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群教授情况简介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2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何立群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药专家,曾长期从事肾病的临床工作,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他在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运用中医药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集锦。
一、辨证施治何立群教授强调,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他指出,慢性肾脏病的病情复杂,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辨证施治,不能一概而论。
在临床工作中,何立群教授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舌诊、脉诊等,综合分析患者的体质、病情等因素,确立辨证施治的方案。
二、调理气血在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过程中,何立群教授将重点放在调理患者的气血方面。
他认为,气血调理是中医治疗肾病的重要环节,只有调理好气血,才能改善肾脏功能,减缓病情的发展。
何立群教授会根据患者的气血状况,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调理,通过活血化瘀、益气健脾等方法来调理气血,达到改善肾脏功能的目的。
三、清热泻火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何立群教授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清热泻火的方法进行治疗。
他指出,慢性肾脏病患者往往会出现热毒内盛的情况,这对肾脏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何立群教授会通过运用清热泻火的中药来清除体内的热毒,减轻肾脏的负担,帮助肾脏恢复功能。
四、防病调理何立群教授强调,慢性肾脏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防病调理,不仅要治疗病情,还要加强体质,防止病情的复发。
他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调理方法,帮助患者增强抵抗力,减少病情的发作。
五、个性化治疗何立群教授指出,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治疗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他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过程中,何立群教授还会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他指出,中医药和西医药各有所长,在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发挥二者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何立群治疗尿路结石理法菁华标签:名医经验;何立群;尿路结石;活血化瘀;溶石;排石尿路结石乃病理矿化性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对直径小、光滑无症状、无明显尿路梗阻及感染的结石并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及至直径较大、梗阻及感染明显时方采取手术治疗及体外碎石治疗。
因手术治疗可致结石上移、肾脏及输尿管损伤感染,而激光碎石等常因操作准确性欠佳而导致尿路瘢痕形成,且部分碎石无法自行排出,故上述治疗均存在明显不足。
本病属中医学“石淋”“腰痛”范畴,其病机虽有实证或因虚致实两端,但古今医者皆以湿热为其要旨,随病势推移,又有气滞、血瘀、阴虚、阳虚之变化,故治法皆不离乎清热利湿消积,药取三金(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及车前子、瞿麦等,酌情参以行气活血、滋阴补阳之品。
然临床以此法投用,疗效参差,常令医者迷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内科主任何立群教授出于孟河学派丁氏内科传人童少伯门下,甚崇中西互参之道,每于临证前后思贯中西。
如治疗本病,何师由西而中反复推求,发现湿热并非此病唯一关键因素,应汲取西学之长,开拓理论视野,重新挖掘其病机及治法,尤应重视血瘀。
笔者久随先生悬壶,日观百方,所获泉涌,深感中西合璧之妙。
兹将何师治疗尿路结石经验介绍如下。
1 血瘀与湿热并重临床上,尿路结石一般包括草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磷酸镁胺结石及其他结石等。
