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联合后勤保障体制及其信息系统
- 格式:pdf
- 大小:5.73 MB
- 文档页数:10
美军后勤保障对我军后勤建设的启示作者:孙玺来源:《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年第02期摘要:从上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到近年的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美军在这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都取得了胜利。
这与其高效、及时、准确的后勤保障不可分,在保障中其先进的装备、灵敏的指挥体制、机动灵活的保障方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借鉴美军后勤保障经验,有效加快我军后勤保障水平,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后勤的需要,也是保障我军完成未来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
关键词:美军后勤保障启示一、美军后勤保障特点及趋势(一)灵敏高效的后勤指挥编制体制美军后勤采用的是统分结合的联勤体制。
国防部直属的国防后勤局是三军的联勤机构,负责三军通用物资和共同勤务的统一供应和保障;各军种部所属的后勤机构负责本军种的专用武器装备供应和勤务保障。
参谋长联席会议联合参谋部后勤部和运输司令部,分别负责全军的后勤作战指挥和陆、海、空联合运输勤务的组织协调。
美军为适应其全球战略的需要,建立起了精干、高效、灵敏自上而下的后勤保障组织,主要分为三级。
总部级(美国本上的后勤机构、基地和单位)、中间级(战区至军的后勤机构和全般支援保障单位)和直接支援/使用单位级(师以下的后勤机构、直接支援保障单位、后勤保障分队和设施)。
其首脑机关为美国防后勤局(Defense Logistics Agency, DLA )隶属于美国国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 DOD),DLA的局长是最高行政长官,局长及副局长下辖七个处和七个保障中心,七个处分别为DLA保障服务处(DLA Support Services)、人力资源处(J-1Human Re-sources )后勤指挥处(J-3Logistics Operations)、客户管理及服务处(J-4CustomerOperationsReadiness )、财政管理处(Financial Operations )、联合预备役处(J-9 Joint Reserve Force )。
美军后勤保障--卫勤保障美军卫勤保障的基本任务是:维持军队人员的健康,保存其战斗力;使伤病员尽早地得到检查、救治和归队;充分使用卫勤保障资源,为尽可能多的伤病员提供最好的卫勤保障。
为完成上述任务,美军强调采取下述各项卫勤保障措施:实施住院治疗;后送伤病员;牙科治疗;兽医和防疫措施;卫生器材的补给与维修;光学器材保障;卫生检查勤务;卫勤指挥与控制等。
美军卫勤保障系统是一个统一的、综合的保健救治系统,其保障范围从战区作战地幅的前方地带开始,一直延续到美国本土、强调一切伤病员均须尽快后送到能为其提供必要救治的医疗机构。
后送既包括由前向后,也包括横向后送、在城区内得到军队卫勤系统救治和后送的人员还包括随作战部队一起行动的或在战区执行任务的一切非军事人员。
当救治任务与救治能力发生尖锐矛盾时,强调集中力量救治那些能够很快治愈归队和抢救那些少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就能复苏的伤病员,同时调集最快速的运输工具,及时而迅速地将无力救治的伤病员后送上级医疗机构。
一、战区卫勤保障系统战区卫勤保障分为4个阶梯。
每个阶梯的救治能力都是按照作战情况和伤病员分级处理、治疗和后送的需要确定的。
在战区卫勤保障无建制卫生人员的师属分队,如旅部与旅部连,通信营,师支援司令部机关,宪兵连,核生化连和电子战情报营等,均从所在地区内就近的卫生分队获得分队级卫勤保障。
2、师级卫勤保障师级卫勤保障由师卫生营负责,在师支援地域和旅支援地域内实施。
其主要任务是治疗96小时内可以归建的伤病员和后送下属部(分)队的重伤病员。
师编有军医主任,作为师长的待业参谋,通常受命全权负责全师卫勤工作的参谋监督。
师军医生任及其参谋人员员编在卫生营的序列内,但通常在师基本指挥所内工作。
师卫生营所属卫生支援连通常配置在师支援地域内,为师后方地域内的各部(分)队提供分队级和师级卫勤保障;三个卫生连通常配属给直接支援各族的三个前方支援营,在旅支援地域内开设卫生设施,向奋战斗营提供师级卫勤保障和向无建制卫生人员的分队提供分队级卫勤保障。
战争运行期间美军后勤保障系统美军后勤恐怕是世界上最复杂、同时也最庞大的企业集团。
在冷战时期,美国防部每年用于保障职能的预算就超过1000亿美元,仅在各级后勤部门从事保障工作的人员就达80万。
为此,美军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积极推动后勤革命,大幅压缩规模,使低效率的传统后勤向高效率的新型后勤转变。
