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气雾剂及相关剂型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2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第 6 卷第 42 期2019 Vol.6 No.42193吸入制剂的现状和研究进展黎晓亮(梧州市工人医院药学部,广西 梧州 543001)【摘要】吸入制剂系指原料药物溶解或分散于合适介质中,以蒸气或气溶胶形式递送至肺部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液体或固体制剂,是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首选治疗药物。
吸入制剂主要包括吸入气雾剂、吸入粉雾剂和供雾化器用的液体制剂等。
肺部作为吸收全身作用药物的部位具有许多优点,许多制药企业正在研发通过肺部吸收全身作用药物的制剂。
本文就吸入制剂的分类和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吸入制剂;吸入气雾剂;吸入粉雾剂;供雾化器用的液体制剂;综述【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42.193.03在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中规定,吸入制剂系指原料药物溶解或分散于合适介质中,以蒸气或气溶胶形式递送至肺部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液体或固体制剂[1]。
通过吸入的方式治疗疾病,与全身使用相比,可以减少药物剂量和全身副作用。
目前,吸入制剂多用于治疗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例如: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局部抗胆碱药等的吸入制剂。
随着近几年流感在世界范围内的暴发和流行,Relenza® (扎那米韦吸入剂)和Inavir®(Laninamivir Octanoate Hydrate )等抗流感药物吸入制剂[2],也已研发成功。
下面,我们就吸入制剂的剂型分类及特点、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综述。
1 呼吸系统的特征呼吸系统结构复杂,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其中,肺是核心器官,由支气管反复分支及其末端的肺泡共同构成。
气体进入肺泡内,与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内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关于干粉末吸入剂研究进展综述摘要:由于肺部具有特殊的生理结构,决定肺部给药系统将在所有给药系统中占重要地位,而干粉末吸入剂突破了常规气雾剂的局限性,开拓了新型给药系统的又一新领域,具有较好的前景,有取代常规气雾剂的趋势。
本文就粉雾剂的粉末处方,粉体性质及给药装置,体内外沉积量性质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粉雾剂,载体,粉体性质,装置,沉积量吸入粉雾剂是肺部给药的一种新剂型,肺功能,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囊性纤维化(CF)等疾病[1],肺部给药具有吸收表面积大,吸收部位血流丰富,能避免肝脏首过效应,酶活性较低,上皮屏障薄及膜透性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蛋白多肽类药物给药、β-肾上腺素拮抗剂、抗胆碱剂、皮质激素、强效麻醉剂、抗偏头痛等小分子药物以及胰岛素、生长激素、疫苗和新的生物技术产品等大分子药物也可制成肺部给药制剂,起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
干粉吸入剂(DPFs)又称粉雾剂,是一种借助患者的吸气气流将装置内的药物或(和)载体微粉,经气流雾化吸入呼吸道,使药物进入治疗部位或人体肺部而起到治疗作用的一类制剂,具有所荷剂量大,易协同,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
粉雾剂的处方一般由药物、载体和附加剂组成,附加剂包括表面活性剂、分散剂、润滑剂、抗静电剂等,主要作用是提高粉雾剂的流动性。
[2]DPIs作为肺部给药剂型可克服定量吸入气雾剂(MDIs)所带来的许多问题。
(1)抛射剂CFC类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2)所能递送药物剂量小;(3)许多病人尤其是儿童不能协调自身呼吸和吸入装置的释药而无法合理用药。
对于蛋白和多肽类药物来说,干粉比液体气雾剂还有如下优势:(1)干粉的室温稳定性好,且吸入效率高;(2)干粉不易被微生物污染。
[3]在过去10年中DPI方法广泛研究用于肺部给药及呼吸道疾病治疗,甚至于可解决蛋白多肽类等生物大分子药物给药困难这一难题,可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疗效。
1.载体肺的生理结构要求药物粒子非常微细,且能渗透到肺的周边,一般认为理想的药物粒径为0.5-7μm,大于此范围粒子会在上呼吸道截留,更小的粒子易随呼吸气流排出。
药物制剂中喷雾剂剂型的研究与改进喷雾剂剂型是一种通过喷雾器将药物以微细颗粒形式送达到患者呼吸道或口腔黏膜的治疗药物。
它具有使用方便、吸收迅速、剂量准确、无痛苦等优点,成为现代药物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剂型。
本文旨在讨论喷雾剂剂型在药物制剂中的研究与改进。
一、喷雾剂剂型的发展历程喷雾剂剂型作为一种给药形式,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与改进。
最早的喷雾剂剂型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雾化器,当时主要应用于泉水喷雾浴和草药疗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药物给药方式的不断探索,喷雾剂剂型逐渐应用于医药领域。
