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活动:老师像妈妈
- 格式:docx
- 大小:20.65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小班教案《老师像妈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我爱我家》第二章《亲亲我的家人》。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家人,了解家人的职业;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理解家人对自己的关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家人,了解家人的职业,培养幼儿的家庭观念。
2. 培养幼儿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增强幼儿的亲情意识。
3. 让幼儿理解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学会感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家人,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难点:理解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学会感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卡片、故事书。
2.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不同家庭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家庭成员。
2. 讲解:以故事《老师像妈妈》为例,让幼儿了解家人的职业,感受家人对自己的关爱。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
4. 例题讲解:出示卡片,让幼儿选择正确的家庭成员,并说出他们的职业。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彩笔和贴纸在画纸上创作自己的家庭成员,并分享给同伴。
7. 情感升华:让幼儿说说自己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学会感恩。
六、板书设计1. 《老师像妈妈》2. 内容:家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职业特点:工作、照顾孩子、做饭、洗衣等表达爱意:拥抱、亲吻、说“我爱你”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注明他们的职业。
(2)回家后,给家人一个拥抱,说“我爱你”。
2. 答案:(1)幼儿作品,家长可协助完成。
(2)观察幼儿回家后的表现,家长反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幼儿认识家人,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家人的关爱程度。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主题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家人的职业。
(2)鼓励幼儿在家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幼儿园小班教案《老师像妈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材《我爱我的老师》,具体内容为第二章《老师像妈妈》。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关爱与照顾,培养幼儿尊敬老师,感恩老师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他们,培养幼儿尊敬老师的情感。
2. 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老师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表达出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关爱。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尊敬老师,感恩老师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故事书、录音机、音乐CD。
2. 学具:彩笔、绘画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音乐《老师像妈妈》,让幼儿跟随音乐一起跳舞,营造愉快的氛围。
2. 故事讲解:讲述故事《老师像妈妈》,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老师关爱学生的细节。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幼儿扮演老师,其他幼儿扮演学生,模拟故事中的情景,让幼儿亲身体验老师关爱学生的过程。
4. 例题讲解: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老师的特点,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位代表发言,分享自己心中的老师形象。
7. 表达感谢:让幼儿制作感谢卡片,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六、板书设计1. 《老师像妈妈》2. 内容:(1)老师关爱学生,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
(2)尊敬老师,感恩老师。
(3)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老师的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老师形象。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出心中的老师形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的提升,针对个别幼儿进行个性化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了解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增进家长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
同时,让幼儿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关爱。
2024年老师像妈妈小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综合素质教育》教材第三册第五章《我的老师像妈妈》。
详细内容包括:幼儿通过观察、体验,了解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关爱与照顾,培养幼儿的感恩情怀;通过故事分享、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幼儿认识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角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关爱与照顾,学会感恩。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老师的特点。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懂得与同伴分享和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感恩,认识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关爱。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图片、录音机、磁带。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件,展示一位老师关爱幼儿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位老师像妈妈的地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述一个关于老师关爱幼儿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老师的关爱行为,让幼儿学会感恩。
针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检验幼儿的理解程度。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感受到的老师像妈妈的事情。
