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人间失格》看太宰治的女性观【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文关怀:《人间失格》中的人性与人情引言《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著名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描绘了主人公太宰治在社会底层流浪、挣扎的内心世界。
该作品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现实对个体造成的伤害,引起了广泛的思考与讨论。
1. 人性的多样性《人间失格》通过描写各种形形色色的角色,展示了丰富多样的人性表现。
主角太宰治自卑、自虐的心态与抱负与其对比鲜明。
其他角色也有追求权力、财富或满足欲望等不同动机驱使下展现出各自独特而复杂的行为和情感。
2. 社会压力与孤独太宰治所处社会充斥着强大而残酷的竞争压力,使得他被逼迫要放弃真实自我的价值观来适应这个社会。
他感到无法达到别人期待和标准时产生了极度孤独感,同时也在社会边缘与底层群体中感到孤独。
3. 在人性困境中的人文关怀太宰治通过对他自身和其他角色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对人性困境的关怀。
尽管太宰治触及了生活的底层和黑暗面,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生命和他人温情的态度。
他通过对逆境中性格坚强、积极向上的人物进行赞美,传达了对勇敢面对生活挑战的称赞与敬佩。
4. 理解与连接《人间失格》中展示出了理解与连接的重要性。
无论是主角还是其他角色,都渴望被理解和接纳。
太宰治试图将自己与他人建立联系,并寻求一种互相理解和共享痛苦的方式来缓解内心感受到的孤独。
5. 对于社会问题反思通过《人间失格》,太宰治呈现了社会问题以及个体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时可能产生的内心斗争。
读者得以反思并重新评估社会规范、价值观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结论《人间失格》不仅是一部深入揭示人性与人情的作品,更是向读者提供了对社会现实与自我意识之间复杂互动和相互影响的思考。
通过太宰治对人文关怀的表达,我们被鼓励着去理解他人、共享痛苦,并在困境中寻找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这也引导着我们继续探索这个世界中更广阔的可能性,以实现更多元化、体恤的人际关系及社会发展。
从《人间失格》看太宰治内在的精神力量摘要:太宰治的作品多着重于剖析人性,偏执于对死亡的书写,其代表作《人间失格》更是凭借灰暗的笔调和惨烈的心理独白登上了日本懦弱美学的高峰。
虽然《人间失格》的先行研究中,大多学者着眼于研究太宰治对死亡的执迷并为之贴上懦弱,胆小,敏感等标签,但从其作品中却可窥得零星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人间失格》表面上通过大庭叶藏多次自杀与沉溺烟酒的经历呈现出阴暗颓废的气息,实际上作品背后却隐含了对生的向往和表达了对世界的求爱。
本文通过分析太宰治本人以及《人间失格》的主人公大庭叶藏的心理与内在精神,挖掘出其沉沦和颓废的厌世观背后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太宰治;人间失格;精神力量太宰治1909年6月19日出生于日本青森县的仕绅之家,本名津岛修治,于1933年开始以太宰治为笔名发表作品,15年的写作生涯中完成了30多部作品,其中《人间失格》是生涯中的最后一部作品,太宰治被推崇为日本战后文学臻至巅峰的大师级作家。
他短短39年的岁月辉煌无比,但是他的意识形态非常消极,一生中自杀过五次,第五次身亡,结束了灿烂的一生。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人生绝笔,他在1948年写完这部具有半自传性质的小说,同年与崇拜他的女读者跳水自杀离世。
太宰治用自己的部分人生经历创造了大庭叶藏这个“边缘人”的形象,对自身懦弱性格的进行无情解剖,通过叶藏表达了他对人类庸俗贪婪、相互算计、奸诈冷酷、伪善残酷等卑劣品质的恐惧和厌恶。
一、太宰治的自我揭发叶藏与太宰治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等同。
叶藏的人物形象符合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他敏感、抑郁、寂寞和懦弱,但在本质上是一个单纯善良、正直天真的人物形象,他所见的卑劣人性和荒谬世事是太宰治从自己和旁人身上发现的共性,这是太宰治向内自发的忏悔,也是向外深沉却无力的责问。
叶藏出生富豪之家,相貌英俊,头脑聪明,性格却十分忧郁,他一直都是个极为敏感的孩子。
叶藏观察世界的视角不同于常人,世人的圈子里会有很多他无法理解的口是心非。
《人间失格》读后感《人间失格》读后感第一章:引言在《人间失格》这本小说中,作者太宰治以自传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自我厌恶、渴求死亡的主人公太宰治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深刻揭示出了人性的丑陋与人们对于生命的困惑和苦闷。
第二章:太宰治的自我厌恶与求死之旅太宰治是一个在表面上看来很冷静、很乐观的人,但实际上内心深处他对自己的厌恶和自卑感十分强烈。
他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逃避这种痛苦,包括滥用酒精、吸食以及与各种女性建立无意义的关系。
然而,这些逃避只给太宰治带来了更多的空虚和绝望。