20世纪60年代,喷雾剂剂型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成功地将药物通过喷雾器喷入患者的呼吸道。
从此以后,喷雾剂剂型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药物制剂中喷雾剂剂型的研究进展1. 喷雾剂剂型的工艺研究喷雾剂剂型的制备工艺对于药物的释放、吸收以及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在工艺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包括溶剂选择、药物溶解度、喷雾器设计等方面。
同时,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计算机模拟等,能够更加精确地预测药物在喷雾剂剂型中的行为,为工艺改进提供了指导。
2. 喷雾剂剂型的药物选择不同的药物在喷雾剂剂型中的效果可能存在差异,因此药物的选择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一方面,药物必须具有良好的溶解度、稳定性和可吸收性;另一方面,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也需要与喷雾剂剂型相适应,以确保临床疗效。
3. 喷雾剂剂型的设备改进喷雾剂剂型的设备和喷雾器的设计对于药物的喷雾效果及吸入剂量的精确控制非常重要。
在设备改进方面,研究人员致力于提高喷雾器的雾化效率、均匀性和稳定性,并减少残留物。
目前已经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喷雾器,包括压缩气体喷雾器、超声波喷雾器等,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三、喷雾剂剂型的优势与挑战喷雾剂剂型作为一种先进的给药形式,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它能够准确控制药物的剂量,使药物的吸收达到最佳效果。
其次,喷雾剂剂型可通过调整喷雾颗粒的大小和质量,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提高治疗效果。
药物新剂型的研究进展一、 1.近几十年来,随着各专业学科的迅速发展,药物制剂的研究与生产也相应发展迅速,新工艺、新设备不断出现。
各种剂型品种数量猛增,产品的纯度质量、稳定性有了提高,同时,随着科学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的剂型和制剂已不能满足用药水平提高的要求,如高效、长效、低毒和控释等。
但药物的新剂型可以改善它们的有效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药物对作用部位的选择性,减少病人必须同时服用药物的数量,从而提高了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药物剂型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传统剂型,常规剂型,缓控剂型,靶向剂型,时间定时释药剂型.后三阶段是近二三十年才发展起来的药物新剂型,也可以称为控释给药系统二.目前,药物的新剂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微型胶囊剂:简称微囊剂,系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包裹而成的直经为1~500微米的微小胶囊。
微型胶囊剂有很多优点,首先,经微囊化处理的药物,外层覆盖着一层高分子膜,减少了药物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对于遇空气易氧化变质的物质可起到保护作用,利于贮存,同时也遮盖了药物的不良气味。
其次药物用高分子物质包裹后,在消化道中一般不被消化液溶解,药物释放时首先体液渗入微囊,溶解囊内的药物,然后顺着囊膜内外的浓度差向外扩散,直至内外浓度达到平衡,这可达到延长药物疗效的作用时间。
2、透皮给药系统:是指将药物制成可贴于皮肤的控释剂型,药物经皮肤吸收而起全身治疗作用,该系统给药方便,不受胃肠道因素的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个体差异较小,有利于设计给药剂量,并可随时终止给药,病人乐于接受。
3、气雾剂:系指将药物制成液体、混悬剂或乳浊液与适宜的压缩气体(如氟利昂、二氧化碳及氮气等)装于具有阀门系统的耐压密闭容器中,使用时借气体压力将内容物呈雾粒喷出的制剂。
如治疗哮喘的喘乐宁气雾剂,使用时只要将喷射口对准口腔,在吸气时按动阀门,药物即可被吸入气道。
4、膜剂:系将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在成膜材料中制成薄膜状剂型,可供口服、口含、舌下给药,眼结膜囊内及体内植入。
本文参考美国FDA、欧盟关于吸入制剂相关指导原则,并结合国内气雾剂的研发和生产的具体情况,对定量吸入气雾剂的工艺研究以及质量控制方面提出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定量吸入气雾剂工艺研究质量控制定量吸入气雾剂的工艺研究以及质量控制一、制备工艺研究制备工艺研究是考察工艺过程中各主要环节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根据工艺过程中各环节的考察结果,分析工艺过程中影响气雾剂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微粉化工艺中,对微粉化过程(饲料的速度、空气压力、空气流速、颗粒粉碎循环时间、粉末的粒度等)应该进行详细的研究;对微粉化工艺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引湿,高温降解、晶型的转变以及可能的微生物污染均应进行详细的考察和研究。
灌装是气雾剂最关键工艺,灌装工艺的好坏,采用灌装工艺方法的正确与否,都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气雾剂的灌装工艺一般有一步冷冻灌装、两步压力罐装、一步压力罐装以及盖下灌装四种方法。
每一种灌装工艺都应该结合具体的处方进行考虑和筛选,但对于在低温条件下(-50℃)药物以及辅料不能溶解在抛射剂或助溶剂中时,则不能采用一步冷冻灌装工艺生产溶液型气雾剂;对产品的水分要求较高的混悬型气雾剂,可以采用一步压力罐装法灌装生产。