何师认为,无论结石由何种成分构成,其构成元素(各种阴阳离子或分子)并非起源于尿路局部,而来自于血液,经肾小球滤过后在尿路析出形成结石,医者大多关注其在尿路中的状态,认为属异常之水而冠以“湿热”之名,但此种湿热来源于脉中,其形成基础为“血不利”,存于脉中则为瘀血,离脉入水方称湿热,故其邪既属湿热又属血瘀,当从瘀论治,此其一。
从结石形成过程而言,尿石成核属异质成核,其成分为尿液中的微体胶粒,包括脱落细胞、血块、异物、细菌等,前三者在中医理论中皆可归于血瘀,故血瘀为结石成核基础,在结石形成中起核心作用,此其二。
何立群教授应用抗纤灵系列方治疗肾脏纤维化经验作者:陈刚张权张昕贤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第26期[摘要] 介绍何立群教授应用抗纤灵方、抗纤灵二号方治疗肾脏纤维化的经验。
何教授根据血瘀贯穿慢性肾脏病各个阶段的特点,提出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即使没有血瘀证的典型表现,也要给予活血化瘀抗纤维化的治疗原则。
[关键词] 肾脏纤维化;活血化瘀;抗纤灵;何立群[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b)—0115—02何立群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内科主任、上海中医药研究院肾病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躬身临床近30年,总结出治疗慢性肾病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方药,尤其擅长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衰肾纤维化。
笔者跟随何教授临证以来,深切体会到中医药在治疗肾脏纤维化方面的特色和优势,现将何教授研制抗纤灵系列方治疗肾脏纤维化经验介绍如下: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肾脏纤维化(包括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病理学改变,也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通路[1—2]。
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临床主要表现有面色黧黑晦暗,水肿,肌肤甲错,腰部、两胁固定疼痛或刺痛,足趾关节肿痛,舌暗红、青紫、瘀点、瘀斑,舌下络脉粗张及瘀紫,脉沉、细、涩、弦等。
中医学根据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认为肾脏纤维化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瘀血、湿浊、湿热、毒邪、风邪为标,就瘀血而言,可因虚致瘀、因实致瘀。
根据以上理论,何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做了大样本的临床观察,发现血瘀贯穿慢性肾脏病的各个阶段,血瘀证在慢性肾脏病中所占比例约为67. 5%[3]。
因此,何师提出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即使没有血瘀证的典型表现,也要给予活血化瘀抗纤维化的治疗。
1 抗纤灵方的研制和应用在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何师创制抗纤灵颗粒方,该方由活血化瘀的丹参、制大黄、当归、牛膝、桃仁组成,方中丹参益气补血活血,性微寒;桃仁祛瘀活血,性平;牛膝补肾活血,性平;制大黄清热泻浊活血,性寒;全当归活血补血,性温。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1. 引言1.1 何立群教授介绍何立群教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中医内科学博士生导师。
何立群教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受患者和同行的尊重和认可。
何立群教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曾在著名中医专家门下学习多年,研究领域涵盖中医内科学、中医针灸学等多个方面。
何立群教授在慢性肾脏病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了许多独到的治疗经验,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
何立群教授不仅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在科研和教育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
他多次参与国家级项目,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中医学子。
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道路上,何立群教授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创新,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
