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大草原_论张承志_黑骏马_中的宿命情结_张绪焰
- 格式:pdf
- 大小:61.47 KB
- 文档页数:2
《张承志·黑骏马》原文主题赏析概要文学名作《张承志·黑骏马》原文|主题|赏析|概要作者简介张承志,回族,原籍山东省济南市,1948年在北京出生。
1967年于清华附中毕业到内蒙古乌珠穆沁旗插队4年。
1975年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历史语言系,1981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主要进行北方民族史研究工作。
张承志是青年作家、学者,他在蒙古历史和北方民族史的研究工作中有一定成果,在小说创作上也是硕果累累。
他的初作是蒙文诗《做人民之子》和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并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荣誉奖。
此后发表的小说有中篇小说《阿勒克足球》,获第一届《十月》文学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黑骏马》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春天》获1983年北京文学奖。
《北方的河》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7年又出版了长篇小说《金牧场》。
内容概要白音宝力格,离开草原9年了,他从牧人变成了畜牧厅的科学工作者。
但他始终不能忘记奶奶唱给他的歌——《黑骏马》。
很久以前,那时,白音宝力格的母亲去世了,父亲是公社社长,整天忙着在牧场跑,没时间管他。
他住在公社的镇子里,已经越学越坏,居然偷了武装部的短枪,把天花板打了个大洞。
于是父亲便把白音宝力格送到草原上一位老奶奶家。
奶奶家只有一个孙女,叫索米娅,与他同岁。
在奶奶家,他学会了拾粪,捉牛犊,轰赶春季里带羔的羊;学会了套上犍牛去井台上拖水;学会了用小马杆套羯羊和当年的马驹子。
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都是奶奶的宝贝。
他们俩一块干活,一块在三年级学习蒙文和算术;一起骑在牛背上去拖水;一起钻进奶奶的皮被里听奶奶讲那遥远神秘的故事。
白音宝力格已经习惯了草原并且离不开它了。
13岁是蒙古儿童第一次得到众人礼遇的年头。
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在13岁那年过年时,他俩照例收到了牧人给的各种礼物。
论《黑骏马》的命运色彩与寻根意识摘要:张承志是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黑骏马》有着自己的独特性,通过对草原意象的书写,呈现出草原人民坎坷的命运以及对“根”的坚定追寻。
草原、河流、风雪、骏马等意象不仅是构成小说优美图景的自然因素,还映照出小说人物的命运色彩,更象征着主人公对“根”的追寻。
小说中的主人公寻根的过程其实就是意象通过移情实现的,作者将命运和寻根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了作品独特的韵味。
关键词:《黑骏马》;意象;命运;寻根《黑骏马》是张承志前期的作品,属于草原系列的小说,充满了浪漫色彩,可是仔细分析作品我们就会知道,此小说还蕴含着深沉的“寻根”意味。
《黑骏马》最初发表于1982 年的杂志《十月》上。
八十年代,由于大批知青返城形成了文学界的繁荣景象——“伤痕”“反思”“寻根”等文学思潮相继出现,这些流派作家大声控诉那黑暗的人生,借文表达自己的内心诉求。
张承志反其道而行之,借《黑骏马》表达自己对草原生活的留恋以及对草原文化的认同。
作者借意象预示着人物命运,又将寻根意识穿插在对人物命运的揭示过程中。
《黑骏马》就是这样借意象实现了小说主人公“命运色彩”与“寻根意识”的完美融合。
一、意象象征着人物形象草原题材系列的小说构成张承志小说创作的重要部分,这种独具地域性的小说题材来源于他在内蒙古插队的四年经历。
[1]《黑骏马》就属于草原题材系列的小说之一。
作者在《黑骏马》中刻画出很多意象,伯勒根河、蒙古包、牛皮酒壶、白垫毡、奶酒甚至草原民歌《钢嘎·哈拉》等,这些意象是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文化符号,从这些意象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草原文化的痕迹。
