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我的老师像妈妈》含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中班主题教案老师我爱您1、中班主题教案老师我爱您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老师我爱您此活动适宜放在中班主题活动<你真好>中,作为一个分题活动。
在<你真好>这个主题中,孩子认识了警察、消防员、医生、护士、服务员等.在进行这个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提问孩子: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孩子们都说出好多的职业,可是全班只有一个孩子说,长大了想当老师.所以我在此设计了这样一个分题,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老师,增加对老师这个职业的热爱。
一、分题学习目标:了解老师的工作。
尝试当老师的乐趣。
表达对老师的谢意。
培养观察能力。
认读: “我爱您” “美丽”。
活动一:我的老师活动目的:学习讲述人物的方法,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加深幼儿热爱老师的情感。
认读: “我的老师”。
活动准备:录音机、歌曲<我的老师像妈妈>、辅导一名幼儿先讲述<我的老师>。
活动过程:1、请出被辅导的那一位幼儿讲述<我的老师>:“我的老师姓*,她长得很好看,皮肤白白的,眼睛亮亮的,头发又直又长。
每天她都早早来到教室,把活动室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她的脾气特别好,特别爱笑……。
”2、幼儿分组,5人一组,讲述“我的老师”。
3、游戏“我给老师打电话”,让每位幼儿跟老师说一句最想说的话,增强对老师的感情。
4、欣赏歌曲《我的老师像妈妈》。
总结分享:唱歌《我的老师像妈妈》,进行表演。
活动评价:能说出老师的样子,一天的工作和对自己的关心。
能用一些词汇进行讲述。
活动二: 老师真美丽活动目的:1 培养观察能力。
能够用语言描述老师的长相。
3 学画半身像,并能表现出人物的明显外貌特征。
4 认读:“美丽”。
活动准备: 图画纸、彩笔、录音机、轻音乐。
活动过程:1谈话:了解班内的老师的姓名,说说老师的样子.老师什么地方长的漂亮。
2 请出班内老师,幼儿观察:脸形眼睛鼻子嘴巴头发3 谈话:你喜欢老师吗?喜欢哪个老师?为什么?4 倾听轻音乐,用绘画反映自己热爱老师的情感。
幼儿园小班教案《老师像妈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材《我爱我的老师》,具体内容为第二章《老师像妈妈》。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关爱与照顾,培养幼儿尊敬老师,感恩老师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他们,培养幼儿尊敬老师的情感。
2. 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老师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表达出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关爱。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尊敬老师,感恩老师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故事书、录音机、音乐CD。
2. 学具:彩笔、绘画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音乐《老师像妈妈》,让幼儿跟随音乐一起跳舞,营造愉快的氛围。
2. 故事讲解:讲述故事《老师像妈妈》,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老师关爱学生的细节。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幼儿扮演老师,其他幼儿扮演学生,模拟故事中的情景,让幼儿亲身体验老师关爱学生的过程。
4. 例题讲解: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老师的特点,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位代表发言,分享自己心中的老师形象。
7. 表达感谢:让幼儿制作感谢卡片,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六、板书设计1. 《老师像妈妈》2. 内容:(1)老师关爱学生,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
(2)尊敬老师,感恩老师。
(3)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老师的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老师形象。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出心中的老师形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的提升,针对个别幼儿进行个性化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了解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增进家长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
同时,让幼儿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关爱。
幼儿园小班教案《老师像妈妈》含反思(通用)幼儿园小班教学方案《老师像妈妈》带反思小班教学方案《老师像妈妈》反映了适用于小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使孩子们情愿与老师亲近,对老师感到满足,熟悉自己的老师,礼貌地向老师问好,大胆地参与争论,清楚表达思索自己的想法和想法,并进展出不同的思维方式。
快来看看003010幼儿园班,对课程方案进行反思。
活动目标1.熟悉你的老师,并礼貌地向老师问好。
2.情愿与老师亲近并对老师感到满足。
3.大胆地参加争论,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进展不同的想法。
4.培育您敢做,努力学习和学习的优良品质。
活动预备儿童读物。
繁重而艰难的活动活动重点熟悉自己的老师。
活动中的困难礼貌地向老师问好。
活动程序1.老师自我介绍并领导活动。
