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各具特色的民居》导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15 KB
- 文档页数:2
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地区的特色民居,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通过学习民居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欣赏各地特色民居,了解其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难点:1. 民居建筑特点的把握和理解。
2. 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各地特色民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民居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各地特色民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准备的民居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全班同学一起欣赏。
二、民居特点探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民居的architecture, structure, decoration 等方面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民俗风情的关系。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自己所收集的民居的特点,并分享给其他组的同学。
三、民居文化内涵讲解(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民居背后的文化内涵,如当地的民俗风情、历史背景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深入了解自己所收集的民居的文化内涵,并分享给其他组的同学。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绘制自己喜欢的民居,或者编写关于民居的故事。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学习和交流。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民居的独特魅力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对民居的喜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各地特色民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欣赏并分析民居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得到了锻炼。
《各具特色的民居》word版教案【可编辑】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居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各具特色的民居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民居的定义和特点。
2. 强调民居在文化传承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民居的理解。
2. 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引发学生对民居的兴趣。
章节二:中国传统民居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特点和代表性建筑。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特点。
2. 分析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性建筑。
教学活动:1. 展示中国传统民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章节三:云南民居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云南地区民居的特点和特色。
2.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介绍云南地区民居的典型特点。
2. 分析云南地区民居的特色建筑和文化内涵。
教学活动:1. 展示云南地区民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云南地区民居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点。
章节四:福建土楼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福建土楼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介绍福建土楼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分析福建土楼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教学活动:1. 展示福建土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福建土楼的历史背景和建筑风格。
章节五:内蒙古蒙古包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蒙古蒙古包的生活环境和建筑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蒙古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介绍内蒙古蒙古包的生活环境和建筑特点。
2. 分析内蒙古蒙古包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教学活动:1. 展示内蒙古蒙古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内蒙古蒙古包的生活环境和建筑风格。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居的概念,理解民居与人们生活环境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民居建筑特色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民居的定义与特点2. 民居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民居建筑特色。
2. 讲解民居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民居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中国民居建筑特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居建筑的基本特点,包括布局、结构、装饰等方面。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居建筑特色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民居建筑的基本特点2. 不同地区民居建筑的特色分析教学活动:1. 讲解中国民居建筑的基本特点,包括布局、结构、装饰等方面。
2. 分析不同地区民居建筑的特色,如北京四合院、江南水乡民居等。
第三章:民居与地域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居建筑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理解不同地域文化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差异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民居建筑与地域文化的关系2. 不同地域文化对民居建筑的影响案例分析教学活动:1. 讲解民居建筑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地域文化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2. 分析不同地域文化对民居建筑的影响案例,如客家围屋、土家族吊脚楼等。
第四章:民居与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居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理解民居建筑在适应自然环境方面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教学内容:1. 民居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 民居建筑在适应自然环境方面的特点教学活动:1. 讲解民居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民居建筑在适应自然环境方面的特点。
2. 分析具体案例,如云南蘑菇房、西藏碉房等,展示民居建筑在适应自然环境方面的智慧。
第五章:民居的保护与传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居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理解民居建筑文化价值。
2. 培养学生对民居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意识。
小学六年级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教案(精选9篇)小学六年级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篇1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
难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初识民居1、出示CAI课件,说说你认识哪些民居。
2、教师介绍: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小小的礼物,那就是一段介绍各地民居的图片。
民居是人们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使用。
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今天我们就认识其中两个。
3、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走进文中介绍的傣家竹楼和客家民居中去,看一看两个地方的民居能让我们感受到些什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
思考:客家民居或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三、自主研读,合作梳理师:刚才我们交流了这两个地方的民居给我们留下的初步印象。
可以说是零零碎碎的,现在王老师要把大家分成六个小组,如果在相应的时间里面,你们完成了一个民居的介绍,可以接着学习另一个民居。
每个组长手里有两张卡,组长负责把你自己读到的关于民居的特点读给成员听,组员交流讨论,然后发挥你们集体的智慧,运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出民居的特点,组长负责记录下来。
明白了吗?3、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傣家竹楼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四、反馈交流,了解民居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建筑成因: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偏僻、边远的山区,为防盗版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
建筑材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成土楼。
《各具特色的民居》word版教案【可编辑】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民居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民居特色的兴趣。
教学内容:介绍民居的定义,解释民居在人类居住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二:中国民居的特点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民居的主要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的认识。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民居的建筑风格、结构特点、装饰艺术等。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三: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民居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分析民居建筑如何适应自然环境,如地形、气候等因素。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户外观察的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四:民居的社会文化意义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民居所承载的社会文化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教学内容:分析民居建筑中的社会文化元素,如家族观念、社会等级等。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文化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五:民居的保护与传承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民居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