此外还应该对气雾剂的生产过程中的装量差异、含量、水分、杂质、阀门系统的测定、密封性等进行在线控制。
通过关键工艺和参数对气雾剂质量影响的研究,建立合理的工艺控制指标,这为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以及良好的重现性提供数据支持。
这些数据对保证气雾剂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制备工艺研究的详细要求可参见《化学药物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中第五部分“制剂工艺研究”。
二、质量控制研究质量控制研究是从处方工艺研究到质量研究乃至稳定性方面的全面把握。
它涵盖了制备工艺的过程控制和终点控制,质量控制研究为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基础,在药品的研发中占有重要地位。
气雾剂的质量控制研究既应该体现出处方研究的结果,又能为制备工艺的过程控制提供技术参数,同时又应该反映出产品的质量标准和内在质量。
外用中药剂型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外用中药剂型的研究进展,在综合其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外用中药剂型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外用中药;发展方向药物剂型是把医药品以不同的给药方式和给药部位等为目的制成的不同形态,简称剂型[1]。
是药物制成适合于患者应用的最佳给药方式。
施用外治药物能迅速经皮肤、粘膜等处的渗透扩散,吸收入血的可靠性,为进一步研究中药外治之机理奠定了基础.下面介绍几种主要较新的外用剂型。
1糊剂1.1口腔糊剂[2]最近国外上市了一种治疗口腔溃疡新药-amlexanox[3] 口腔糊剂,该糊剂迅速而持久的粘敷于患处,使药物产生长效作用。
1.2糊剂对牙周炎治疗研究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功以甲硝唑为主药的膏体剂型,给药途径既可刷牙又可局涂。
[4]2软膏剂(ointments)2.1软膏剂近年来以脂质体和传递体为载体的局部外用制剂的研制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具有加强药物进入角质层和增加药物在皮肤局部累积的作用,还可形成持续释放。
新基质和新型高效皮肤渗透促进剂的出现促进了新制剂的发展,提高了软膏剂的疗效,并把半固体制剂的研究、应用和生产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开发软膏剂必须进行处方前的研究工作[5],要对药物、剂型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研究,其中包括:①活性成分的稳定性;②附加剂的稳定性;③流变性、稠度、粘性和挤出性能;④水分及其他挥发性成分的损失;⑤物理外观变化、均匀性及分散相的颗粒大小及粒度分布,还有涂展性、油腻性、成膜性、气味及残留物清除的难易等;⑥ph值;⑦微生物等。
2.2软膏剂发展方向目前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已研制出不少的中药软膏品种。
软膏剂作为经皮给药的一种剂型,不仅可以避免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破坏,减少血药浓度峰谷变化,而且已成为克服药物副作用的有效用药途径之一,在医院皮肤科、外科里广泛应用,并在医院的普通制剂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内病外治可能成为中药软膏剂今后研究发展方向之一。
[6]3气雾剂(aerosol)3.1气雾剂系指药物与适宜抛射剂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制成的的制剂[7]。
一、概述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治疗药物,主要用于缓解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的症状。
其制剂工艺对于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的制备工艺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二、硫酸沙丁胺醇的药理作用硫酸沙丁胺醇是一种β2-受体激动剂,具有明显的平滑肌松弛作用,能够扩张支气管,改善呼吸道通畅度,减轻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症状。
其吸入气雾剂剂型具有作用时间短、效果快、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三、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的质量标准1. 药物含量: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中硫酸沙丁胺醇的含量应符合国家药典规定的标准,保证药效稳定。
2. 雾化粒径:吸入气雾剂的雾化粒径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药物能够达到下呼吸道,提高治疗效果。
3. 清晰度:吸入气雾剂在雾化后应保持清晰,不应有沉淀或混浊现象。
四、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的制备工艺1. 药物选择:选用纯度高、稳定性好的硫酸沙丁胺醇原料药。
2. 配方设计:根据药物含量和雾化性能要求,科学设计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的配方,确定药物、辅料成分及其比例。
3. 雾化技术:采用先进的雾化技术,控制雾化粒径和药液的喷雾均匀度,确保药物能够均匀雾化并保持清晰度。
4. 储存条件:严格控制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的储存条件,避免光、氧、湿等因素对药物质量的影响。