最终,他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试图通过自杀来解脱自己。
第三章:太宰治与真实世界的隔离太宰治在小说中将自己描述为与真实世界隔离的存在。
他认为现实世界充满了虚伪和痛苦,而自己则是一个无法融入这个世界的人。
他试图通过逃避现实,寻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太宰治的逃避只是一种幻觉,现实世界的痛苦依然存在,他无法真正逃离自己内心的困惑和苦闷。
第四章:对生命的思考与反思在《人间失格》中,太宰治对生命和死亡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他认为生命是一种无意义的存在,人们生来就注定要承受痛苦和困苦。
他的自我厌恶和对死亡的渴望,可以看作是他对于生命焦灼和无奈的表达。
然而,小说的结局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太宰治的内心纠结和痛苦依然存在。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刑法》:指中国法律中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及相应刑罚的法律文件。
2·自杀:在刑法中被视为自伤行为,但对于具体的法律界定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026作品赏析浅谈《人间失格》范 懿《人间失格》这本书作为太宰治的绝望告白之书,承载着太宰治太多的压抑和窒息。
我相信,读一本书就是看一个人,书就是读者与作者沟通的桥梁。
而作者笔下的所有故事、所有人物,都在用另一种巧妙又委婉的方式,讲述着在过往岁月中磨炼的历程。
就像东野圭吾笔下的许多主线故事,都与至亲父母和孩子的情愫瓜葛有关。
《白夜行》中被母亲逼迫卖身、性格扭曲的幼年雪穗和为了雪穗杀死父亲的桐原亮司;或者是《拉普拉斯的魔女》中被父亲谋杀全家、差点死于父亲之手的谦人;以及《红手指》中为孩子脱罪宁愿栽赃无法说话的老母亲的前原,无不是以亲情为主,拉扯出来的层层寒意与绝望。
东野喜欢以亲情作为故事情感的纠葛和纷缠。
他笔下最基础的亲情关系,都面临着全盘崩裂、破碎瓦解。
我无法推测,作者早年经历了怎样的内心变故,但是我强烈感觉,亲情在他的生活中,定然对他内心产生过一种触动。
东野在《时生》中说起原生家庭“你无法选择父母”时,笔下字字透露着无奈。
如果说东野圭吾的绝望处于半绝望半挣扎的状态,那么太宰治的绝望就是彻底沦陷沼泽深处,丧失求生意识,一动都不愿动。
太宰治被称为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出生于富豪之家,本名津岛修治。
中学时期开始创作小说、杂文、戏剧,对泉镜花、芥川龙之介的作品相当倾倒。
芥川的自杀对他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与影响。
太宰治一生曾五次自杀未遂,第六次是在发表完《人间失格》后,与女读者在玉川上水道投水自尽。
此书成为他的离世前的绝望之唱。
这本书结构杂乱。
我第一次对一本书的结构产生质疑。
不得不说,《人间失格》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本由中篇故事和许多短篇故事结合起来的故事集。
故事并不跌宕起伏,只是平铺直叙、轻描淡写。
但是单是故事,就足够酸涩和绝望。
书中阿叶的故事,包含了太多的内容。
阿叶从小是一个生长在富贵家庭的很“有趣”的孩子,他非常擅长讨身边人的欢心。
他努力地取悦所有人,上到父母,下到身边的侍从。
但这种讨好,是一种掩饰和恐惧。
当代文学名著分析:《人间失格》简介《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创作的一部小说,出版于1948年。
这部小说被视为太宰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日本现代文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本文将对《人间失格》进行详细分析,从主题、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和文学风格等多个角度解读这部小说。
1. 主题《人间失格》的主题围绕着“自我认同”和“精神痛苦”展开。
通过主人公叶藏的自述,描绘了一个内心矛盾、孤独无助、追求自由但陷入人生意义困惑的形象。
小说中探讨了生存的意义、社会压力以及个体在现实世界中寻求真实与自由的挣扎。
2. 故事情节故事以主人公叶藏写下自己边缘化生活经历为起点,通过他的回忆和思考来展示他在逐渐脱离“正常”的轨道后产生的冲突和痛苦。
叶藏面临着家庭关系、社会压力和内心迷茫等多重困境,试图通过自杀来解脱这种痛苦。
小说通过叶藏的自述展现了他与周围人的交流、他对爱情的矛盾态度以及他在生与死之间徘徊抉择的心理斗争。
3. 人物塑造《人间失格》刻画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角色。
叶藏作为主人公,表现出内外矛盾的个性与思考方式。
他的朋友北京五郎则是一个乐观豪放但有着自己难以言语的痛苦。
其他诸多次要角色也各具特点,在叶藏生活中发挥了不同作用。
太宰治通过对这些角色细腻而逼真地描写,使读者更能体验到他们所经历和承受的心理压力。
4. 文学风格太宰治以其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的文笔成为日本现代文学界的重要作者之一,《人间失格》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通过主人公直接向读者陈述内心世界,使文章更富有真实感和亲近感。
太宰治能够用简洁的语言传达复杂的情绪,并在句子结构上注重韵律和节奏感,使得读者对小说情节的关注不会因为文体过于沉闷而减弱。
