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射频讲议——收发信机
- 格式:pdf
- 大小:793.58 KB
- 文档页数:29
应用于感知无线电的可重构抗干扰射频收发机
游长江;柳靖;张晓东;朱晓维
【期刊名称】《东南大学学报(英文版)》
【年(卷),期】2011(027)002
【摘要】介绍了一种应用于感知无线电的射频收发机,该射频收发机包含一个零中频接收机和一个直接上变频发射机.在与电视信号共存的环境中,射频接收机采用可调信道滤波器组来抑制邻近信道干扰.采用了具有宽动态范围、高线性度的低噪声放大器来提升零中频接收机的抗干扰性能.同时,采用高线性功率放大器来提高直接上变频发射机的邻近信道功率比特性.测试得到的误差矢量幅度结果显示,通过采用信道滤波器组使零中频接收机的抗干扰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当直接上变频发射机发射输出功率达27 dBm时,在中心频率为714 MHz的信道上,测得直接上变频射频发射机的邻近信道功率比为-47.98 dBc.
【总页数】5页(P123-127)
【作者】游长江;柳靖;张晓东;朱晓维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6;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6;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6;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射频与通信集成电路设计东南大学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李智群Email: zhiqunli@Tel: 83793303-81161概述•通信系统的组成•RFIC设计成为无线通信系统发展的瓶颈•无线通信与RFIC设计2•无线通信系统和技术飞速发展•无线通信发展的理论技术基础–James Maxwell在1864年伦敦英国皇家学会发表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电场和磁场通过其所在的空间中交连耦合会导致波传播的设想。
–1887年Heinrich Hertz 实验证实了电磁能量可以通过空间发射和接收。
–1901年Guglielmo Marconi 成功地实现了无线电信号(Radio Signals) 横越大西洋。
–从此无线技术正式诞生。
从1920年的无线电,1930年的TV传输,直到1980年的移动电话和1990年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当今的移动通信和无线局域网(WLAN)。
–射频集成电路(RFIC) 的发展推动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是当代无线通信的基础。
•RFIC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大学、研究院所和通信相关产业研究开发的热点3•频谱的划分–当今最通用的频谱分段法是由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建立的4•调制的原因无线通信中把基带信号变成射频已调信号有两个原因:–为了有效地把信号用电磁波辐射出去•基带信号是低频信号,如话音信号频率为300-3400Hz,波长达1000km,天线长度取1/10波长,对应的天线长度达100km以上,不可能实现。
•为了有效地辐射,发射信号的频率必须是高频,以降低天线的尺寸。
发射机中振荡器产生的高频信号称为载波。
–为了有效地利用频带来传输多路频率范围基本相同的基带信号,可将多路基带信号分别调制到不同频率的载波上,以避免基带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
•调制方式–用基带信号控制载波的幅度、频率和相位分别对应调幅、调频和调相。
–模拟调制:用模拟信号调制载波–数字调制:用数字信号调制载波6•信道–信道是传输媒介,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类–有线信道:电线、电缆、光纤、波导–无线信道:自由空间•无线信道中的干扰–多径衰落–邻近频道干扰–多普勒频率、频谱色散–无线移动信道是条件最为恶劣的一种信道–快速发展的无线通信技术正是为了克服无线信道的缺陷,以保证通信的可靠性7RFIC设计成为无线通信系统发展的瓶颈•射频设计工程师应具备较宽的知识面8–RFIC所涉及的相关学科和技术9•RFIC正处于发展阶段–基带部分可以采用成熟的数字集成电路技术•Artisan: Memory generator, Standard Cells, I/O Cells–射频集成电路还处于发展阶段,电感的性能急待提高•Mixed-signal, RF 工艺•EDA工具处于起步阶段–分析和综合的结果只起参考作用•Spice, ADS, Cadence–在射频器件的非线性、时变特性、电路的分布参数、不稳定性等方面缺乏精确的模型,设计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师的经验•前仿真•后仿真:版图参数提取,连线R和C提取(不提取L)•低温、高温、Slow、Fast、Typical•集成电路制造(流片)•测试10RF section of a cellphone12•研究内容–射频收发机(Transceiver) 体系结构,频率、功耗、增益、噪声、非线性的总体要求和分配•解决问题–电路模块对系统的影响•目的–合理分配资源,降低系统成本、功耗、体积,满足系统整体性能要求13。
摘要:近年来,射频(RF)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增加了人们对低电压高性能射频前端的需求,无线通讯系统中的关键模块-RFIC 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如:蜂窝式个人通信与基站、无线接入系统、卫星通信、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无线局域网等。
经过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通信系统发展成了支持多媒体的通信系统,系统的速度更快,误码率更低。
射频收发机是通信系统的前端部分,负责信号的接收和发射部分,是无线通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决定了通信距离和影响着通信质量通信系统的发展也带动了射频收发机的发展。
本论文探讨了收发机的基本结构,射频收发机的发展,然后介绍了射频收发机的一些关键指标,然后根据重要指标计算出射频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最后仿真整个收发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关键词:移动通信;射频收发机;系统指标RF transceiver system design based on wirelesscommunicationIn recent years,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adio frequency (R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crease the RF front-end needs of low-voltage and high-performance.The key modules-RFIC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become research focus,such as cellular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and base station, wireless access systems,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GPS, wireless lan,etc.