后勤体制美国防后勤局(DLA)是美国国防部的后勤机构,无论在平时还是战时,它都为全球范围内的美军基地和联合作战行动提供强大的后勤支援。
国防后勤局的历史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弹药和补给的巨大消耗和需求使得国防后勤局应运而生。
从它1961年建立的那一天起,国防后勤局就成为美军在世界范围内有力的作战支援力量。
它的总部就设在华盛顿特区外围,在全美50个州和国外的27个国家共有超过28000个民间和军事雇员。
该局为美军作战行动提供一切保障,从日用杂货到飞机燃油。
国防后勤局的使命还包括废弃装备与物资的处理和报废。
40多年来,从越南战争到海湾战争,从科索沃战争到此次伊拉克战争,国防后勤局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防部后勤局共向包括美国在内的多国部队提供了价值30多亿美元的食品,军服,医药和维修服务。
随后,又提供了价值69亿美元的食品,衣物和医药方面的人道主义援助。
美国国防后勤局下设四个大的补给中心,24个国防物资分发点,一个战略物资储备中心,和一个国防回收和销售中心,即:美国俄亥俄州首府——哥伦布国防补给中心,海上和陆上的武器系统支援;美国宾西法尼亚州东南部港口城市——费城国防补给中心(DSCP),主要负责食品,军服,医药一般物资和工业品的供应;位于弗吉尼亚州的里士满国防补给中心,主要负责航空支援;国防能源支援中心,主要负责燃料,气体和电力供应。
国防分发总中心下设24个遍布全球的分发点,他们负责接收、储存、分发物资。
这24个分发点对美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使得对美军作战至关重要的物资和补给得以迅速运抵战区并即刻投入战斗。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用特点伊拉克战争是美军进行后勤改革以来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
在战争中,尽管美军后勤保障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依靠其周密筹划和严密组织,特别是使用大量先进的后勤装备,有效地保障了部队作战,充分显示了美军后勤保障的优势。
一、美军后勤保障装备的运用特点1.战略机动装备高速运转,“兵力投送”快速准确冷战结束后,美军将其“前沿部署”战略调整为“前沿存在”,大量减少在海外的基地和驻军,这就要求美军必须拥有快速兵力投送能力。
美陆军提出应在96小时内将1个旅、120小时内将1个师、30天内将1个5师制应急军连同其战斗勤务保障力量投送到世界任何事发地点。
为满足这一需求,海湾战争后,美军加强了战略空运和战略海运力量的建设,并在重点地区强化了装备物资预置,以缩短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时间。
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通过使用大量的战略机动装备,空运与海运相结合,向海湾地区及时进行了兵力投送和物资装备运输,为战前准备和保证战争顺利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使用战略空运装备,确保人员、物资快速抵达美军的空运力量主要包括建制空运部队和民用后备航空队。
战略空运主要由美军运输司令部所属空中机动司令部负责。
空中机动司令部下辖2个航空队,承担战略空运任务的主要装备是104架C-5战略运输机和58架C-17战略运输机。
民用后备航空队和其他商用飞机是美军战时空运的重要补充力量,国防部必要时可征调民用飞机向战区运送部队和战备物资,以弥补军队运力的不足。
今年2月8日,根据国防部与22家国内航空公司达成的协议,美军首批征用了47架民用飞机和31架宽体运输机。
2月14日,美军还租用了2架俄罗斯“安-124”大型运输机,将一批军需食品和装备从美国驻德国的基地运抵保加利亚黑海城市布尔加斯附近的萨拉佛沃机场,为对伊作战进行准备。
此后连续几天,美军一直租用“安-124”运输机从德国和法国向保加利亚空运军需物资。
据美军运输司令部透露,此次空运是继1948年6月至1949年9月的“柏林空运”和海湾战争空运之后最大的一次军事空运,在战争部署阶段共空运人员16.3万名,空运和海运装备物资36万吨。
美军联合作战后勤保障纲要概述美军后勤保障的若干方面•涵盖后勤作业的权力和职责•提供后勤原则和设想•讨论后勤计划•提出战区级的后勤建议总体后勤概述后勤是在执行国家安全政策时,计划与执行工程、运输与持续保障、以及作战部队的重组和重新部署的过程。
后勤学在安排部队、人员、装备和补给品的动员和部署,支持地区作战司令官雇用概念的同时,还与战区内进行战略、战役和战术上的持续保障有关。
军队对敌人施加的相对战斗力受到一个国家在军事行动范围内计划、获得以及运输部队和物资到需要的请领点的能力限制。
后勤职能包括:补给、维修、运输、土木工程、卫生勤务和其它勤务。
补给是指采购、管理、接收、储存和发放部队需要的物资。
维修是指保持物资处于可用状态或者升级它的能力的各种行动。
运输是指部队、人员、装备和补给品从原来的位置转移到最终目的地。
