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管考研必备复习资料】张国庆《公共行政学》考研精编笔记
- 格式:pdf
- 大小:1010.55 KB
- 文档页数:68
第十三章依法行政第一节依法行政的历史缘由和发展依法行政:在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治体制格局中,公共行政权力主体即狭义的政府,应当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行为。
论述依法行政的历史缘由和发展?(1)依法行政的缘起:依法行政源起于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
(2)依法行政的形成:依法行政形成于阶级完全控制国家权力,并形成资本主义国家体系之后。
(3)依法行政的发展:依法行政发展于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之时并延续至今。
简述西方依法行政的理论和初中实践历史变迁的特点?(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体上都经历了一个从重视立法,强调立法高于一切,向重视行政、突出行政职能地位转变的历史过程。
(2)资本主义国家依法行政释义的宽泛化,是在三百余年法制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国家现象。
(3)行政权力的扩展受到了三权分立国家权力体系中其他国家权力主体的制衡,使行政权力不可能恣意妄为。
第二节依法行政的理论基础简述依法行政的理论基础的构成?(1)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提出的自然法理论和契约论等构成其原理性的思想源流;(2)资产阶级的权力分立和制衡学说及其实践构成其直接的法政基础;(3)资本主义的经济原理和市场经济规则构成其广泛的社会基础。
简述资本主义经济特性与依法行政的内在联系?(1)财产私有制;(2)市场竞争;(3)管理理性化。
第三节依法行政的制度机制简述强调依法行政的原因?(2004年简答题)(1)在与公民、与社会的关系上,政府行政机关是最直接的、最经常的、最广泛的、最具体的,事实上,“公民从生到死的全部都与行政部门所提供的服务密切相关”,从一体两面说,受到行政部门侵权的可能性也最大。
(2)在组织构成和决策程序上,三权当中的立法权是典型的“票决制”,司法也有陪审制和两级终审制,唯独行政是首长个人负责制。
(3)在实际生活中而不是法理上,“权”与“事”合称“权事”,权随事走乃是常态,即掌理多少事情就有多大的权力。
(4)法律永远不可能对一切关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做出规定,法律也总是落后于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因而法律的规定总是原则的、有限的,法律的适用也经常是模糊的、有争议的。
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张国庆版《公共行政学》考研笔记重塑政府、政府再造、撤出制高点试述重塑政府?(1)“重塑”的特点:丢弃与传统公共行政紧密相连的一些陈规旧俗,并期望彻底反思政府的动作。
(2)“重塑”的价值标准:解决政府各种问题的唯一正确的价值选择,在于重新定位政府的职能,按照企业家精神重塑一个“企业化政府”。
(3)“重塑”的政策主张:①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②小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③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④卓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⑤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⑥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⑦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⑧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⑨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⑩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件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简述撤出制高点的内容?(1)新时代已经来临;(2)国家控制“制高点”;(3)国家撤出“制高点”。
第四节创新公共行政公共行政理论关于传统的行政观和行政方法的缺陷?(1)在理性模式的条件下,传统的行政观以古典经济学关于人性的假设——自利的动机,作为社会行为的唯一的、被动的假设,这是片面的,由此导致了公共组织内官僚化程序的形成和工作动机的淡漠。
行动理论假设人性是积极的,并具有明确的社会性。
因此,应当通过启发人性加强组织内的沟通、理解,促成相互支持,实现组织的协调发展。
(2)传统的行政观过分重视管理模式或通则,因而总是以规范性的人、团体、组织、系统作为基本的分析单元,试图通过对其中行为及其因果互动关系的观察,解释和预测事实,并以此作为提高管理效率的主要途径。
这是不够的。
与关于人性的假设相一致,行政理论主张加强个体成员之间、个体成员与组织之间直接的接触,通过面对面主观意愿的表达,实现有效的互动,进而达成共识,借此实现公平与正义。
公共行政学笔记版张国庆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制定、实施和管理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一种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而张国庆是公共行政学领域的专家之一,在该领域被广泛称赞和崇敬。
首先,张国庆是公共行政学研究领域的领袖之一。
他在行政管理学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被誉为当今中国公共管理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
在他的指导下,许多青年学者在公共行政学领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其次,张国庆在公共行政学领域的研究内容也十分广泛。