结论《人间失格》作为一部当代文学名著,通过对主题、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和文学风格等多个方面的分析,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内心困境和追求自由的挣扎。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和深入人心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象。
《人间失格》读后感名著大全10篇人间失格读后感名著篇1《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日本著名小说家太宰治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作品,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
纤细的自传体中透露出极致的颓废,毁灭式的绝笔之作。
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藉由叶藏的独白,窥探太宰治的内心世界,一个"充满了可耻的一生"。
在发表这部作品的同年,太宰治就自杀身亡。
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
这是太宰治生平最后的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的作品。
全书由作者的序言、后记,以及主角大庭叶藏的三个手札组成,描写主角从青少年到中年,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在自我的否定的过程,同时也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透过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太宰治可说巧妙地将自己的一生与思想表达出来,因此也可算是他半自传性作品,并且藉此提出身为人最真切的痛苦问题,从滞涩的文中更可体会其内心深切的苦楚,在完成本篇作品之后,太宰治终归还是选择了投水的方式,为自己划下最后的句点。
人间失格读后感名著篇2人生该如何度过,荒芜还是励志,人总是在失意与理想中漫漫度过,生而为人,真的就到这了吗?太宰治,我最欣赏的日本作家,与其他的日本作家不同,太宰治总是以一种期望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没有人会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就像《人间失格》的叶藏一样,本是一个努力向上的求学者,可是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面前,光也会被黑暗吞没,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会改变着你,如果你不加谨慎,很有可能会沉沦。
叶藏的一生如飘零之落叶。
一个人在孤独中生活,结交了不雅之友,也从光明的道路慢慢走上了不归路,人生而脆弱,所以更要自重。
何为人生的正途,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也没有人会明白下一步该做什么。
或许身在大学中的我们还在迷茫,但是我们就该失意了吗?正因为迷茫,所以我们还有无限的可能,正因为如此,我们还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一切皆有可能,做好现在的自己,学会自重。
《人间失格》赏析一、作品概况《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发表于1948年,是日本著名小说家太宰治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作品。
它是一部类似自传体的小说,作品中透露出一股极致的颓废,是作者毁灭式的绝笔之作。
在作品中,作者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中,藉由叶藏的独白,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全书由作者的序言、后记,以及主角大庭叶藏的三个手札组成。
书中的主角大庭叶藏自认为天生就是一个“边缘人”(即异类),因此,他曾经积极参加非法马克思社团。
后来,他又与女妓相携自杀,女方身亡而他获救,因教唆杀人的罪名短暂入狱。
结婚之后,纯洁的妻子却因为信任而遭到玷污,这也使他彻底崩溃。
最后,叶藏开始完全凭感情行事,他的人生一步一步由病弱、无力走向堕落,从沉湎药物、买春、自杀再到完全不理解他人,同时,恐惧以及对世界的不信任充满了他的内心,最终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二、作者简介太宰治,本名津岛修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并称为战后文学的巅峰人物。
从中学时期,开始创作小说、杂文、戏剧,对泉镜花、芥川龙之介的作品相当倾倒。
一九三五年,太宰治凭借《逆行》入围第一届芥川奖。
芥川的自杀对高校时期的太宰治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与影响。
往后的生活中,太宰治的很多重要作品,如《东京八景》、《小丑之花》、《晚年》、《斜阳》、《人间失格》等,多为自我生活的写照,展现了日本社会与现代人精神与感官世界的双重萎靡。