1.2 慢性肾脏病概述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慢性损害,以及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一组综合征。
其主要特征是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功能异常和间质纤维化。
慢性肾脏病可导致氮质血症、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并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
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因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等。
慢性肾脏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逐年增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慢性肾脏病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慢性肾脏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均造成了严重影响,给社会医疗资源和患者家庭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
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延缓疾病进展、减轻病痛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慢性肾脏病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下文将着重介绍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何立群教授在此领域的临床经验和贡献。
【2000字】2. 正文2.1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原理1. 辨证施治: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慢性肾脏病是一种渐进性的疾病,最终会引发肾衰竭。
传统中医认为,肾主水,肾气不足时会导致肾阴虚或肾阳虚等不同的证型。
何立群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一套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案,旨在从调整气血、滋养肾脏入手,缓解病情、延缓病程,减轻病人的痛苦。
何教授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调理、饮食疗法、针灸疗法和正念疗法。
1.中药调理中药是何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核心方法之一。
具体药方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进行调配。
在药方的选择上,何教授注重“以清为主,兼顾滋阴、补土,调和虚实”的原则。
常用药材包括枸杞、山药、丹参、茯苓等。
2. 饮食疗法合理的饮食也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何教授建议病人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适量摄入高质量的蛋白质,如鸡蛋、鱼类等,避免高糖、高脂的饮食,补充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以达到维持营养平衡的目的。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也是何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针灸疗法中,何教授结合经典穴位理论,选择肾经和关联的经络穴位,例如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进行针灸疏通。
这种方法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改善肾功能,缓解病情。
4. 正念疗法正念疗法是一种现代化的心理治疗方法,它能够帮助病人获得内在的平静与放松,从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何教授提倡病人练习正念冥想和深呼吸等方法,以缓解病人的压力和焦虑情绪。
