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五章微生物能量代谢
- 格式:ppt
- 大小:7.07 MB
- 文档页数:68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答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答案介绍1.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答:根据它们的客观生物学特性(如个体形态和大小、染色反应、菌落特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反应、与氧的关系、血清学反应等)。
)和它们的遗传关系,各种微生物从大到小排列成一个系统,并按边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
物种是最小的分类单位,“植物”不是分类单位。
2.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举个例子。
答:微生物的命名是基于生物学中的二项式方法,即用两个拉丁字符来命名一种微生物。
这个物种的名字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特定的名字组成。
类属名和物种名用斜体表示,类属名在前面,使用拉丁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
这个特定的名字在拉丁语形容词之后,用拉丁语形容词来表达。
第一个字母是小写的。
例如,大肠杆菌的名称是大肠杆菌。
3.写出大肠杆菌和桔杆菌的拉丁全名。
答:大肠杆菌的名字是大肠杆菌,桔杆菌的名字是枯草杆菌。
微生物的特征是什么?答:(1)个体很小微生物非常小,从几纳米到几微米不等,只能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
病毒小于0.2微米,只能通过光学显微镜可见范围之外的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高盐度和极端酸碱度,导致了微生物的大量和多样性。
(3)快速繁殖大多数微生物通过分裂繁殖后代。
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一个世代可以在十分钟到二十分钟内繁殖。
在物种竞争中获得优势是生存竞争的保证。
(4)易变大多数微生物是结构简单的单细胞。
整个细胞与环境直接接触,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遗传物质DNA的变化和变异。
或者变异成优秀的菌株或者降解菌株。
第一章是超级微生物——病毒的非细胞结构1.病毒是什么样的微生物?它的特点是什么?答: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特别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
它们可以通过细菌过滤器,是尺寸小于0.2微米的微小微生物。
特点:尺寸小于0.2微米,所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
你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合成蛋白质——核糖体。
你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需的酶系统。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资料1、微生物的含义:微生物是肉眼看不到的,务必在电子显微镜或者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的所有微小生物的统称。
2、分类地位:五界系统:1969年魏克提出微生物五界分类系统:(1)原核生物界:细菌、放线菌、蓝绿细菌(2)原生生物界:蓝藻以外的藻类及原生动物(3)真菌界(酸性土壤中真菌较多):酵母菌、霉菌(4)动物界(5)植物界。
三域系统:(1)古菌域(Archaea):“三菌”产甲烷菌、极端嗜盐菌、嗜热嗜酸菌(2)细菌域(Bacteria):细菌(化)、蓝细菌(光)、放线菌(化)、立克次氏体(寄生)、支原体(人工培养基,最小)、衣原体(寄生)、螺旋体(原核,是细菌与原虫的过度)“三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3)真核生物域(Eukarya):真菌、藻类、动物、水生植物(原生动物、真菌、藻类)3、按细胞结构的有无分为分为:非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类病毒:类病毒是比病毒小的超小微生物)与细胞结构微生物。
按细胞核器、有丝分裂的有无分为:原核与真核4、分类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特征、生态特征、血清学反应、噬菌体反应、DNA中的G+C(%)、DNA杂交、DNA-rRNA杂交、16SrRNA碱基顺序分析与比较(按客观存在的属性及它们的亲缘关系,如个体形态及大小,染色反应,菌落特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反应,与氧的关系,血清学反应等)5、分类单位:域界门纲目科属种(柱)6、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区别:5、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2)分布广,种类繁多(3)汲取多,转化快(4)生长旺,繁殖快(5)习惯性强(6)易变异第一章:原核生物1、细菌(PH=7.2,C:N=25:1)形态、大小(最小的纳米细菌,最大的硫磺细菌)、繁殖与菌落:形态:杆菌(最常见,长短不一致长短杆菌、某部位是否膨大棒状梭状杆菌、芽孢有无)、球菌(单球菌双球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螺旋菌、丝状菌。
大小:球菌:通常直径在0.5~2.0μm;杆菌:长×宽(0.5~1.0)μm×(1~5)μm;螺旋菌:宽×弯曲长度(0.25~1.7)μm×(2~60)μm。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1、叙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有:吸附、侵入、复制、聚集与释放。