他从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制定、公共部门的创新以及治理等方面对公共行政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提出的一些理论,如“中国公共治理模式”、“公共部门创新”、“制度设计”等在学术研究和实践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再次,张国庆在公共行政学的教育领域也有非常重要的贡献。
在他的指导下,一批学生在公共行政学领域内逐渐成长成为优秀的学者和实践者。
他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体悟和表达方式等方面都十分着重,并鼓励他们不断探索并提出独特的见解。
同时,张国庆在公共行政学领域中不仅注重理论研究,更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他多次组织学生与行政部门实践,指导学生们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实际情况中,提高他们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主题和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然而,张国庆的研究思路和方向依然深入人心。
他把个人的精力和才智都投入到公共行政学研究和青年人才的培养中,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和中国公共管理体制的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总之,张国庆在公共行政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研究思路和方向为广大公共行政学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思路。
我们应该继续拓展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一.名词解释:行政权力:行政权力——是政治权力的一种,它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
定义包括的内容:(1)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2)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通过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和各类政策来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3)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4)行政权力的客体具有普遍性,是以整个社会为对象的国家权力;(5)行政权力的性质是执行和管理性权力。
1.政党分赃制:政党在选举获胜后,把官职作为战利品据为己有,公开在其支持着之间进行肥缺分账。
P1992.经验决策:决策者根据个人或集团的思想水平、工作能力、生活经验等个人素质作出决定。
它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根据西蒙的观点,经验决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3.行政沟通:行政沟通是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机构之间或行政机构与各有关方面之间所作的信息上的传递与联系。
行政沟通应当是双向的,信息发出后,只有接受者作出了反应,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行政沟通过程。
行政沟通的作用表现在:1)信息交流是行政决策的先决条件;2)行政传递是行政指挥的必经之路;3)信息联系是行政协调的重要工具;4)信息反馈是检查实施、评价政策的依据。
通过有效的行政沟通,可以保证在行政实施过程中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增强行政组织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从而实现高效率的管理。
4.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就是围绕目标的制定和实现来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公共行政机关的目标管理指为实现公共行政目标而进行的对目标的制订、实施、检查和总结等一系列有计划的管理活动(1)是一种过程,是上下两级管理人员共同确定目标的主要职责范围的过程;(2)是一种实施管理计划和考核的方法;(3)是一种个人与组织的关系。
5.国家公务员制度:现代意义上的公务员制度,最初形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出现,是人事行政制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
育明教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育明金牌咨询师梁老师整理北航行管考研状元复习笔记 2说明:本文根据张国庆《公共行政学》,并参照国内和国际其他同类参考书汇编而成,是全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笔记!三、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一)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育明教育解析:所谓“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从一定意义上指公共行政的整个过程所包含的内容,换言之,也就是政府在公共行政过程中的职能。
1、“七环节”理论(POSDCORB):卢瑟.古立克和林达尔.厄威克合编的《行政管理科学论文集》提出了著名的“七环节”理论,即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人事(Staffing),指挥(Directing),协调(Coordinating)、报告(Reporting),预算(Budgeting),以此概括行政管理的七大基本职能,并为此创造了一个新的英文单词POSDCORB。
(常考名词解析)2、张金鉴的15M理论(了解)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了解)四、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了解)综合性2、实践性3、系统性4、技术性5、发展性公共行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育明教育注:常考点)1.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一般认为,公共行政学源自政治学,其最初的目的是研究如何有效地保卫宪法和执行宪法。
