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庆公共行政学3第三章《行政权力》共57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57
第一部分行政原理与行政体制[视频讲解]第一章绪论[视频讲解]1.1 本章要点■公共行政学的含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现代行政现象■现代行政精神■公共行政学的演进■我国公共行政学的历史与现状■国家公共行政管理体制1.2 重难点导学一、理解公共行政学1.公共行政学的含义[1]学科基础:政治学、管理学[2]公共行政公共行政泛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依据宪法及法律的规定,通过科学、及时地制定和准确、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保证公共安全、提供公共产品、实施公共服务的活动。
即公共行政是依法运用公共权力、承担公共责任、解决公共问题、保障公众利益、满足公众需求的一种最为广泛、最为经常、最为直接的国家行为。
[3]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又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指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及自身内部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是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2.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1]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
根本目的在于如何确保政府的行政宗旨,确保政府及其官员依法行政,防止政府及其官员侵权、越权甚至实行行政专横,同时确保政府及其官员积极而有效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共行政职能。
[2]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
其基本任务集中在四个方面,即如何不断地提升政府公共政策的质量,不断地提升政府社会管理的水准,不断地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功能,不断地提升政府的“与时俱进”和自律的能力。
[3]在不断提高行政学术水准的同时,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和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
[4]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
公共行政学综合性的学科优势有助于弥补技术专家的不足。
其独特的学科体系既可以对现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也可以对未来人员进行基础教育。
第三章行政权力第一节行政权力概述名师解析:本章是考研复习的重点章节。
一切行政活动都是通过行政权力的运行来实现的,行政权力是一切行政现象的基础。
一、行政权力的涵义行政权力作为政治权力的一种,它是国家行政机关(主体)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途径),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目标)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
行政权力的这一定义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2.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有效的实现国家意志。
3.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的推行政令。
4.行政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及其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组织和集团,囊括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
5.行政权力的性质是一种由社会上少数人行驶的管理权力。
二、行政权力的主要学说(名师注:重点)(一)早期分权学说一般认为亚里士多德开了分权的先河,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将国家权力分为三种机能:议事、执行和审判。
(二)三权分立学说查理`.孟德斯鸠集分权学说之大成、明确划分国家权力,他把国家权力划分为三种:立法权代表国家的一般意志,行政权主要执行国家意志,司法权则主要在于保护民众的利益。
后来,人们又将三权分立深化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的机构分立、职能分工和人员分立的诸项具体内容。
(三)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德国学者乔汉•布隆赤里较早提出政治与行政分开的思想,行政学创始人威尔逊和社会组织理论之父韦伯都对此作了进一步的继承与发展。
美国政治学家古德诺全面阐明了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理论。
他认为,国家只有政治与行政两种权力,其中政治与政策或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行政则与政策的执行相关。
(四)五权宪法学说由孙中山先生在借鉴西方三权分立学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政治传统所创立的一种学说。
五权宪法将国家权力分作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监察权和考试权五种。
(五)议行合一学说议行合一理论不同于三权分立学说,又不同于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学说,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行政权力与立法权力是统一的。
第1章绪论课后答案P571 .为什么说“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借用’的学科。
答:“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借用’的学科”是一个正确的论断。
因为行政管理学在研究公共行政现象的过程中,大量应用了不同时期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促进了自身的完善和进步。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就起源而言,行政管理学脱胎于政治学学科。
早期的行政管理学虽然从一开始就强调行政执行的特殊意义,但那时所涉及的主要领域是理论的、范畴的和逻辑思辨的,而不是技术的、过程的和实际运作的,且有关公共行政的诸多问题常常是与政治学学科合并讨论的。
目前许多有关公共行政的问题,也仍然是与政治学学科交叉研究的。
( 2 )在研究方法上,行政管理学吸收了大量商业管理的观念。