这些意象在文中不仅构成了草原文化的北京,更重要的是这些意象承载着特定的意义。
意象之一的黑骏马作为小说线索贯穿全文:遇马——骑马寻妹——乘马离去,然而它又体现着人物形象——白音宝力格。
黑马钢嘎·哈拉被额吉认为是天赐之马,它本来还在母马的肚子里,一场暴风雪来临,它居然平安降生,即使失去了母亲的它没有吃一口奶,仍然在暴风雪中奇迹生还。
《黑骏马》作品浅析摘要:张承志的作品《黑骏马》是他在汗乌拉草原插队学习时,在当地民办学校听了一首蒙古族歌曲《钢嘎哈拉》而作,从小说内容看来无疑是一个爱情悲剧和文明悲剧的融合交叉,而该作品又透露着一个追寻的意象,是草原文化对张承志本人的熏陶,还是张承志想借此篇作品表达出那个时代草原民族生长与追求的足音,今天我们通过作品再分析、再探讨这篇20世纪80年代的不朽杰作,挖掘其更深的思想。
关键词:还乡悲剧文明张承志1976年从清华附中毕业,到内蒙古汗乌拉草原插队,在当地足足生活了四年,在草原地域特性和地域文化影响下,他写了以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为背景,以一首古老的当地草原民歌《钢嘎哈拉(中译文为黑骏马)》为主线的作品《黑骏马》,该作品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经历和他与索米亚的爱情悲剧。
小说以和畅的节奏,轻松的笔调再现了草原民族的风俗人情,赞扬了草原人民的质朴、勤恳的美好品德,而该作品是对一段历程的一种记录,还是作者对一个文化的追寻,还是作者把文明的意识播撒到草原,在我们看来都是一个未知的学术命题。
在我看来,如果该作品单单是作者对草原文化的一种眷恋和回味,那么为什么主题却是一个悲剧,为什么把一个草原痞子刻意的雕琢刻画,文章接近尾声时的“等你有了孩子把他送到这里,我把他养成人”,这无疑和主人公在草原的长成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契约,是草原文化在排斥现代文明,还是现代文明在寻觅一种古老而淳朴的意象,是现代文明向草原挺近,还是草原落后风貌和意识的呼唤,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解读:一.爱情悲剧和文明悲剧的冲突小说刚开始给人一副草原风光的画面,一个骑马的男子,似乎在艰难的寻觅,他的内心独白让我们知道这是主人公白音宝力格与草原相别九年的一次还乡或是寻根。
而后便是对他孩提时代的追忆,白音宝力格和索米亚自小懂事起,一起在草原长大,拾粪,捉牛犊,一起缠绵在草原的怀抱,一起听奶奶唱《钢嘎哈拉》,孩提时天正无邪的友谊,情窦初开的羞涩与磨合,几乎是完美爱情的前奏,白音宝力格去旗里参加学习也许是这个悲剧的开始,也许这个悲剧早就存在这种文明冲突之中,他走时是搭了来他们生产对拉毛的车,寒冷的夜晚,透风的车顶,他们磨出的爱情火花,谁也料不定这是一个悲剧,等学习结束,回乡时,这段完美爱情的前奏几乎没有发展了,因为黄毛希拉的出现,他的出现并非偶然,他有着原始人的野蛮,他的确是个厌恶的人,甚至是恶心的,糟蹋了多少草原妇女,而的确他是一个文明的产儿,这无可怀疑,奶奶说知道索米亚能生养未必是坏事,这期间似乎有一种不可接受的逻辑,草原民族的秉性无疑是淳朴豪迈的,可重男轻女的倾向,黄毛希拉的产生,无疑透露了一个文明的悲剧,而当这爱情悲剧和文明悲剧融合在一起时,无疑给白音宝力格,一个生长与草原,接受了现代文明的人出了一个难题,也给这个时代带来了一个问题,一个心知肚明的悲剧问题,真是这两个悲剧的交叉,显得这个草原的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深深隔阂,深深凸显了这个民族文化的劣根性,文明的曙光无疑是没有照到这个部落,一个悲剧的时代才刚刚开始,白音宝力格的离开没有给这个悲剧时代画上一个句号,而只是一个开始。
第41卷第1期2020年1月哈尔滨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RBH UNIVERSHYVol.41No.1Doc.2022[文章编号]1004—5856(2020)1—0088—04论张承志的“寻找模式”——以《黑骏马》《绿夜》为例谭杨(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2)[摘要]在当代文学作家中,张承志始终以自己的独特性占据文坛一角,探索张承志早期作#对研究其文学1)义重大。
张承志早期小说中出现一种“寻找模式”,从某种层面上显示出与鲁迅“归乡模式”的相似。