总之,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方法,对于病人的康复有着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出现肾功能异常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并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名医经验荟萃何立群教授治疗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经验浅析陈㊀建①㊀曾㊀莉②㊀应汝炯①㊀陈㊀刚③㊀何立群③㊀盛昭园①ә∗㊀本课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173219)ꎻ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No.ZYS ̄NXD-CC-YJXYY)ꎻ何立群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No.SHGZS-2017027)ꎻ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医疗机构综合治疗工作项目(No.ZY3-FWMS-2-1014)ꎻ上海市虹口区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No.虹卫1602-04)①㊀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㊀(上海㊀200082)②㊀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㊀(上海㊀200137)③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㊀(上海㊀200021)ә㊀通讯作者㊀㊀近年来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和复发率逐年上升ꎬ虽然现代医学检验水平和治疗水平不断的提高ꎬ但是治疗的结果仍不尽如人意ꎮ通过对尿路感染的流行性报告可知ꎬ女性一生中患有尿路感染的发病率为1/3[1]ꎬ即使排除尿路畸形的因素导致的尿路感染复发率仍有28%[2]ꎮ其治疗方法为根据药敏使用相应的抗生素ꎬ抗生素的反复应用容易产生耐药性ꎬ并且容易造成体内的正常菌群失调ꎬ使得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无明显降低ꎬ且对尿频㊁腰酸㊁腹胀等症状改善不明显ꎬ并且抗生素具有的肝肾毒副作用也不容忽视ꎮ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应归属于中医学的劳淋病范畴ꎮ何立群教授ꎬ上海市名中医ꎬ上海曙光医院肾内科主任ꎬ博士生导师ꎬ从事肾脏病临床研究30余载ꎬ精研古今医家学说ꎬ临证思辨ꎬ颇多建树ꎬ尊古法而不拘泥古方ꎬ衷中医而又参研西医ꎬ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ꎬ尤其对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造诣颇深ꎮ余有幸随诊其旁ꎬ深感中医之精妙ꎬ现将何师治疗复发作性尿路感染之经验ꎬ浅述一二ꎬ以供同道参详ꎮ㊀㊀1㊀发作驱邪ꎬ平时扶正何师临证时发现尿路感染反复发作ꎬ多因湿热熏蒸ꎬ湿性重浊粘腻ꎬ日久则化热ꎬ湿热之邪更为难祛ꎬ且湿热之邪煎熬阴液ꎬ伤阴耗气ꎬ导致气阴两虚ꎮ故而治疗时不可多用燥湿之药ꎬ患者本已因湿热之邪导致阴液受损ꎬ燥湿之剂导致津液更伤ꎬ不可多用ꎬ虽病初可用ꎬ然时机稍纵即逝ꎬ需把握时机ꎮ何师临证时多用清热解毒加凉血之剂ꎬ既能防热邪耗伤津液ꎬ又能解湿毒之邪ꎮ临证时何师喜用太子参加二至丸补宜气阴ꎬ太子参补气而不伤正ꎬ还可补脾润肺ꎬ并二至丸补宜肝肾之阴ꎬ此为治病求本之法ꎮ何师对该病急发者常应用的清热解毒药物为蒲公英㊁紫花地丁㊁败酱草㊁仙鹤草㊁白茅根㊁金银花㊁白花蛇舌草㊁黄连㊁半枝莲㊁石苇ꎮ其中石苇是治疗该症发作期的特效药ꎬ具有清热利水通淋ꎬ清肺化痰的功效ꎮ«名医别录»称石苇可 止烦下气ꎬ通膀胱满ꎬ补五劳ꎬ安五藏ꎬ去恶风ꎬ益精气ꎮ 解毒之剂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且有健脾之功ꎬ«滇南本草»记载 蒲公英ꎬ止小便血ꎬ治五淋癃闭ꎬ利膀胱 ꎮ此种清热解毒药物需根据邪气的盛衰选择使用ꎬ其药味多少和药量增减重视时机[3]ꎮ㊀㊀2㊀补益脾肾ꎬ贯穿始终何师认为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之发病总病机为虚ꎬ其虚可本身之正虚ꎬ或因病邪侵袭之后而致虚ꎬ或久病伤正气而致虚ꎬ总之虚证贯穿疾病本身ꎮ劳淋者ꎬ遇劳即发ꎬ其反复发作者总为 正气不足 之缘故ꎮ初病者多以肾虚为主ꎬ«诸病源候论»曰: 劳淋者ꎬ谓劳伤肾气ꎬ而生热成淋也ꎬ其状尿留茎中ꎬ数起不出ꎬ引小腹痛ꎬ小便不利ꎬ劳倦即发也 ꎮ«医学正传»云: 肾虚极而淋者ꎬ当补肾精而利小便ꎬ不可独用利水药 ꎮ故而本病起因多为肾虚ꎬ然肾虚日久ꎬ加之劳淋发病多用苦寒清热之剂ꎬ最易伤脾ꎬ导致先天之肾ꎬ后天之脾皆伤ꎬ疾病最易留恋难治ꎮ故而补益脾肾为治疗本病之大法ꎬ要贯穿疾病始终ꎮ其主要治疗方法为补肾健脾ꎬ先后天并补ꎮ常用药物山药㊁山萸肉㊁熟地㊁党参㊁黄芪㊁五味子㊁菟丝子㊁仙灵脾㊁枸杞子㊁黄精㊁首乌㊁肉苁蓉ꎮ症状未发时以补宜肾之阴阳ꎬ健脾益气为主ꎬ以达到辅助正气ꎬ使邪不入侵ꎻ症状发作时补宜脾肾则作为辅助ꎬ避免过于补宜而使邪气滞留ꎮ再者该病难愈又与肾阳虚衰ꎬ湿热滞留有关ꎬ因此治疗中何师云: 劳淋病ꎬ温补之药慎用而不能不用ꎬ劳淋下焦虚者需用附子温之 ꎬ又«证治要诀»云: 附子无干姜不热ꎬ得甘草则性缓ꎬ得桂则补命门 ꎮ常用附子㊁肉桂温补下焦ꎬ用量不需过大ꎬ一般附子㊁肉桂用6~9gꎬ阳虚甚者可逐渐加量ꎬ附子则需久煎ꎬ用时需掌握时机ꎬ症发时勿用ꎮ㊀㊀3㊀药物归经ꎬ畅达三焦水液代谢需三焦通调ꎬ全身气机通畅ꎬ膀胱气化357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9年9月第20卷第9期㊀CJITWNꎬSeptember2019ꎬVol.20ꎬNo.9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功能正常ꎬ小便才能正常储存与排泄ꎮ«灵枢»云: 