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兰州水污染事件
- 格式:docx
- 大小:22.99 KB
- 文档页数:10
兰州水危机背后的“中外斗法”全国唯一没有第二水源的省会城市,苯超标导致三百万人的抢水潮4月12日,因兰州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当地群众在等待应急送水车辆的到来。
新华社发这座城区三百多万人口的城市,供水全部依赖兰州威立雅。
恐慌迅速演变成了抢水潮。
与此同时,舆论质疑声四起:兰州威立雅为何不第一时间公布?兰州市政府是否在瞒报?苯超标是否与3月6日的兰州市自来水异味相关……兰州“4·11”局部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新闻发言人王柠15日介绍,兰州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第二水源的省会城市,多年来兰州市委市政府一直在谋划和争取,2013年已经启动了从刘家峡水库引水的第二水源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原计划今年3月份开工,但因为投资方的原因,没有按期实施;兰州市将创造条件尽快开工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安全供水问题。
兰州城区三百多万人的饮水安全系于这样的水务企业之手:一条可谓生命线的自流沟周边,布满化工企业、违规建筑、猪圈、废品站。
一个决定全城饮水安全的七人董事会,却疲于斗法,搁置事务,导致管理失范。
一个原本被寄予破解城市水务困局的合资典范,却将城市供水安全带入重重隐患之中,直至事发。
“洒水一身泥,不洒水一身灰”,是包围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以下简称兰州威立雅)破损街道的最贴切描述。
它还被储油罐、纵横交错的化工管道包围着。
集团大楼也显老态,电梯里灯光暗淡。
2014年4月11日,一条约三公里长的自流沟将这家水务企业拖入舆论漩涡。
突如其来的苯超标,酿成了全城抢水风波。
而突发事故背后的企业管理失范真相,也渐渐浮出水面,要命的是,它维系着一座城市的供水命脉。
至少喝了八天污染水2014年4月10日晚上约11点,兰州威立雅董事长姚昕为一个电话赶回了公司。
电话的另一头说,自来水苯含量超标。
路上,姚昕通过电话向兰州市城乡建设局、卫生局、环保局等部门紧急汇报,几个电话打了一个多小时。
这几个通报电话,原本应为总经理贾庆虹的职责。
新华网2014年中国环保十大事件作者:来源:《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01期一、环保部与31省(区、市)签署《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
1月7日,环境保护部与全国31个省(区、市)签署《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成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落地”关键的一步。
二、兰州“4·11”自来水污染事件。
4月10日17时,兰州市主城区自来水供水单位检测出出厂水苯含量118微克/升,远超出国家限值的10微克/升;4月11日凌晨2时,苯检测值为200微克/升,属于严重超标。
三、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出台。
4月17日,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历时8年才完成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林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0.0%。
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0.4%。
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四、新环保法颁布。
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以高票赞成通过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这是环保法实施25年来的首度大修。
五、多地雾霾围城。
环保部发布11月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74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在17.2%~100.0%之间,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63.6%,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为22.2%,中度污染为8.0%,重度污染为4.6%,严重污染为1.6%。
其中,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42.0%;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58.0%,其中重度污染天数比例为15.7%,严重污染天数比例为6.7%。
六、湘江流域重污染区砷超标715倍。
11月15日,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调查结果显示:郴州三十六湾矿区甘溪河底泥中,砷含量超标715.73倍;郴州三十六湾矿区甘溪村稻田中,镉含量超标206.67倍;岳阳桃林铅锌矿区汀畈村稻田铅含量超标5.093倍。
>>>兰州水污染事件回顾经甘肃省环保厅环境监测站监测,截至2014年4月13日19时,兰州市自来水抽样检测数据显示:威立雅水务公司自来水厂1号泵房和2号泵房取样点,安宁区培黎广场取样点,苯含量未检测出;西固区建国宾馆取样点,苯含量为2.15微克/升。