首先,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或是细胞壁,或是鞭毛,或是纤毛。
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宿主的代谢改变,宿主细胞内的核酸不能按自身的遗传特性复制和合成蛋白质,而由噬菌体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所控制,借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复制核酸,进而合成噬菌体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聚集合成新的噬菌体,这个过程叫装配。
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装配过程如下:先合成含DNA的头部,然后合成尾部的尾鞘、尾髓和尾丝,并逐个加上去就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新的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
噬菌体粒子成熟后,噬菌体的水解酶水解宿主细胞壁而使宿主细胞破裂,使菌体被释放出来重新感染新的宿主细胞一个宿主细胞可释放10到1000个噬菌体粒子。
2、什么叫毒性噬菌体?什么叫温和噬菌体?答: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毒性噬菌体。
侵入宿主细胞后,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3、什么叫噬菌斑?什么是PFU?答: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多个菌落,当接种适度的噬菌体悬液后引起点性感染,空斑单位,空斑就是原代或传代单层细胞被病毒感染后,一个个细胞被病毒蚀空形成的空斑。
一个空斑表示一个病毒。
所以,通过病毒空斑单位的计数可知单位体积中含病毒数第二章原核微生物1、细菌有哪些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它们各有哪些生理功能?答:细菌是单细胞生物。
所有细菌均有: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细胞核物质。
部分细菌有特殊结构:芽孢、鞭毛、荚膜、粘液层、菌胶团、衣鞘及光合作用片层等。
细胞壁是包围在细菌体表面最外层的、具有坚韧而带有弹性的薄膜。
可以起到:①保护原生质体免受渗透压引起破裂的作用。
②维持细菌的细胞形态。
③细胞壁是多孔结构的分子筛,阻挡某些分子进入和保留蛋白质在间质(格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和细胞质之间的区域)④细胞壁为鞭毛提供指点,使鞭毛运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水、土壤、空气等环境中的生态功能和应用技术的学科。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就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一、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态功能1. 生态秸秆分解微生物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秸秆分解。
秸秆是农作物的主要剩余物,对于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有重要作用。
然而,秸秆的分解过程对于农产品质量、土壤养分的供给以及气候变化有着直接影响。
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秸秆中的有机物和其他成分进行分解和生化作用。
这个过程中,微生物可以产生有机酸、多糖、气体和其他分解产物。
同时,微生物也利用分解产物进行自身生长和繁殖,从而形成新的土壤生态系统。
2. 污染物的降解微生物在环境中还有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污染物的降解与处理。
各类污染物,如重金属、氨氮、磷、有机化合物以及恶臭气体等都可以被微生物进行废弃物的处理和分解。
其中,微生物进行污染物降解的原理是利用原有的微生物群体能够通过代谢作用分解有毒有害的污染物。
这种分解过程包括物理化学过程和生化过程,最终产生无毒物质。
3. 植物生长和改良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对植物的生长以及土壤改良。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代谢过程可以分解出植物所需的养分,如氮、磷、钾等等,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以一些根系受损的植物为例,微生物可以利用菌根进行代偿,从而帮助植物增加吸收和利用养分的能力,使植物根系更加健康。
同时,微生物还能对土壤结构进行改良,增加土壤通透性和水分,从而改良土壤质量和保持生态环境稳定。
二、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1. 废水处理微生物在工业废水处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效果。
以活性污泥法为例,低浓度的有机物质,如肉、油脂和产业化学品可以通过微生物代谢代谢产物,最终被分解成可接受的物质。
此时,利用充分的空气供应和氧气流通来改善水体氧气不足,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操作环节。
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将各种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的物质,大大降低了废水的处理成本和过程。
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一、选择题1.生长速率常数最大的时期是()。
A.停滞期B.对数期C.静止期D.衰亡期【答案】B【解析】B项,对数期的细菌得到丰富的营养,细胞代谢活力最强,合成新细胞物质的速率最快,细菌生长旺盛。