三焦病者ꎬ腹气满ꎮ小腹尤坠ꎬ不得小便ꎮ窘急ꎬ溢则水留即为胀 ꎮ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又以绝经期及老年女性居多[4~6]ꎬ绝经期女性多气郁ꎮ因此ꎬ该病病与发的发生㊁发展也与气机郁结有关ꎬ临证时调畅气机也是重点ꎮ«血证论»云: 气与水本属一家ꎬ治气即治水 及 气行水亦行 理论ꎮ若肺气郁闭ꎬ肺之通调水道失常ꎬ宣发无力ꎬ肃降无权ꎬ气机失于运行水液ꎬ蓄水内停则小便滞涩不利ꎬ甚则膀胱满胀ꎬ点滴不下ꎬ发为劳淋病ꎮ上焦有热者ꎬ并伴有小便淋漓者需提壶揭盖ꎬ引药上行ꎮ桔梗㊁升麻引药上行ꎬ桔梗可宣肺畅中ꎬ升麻可清热解毒ꎬ升举阳气ꎮ症状发作时ꎬ意为水液通调不畅ꎬ代谢失施ꎬ需调畅气机ꎬ何师常用陈皮㊁佛手㊁乌药㊁茴香㊁白芍疏肝理气ꎬ调畅三焦ꎮ且尤重视柴胡的使用ꎬ柴胡通利三焦㊁调畅气机ꎬ使邪有出路ꎮ下焦气虚不固ꎬ症见小便频数㊁遗尿㊁尿不尽㊁夜尿频多等ꎮ缓解期时ꎬ应用乌药ꎬ益智仁ꎬ金樱子㊁芡实㊁桑螵蛸㊁煅龙骨㊁煅牡蛎等ꎬ收涩而不敛邪ꎮ加用牛膝引药下行ꎬ直达病所ꎮ㊀㊀4㊀活血凉血ꎬ补气固本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多为病久之患ꎬ久病必瘀ꎬ又有湿热毒邪蕴结ꎬ阻碍三焦气机ꎬ气机不畅ꎬ则瘀血内生ꎬ气滞㊁血瘀互为因果ꎬ既是病理产物ꎬ又是使病情缠绵难愈的致病因素ꎻ且多与湿热之邪有关ꎬ湿邪粘腻最易阻碍气机ꎬ亦容易产生瘀血ꎮ因 初病在气ꎬ久病入血 ꎬ故而活血化瘀之剂不可少ꎬ且有内热不清热邪不退ꎬ湿邪留恋难清ꎬ故而何师临床常用活血凉血药物ꎬ喜用当归㊁红花㊁桃仁㊁丹参㊁丹皮㊁赤芍㊁紫草ꎮ该症以本虚为主ꎬ正气不足ꎬ且久病耗气ꎬ所以反复发作ꎮ«景岳全书»曰: 淋之初病则无不由乎热剧ꎬ无容辨矣ꎮ但看久服寒凉而不愈者ꎬ又有淋久不止及痛涩去而肥液不已淋如白浊者ꎬ此惟中气下陷及命门不固之证也 ꎮ«治汇补 淋病»曰: 淋有虚实不可不辨 ꎮ并且«临证指南医案»云: 治淋之法有通有塞ꎬ要当分别 ꎮ«景岳全书»又有 热者宜清ꎬ涩者宜利ꎬ下陷者宜升提ꎬ虚者宜补ꎬ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 的治疗原则ꎮ故补气必不可少ꎬ但须驱邪之后方可补气ꎬ以防邪气流恋ꎮ不应因«丹溪心法»中: 最不可用补气之药ꎬ气得补而愈胀ꎬ血得补而愈涩ꎮ热得补而愈盛 ꎬ而不用补气之剂ꎮ何师常用补宜肾气之剂如黄芪㊁党参㊁益智仁㊁补骨脂㊁枸杞子等ꎮ㊀㊀5㊀验案赏析华某某ꎬ女性ꎬ63岁ꎬ于2018年05月10日来诊ꎬ反复尿路尿路感染3年余ꎬ期间间断使用抗生素及中药治疗ꎬ治疗期间症情稍有缓解ꎬ稍劳即发ꎮ1周前患者自觉症情加重ꎬ自觉小便淋漓涩痛ꎬ小腹微胀ꎬ咽干口苦ꎬ纳可ꎬ寐安ꎬ夜尿增多ꎬ2~3次/日ꎬ大便溏ꎮ舌红苔黄腻ꎬ脉沉滑数ꎮ尿常规示:白细胞(++)ꎬ红细胞(++)ꎬ尿蛋白(-)ꎬ酸碱度6.5ꎬ尿比重1.015ꎬ镜检白细胞50个/Pꎬ红细胞10个/Pꎮ中医证型:湿热下注ꎬ热结膀胱ꎮ治法:清热通淋ꎬ益气活血ꎮ太子参30gꎬ石苇30gꎬ通草30gꎬ荠菜花30gꎬ山药30gꎬ山茱萸10gꎬ半边莲15gꎬ白花蛇舌草15gꎬ车前子30gꎬ萹蓄15gꎬ瞿麦15gꎬ薏苡仁30gꎬ川牛膝12gꎬ桃仁10gꎬ红花6gꎬ丹参9gꎬ知母12gꎬ黄柏12gꎬ甘草6gꎮ服七剂ꎮ二诊:小便淋漓涩痛感明显减轻ꎬ小腹胀稍和ꎬ口苦㊁口干等症状稍和ꎬ夜尿未见减少ꎬ一般情况如前ꎮ舌淡ꎬ苔薄腻ꎬ脉滑不数ꎮ尿常规:白细胞(ʃ)ꎬ红细胞(-)ꎬ尿蛋白(-)ꎬ酸碱度6.0ꎬ尿比重1.020ꎬ镜检白细胞3~5个/Pꎬ红细胞1~2个/Pꎮ上方加乌药10gꎬ益智仁30gꎬ陈皮9gꎬ柴胡9gꎬ黄芪30gꎮ方以补肾纳气㊁调畅气机ꎮ再服用7剂ꎬ诸症皆消ꎬ尿常规:正常ꎮ中段尿培养:阴性ꎮ随访3月余ꎬ未再复发ꎮ按语:该患者为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ꎬ年老体衰ꎬ初诊时ꎬ患者湿热明显ꎬ故而急治其标ꎬ清热通淋治法ꎬ兼以活血化瘀ꎬ以疗湿热与瘀血互结ꎮ何师采用八正散化拆ꎬ方中去大黄ꎬ防通便力猛ꎬ正气愈虚ꎬ何师说不能为成方而用全方ꎬ处方用药当方与证和ꎮ方中应用太子参ꎬ该药不仅能补气益肾健脾ꎬ还可养阴清热ꎬ防湿热之邪伤阴ꎬ亦防利湿之剂伤阴ꎻ方中清热解毒之剂ꎬ可解气分之热ꎬ解毒之剂亦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ꎮ应用薏苡仁清热利湿ꎬ且可减少伤阴之弊ꎬ«本草新编»称 薏苡仁最善利水ꎬ又不至耗损真阴元气ꎬ凡湿热在下身者ꎬ最宜用之ꎮ 二诊时ꎬ湿热之邪已祛ꎬ然防其余毒留恋ꎬ仍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上补气㊁调畅气机之剂ꎬ以使其三焦调畅ꎬ小便畅通ꎮ并且乌药㊁益智仁合为缩泉丸可收敛肾气ꎬ防止夜尿频多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ValiquetteL.Urinarytractinfectionsinwomen.CanJUrolꎬ2001ꎬ8(1):6-12.2.RonaldA.Theetiologyofurinarytractinfection:traditionalandemergingpathogens.DisMortꎬ2003ꎬ49(2):71-82.3.唐英.何立群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经验.中医杂志ꎬ2007ꎬ48(4):309.4.RazR.Urinaryteactinfectioninpostmenopausalwomen.KoreanJUroꎬ2011ꎬ52(12):801-808.5.Mehnert-KaySA.DiagnosisandmanagementOfuncomplicatedu ̄rinarytractinfections.AmFamphysicianꎬ2005ꎬ72(3):451-456.6.BrennerBMꎬRectorFCJr.Rrenner&Rector'8thekidney.Phila ̄delphia:Saundenꎬ2007.1205-1214.(收稿:2019-02-13㊀修回:2019-05-24)457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9年9月第20卷第9期㊀CJITWNꎬSeptember2019ꎬVol.20ꎬNo.9。