孩子们,您的姓氏是什么?你知道老师的姓吗?(指导孩子自由回答。
)老师我是老师,我喜爱.我也喜爱喝酒,一起学习和玩嬉戏。
假如有任何疑问,孩子们可以来找老师。
2.亲吻并保持彼此。
3.进行“找伴侣的球”嬉戏,体验滚球的要领。
老师说“××孩子好”,并指导孩子回答“ X老师好”。
老师老师喜爱有礼貌和良好的孩子。
我们一起大笑,亲吻并相互抱着。
老师背诵歌曲“笑声,亲吻,拥抱,我是老师的好孩子”,然后拥抱孩子。
鼓舞幼儿与全班其他老师打招呼,一起微笑,亲吻和拥抱。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玩耍以“吹泡泡”(吹泡泡,吹泡泡,吹成大泡泡.)。
老师指示孩子完成孩子的书,并在老师的胸口上将花朵涂成红色。
4.活动扩展1.鼓舞幼儿每天到公园离开公园时与老师拥抱,礼貌地打招呼和说再见。
2.将儿童书放在活动区域中,以指导儿童学习歌曲《老师像妈妈》。
活动反思此活动是婴儿入院的第一项活动。
尽管是在婴儿的哭声中进行的,但大多数孩子仍旧对活动感爱好。
他们情愿接受老师的拥抱,爱抚和乐观主动。
在《老师爱我,我爱她》和《开火车》的嬉戏中,婴儿在与儿童歌曲互动时感到社交活动的乐趣。
同时,我们也照看那些在活动中保持宁静的年幼孩子,这样他们也可以在活动结束时感到兴奋,以培育他们对社交活动的爱好。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我的老师像妈妈》小班教师节主题
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中,语言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主题活动之一,这次我以小班教师节主题为背景,设计了一节名为《我的老师像妈妈》的语言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会通过语
言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并且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在规划教案时,我明确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重点,即让孩子们了解老师的重要性、学会表达敬爱之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这些目的我决定采用互动交流
的形式进行活动,因为这种形式有助于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性和表达欲望,在语言表达
中渗透一些玩乐性和趣味性,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次,在实施教案时,我通过多项实践方法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性。
这些方法包括:1)故事时间:先给孩子们讲一个小故事,让他们了解老师的重要性;2)连词成句:通过联想游戏帮助孩子们学会表述教师的优点;3)自编小诗/歌曲:通过创作小
诗或歌曲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表达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最后,在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教学进行了反思,发现教材讲解还不够详尽,导致一些孩子对老师与妈妈的相似之处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另一方面在面对一些孩子的
提问时,我没有明确地回答,导致孩子对老师理解上的模糊。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在意识到这些不足之处的情况下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和表
达自己的情感。
总之,这次教学过程虽然存在一些小瑕疵,但是孩子们的参与度与反馈都非常积极,他们在欢声笑语之中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样的过程中还获得了更高的自
信与自尊。
相信我的重视与调整,会在以后的教学中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老师与妈妈
的相似之处,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老师像妈妈》教案标题:《老师像妈妈》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和认识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照顾。
2. 培养幼儿感恩和尊重老师的意识。
3. 培养幼儿独立自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玩具、视频等。
2. 材料:纸、铅笔、颜色等。
教学过程:引导活动:1. 引导幼儿回忆和描述自己在家里的日常生活情况。
2. 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妈妈”在家里的作用。
展开活动:1. 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介绍幼儿园里的老师是如何像妈妈一样照顾和关心他们的。
2. 引导幼儿讨论老师在幼儿园里的作用和责任,帮助他们理解老师是他们的第二个妈妈。
3. 利用玩具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模拟和演练老师在幼儿园里的各种角色,如照顾、帮助、引导等。
4. 引导幼儿体会老师在幼儿园里给他们的关爱和照顾,让他们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巩固活动:1. 引导幼儿回忆并描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照顾的情景。
2. 让每个幼儿画一幅画,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鼓励幼儿写下一句话或短语,表示对老师的感谢。
3. 帮助幼儿将画和文字整理成一个小礼物,可以是贴在卡片上,也可以是做成小手工,让幼儿亲手送给老师。
拓展活动:1. 让幼儿观察和描绘老师的日常工作场景,如带领幼儿活动、讲故事、唱歌等。
2. 利用教具和玩具让幼儿模拟老师的动作和角色扮演,增加对老师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3. 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如何关心和照顾老师,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能够理解和认识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照顾,培养了他们感恩和尊重老师的意识。
