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计算课更加生动有趣——“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案例比较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966.94 KB
- 文档页数:1
大班教案0的加减第一篇:大班教案0的加减大班教案《有关0的减法》教师:韩玉锋活动目标:1、学习有关“0”的减法,掌握有关“0”的减法规律。
活动内容:有关“0”的减法活动准备:动物园背景图、小兔、小猫、小狗图片、视频、气球、沙包、保龄球,苹果树活动过程:一、复习“0”1、今天,我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你们去过动物园吗?今天我带大家再参观一次动物园,你们愿意吗?咱们出发吧!去动物园的路上,我给小朋友带了一份礼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盒子)看看盒子里有什么?(糖)有几个棒棒糖?(5)有数字5表示,再看看这个盒子里有什么?(没有)用数字0表示,小朋友真棒!二、学习有关“0”的减法(相同两数相减等于0)1、走呀,走呀,走呀走,哇!动物园到了,快看这是谁?(猴子)猴子在干什么?(吃桃子)有几个桃子?(2)用数字2表示,你们看看猴子吃了几个桃子?(2)用数字2表示,还剩几个桃子?(0)用数字0来表示,用什么方法算?减法。
我们一起列一道算式:2-2=02、喵喵喵,碰到谁啦!(小花猫),哦原来是小花猫啊,小花猫在干什么?(吃鱼)有几天小鱼?(3)看小花猫吃了几条鱼?(3)还剩几条鱼?(0)用什么方法算?减法。
我们一起列一道算式:3-3=0.3、旺旺旺,这又是谁?(小狗)小狗在干什么?(吃骨头)有几根骨头?(5)小狗吃了几根骨头?(5)还剩几根骨头?(0)用什么方法算?减法。
我们一起列一道算式:5-5=0 咱们把刚才列的算式一起读一次吧!……那小朋友找一下这4道算式中有什么规律?小结:原来相同两数相减等于04:视频:马路上有9辆小汽车,开走9辆,还剩几辆?9-9=0 天上有7架飞机,飞走7架,还剩几架?7-7=0 河里有8条小鱼,游走8条,还剩几条?8-8=05、小朋友太聪明了,谁能说出等于0的算式?二、学习有关0的减法(一个数减去0仍是这个数)你们玩的累不累,那咱们休息一会吧!咦!你们想不想玩游戏呢?1、游戏摘气球:这里有6个气球,小朋友摘了0个,还剩几个气球?6-0=62、套沙包:有10个沙包,套住0个,还剩几个沙包?10-0=103、打保龄球:有9个保龄球,打到0个,还剩几个?9-0=9三、操作时间不早了,咱们该回家了!走……碰到什么啦?(树)你喜欢吃苹果吗?就让我们的苹果树接满苹果吧!观察树上有什么?树下面是几?苹果的得数是9,就挂在9的这颗苹果树上。
0的加减法大班科学教案标题:0的加减法大班科学教案引言:在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创意和有趣的教案,以帮助孩子们理解数学概念。
本文将介绍一种科学教案,旨在帮助大班幼儿掌握0的加减法。
通过结合科学实验和数学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
第一部分:科学实验1. 实验目的:了解0的特殊性质在进行0的加减法教学之前,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帮助孩子们了解0的特殊性质。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糖果、积木等,然后向孩子们展示将这些物品拿走或加上0个物品后,数量不会发生改变。
2. 实验过程:a. 将一些小物品放在一个容器中,告诉孩子们这是一些糖果或积木。
b. 逐一拿走或加上0个物品,让孩子们观察容器中物品的变化。
c. 引导孩子们思考,观察并描述每个步骤的变化。
强调数量不会发生改变。
第二部分:数学活动1. 活动目的:掌握0的加法在进行数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孩子们已掌握的数学知识,通过游戏和趣味活动加深他们对0的加法概念的理解。
2. 活动步骤:a. 环形游戏:教师和孩子们围成一个大圆圈,然后从一位同学手中开始,逐一数数。
当数到0时,孩子们齐声说出"零"。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注意到0的特殊性。
b. 唱歌学习:教师可以准备一首简单有关0的加法的歌曲,如《加零的歌》(歌词可自行设计),通过歌曲帮助孩子们记住0的加法规则。
c. 游戏:将孩子分为两组,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加法公式,其中有一项是0。
请两组的孩子轮流上台解答,鼓励他们利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解答问题。
第三部分:数学扩展活动1. 活动目的:巩固0的加法,并引入0的减法概念通过这一部分的活动,旨在帮助幼儿巩固对0的加法的理解,同时引入0的减法概念,让他们了解减法运算中的特殊性。
2. 活动步骤:a. 进行数学填图活动:教师准备一些填图活动表格,每个表格上有一系列的数字运算,让孩子们填入正确的答案。
其中一些题目涉及到0的加减法运算。
《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教案教案名称: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0这个数字的概念,掌握0与其他数字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0这个数字,掌握0与其他数字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0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0进行加减法运算。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教学课件、小板书、彩色笔、橡皮、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0,让学生观察认识0这个数字,并询问学生对0的认识和理解。
2.教师通过几个问题引导学生:0是什么?我们平时生活中会遇到0吗?0代表什么含义?二、学习0的认识(15分钟)1.教师在小板书上写下0这个数字,让学生进行认读和书写。
2.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电脑的关机键、体温计的刻度等,让学生理解0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三、0的加法运算(20分钟)1.教师向学生讲解0与其他数字进行加法运算的规则:任何数与0相加,都等于原数本身。
如:2+0=2,5+0=52.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让学生尝试计算,体会0在加法运算中的特殊作用。
3.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或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练习0的加法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0的减法运算(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0与其他数字进行减法运算的规则:任何数减去0,都等于原数本身。
如:3-0=3,8-0=82.教师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算式,体会0在减法运算中的作用,能够区分0作为被减数和减数时的不同表现形式。
