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部编版)上课讲义
- 格式:pptx
- 大小:900.20 KB
- 文档页数:18
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2.提高学生阅读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创作背景三国时期,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了。
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然而刘备很快取得了益州,形成魏、蜀、吴三方鼎峙的局面。
为了加强国力,孙权劝吕蒙多学习。
“孙权劝学”的故事就发生了。
吕蒙(179-220),东汉末年名将,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吕家岗)人。
由于曾为虎威将军,故亦称吕虎威。
历任别部司马、平北都尉(广德长)、横野中郎将、偏将军、寻阳令、庐江太守、汉昌太守、南郡太守等职,封孱陵侯。
217 年,鲁肃病逝。
吕蒙不久后代鲁肃之职守陆口,成为东吴的第三位水军都督。
随后,关羽攻打樊城,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成功袭取荆州,使关羽败走麦城。
吕蒙作为主将四面围住麦城,活捉了关羽。
使东吴割据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220 年,吕蒙病逝,临死前将孙权赏给他的所有东西归还孙权,使孙权大受感动,享年四十二岁。
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 “士别三日” “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等。
一、作家作品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第 1 讲:《孙权劝学》:说我吗?人丑就得多读书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二、中心意旨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之后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长进的故事。
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勉励人们要努力学习,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他人。
三、结构思路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劝因孙权劝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学法常读书大有所益作用秉烛未晚孙权劝学吕蒙治学蒙乃始就学学必有得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赞学印证变化结友而别四、表达技巧(叙事简练而完整)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学习,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