合作导师何立群
一、简介
何立群男 1959年8月生浙江
宁波人,医学博士。
198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2005
年在上海中医学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
1995、2006年先后二次赴日本富山医科
药科大学和汉药研究所和美国Baylor
医药院从事研究工作。
现任上海市中医
药研究院中医肾病研究所所长,上海中
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内科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肾内科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高校中医内科学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药品价格评审专家、国家FDA药品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上海中医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政府采购咨询专家,上海市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兼学科组中医一组组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中国医刊》、《临床肾脏病杂志》、《上海中西医结合学报》等八家国内核心杂志的常务编委和编委。
曾先后获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全国卫生系统优秀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和上海市领军人才。
主要科研成果
长期从事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蛋白尿、血尿、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研制出治疗肾病综合症蛋白尿的经验方“四蚕汤”和治疗慢性肾衰的中成药制剂抗纤灵冲剂在治疗肾病综合征蛋白尿和改善肾功能及肾纤维化方面已取得明显的临床及实验疗效,分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上海市及上海市医学会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共9项,近5年来在《JASN》、《Phytotherapy Research》等英、美、
日及《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杂志》等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共发表论文58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专著9部。
中标各级课题30余项,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攻关、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省部级及上海市重点研究项目有16项。
迄今培养博士后2名,硕士、博士研究生18名。
两项突出成果:
首创的一种治疗慢性肾衰的药物复合物(专利号200510028973.7)和治疗高尿酸血症和尿酸性肾病的矢志方(专利号200510026468.9)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
首创的从湿热、瘀血和热毒的角度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而研制系列方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分别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研究方向:
1、早中期慢性肾衰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2、慢性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三、对招收博士后要求:
1、掌握肾脏病专业的基础知识。
2、掌握肾脏病专业的临床技能。
3、能够独立操作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等实验技术方法。
4、能够提出有创新性的科研思路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