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就章-讲解_图文.ppt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15
方寸钤记藏书印教案【篇一:第六课方寸钤记-藏书印】第六课时《》设计人:张宝玉课型:新授课时间:2013.10.08一、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对藏书印的学习,了解藏书印的发展历程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进一步体会藏书印基本的方法。
篆刻家运用刀法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借以表明图书所有权和表达个人性情,形成藏书印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达到了超越形式的艺术境界。
本课通过“欣赏与探究”“尝试与刻制”两个活动,引导学生从设计字体布局到运用篆刻刀法去完成一方藏书印的制作,在陶冶情操、开阔眼界的同时,又能体会设计刻制藏书印的乐趣,锻炼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藏书印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所用材料和工具,用途及分类以及布局和章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欣赏、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制作藏书印。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藏书印的欣赏、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细心、沉稳地观察生活及处理事情的态度。
初步认识中国藏书印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书、藏书的兴趣。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作品的作者、国家和绘画形式2、难点:独立进行作品赏析。
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问、比较、分析、讨论。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1、设置情境,欣赏导入有谁刻过印章?谁家里有亲人或朋友从事过篆刻艺术? 2、篆刻是一门怎样的艺术?展示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导入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它吗?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它吗? 2008以篆刻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
中国的篆刻是非常讲究材质的,这枚印就是刻在上乘的新疆和田玉上面的。
篆刻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篆刻艺术去领略它的奥妙吧。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根据美术作品中的语言,小组合作赏析篆刻的表现形式对比两枚印章问:你能看出这两枚印章的不同吗?什么样的印章是朱文?什么样的是白文?白文(阴刻)——刻字朱文(阳刻)——刻背景一、篆刻章法姓名章中字的笔画比较多,可取其中的一个字刻在石章上。
《急就章》释文教案资料《急就章》释文重订《急就章》释文《急就章》原名《急就篇》,是西汉元帝时命令黄门令史游为儿童识字编的识字课本。
因篇首有“急就”二字而得名。
《急就篇》用不同的字组成三言、四言或七言的韵文,内容涉及姓名、组织、生物、礼乐、职官等各方面,如一部小百科全书。
该文从汉至唐一直是社会流传的主要识字教材,同时,抄写规范精雅的本子也有作为临书范本的功能。
唐代以后,《急就篇》的主导蒙学教材地位方为《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所代替。
流传至今最早的《急就章》写本传为皇象书,今有刻本流传。
而以明代吉水(今属江西省)杨政于正统四年(1439)时,据宋人叶梦得颍昌本摹刻的为最著名,因刻于松江,故名“松江本”,原石藏松江县博物馆。
此本为章草和楷书各书一行,字形规范,笔力刚健,寓变化于统一,其字结体略扁,各字间均不牵连。
有些笔画下笔尖细,重按后上挑,出锋镰利,形成不规则的三角形,成为其字的重要特点。
此书点画简约、凝重、含蓄,笔意多隶,笔划虽有牵丝,但有法度,字字独立内敛。
横、捺、点画多作波磔,整篇气息古朴、温厚,沉着痛快,纵横自然。
近人沈曾植《海日楼札丛》称:“细玩此书,笔势全注波发,而波发纯是八分笔势,但是唐人八分,非汉人八分。
”此帖对后世影响甚大,至今仍为古章草的代表作品,亦是公认的章草范本之一。
皇象,字体明,广陵江都人。
官至青州刺史。
三国吴著名书法家。
善八分,小篆,尤善章草。
其章草妙入神品。
他的草书与曹不兴绘画,严武的围棋等并称“八绝。
”《急就章》是古代的识字课本,以皇象写本最早。
前人对皇象书法评价甚高,唐张怀瑾曰:“右军隶书,以一形而众相,万字皆别;休明章草,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各造其极。
”可见他创造了“相众而形一”的书风,在书法史上有重要意义。
本人认为,皇象书《急就章》是一行章草,一行楷书,可见《辞海》说,章草是由隶书演变而成是错误的。
章草实是楷书的速写体。
拓片第50幅最末一行书“汉黄门令史游次记”,皇象认为他是代替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写的《急就章》。
《金蛇狂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民族器乐曲——《金蛇狂舞》。
该曲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聂耳于1934年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作品,原曲为古琴曲《急就章》。
乐曲以激昂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描绘了端午节民间赛龙舟的欢乐场面,展现了中国人民勇敢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蛇狂舞》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金蛇狂舞》,使学生能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金蛇狂舞》的旋律、节奏和表现手法。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乐曲中的民族特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乐谱。
学具:乐谱、音乐笔记、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金蛇狂舞》片段,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中的节日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作品欣赏(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聆听乐曲,分析乐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和节奏变化,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民族特色。
3. 知识点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金蛇狂舞》的历史背景、创作手法和表现意义,使学生对乐曲有更深入的了解。
4. 集体练习(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集体练习乐曲中的难点部分,如节奏、音准等,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5. 分组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6. 课堂展示(5分钟)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金蛇狂舞》聂耳改编民族管弦乐端午节赛龙舟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文字描述《金蛇狂舞》乐曲中的场景。
答案示例:乐曲《金蛇狂舞》描绘了端午节民间赛龙舟的欢乐场面,乐曲开头节奏明快,旋律激昂,仿佛龙舟出发的号角;随后节奏逐渐加快,旋律高亢,表现出龙舟比赛的激烈场面;节奏放缓,旋律悠扬,营造出胜利后的喜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