土木工程提供设施、公路、公用设施和后勤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业、维修、损坏修理以及重组。
卫生勤务包括医疗后送、住院治疗、卫勤保障、卫生检验勤务、血液管理、矢量控制、医疗预防勤务、兽医勤务和牙医勤务。
其它勤务是由勤务人员和后勤界提供的对于部队保障非常重要的非物资保障活动。
作战司令官应该仔细考虑以上每个职能领域在联合战区后勤过程的四个元素:采购与承包、配送、持续保障、以及配置和处理。
联合战区后勤的职责作战司令官行使对后勤的指导权。
作战司令官对后勤指导权的行使是指对下级指挥官发放命令。
作战司令官对指定部队行使作战指挥权(指挥权限)。
指挥权限包括对后勤的指导权、作战司令官独有的在战区内转移后勤资源的权力。
指导权保证批准的作战计划有效执行、行动效果与节约以及对不必要设施的重复和重叠职能的阻止和消除。
它还提高了行动的同步性,在保障作战司令官的各(联合部队)军种司令部之间创造了凝聚力。
军种和(联合部队)军种司令部执行。
后勤职能的贯彻和执行仍然是军种和(联合部队)军种司令部司令官的职责。
军种提供自身的后勤保障。
每个军种负责自身部队的后勤保障,除非后勤保障是与国家机构或联军之间的协议提供,或者由军种间无偿的相互支援,联勤或跨军种服务提供。
美国海军后勤保障体系美国海军全球物资供应保障体系是美军全球后勤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军海外物资供应保障的主导力量。
海军全球物资供应保障体系具体由美国海军供应系统司令部负责建设、领导和管理,该司令部职能任务与中国海军军需物资油料系统基本类似。
历经几十年建设、经营和发展,美国海军全球物资供应保障体系日臻完善,运行机制日渐成熟。
物资采购储存供应一体的军事供应链完整顺畅美军通专物资划分于供应保障过程的前期,即在预算与采购环节上通专物资界限清晰,但在储存与供应保障环节上,通专物资融合一体。
这种“统管、分采、统供”的橄榄型管理体制,较好地适应了军事力量全球部署的供应保障需求。
一是军事供应链完整,运行顺畅。
为防止物资采购与供应过程中因部门权力利益交叉而造成“断链”或路径迂回,美军在物资供应链设计上注重闭合性和融合性。
海军物资采购、仓储、供应机构均隶属于海军供应系统司令部,整个供应保障过程都在海军供应系统司令部管控范围中,与国防部职责划分清晰,与其它机构没有职能或利益交叉。
二是全球物流配送军民结合,内外一体。
充分利用商业物流系统为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军队用户提供直达式配送,是美军物资供应保障的突出特点。
海外基地的消耗性物资补充,除一部分在当地采购补充外,大部分通过商业物流体系运送。
舰艇编队海上补给,以及海外基地弹药与武器装备的补充,则由基于军事海运系统的军事物流体系保障。
海军供应系统在海外物资保障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美军联勤保障与军种建制保障组合形式灵活,按照保障任务重点进行职能划分。
联勤机构(国防后勤局)负责领导全军通用物资保障,但海军是海外行动主要力量,在海外保障上,海军供应系统发挥着主导作用。
美军海外供应保障突出表现为“两个50%”,即美军位于海外的“国防配送仓库”50%用于保障海军,海军“舰队后勤中心”50%部署海外。
一是海军成为美军海外保障的主要用户。
美国国防部在海外设有8个国防配送中心,其中有4个配置在位于海外的海军基地,分别是位于意大利的锡格尼拉海军基地、位于日本的横须贺海军基地、位于巴林麦纳麦海军基地和珍珠港海军基地。
第一章美国军队的“敏捷后勤”一、敏捷后勤的提出背景二十世纪科学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带来并仍在推动着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
例如,在海湾战争中,美军投入的精确制导武器约占武器总数的9%,在“沙漠之狐”行动中上升至约70%,而在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中则高达98%。
高技术兵器纷纷登场并大量运用于战争,表明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日益成为现代战争的基本形态,从而使传统的军事力量得到重塑,军队的组织结构、作战方式、军事理论、教育训练等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后勤系统必须变革以便与其它领域的变革相匹配。
美国陆军参谋长Dennis Reimer将军说:“没有后勤的变革,就不可能有军事上的变革。
”冷战时期后勤保障结构以大量的超前配置、向前接近并依赖于巨大的存货为特征,随着苏联及华约的解体,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军重新定位了它的全球战略计划,这将直接导致其军队内部事务的改革。
由于后勤是军队的血液,后勤变革便首当其冲。
美军当前面临的一项最重要挑战就是进行后勤改革,为实现其未来的战略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敏捷”的军队需要同等的“敏捷”后勤。