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4. 创作环节(10分钟)引导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画出自己心中的老师形象,并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作品。
鼓励幼儿在课后向老师表达感谢,培养感恩习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的老师像妈妈》2. 板书内容:故事梗概老师关爱幼儿的例子幼儿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老师,并用一句话描述她/他。
2. 答案示例:我的老师像妈妈一样温柔,照顾我们很细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表达感激之情时的困难,以便于后续教学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家中也学会感恩,向父母表达感谢。
同时,教师可组织相关主题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感恩情怀。
幼儿园小班教案《老师像妈妈》含反思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不仅仅是孩子们的老师,他们更像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庭。
他们扮演着孩子们的引路人、倾听者和忠实的朋友。
为了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和价值观,我们设计了一堂主题为《老师像妈妈》的小班教案。
首先,我们希望通过这堂课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老师的重要性。
我们将采用故事串讲的方式来向孩子们传达这个观念。
我们选取了《小猫钓鱼》这个经典故事作为教学材料。
故事中,小猫出海钓鱼,不小心掉进了大海里,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
幸好海豚妈妈发现并及时施以援手,救了小猫一命。
通过讲解这个故事,我们希望让孩子们明白,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老师会像海豚妈妈一样帮助他们、保护他们。
接下来,我们会通过一场小游戏来让孩子们亲身感受老师的关怀与呵护。
我们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个小袋子,里面放着一些贴心的小物件,例如纸巾、小食物等。
孩子们要用这些物件去“照顾”自己的玩偶,并将这个过程画出来。
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希望让孩子们意识到,老师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更关心他们的生活。
在课程的最后一部分,我们会进行一次小小的思考和反思。
我们会让每个孩子写一封给老师的信,表达他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同时,他们也可以写下自己作为一个学生应该如何对待老师的建议。
这样的反思和表达,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更加理解老师的辛勤付出,还能增强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这堂小班教案的设计,我们希望能够加深幼儿对老师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同时,也希望能够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和价值观。
在幼儿园时期,孩子们接触到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学会正确对待老师,对他们之后的人际交往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然而,作为教师,我们也要反思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不仅仅是孩子们的老师,更像他们的第二个家庭。
我们要勤于倾听、善于引导,用爱和关怀去化解孩子们心中的困惑和痛苦。
我们要在孩子们最困难的时刻,像母亲一样给予他们力量和支持。
总结一下,《老师像妈妈》这堂小班教案旨在加深幼儿对老师的理解、感激和尊重。
幼儿园小班精品教案《老师像妈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材《我爱我的老师》,涉及第四章《老师的爱》中的第一节《老师像妈妈》。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和照顾自己,通过故事、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受并理解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关爱,学会珍惜和感恩。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表达和沟通能力,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老师的特点。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互相帮助,关心同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老师像妈妈的特点。
重点:让幼儿感受和理解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关爱,培养感恩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图片、录音机、磁带。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故事《老师像妈妈》引入,讲述老师关心照顾幼儿的情景,让幼儿初步感受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关爱。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老师的特点,如温柔、关心同学等。
3. 讨论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互相分享自己感受到的老师像妈妈的地方。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老师形象,并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老师像妈妈》2. 板书内容:老师的关爱:关心、照顾、陪伴幼儿的感受:温暖、安全、快乐感恩行动:尊敬老师、关心同学、帮助他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老师,并用一句话描述。
答案示例:我的老师像妈妈一样温柔,她会关心地问我吃饭了吗。
2. 作业要求:幼儿独立完成,家长协助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活动通过故事、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关爱。
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积极参与,用语言和画笔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拓展延伸:组织家长参与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增进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老师像妈妈》教案标题:《老师像妈妈》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和认识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照顾。
2. 培养幼儿感恩和尊重老师的意识。
3. 培养幼儿独立自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玩具、视频等。
2. 材料:纸、铅笔、颜色等。
教学过程:引导活动:1. 引导幼儿回忆和描述自己在家里的日常生活情况。
2. 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妈妈”在家里的作用。
展开活动:1. 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介绍幼儿园里的老师是如何像妈妈一样照顾和关心他们的。
2. 引导幼儿讨论老师在幼儿园里的作用和责任,帮助他们理解老师是他们的第二个妈妈。
