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箱中的粒子
- 格式:ppt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32
结构化学知识点归纳根据北京大学出版社周公度编写的“结构化学”总结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一、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1. 波粒二象性:,hE h p νλ==2. 测不准原理:,,,,x y z x p h y p h z p h t E h ∆∆≥∆∆≥∆∆≥∆∆≥ 二、量子力学基本假设1. 假设1:对于一个量子力学体系,可以用坐标和时间变量的函数(,,,)x y z t ψ来描述,它包括体系的全部信息。
这一函数称为波函数或态函数,简称态。
不含时间的波函数(,,)x y z ψ称为定态波函数。
在本课程中主要讨论定态波函数。
由于空间某点波的强度与波函数绝对值的平方成正比,即在该点附近找到粒子的几率正比于*ψψ,所以通常将用波函数ψ描述的波称为几率波。
在原子、分子等体系中,将ψ称为原子轨道或分子轨道;将*ψψ称为几率密度,它就是通常所说的电子云;*d ψψτ为空间某点附近体积元d τ中电子出现的几率。
对于波函数有不同的解释,现在被普遍接受的是玻恩(M. Born )统计解释,这一解释的基本思想是:粒子的波动性(即德布罗意波)表现在粒子在空间出现几率的分布的波动,这种波也称作“几率波”。
波函数ψ可以是复函数,ψψψ⋅=*2合格(品优)波函数:单值、连续、平方可积。
2. 假设2:对一个微观体系的每一个可观测的物理量,都对应着一个线性自厄算符。
算符:作用对象是函数,作用后函数变为新的函数。
线性算符:作用到线性组合的函数等于对每个函数作用后的线性组合的算符。
11221122ˆˆˆ()A c c c A c A ψψψψ+=+ 自厄算符:满足**2121ˆˆ()d ()d A A ψψτψψτ=∫∫的算符。
自厄算符的性质:(1)本证值都是实数;(2)不同本证值的本证函数相互正交。
3. 假设3:若某一物理量A 的算符ˆA作用于某一状态函数ψ,等于某一常数a 乘以ψ,即:ˆAa ψψ=,那么对ψ所描述的这个微观体系的状态,物理量A 具有确定的数字a 。
结构化学基础总结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知识一、3个实验1、黑体辐射实验:(1)黑体:被认为是可以吸收全部外来辐射的物体,是理想的辐射体。
理想黑体可以吸收所有照射到它表面的电磁辐射,并将这些辐射转化为热辐射,其光谱特征仅与该黑体的温度有关,与黑体的材质无关。
可见光:400-700nm(2)假设:黑体吸收或发射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而是分子一份一份的,即,量子化的。
E=hμ2、光电效应实验和Einstein光子学说:光量子化和光的波粒二象性本质。
(1)Einstein提出来了光量子(光子)。
波的性质:衍射、干涉。
E=hμ粒子的性质:反射、折射。
P=h/λ光子的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与光的强度无关。
(2)Heisenberg不确定度关系:Δq∙Δp≥ℏΔq坐标不确定量;Δp动量不确定量;q广义坐标单缝衍射:某粒子坐标确定得愈精确,其相应动量就愈不确定。
h可作为区分宏、微观粒子的标准:宏观h=0,微观h不能看作0。
3、氢原子光谱与Born氢原子模型:(1)氢原子光谱:指的是氢原子内之电子在不同能级跃迁时所发射或吸收不同波长、能量之光子而得到的光谱。
氢原子光谱为不连续的线光谱,自无线电波、微波、红外光、可见光、到紫外光区段都有可能有其谱线。
根据电子跃迁的后所处的能阶,可将光谱分为不同的线系。
(2)在卢瑟福模型的基础上,玻尔提出了电子在核外的量子化轨道,解决了原子结构的稳定性问题,描绘出了完整而令人信服的原子结构学说。
定态假设:原子的核外电子在轨道上运行时,只能够稳定地存在于具有分立的、固定能量的状态中,这些状态称为定态(能级),即处于定态的原子能量是量子化的。
此时,原子并不辐射能量,是稳定的。
激发态:原子受到辐射、加热或通电时,获得能量后电子可以跃迁到离核较远的轨道上去,即电子被激发到高能量的轨道上,这时原子处于激发态。
处于激发态的电子不稳定,可以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同时释放出光子。
二、量子力学基本假设1、假设1:对于一个量子力学体系,可以用坐标和时间变量的函数ψ(x,y,z,t)来描述,它包括体系的全部信息。
第6节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1.洛伦兹力不改变带电粒子速度的大小,即洛伦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匀强磁场时,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
3.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为qvB =m v 2r ,轨道半径为r =mvqB,周期为T =2πmqB,可见周期与带电粒子的速度没有关系。
4.回旋加速器由两个D 形盒组成,带电粒子在D 形盒中做圆周运动,每次在两个D 形盒之间的窄缝区域被电场加速,带电粒子最终获得的动能为E k =q 2B 2R 22m。
一、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1.用洛伦兹力演示仪观察运动电子在磁场中运动实验操作 轨迹特点 不加磁场时 电子束的径迹是直线 给励磁线圈通电后 电子束的径迹是圆 保持电子速度不变,改变磁感应强度 磁感应强度越大,轨迹半径越小保持磁感应强度不变,改变电子速度电子速度越大,轨迹半径越大2.洛伦兹力的作用效果洛伦兹力只改变带电粒子速度的方向,不改变带电粒子速度的大小,或者说洛伦兹力不对带电粒子做功,不改变粒子的能量。