3.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理解0在减法运算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课堂练习(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和解答。
2.让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并纠正错误,及时解决疑惑。
3.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试验,不断巩固和提升对0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六、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强调0在加减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和作用。
有关0的加减法教案及反思大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培养学生运用0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难点:0的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道具:数字卡片、小黑板3.练习题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0,如电话号码、门牌号等。
2.让学生举例说明0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1.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0的加法运算,如0+1、0+2等。
2.引导学生发现0加任何数都等于这个数。
3.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0的减法运算,如2-0、3-0等。
4.引导学生发现0减任何数都等于0。
(三)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0的加减法运算。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并进行点评。
(四)实际应用1.出示实际情景,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0个苹果,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
2.让学生运用0的加减法解答问题。
3.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
2.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五、教学反思优点:1.导入环节设计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练习题设计合理,巩固了所学知识。
不足:1.在实际应用环节,部分学生解题思路不清晰,需要加强引导。
2.课堂氛围较为紧张,需要创造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改进措施:1.在实际应用环节,可以增加小组讨论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解题思路。
2.调整教学节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0的加减法运算。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七、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邀请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表现。
3.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深刻理解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能够熟练运用。
0的加、减法《0的理解和相关0的加减法》是数学一年级上册P29的教学内容。
数字“0”能够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
人类计数是从"有"开始的,而"0"的理解则是从"没有"开始的,所以,0的理解比1~5的理解更为抽象,更为难于理解。
相关0的加减法也具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于0的意义及相关0的加减法,在生活实践中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感受,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对话、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0",懂得"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借此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激趣导入质疑:老师今年20岁,可不能够把0擦掉变成"老师今年2岁"?学生都会笑师:这0的作用还真不小!你还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看见过"0"呀?孩子们个个热情高涨,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我家的上有"0",计算器上有"0",我的尺上有"0",爸爸的手机上有"0",妈妈的笔记本电脑上有"0",我顺势接过学生的话说:"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是呀,在生活中‘0’处处可见,而且作用很大。
那你们知道这些‘0’分别有什么用处吗?"在学生讲不太清楚的情况下,借助实物加以引导,着重讲明尺上的"0"表示起点、开始。
我请学生拿出尺子,观察刻度从"0"开始,使他们感受到尺上的"0"是开始。
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得数是0的减法.为了美化校园环境,学校种了很多花,少先队的小朋友主动承担起浇花任务,他们可勤劳了,天天定时给花坛里的花浇水.瞧!今天他们又行动了.(挂图展示——小朋友浇花然后离开的过程)(1)师:你能说一说图上的意思吗?先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然后请学生说给全班小朋友听。
生1:图上本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后来走得一个也没有了。
(2)你会提出一个问题吗根据要求的问题,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3)怎样列出一个算式生1:3-3=0师随学生回答板书算式师:这个算式中的前面一个3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3?后面的0表示什么?生:前面的3表示本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走掉了3个,就一个也没有了,所以等于0。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属于数与代数模块中的基础知识点。