这时的细菌数不但以几何级数增加,而且每分裂一次的时间间隔最短,生长速率常数最大。
2.下列关于恒浊连续培养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使培养液中细菌的浓度恒定的培养方式B.在恒浊器中微生物始终以最高生长速率进行生长C.是一种设法使培养液的流速保持不变的培养方式D.微生物始终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的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的方式【答案】A【解析】恒浊连续培养是使细菌培养液的浓度恒定,以浊度为控制指标的培养方式。
按实验目的,首先确定细菌的浊度保持在某一恒定值上。
调节进水(含一定浓度的培养基)流速,使浊度达到恒定(用自动控制的浊度计测定)。
3.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生活在一起时的关系是()A.拮抗B.共生C.寄生D.互生【答案】D【解析】D项,固氮菌固定的氮为纤维素分解菌提供氮源,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的产物有机酸被固氮菌用作碳源和能源,也为纤维素分解菌解毒。
两者可以单独生活,共存于同一环境中,相互提供营养及其他生活条件,双方互为有利,相互受益,属于互生关系。
4.细菌的生长曲线中,总菌数和活菌数几乎相等的是()。
A.适应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答案】B【解析】B项,对数期由于营养物质足以供给合成细胞物质使用,因此细菌细胞质的合成速率与活菌数的增加速率一致,细菌总数的增加率和活菌数的增加率一致,总菌数和活菌数几乎相等。
5.常用的消毒酒精的浓度为()。
A.30%B.70%C.95%D.100%【答案】B【解析】B项,醇是脱水剂和脂溶剂,可使蛋白质脱水、变性,溶解细胞质膜的脂质,进而杀死微生物机体。
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杀菌力最强。
乙醇浓度过低无杀菌力,纯乙醇因不含水很难渗入细胞,又因它可使细胞表面迅速失水,表面蛋白质沉淀变性形成一层薄膜,阻止乙醇分子进入菌体内,故不起杀菌作用。
第五章题库及作业一、基础题1.什么叫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分批培养是将一定量的微生物接种在一个封闭的、盛有一定量液体培养基的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温度、pH和溶解氧量,微生物在其中生长繁殖;结果出现微生物数量由少变多,达到高峰又由多变少,甚至死亡的变化规律,这就是细菌的生长曲线。
培养液中细菌的浓度恒定,以浊度为控制指标的培养方式。
在连续培养中,微生物的生长状态和规律与分批培养中的不同。
它们往往处于相当分批培养中生长曲线的某一个生长阶段。
废水的生物处理,除SBR 外,均采用恒化连续培养原理2.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有哪几个阶段?它们的特点是什么?①停滞期(或适应期):细菌产生适应酶,细胞物质增加,个体增大,个体数目不增加n 停滞期初期:一部分细菌适应环境,而另一部分死亡,细菌总数下降;n 停滞期末期:细胞物质增加,个体体积增大,细胞代谢活力强,细胞中RNA含量高、嗜碱性强,开始细胞分裂。
②对数期:特点:细胞代谢活力最强,合成新细胞物质的速度最快,细菌生长旺盛。
细胞数量以几何级数增长,细胞分裂一次的时间间隔最短。
如要保持对数增长,就要定时,定量地加入营养③静止期:对数期消耗了大量营养物质,使培养基营养物浓度降低,DO下降,pH,Eh值降低。
生长率下降,死亡率上升。
新生的细菌数量= 死亡的细菌数量。
营养物质成为限制因子,细菌开始积累贮存物质。
④衰亡期:表现:死亡率增加,活菌数减少,甚至死亡数大于新生菌数,活菌数在一个阶段以几何级数下降,衰亡期的细菌常出现多形态、畸形或衰退型;有的细菌产生芽孢。
3.如何缩短微生物生长曲线中停滞期的时间?(1)接种量大,时间短;(2)接种群体菌龄;处于对数期的菌种可缩短时间。
而处于静止期和衰亡期的菌种,则时间延长,因为:曾耗尽了辅酶和细胞成分,需要时间合成新细胞物质;因代谢产物过多积累而中毒,需要修补。
(3)营养;从丰富培养基接种到贫乏培养基也出现停滞期,因为细菌需要产生新的酶类以合成新物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周群英第四版)目录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绪论 (2)1、何谓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 (2)2、何谓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 (2)3、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 (2)6、写出大肠埃希氏杆菌和桔草芽孢杆菌的拉丁文全称。
(2)7、微生物有哪些特点? (2)第一章病毒 (2)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7)1、细菌有哪几种形态?各举一种细菌为代表。
(7)2、细菌有哪些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它们各有哪些生理功能? (7)3、荚膜、粘液层、菌胶团和衣鞘 (7)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12)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 (15)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20)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28)第七章微生物的生态 (35)第八章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40)第九章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 (44)第十章有机固体废物与废弃的微生物处理及微生物群落 (48)第十一章有机固体废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54)1,何谓堆肥法,堆肥化和堆肥? (54)2,叙述好氧堆肥的机理。