3. 利用玩具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模拟和演练老师在幼儿园里的各种角色,如照顾、帮助、引导等。
4. 引导幼儿体会老师在幼儿园里给他们的关爱和照顾,让他们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巩固活动:1. 引导幼儿回忆并描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照顾的情景。
2. 让每个幼儿画一幅画,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鼓励幼儿写下一句话或短语,表示对老师的感谢。
3. 帮助幼儿将画和文字整理成一个小礼物,可以是贴在卡片上,也可以是做成小手工,让幼儿亲手送给老师。
拓展活动:1. 让幼儿观察和描绘老师的日常工作场景,如带领幼儿活动、讲故事、唱歌等。
2. 利用教具和玩具让幼儿模拟老师的动作和角色扮演,增加对老师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3. 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如何关心和照顾老师,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能够理解和认识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照顾,培养了他们感恩和尊重老师的意识。
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和绘画等活动,培养了幼儿独立自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营造积极、和谐和温馨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幼儿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关怀。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教案《老师像妈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第三单元《我爱我的老师》,具体内容包括《老师像妈妈》章节,详细讲述了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关爱与陪伴,以及如何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与照顾,培养幼儿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表达和沟通能力,学会用简单的话语表达对老师的喜爱。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集体中相互关爱、互相帮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重点: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与陪伴,培养幼儿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故事书、卡片、贴纸、音乐播放器。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故事书展示老师关爱幼儿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他们在幼儿园里感受到的老师关爱自己的事情。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老师像妈妈”为主题,通过卡片和贴纸,让幼儿将对应的老师关爱行为与“老师像妈妈”的句子搭配,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用“老师像妈妈,因为……”的句式,分享自己感受到的老师关爱的事情。
邀请各组代表发言,对幼儿的表达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幼儿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5. 情感升华(5分钟)播放温馨的音乐,让幼儿在卡片上画下自己对老师的祝福,并贴在黑板上,共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老师像妈妈2. 板书内容:老师的关爱行为(图片、句子)幼儿的心声(幼儿画的卡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给老师画一幅画,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2. 答案示例:画一个老师在教孩子们学习,旁边写上“老师像妈妈,教会我们成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老师关爱行为的感知程度,针对幼儿的表达能力进行个别指导。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老师像妈妈》通用一、教学内容《老师像妈妈》是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材中的第五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主题“老师就像妈妈一样”,通过故事、儿歌、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照顾,学会尊敬和感激老师。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老师的关爱和付出。
2. 培养幼儿尊敬老师、感恩老师的情感。
3. 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学会与同伴分享和互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并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尊敬老师、感恩老师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书《老师像妈妈》、儿歌CD、老师形象玩偶、小卡片。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老师通过讲述故事《老师像妈妈》,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老师的关爱和照顾。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
2. 例题讲解(10分钟)老师展示老师形象玩偶,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玩偶的特征。
讲解尊敬老师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学会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 互动游戏(15分钟)分组进行“我为老师做礼物”的游戏,让幼儿动手制作小卡片,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唱儿歌《老师像妈妈》,让幼儿在歌唱中感受老师的关爱。
邀请幼儿模仿老师,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当“小老师”的感觉。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帮助同伴,学会感恩。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主题:老师像妈妈2. 关键词:关爱、尊敬、感激、分享、互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老师制作一张感谢卡,写下想对老师说的话。
答案:根据幼儿个人感受,自由发挥。
2. 家庭作业:回家后,向家长分享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学会向家长表达感激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尊敬老师、感恩方面的进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小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老师像妈妈》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帮助小朋友:1.理解“老师像妈妈”这一概念;2.培养小朋友对老师的信任和亲近感;3.培养小朋友的感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内容序号教学内容教学形式1 导入话题:老师与妈妈情境模拟2 认知活动:老师的简单描述问答游戏3 情感活动:画出老师的形象绘画活动4 语言活动:用简单语言描绘口语表达5 综合活动:编写“老师像妈妈”的小诗手工创作3. 教学过程(1)导入话题:老师与妈妈•老师引领小朋友一起模拟“上学迟到”的情景,小朋友以儿童的角度分别描述妈妈和老师的反应。