所以,从渊源上说,公共行政学是政治学的分支学科。
2.公共行政学与行政法学行政法学,以行政法律关系为研究对象,其性质和内容是研究和规定公共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
其典型表述方式是各种行政法律规范。
公共行政学,研究推行和执行政务以及如何使之有效地原理原则和技术方法。
尤其注重在实际行政过程中的有效性。
两者都是以国家行政为中心观念的学科,行政法学有赖于公共行政学不断充实其内容,公共行政学有赖于行政法学提供维护自身合法权威的规范,进而加强自身的效能。
两者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两门学科。
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重点笔记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重点总结第一部分行政原理与行政体制第一章绪论(2个知识点)名师解说:本章回顾了行政学自1887年至今一百多年所有的成果,是备考时需要重点复习的重点。
咨询师发现,在考生备考的时候,很多人卡在了第一章。
其实,本章重要的考点只有两个:1.行政现象,尤其是不良行政现象。
2.行政学发展历程,包括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和贡献。
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述一、公共行政学的涵义P61.公共行政泛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主体)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依据宪法及法律的规定(依据),通过科学及时的制定和准确、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途径),管理公共事物、维护公共秩序、保证公共安全、提供公共产品、实施公共服务(目的)的活动。
换言之,公共行政是依法运用公共权力、承担公共责任、解决公共问题、保障公众利益、满足公众需求的一种最为广泛、最为经常、最为直接的国家行为。
它的本质属性是“公共性”。
名师解析:“公共行政”这个概念只要把握住“公共利益”“公共性”两点足矣。
其他的内容,可以根,据理解,随意添加和描述,无非就是政府的一些职能“对外保卫国家安全,对内维护公共秩序,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制定公共政策”等。
名师推荐背诵:公共行政,指国家行政机关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依据宪法及法律,通过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对外保卫国家安全,对内维护公共秩序,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它的本质属性是“公共性”。
同义词语辨析: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主体),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途径),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参考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公共行政学——张国庆考研重点笔记--要点————————————————————————————————作者:————————————————————————————————日期:ﻩ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行政管理专业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述(后附简答练习)一、公共行政学的涵义早期的公共行政学1.1911年弗雷德里克·泰罗《科学管理原理》标志西方国家工商企业界进行了观念文化和管理技术的革新2.20世纪初期弗兰克·古德诺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3. 60年代以后,赫伯特·西蒙为代表的全新决策理论的提出及其应用,不仅从理论上对提出了挑战,而且拓宽了行政研究的领域,提高和强化了“管理”在行政研究中的重要性。
4.行政管理学——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在一般情况下,它主要反映政府(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开掘公共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合理化、效率化和时代化的进程。
5.值得强调的是,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在宪法意义上具有明确无误的公共属性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与此相一致,“合法性”和“有效性”构成了政府一切行政管理思想和行政行为的基本价值标准。
6.公共性是公共管理学的本质属性借来的科学公共行政学在研究公共行政现象的过程中,大量的用了不同时期许多科学研究成果。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功效)第一,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根本目的在于如何确保政府的行政宗旨,确保政府及其官员依法行政,防止政府及其官员侵权、越权甚至实行行政专横,同时确保政府及其官员积极而有效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共行政职能。
第二,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
育明教育2015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备考指南【2014年】育明教育总共辅导8名学员进入北大行管前13名,包揽前三名第一名吴思寒学员,第二名韩霄霜学员以及第三名李自可学员.【2013年】北大行管录取的11人中有9个是育明学员。
李强(烟大),刘琦(中山大学),戴美玲(中国海洋大学),朱绍畅(山大),雷明浩(人大),王华伟(安大)等。
【2012年】北大行管录取的11人中有9个是育明学员。