通过对这种模式在文本中表现的分析,探索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得出有关其生活体验和对文明1!求、青春!忆和信仰坚守的思考三个方面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新审视,张承志的"寻找模式”实际上是高举理想之旗对最彻底的人道主义的寻找,张承志一直在路上。
[关键词]张承志;"寻找模式”;青春!忆;人道主义[中图分类号]I205.42[文献标识码]A学界对张承志和其作品褒贬不一,且存在着巨大的争议。
王安忆十分看重作家的处女作,认为那是“没有经过理性成长过程的感性果实”。
⑴作家初生牛犊不怕虎,初创时期的作品更多表现了内心的感性经验。
许多学者认为《心灵史》是打开和理解张承志的一把钥匙,但在他带有总结性意义的《金牧场》发表之前,《黑骏马》和《绿夜》以“寻找模式”的共同外在表征,或可以带我们窥见并走进张承志的心灵世界。
-、“寻找模式”早有学者认为张承志的作品中有和鲁迅作品中相似的“归乡模式”,如田德芳就曾将《黑骏马》与《故乡》进行比较研究,但与其说他的作品是“归乡”,毋宁说是“寻找”,寻找不仅是作为主题存在于张承志的作品中,更是以固定的模式的形式积淀下来,显示出创作主体的一种精神人格。
“归乡模式”实际上是小说中一doi vio.3999/j.issn.104-5856.2020.1.022种较为常见的叙事模式,在鲁迅的小说《故乡》《孤独者》等中都存在这种结构模式,这种模式以"离去一归来一再离去"的主人公轨迹记录故乡的人事变迁,以此达到批判现实的效果,并表现出一定的审美特征。
90(下)2018.04“由于各民族经历了各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文化方面存在着民族的差异性”[1]。
现今的中国文化面临着多重文化的冲突,其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是最突出的。
内蒙古草原人长期以来延续着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这与逐渐开放的现代都市文明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黑骏马》中,张承志从自己的“知青”经历出发,诠释了他对草原文化的眷恋;同时,也表现了文化冲突中人所面临的困惑。
一、从北京到内蒙1966年,就读于清华附中的张承志加入了“红卫兵”运动。
高中毕业之后,他自愿到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插队,开始了四年的草原生活。
红卫兵式的革命英雄主义情结影响着他们,怀抱着狂热的青春理想来到偏僻的地区,渴望闯出一片天地。
刚来到草原的“知青”们,自然适应不了草原生活,也无法接受身份的突然转变。
他们“从‘红色漩涡’中心退入边疆底层世界,突如其来的精神空缺又加重了游子的失落感”[2]。
但在张承志的草原作品中仿佛并未延续这种失落感,更多的是对草原爱与美的回忆与怀念。
如张承志所说,草原给了他两件无价之宝:自然而酷烈的环境与“人民”的养育。
辽阔的草原会遭受白毛风的侵袭,牧民们带着牲畜在寒冷的冬天迁徙是常有的事,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知青”们在乌珠穆沁草原“插包入户”,与草原人民同吃同住,真实地融入草原生活。
草原人美好古朴的品质感染着他,十九岁的北京小伙儿开始在这片大草原上骑马放牧,逐渐熟识草原人的生活。
张承志作为红卫兵的狂热被草原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的人文风情感化了。
直到离开内蒙古,他回忆起在这里的生活,才意识到草原和人民在无形中给他的人生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离开了草原,张承志才渐渐明白草原早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从“红卫兵”到“知青”的身份转变后,张承志开始融入草原生活。
他骑着骏马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放飞自我,享受草原赋予的自由与诗意。
回北京后,重新融入城市生活并不容易,“知青”们彷徨、失落、无所适从,开始怀念草原的简单质朴。
张承志黑骏马中学生读后感张承志黑骏马中学生读后感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这就是所谓读后感。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张承志黑骏马中学生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漂亮善跑的我的黑骏马哟,栓在门外那榆木的车上,善良心好的我的妹妹哟,嫁到了山外那遥远的地方······我举目眺望那茫茫的四野哟,那长满艾可的山梁上有她的影子;黑骏马昂首飞奔跑上那山梁,那熟悉的绰约身影哟,却不是她”,《黑骏马》,多么苍凉古朴的调子啊。