在2000年美国陆军后勤高层会议上,陆军参谋长Eric K. Shinseki将军强调陆军改革的核心是后勤(改革)过程。
因为要达到陆军改革所需要的“敏捷”,将主要依赖于建立一个“敏捷”的后勤结构。
他解释说,在配置部署时,陆军需要移动的80%并不是士兵而是“物资”——武器、装备和供给,而这是后勤的范围。
所以说,“后勤结构的‘敏捷’使得军队变得‘敏捷’”。
而美国空军2025年研究报告“Dynamic Response Logistics:Changing Environments,Technologies,And Processes”指出,当前的任务是缩减后勤的规模和减小后勤“尾巴”,到2025年军事后勤的重要目标是提供“灵敏”的、“敏捷”的后勤系统以对军事作战进行高效和有效地保障。
C h i n as t o r a g e&t r a n s p o r t m a g a z i n e2022.09股利以外的任何流入流出,都可以理解为不是正常融资需求所致。
所以报表中显示的本期取得借款和偿还债务,除正常结算所需之外,其余部分也可能是不必要的融资。
综上所述,公司的核心利润带来了一定规模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但同时要对公司的现金流抱有忧患意识,制定出应急的预算机制。
加强对短期负债方面的管理,对成本实行有效管控、提高业务质量,减少对短期借款的依赖,通过公司的经营活动实现巨额负债的偿还,而不是依赖融资和短期借款。
表42018~2020年圆通速递筹资活动现金流出量指标单位:元数据来源:根据该公司2018-2020年报整理计算所得三、结束语。
从2018~2020年圆通速递的财务报表中,通过对资本结构质量、利润质量、现金流质量进行分析,圆通速递的毛利率在近三年呈现下滑趋势,除了受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物流行业环境也对圆通造成威胁,由于快递行业的蓬勃发展,众多快递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而打起了激烈的价格竞争战,因此圆通速递在盈利能力方面仍有上升空间。
在资金管理方面,由于企业正处于转型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在筹资结构上,圆通速递主要依靠短期借款,如果未来公司毛利率没有好转,那么将会加大企业偿还债务的风险,进而带来信用危机,加大企业未来的筹资难度,因此,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管控成本、提高毛利率,科学有效地进行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管理质量,才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的发展。
C(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引用出处[1]圆通速递股份有限公司2018~2020年度报告[2]晁睿智.基于哈佛分析框架下的物流企业财务分析[D ].南京林业大学,2020.[3]张敏.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对比分析[D ].南京林业大学,2020.后勤保障是军事行动可持续进行的基础,本文从定义、原则和内容三个方面对美陆军后勤与保障进行浅析。
现代经济信息美军信息化后勤保障经验对武警部队后勤保障信息化的启示彭修远武警后勤学院研究生28队摘要:后勤信息化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后勤保障的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美军后勤管理理论已经趋向集成化,后勤管理方法趋向精确化,后勤管理对象趋向可视化,后勤管理形式逐步实现数字化,值得武警部队深入研究和借鉴。
关键词:信息化;后勤管理;基础建设中图分类号:R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8-000474-01一、美军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经验20世纪90年代末,美军率先提出进行一场军事后勤革命。
美国军事后勤革命其实质是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对传统后勤进行改造,它涉及到后勤技术装备、后勤组织体制、后勤理论和后勤管理等各个领域。
美军的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在后勤管理信息化方而取得的许多进展。
(一)美军后勤管理理论趋向集成化美军指出“后勤本是一个以补给为基础、依靠人量库存的系统,现在转变成了一个迅速发展的、依靠计算机网络的配送系统,信息将取代昂贵的成品库存。
库存量的减少可使费用节省。
”因此未来战时后勤中,不仅是物资和人员的流动,更是后勤信息的流动,将会出现基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大量计算机的信息化式的后勤管理。