五、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的检验方法1. 药物含量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药物含量的测定,确保吸入气雾剂中硫酸沙丁胺醇的含量符合要求。
2. 雾化粒径检测:采用雾化粒径仪进行雾化粒径的检测,保证吸入气雾剂的雾化效果符合标准。
3. 清晰度检测:通过目视观察或浊度仪进行吸入气雾剂的清晰度检测,确保药物雾化后能够保持清晰。
六、结论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作为一种重要的呼吸道治疗药物,在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
通过科学的配方设计、先进的雾化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检验,可以保证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的质量稳定,确保其药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药物支持。
孙虔单位: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单位所在地区邮编:江苏南京211100【摘要】: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对肺部吸入制剂的评价方法进行简要概述,归纳总结近些年来的研究结果。
目前,肺部吸入制剂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应当在未来的研究中逐步改进,希望本文的论述对肺部吸入剂未来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肺部吸入制剂;评价;进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总的来说,社会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会导致环境污染加剧,进而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日渐升高、新型呼吸系统疾病层出不穷;另一方面,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水平也在飞速发展,研发出了更多适用于各类型疾病的药物,也出现了许多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
其中,肺部吸入制剂便是新研发的药物之一,肺部吸入剂是针对肺部疾病治疗而研发出的,是一种对人体非常友好的剂型。
以往治疗肺部疾病的药物存在显著的副作用,且药剂的浓度比较低,为了保证治疗的效果,往往需要注入大量的药物,这对患者身体的影响是很严重的。
但是肺部吸入剂与以往的药物有明显的差异,肺部吸入剂可以以较高浓度直接到达病灶,减少药物副作用对人体的损伤,用较低的剂量达到治疗效果,是目前国内外都十分重视的一种新型剂型。
肺部吸入制剂主要有定量吸入气雾剂、干粉吸入剂、雾化吸入剂等几种。
在临床应用上,肺部吸入制剂的药量较小,常通过多种对肺部吸入制剂的评价方法来评价肺部吸入制剂的质量好坏。
国内外有不同的肺部吸入剂,但是国内外的肺部吸入剂评价方式却不同,本文对几种国内外的肺部吸入制剂评价方法进行简单概述[1]。
1体外评价对肺部吸入制剂的体外评价往往是在体外模拟的人工呼吸道和人工肺中进行的,这是最常见的两种评价方式。
测试原理主要是测试药物粒子在人工呼吸道和人工肺内的沉积率,进而推算药物在体内的沉积及分布状况。
测试方法主要有惯性撞击器法和现代光学仪器法。
1.1惯性撞击器法经研究得知,肺部吸入制剂对药物粒子的要求很高,只有直径小于5微米的粒子才能达到呼吸道及肺部作用部位,而能在作用部位沉积下来进而发挥疗效的药物也只有20%左右。
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现代制药设备的引进和新技术的应用,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发展极为迅速,使一批现代中药新剂型显现。
在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中,既要注意传统剂型的改进,又要注意应用西方医药技术。
本文对近些年的几种中药新剂型的发展做了简单综述。
关键词:中药剂型;新剂型;发展Abstrac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pharmaceutical equip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new dosage form are very quickly, there are a number of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new dosage forms. In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w dosage form,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raditional dosage form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Western medicine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several new dosage form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were made a simple summary.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tions; new formulations; development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盐酸氨溴索的制剂学研究新进展何杰;高永良【摘要】呼吸遭疾病治疗药物盐酸氨溴索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该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盐酸氨溴索的制剂研究进展,为其研发工作提供信息和思路.盐酸氨溴索剂型发展全面,除传统剂型如片剂、胶囊、颗粒剂外,还有固体分散体、气雾剂、树脂复合物、微丸等新剂型.盐酸氨溴索的市场发展前景将持续看好,开发新的应用剂型具有重大意义.【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0(019)002【总页数】3页(P15-17)【关键词】盐酸氨溴索;制剂;进展【作者】何杰;高永良【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R974+.1盐酸氨溴索(ambroxol hydrochloride)又名盐酸溴环己胺醇,为溴己新的体内活性代谢物,是新一代黏痰溶解剂,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呼吸道疾患,特别是慢性支气管炎的祛痰治疗,可显著改善排痰和呼吸状况。