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和绘画等活动,培养了幼儿独立自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营造积极、和谐和温馨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幼儿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关怀。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老师像妈妈》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老师的感情,认为老师是像妈妈一样的人。
2.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方式表达感情,如说话、制作小礼物等。
3.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培养幼儿对老师的感情,认为老师是像妈妈一样的人。
2.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方式表达感情,如说话、制作小礼物等。
教学难点:1.如何使幼儿理解老师是像妈妈一样的人。
2.如何让幼儿通过社会活动表达感情,培养社交能力。
教学准备:母亲节图书、母亲节礼物、美术材料、讲台、小圆桌。
教学过程:一、热身环节(5分钟)老师问: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幼儿回答:不知道。
老师说:今天是“老师像妈妈”节,就跟母亲节一样,是要感谢老师的一天。
二、导入环节(5分钟)老师说:孩子们,我们对妈妈爸爸是有感情的对吗?对老师呢?幼儿回答:对。
老师问:你们认为老师是怎样的人呢?幼儿回答:善良、耐心、爱我们、教我们歌舞、教我们数学。
老师问:那老师是否像妈妈一样呢?幼儿回答:是的。
老师说:是的,老师就像你们的妈妈一样,照顾你们、教育你们,所以我们要感谢老师。
三、主体环节(30分钟)1. 制作小礼物(15分钟)老师让幼儿们用美术材料制作小礼物,写上感谢老师的话。
2. 唱歌表演(15分钟)老师让幼儿们跟着老师一起唱歌,表演一首《谢谢您》。
四、结束环节(5分钟)老师说:今天我们通过社会活动,一起感谢老师,学会了用简单的方式表达感情,培养了社交能力。
五、课后作业制作一张感恩卡片,写上对老师的感谢话语。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活动的设计,幼儿们对老师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孩子们的社交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同时让幼儿认识到,老师是像妈妈一样的人,要珍惜老师的教育,学会感恩。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老师像妈妈》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将能够理解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和照顾自己,培养幼儿对老师的情感,增强幼儿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能力。
活动准备:1. 准备一份幼儿与老师共同参与的艺术活动,如绘画、手工等。
2. 准备一些老师的照片,包括班级照片和个人照片。
3. 准备一些幼儿的照片,包括个人照片和与老师一起的合影。
4. 准备一些关于老师照顾孩子的图片或故事书。
5. 准备一些与老师相关的游戏道具,如老师的工具、评语卡等。
活动过程:1. 导入(5分钟):展示准备好的老师照片和幼儿的照片,让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这是谁?”“老师和幼儿在一起做了什么?”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讨论(10分钟):引导幼儿讨论老师是怎样照顾和关心幼儿的,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如“老师给大家盖被子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老师讲故事时,你有什么感觉?”等。
3. 艺术活动(20分钟):老师与幼儿共同参与一项艺术活动,如绘画、手工等。
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予幼儿指导和帮助,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表扬幼儿的努力和成果。
4. 游戏时间(15分钟):通过一些游戏道具,让幼儿模拟老师的角色,扮演老师照顾小朋友的场景。
比如,幼儿可以拿起老师的工具(如扫帚、擦地板的布等)来进行清洁活动,或者可以使用评语卡来批评和表扬其他幼儿。
5. 故事时间(10分钟):读一本关于老师照顾小朋友的故事书,让幼儿通过故事了解到老师是怎样关心和照顾孩子的。
在读故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问幼儿故事中发生的事情,或是与幼儿分享自己与幼儿共同经历的故事。
6. 总结(5分钟):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总结活动的收获和感受。
可以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提醒他们老师一直在关心和保护他们。
活动延伸:1. 通过家长介入,让幼儿给老师写一封感谢信或制作一张感谢卡,表达他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小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老师像妈妈》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帮助小朋友:1.理解“老师像妈妈”这一概念;2.培养小朋友对老师的信任和亲近感;3.培养小朋友的感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内容序号教学内容教学形式1 导入话题:老师与妈妈情境模拟2 认知活动:老师的简单描述问答游戏3 情感活动:画出老师的形象绘画活动4 语言活动:用简单语言描绘口语表达5 综合活动:编写“老师像妈妈”的小诗手工创作3. 教学过程(1)导入话题:老师与妈妈•老师引领小朋友一起模拟“上学迟到”的情景,小朋友以儿童的角度分别描述妈妈和老师的反应。