(2)认知活动:老师的简单描述•教师向小朋友简要介绍老师的职责和责任;•然后老师会请小朋友分别描述自己的老师是什么样的人,以及老师在工作上有哪些特别的表现。
(3)情感活动:画出老师的形象•老师会请小朋友以自己印象中老师的形象为模板,进行一次创意绘画,提高小朋友的画画能力。
(4)语言活动:用简单语言描绘•教师鼓励小朋友放飞想象,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老师的形象,并在整个活动中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引导。
(5)综合活动:编写“老师像妈妈”的小诗•老师会请小朋友借助绘画的方式创作一个老师的卡片,然后请他们编写一首句式简单的《老师像妈妈》小诗,以此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4. 教学评估•本节课采用综合评估的方式,通过小朋友们的观察表现、口语表达、绘画技巧、创作能力等方面来进行评估。
二、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小朋友们都有很强的表达欲望和想象力,但对于太陌生的人形象的表述和比喻有些困难。
对于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措施:1.采用情境模拟的方法,通过让小朋友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决定外界人物的行为和性格;2.采用绘画创意的方式,让小朋友通过创意的绘画去表达自己的想象;3.创作小诗的方式让小朋友用言语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心,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他们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我发现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也让小朋友们更加亲近和信任老师。
幼儿园小班教案《老师像妈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老师像妈妈》,涉及教材的第三章《我爱我的老师》,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老师,了解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关爱与照顾,通过故事、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体会到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像妈妈一样的关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老师,知道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和照顾。
2. 培养幼儿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
3. 提高幼儿的观察、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体会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关爱。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书《老师像妈妈》,老师关爱幼儿的图片,小卡片。
2. 学具:彩笔,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故事《老师像妈妈》,引导幼儿关注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关爱与照顾。
a. 播放故事录音,让幼儿倾听。
b. 结合图片,复述故事。
c.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关爱。
2. 讨论与交流:a. 提问:“你们知道老师每天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吗?”b. 邀请幼儿发言,引导幼儿认识到老师的辛勤付出。
c. 引导幼儿学会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 实践活动:a. 每个幼儿领取一张白纸和小卡片。
b. 在白纸上用彩笔绘画,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c. 将小卡片送给老师,并说一句感谢的话。
4. 例题讲解:a. 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老师关爱幼儿的行为。
b. 引导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5. 随堂练习:a. 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感受到的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关爱。
b. 每组派代表发言,进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老师像妈妈》2. 内容:a. 老师关爱我们的行为:早晨迎接我们帮我们整理书包陪我们玩耍照顾我们吃饭、午睡b. 我们应该:尊敬老师爱护老师感激老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老师,并写一句感谢的话。
2. 答案示例:a. 画出老师模样,旁边写上:“老师,谢谢您像妈妈一样照顾我。
《老师像妈妈》小班社会教案幼儿教案教案名称:《老师像妈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社会领域教材,通过绘本故事《老师像妈妈》,让幼儿了解和感悟老师对幼儿的关爱与呵护,培养幼儿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绘本故事《老师像妈妈》的阅读,以及通过故事引发的对老师的认识和尊敬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理解老师像妈妈一样关爱幼儿,呵护幼儿成长。
2.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激发幼儿热爱老师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和感悟老师对幼儿的关爱和呵护,培养幼儿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绘本《老师像妈妈》、卡片、贴纸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首歌曲《我的好妈妈》,引发幼儿对妈妈的感激之情,然后引导幼儿思考:老师像妈妈一样关爱我们,我们应该如何尊敬和感激老师呢?2. 故事分享(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绘本《老师像妈妈》,引导幼儿理解老师对幼儿的关爱和呵护,感悟老师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谈论一下自己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以及如何与老师互动。
4. 实践环节(5分钟):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如给老师制作一张贺卡、给老师献一朵花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老师像妈妈》1. 老师关爱幼儿2. 幼儿尊敬老师3. 热爱老师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本次活动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该反思本次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是否有所提升,以及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幼儿尊敬和关心老师。
2. 拓展延伸:可以开展一次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观摩幼儿在园的表现,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从而更好地支持幼儿园的工作。
《老师像妈妈》小班教案《老师像妈妈》小班教案「篇一」活动目的:1.认识并熟悉自己班的老师,乐意与老师交往。
2.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儿歌录音,木偶熊猫、小兔、小鸭和小猫。
活动过程:1.桌面操作木偶引入,引导幼儿欣赏木偶剧:熊猫老师像妈妈。