在此之前,17时20分,兰州市召开自来水苯超标事件第二次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通报称,导致此次污染事件的原因是兰州威立雅水务公司两水厂之间的自流沟内水体受到了污染,并初步查明周边地下含油污水是引起自流沟内水体苯超标的直接原因。
通报还称,初步判断,自流沟周边地下含油污水形成的原因有二:一是原兰化公司一渣油罐曾于1987年12月28日8时50分发生物理爆破事故,有34吨渣油渗入地下;二是原兰化公司一出口总管曾于2002年4月3日发生开裂着火,泄漏的渣油(具体数量当时未统计)及救火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消防污水渗入地下。
该通报至少说明,这条自流沟早已受到了含油污水的污染。
事件发生以来,作为兰州市民,《法制日报》记者亲历了该事件的整个过程。
“迟到”的公布4月11日凌晨3时,就在兰州威立雅水务公司向水厂沉淀池投加活性炭的时候,兰州数百万的市民还大都沉浸在熟睡之中。
兰州威立雅水务公司是2007年8月由原兰州供水公司与法国威立雅水务投资公司组建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
据该公司介绍,投加活性炭是为了吸附有机物,降解苯对水体的污染。
5个小时后,早上7时起,当市民们纷纷起床洗漱、吃早餐、上班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家里水龙头哗哗流出的自来水,或许已经被苯污染。
苯是一种石油化工基本原料,在常温下为透明液体,有毒,也是一种致癌物质。
直到当日11时许,有媒体报道称,兰州自来水苯指标严重超标——国家限值为10微克/升,当日凌晨2时,检测值为200微克/升,也就是说超标20倍。
此消息迅速在微信、qq群、短信中传播开来。
与此同时,市民开始抢购各大小超市的矿泉水。
媒体披露的数据得到了相关部门证实。
【事件背景】4·10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2014年4月10日兰州发生自来水苯含量超标事件。
兰州市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检测显示,4月10日17时出厂水苯含量、10日22时自流沟苯含量、11日2时自流沟苯含量均远超出国家限值的10微克/升。
近些年,公共安全事件多发,一个社会共识已经形成,即除非极端特殊,应当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
兰州自来水污染,企业和政府都有应对,但站在市民基本生活、城市公共安全的角度,人们有更高的要求,总的来说就是,安全责任高于调查规则。
【考查方向】兰州水污染事件引发社会关注,考生可练习多角度思考,对该事件有全面、深刻认识。
比如,可从重视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科学立法、信息公开、城市应急机制的建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公共安全等方向进行考察。
本人就考查可能性最大的观点进行剖析,具体如下:考查方向1:生态文明兰州市自来水苯超标事件,让人们再次审视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的协调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不菲的水资源作为代价。
兰州、武汉等城市水污染事件,让许多人重新思考生态文明对我们的含义。
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实现河畅、湖美、水清、岸绿,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但目前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状况离人民的要求还有差距。
问题的积累是较长时间的结果,水生态文明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转变用水方式、发展方式,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考查方向2:科学立法兰州苯超标事件再次反映出我国水污染日趋严重,水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
1984年,水污染防治法颁布实施,时至今日,像兰州水污染这样的事故仍然频繁发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违法排污现象非常普遍。
这说明企业环保意识淡薄,同时也说明法律制定和执法检查存在问题。
因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当前我国面临的水污染严峻形势,将修改水污染防治法提到议事日程。
这体现了“科学立法”的精神。
2014河北公务员面试热点:兰州水污染事件【背景链接】4月10日,兰州市自来水合资企业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检测发现,其出厂自来水苯含量严重超标。
一天之后,权威部门才正式公布水污染事件。
随后两天又分别发布自来水苯超标的不同原因:原油管道泄漏造成自来水苯超标和两次历史事故造成的渣油泄漏导致了水污染的发生。
发布时间的延宕,权威信息的前后抵牾,让这场“意外”的自来水风波变得浑浊不清。
事实上,兰州市自来水质量问题,并非始自这次苯严重超标,而是早在一个多月前。
3月6日一早,便有市民反映自来水出现刺鼻异味。
第二天下午,环保、疾控部门和供水企业宣布,自来水“符合标准”,但对水为什么会有刺鼻异味未作解释。
水是生命之源,自来水是市民须臾不可离开的必需品。
及时的信息公开,可增强政府公信力,减少事后的被动;应对越及时,越能事半功倍,而不至于左支右绌。
【标准表述】公众对兰州市自来水苯严重超标事件的关注和追问,凸显了现代社会城市水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也揭示出地方政府应急处置工作的种种弊端。
[综合分析]一方面来说,自来水等公共产品是市政公用事业,政府负有供应责任。