行政管理在研究过程中引入了商业管理的效率、成本、时间一动作分析等观念和方法,将其应用到关于公共行政问题的研究之中。
这就为公共行政学的学科方法论的丰富化和学科领域的拓展建立了新的基础,推动着公共行政学朝着实证研究的方向不断发展。
2 .公共行政学的一般涵义。
(重点,北科06研,北理05研)答:公共行政学也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公共事物及自身内部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
公共行政学的一般涵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 )从研究范畴上看,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
其包括公共行政制度、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
( 2 )从功能上看,公共行政学的作用在于反映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开掘公共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合理化、效率化和时代化的进程。
3 .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功效。
答: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功效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确保政府的行政宗旨。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权力【圣才出品】第三章行政权力一、概念题1.行政权力答:行政权力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是政治权力的一种。
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①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②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
③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
④行政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及其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组织和集团,囊括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
⑤行政权力的性质是一种由社会上少数人行使的管理权力。
2.行政主体答: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对与行政主体含义的理解有狭义、较狭义、广义之分,具体内容是:①狭义的理解认为,行政主体就是狭义的政府,亦即国家行政机关。
②较狭义的理解认为,除国家行政机关之外,立法和司法机关或者其中的某些机构都可作为行政主体,原因在于立法和司法机关当中都有执行性的行政事务存在,也就是说,行政主体应该是广义的政府。
③广义的理解认为,行政权力普遍存在于各种公共组织当中,因而行政主体也就等于是公共管理主体。
依据此说法,不仅政府,就连非政府组织、政党和各种社会团体也都可以成为行政权力的主体。
3.行政客体答:行政客体是指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包括所有的居民以及由居民所组成的不同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
行政权力不像政府之外的其他组织权力那样囿于一定的范围,这就决定了行政权力客体的普遍性。
对于行政客体而言,既接受行政权力对于其所涉及的公共事务的管理,同时本身又存在具有自主性领域。
4.三权分立答:三权分立是指一种关于国家权力划分的学说,主要内容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依据这一学说建立的三权分立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权分立的内涵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①以权力制约权力。
第三章行政权力一、行政权力的涵义行政权力: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
行政权力的内涵?(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⒈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⒉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要通过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和各类政策来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⒊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⒋行政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以及由居民所组成的不同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囊括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⒌行政权力的性质是一种由社会上少数人行使的管理权力。
二、关于行政权力的各种学说(行政权力学说的演变?)⒈早期分权学说----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政治学》⒉三权分立学说----查理·孟德斯鸠⒊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布隆赤里;伍德罗·威尔逊;马克斯·韦伯;古德诺⒋五权宪法学说——孙中山先生在借鉴西方三权分立学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政治传统所创立的一种学说。
⒌议行合一学说——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行政权力与立法权力是统一的。
法国巴黎公社首创了议行合一的先例。
⒍组织权力学说——组织权力普遍存在,其重要功能在于建立和维持社会秩序。
三、行政权力的结构(简答)行政权力的结构:行政权力结构是建立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权力分工的基础之上,是指行政权力整体性的关系状态和有序性的活动过程,既包括行政管理中权力安排的静态结构,也包括行政管理中权力运行的动态活动过程。
㈠行政权力的静态结构行政权力的静态结构:指行政权力与其行使主体结合之后所形成的一种网络架构。
⒈纵向的层级结构;⒉横向的部门结构㈡行政权力的动态结构行政权力的动态结构:是由权力作用的方向、方式、轨道、层次、时间和结果等要素结合所构成的权力运行模式。
⒈行政权力是一种矢量,其作用方向和轨道有明显的指向;⒉行政权力的运行有层次性,其中间过程存在许多中介;⒊时间在行政权力动态结构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行政权力的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之间最大的区别;⒋行政权力动态结构中还包括权力作用的结果,这是反映行政权力结构效应的因素。