2 . 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熊猫老师像妈妈呢?”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3.播放儿歌录音《老师像妈妈》,引导幼儿认真倾听,说说儿歌里说了些什么?4.幼儿学习儿歌,鼓励幼儿大胆地朗诵。
5.游戏“开火车”,老师带全班幼儿开“火车”边念儿歌边游戏。
6.自由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儿歌是小班幼儿喜欢的语言活动形式之一,针对刚入园的孩子,我选择了本首儿歌,该儿歌朗朗上口,且帮助小朋友进一步熟悉老师,将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老师的身上,活动结束后,幼儿基本可掌握本首儿歌,且能较有韵律地念出。
分析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1.儿歌易于幼儿接受,儿歌内容简单容易理解。
同时针对小班幼儿直观印象的特点,我以木偶剧引入,并将儿歌简单融入木偶剧中,通过木偶表演让幼儿初步熟悉儿歌内容,本次活动做好铺垫。
2.学习形式多样化。
通过木偶剧表演、儿歌录音、集体学习、开火车等形式,让幼儿在不断变换学习方式熟悉儿歌,在自然而然的环境下习得儿歌。
3.教师的语言有一定的感染力,尽管本首儿歌仅仅有四句,但教师始终以富有感染力朗诵儿歌,因此幼儿在朗诵时,均能较有韵律地仿念儿歌。
《老师像妈妈》小班教案「篇二」设计意图:《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分享”这一概念和行为,在人际交往中是很重要的一环,而小班幼儿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同伴交流的意识。
为了帮助孩子初步懂得与人和睦相处,感知与人分享是快乐的,在本次活动中,主要是引导幼儿学习与同伴分享食物、玩具。
让不善于用言语表达的幼儿通过动作、图象等非言语的表达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感受,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获得表达的机会。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秀教案《老师像妈妈》教案名称:老师像妈妈适用对象:幼儿园小班(3-4 岁)教学目标:1. 通过课程活动,培养孩子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2. 帮助幼儿明确老师和妈妈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不同角色。
3. 培养幼儿互助友爱的品质,增强集体意识。
教学内容:1. 班级教育活动和讨论:老师和妈妈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2. 绘画活动:绘制老师和妈妈的形象,描述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模仿老师和妈妈的动作和表情。
4. 互动游戏:幼儿进行小组合作,模仿老师和妈妈之间的互动。
5. 歌谣教学:学唱儿歌《老师像妈妈》。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张照片,上面是班级里的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画面,引导孩子们回忆这些场景,并提问:“这些人是谁?”“他们是我们的什么人?”“老师和妈妈有什么不同呢?”第二步:教学活动(20分钟)1. 老师引导孩子们讨论老师和妈妈的相同之处,比如:都会关心我们、照顾我们等。
然后再引导孩子们说出老师和妈妈的不同之处,比如:老师教我们知识,妈妈教我们生活。
2. 老师分发纸和颜色笔,让孩子们绘制老师和妈妈的形象,并帮助孩子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老师带领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模仿老师和妈妈的动作和表情,比如:老师认真讲话、妈妈温柔的抱孩子。
第三步:互动游戏(10分钟)1. 老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模仿老师和妈妈之间的互动,比如: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妈妈陪伴孩子玩耍。
2. 引导孩子们讨论和分享他们合作的经验,并回答问题:“你觉得和老师、和妈妈一起做游戏有什么感觉?”第四步:歌谣教学(10分钟)老师给孩子们唱一首儿歌《老师像妈妈》,然后带领孩子们一起学唱。
第五步:总结和延展(5分钟)老师引导孩子们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老师和妈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帮助孩子们从实际生活中找到更多的例子。
延伸活动:家庭作业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画一张合影,并写一段话描述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老师像妈妈》 (2)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老师像妈妈》 (2)精选2篇(一)教案:《老师像妈妈》年级:小班(适合3-4岁的幼儿)教学目标:1. 通过故事了解老师的重要作用,以及老师对幼儿的关爱和辅导。
2. 培养幼儿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3. 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亲切和温暖。
教学准备:1. 《老师像妈妈》故事书或图片。
2. 班级里的老师和孩子的照片。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 让幼儿关注教室里的照片墙,指着老师的照片问:“这是谁?”引出“老师”这个词汇。
- 与幼儿讨论老师的作用和职责,引导他们思考老师像妈妈一样的重要性。
2. 故事阅读(10分钟)- 以生动有趣的语言为幼儿讲述《老师像妈妈》故事,突出老师的关爱和辅导。
-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适当加入一些互动提问,例如:“老师帮助小朋友们做了什么?”“你觉得老师像妈妈一样吗?”等等。
3. 情感体验(15分钟)- 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选一位“老师”,其他幼儿扮演“学生”。
老师在游戏中扮演关心、帮助、照顾学生的角色,让幼儿体验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温暖。
- 绘画活动:发放纸和颜料,让幼儿画一张他们心目中老师像妈妈一样的画面,并解释他们画画的理由和感受。
- 表演活动:引导幼儿与老师合作,一起表演出老师一天的工作。
可以包括早上迎接学生、上课教导、午餐时间照顾等场景。
4. 总结(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引导幼儿总结老师为他们做的事情,并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可以让幼儿一起做一张“给老师的谢谢卡”,表达对老师的爱与感谢。
教学反思:通过《老师像妈妈》这个故事的讲述和相应的活动,我成功地让小班幼儿深入理解了老师的重要性和他们为学生所做的事情。
在情感体验部分的分组活动中,幼儿能够充分体验到老师的温暖和关怀,增强了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绘画活动和表演活动也让幼儿有机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爱与感谢。
幼儿园小班教案《老师像妈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我爱我的老师》,教材的章节为《老师像妈妈》。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观察、讲述、体验,让幼儿感受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关爱,培养幼儿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让幼儿体验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关爱,培养他们尊敬、热爱老师的情感。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倾听的能力。
3.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老师的工作,知道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出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重点:让幼儿感受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关爱,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故事书、录音机、音乐CD。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中的老师像妈妈一样关爱小朋友的情景。