盐酸氨溴索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德国上市,后来在法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等许多国家陆续上市,疗效十分肯定,且毒副作用也很小,近几年在我国主要城市重点医院用药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
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收载的盐酸氨溴索剂型有口服溶液、片剂、胶囊、缓释胶囊4种,笔者现对该药的制剂学研究新进展介绍如下。
1 普通制剂1.1 口腔速崩片口腔速崩片因其服用方便、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口感好而成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速释剂型,特别是服用时不必用水(唾液即可使其崩解或溶解),为老人、儿童、吞咽困难的患者及取水不便者服药提供了方便,是儿童或老年患者较理想的给药剂型[1]。
国外制备口腔崩解片常用的方法有冷冻干燥法、直接粉末压片法、湿法制粒压片法等,其中直接压片法工艺简单、成本低[2],是当前国内最易实现产业化的制备方法。
上述特点对片剂的崩解时限、外观、口感、可压性、硬度和稳定性及制备工艺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曹继军[3]在盐酸氨溴索口腔速崩片的研制和生产中重点地对这些指标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和筛选,通过新型辅料的使用,最终形成理想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生产的片剂外观光洁、色泽均匀,硬度适中,口腔内崩解迅速,口感良好,无沙砾感,便于服用。
ChinaPharmaceuticals2021年5月5日第30卷第9期Vol.30牞No.9牞May5牞2021第一作者:肖海文,男,硕士研究生,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药物研发,(电话)0759-3516699(电子信箱)343169444@qq.com。
△通信作者:林文辉,男,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药物质量控制,(电话)0759-3516315(电子信箱)492580075@qq.com。
doi:10.3969/j.issn.1006-4931.2021.09.010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也是药品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药物制剂中,一些剂型本身就依附包装而存在,如气雾剂犤1犦。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犤2犦第四十六条规定: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必须符合药用要求,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标准。
药品包装材料的选择对于确保药品质量有重要作用,不适宜的包装材料会引发药物活性成分的迁移、吸附,甚至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失效,有的还会导致严重不良反应。
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临床主要用于缓解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逆性气道阻塞疾病)支气管痉挛,以及急性预防运动诱发的哮喘,或其他过敏原诱发的支气管痉挛。
其由硫酸沙丁胺醇、无水乙醇、四氟乙烷、铝瓶、定量阀门系统和喷射装置组成,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使内容物成雾状喷出,吸入后发挥治疗作用。
本研究中通过提取和迁移规律研究犤3-5犦,考察了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与药用气雾剂铝瓶的相容性。
现报道如下。
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与药用气雾剂铝瓶相容性研究肖海文1,2,3,黄洁瑕1,2,3,雷春华1,王明巧1,2,3,林文辉1,2△(1.广东同德药业有限公司,广东湛江524018;2.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岭南药用芳香油分中心,广东湛江524018;3.湛江市明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湛江524018)摘要:目的探讨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与药用气雾剂铝瓶的相容性。
中药气雾剂和喷雾剂的研究进展中药气雾剂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细粉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在具有特制阀门装置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喷出呈雾状、泡沫状或其他形态的制剂。