它那质朴无华的悲剧故事,深沉真挚的爱情,优美悲怆的旋律,世世代代给伯勒根草原的牧民以铭心的感觉!在寻根文学小说《黑骏马》中,作者张承志有意识地使少年白音宝力格和姑娘索米娅的悲剧爱情暗合了古歌《黑骏马》所传唱的爱情故事。
哥哥策着矫健壮硕的黑骏马回到草原里寻找昔日的姑娘,历经了千辛万苦,却发现那熟悉的绰约身影并不属于自己要找的妹妹。
尽管小说中,白音宝力格找到了索米娅,但是索米娅已然嫁作他人妇,不再是属于白音宝力格的姑娘了。
小说情节沿着“来——离去——归来——离去”的时间线索发展。
为防止白音宝力格学坏,父亲把他送到了白发额吉家里教养。
长大成人的白音宝力格渴望知识,离开草原去学习畜牧兽医。
半年多后白音宝力格回到草原却发现索米娅已经怀了黄毛龟希拉的孩子,面对奶奶和索米娅出乎意料的态度,绝望、伤心痛苦之下离开了草原。
九年之后,又回到草原寻找奶奶和索米娅。
小说采用现实的经历与过去的回忆穿插、交替呈现的表现形式,把白音宝力格少年时的悲伤、痛苦、愤怒和如今的愧疚、忐忑不安、迷惘展现地活灵活现、淋漓尽致。
在罪恶的果实揭晓之前,一切都是那么的平静、相安无事。
但那只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不把美好的东西撕裂得鲜血淋淋再呈现出来,怎么能算得上是优秀的作品?既然要暗合古歌《黑骏马》,既然要“寻根”,既然注定是悲剧,那么不是黄毛鬼希拉玷污了索米娅就会是别人,不是索米娅失贞就会是白音宝力格变心,反正不是以这种方式就会是以另一种方式。
论《黑骏马》的人物形象马春苗【内容摘要】《黑骏马》是张承志的中篇小说代表作,他的作品一般都以草原荒漠为题材,这与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联系。
《黑骏马》就是以蒙古大草原为背景题材,以一首古老的草原民歌为线索,作者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作者对草原的深深热爱。
【关键词】草原文明;生命意识;母性光辉;生活苦难On the " black horse " charactersMaChunmiaoAbstract:" Black horse " is Zhang Chengzhi's novellas representative, his works are generally to the steppe desert as a theme,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his life experience. " Black horse " is to the grasslands of Mongolia as the background theme, based on an old prairie folk songs as a clue, the author in the works to create a lively characters, 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character image are analyzed, which show the grassland of the deep love with my thoughts.Keyword:Grassland civilization; Life consciousness; Maternal glory; Life suffering前言张承志是一位善于人物形象塑造、环境描写的当代作家,作品大部分都是对草原生活和草原文化的描绘。
摘录:张承志《黑骏马》赏析张承志的小说《黑骏马》独放异彩,是一部来自草原深处的博爱与情殇。
这部小说的独特魅力不仅描写了蒙古草原秀丽的风光,而且讴歌了伟大的母爱,也赞美了草原儿女战胜命运折磨的顽强意志。
我为主人公索米娅和白音宝力格的爱情悲剧嘘唏不已,又在他们深厚纯洁的友情里得以慰藉。
一种悠远的伤感萦绕在我心头,索米娅温柔深情的黑眸子深深映在我的脑海里,白音宝力格带着遗憾跨马而去的背影久久挥之不去。
空气中飘荡着《黑骏马》的古歌长调,草丛里散发出青春索米娅的甜美芳香……这个故事首先赞扬了纯洁善良的人性之美。
在水草丰茂的蒙古草原深处,生活着两个纯朴善良的女人。
她们温柔敦厚,像葱绿浓郁的青青芳草,散发出幽幽迷人的芳香;又像那久喝不厌的酥油奶茶,滋养身心令人回味。