三、作品赏析《人间失格》记述了叶藏从少年到中年,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堕落沉沦,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终于一步一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在自我的否定的过程,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心理……透过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太宰治在其中巧妙地将自己的一生与思想表达出来,并且藉此提出身为人最真切的痛苦问题,因此也可算是他半自传性作品,从滞涩的文中体会其内心深处的苦楚。
文中有一句话很是令人印象深刻——“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人间失格》人性的探索哎,说到《人间失格》,那可真是让我感慨万千啊。
我这个人,历来对人性这块儿特别感兴趣,总觉得人啊,复杂得就像一本翻不完的书。
这不,今天我就来跟你们聊聊《人间失格》这本书,看看作者太宰治是怎么探索人性的。
那会儿,我刚读完这本书,整个人都跟打了鸡血似的,激动得不行。
太宰治把主人公大庭叶藏描绘得活灵活现,他那纠结、矛盾、自卑的心理,简直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这些人的内心世界。
说到大庭叶藏,那可真是个悲剧人物。
他长得帅,成绩好,人品也不错,按理说应该是个挺风光的人。
可他就是不快乐,为啥呢?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个“伪善者”,心里总是觉得对不起别人,觉得自己是个“恶魔”。
哎呀,说起这个恶魔,我还真挺有感触的。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一个恶魔,它不断地折磨着我们,让我们陷入痛苦。
大庭叶藏就是被这个恶魔折磨得痛不欲生。
他为了迎合别人,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竟然可以牺牲自己的自尊和尊严。
看到这,我真是又气又恨,又觉得心疼。
不过,太宰治可不是一个简单地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他巧妙地通过大庭叶藏的视角,把人性的复杂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时候,我觉得大庭叶藏就像是我们每个人内心那个脆弱、不堪一击的自我。
我们都在努力地装作强大,其实,心里都藏着那么一个敏感、脆弱的灵魂。
再说说大庭叶藏的交友之道,哎,那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他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放在次要位置,结果呢?别人却觉得他虚伪,离他远远的。
这就应了那句老话:“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真是应验了。
不过,太宰治并没有让我们看到人性的阴暗面后就此放弃。
相反,他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另一面——善良、宽容、勇敢。
大庭叶藏虽然自卑、痛苦,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这种精神,真是让人感动。
总的来说,《人间失格》这本书让我对人性的探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恶魔,但只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去接纳,去接纳那个真实的自己,我们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挖掘《人间失格》:太宰治的自省与人性思考引言太宰治是20世纪日本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以其深刻描绘人性黑暗面而闻名。
其中,代表作品《人间失格》是一部蕴含了太宰治独特视角和精神探索的小说。
本文将深入挖掘《人间失格》,从太宰治的自省与人性思考两个方面进行内容展开。
太宰治的自省太宰治之所以能写出如此揭示人性阴暗面的作品,与他自身对于内心冲突和痛苦的深度反思密不可分。
在文中,主人公夜长廉也被认为是太宰治自传式的形象。
通过对自己内心真实感受和情感体验的审视,太宰治勇敢地直面了自己黑暗与无助的一面。
人间失格中的人性思考《人间失格》中展示了世俗社会中种种不完美和扭曲现象,探讨了人性中善恶两重天、欲望与理智之间抵触等复杂问题。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描写让我们思考生命价值、孤独与归属感、道德与伦理观念等多个领域。
反思与启示通过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的自省和对人性的深度思考,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反思和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勇敢直面自身内心的黑暗面,并从中寻求变革与进步。
其次,对于他人的行为与态度,我们需要保持客观理性地判断,避免贴上简单标签。
最后,对于社会及自我所设立的信念和规范也要经常进行审视和重新评估。
结论《人间失格》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太宰治通过自身的自省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揭示了现实社会中众多问题。
这本书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本关于人性、意义和存在之谜的哲学之书。
通过阅读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度思想,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社会以及整个人类。