与一般竞争性行业不同,作为公共产品的自来水是市政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民众切身利益,所以政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在公共产品供应上的责任,政府对公共品供应承担起应尽的责任,是民众用得起公共品以及公共安全事故能够避免发生的重要保证。
另一方面来说,交由市场化的自来水等公共产品,政府负有监督责任。
公共事业引入外部资本的本意是提高运营效率,让政府把更多精力放在监管上,政府对行业的监督管理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于公用事业来说,监管比效率更重要。
只要自来水等商品的公共品属性不发生改变,政府在自来水等公共品供应上的责任就不可或缺。
另外,我国需要建立起相应的监管体系。
发达国家的监管体系是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其他机构共同构成,依照法律各司其职,职权划分清晰,减少了监管部门的相互扯皮现象。
水悸作者:来源:《中华儿女》2014年第08期4月10日兰州发生自来水苯含量超标事件。
兰州市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检测显示,10日17时出厂水苯含量、10日22时自流沟苯含量、11日2时自流沟苯含量均远超出国家限值的10微克/升。
12日13:13原因查明:兰州自来水苯超标系兰州石化管道泄漏所致。
自来水苯含量超标事件让整个中国的人们为之心头一紧。
尽管数天后兰州恢复正常供水,但由此引发的不安和反思却很难随风而去。
1、西固区位于兰州市西大门,是甘肃省和兰州市的核心工业区、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
“大家别抢,都排队。
这些水是大家打回家吃饭洗漱用的,不是拿来冲厕所清洁的。
”负责供水的工作人员陈大姐从早上六点到现在重复了无数遍这些话,她和同事们可能要工作到晚上12点才能完成整个小区的供给。
2、“水都污染了,洗菜做饭不方便,回去烧点矿泉水吃泡面。
”山东大叔于刚在当地的化肥厂工作十余年,如今定居在兰州。
对于突如其来的事件,于刚作为一个当地人觉得也并不算稀奇。
傍晚,于刚拿着泡面蹲在路口等候回家的车,这是他和家人的晚餐。
3、由于断水造成的生活不便,一位居民情绪激动,与现场供水的工作人员发生争执。
“还让不让我们活?”工作人员耐心劝解。
4、4月12日下午,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开始对位于西固区贾家堡西侧受污染的自流沟进行管道更换。
被拆的4号线自流沟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
现场负责施工的一名负责人说,公司制定了初步的解决方案,把混凝土砌的自流沟换成特制的球墨铸铁管。
1、因为处理此次自来水苯超标事件要挖开地面,对埋在下面的北线3、4号自流沟进行处置。
被污染的这段自流沟的水质观测井,就设置在村中的土路中。
西固区贾家堡村,4月14日上午,公务人员到贾家堡村与要求搬离的90余户居民签署搬迁协议,要求3天内搬离。
2、“自来水污染了,我们也不敢用,平时店里的生意很好,这几天很多人都不敢进来吃了。
”西固区张三牛肉拉面馆,自爆出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后已经停业三天,老板估计已经亏损了上万元。
浅谈对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的认识摘要:2014年4月10日兰州发生了“4﹒11”局部自来水苯超标事件,本论文从生物伦理学、生态环境、生命健康保护三个方面论述了笔者对此事件的认识。
1.事件概述2014年4月10日兰州发生了“4﹒11”局部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兰州市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检测显示,4月10日17时出厂水苯含量高达118微克/升,10日22时自流沟苯含量为170微克/升,11日2时检测值为200微克/升,均远超出国家限值的10微克/升。
导致此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为威立雅水务公司3号、4号自流沟超期服役,沟体伸缩缝防渗材料出现裂痕和缝隙,地下含油污水渗入自流沟,致使局部自来水苯超标。
据相关部门的后续报道,这些油污是由于兰州石化1987年和2002年的两次爆炸着火事故中泄露后未经回收而渗入地下水中的这个事件整体上都很“荒唐”。
2.从生命健康保护的角度看事件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次水污染的主角—苯:其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具有强的挥发性,可以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内,长期接触会损伤人体神经系统,并引发白血病、癌症等疾病,严重时会引起休克和死亡。
由此可见苯污染了自来水,我们不仅会由于饮用而将其摄入体内,还会因为皮肤接触日常生活用水和吸入从水体中挥发出的苯而在体内富集更多的苯。
我们体内70%-80% 都是水分,人体中的水每5-13天需要更新一次。
它是人体六大营养物质之首,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各种代谢反应中的反应物,是运输营养、排出代谢废物、参与体温调节等各种生理活动的生命动力,水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生命的质量。
那么当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受到污染时,我们的生命健康和安全还能从何得到保障?由水在人体内发挥的重要作用和苯给人体带来的潜在重大危害可以看出,此次水的苯污染事件是十分严重的,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和人民群众全方位的治理理应刻不容缓。