第三章行政权力一、概念题1.行政权力答:行政权力作为政治权力的一种,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
其主要内容有:①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②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
③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
④行政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居民及各种社会组织和集团,囊括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
⑤行政权力的性质是一种由社会上少数人行使的管理权力。
2.行政主体答: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对行政主体含义的理解有狭义、较狭义、广义之分,具体内容是:①狭义的理解认为,行政主体就是狭义的政府,亦即国家行政机关。
②较狭义的理解认为,除国家行政机关之外,立法和司法机关或者其中的某些机构都可作为行政主体。
③广义的理解认为,行政权力普遍存在于各种公共组织当中,因而行政主体也就等于是公共管理主体。
据此,不仅政府,就连非政府组织、政党和各种社会团体也都可以成为行政权力的主体。
3.行政客体答:行政客体是指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包括所有的居民以及由居民所组成的不同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
行政权力不像政府之外的其他组织权力那样囿于一定的范围,这就决定了行政权力客体的普遍性。
对于行政客体而言,既接受行政权力对于其所涉及的公共事务的管理,同时本身又存在具有自主性的领域。
4.三权分立答:近代意义上的分权学说是从洛克开始的,而集分权学说之大成、明确划分国家权力的是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是指一种关于国家权力划分的学说,主要内容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依据这一学说建立的三权分立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权分立的内涵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①以权力制约权力。
②明确划分国家权力。
三权分立学说把国家权力划分为三种:立法权是指国家的一般意志,行政权主要执行国家意志,司法权则主要在于保护民众的利益。
第一章行政导论第一节行政管理一、行政管理的概念•1、西方学者考察公共行政的三个角度•第一种、从政府的组织结构来考察•小政府的观点:公共行政是政府组织中行政部门所进行的管理社会事务的活动。
•大政府的观点:公共行政是政府组织中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在内的机构管理社会社会事务的活动。
第二种、从政治与行政的关系角度进行考察•古德诺:政治是政策的制定,行政是政策的执行。
•第三种、从管理的角度来加以考察•公共行政是一种协调众人力量以达到共同目标的活动。
•古立克:计划、组织、用人、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
即著名的POSDCORB。
2、概念•公共行政就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
•(1)主体:国家行政机关•(2)客体:社会公共事务•(3)活动、过程:依法进行;有效——有效性、效率。
二、特性•政治性;•执行性:•权威性(强制性);•公共性。
三、现代公共行政产生的背景•1、现代公共行政的产生是与民族国家的产生建立和大工业革命联系在一起的。
民族国家的建立,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体制的确立,为公共行政奠定了一个基本的框架。
表现在:•(1)在国家体制的结构上,确立了立法、行政和司法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这一原则在立法和行政的关系上,确立了行政是立法机关意志的执行,从而也就确立了公共行政的承担者——政府的地位和作用。
(2)在官僚制度上,确立了通过选举和考试择优录用的原则选拔官员的制度,以及政务官的任期有限制、文官的常任制以及功绩至上的管理制度。
它既体现了国家体制的共和特征,也使公共行政的具体承担者具备了较高的素质。
(3)工业大革命的大生产方式造成的劳动分工和专业化为现代公共行政的产生提供了又一个重要条件。
现代公共行政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管理:政府组织结构的职能化和部门化——有效行使对社会的管理;公务人员的背景和所从事的工作的专业化——熟练地处理有关的行政业务。
2、现代公共行政的产生同时又是与一种现代公共行政精神的培育联系正在一起。
公共行政学行政权力概述一、引言公共行政学是研究政府组织、行政管理以及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的学科,在这个领域中,行政权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行政权力是政府机关依法实施管理职能的能力和权利,是政府履行职责、执行政策和处理社会事务的基础。
本文将对行政权力进行概述,探讨其性质、来源、限制以及运作方式。
二、行政权力的性质行政权力是一种特殊的权力,它具有专制性、强制性和公共性的特点。
首先,行政权力是专制性的,即政府机关是其行使者,其行使对象也限制在特定范围内。
其次,行政权力具有强制性,意味着政府机关可以通过命令、处罚等手段对社会成员采取强制措施。
最后,行政权力是公共性的,即行使行政权力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非私人利益。
三、行政权力的来源行政权力的来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政府政策。
首先,宪法是国家权力的最高源泉,它规定了政府机关的组织结构、职权范围和限制。
其次,法律是行政权力的基本依据,政府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必须依法行使。
另外,行政法规是政府机关根据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用于细化法律规定。
最后,政府政策是政府制定的具体措施和计划,用于指导行政行为。
四、行政权力的限制行政权力虽然必要,但也必须受到有效的限制,以防止滥用。
行政权力的限制主要包括法律、宪法、监督机制以及司法程序。
首先,法律是行政权力最基本的限制,政府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
其次,宪法是行政权力的最高限制,政府机关必须遵守宪法的规定。
另外,监督机制包括行政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等多种形式,用于监督政府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最后,司法程序则是通过司法机构来审查政府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五、行政权力的运作方式行政权力的运作方式主要包括行政决策、行政执行以及行政监督。
首先,行政决策是政府机关根据法律、政策和实际情况做出的决定,包括政策制定、计划制定等。
其次,行政执行是政府机关执行决策的具体操作,包括执法、管理、公共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