以上就是关于挖掘《人间失格:太宰治的自省与人性思考》主题下所涉及内容的详细讨论。
通过深入思考太宰治的作品和他对人性的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于存在意义的思考。
希望本文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罪多者,其爱亦深--在《人间失格》中解读太宰治的颓废美学和
生死观
罪多者,其爱亦深--在《人间失格》中解读太宰治的颓废美
学和生死观
高新檬
【期刊名称】《青年文学家》
【年(卷),期】2016(000)026
【摘要】《人间失格》是日本文学史上最彻底实行无赖派精神的作家,被称为“无赖派旗手”的太宰治的代表作之一。
以主人公大庭叶藏“充满羞愧的一生”为开端,作品风格贯穿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极度否定,对自身病态与罪恶的唾弃,并将自己定义为“罪恶的合集”“生下来便是阴影”,描述了主人公荒颓凄凉的悲惨人生。
【总页数】1页(130-130)
【关键词】罪孽;颓废;生死;自杀;唯美;悲剧
【作者】高新檬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从《人间失格》解读太宰治的“罪”意识 [J], 王天鹏
2.太宰治的罪与罚--从《人间失格》看太宰治的罪意识与自我救赎[J], 李文娟
3.《人间失格》与太宰治的基督教思想 [J], 蔡超
4.人间失格纪念太宰治诞辰一百周年 [J], 张晓鹏
5.太宰治:罪多者,其爱亦深 [J], 陈德文。
生命在欲望中燃烧——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评析
汪涵颖
【期刊名称】《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年(卷),期】2022(6)33
【摘要】太宰治是日本著名的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间失格》作为其晚期创作中极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借助主人公大庭叶藏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内心独白
表现出作者对于生命的审美追求。
战后的日本社会上随处都充斥着颓败奢靡的风气,大庭叶藏在欲望的染缸里浮沉却未放弃思考,从时代环境中着手探索欲望对于生命
的存在价值,从与女性的周旋与情欲中升华生命的真谛,最后回归到传统文化之美中
做出生命的抉择。
在太宰治“向死而生”的生命观里书写了对日本传统文化意蕴的尊崇与向往,重塑了死亡在生命中的角色,明白了“赴死”是为了找寻更高价值的“生”。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汪涵颖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313.074
【相关文献】
1.太宰治小说《人间失格》中的自我意识
2.太宰治无赖派小说《人间失格》中的社会反思
3.太宰治无赖派小说《人间失格》中的社会反思
4.解读太宰治《人间失格》
中的“丧”文化5.以“无赖”反击荒谬:太宰治笔下“边缘人”形象分析——以《人间失格》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导语】书是美景,读书是饱览美景。
⾜不出户,你可以遍游于千⼭万⽔,徜详于长江黄河之间,看⼀道残阳铺⽔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春江胜景,感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景,更有那鱼⽔之乐游鱼细⽯,直视⽆碍。
欢迎阅读⽆忧考为⼤家精⼼整理的“《⼈间失格》读后感【三篇】”!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忧考!【篇⼀】 【篇⼀】 作者太宰治为我们讲述了⼀个关于主⼈公叶藏从⼩因为胆⼩懦弱⽽去搞笑,取悦他⼈,越长⼤越逃避这个世界,沦落为终⽇饮酒作乐、放浪形骸的⼈,最终只能毁灭⾃⼰的故事。
这个故事最能引起我共鸣的地⽅在于我们都⾝处⼀个不是周遭所有事物都令我们满意的世界,每个⼈对待世界的⽅式不同,⼀些脆弱敏感的不懂得怎样与这个世界相处的⼈,遇到⾃⼰不喜欢却推脱不了的事物,就采取逃避的⽅式,从⽽变成了⼀个虚伪的戴着⾯具⽣活的⼈。
很喜欢书⾥关于主⼈公的⽗亲要出发去东京之前问孩⼦们想要什么礼物的描写:⽗亲问他是不是还是买书?但是建议他买玩具,哥哥却说还是买书更好之类的,⽗亲看他不说话有些失落地合上了记礼物的笔记本,甚⾄连书也没有记录。
其实他幼⼩敏感的⼼早就开始挣扎,怕⽗亲失望,他思忖了许久,半夜悄悄⾛到客厅桌旁,翻开⽗亲的笔记本,⽤⾃⼰稚嫩的笔触写下“狮⼦”,因为他认为⽗亲是希望他选“狮⼦”这个礼物的,结果⽗亲知道后误认为⼉⼦就是想要“狮⼦”,因为问他的时候不说,之后⼜⾃⼰⼀板⼀眼地写下来了,于是⽗亲在玩具铺⾥笑了半天。
看到此情此景的描写时,我也被逗笑了,觉得这个⼩孩和⾃⼰很像,很逗,但是他何尝不是⼩⼼翼翼地过着他的童年时光。
在他⾝上我看到了很多⼈的影⼦,⾄少我⾃⼰从⼩也这样,怕⾝边的⼈失望⽽不断地⽤迎合他⼈的⾔⾏和动作去讨好他们。
作者紧接着解释了这⼀原因,主⼈公年幼时受到过家中佣⼈的侵犯,使他对这个周围的⼈失去信任。
“我知道⾃⼰的想法有失偏颇,但我仍然认为向⼈诉苦不过是徒劳⽆功,与其如此,不如缄⼝不⾔地承受下来,我想,除了继续以滑稽的⾔⾏处世外,我别⽆选择。
人间失格内容总结简介《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于1948年创作的一部小说,被誉为太宰治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讲述了主人公太宰治自传体的经历和内心的痛苦挣扎,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无情现实。