(二)美军后勤管理方法趋向信息化美军后勤管理在采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方法。
例如,在物资补给领域有:国防后勤局的标准自动化物资管理系统,海军的物资管理站统一自动数据处理系统,空军的武器系统管理系统,合同数据管理系统等。
(三)美军后勤管理对象趋向可视化海湾战争后,美军在原有物资管理自动化系统基础上,于1992年开始了资产可视性系统的建设。
各军种、各部门围绕资产“可视”,对原有的资产管理系统进行改进,同时开发新型的管理系统,建立“全军资产可视性系统”,减少供应环节,缩短周转时间,避免后勤设施重复建设。
美国国防后勤局所属各行政业务部门,都拥有各自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与其他部门通信。
美军后勤保障理论研究译自:俄罗斯《外国军事评论》杂志2014年第5-6期作者:N·巴什基洛夫,Z·哈伊尔贝科夫编译:知远/舒克译文信息表[知远导读]本文原载于俄罗斯《外国军事评论》杂志2014年第5、6期,作者俄罗斯海军上校N·巴什基洛夫、上校Z·哈伊尔贝科夫,原文标题:Концептуальные основы тылового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Вооружённых сил США。
文章介绍了美军参联会条令、国防部和陆军文件中所阐述的后勤保障概念原理,给出了“联合后勤”定义,研究了“联合后勤”的功能以及其影响其活动效能的因素。
介绍了美国“陆军-2020”构想框架内陆军后勤保障系统的基本结构和主要改革措施,美军联合司令部(联合作战部队)后勤保障模式,并展望了美军后勤保障构想发展方向。
文章编译如下:美国军事领导人认为,在武装力量在现代军事冲突过程中执行任务时,后勤保障发挥首要作用。
同时,五角大楼认为,后勤保障的重要性越来越高,甚至在“低强度”行动(如维和行动、向民事当局提供帮助、抢险救灾、道主义援助)中起决定性作用,后勤保障分队的活动正在成为部队(兵力)的主要行动之一。
美军认为,正是后勤保障系统为国家武装力量对全世界的危机做出灵活反应,确保武装力量的战略行动纵深和长期遂行远征行动的能力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是,与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许多条令和各军种的条令一样,美国武装力量建设与作战使用的一些共同构想和功能构想都是后勤保障领域的。
以参联会条令原理和在各种后勤保障方面拥有最多资源的美国陆军的构想文件的演变为例,可以对美军后勤保障概念原理进行清楚的观察。
参联会在该领域的一部关键条令是JP 4-0《联合后勤》(Joint Logistics)。
在该系列其他同类文件中明确了后勤保障的组织问题。
例如,JP 4-02《医疗保障》(Health Service Support)、JP 4-06《丧葬事务》(Mortuary Affairs)等。
全球战斗支援系统刘见微关键字:后勤建设聚焦式后勤摘自:网上系统名称(英):Global Combat Support System(GCSS)研制国家或地区:美国研制时间:20世纪90年代后期部署时间:20世纪90年代后期关键词:后勤建设聚焦式后勤1系统简介:从补给供应源到需求地的整个网络提供保障称为全球战斗支援系统。
全球战斗支援系统是专门为后勤人员设计的,它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全球任何地点,通过计算机存取重要的后勤数据,并为战略、战役、战术各个层次的军事行动和后勤人员提供急需的紧缺资源可见性,包括工厂和批发地、往返战区的运输途中以及战区内外各部队储备的紧缺资源的可见性,从而使后勤保障的效能和效率产生质的飞跃。
1996年5月,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约翰.沙利卡仕维利将军颁发了将成为未来美军发展蓝图的《2010年联合构想》。
该构想提出了四项主要方针:主导机动、精确打击、全维保护、聚焦式后勤。
聚焦式后勤是指将信息、后勤和运输技术融合在一起,对危机作出快速反应,即能跟踪和转移包括运输途中物资在内的各种资产,并能直接向军事行动的战略、战役和战术各级输送恰当组编的配套后勤力量和持续保障力量,从而使未来的联合作战部队变得更加机动、多能,且能从世界任何地方实行投送。
情报优势是指收集、处理并传递不间断情报流的能力,利用或降低敌手的同类能力。
GCSS是作战人员获得后勤情报优势的战略,而聚焦式后勤是策略。
2系统组成:全球战斗支援系统中包括联合资产可见性系统和在运物资可见性系统。
通过GCSS产生的重要的性能或应用是资产可见性—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关于部队方位、行动、状况和身份的信息,还有人事、设备和物资的信息。
这一性能由后勤防御副部长代理首创,包括以下项目的可见性:待售物资可见性、储备物资可见性、在运物资可见性。
这是联合总物资可见性(JTAV),将和其它一些关键后勤功能如供给、维护、运输结合在一起。
这对作战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工具。