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three generation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mmunications system developed into a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he system has faster rate and lower BER. RFtransceiver which is front of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responsible for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the signal part and that is an integral part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F transceiver determines the distance of communication and affects the communication s quality.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has also led to thedevelopment of the RF transceiver. The paper discussed transceiver's basic structure and radio frequency transceiver's development and some key indicators. Then according to these important target, it has calculated the radio frequency system's major technique target. Finally it simulated entire transceiver's major technique target.Keywords: mobile communication RF transceiver system specifications1引言射频是指该频率的载波功率能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反之亦然),以交变的电磁场形式在自由空间以光速传播,碰到不同介质时传播速率发生变化,也会发生电磁波反射、折射、绕射、穿透等,引起各种损耗。
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射频收发信机是现代数字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应用中,射频收发信机的性能和稳定性往往决定了整个通信系统的运行效果。
由于现代通信系统对于通信信号的传输速度、可靠性、带宽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射频收发信机的性能要求也随之提高。
而有源一体化天线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线技术,可以在射频收发信机设计中起到较好的优化作用。
因此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设计的算法和实现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的设计理论和原理研究。
深入探讨有源一体化天线与射频收发信机的结合方式以及相互作用的原理和机理,摸清其性能优劣势,为详细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 设计高性能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的算法研究。
在设计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的时候,需要考虑天线和射频信号处理的实时性、信噪比、误码率等方面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其设计算法进行研究,以达到最优的设计效果。
3. 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硬件实现。
选取适当的芯片、模块和器件进行系统硬件设计和实现,完成信号调制解调、信号放大、滤波、采集和数字信号处理等功能的实现。
4. 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性能测试。
通过对设计实现的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进行各种性能测试,如信号覆盖范围、抗干扰能力、功率控制等方面的测试,验证其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1. 研究计划第一年完成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的设计理论与原理研究,并初步确定设计方案第二年完成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算法的研究和初步测试,并开始进行硬件设计与实现第三年完成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硬件的实现,并进行性能测试和改进2. 进度安排第一年完成前期研究、文献调研和设计方案的确定第二年进行算法研究、初步测试和硬件设计工作第三年完成硬件实现和性能测试,形成最终研究成果四、预期研究结果通过本次研究,预期将产生以下成果:1. 完成有源一体化天线与射频收发信机的结合方式和相互作用原理的探讨,完善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的理论基础2. 研究设计高性能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的算法,实现最优化设计3. 完成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硬件设计和实现,形成实用型产品4. 对所设计的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进行各种性能测试,并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五、参考文献1. 许诚,民用卫星通信系统核心部件研究与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年2. 马亮,基于天线的射频前端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年3. 王林,射频/微波通信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年4. 刘峰,基于有源天线的射频收发机设计,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5. 杨杰,基于有源天线射频收发机的跨层设计,电信科学,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