参与堆肥发酵的微生物有哪些? (54)3,好氧堆肥的运行条件有哪些? (55)4,好氧堆肥法有几种工艺?简述各个工艺的过程。
(55)第十二章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60)1. 酶制剂剂型有几种? (60)2. 何谓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 (60)3. 酶和酶菌体固定化方法有哪几种?各用什么载体? (60)4.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有什么优点?存在什么问题? (60)5. 生物膜是固定化微生物吗?为什么? (60)6. 何谓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有哪几类? (60)7. 絮凝剂有几类?微生物絮凝剂在污水生物处理中起什么作用? (60)8. 叙述污水处理中微生物絮凝剂的作用原理? (60)9. 微生物制剂有哪些用途? (60)10. 有几种产氢微生物?它们是如何产氢的? (61)11. 请叙述微生物产氢电池的工作原理。
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1.微生物与温度的关系如何?高温是如何杀菌的?高温杀菌力与什么有关系?答:温度是微生物的重要生存因子。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毎升高10摄氏度,酶促反应速度将提高1~2倍,微生物的代谢速率和生长速率均可相应提高。
适宜的培养温度使微生物以最快的生长速率生长,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均会降低代谢速率和生长速率。
高温主要破坏微生物的机体的基本组成物质——蛋白质,酶蛋白和脂肪。
蛋白质被高温严重破坏而发生凝固,为不可逆变性,微生物经超高温处理后必然死亡。
细胞质膜含有受热易溶解的脂类,当用超高温处理时,细胞质膜的脂肪受热溶解使膜产生小孔,引起细胞内含物泄漏而死亡。
高温的杀菌效果和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理状态,芽孢有无及pH都有关系。
2.什么叫灭菌?灭菌方法有哪几种?试述其优缺点。
答:灭菌是通过超高温或其他的物理、化学因素将所有的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所有的芽孢或孢子全部杀死。
灭菌的方法有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优越,因为湿热的穿透力和热传导都比干热的强,湿热时微生物吸收高温水分,菌体蛋白易凝固变性,所以灭菌效果好。
3.什么叫消毒?加热消毒的方法有哪几种?答:消毒是用物理、化学因素杀死致病菌,或是杀死所有微生物的营养细胞或一部分芽孢。
方法有巴斯德消毒法和煮沸消毒法两种。
4.嗜冷微生物为什么能在低温环境生长繁殖?答:嗜冷微生物具备更有效的催化反应的酶,其主动传送物质的功能运转良好,使之能有效地集中必需的营养物质,嗜冷微生物的细胞质膜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在低温下保持半流动性。
5.高温菌和中温菌在低温环境中的代谢能力为什么减弱?答:在低温条件下,微生物的代谢极微弱,基本处于休眠状态,但不致死。
嗜中温微生物在低于十摄氏度的温度下不生长,因为蛋白质合成的启动受阻,不能合成蛋白质。
又由于许多酶对反馈抑制异常敏感,很易和反馈抑制剂紧密结合,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处于低温下的微生物一旦获得适宜温度,即可恢复活性,以原来的生长速率生长繁殖。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Microbiology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56/3.5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三废”生物法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微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微生物在环境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利用微生物进行生化处理的技术技能的讲解;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实验方案设计和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对微生物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利用微生物为环境治理工程服务。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包括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环境化学,为本门课程提供理论支持,后续课程包括环保设备基础、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化工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等专业课程,该课程为把前述的后续课程有机联系在一起,实现工程化。