(2)认知活动:老师的简单描述•教师向小朋友简要介绍老师的职责和责任;•然后老师会请小朋友分别描述自己的老师是什么样的人,以及老师在工作上有哪些特别的表现。
(3)情感活动:画出老师的形象•老师会请小朋友以自己印象中老师的形象为模板,进行一次创意绘画,提高小朋友的画画能力。
(4)语言活动:用简单语言描绘•教师鼓励小朋友放飞想象,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老师的形象,并在整个活动中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引导。
(5)综合活动:编写“老师像妈妈”的小诗•老师会请小朋友借助绘画的方式创作一个老师的卡片,然后请他们编写一首句式简单的《老师像妈妈》小诗,以此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4. 教学评估•本节课采用综合评估的方式,通过小朋友们的观察表现、口语表达、绘画技巧、创作能力等方面来进行评估。
二、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小朋友们都有很强的表达欲望和想象力,但对于太陌生的人形象的表述和比喻有些困难。
对于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措施:1.采用情境模拟的方法,通过让小朋友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决定外界人物的行为和性格;2.采用绘画创意的方式,让小朋友通过创意的绘画去表达自己的想象;3.创作小诗的方式让小朋友用言语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心,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他们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我发现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也让小朋友们更加亲近和信任老师。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秀教案《老师像妈妈》教案名称:老师像妈妈适用对象:幼儿园小班(3-4 岁)教学目标:1. 通过课程活动,培养孩子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2. 帮助幼儿明确老师和妈妈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不同角色。
3. 培养幼儿互助友爱的品质,增强集体意识。
教学内容:1. 班级教育活动和讨论:老师和妈妈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2. 绘画活动:绘制老师和妈妈的形象,描述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模仿老师和妈妈的动作和表情。
4. 互动游戏:幼儿进行小组合作,模仿老师和妈妈之间的互动。
5. 歌谣教学:学唱儿歌《老师像妈妈》。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张照片,上面是班级里的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画面,引导孩子们回忆这些场景,并提问:“这些人是谁?”“他们是我们的什么人?”“老师和妈妈有什么不同呢?”第二步:教学活动(20分钟)1. 老师引导孩子们讨论老师和妈妈的相同之处,比如:都会关心我们、照顾我们等。
然后再引导孩子们说出老师和妈妈的不同之处,比如:老师教我们知识,妈妈教我们生活。
2. 老师分发纸和颜色笔,让孩子们绘制老师和妈妈的形象,并帮助孩子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老师带领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模仿老师和妈妈的动作和表情,比如:老师认真讲话、妈妈温柔的抱孩子。
第三步:互动游戏(10分钟)1. 老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模仿老师和妈妈之间的互动,比如: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妈妈陪伴孩子玩耍。
2. 引导孩子们讨论和分享他们合作的经验,并回答问题:“你觉得和老师、和妈妈一起做游戏有什么感觉?”第四步:歌谣教学(10分钟)老师给孩子们唱一首儿歌《老师像妈妈》,然后带领孩子们一起学唱。
第五步:总结和延展(5分钟)老师引导孩子们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老师和妈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帮助孩子们从实际生活中找到更多的例子。
延伸活动:家庭作业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画一张合影,并写一段话描述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老师像妈妈》含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老师的职责、角色以及对幼儿成长的紧要性。
2.培育幼儿的敬重老师、与老师和谐相处的态度。
3.通过仿照活动,提高幼儿的察看本领、感知本领和仿照本领。
教学材料:故事书《老师像妈妈》、教具:体温计、医用手套、医用口罩、医用棉签、小药瓶;实物:玩具电话、老师假发、老师衣物装饰品。
教学内容:讲故事、仿照游戏。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入教学,老师将故事《老师像妈妈》的书拿出来,简单介绍故事要点。
2、将故事书分发给幼儿,让他们认真察看插图,听老师讲故事。
二、打开(40分钟)1、讲故事老师先简单问一下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听过这本书呢?故事里有什么还记得吗?”让孩子们回忆一下。
然后老师将故事本朗读给孩子们听。
在讲故事之前,老师可以先对故事进行简述,让孩子们对故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仿照角色游戏老师说:“你们看,故事中的小朵朵生病了,老师急匆忙去带她去看医生。
假如我们也生病了呢?老师会怎么帮忙我们呢?”老师利用教具或真实的医用物品来模拟医生工具并示范给幼儿们看。
然后供给应幼儿们可能会用到的“医疗物品”如:体温计、医用手套、医用口罩、医用棉签和小药瓶等摆在桌子上,让幼儿们自由拨弄并察看。
随后老师角色扮演医生,幼儿们轮番扮演病人,老师使用相关的医疗用品给幼儿“检查”、询问病情,并渐渐治疗病情。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美妙地提问,让孩子们参加到角色中来,让孩子们理解老师在幼儿园的职责和角色所承当的紧要性。