本文将对《人间失格》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内容概述1. 好友谈话小说一开始是太宰治与他的好友谈话的场景。
太宰治生活颓废,酗酒成性,然而在这段谈话中,太宰治透露出他对人生痛苦的思考和对自己价值的怀疑。
他对自己的生命感到绝望,认为自己是个失格的人。
2. 与绫子的相遇太宰治在一次酒后的夜晚,遇到了一个名叫绫子的女性。
他们发展了一段且复杂的关系。
绫子是一个相当坚强的女性,她尽力帮助太宰治,但太宰治并不愿意接受她的帮助。
3. 太宰治的家庭生活太宰治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
他的妻子与他的父亲一起虐待他,导致他对家庭产生了深深的畏惧感。
太宰治试图逃离这种痛苦的家庭环境,寻找自己的人生出路。
4. 太宰治与日本赤军的故事在小说中,太宰治与一群激进的青年相遇,并加入了他们的组织——日本赤军。
太宰治试图通过参与革命行动来解救自己的内心困境,希望通过实现社会的改变来寻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5. 自杀的决定太宰治最终决定自杀,他将自己绑在一根柱子上,等待死亡的到来。
太宰治将自杀视为绝境逆袭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和抗争。
主题分析1. 人性的复杂性《人间失格》通过太宰治的自述,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太宰治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既渴望自由和解脱,又无法摆脱对负面情绪的依赖。
他对他人的渴望和对孤独的追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反映了人性的矛盾和复杂性。
2. 社会的无情现实小说中揭示了社会的无情现实。
太宰治身处的社会环境充满了贪婪、冷漠和虚伪。
人们只关注自身的利益,不愿意为他人付出。
这种社会现实迫使太宰治感到绝望和失望,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存在意义。
3. 对生命的思考太宰治对生命的思考是小说的核心。
太宰治将自杀视为一种解脱和逆袭的方式,试图通过自我毁灭来实现对生命的反叛。
人间失格经典书评范文(精选6篇)《人类失格》又称“失格”是日本小说家太子集创作的中篇小说。
它发表于1948年。
这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间失格经典书评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人间失格经典书评《人间失格》是一部日本中篇小说。
我阅读的这版书是由《人间失格》、《微明》、《斜阳》、《樱桃》、太宰治年谱组成。
起初,只认为这是一部小说集,等阅读完全书,才恍然大悟,前面的小说就像是按照年谱,写的自己,从成长,成婚,育子,死亡。
纠结,痛苦,折腾的一生。
年谱是画龙点睛。
刚开始阅读时,觉得主人公无病呻吟,生于较为富裕的家庭,兄弟间排行小,读书多,思想多,性格细腻敏感,我的总结是一个悲观的戏精。
捕捉到一点点自己的感受,痛苦,内心波动,就用放大镜放大好多倍,让这些负面的情绪恣意地腐蚀自己,拖垮自己,却不去拯救自己。
但主人公又是那么的纯粹,似乎有颗水晶一般的心。
所以对他责备不起来,只能叹息一句,何必如此。
如文中最后旁人的无心感慨我们认识的叶藏,又直爽又乖巧,要是不那么喝酒的话,不,即使是喝酒也还是一个像神一样的好孩子呢。
阅读过程中,不断感慨,你没必要这样啊,不要这么伪装自己,奉承别人啊!你为什么要去死啊?没有必要啊。
看《活着》时,我的感慨是富贵,为什么你还能活下去,心那么苦。
活着比死更不容易。
你为什么不调整自己,好好活着可,从故事中又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缺乏自信,去称赞别人,害怕矛盾与冲突,妥协,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笑脸去相迎别人,哪怕自己并不想笑,甚至质疑为什么要委屈自己做个好人。
为什么我不改变自己?因为不知道怎么改变,不知道要怎么做。
改变也很难,哪怕一点点的改变,也需要长时间的体验,体会,顿悟与调整。
改变需要时间。
或许主人公是真的不知道要变成什么样子,要怎么变。
而且在酗酒,女人,麻醉剂的深渊里越陷越深,改变自己的力量慢慢消减,直至消失。
当身体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承受之力,只能任由痛苦的恶魔摆布,死或许真的是一种解脱,不论对活着的人,还是死去的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人间失格》论太宰治的荒诞哲学 作者:姜振华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5期
摘 要:二战以后,日本战败,从昔日称霸一时的“皇国”沦为被占领国,列岛一派衰败景象,政治,经济社会一切秩序陷入了一片混乱。当时的人们失去了既有的功利价值,精神失衡,完全丧失了精神的主体性,落入心理性的虚脱状态中。在这种巨大的历史转折面前,众多的国民失去了追求的目的和追求的方向,产生一种危机感,幻灭感和虚无感,越来越怀疑战后日本社会的稳定性,越来越否定传统的价值观念。在这种精神荒芜,自私伪善的黑暗社会,太宰治的一部《人间失格》用自我破坏,自虐的这种方式来警醒当时的人们,企图以此还唤醒人们重塑精神世界,希望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现世进行思考反思,并以此来表达对当时那个伪善荒诞世界的控诉和反抗。