2.从生物伦理学角度看事件首先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事件的直接原因为兰州市威立雅水务公司4号、3号自流沟由于超期服役,沟体伸缩缝防渗材料出现裂痕和缝隙,地下含油污水渗入自流沟,致使局部自来水苯超标。
触目惊心的水污染事件2014-04-18 来源:中国经营网水是生命之源。
公众饮用干净健康水是基本人权。
但是,近年来频发的水污染事件,却让人们深深震惊,最近兰州自来水苯含量超标事件引起全民关注。
这次事件使公众对中国环境问题的焦点从雾霾转移到水资源。
中国的水污染程度的确不必雾霾来得轻,甚至可能成为癌症村的重要成因。
我们在叹息之余,也许更应该思考些什么……本文为您盘点近些年影响较大的水污染事件。
兰州自来水苯含量超标事件2014年4月11日,兰州市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出厂水及自流沟水样中苯含量严重超标。
苯是应用广泛的工业化学物质,食物和饮水中含有苯会引起呕吐、眩晕、痉挛,大剂量服用甚至会导致死亡。
这次事件引发兰州市民争相抢购矿泉水,一时“兰州水贵”,各大超市的瓶装水被抢空,12瓶水12元涨到100元。
水污染原因依然在调查中。
14日,兰州已逐渐解除应急措施,全市自来水恢复正常供水。
[page]山西长治苯胺泄漏导致河水污染事件2012年12月31日,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市境内的潞安天脊煤化工厂发生苯胺泄漏入河事件。
山西省政府2013年1月5日接到事故报告时,泄漏苯胺已随河水流出省外。
泄漏事件导致河北省邯郸市因此发生停水和居民抢购瓶装水,河南省安阳市境内红旗渠等部分水体有苯胺、挥发酚等因子检出和超标。
[page]三友化工污染门事2012年5月7日、8日,有网站发表了曝光“三友化工污染严重”的报道,称三友化工向渤海湾排放了强碱性污水,导致周边海域变成了“无鱼生存的死海”、“危及渤海生态”。
三友化工目前纯碱产能为200万吨/年,生产规模在全国排名第二位,巨大的产能也带来了巨大的污染。
三友化工的废渣堆面积约270万平方米,相当于6400多个篮球场的大小,废渣堆与渤海已经融为一体。
[page]江苏镇江水污染事件2012年2月3日中午开始,江苏镇江市自来水出现异味,镇江自来水公司最初的解释是“加大了自来水中氯气的投放量”,但其后两天,镇江发生了抢购饮用水风波。
盘点2014年中国水污染危机事件2014年是中国水污染危机爆发的一年,4月份在甘肃兰州和湖北武汉接连出现了两起重大水污染事件,然后是多起重金属水污染事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12月份南京自来水检出阿莫西林,又曝出全国主要河流检测出了抗生素。
一幕幕的水污染触动了每个国人的神经,水污染已经给人们敲响了警钟,饮水安全已经被提升到影响人类生存的层面上来。
威世顿净水器全国水质研究中心为大家盘点这一年来发生在中国的水污染事件,为大家解析水污染的成分类型和应急解决方案。
2014年4月:甘肃兰州自来水苯超标4月10日,兰州发生严重的自来水苯含量超标事件。
4月10日苯含量为17 0微克/升,4月11日检测值为200微克/升,均远超出国家限值的10微克/升。
4月12日原因已经查明:兰州自来水苯超标系兰州石化管道泄漏所致。
(关键词:苯、有机污染物)2014年4月:汉江武汉段水质出现氨氮超标4月25日汉江武汉段水质出现氨氮超标,受此影响,汉江武汉段三大水厂紧急停产,武汉市260平方公里面积停止供水,30多万居民、数百家食品加工企业用水受影响。
停水地域内,部分超市大容量桶(瓶)装水被抢购,需外调以应急。
(关键词:氨氮、有机污染物)2014年5月:江苏靖江5月9日上午11时许,江苏靖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称上午1 0时左右,靖江市自来水公司发现长江水有异味,因此第一时间关闭取水口,暂停供水。
(关键词:异味)2014年6月:湖南300多儿童血铅超标在湖南衡东县大浦镇,一家生产电锌和其它化工原料的企业常年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导致300多名儿童血铅超标。
受害儿童的身体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如生长发育迟缓,记性差,反应慢等。
(关键词:铅、重金属)2014年8月:巫山千丈岩水库污染8月13日,重庆巫山县千丈岩水库280万立方米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原因是硫精矿洗矿场直排废水。
据报道,被污染水体具有有机物毒性,悬浮物高达260mg/L,COD、铁分别超标0.25倍和30.3倍,导致周边4乡镇5万余名群众饮水困难。
触目惊心的水污染事件2014-04-18 来源:中国经营网水是生命之源。
公众饮用干净健康水是基本人权。
但是,近年来频发的水污染事件,却让人们深深震惊,最近兰州自来水苯含量超标事件引起全民关注。
这次事件使公众对中国环境问题的焦点从雾霾转移到水资源。
中国的水污染程度的确不必雾霾来得轻,甚至可能成为癌症村的重要成因。
我们在叹息之余,也许更应该思考些什么……本文为您盘点近些年影响较大的水污染事件。
兰州自来水苯含量超标事件2014年4月11日,兰州市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出厂水及自流沟水样中苯含量严重超标。
苯是应用广泛的工业化学物质,食物和饮水中含有苯会引起呕吐、眩晕、痉挛,大剂量服用甚至会导致死亡。
这次事件引发兰州市民争相抢购矿泉水,一时“兰州水贵”,各大超市的瓶装水被抢空,12瓶水12元涨到100元。
水污染原因依然在调查中。
14日,兰州已逐渐解除应急措施,全市自来水恢复正常供水。
[page]山西长治苯胺泄漏导致河水污染事件2012年12月31日,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市境内的潞安天脊煤化工厂发生苯胺泄漏入河事件。
山西省政府2013年1月5日接到事故报告时,泄漏苯胺已随河水流出省外。
泄漏事件导致河北省邯郸市因此发生停水和居民抢购瓶装水,河南省安阳市境内红旗渠等部分水体有苯胺、挥发酚等因子检出和超标。
[page]三友化工污染门事2012年5月7日、8日,有网站发表了曝光“三友化工污染严重”的报道,称三友化工向渤海湾排放了强碱性污水,导致周边海域变成了“无鱼生存的死海”、“危及渤海生态”。