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1到5的认识和加减法,本课是对数字“0”的深入认识,包括0的含义、读写、以及在加减法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数字的意义和数的运算规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数字“0”,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0。
- 掌握0在加减法中的应用,能够正确进行含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演示、观察、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0。
- 掌握0在加减法中的应用,能够正确进行含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 理解0在加减法中的特殊性质,如任何数与0相加或相减都等于它本身。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还处于起步阶段。
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妈妈买了5个苹果,你吃了5个,那么还剩下几个苹果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0”的概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角——0。
”2. 探究新知- 认识0:教师展示0的图片,并询问学生“你们在哪里见过0呢?”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如温度计、电话号码等。
- 理解0的含义:教师利用计数器,让学生观察当计数器上的珠子都拨完后,表示的数就是0。
引导学生理解0表示没有或起点。
2020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0的加减法》教学案例精品版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0的加减法》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0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通过生动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学会0的加减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教学重点:口算有关0的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发现与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纸鹤、背面写有算式的小红花、卡片等。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小朋友,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谁愿意讲给大家听听?(学生生动的讲述)小猫一条鱼也没有钓到,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用0来表示)今天呀老师也给你们讲一个小猫钓鱼的故事,想听吗?[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学生喜爱的故事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一个快乐、和谐的情感氛围之中。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教学0加几1.(课件出示动画和配音):小猫和妈妈在河边钓鱼,妈妈钓了三条鱼,小猫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一条鱼也没有钓到,小猫和妈妈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学生列式计算并说想法)2.师:小猫追着追着蜻蜓,它呀又被池塘吸引住了,它看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两片荷叶,一片荷叶上没有青蛙,一片荷叶上有4只小青蛙),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列式计算并说出想法)3、师:看来这些问题都难不倒小朋友,谁能再说几道这样的加法算式?生:0+2=2 0+6=6 0+8=8……4、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0加上一个数还等于那个数。
[设计意图:在小猫钓鱼的故事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思考的学习环境,孩子们学会了0加几的加法,并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
] (二)教学几减几1、师:小猫玩累了,回到了家里,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课件出示画面和配音:小猫回到了家里饿了,把妈妈钓的三条鱼都吃光了)你们能提出一个问题吗?怎样列式?(学生列式并回答为什么3-3=0)2、师:小朋友刚才回答得太好了,老师要把手里的2只纸鹤,全部奖励给他,猜一猜老师手中还剩下几只纸鹤?谁会列式解答?3、师:小朋友来看,3-3=0 2-2=0,你还知道几减几等于0?生:1-1=0 4-4=0 9-9=0 ……4、师:观察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两个一样的数相减都等于0。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有关0的运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有关0的运算教案与反思第【1】篇〗《有关0的运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熟练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合作学习,归纳总结0的特性。
3、会利用0的特性进行四则运算。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三、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口算】100+0= 0+568= 0×78= 154-0= 0÷23= 128-128=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解答题】(二)新知学习【典型例题】100+0= 0+568= 0×78= 154-0= 0÷23= 128-128=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1、让学生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2、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3、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5、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6、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小结】1、0不能做除数。