2. 故事讲述:播放故事《老师像妈妈》,让幼儿倾听,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老师关爱小朋友的细节。
3. 例题讲解:结合故事内容,提出问题,如:“故事中的老师是怎么关爱小朋友的?”让幼儿用完整的句子回答。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幼儿说说自己在幼儿园里受到老师的关爱的事例,并进行分享。
5. 实践活动:组织幼儿为老师制作贺卡,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和敬意。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老师像妈妈》2. 内容:画出故事中老师关爱小朋友的场景,旁边标注关键词“关爱”、“感谢”、“尊敬”。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我心中的老师”的画,并写上一句感谢老师的话。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关爱,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向爸爸妈妈讲述今天学到的故事,并说说自己心中的老师形象。
同时,引导家长关注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共同培养幼儿尊敬、热爱老师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出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教案《老师像妈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小班教材《幼儿园生活与情感教育》第三单元《我爱我的老师》,具体内容包括《老师像妈妈》这一章节。
本章详细描述了老师在幼儿园中如何像妈妈一样关爱和照顾小朋友,使他们在温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老师像妈妈一样关爱他们,培养他们尊敬老师、热爱集体的情感。
2. 培养幼儿与人分享、互助合作的品质。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用简单的词语和句子表达对老师的喜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体会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关爱。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尊敬老师、热爱集体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老师像妈妈的故事挂图、多媒体课件、爱心贴纸。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老师关爱小朋友的小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并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故事挂图,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述《老师像妈妈》的故事。
讲解过程中,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老师关爱小朋友的细节,让幼儿体会老师像妈妈一样的爱。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经历的类似故事,并请代表发言。
通过讨论,让幼儿进一步理解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关爱。
4. 互动环节(5分钟)发放爱心贴纸,让幼儿为老师贴上爱心,表达对老师的喜爱和感激。
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词语和句子表达对老师的喜爱,例如:“老师,我爱你,你就像妈妈一样。
”六、板书设计老师、妈妈、关爱、喜爱、集体、尊敬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老师像妈妈》的画。
作业要求:发挥想象力,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形象。
答案示例:画面中可以有一个笑容可掬的老师形象,周围有小朋友围绕,背景可以画上阳光、花草等温馨元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互动环节和随堂练习,让幼儿深刻体会到了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关爱。
在课后反思中,要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个体进行教育引导。
小班语言老师像妈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语言启蒙》教材第三单元“我的家人”,具体内容为第二章“小班语言老师像妈妈”。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对家庭成员的喜爱之情;学习使用“像……一样”的句式结构;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用语言描述家庭成员的特点,表达对家人的喜爱。
2. 培养幼儿运用“像……一样”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3. 激发幼儿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运用“像……一样”的句式结构进行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家庭成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庭成员照片、故事书、儿歌CD、卡片、挂图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家庭成员的趣事,激发幼儿对家人的喜爱之情。
2. 故事讲解:讲述故事《小班语言老师像妈妈》,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
3. 例句展示:展示“像……一样”的句式结构,让幼儿模仿练习。
4. 儿歌学习:学习《我的家人》,巩固对家庭成员的认识,培养幼儿的语言节奏感。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像……一样”句式描述家庭成员,进行小组交流分享。
6. 游戏环节:组织“家庭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语言表达。
六、板书设计1. 《小班语言老师像妈妈》2. 主要内容:a. 家庭成员照片b. “像……一样”句式结构c. 故事梗概d. 儿歌歌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像……一样”句式描述你的家人,至少写三个句子。
2. 答案示例:a. 我的妈妈像天使一样温柔。
b. 我的爸爸像超人一样勇敢。
c. 我的姐姐像老师一样有耐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针对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完成作业,增进亲子关系。
小班语言活动:老师像妈妈
小班语言活动:老师像妈妈
教学目标:1、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愿意学唱歌曲。
2、激发幼儿喜欢幼儿园、爱老师的情感。
教学准备:(认知准备)幼儿初步熟悉新环境
(材料准备)音乐
活动重点:喜欢幼儿园,愿意跟唱。
活动难点:幼儿能听好前奏音乐整齐地开始。
教学过程
一、歌曲:《老师像妈妈》
师:宝贝们,你们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吗?为什么?
小结:在幼儿园我们就像是一家人,老师是你们的妈妈,你们都是老师的宝贝,都是我的好孩子。
在幼儿园里,无论你们碰到什么事情,高兴的不高兴的都可以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你们
1、欣赏歌曲《老师像妈妈》
师:“我们都讲得真好!今天老师把刚刚说的话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想听吗?(教师示范演唱歌曲)
师:“好不好听呀?你听到歌里了些什么?”
2、熟悉旋律:”
1)幼儿边听边跟着老师念语言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