教学内容:介绍民居保护与传承的方法和措施,分析民居保护的意义。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专家讲座的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六:民居建筑实例分析(一)教学目标: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地区民居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实例,如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等,分析其建筑风格和特色。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七:民居建筑实例分析(二)教学目标:通过更多实例,加深学生对民居建筑多样性的认识。
教学内容:继续分析其他地区的民居实例,如云南丽江古城、四川羌族碉楼等。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八:民居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民居建筑如何反映地域文化,增强学生对地域差异的认识。
2024年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优质课走近传统民居教学设计(优秀5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优质课走近传统民居教学设计篇一1.阅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了解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2.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表达特点。
3.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探究兴趣。
1.有感情阅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并能较准确地加以表达。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做民居资料的收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导语: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感受我国民居的独特魅力。
2.齐读课题。
3.课文由几篇短文组成?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民居?4.朗读课前导读,明确本课学习的重点和学习方向。
二、学习第一篇短文《客家民居》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有什么特点?2.学生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教师做适当引导。
以学定教。
从地理位置、独特作用、特殊材料、奇特结构和文化特征五个方面对客家民居的特点加以分析、理解。
(表格、重点句子见后)重点语句:a. 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见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作者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圆形围屋外观和整体布局的特点,让读者感到它的壮观。
b.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安宁的象征。
土楼围成圆形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客家民居按八卦布局排列,体现了客家先祖崇尚圆形,期盼吉祥、幸福、安宁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表格:位置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独特的作用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特殊的材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黏合剂,以竹片、木条做筋骨奇特的结构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见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文化特征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三、学习第二篇短文《傣家竹楼》1.过渡语:我们去云南看看清秀的傣家竹楼。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精选12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3.分析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二)能力目标学习并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课外的民居。
(三)情感目标感受民居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收集其他民居资料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介绍皖南民居、北京四合院一、导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去感受民居的魅力。
(板书标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客家民居》1.首先,我们来学习《客家民居》。
出示图片,这就是客家民居,它位于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
2.请同学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客家民居的特色的。
建筑特色,布局排列、文化特征。
(出示幻灯片)3.接下来,请同学们试着以完成表格的方式整理课文内容。
说要求:课前。
老师已经把表格发给了大家,请大家跟我一起看表格。
你们认为表格的第一列应该填什么?(建筑特色、布局排列、文化特征)表格的第二列老师已经给了表头,要求填写客家民居的特色,我在这里再做一些明确的要求: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到能反映客家民居特色的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把它概括的填到表格里。
表格的最后一列请大家思考,本文都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把它填到表格内。
默读课文,开始填表。
学生汇报交流注:生词教学渗透在学生的汇报之中。
4.小结。
客家民居如此有特色,因而,它不愧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
(学生齐说)解词:奇葩三、学习《傣家竹楼》1.刚刚我们学完了《客家民居》,回忆一下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客家民居的?(列表格)再回忆一下,表格一共有几列?(三列)第一列填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客家民居的;第二列概括地写相应的客家民居的特色;还有一列写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居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各具特色的民居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民居的定义:民居是指人们居住的建筑和环境,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民居的重要性:民居不仅是人们的居住空间,也是人们社交、文化、传统的重要场所。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图片,引发学生对民居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对民居的理解和认识,并分享给全班。
3. 老师讲解:老师对民居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民居的作用。
第二章:中国传统民居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特点和风格。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居的欣赏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民居的特点:包括庭院式、四合院、土楼、竹楼等。
2. 中国传统民居的风格:包括北方、南方、西北等地的不同风格。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中国传统民居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欣赏其特点和风格。
2. 小组研究:让学生分组研究中国传统民居的特点和风格,并制作PPT进行分享。
3. 老师讲解:老师对中国传统民居的特点和风格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
第三章:民居与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民居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和能力的认识。
教学内容:1. 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环境适应性。
2. 民居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和能力:包括气候、地形、资源等方面的适应。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例子。
2.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民居案例,让学生了解民居如何适应自然环境。
3. 老师讲解:老师对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认识民居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和能力。
第四章:民居与文化传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居与文化传统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民居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的意识。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居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对民居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民居的定义和特点。
2. 民居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
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民居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民居的重要性和特点。
作业:1. 让学生收集有关民居的图片或资料,准备进行分享。
第二章:中国传统民居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特点和风格。
2. 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民居的欣赏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民居的类型和特点。
2. 著名的中国传统民居案例。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民居的类型和特点。
2. 展示著名的中国传统民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讨论。
作业:1. 让学生选择一种中国传统民居进行研究,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三章:欧洲民居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欧洲民居的特点和风格。
2. 引导学生对欧洲民居的欣赏和理解。
教学内容:1. 欧洲民居的类型和特点。
2. 著名的欧洲民居案例。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欧洲民居的类型和特点。
2. 展示著名的欧洲民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讨论。
作业:1. 让学生选择一种欧洲民居进行研究,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四章:民居与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民居如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
教学内容:1. 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 不同地区民居的建筑特点与自然环境的适应。
1. 向学生介绍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地区民居的建筑特点与自然环境的适应。
作业:1. 让学生选择一个地区,研究其民居建筑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五章:民居的保护与传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居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民居文化。
教学内容:1. 民居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2. 保护和传承民居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民居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