世纪到十七世纪。
其特点是:商业资本参与其中,生产规模增大;工人集中在手工工场进行生产,有了明确分工合作,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工场主成了真正的资本家,一般不再参加具体手工劳动,而只进行管理;商品生产的质量、规格、多少与市场结合更加紧密,其流通速度增快;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并开始从不同方向,向封建主义发动进攻;对外殖民掠夺和资本原始积累也开始了。
③、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时间大致是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后期(也有观点认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也包括工场手工艺资本主义时期,即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末)。
其特点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逐渐取得胜利,资本主义的统治逐渐确立;手工工场生产逐渐为大机器工厂生产所取代,生产商品的质量和速度大提高;资产阶级在全球争夺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霸权,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确立对世界的殖民统治;“自由主义”政治经济理论逐渐成为社会潮流;社会财富大大增加,贫富分化日益加剧;东西方差距日渐拉大,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迅速发展并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④、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时间大致是十九世纪末到二战前。
其特点是: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越来越尖锐,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给社会带来的打击和危害越来越大;食利者阶层越来越多,资本主义的腐朽性越来越得到发展和暴露;垄断组织左右国家政权,对外侵略扩张的要求更加强烈,二十世纪初把世界已瓜分完毕,新的争夺使战争威胁不断;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主要经济思想(1: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即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思想。
以法国路易十四为代表。
它主张积极发展工商业,拓展海外贸易,以追求金银财富为主要目的。
它对资本主义早期的资本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2:工业革命时期兴起的经济思想。
以英国亚当·斯密为代表,《国富论》是其代表作。
它主张经济活动应由市场主导,政府不应干预,强调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
它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扩张产生深远影响。
(3: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经济思想。
以英国凯恩斯为代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为其代表作。
它主张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成为“看得见的手”。
从理论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使“国家干预”经济逐渐成为长期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为资产阶级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从罗斯福新政起,尤其是二战后,凯恩斯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进入现代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今天,凯恩斯主义对我国扩大内需,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也有借鉴意义。
※详细资料可百度搜索关键句“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主要经济理论的演变”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主要经济思想(1: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即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思想。
以法国路易十四为代表。
它主张积极发展工商业,拓展海外贸易,以追求金银财富为主要目的。
它对资本主义早期的资本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2:工业革命时期兴起的经济思想。
以英国亚当·斯密为代表,《国富论》是其代表作。
它主张经济活动应由市场主导,政府不应干预,强调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
它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扩张产生深远影响。
(3: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经济思想。
以英国凯恩斯为代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为其代表作。
它主张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成为“看得见的手”。
从理论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使“国家干预”经济逐渐成为长期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为资产阶级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从罗斯福新政起,尤其是二战后,凯恩斯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进入现代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今天,凯恩斯主义对我国扩大内需,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也有借鉴意义。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在工业革命的早期,工场手工业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手工业制造逐渐被机械化的工厂生产所取代,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这一转变不仅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组织和劳动条件。
工场手工业的定义工场手工业是指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阶段,工匠和手工业者在工厂中进行生产。
在此之前,手工业者通常在自己的家中或小工作坊中进行生产。
然而,随着机械技术的进步和大规模生产的需求增加,手工业者逐渐开始在规模较大的工厂中进行生产。
这一转变背后的动力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发展。
资本家开始投资和组织生产,雇佣工人在工厂中劳动。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工人常常是无产阶级,他们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取生计。
工场手工业的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相较于传统的手工业制造,工场手工业在生产效率上有了明显改善。
通过引入机械和设备,工厂能够大规模地生产商品,并在相同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
机械化的生产还降低了成本,使商品更具竞争力。
这一变化促使着工业化的加速,进一步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劳动力组织的变化工场手工业时期,标志性的变化是工人的集中。
工人不再在个体手工业者的小作坊中工作,而是聚集在规模较大的工厂中。
工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加,劳动力得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
这种集中劳动力的趋势进一步催生了劳工运动的兴起,工人开始为改善劳动条件和获得更好的待遇而组织起来。
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改变。
工业化的加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迁徙到城市,以寻找工作机会。
这种城市化的趋势,推动了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并导致城市社会经济结构的重组。
城市中工人阶级的数量不断增加,而农村则逐渐变成了提供粮食和原材料的地区。
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
资本主义通过雇佣劳动力、大规模生产和竞争市场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工场手工业的机械化生产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剧了分工的细化和劳动分工的加深。
世界近现代史工场手工业时期重要提示:(1)以下按生产标准分时期:工场手工业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也即经济全球化的过程(3)工业革命后世界史梳理线索: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际关系第一单元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阶段特征】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16世纪到19世纪初是世界近代史的第一个阶段,即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代,也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尽管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还很少,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还处在封建的或封建制以前的发展阶段,但是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已成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中心内容。