三友化工目前纯碱产能为200万吨/年,生产规模在全国排名第二位,巨大的产能也带来了巨大的污染。
三友化工的废渣堆面积约270万平方米,相当于6400多个篮球场的大小,废渣堆与渤海已经融为一体。
[page]江苏镇江水污染事件2012年2月3日中午开始,江苏镇江市自来水出现异味,镇江自来水公司最初的解释是“加大了自来水中氯气的投放量”,但其后两天,镇江发生了抢购饮用水风波。
兰州水污染事件分析兰州自来水污染事件关键词:兰州自来水汞含量超标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自流沟原油泄漏摘要:本文主要是以近期发生在兰州市的关于自来水汞含量超标的事件进行简述,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以及危害,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意见。
希望通过这次的事件引起社会、政府部门的相关重视,防止类似事件的重复发生。
正文:2014奶奶4月10日17时至11日凌晨2时,兰州市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检测发现,其出厂水苯含量远超出国家标准近20倍。
消息一出,便引起轩然大波以及广泛的关注,随之兰州市政府宣布24小时内兰州市自来水不宜饮用。
这个新闻事件让人重新审视和思虑我们日常的饮用水安全。
该新闻事件已经离发生之日已过去数日,但是我们还是得探究其中的缘由。
据新闻数据显示,水厂的检测数据显示4月10日17时出厂水苯含量高达118微克/升,22时自流沟(自来水一分厂与二分厂之间中间段)苯含量为170微克/升,11日凌晨2时检测值为200微克/升,均远超出国家限值的10微克/升的标准多达20倍。
苯,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有毒,对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有极大的损害,是一种致癌物。
究竟,使自来水苯含量超出国家准备20倍的原因是何呢?经过事件的一系列调查发现,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的一条管道发生原油泄漏,污染了供水企业的自流沟。
兰州市威立雅水务公司是兰州市唯一的一个供水企业,它的水源来自黄河,而检测出水含量汞超标的就是威立雅水务公司的一分厂和二分厂之间的一个管线,一分厂是水处理的预处理厂,从二分厂送出的产出水就是供给全市居民的生活用水,中间连接一二分厂的自流沟长约三公里,建于上个世纪巫师年代,全程封闭且没有排污口,是混合钢筋泥土的结构。
自流沟的周边分布了许多化工企业,其中有部分化工企业的管线与自流沟是相互交叉的,从自流沟的下方穿过。
本次受污染的自流沟离化工厂仅有一百米的距离。
不难看出,此次水含量汞超标事件其本身就具备了许多的诱发条件,而威立雅水务公司及相关单位并没有做出相关的预防措施。
2014兰州水污染摘要生命最初诞生在水中,水是生命的基础物质之一,是维持生命所不可缺少的,也是我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物质。
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加剧,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将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入水体,水污染日益严重。
水污染对周围环境和各种微生物等都存在很大的危害。
久而久之,也会威胁到人的安全与健康。
2014年4月,由于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一条管道发生原油泄漏、污染了供水企业的自流沟,导致苯含量超标,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水环境污染,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全人类神圣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兰州水污染的原因前不久发生的兰州自来水苯含量超标事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但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多是水污染造成的影响等问题,却没有深究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据报道,自流沟周边地下含油污水形成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原兰化公司(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的前身)一渣油罐在1987年发生物理爆破事故,有34吨渣油渗入地下;二是原兰化公司一出口总管道曾于2002年发生开裂着火,泄漏的渣油及救火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消防污水渗入地下。
由此可以发现,此次自来水苯污染事故的污染源应该是27年前和12年前中石油的渣油罐泄漏,泄漏的污染物不是直接排向水体,而是渗透到地下,从而污染了土壤。
也就是说,这次水污染是土壤污染导致的地下水污染事件。
相对于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具有长期性、渐进性特征,所以在这此污染事件中,27年前的泄漏才会在今天发作,因为污染物由土壤层向地下水渗透有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如果认识到这次水污染事件是由土壤污染造成的,那么现在所有的污染处理都只是完成了临时的应急处理。
暂时的水质恢复并不能终结污染,因为污染源是被污染的土壤,如果没有清洁修复,污染就依然存在。
在雨水的渗透作用下,土壤中的污染物会继续向下渗透,将来必然会有新的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层。