是她们养育了一代代剽悍强壮的游牧之子,生命在她们的哺育下生生不息。
故事里的奶奶是一个蒙古族善良的老阿妈,当“我”被父亲丢在奶奶家的时候,她很情愿地收养了我,抚养“我”和她的小孙女索米娅一起长大。
她比父母更亲,比亲爷奶更慈祥。
她不但教会我们生活做事,更教诲我们做人的善良本分,珍爱世界上的一切生命。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早晨,我们在包门外救了一只失去母亲的马驹子,奶奶用羊奶喂养着小马驹,让它同我们一起快乐成长。
奶奶旁若无人地唱着歌,干着活。
这是一位多么勤劳善良的老人啊,有了她,人与动物和谐生活,共同享受生命的阳光!索米娅被人强暴了,生下的婴儿又弱又小,别人都说扔掉算了,是奶奶执意救活了她。
无限慈爱善良的奶奶,是活着的观世音菩萨!故事里另一个闪耀着人道主义光辉形象的,就是索米娅的丈夫达瓦仓,一个粗犷剽悍的蒙古族汉子。
是他,在一个又黑又冷的风雪之夜,赶着马车救助了孤苦无援的索米娅。
他的朴实与率真、忠厚与善良打动了“我”的心。
这个赶马车拉货的汉子,给了索米娅生的希望,给了她温暖的家。
这是生命的一种本能,恻隐之心蕴藏萌发在底层的劳动者心里。
他不会说豪言壮语,甚至有些粗鲁,更没有知识分子对爱情纯洁性的唯美追求,但他知道救助弱小生命是人的本分,不能扔下贫弱者不管。
张承志黑骏马(节选)阅读理解(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黑骏马(节选)张承志黑骏马昂首飞奔哟,跑上那山粱那熟识的绰约身影哟,却不是她——古歌《黑骏马》我①在索米娅家的小泥屋里一共住了五夜。
从那天黎明以后,我们再也没有去回顾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我们度过了平和的三天。
我把心思都花在其其格身上,我骑马从白音乌拉供销社给她买来新的书包和钢笔,还有一条天蓝色的纱巾。
我想暗中帮助索米娅巩固那个谎言。
为什么不呢?为什么要让这不满十岁的女孩子心里那一星幻想的火花熄灭呢?就让她继续把我想象成她的父亲吧,我愿一生致力于扮演这个角色。
也许,这对于我要比对于她更为重要和迫切。
但是,我已经发现事情将不会那么简单。
因为她在更固执地,用那种尖锐的眼睛盯着我。
她并没有变得更快乐一些或者更孩子气些。
她衣衫褴褛,乱蓬蓬的头发结成毡片。
她吃力地迈着小腿和挥着小手,从湖边提来满桶的水。
她令人发笑也使人心疼地抱着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弟弟。
她默默地接过我买的书包、钢笔和头巾,然后默默地走到一边翻弄课本。
她时时用那清澈而严肃的眼神望着我,仿佛在和我的心灵进行着无止无休的辩论。
我懂了,这种留在孩子心灵深处的创伤是不会愈合的,这伤疤将随着他们的渐通世事而流血发疼,我恨透了制造这创伤的丑恶力量,难道还有比这更严重的残害么?在古歌《黑骏马》的终句里,那骑手最后发现,他在长满了青灰色艾可草的青青山梁上找到的那个女人,原来并不是他寻找的妹妹。
小时候,当我听着这两句叠唱的长调时,曾经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成年以后,当我为思念索米娅哼起这首歌的时候,我一直认为这支古歌在这儿完成了优美的升华。
它用“不是”这个平淡无奇的单词,以千钧之力结束了循回不已的悬念,铸成了无穷的感伤意境和古朴的、悲剧的美。
那天清晨,我牵着钢嘎哈拉,告别了达瓦仓、其其格和孩子们。
索米娅陪着我,牵马绕过了清澄的、早晨的诺盖淖尔湖水,慢慢地走上直插旗所在地的那条小路。
我尽量开朗地和她闲谈着,讲叙着我在自治区畜牧厅的工作和生活。
收稿日期:2017-06-07作者简介:赵爽静(1992-),女,安徽安庆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
《黑骏马》中的牧歌情结与罪感文化摘要:张承志的《黑骏马》在牧歌式的回忆中展现了悠久深沉的草原爱情叙事,在现实沉重的心灵法庭中表达“我”对奶奶、对索米娅的精神赎罪。
张承志在对草原牧歌式爱情的浪漫重返之中试图寻找失落的家园;在宗教式的忏悔中揭示了小说人物悲剧的内在情感差异和价值错位,显示出知识分子永恒的、无处还乡的精神困境。
关键词:《黑骏马》;牧歌;赎罪;精神流浪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7)11-0060-03(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400047)赵爽静∗∗∗第37卷第11期绥化学院学报2017年11月Vol.37No.11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Nov.2017在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张承志是独特的,他既没有加入现代主义、先锋派的热潮,也有别于试图构建民族文化精神的寻根小说,而是把笔触延伸到古老而广袤的草原之上,叙述着“陌生化”的异域故事。