随后,老师将故事中老师穿上本身的毛衣,假发和装饰品,让幼儿仿照老师与其他幼儿“打电话”“交谈”,了解和敬重老师角色,并在游戏和交谈中学习。
三、总结反思(10分钟)在仿照角色游戏结束后,老师可以对孩子们做一次简单的总结,让孩子们思考并回顾他们今日学到的内容。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今日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学会了如何对幼儿园老师更敬重?”“我们还能学些什么?”“在今后的学习中,应当如何与老师合作?”等问题。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秀教案《老师像妈妈》教案名称:老师像妈妈适用年龄:3-4岁幼儿教案目标:通过参与游戏活动和讨论,让幼儿了解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树立老师像妈妈一样亲切和睦的形象,培养幼儿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
教学准备:- 《老师像妈妈》的大图书- 幼儿园老师的照片- 幼儿专用画纸和彩色笔教学活动:活动1:引入主题(10分钟)1. 带领幼儿坐成一圈,向他们展示幼儿园老师的照片。
2. 引导幼儿观察老师们的样子,询问他们对老师的印象。
3. 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老师对你们都很好吗?老师们关心你们吗?老师喜欢和你们一起玩吗?活动2:故事阅读(15分钟)1. 准备一本适合年龄的绘本《老师像妈妈》。
2. 给幼儿讲述这个故事,强调老师对幼儿的关心和爱。
3. 阅读时,适时提问幼儿理解故事的细节,让他们参与故事中的角色。
活动3:游戏互动(20分钟)1. 向幼儿解释游戏规则:我将扮演老师,你们将扮演我的学生。
2. 让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有一个“老师”,其他的幼儿是“学生”。
3. 老师和学生们玩角色扮演游戏,学生们会模仿老师的动作和语言,展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
活动4:绘画活动(15分钟)1. 给幼儿提供专用画纸和彩色笔。
2. 让幼儿画一幅描绘老师与幼儿关系的画面,比如老师帮助幼儿画画、老师给幼儿讲故事等。
3.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的绘画作品,并引导他们讲述他们画的故事。
活动5:总结回顾(5分钟)1. 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提问他们关于老师的问题。
2. 强调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和爱护他们,鼓励幼儿对老师表达感谢之情。
3. 结束时,可以播放一首与老师相关的歌曲,与幼儿一起唱。
教学反思:这个教案旨在让幼儿理解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并树立老师像妈妈一样亲切和睦的形象。
通过故事阅读、游戏互动和绘画活动,幼儿能够更好地体验和感受老师的关心和爱。
同时,这个教案也可以培养幼儿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促进幼儿与老师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
中班音乐课《我的老师像妈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理解歌曲《我的老师像妈妈》,知道歌曲表达了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唱歌兴趣,提高幼儿的唱歌技能,如音准、节奏、表达能力等。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歌曲《我的老师像妈妈》,并能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
2. 教学难点:音准、节奏、感情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钢琴、音响、歌谱、图片、花朵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1)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活跃气氛。
(2)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老师。
2. 教学歌曲:(1)教师播放歌曲《我的老师像妈妈》,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教师教唱歌曲,重点讲解音准、节奏、感情。
(3)幼儿跟唱,教师纠正音准和节奏。
3. 分组练习:(1)幼儿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
(2)组长带领组员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环节:(1)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歌曲展示。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课堂内容,让幼儿谈谈对歌曲《我的老师像妈妈》的理解和感受,以及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醒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我爱老师”的主题绘画活动,让幼儿用画笔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2. 开展“夸夸我的老师”口语表达活动,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达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唱歌、互动、表达等。
2. 评价幼儿对歌曲《我的老师像妈妈》的掌握程度,如音准、节奏、感情等。
3. 关注幼儿在课后对歌曲的分享和传播情况,了解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喜爱。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老师像妈妈》 (2)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老师像妈妈》 (2)精选2篇(一)教案:《老师像妈妈》年级:小班(适合3-4岁的幼儿)教学目标:1. 通过故事了解老师的重要作用,以及老师对幼儿的关爱和辅导。