只要土壤污染没有清除,这种可能性就持续存在。
>>>兰州水污染事件回顾经甘肃省环保厅环境监测站监测,截至2014年4月13日19时,兰州市自来水抽样检测数据显示:威立雅水务公司自来水厂1号泵房和2号泵房取样点,安宁区培黎广场取样点,苯含量未检测出;西固区建国宾馆取样点,苯含量为2.15微克/升。
在此之前,17时20分,兰州市召开自来水苯超标事件第二次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通报称,导致此次污染事件的原因是兰州威立雅水务公司两水厂之间的自流沟内水体受到了污染,并初步查明周边地下含油污水是引起自流沟内水体苯超标的直接原因。
通报还称,初步判断,自流沟周边地下含油污水形成的原因有二:一是原兰化公司一渣油罐曾于1987年12月28日8时50分发生物理爆破事故,有34吨渣油渗入地下;二是原兰化公司一出口总管曾于2002年4月3日发生开裂着火,泄漏的渣油(具体数量当时未统计)及救火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消防污水渗入地下。
该通报至少说明,这条自流沟早已受到了含油污水的污染。
事件发生以来,作为兰州市民,《法制日报》记者亲历了该事件的整个过程。
“迟到”的公布4月11日凌晨3时,就在兰州威立雅水务公司向水厂沉淀池投加活性炭的时候,兰州数百万的市民还大都沉浸在熟睡之中。
兰州威立雅水务公司是2007年8月由原兰州供水公司与法国威立雅水务投资公司组建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
据该公司介绍,投加活性炭是为了吸附有机物,降解苯对水体的污染。
5个小时后,早上7时起,当市民们纷纷起床洗漱、吃早餐、上班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家里水龙头哗哗流出的自来水,或许已经被苯污染。
苯是一种石油化工基本原料,在常温下为透明液体,有毒,也是一种致癌物质。
直到当日11时许,有媒体报道称,兰州自来水苯指标严重超标——国家限值为10微克/升,当日凌晨2时,检测值为200微克/升,也就是说超标20倍。
此消息迅速在微信、qq群、短信中传播开来。
与此同时,市民开始抢购各大小超市的矿泉水。
媒体披露的数据得到了相关部门证实。
4·10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一、事件发生兰州市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检测显示,2014年4月10日17时出厂水苯含量高达118微克/升,22时自流沟苯含量为170微克/升,11日2时检测值为200微克/升,均远超出国家限值的10微克/升。
4月11日上午,新华网率先报道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一事,随后腾讯、新浪、网易等主流网络媒体纷纷主动介入事件报道,引发民众对于自来水安全问题的恐慌,兰州自来水危机正式爆发。
二、事件调查4月11日上午8时,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海燕在威立雅公司主持召开紧急会议,进行安排部署。
省环保厅、省卫计委、省工信委等省直部门领导和专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导应急处置工作。
兰州市成立了以市长袁占亭为组长的“4﹒11”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兰州市环保局已介入调查。
2014年4月12日13:13原因已经查明:兰州自来水苯超标系兰州石化管道泄漏所致。
三、影响与应对针对兰州自来水苯含量严重超标一事,兰州市政府2014年4月11日下午做出回应:16时30分举行新闻发布会称,兰州主城区自来水未受大影响,但不建议市民24小时内饮用,政府将每两个小时向市民公布一次检查结果。
兰州各大超市都已聚集了大量抢水的市民,一家矿泉水专卖店门口一度排了几十米长的队伍。
个别便利店里的矿泉水一度涨价,原本20多元一箱的矿泉水瞬间价格翻倍,即便如此,店门口也还是排着长队,店家不得不每人限购一箱。
在兰州,不仅超市内的矿泉水、饮料被抢购一空,就连货架上的牛奶也都被拿空了。
一位市民表示,这次的自来水风波不知道会持续多久,即使几天后政府公布自来水合格了,也要抱着观望的心态再等上两天。
4月11日上午8时,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海燕在威立雅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持召开紧急会议。
一是在第一时间,即4月11日凌晨3时起,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向水厂沉淀池投加活性炭,吸附有机物,降解苯对水体的污染。
2014公务员面试热点:兰州“水污染”引发的危机华图教育娟娟热点概述“4·11”局部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回顾4月11日11时许,有媒体报道称,兰州自来水苯指标严重超标。
11日15时许,甘肃官方通报,兰州市威立雅水务公司报告称4月10日17时出厂水检测苯含量118微克/升,4月11日凌晨2时,检测值为200微克/升。
11日16时30分,兰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证实苯超标属实,称11日凌晨兰州威立雅水务公司检出出厂水苯含量为78微克/升,并宣布“未来24小时不要饮用自来水”。
并表示11日凌晨3时起,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开始向水厂沉淀池投加活性炭,吸附有机物,降解苯对水体的污染。
随后,甘肃省卫生计生委成立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同时,省人民医院设立“苯污染咨询门诊”,由相关科室专家负责接诊,对前来咨询的群众免挂号费;医院免费为门诊和住院部患者及家属提供纯净水;兰州市政府每两小时通过电视、广播、手机、微博、微信等方式,向广大市民和全社会发布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的进展情况。