曹weixiao(吉大),王zhe(南师大),张long(重大),刘juan(同济),田jiangyun,李hanzhao(武大)曹baozhong等。
包揽全部5名少干计划学员,分别为尼sha(内蒙),张churui(湖南),陈shisi(四川),张tian(内蒙),宋yu(内蒙)【2011年】北大行管录取的10人中8人是育明学员。
周wuliang(北师大),高bo(山东轻工),郭runlong(青大),常cheng(中青政)等。
包揽全部3名少干计划考生分别是塔na(内蒙),郭xiaochen(内蒙)等【育明教育】2015年北大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只需2500元!赠送阅卷人一对一指导!6月底优惠截止!二、2015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育明教育考试研究院推荐)专业一:《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张国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萧鸣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期刊。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考研解析》,团结出版社,2013年版。
综合二:《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行政法学》,罗豪才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行政法与社会科学》,包万超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比较政治经济学》,朱天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袁荫裳,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考研精编笔记育明教育徐老师赠言:生命在于奋斗,拼搏就是希望;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放弃努力!《公共行政学》讲义导读公共行政管理活动运用的是公共权力,涉及的对象是公共事务,所追求的是公共利益,运行过程也称作公共管理过程。
相反,公共性的缺失就是指谋求非公共利益。
必须一开始就强调公共行政学中的公共两个字,这是个伦理道德问题,更是所有公共行政的理论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解决现实的行政管理活动存在的问题的一个重要出口。
否则不仅政府的合法性会受到质疑,行政理论也必会走向悖论。
所以公共行政学必不能走向回避价值的工具主义,必不能只以效率为行政改革目标,这对于中国现实行政的发展变革尤其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绪论(本章十分重要,一定要重视,是理解这门课的重要基础,看不懂课本的时候就回过头来从本章中找答案。
本章热门考点:行政的含义及其与政治的关系;帕金森定律和彼得原理;行政学理论的发展脉络)第一节公共行政概述公共行政学从诞生之日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理论、方法上的争论以及实践中的变革一直未曾停止过。
公共行政学的涵义1、早期公共行政学发源于政治学,其研究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
虽然一开始就强调行政执行的特殊意义,但还只是从理论、范畴和逻辑思辨的角度,而不是从方法,实证、技术的角度。
2、20世纪以后,随着泰罗科学管理理念的传播,效率,时间动作分析等观念流行起来,“管理”的观念和方法注入到公共行政的研究中。
3、60年代以后,以西蒙为代表的全新决策理论对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提出了挑战。
这样,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两种观念就一起对原有的行政观构成冲击。
4、但是早期行政学关于公共行政性质的界定,公共行政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界定,以及某些检验尺度的原则标准都作为宏观的导向保留了下来。
即使在20世纪后三十年的范式变革中,国家的宪政体制和国家的公共管理制度以及政府的主要职能都没有变化。
所以公共行政(学)一直都有着“政治”与“管理”的双重性质。
5、政治行政观:从宏观的国家权力分配出发,认为行政是政府行政部门所管辖的事务,是政府管理推行政府功能的活动;管理行政观:从行政的有效性出发,认为行政是如何使人们对政府的期望取得成功的各种方法,是实现政府政策的运作。
因此行政也就被理解成包括政府,其他公权机关,甚至是工商社会组织的活动。
(这种观念也为新公共管理埋下了伏笔)。
6、公共行政泛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科学,及时地制定和准确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保证公共安全,提供公共产品,实施公共服务的活动。
换言之,公共行政是依法运用公共职权,承担公共责任,解决公共问题,保障公众利益,满足公众需求的一种最广泛,最为经常和最为直接的国家行为。
7、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在宪法意义上具有明确无误的公共属性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所以合法性和有效性构成了政府一切行政管理思想和行政行为的基本价值标准。
由以上两种行政观,可以得出公共行政学的研究目的1.宪政:研究建立和完善行政制度的理念,保证政府的宗旨不变,保证依法行政,确保政府履行公共职能2.管理:研究提升政府公共管理的水准和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提升公共政策质量。
3.专业:提升学术水准,为政府行政发展提供专业性意见4.通才:培养行政通才,弥补技术专家的不足本书构架:四个部分,若干个范畴行政原理与行政体制、行政程式与行政技术、行政行为与法制行政、行政发展与发展行政1.基础:行政职能;行政权力;行政领导;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决策;2.过程:行政执行,行政方法;行政效率;机关管理;公共财政3.原则:行政行为;依法行政;法制行政;行政责任;行政伦理4.发展:政府能力;中国行政改革;西方行政改革;问题与争论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技术性;发展性现代行政现象与现代行政精神现代行政现象是指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是60年代之后西方发达国家出现和形成的某些行政现象。