关键词:荒诞;怀疑;觉醒;自虐;反抗 作者简介:姜振华,天津外国语大学 2012级研究生,日本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5-0-01 无论是国内或国外,关于太宰治及其作品的研究数不胜数。其中东乡克美主要是针对太宰治文学中出现的女性来进行研究。《人间失格》中几乎完全没有提及母亲,以及主人公一系列的女性关系,表明了太宰治母爱的缺失。另外,米仓育男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研究太宰治的爱与憎,以及《人间失格》中的“道化”问题。而本文将引用法国作家加缪的“荒诞哲学”理论通过《人间失格》这部小说来进一步探究太宰治的“荒诞哲学”。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最重要的遗作。全书共分序曲,后记以及三篇手札构成。书中主角大庭叶藏自认天生是个“边缘人”,所以曾经积极参加非法的马克思主义社团,后来因为与女优相携自杀时候,女方身亡而他获救,所以他被以教唆杀人的罪名短暂入狱,沦为罪人;结婚之后,纯洁的妻子却因为信任而遭到玷污让他彻底崩溃;最后大庭叶藏这么一个丧失为人资格的人完全凭感情行事,一步步由病弱,无力走向堕落的人生,从沉湎药物,买春,自杀到完全不理解他人,同时恐惧弃绝世界,最终被送进精神病院。而太宰治本人,在完成《人间失格》后就投水自杀了。法国作家加缪曾说过:“自杀,是世上最严肃的哲学”。太宰治的自杀或许是战争历史的伤痕所致,但更多的是想以这种激烈的方式,唤起人们的心,唤起当时民众的觉悟和反省,重新树立精神价值标准,走出荒诞社会。
人间失格太宰治的自传体小说人间失格——太宰治的自传体小说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于1948年所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通过主人公太宰治的视角,深入揭示了他内心的挣扎与痛苦,以及对社会及人性的思考。
小说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叙述方式,一直深受读者喜爱。
太宰治以自传体的形式写下了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现了他所处的困境和心灵的纠结。
故事开始于主人公太宰治的自白,他承认自己是一个堕落的人,同时对世界、对人性产生了深深的疑问。
太宰治自幼家境富裕,却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他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缺乏亲密的家庭关爱,迫使他重新审视自己的存在。
太宰治坦诚地揭示了自己对死亡的恐惧、对生活快乐的渴望以及对人性善恶的思索。
小说中,太宰治以一系列自传体短篇故事的形式,展现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心理的变化。
比如,他通过描述与女性的相处,揭示出自己对爱的渴望和对性的困惑。
他对于人际关系的深入思考,揭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社会压力的迎合。
人间失格中,太宰治通过对曾经的经历和自己的人生观念的反思,逐渐成长并逐渐接受了自己的生活状态。
他看到生活的无常,看到社会的虚伪与黑暗,但与此同时,他也发现生活中仍然存在美好和温暖。
他从“人间失格”的状态中逐渐找到了自我救赎和坚守的勇气。
太宰治的自传体小说《人间失格》的意义在于,通过主人公太宰治的自我揭示和心路历程,帮助读者思考自身的困境和挣扎,并以此促进对人性、社会、以及自我存在的深刻思考。
小说作为太宰治的自传,对于了解太宰治的创作动机和思想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
尽管太宰治的自传体小说《人间失格》在创作时期并未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当代文学中崭露头角,逐渐成为被广泛讨论和研究的经典之作。
它以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成为太宰治所留下的重要遗产。
总结一下,《人间失格》是太宰治以自传体形式创作的一部小说,通过主人公太宰治的视角,展示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试从《人间失格》看太宰治的女性观
《人间失格》是日本无赖派大师太宰治的“天鹅之作”,也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
作品。但与其作品相比,对太宰治的女性观的研究却不多。所以我只能从前辈学者关于
太宰治其他方面的研究中总结出一些与太宰治女性观相关的研究观点:
一、对太宰治的生平际遇及其思想渊源进行研究,从而推导出太宰治女性观形成的
原因。《外国文学史话 东方近现代卷》一书中有提到,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的太宰治,
正是因为家庭富足,作为家里第六个儿子的他,从小就被丢给了保姆,从未体验过父母
强烈的爱。同时他又继承了母亲柔弱的体质,体弱多病,非常敏感,总觉得自己在家里
孤独寂寞,他渴望得到别人的爱。这一切都与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的描写相吻合作
为一个以自序为创作风格的作家来讲,其自身的经历、观念便是作品的一个根源。这一
点在刘军的《“我想到没有女人去的地方”——从<丧失为人资格>等看太宰治的女性观》
中也有提到:“毋庸置疑,一个人童年时代的经历与家庭环境对他(她)日后的成长有
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决定其一身。这一点在太宰治身上体现尤为明显。在太宰