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任意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任意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任意一个数与0相乘,还得0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0被除数与除数相同时,商为1(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1、算一算,比一比。
你有什么发现?0+1= 0+0= 68-0= 23×0= 456-0=78×0= 0×0= 78×1= 0÷56= 100-0=2、填一填:一个数加上0,还得();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一个数与0相乘,都得();0除以非0的数,还得0;0不能做除数。
[摘要]新课程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提倡“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计算教学本身枯燥乏味,如何让学生学得有趣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部分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贯穿其中,可使学生学得其乐融融。
同时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将部分练习提前到新课进行教学,可使新课更为充实、饱满。
[关键词]计算课;故事情境;灵活处理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05-0076-01
“有关0的加减法”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8~49页
的内容。
传统教学一般从例题入手,大致教学过程如下。
一、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一]
首先教学例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列出
算式“3-3”,并得出结果“0”;然后以同样的方法教学例
2,得出算式“5+0=5”;接着教学“想一想”;最后进行巩固
练习(第45页第4题)“4+0;2+0;3+0;0+4;0+2;0+3;4-
0;2-0;3-0;4-4;2-2;3-3。
”
完成练习后,让学生通过比一比,得出有关“0”的加
减法的规律。
上述教学,依据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学生参与
学习的兴致不高,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教学效果一般。
[教学设计二
]
情境引入:森林里住着猴子一家。
有一天,猴妈妈对
小猴说:“孩子,妈妈有事要出去,午饭已经放在盘子里
了。
”
(出示情境图:左图盘子里放5个桃子;右图盘里一
个也不放。
)
(1)“0”的加法
师:你能帮小猴算算猴妈妈一共给小猴准备了几个
桃子吗?怎么列式?[板书:5+0=5(说说算式的意思);板
书:0+3=;4+0=;0+1=。
(指名学生说得数)]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1:0和一个数相加还得这个数。
(2)“0”的减法
师:到了中午,小猴开始吃桃了。
(边说边拿下桃子)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列式呢?[板书:5-5=0(说说算
式的意思);板书:5-0=(指名学生说得数)]
师:这两个算式是什么意思?谁能讲一讲?
师:你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随即板书学生说的算式:3-3=0;4-0=4;1-1=0;2-0=
2;0-0=0;3-0=3……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2: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等于0,任何数减0还得这
个数。
二、教学反
思
新课程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提倡“让学生在生动
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计算教学本身枯燥乏味,如何
让学生学得有趣则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设计一按照教材
例题顺序,依次出示两个片段,从而引出“3-3=0”“5+0=
5”。
这样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教学也能完成教学任务,
但课堂未免显得有些单调。
而教学设计二则舍弃了教材
例题,以故事“猴妈妈准备午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帮小猴算桃子个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得出
“0和一个数相加还得这个数”的结论后,继续以故事“小
猴吃桃”引出“5-5=0”,这样学生在情境中理解了“一个
数减0还得这个数”的减法规律,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
象力。
新课部分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贯穿其中,学生学得
其乐融融。
教材是设计教学的依据,但不是“圣旨”般的存在。
备课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加入自身对教材的理解,
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设计一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进行教
学,在完成练习后,让学生总结0的加减法规律。
但这时
到了后半节课,学生已处于疲倦状态,教学效果可想而
知。
而教学设计二在新课部分让学生自行说出算式,学
生的思维处在兴奋状态,接着让他们比较、总结规律,印
象则会较为深刻。
这样,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进行教
学设计,不仅使教学内容充实、饱满,而且符合学生的认
知特点。
新课程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已有的知
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课前,我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了
解,并从学生的基础出发,让学生在故事中巩固加减法
的含义,理解计算的结果。
之后,放手让学生列算式并计
算结果,最后再概括总结“0的加减法”的规律,这样充分
展示了学生的能力,使他们自主建构了完整的知识体
系。
(责编罗艳)
让计算课更加生动有趣
——
—“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案例比较分析
江苏徐州市铜山区三堡实验小学(221112)赵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