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 头 痛
- 格式:ppt
- 大小:164.50 KB
- 文档页数:17
医学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xx年xx月xx日•头痛概述•中医对头痛的认识•头痛的中医特色疗法目录•头痛的预防与护理•头痛的案例分析•头痛的学术研究进展01头痛概述头痛为患者自觉头部疼痛,中医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头痛包括前额、两侧颞部、头顶、后枕部疼痛。
头痛定义头痛类型•外感头痛•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内伤头痛•肝阳头痛•血虚头痛•痰浊头痛•瘀血头痛外感头痛由外邪侵袭所致,与六淫邪气相应,病理机制为邪气阻滞头部经络,营血不和,脑失所养。
内伤头痛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理机制为脏腑失调,痰浊内生,上扰清窍,或瘀血阻滞脑络,不通则痛。
头痛的病因病理02中医对头痛的认识头痛的中医辨证分型多由外感风寒所致,疼痛较重,通常伴有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等症状。
风寒型头痛风热型头痛风湿型头痛暑湿型头痛多由外感风热所致,疼痛较重,通常伴有发热、有汗、苔薄黄等症状。
多由外感风湿所致,疼痛较重,通常伴有身重、四肢酸痛、苔薄白等症状。
多由外感暑湿所致,疼痛较重,通常伴有身热、脘闷、苔黄腻等症状。
根据头痛的不同症状和病因进行辨证论治,或祛风散寒、或清热祛湿、或活血化瘀等。
中医对头痛的治疗原则辨症论治中医认为头痛与脏腑气血失调有关,通过调整脏腑气血,使气血畅通,达到治疗头痛的目的。
调整脏腑气血中医认为头痛不是局部疾病,而是全身性疾病的表现,需要从整体观念出发,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饮食、环境等因素。
整体观念中药治疗根据不同的头痛类型,选用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
如风寒型头痛可选用荆芥、防风等发散风寒的药物;风热型头痛可选用板蓝根、柴胡等清热解毒的药物。
针灸治疗针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头痛的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和气血、平衡脏腑功能,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推拿治疗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手法按摩头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从而达到缓解头痛的目的。
中医治疗头痛的方法03头痛的中医特色疗法针刺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来缓解头痛的方法,具有调和气血、通络止痛的功效。
上海中医药大学-19级中医学专业-中医内科学试题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1.王某,男,45岁。
发热1天,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便溏,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单选题] *A.银翘散B.加减葳蕤汤C.荆防达表汤D.新加香薷饮(正确答案)E.参苏饮答案解析:暑湿伤表证的证候是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粘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其证机概要为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治法为清暑祛湿解表。
代表方为新加香薷饮加减。
2.患者,女,45岁。
咳嗽5天。
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舌苔薄白,脉浮。
其治法是() [单选题] *A.疏风清肺,润燥止咳B.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正确答案)C.疏风清热,宣肺止咳D.清肺泻肝,顺气降火E.清热肃肺,豁痰止咳答案解析:风寒袭肺证的证候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风寒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其证机概要为风寒袭表,肺气失宣。
其治法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为三拗汤合止咳散加减。
3.哮病缓解期肺肾两虚证,肾阴虚为主者,应加用() [单选题] *A.附子、鹿角片、补骨脂B.桂枝、白芍C.黄芪、沙参、百合D.生地、冬虫夏草(正确答案)E.玄参、芦根答案解析:哮病缓解期肺肾两虚证,肺气阴两虚为主者,加黄芪、沙参、百合;肾阳虚为主者,酌加补骨脂、仙灵脾、鹿角片、制附片、肉桂;肾阴虚为主,加生地黄、冬虫夏草。
另可常服用紫河车粉补益肾精。
4.患者,男,25岁。
发热2天。
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中医内科学——头痛青医君整理知识点,必须学习1、痞满的基本病位在A、肝脾B、脾胃C、胃D、脾E、肝胆2、痞满以下列何项症状为主症A、胃脘疼痛B、胃脘满闷C、胸脘痞闷D、脘闷不舒E、胸脘闷痛3、痞满与鼓胀的相同症状是A、胀满之苦B、外有胀大之形C、触之无形D、按之无痛E、心下痞塞4、患者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形。
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漫长。
多因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因素诱发。
其诊断是A、胃痛B、鼓胀C、痞满D、胸痹E、结胸5、张某,女,45岁,因胃脘痞闷不适3月就诊,患者近3月来经常脘腹痞闷,重时满闷如塞,但不疼痛,饮食减少,恶心嗳气,大便不爽,喜长叹息,有时心烦易怒,胸胁胀满,每因生气恼怒而使症状加重,苔薄白,脉弦。
治宜选用A、保和丸加减B、补中益气汤加减C、泻心汤合连朴饮加减D、二陈汤加减E、柴胡疏肝散加减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痞满的基本病位在胃,与肝、脾的关系密切。
2、【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痞满临床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并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形的特点。
3、【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痞满与鼓胀,两者均为自觉腹部胀满的病证,但鼓胀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症,胃痞则以自觉满闷不舒、外无胀形为特征。
4、【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5、【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痞满之肝胃不和证。
证候主症:脘腹痞闷,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善太息,呕恶嗳气,或吐苦水,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细目二胃痞要点一概述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按部位痞满可分为胸痞、心下痞等。
心下痞即胃脘部。
体节主要讨论以胃脘部出现上述症状的痞满,又可称胃痞。
要点二病因病机(一)病因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脾胃亏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