2. 培养幼儿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3. 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亲切和温暖。
教学准备:1. 《老师像妈妈》故事书或图片。
2. 班级里的老师和孩子的照片。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 让幼儿关注教室里的照片墙,指着老师的照片问:“这是谁?”引出“老师”这个词汇。
- 与幼儿讨论老师的作用和职责,引导他们思考老师像妈妈一样的重要性。
2. 故事阅读(10分钟)- 以生动有趣的语言为幼儿讲述《老师像妈妈》故事,突出老师的关爱和辅导。
-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适当加入一些互动提问,例如:“老师帮助小朋友们做了什么?”“你觉得老师像妈妈一样吗?”等等。
3. 情感体验(15分钟)- 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选一位“老师”,其他幼儿扮演“学生”。
老师在游戏中扮演关心、帮助、照顾学生的角色,让幼儿体验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温暖。
- 绘画活动:发放纸和颜料,让幼儿画一张他们心目中老师像妈妈一样的画面,并解释他们画画的理由和感受。
- 表演活动:引导幼儿与老师合作,一起表演出老师一天的工作。
可以包括早上迎接学生、上课教导、午餐时间照顾等场景。
4. 总结(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引导幼儿总结老师为他们做的事情,并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可以让幼儿一起做一张“给老师的谢谢卡”,表达对老师的爱与感谢。
教学反思:通过《老师像妈妈》这个故事的讲述和相应的活动,我成功地让小班幼儿深入理解了老师的重要性和他们为学生所做的事情。
在情感体验部分的分组活动中,幼儿能够充分体验到老师的温暖和关怀,增强了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绘画活动和表演活动也让幼儿有机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爱与感谢。
幼儿园中班教案《我的妈妈》幼儿园中班教案《我的妈妈》1一、活动目标:1、了解儿歌的含义,知道老师像妈妈一样很爱小朋友。
2、能跟着老师用普通话朗诵儿歌。
3、体会妈妈和老师对小朋友的爱。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二、活动准备:《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已有游戏经验“小孩真爱玩”。
三、活动过程:(一)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引出儿歌1、引导语:“为什么说妈妈好?平时在家里,妈妈为我们做什么?”2、教师小结:妈妈帮助宝宝穿衣服,喂宝宝吃饭,给宝宝讲故事,陪宝宝玩游戏。
3、提问:在幼儿园里谁帮助宝宝穿衣服,喂宝宝吃饭,给宝宝讲故事,陪宝宝玩游戏呢?现在老师来念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叫“我的老师像妈妈。
(二)引导幼儿学习儿歌《老师像妈妈》1、老师缓慢清晰地念出儿歌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问:“你听到儿歌里面说了什么?”3、引导幼儿跟读儿歌(三)师幼共同游戏引导语:你们喜欢老师吗?愿意亲亲(抱抱)老师吗?愿意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吗?那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小孩真爱玩”。
(强调一遍游戏规则)4、小结:以后在幼儿园有什么困难可以请老师帮忙,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爱我们。
(四)延伸活动:教师融入到幼儿的'游戏中,与幼儿共同游戏。
幼儿园中班教案《我的妈妈》2活动目标1、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女人节日。
2、了解妈妈的工作和妈妈的喜好,喜欢妈妈。
3、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剪纸,表达对妈妈的祝贺。
活动准备1.布置活动场地。
2、小剪刀、胶水、各色彩纸三、活动过程1、说说三·八妇女节的由来,让孩子们知道三·八节是妇女的节日。
2、全体幼儿在歌颂妈妈的乐曲《我的好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中表达对妈妈的爱。
2、幼儿说说妈妈在家的辛苦及对自己的关爱。
3、老师小结:我们的`妈妈真能干、真辛苦呀,我们一起来给妈妈说一句悄悄话。
如:我送妈妈连衣裙,祝妈妈永远漂亮。
老师记录。
幼儿园小班教案《老师像妈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我爱我的老师》,教材的章节为《老师像妈妈》。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观察、讲述、体验,让幼儿感受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关爱,培养幼儿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让幼儿体验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关爱,培养他们尊敬、热爱老师的情感。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倾听的能力。
3.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老师的工作,知道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出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重点:让幼儿感受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关爱,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故事书、录音机、音乐CD。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中的老师像妈妈一样关爱小朋友的情景。