而现代行政精神就是至于这些行政现象相一致的、政府在实施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视和强调的行政精神。
现代行政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行政职能扩展,不良行政现象增加,公共行政管理和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现代化。
行政职能扩展1.它反映了一种对国家职能和法治原理的再认识,由单纯地把行政看作议会意志的执行(片面的法治行政、无法律无行政)到肯定现代政府的积极意义(法律有限,人事无穷)。
2.依法行政的内涵发生变化,突出自由裁量权和政府的积极性,于是行政职能的扩展产生了行政国家。
3.80年代以后,官僚主义的盛行,行政效率的低下,公民意愿的损害推动了西方国家行政改革。
不良行政现象增加:以行政权力的强化和行政职能的扩展为基础的政府行政活动的加强相应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行政现象1.行政组织规模庞大,文官数量膨胀,在增强专业化水平的同时带来了划分权责,提高效率上的重重困难,带来机构的臃肿。
2.不同行为主体的复杂利益关系及政府决策能力的下降使得行政决策迟缓,妨碍行政管理效率和有效性。
3.政府人员广泛专业化,造成了“专业人员国家”现象(理解障碍、文官专政)(行政通才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而所谓的行政通才就是指在现代政府中,具有某一种专业知识,同时又具有比较丰富的综合管理经验和知识的人才,一般称之为T型人才)4.官僚化倾向增长,程序化现象,目标替代。
主动精神受到抑制,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也恶化。
(一方面是过分严密的规章制度,一方面是永业制导致的激励不足)帕金森定律:英国学者帕金森在其著作《帕金森定律——组织病态之研究》中提出。
对官僚组织机构,事业单位易于发生又极难改变的近似病态的各种现象进行描述。
因这些现象均是组织的积垢,作者冠以“定律”,借以强调其常态属性。
迄今为止,书中描写的现象仍然是广泛存在的不良组织现象。
如冗员增加定理;中间派决定;鸡毛蒜皮定律;无效率系数;人事遴选庸才;办公场所的豪华程度与机关的事业和效率成反比;鸡尾酒会公式;嫉妒症;财不漏白;退休混乱(也有一种理解是认为帕金森定律主要是指冗员增加定理,官员的数量与工作量无关,而是因为上司总是希望增加下属,并且不希望下属的能力比自己强,于是机构臃肿起来,并且越来越被无能的不称职的人充斥)彼得原理:美国教育学家彼得在《彼得原理》一书中提出,主要揭示的是社会组织的痼疾——不称职。
它的公式是:在层级组织中,每位员工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于是每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不能尽职的不胜任的员工所占据。
因为,任何人的能力和努力程度都是有限的,而晋升是必然的,所以会一直晋升到不称职为止,何况还存在许多其他不良组织现象。
公共行政管理和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现代化1.重视社会目的: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统治者只能通过民主来赢得被统治者的谅解,相应地,政府公共管理要取得社会的理解、合作和支持也必须重视国民意愿,回应国民需求。
所以各国政府都比较重视这一点,注意搞好同民众的关系。
但必须注意到,精英政治与大众民主始终是一对矛盾。
重视社会目的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公共行政管理手段现代化:为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政府不得不广泛运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和方法,这客观上提高了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增强了政府应对公共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行政效率。
3.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现代行政精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主动进取,追求卓越,创新发展主动进取1.传统的行政较为被动,但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问题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于是需要锐意进取的政府2.主动进取意味着重新寻求和确定政府的基本价值标准,重新选择公共政策,制度创新3.某些条件下也有可能导致行政裁量权的无限扩大追求卓越:作为一种行政精神,所谓追求卓越主要是指现代政府在主观意愿与客观效果相同统一的意义上追求出色的政府行政管理,在比较的意义上追求不断提升并在实践中表现出卓越品质的公共政策能力,有效地向公众全面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严守自律,不断推进自我创新的能力。
(这忽悠得~~完美了!)效率,效能,效益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是一个政府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第二节公共行政学的演进公共行政和政府的概念同文明的兴起同步发展。
公共行政学的演进包括四个阶段:早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传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修正公共行政研究时期,整合公共行政研究时期,发展时期(重建或革新)早期:1887年到科学管理理论之前1.产生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建立了基本的理论基础,初步形成学科体系2.威尔逊和古德诺的两分法3.强调行政的重要性和独立性(为了效率,应当适当牺牲民主)传统:20世纪初期到30年代行为科学之前1.泰罗,法约尔,韦伯科学,制度,规范,纪律2.这一时期研究的重点在谋求行政组织的合理化,行政过程的制度化,行政行为的效率化,行政方法的科学化,基本形成了公共行政学的学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