【基本线索】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原因:①政策: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工商业城市,他们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②政治:各城市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③位置:这些城市处于地中海航运中心。
2、表现:佛罗伦萨的繁荣--它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手工业发达,欧洲的金融中心。
3、影响:新兴资产阶级兴起(金融家、工场主、商人)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要求进行思想变革。
二、新航路的开辟(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1、必要性(原因):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机)3)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2、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二)15世纪中叶之前的长时期内,垄断传统商路的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三)最早探询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四)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人物时间国家事件迪亚士1487葡萄牙发现好望角哥伦布1492西班牙发现美洲新大陆达伽马1497葡萄牙到达印度,找到通往东方的道路麦哲伦及同伴1519-1522西班牙首次环球航行(五)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对世界:①加强了欧洲同亚、非及美洲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资本主义历史发展历程一、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3、发展——蒸汽时代(19初-1870年)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1870年—1917年)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①战后初期(1918--1923),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②二十年代(1923--1929),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④二战时期(1939--1945),二战爆发,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1945 年-至今)①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②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③1973-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④1980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⑤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形成过程:①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及作用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原理可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恰恰印证了这一点,现总结如下:一、16—18世纪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商业资本控制工业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起主导作用商业资本是指在流通领域内发生作用的职能资本,有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两种形式。
通常说的商业资本一般指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品经营资本,商业资本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它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市场的扩大,在城市行会制度的瓦解过程中,控制商业资本的包买主插手生产领域成为资本家,小生产者成为领取计件工资的雇佣工人,最后包买主将分散的小生产者集中起来就形成了手工工场。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初期阶段,无力从根本上改造封建的生产关系,工业资本依附于商业资本,但却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18世纪末—19世纪70年代工业资本主义时期:工业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英、法、美、德等国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日益取代了手工劳动,促进历史向工业资本主义阶段转变,人类历史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随着工厂制度取代手工工场成为基本联盟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工业资本在生产关系中取代商业资本居主导地位,它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从而促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确立了资本主义在全球的统治地位。
另一方面,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日益把各国市场联为一体,工业资产阶级为了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征服了世界上一大批国家和地区,使其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西方殖民者不但破坏了当地社会的旧秩序,而且还按自己的意愿对当地社会进行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造,使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及发展概况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14世纪前后,地中海区域城市工商业和工场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萌芽。
2.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开始繁荣起来,资本主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
封建经济开始衰落,资本主义发展。
3.17-18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封建制度和殖民统治阻碍,因此英法美诸国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和独立战争,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新社会制度的确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复习建议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及发展概况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14世纪前后,地中海区域城市工商业和工场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萌芽。
2.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开始繁荣起来,资本主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
封建经济开始衰落,资本主义发展。
3.17-18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封建制度和殖民统治阻碍,因此英法美诸国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和独立战争,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新社会制度的确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蒸汽时代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却以工场手工业为主要形式,难以满足广大市场的需要。
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又拥有广大殖民地市场的英国率先开始了一场以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的变革———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从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开始,以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结束。
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欧美日开始了新一轮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主流。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统治地位确立。
三、电气时代(19世纪70年代到二战前)1.19世纪最后30年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