美军联合作战后勤保障纲要概述美军后勤保障的若干方面•涵盖后勤作业的权力和职责•提供后勤原则和设想•讨论后勤计划•提出战区级的后勤建议总体后勤概述后勤是在执行国家安全政策时,计划与执行工程、运输与持续保障、以及作战部队的重组和重新部署的过程。
后勤学在安排部队、人员、装备和补给品的动员和部署,支持地区作战司令官雇用概念的同时,还与战区内进行战略、战役和战术上的持续保障有关。
军队对敌人施加的相对战斗力受到一个国家在军事行动范围内计划、获得以及运输部队和物资到需要的请领点的能力限制。
后勤职能包括:补给、维修、运输、土木工程、卫生勤务和其它勤务。
补给是指采购、管理、接收、储存和发放部队需要的物资。
维修是指保持物资处于可用状态或者升级它的能力的各种行动。
运输是指部队、人员、装备和补给品从原来的位置转移到最终目的地。
土木工程提供设施、公路、公用设施和后勤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业、维修、损坏修理以及重组。
卫生勤务包括医疗后送、住院治疗、卫勤保障、卫生检验勤务、血液管理、矢量控制、医疗预防勤务、兽医勤务和牙医勤务。
其它勤务是由勤务人员和后勤界提供的对于部队保障非常重要的非物资保障活动。
作战司令官应该仔细考虑以上每个职能领域在联合战区后勤过程的四个元素:采购与承包、配送、持续保障、以及配置和处理。
联合战区后勤的职责作战司令官行使对后勤的指导权。
作战司令官对后勤指导权的行使是指对下级指挥官发放命令。
作战司令官对指定部队行使作战指挥权(指挥权限)。
指挥权限包括对后勤的指导权、作战司令官独有的在战区内转移后勤资源的权力。
指导权保证批准的作战计划有效执行、行动效果与节约以及对不必要设施的重复和重叠职能的阻止和消除。
它还提高了行动的同步性,在保障作战司令官的各(联合部队)军种司令部之间创造了凝聚力。
美陆军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及特点作者:安云龙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22期摘要:本文介绍了美陆军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发展情况,分析了美陆军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发展的特点,对于我军的军事信息系统建设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美陆军;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引言军事信息系统建设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领域,是构建作战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美国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源地,对于信息系统在军事上的应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美军军事信息系统特别是后勤信息系统按照“信息优势、全资可视、信息共享”的思路,通过以网络信息为中心的“综合集成式”发展,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管理结构,基本实现全军后勤信息系统一体化。
一、美陆军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情况美军一直以来采用的是后勤与装备一体的“大后勤”概念,所以美军装备保障信息系统与后勤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是同步发展的。
具体到装备保障领域,从装备保障指挥管理、储供保障、维修保障、弹药保障4个方面加以区分,美军在装备保障领域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如下:(一)后勤(装备)保障指挥及业务管理类。
为实现信息收集精确化、实时化,进一步为装备保障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援,其开发的系统主要为全球战斗支援系统--陆军分系统、陆军统一后勤业务系统、战斗指挥保障支援系统、战斗勤务支援自动化信息系统等。
其中,作为后勤(装备)业务管理最重要的系统,陆军统一后勤业务系统将陆军分别独立且功能单一的大量信息技术系统,转换成一个在网络为中心的环境中运行的一体化端对端系统。
它可指导陆军后勤部门消除重复的信息技术投资,支持陆军统一后勤业务系统在商务任务领域和战斗任务领域的集成和互操作。
(二)维修保障类。
为保障各级各类人员及时获得维修保障信息,提高维修效率,其开发的系统主要包括增强型陆军标准维修系统、增强型航空兵基层级后勤系统等。
以增强型陆军标准维修系统为例,该系统由陆军标准维修系统--增强型1代和陆军标准维修系统--增强型2代组成,用于为保障类编制和装备表中的基层级维修分队以及野战级和保障级维修车间的生产活动提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