三、课程教学目标1.学习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及其在三废治理中的基本理论,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命名、特点等基本知识,了解各种微生物的特性,具有设计微生物法三废处理方案的能力;2.掌握基本的基于微生物学的三废治理创新方法,培养学生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实验设计思想,了解微生物学在三废治理过程中国家有关的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政策和制约因素;4.培养学生把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应用到具体实践中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微生物的驯化、培养、分离等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5.了解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前沿和新发展动向。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五、其他教学环节(课外教学环节、要求、目标)无六、教学方法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案例教学为主,结合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验和期末考试等教学手段和形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5~9章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1、微生物群的生长的研究方法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有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分批培养分批培养是讲一定量的微生物接种在一个封闭的,盛有一定体积液体培养基的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温度,pH,溶解氧,微生物在其中生长繁殖,结果出现微生物的数量由少变多,达到高峰后又有多变少,甚至死亡的变化规律。
这就是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停滞期特点:(1)代谢活跃,个体体积重量增大;(2)不立即进行分裂增殖,数量不变,甚至变少。
缩短或消除停滞期的方法:(1)采用处于高效菌群对数期的菌种;(2)增大接种量;(3)保持接种前后所处的培养介质和条件一致。
-对数期特点:(1)繁殖速度最大;(2)平均代时最短;(3)形态、染色、生物活性都很典型。
-静止期特点:(1)消耗了大量营养物质,代谢毒物增多;(2)死亡率=出生率。
-衰亡期特点:死亡率>出生率(相当于内源呼吸阶段)连续培养定义:是细胞培养对数期后,以一定速率流入新鲜培养基,并利用溢流方式等流出培养物,使容器内培养物或细菌达到动态平衡。
微生物生长维持在某一对数生长期的生长速率。
-恒浊连续培养(细菌以最高生长速率生长)恒浊连续培养是使细菌培养液的浓度恒定,以浊度为控制指标的培养方式。
-恒化连续培养(使细菌在低于最高生长速率的条件下生长繁殖)恒化连续培养是维持进水中的营养成分恒定,以恒定流速进水,以相同流速流出代谢产物。
2、细菌生长曲线在污水生物处理中应用-常规活性污泥法利用生长速率下降阶段的微生物,包括减速期、静止期。
-生物吸附法利用生长速率下降阶段的微生物。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利用生长速率上升阶段(对数期)和生长速率下降阶段(减速期)的微生物。
-有机物含量低的污水,利用内源呼吸阶段(衰亡期)的微生物。
-为什么常规活性污泥法不利用对数生长期的微生物而利用静止期的?(1)对数生长期的微生物虽然生长繁殖快,代谢活力强,能大量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但相应要求进水有机物浓度高,则出水的绝对值也相应提高,不易达到排放标准。
名词解释-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名词解释-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名词解释-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全部内容。
微生物:肉眼看不见的、必须自电子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的所有微小生物的统称。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的超微小生物。
他们只具有简单的独特结构,可通过细菌过滤器。
蛋白质衣壳: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由一种或几种多肽链折叠而成的蛋白质亚单位)按一定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核酸内芯:即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装配:借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复制核酸,进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聚集合成新的噬菌体。
毒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温和噬菌体: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当它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共同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
)溶原细胞: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溶原性是遗传特性)原噬菌体(或前噬菌体):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噬菌斑:原代或传代单层细胞被病毒感染后,一个个细胞被病毒蚀空成空斑(亦称蚀斑)。
PFU:病毒空斑单位——单位体积内含有病毒数:ηPFU=(n瓶内空斑平均数*病毒稀释度)/每瓶的病毒接种数原核微生物:无核膜包被,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微生物.极端微生物(亦叫嗜极微生物):喜在极端恶劣环境中生活的微生物。
组要包括嗜酸菌、嗜盐菌、嗜热菌、嗜冷菌及嗜压菌等.细胞壁:包围在细菌体表最外层的、坚韧而有弹性的薄膜。
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质膜(原生质膜)、细胞质及内含物、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