治的人生从出生到小学毕业、中学在校期间、高校入学到情死事件、情死事件到被送入
神经医院、出院后等各个个时期一直有各种各样的女性围绕在其身边。可以说他的一生
都与女人分不开,但却总找不到真正的爱情。尤其是在他1931年回到家乡青森,与初
恋情人小山初代同居后不久,便极度失望地得知小山初代曾与另一男子发生过关系。这
一打击使他的精神出于崩溃的边缘。
二、对《人间失格》中女性形象原型的考证。由于《人间失格》是一部带有自传性
质的作品,文中众多的女性形象也都有着各自的原型。如在太宰治年鉴中就明确地提出
了《人间失格》中与大庭叶藏一起镰仓殉情的银座酒吧女常子,正是1930年11月与太
宰治在镰仓殉情的银座酒吧女招待田部シメ子。而文中大庭叶藏那遭受到他人奸污的妻
子身上,则有着太宰治初恋情人小山初代的影子。对小说中女性角色原型的考证的意义,
不在于那个人到底是彼时现实中的哪个人,而在于表明一种态度,即小说的创作是有凭
可依,是时代思潮和社会现实在文学作品中的投影。
三、对太宰治病态性格的研究。性格有时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也影响着他对问题
的想法和观念。《挑战实型、过分敏感型、强迫型并且抑郁型倾向的复杂性格。”而他从
异常性格性格的弱点》一书在《太宰治的病态性格》一节中提到:“太宰治的性格是一
种现中解脱出来或者说是忘记痛苦的方法就是酒、烟草和女人。而在其短暂的三十九年
生命中,五度殉情,最终情死。太宰治经常想到死亡,对自己说“想死”就能够产生获
救、被救的心理。然而为什么太宰治的自杀总是以殉情的形式进行的呢?这是一个值得
去深思的问题。
四、太宰治对待女性甚至对与家庭的矛盾态度。女性在父权制文本中常常扮演着天
使/魔鬼双重角色,这无疑反映了男性对女性的矛盾态度。对于女性,太宰治表现出明显
的矛盾态度。他以自身的经历和敏锐细腻的感受,塑造出一系列女性形象,然而在字里
行间又透露着一种矛盾的心理。在《“我想到没有女人去的地方”——从<丧失为人资格>
等看太宰治的女性观》一文中提到这是因为,“从小在女人堆里长大的我(太宰治)”,
由于叔母、阿竹给了他某种程度的母爱补偿,所以太宰治牵起的作品中仍不乏有诸多健
康明朗的女性形象。而后来由于经历女性的磨难,他不禁发出了“她们难以捉摸,令人
如坠云雾,一不经意便陷临惨痛的挫败。这种挫败感与从男性那所受到的鞭笞是截然不
同的,是种犹如内出血般的攻心剧毒,引人不快,且难以治愈。”的感叹。
当然以上几点,只是从前人研究中总结出的一种大致的情况,无法完全覆盖《人间
失格》女性形象研究的每个领域。太宰治的作品中既有卑弱女性生存困境的描摹,也有
对没落封建大家族中女子迷茫的关注。他渴望的到女性的爱,但又因为在女性那里受过
伤而对女性有着一种排斥感。他写过无数从女性视角出发的“私小说”,可以看出她对
于女性的心理还是比较了解的,然而他却又在《人间失格》中表示“她们难以捉摸,令
人如坠云雾,一不经意便陷临惨痛的挫败。”
虽然,前辈学者对太宰治的女性观有过不同方向的论述,但是尚有阙漏。围绕着大
庭叶藏的家庭生活、社交经历,小说中出现了不少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从生理学角度
而言,或为老妪,或为少妇,或为少女;从伦理学角度,或为母亲,或为女儿,或为妻,
或为情人。但却甚少有关于这些女性的外貌描写,甚至连女性的名字也是不确定的。是
否他只是将女性当作一种符号,一种存在物?或者说是因为出于对女性的负罪感使他觉
得,淡忘反而是对彼此最好的保护。而且在诸多的女性形象中,虽不乏有母性形象,但
母亲的形象却有所缺失。本文拟对《人间失格》中的女性形象,及小说中男性角色(大
庭叶藏)的言行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太宰治生活的时代大背景以及太宰治的人生际遇,
从而总结出太宰治的女性观,并试对其女性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人间失格》中
所表现出出来的太宰治的女性观做一番新的论述。
参考文献:
[1]刘军,“我想到没有女人去的地方”——从《丧失为人资格》等看太宰治的女性观,《走向21世纪
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1999
[2]村濑学,「人間失格」の発見[M],大和書房,1988
[3]日本文学研究資料叢書太宰治[C],有精堂,1970
[4]日本文学研究資料叢書太宰治Ⅱ[C],有精堂,1970
[5]叶渭渠,日本文学思潮史[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6]王长新,日本文学史[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7]罗婷,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8]太宰治,人間失格[M],集英社文庫,1990
[10]李东山,人生苦旅:中外名人自绝探秘,岳麓书社,2003
[11]刘研,斐丹莹.“丧失为人资格”的太宰治[DB],外国文学史话东方近现代卷,2001
[12]悬田克躬,太宰治的病态性格[DB],挑战性格的弱点:10种性格类型及其行为表 现,2001
[13]王述坤,被沉重的十字架压倒的文人太宰治[DB],日本现代文学名家及其代表作,2007
[14]Phyllis I. Lyons.The saga of Dazai Osamu: a critical study with translations[M].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tanford,California,1985
[15]HijiyaYukihito, A Religion of Humanity: A Study of Osamu Dazai's No Longer Human,Critique,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