2. 故事讲述:播放故事《老师像妈妈》,让幼儿倾听,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老师关爱小朋友的细节。
3. 例题讲解:结合故事内容,提出问题,如:“故事中的老师是怎么关爱小朋友的?”让幼儿用完整的句子回答。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幼儿说说自己在幼儿园里受到老师的关爱的事例,并进行分享。
5. 实践活动:组织幼儿为老师制作贺卡,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和敬意。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老师像妈妈》2. 内容:画出故事中老师关爱小朋友的场景,旁边标注关键词“关爱”、“感谢”、“尊敬”。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我心中的老师”的画,并写上一句感谢老师的话。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关爱,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向爸爸妈妈讲述今天学到的故事,并说说自己心中的老师形象。
同时,引导家长关注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共同培养幼儿尊敬、热爱老师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出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老师像妈妈》活动名称:老师像妈妈活动目标:通过模拟角色扮演,让孩子们了解和感受老师在幼儿园中的工作和责任,并培养孩子们对老师的尊重和理解。
活动准备:1. 道具:老师和孩子的服装、办公桌、黑板、教具等。
2. 辅导员准备:角色扮演的台词和表演指导。
3. 整理活动场地,确保安全。
活动步骤:1. 活动导入(10分钟):a. 辅导员简单介绍当天活动的目标和流程,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b. 让孩子们回忆在幼儿园中老师做了哪些事情,引导他们认识到老师的重要性。
2. 角色扮演准备(20分钟):a. 辅导员分配角色:其中一位扮演老师角色,其他孩子扮演幼儿园学生角色。
b. 孩子们观察老师的动作、表情和语言,模仿老师的方式。
c. 辅导员指导孩子们如何正确地扮演角色,表现出对老师的尊重和关心。
3. 角色扮演表演(30分钟):a. 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进行一次角色扮演表演。
b. 表演过程中,辅导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醒孩子们如何更好地扮演角色,或给予鼓励和肯定。
c. 其他孩子观看表演,可以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
4. 角色扮演总结(10分钟):a. 辅导员和孩子们一起总结角色扮演中的收获和体会。
b. 孩子们可以讲述自己扮演老师的感受,以及对老师工作的理解和尊重。
c. 辅导员强调老师的辛苦和责任,并引导孩子们表示对老师的感谢和赞赏。
5. 活动结束(5分钟):a. 辅导员和孩子们一起整理清理活动场地。
b. 辅导员再次向孩子们重申对老师的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性。
c. 活动结束,孩子们回到自己的座位继续学习和玩耍。
扩展活动:1. 绘画活动:让孩子们画一幅关于老师的画,表达他们对老师的感激和爱。
2. 写作活动:鼓励孩子们写一篇小短文或简单诗歌,表达他们对老师的感谢和祝福。
3. 游戏活动:组织一些师生互动的游戏,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提升孩子们对老师的信任感和归属感。
活动效果评估:1. 观察孩子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是否能够扮演老师的角色,以及是否能够对老师的工作表示尊重和理解。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我的老师像妈妈》含反思
中班主题教案《我的老师像妈妈》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大胆尝试用动作表演歌曲,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主题《我的老师像妈妈》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的: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2.大胆尝试用动作表演歌曲。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有发声练习的经验。
2.物质准备:音乐、播放器、大纸、笔等。
活动过程:
一、发声游戏引入。
引导语:9月10日式老师的节日,我们来玩问候游戏。
二、熟悉歌曲,理解内容。
1.引导幼儿谈论教师的工作:教师每天都做了些什么?怎样关心小朋友?你们觉得老师像家里的谁?你们爱老师吗?
2.欣赏歌曲。
播放歌曲,请幼儿欣赏。
提问:听了歌曲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来自XX老师教案.!歌曲里说了些什么?
教师小结,帮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再次播放歌曲,让幼儿欣赏,鼓励幼儿跟唱歌曲。
三、跟唱歌曲。
1.教师弹唱歌曲,幼儿跟唱。
2.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可以用那些动作来表演歌曲呢?
3.教师筛选幼儿的动作,用简笔画记录在大纸上,制作成舞蹈动作图谱。
4.引导幼儿学习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
5.引导幼儿集体表演歌曲。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
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小百科:老师又作教师、师长、导师等,是一种职业,古已有之,指传授学生知识的人员,有各种教育类型(如语文、数学等),班主任也为老师之一;也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和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正确知识和指导,有能力的人。
相关节日是教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