不含抛物剂,借助手动泵的压力或其他方法将内容物以雾状等形态喷出的制剂称喷雾剂。
气雾剂和喷雾剂按内容物组成分为溶液型、乳状液型或混悬型。
可用于呼吸道、皮肤黏膜或腔道起局部作用;也可起全身作用;有的可作特殊用途。
近年来中药气雾剂和喷雾剂的研究与应用有很大发展,本文综述如下。
1.处方组成中药喷雾剂是由中药提取物或药材细粉与适当的附加剂混合而成的。
气雾剂处方包括两个主要组分:即抛射剂及药物或药物与附加剂的混合物。
1.1药物中药气(喷)雾剂作用迅速,可以作为中医急症用药。
由于起效快,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尤为适用,如复方丹参气雾剂可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
中药气(喷)雾剂也是腔道给药治疗疾病的理想剂型。
如碧云喷雾剂、耳用气雾剂等分别用于治疗鼻炎和中耳炎等,可以定量给药,同时能在鼻黏膜和耳道内表面形成薄膜,有利发挥药效。
不同的用药部位对药物有不同的要求。
如吸入气雾剂应能溶解于呼吸器官的分泌液中,否则将成为异物留在呼吸器官中引起刺激或肺炎(如液状石蜡和某些挥发油类)。
用于皮肤黏膜或腔道的的气(喷)雾剂,在设计时,要重点考虑对黏膜的刺激性和过敏性。
用于烧伤、出血等疾病的气(喷)雾剂,主成分和附加剂本身有一定功效和防腐、灭菌作用。
如伤科灵喷雾剂是治疗烧烫伤的喷雾剂,组方中的仙鹤草本身具有收敛、抑菌作则。
l.2附加剂1.2.l潜溶剂制备溶液型气雾剂时,除抛射剂作溶剂外,必要时可加入适量潜溶剂,使药物与抛射剂混溶成均相溶液,当溶液喷出时,药物变成微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雾状。
常用的潜溶剂有甘油、丙二醇、乙醇等。
1.2.2稳定剂固体药物制成混悬型气雾剂,有时需加入适量的润湿剂,使药物易分散混悬于抛射剂中。
如司盘85、月桂醇、胶体二氧硅等。
1.2.3乳化剂泡沫型气雾剂中药物不溶于或在水中不稳定时,可以加入适量乳化剂如吐温类或司盘类。
气雾剂的剂型特点
气雾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气雾剂具有快速作用的优势。
由于药物以微小的颗粒悬浮在气体中,当喷雾剂被吸入时,药物可以迅速进入呼吸道,迅速发挥作用。
这对于急救药物或需要快速缓解症状的药物来说尤为重要。
气雾剂具有便携性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气雾剂通常以小巧的罐装,方便携带。
使用时,只需按下喷雾器,药物便可喷出。
这种简单的使用方式使得气雾剂成为老年人和儿童等特殊人群的首选。
气雾剂还具有精确剂量控制的优势。
喷雾器的设计可以确保每次喷出的药物剂量恒定,从而减少了用药误差的风险。
这对于需要精确控制药物剂量的疾病治疗非常重要。
气雾剂还具有良好的局部吸收性。
由于药物以微细颗粒形式存在,喷雾剂可以更好地吸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提高药物的吸收效率。
这使得气雾剂在治疗呼吸道疾病时非常有效。
气雾剂作为一种特殊的药物剂型,具有快速作用、便携性、精确剂量控制和良好的局部吸收性等独特特点。
这使得气雾剂在医疗和药物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药物制剂中气雾剂剂型的研究与改进气雾剂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制剂剂型,具有精确剂量、便携性强、使用方便等优点,在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改进气雾剂剂型,提高其疗效和使用体验,研究人员对气雾剂的制备工艺、药物载体和喷雾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探讨药物制剂中气雾剂剂型的研究与改进。
一、气雾剂的制备工艺研究1. 制剂组分的选择气雾剂的主要组分包括药物、推进剂和溶剂。
药物的选择要考虑其疗效、稳定性和可溶性等因素,推进剂的选择要考虑其可溶性、对药物的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与药物的相容性等因素。
溶剂的选择要考虑其挥发性、毒性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研究人员通过试验和分析,选择最佳的组分配比,以获得最佳的气雾剂制剂。
2. 制剂制备方法的改进气雾剂的制备方法一般包括混合法、悬浮法和溶液法等。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制备方法,优化气雾剂的药物分散性和稳定性。
例如,采用超声波法进行制备,可以提高药物的均匀分散度;采用纳米技术制备气雾剂,可以使药物颗粒更加细小,增加其吸入效率。
二、气雾剂药物载体的研究气雾剂的药物载体对药物的释放速率、吸入效率和稳定性等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药物载体的性质和结构,提高气雾剂的疗效和使用体验。
1. 纳米载体的应用纳米技术在气雾剂中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将药物包裹在纳米载体中,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吸入效率。
例如,使用纳米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可以增加药物的保护效果,并提高药物的体内输送效率。
2. 多孔载体的设计多孔载体在气雾剂中的应用可以实现药物的缓释和控释。
通过调节多孔载体的孔径和孔隙度,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此外,多孔载体还可以提高药物吸附量,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三、气雾剂喷雾系统的研究气雾剂的喷雾系统对药物的雾化效果和粒径分布等有着重要影响。
1. 雾化器设计的改进雾化器是气雾剂喷雾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药物的吸入效果。
研究人员通过改进雾化器的结构和材料,提高药物的雾化效率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