12日0时以后,政府承诺为市民免费提供桶装水和瓶装水的“供水点”,第一车水到位。
12日,据媒体报道,兰州当天召开的会议上称,污染原因系某化工企业一条管道发生原油泄漏、污染了供水企业的自流沟所致。
4月13日下午,兰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称,经初步查明,周边地下含油污水是引起自流沟内水体苯超标的直接原因。
而含油污水形成的主要原因为原兰化公司原料动力厂原油蒸馏车间分别于1987年和2002年发生物理爆破事故使渣油泄出渗入地下所致。
14日,兰州市“4·11”局部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发布通告称,14日7时开始,已对西固区解除应急措施。
目前,兰州四区全部解除应急措施,全市自来水恢复正常供水。
14日下午,兰州市政府新闻办称,从今天上午10开始,对西固区解除应急措施,停止免费发放矿泉水,市民可以放心安全饮用自来水。
兰州全市自来水已稳定达到国家标准,解除应急措施。
2014年兰州水污染事件
危
机
公
关
策
划
案
班级: _ 2013 级工商管理一班姓名:李兴龙
目录
一、前言
二、调查分析
三、公关目标
四、活动主题
五、公关计划实施
六、物料筹备
七、媒介选择
八、经费预算
九、效果评估与期望
2014兰州水污染事件危机处理策划书
一、前言
生命最初诞生在水中,水是生命的基础物质之一,是维持生命所不可缺少的,也是我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物质。
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加剧,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将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入水体,水污染日益严重。
水污染对周围环境和各种微生物等都存在很大的危害。
久而久之,也会威胁到人的安全与健康。
2014年4月,由于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一条管道发生原油泄漏、污染了供水企业的自流沟,导致苯含量超标,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水环境污染,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全人类神圣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调查分析
(一)兰州水污染的原因
2014年4月发生的兰州自来水苯含量超标事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但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多是水污染造成的影响等问题,却没有深究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据报道,自流沟周边地下含油污水形成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原兰化公司(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的前身)一渣油罐在1987年发生物理爆破事故,有34吨渣油渗入地下;二是原兰化公司一出口总管道曾于2002年发生开裂着火,泄漏的渣油及救火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消防污水渗入地下。
由此可以发现,此次自来水苯污染事故的污染源应
该是27年前和12年前中石油的渣油罐泄漏,泄漏的污染物不是直接排向水体,而是渗透到地下,从而污染了土壤。
也就是说,这次水污染是土壤污染导致的地下水污染事件。
相对于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具有长期性、渐进性特征,所以在这此污染事件中,27年前的泄漏才会在今天发作,因为污染物由土壤层向地下水渗透有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如果认识到这次水污染事件是由土壤污染造成的,那么现在所有的污染处理都只是完成了临时的应急处理。
暂时的水质恢复并不能终结污染,因为污染源是被污染的土壤,如果没有清洁修复,污染就依然存在。
在雨水的渗透作用下,土壤中的污染物会继续向下渗透,将来必然会有新的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层。
只要土壤污染没有清除,这种可能性就持续存在。
所以,当务之急是在二次事故发生前,及时清理土壤污染。
另据调查,造成兰州自来水苯超标的源头直指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的管道泄漏,是其污染了供水企业的自流沟所致。
上世纪80年代管道曾发生漏油据了解,承担兰州城关、西固、七里河和安宁四个主城区240多万人供水重任的是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此次自来水苯超标的源头是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一条管道发生泄漏,污染了供水企业的自流沟所致。
自流沟是兰州威立雅公司第一水厂与第二水厂之间的一条输水沟,现已使用数十年,沟下有兰州石化的管道。
其实,这条自流沟长期以来都是兰州自来水的一大隐患。
兰州威立雅公司董事长姚昕说,自流沟建成投用至今已运行近60年。
上世纪80年代自流沟下面的化工管道就发
生过一次漏油事件,可并未就此弃用,而是修补后又使用到现在。
2014年3月兰州就出现自来水异味,兰州威立雅公司4月10日17时对出厂水的检测数据是苯含量高达118微克/升,到了新闻发布会,这一数据降到78微克/升。
但不管哪一个数据都是严重超标。
4月13日下午,兰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称,经初步查明,周边地下含油污水是引起自流沟内水体苯超标的直接原因。