在《黑骏马》中,他以草原额吉“养子”的独特身份,谱写了一曲悠扬的的草原牧歌,在其悠扬的牧歌声下沉吟着寻求救赎的精神罪责和无处还乡的精神流浪。
本文旨在透过小说的抒情性叙事,发掘其深藏着的的精神内涵。
一、爱与歌:牧歌、骏马、爱情小说标题“黑骏马”便是古老蒙古族民歌的一种,主人公白音宝力格回忆起在幼年第一次听到它时:“记得当时我呆住了,双手垂下,在草地里静静地站着,一直等到那歌声在风中消逝。
”[1](P185)整篇小说都是在这样的歌谣中进行的,有草原汉子骑马时的欢快,有草原男子寻找情人的热情,有伯勒根小河边姑娘远嫁的忧伤……这个古老而深沉的民族用她独特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情感。
但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爱情叙事不一样,张承志总是将主人公的爱情想象与草原特殊的背景融合起来,构成独特的永恒性叙事。
张承志黑骏马的读后感张承志黑骏马的读后感篇一:黑骏马读后感寒假里我读了《黑骏马》这本书,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匹浑身乌黑的马,它温顺、聪明又强壮,但它经常被人虐待,当然,也有人爱护过它。
黑骏马一开始在草场生活,经过主人的训练,它就戴上了马笼头、缰绳、马嚼子、马鞍和铁蹄。
然后被卖到伯特维克庄园,在这认识了四匹马,两匹母马名字分别叫做辣姜和快腿,两匹公马的名字分别叫正义和奥列弗爵士,它们都是黑骏马的好好友,马夫对他们非常好,因为乔·格林没给它及时穿上马衣,大病了一场,同时因为女主人也生病了,所以它被卖到厄尔谢尔庄园,在那里它吃过许多苦,被套过勒马缰绳,干了许多粗活,最后因为鲁本·史密斯喝醉后,用鞭子使劲抽它,让它快跑,结果铁蹄掉了,脚掌上就扎满了小石子,脚受伤摔倒在地,鲁本·史密斯也摔死了,黑骏马经过一段时间的疗伤,又被卖掉了,他一连被卖过很多次,最后它重新回到了乔·格林的身边,过上幸福的生活。
《黑骏马》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我们应该保护动物,而不要虐待他们,因为动物有生命,有感情,是人类的好友,所以我们要善待他们。
篇二:黑骏马读后感《黑骏马》是一部有趣的长篇小说,书中描写的黑马是英国女作者安娜。
休厄尔塑造的主人公,它的名字叫黑骊,它直觉敏锐,性情温和,任劳任怨,是一匹难得的好马。
黑骊曾经有过多次“旅游”,它遇到过善良的主人,去过马市,被人虐待过,也被戴过短缰绳,还和好好友生姜生活过一段时间……它曾经救过善待它的主人一命,也曾经被一些粗暴的人折磨得伤痕累累。
通过它酸甜苦辣的经历,从中看到了人类的善恶丑美,作者的目的是呼吁大家爱护动物。
我觉得人类不能光为了自身的利益让具有生命的动物象机器一样的使用,虐待它们。
我们应该珍惜动物,动物也有感情,它给我们也带来了快乐,在日常生活中,人类在许多方面都缺少不了动物,我们要以一颗爱心去对待它们,相信也会获得善意的回报。
在作者笔下,动物们的心里描写细腻生动,黑骊活生生的象人一样有情感,会思考,有时会比人更加仔细,更加机智。
张承志草原小说的审美追求——以《黑骏马》为例
王敦
【期刊名称】《广西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8(000)010
【摘要】张承志的草原小说大多以古朴的生命意识和苦难抗争中的人性美,熔铸精神冲突于草原生活之中,又常常以爱情悲剧为载体,把民族历史文化和人物的命运悲剧交织在一起,展示了草原所特有的本相生存状态和顽强的生命气息,营造了古朴、苍劲的感伤美,蕴涵了二元对立的文化审视和深刻精神冲突的审美追求.
【总页数】4页(P146-149)
【作者】王敦
【作者单位】百色学院科研处,广西,百色,5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来自草原深处的博爱与情殇——读张承志的《黑骏马》有感
2.重读张承志的《黑骏马》——探索草原文化天人和谐相处思想的现实意义
3.站在辽阔的草原上——从文艺民俗学视角论张承志《黑骏马》
4.草原生命与爱的失落及复归——从叙事视角分析张承志《黑骏马》
5.草原民风画卷——谈张承志《黑骏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