3.带电粒子的运动规律沿着与磁场垂直的方向射入磁场的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洛伦兹力总与速度方向垂直,正好起到了向心力的作用。
⎩⎪⎨⎪⎧公式:qvB =mv 2r半径:r =mv qB周期:T =2πm qB二、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1.质谱仪(1)原理图:如图所示。
(2)加速带电粒子进入质谱仪的加速电场,由动能定理得:qU =12mv 2。
①(3)偏转带电粒子进入质谱仪的偏转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qvB =mv 2r 。
②(4)由①②两式可以求出粒子的运动半径r 、质量m 、比荷q m等。
其中由r =1B 2mUq可知电荷量相同时,半径将随质量变化。
(5)质谱仪的应用可以测定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2.回旋加速器的结构和原理(1)两个中空的半圆金属盒D 1和D 2,处于与盒面垂直的匀强磁场中,D 1和D 2间有一定的电势差,如图所示。
原子物理第三章习题答案第三章量子力学初步3.1 波长为οA 1的X 光光子的动量和能量各为多少?解:根据德布罗意关系式,得:动量为:12410341063.6101063.6----=?==秒米千克λhp 能量为:λ/hc hv E==焦耳151083410986.110/1031063.6---?==。
3.2 经过10000伏特电势差加速的电子束的德布罗意波长?=λ 用上述电压加速的质子束的德布罗意波长是多少?解:德布罗意波长与加速电压之间有如下关系:meV h 2/=λ 对于电子:库仑公斤,19311060.11011.9--?=?=e m把上述二量及h 的值代入波长的表示式,可得:οοολA A A V 1225.01000025.1225.12===对于质子,库仑公斤,19271060.11067.1--?=?=e m ,代入波长的表示式,得:ολA 319273410862.2100001060.11067.1210626.6----?==3.3 电子被加速后的速度很大,必须考虑相对论修正。
因而原来ολA V25.12=的电子德布罗意波长与加速电压的关系式应改为:ολA V V)10489.01(25.126-?-=其中V 是以伏特为单位的电子加速电压。
试证明之。
证明:德布罗意波长:p h /=λ对高速粒子在考虑相对论效应时,其动能K 与其动量p 之间有如下关系:222022c p c Km K =+而被电压V 加速的电子的动能为:eV K =2200222/)(22)(c eV eV m p eV m ceV p +=+=∴因此有:2002112/c m eV eVm h p h +==λ一般情况下,等式右边根式中202/c m eV 一项的值都是很小的。
所以,可以将上式的根式作泰勒展开。
只取前两项,得:)10489.01(2)41(260200V eVm h c m eV eVm h -?-=-=λ 由于上式中οA VeV m h 25.122/0≈,其中V 以伏特为单位,代回原式得:ολA V V)10489.01(25.126-?-=由此可见,随着加速电压逐渐升高,电子的速度增大,由于相对论效应引起的德布罗意波长变短。
粒子物理教案第三章第三章:基本粒子与基本相互作用一、引言(100字)本章将介绍粒子物理学中的基本粒子和基本相互作用。
我们将了解到物质的最基本组成单位,并探究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通过学习基本粒子和基本相互作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本质和结构。
二、基本粒子(400字)1.质点粒子:介绍质子、中子和电子作为基本粒子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它们在物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胶子:对胶子的概念和作用进行介绍,包括颜色荷和胶子的作用于强相互作用中的重要性。
3.轻子:介绍电子、中微子和夸克,以及它们在电磁相互作用中的重要性。
4.强子:对介子、重子和反粒子进行介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性质。
三、基本相互作用(500字)1.强相互作用:介绍强相互作用的概念、强子的组成和强子的相互作用。
2.电磁相互作用:讲解电磁相互作用的性质和重要性,以及电磁相互作用在宏观世界中的应用。
3.弱相互作用:介绍弱相互作用的概念、作用和重要性,以及它对基本粒子的影响和贡献。
4.引力相互作用:对引力相互作用的本质和特点进行介绍,以及它对宇宙的影响和作用。
四、宇宙的结构与演化(200字)1.宇宙的结构:从微观角度和宏观角度上,探讨宇宙的结构和组成,以及宇宙的演化过程。
2.宇宙中的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介绍宇宙中存在的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和作用。
3.宇宙的演化模型:介绍宇宙的演化模型和宇宙起源的理论,如宇宙大爆炸理论等。
4.宇宙学问题和前沿研究:介绍宇宙学问题和现代粒子物理学的研究方向,如黑暗物质和暗能量等。
五、总结(100字)本章从基本粒子和基本相互作用的角度,介绍了宇宙的结构和演化。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宇宙的本质和结构,以及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在宇宙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宇宙的奥秘,并进一步拓展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