而含油污水形成的主要原因为原兰化公司原料动力厂原油蒸馏车间分别于1987年和2002年发生物理爆破事故使渣油泄出渗入地下所致。
此次事件不仅暴露出我国城市地下管网设计不合理,更暴露出在2005年松花江苯污染事件、青岛市输油管道漏油进入市政管网引发爆炸事故后,国家再次要求对油气管道、城市管网展开大规模排查后政府工作的懈怠思想和侥幸心理。
(二)问题点
1.对旅游事业的影响
据凤凰旅游了解的情况,有的旅行社应客人要求及时调整旅游线路,两个地接团几乎提出改行程、不在兰州吃住的要求避开自来水污染地区。
2.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引起市民的恐慌,市民开始前往超市抢购矿泉水、桶装水,引发一场自来水危机,300多万市民受影响。
(三)机会点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22日下午,兰州市政府就自来水苯污染事件召开第六次新闻发布会,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董事长姚昕在事件发生十多天后首次向市民公开道歉。
虽然发布会并未设置记者提问环节,但发布会上,回顾此次事件,姚昕还是起身鞠躬,向全体市民道歉。
姚昕表示,经过专家现场调查勘验和分析研判,此次自来水苯指标超标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公司四号自流沟被周围地下含油污污水浸入所致。
为彻底解决自流沟的供水安全隐患,政府部门已与公司一起对现有的水泥铸造的三号和四号自流沟敷设球
墨铸铁管道。
威立雅公司可以就此上述承诺的兑现问题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采取得力措施,重新取得市民的信任。
三、公关目标
本次公关活动的目标:消除隐患,重拾市民信任,再塑企业诚实守信的形象。
四、活动主题
安全品质,健康共享
五、公关计划实施
为了实现“消除隐患,重拾市民信任,再塑业“诚实守信的形象”的公关目标,首先我们会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然后利用这次发布会的内容在新浪、搜狐、腾讯等网络上进行宣传;同时为了消除此次事件的负面影响,威立雅公司高层向全市人民道歉,并进行表态。
活动:
将2014兰州水污染事件相关责任人处理结果公开,向市民公布详细的整改措施,并由权威专家向市民说明整改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活动项目:由政府主要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联合威立雅公司负责人召开新闻发布会,与此同时邀请著名水利、饮用水安全方面的专家学者座谈。
活动对象:中央电视台、甘肃电视台、甘肃人民广播电台、《甘肃日报》、《兰州晨报》、《兰州晚报》及部分市民。
时间:201 年月日
地点:兰州饭店
活动具体流程:
将媒体记者按序带入会场,由工作人员为媒体记者分发布会的相关资料,待相关领导,以及部分专家学者到场后主持人宣布正式开始。
由主持人为记者介绍各位与会领导和嘉宾,相关领导向各位与会媒体记者说明此次发布会的相关背景和目的。
首先由政府主要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威立雅负责人向全市人民进行道歉。
针对此次水污染事件,有监管部门负责人向全市人民公布整改措施和解决方案。
现场专家关于整改措施和方案进行全面解释说明,让市民对隐患处理、整改措施、解决方案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发布会进入自由提问阶段,由与会记者和部分邀请与会的市民对2014兰州“水污染事件”进行相关提问,由政府部相关发言人以及专家,学者对记者所提问进行解答,以清除市民对的误解。
解答完毕后,政府领导向受邀的嘉宾,学者以及与会的媒体记者和市民进行答谢,由主持人宣布发布会结束。
报道阶段及区域划分:
中央电视台对新闻发布会进行报道,澄清事实,这种具有权威性的媒体将会很好的消除顾客的疑虑,并且其他地方性媒体也会纷纷效仿。
与此同时《甘肃日报》、《兰州晨报》、《兰州晚报》等权威媒体立即头版刊登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活动(二)
我们利用刚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的信息资源,选择新浪、搜狐、网易等主流门户网站发布新闻报道,并附上政府为消除市民心中疑虑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广大网民就会看到兰州市政府为了维护广大市民合法利益所做出的努力。
六、物料筹备
(一)会场布置
桌椅、灯光、音响、设备、横幅、海报、剪刀、胶布。
七、媒介选择
(一)印刷
1.报纸:《甘肃日报》、《兰州晨报》、《兰州晚报》。
(二)电视台、电台
中央电视台、甘肃电视台、甘肃人民广播电台
(三)网络
新浪、搜狐、腾讯。
八、经费预算
(一)召开记者招待会
1.场地租赁
(场地、桌椅、灯光、音响设备等)50000元
2.场地布置
横幅:3元/条×80元=240元
海报:500元
共740元
3.聘用人员
a.媒体记者:共100000元
b.聘用招待会主持人:3000元
c.聘请相关专家、学者:40000元
d.接送、就餐合计6000元
(二)网络澄清
利用新浪(45000元)、搜狐(30000元)、腾讯(25000元)等网络资源进行全面、快速的信息传递:共100000元
九、效果评估与期望
(一)对于消费者
经过一系列的澄清,心理上得到会一定的满足和慰藉。
市民会逐步恢复对政府信任的态度。
(二)政府部门
努力澄清事实,政府将会大力整改交加强监管。
媒体跟踪报道,帮政府澄清形象,重新树立美誉度。
(三)总结
在一个新的市场环境中,我们不应该将危机简单理解为利益上的冲突,价值观、情感方面的迥异及对抗都可能是引发重大危机的根源。
这对企业而言,危机管理的重点或许就应该在完善内部管理同时,认真倾听、追踪公众舆论,并及时对舆论情绪做出反应,第一时间将危机的种子扼杀在萌芽状态。
恢复消费者社会对政府,对企业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