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志《黑骏马》
- 格式:ppt
- 大小:657.00 KB
- 文档页数:24
《张承志·黑骏马》原文主题赏析概要文学名作《张承志·黑骏马》原文|主题|赏析|概要作者简介张承志,回族,原籍山东省济南市,1948年在北京出生。
1967年于清华附中毕业到内蒙古乌珠穆沁旗插队4年。
1975年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历史语言系,1981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主要进行北方民族史研究工作。
张承志是青年作家、学者,他在蒙古历史和北方民族史的研究工作中有一定成果,在小说创作上也是硕果累累。
他的初作是蒙文诗《做人民之子》和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并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荣誉奖。
此后发表的小说有中篇小说《阿勒克足球》,获第一届《十月》文学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黑骏马》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春天》获1983年北京文学奖。
《北方的河》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7年又出版了长篇小说《金牧场》。
内容概要白音宝力格,离开草原9年了,他从牧人变成了畜牧厅的科学工作者。
但他始终不能忘记奶奶唱给他的歌——《黑骏马》。
很久以前,那时,白音宝力格的母亲去世了,父亲是公社社长,整天忙着在牧场跑,没时间管他。
他住在公社的镇子里,已经越学越坏,居然偷了武装部的短枪,把天花板打了个大洞。
于是父亲便把白音宝力格送到草原上一位老奶奶家。
奶奶家只有一个孙女,叫索米娅,与他同岁。
在奶奶家,他学会了拾粪,捉牛犊,轰赶春季里带羔的羊;学会了套上犍牛去井台上拖水;学会了用小马杆套羯羊和当年的马驹子。
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都是奶奶的宝贝。
他们俩一块干活,一块在三年级学习蒙文和算术;一起骑在牛背上去拖水;一起钻进奶奶的皮被里听奶奶讲那遥远神秘的故事。
白音宝力格已经习惯了草原并且离不开它了。
13岁是蒙古儿童第一次得到众人礼遇的年头。
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在13岁那年过年时,他俩照例收到了牧人给的各种礼物。
张承志《黑骏马》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7.(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黑骏马》节选张承志①索米娅拴紧圈门,又走到住宿的牧区孩子的宿舍。
在那儿,她已经用我提来的湖水泡上了一大堆要洗的窗帘和被单。
早晨的太阳已经高高升上了白音乌拉大山。
诺盖淖尔湖畔的这几排简陋的土房子渐渐显出了平稳的秩序和劳动的活力。
不久,白杨树干上扯起了一条条绳子,洗好的床单在绳索上迎风飞舞,像是成排的旗子。
索米娅吃力地站了起来,轻轻捶着后腰,拖着沉重的步子朝湖畔的泥屋蹒跚走去,随手在地上拾起一段铁丝,几块牛粪和木头,她从邻居的汉族老太婆家里把儿子们吆回来,顺便给那户人家养的一只山羊羔喂了奶。
她点燃炉灶,用斧头砸碎茶砖。
一家人围坐在炕上,奶茶正在铁锅里沸腾。
②我长久地观察着她的一举一动。
我觉得自己似乎看见了她过去的日子,也看清了她未来还要继续度过的生活。
③我临行的前一天,达瓦仓赶着马车回来了。
那天中午,学校的林老师跑来,把我们全家请到她的宿舍去吃午饭。
④我们三个大人率领着四个孩子,一一围着她的炕桌坐好。
这时,女教师乐不可支地咯咯笑着,满面红光地告诉我们一个消息:“学校刚刚开完了会。
会上决定,把索米娅姐姐转为正式职工啦!嗯,听说是让你专门管理学生内务。
索米娅姐姐,知道吗?以后,孩子们就要喊你‘老师’啦!”她快活地嚷着,一面飞快地把冒热气的白馒头摆在桌上,“开会时,有的老师说,只要索米娅在,住宿生就不会想家啦。
”⑤索米娅惶恐地、害羞地坐着,不安地揉弄着筷子,忘记了吃饭。
她呆呆地看着几个狼吞虎咽的儿女,好久没有说一句话。
后来,她仿佛刚刚醒悟过来般失声叫了起来:“哎哟!弄错啦……我怎么能,怎么能喊我老师呢!”⑥她丢掉筷子,双手捂住了脸。
可是,我已经在她的脸上看到了一种复活的美丽神采,那是羞怯和紧张都遮掩不住的、一种难得出现的神采。
林老师说笑着,给孩子们添着菜,给我们男人添着酒。
其其格一面吃着,一面翻看着一本连环画。
达瓦仓喝干一杯酒,就忙着教训一下伺机捣乱的儿子,只有索米娅坐在角落里,独自静静地出神。
张承志《黑骏马》读后感整理张承志《黑骏马》读后感看完一本名著后,信任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想必很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苦恼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张承志《黑骏马》读后感,期望能够帮忙到大家。
张承志《黑骏马》读后感1读完《黑骏马》我知道了,和善的人把马儿当成好友,马儿干再多活也不感觉累。
凶狠的人只把马儿当成工具,稍有不顺,便对马儿非打即骂。
有时,为了满意人们追逐时髦的虚荣心,马儿不得不带很多对身体有害的东西,如勒马的缰绳,马衔铁等。
黑骏马由于家里有事而被卖了很多次,遇到了好的仆人,也遇到了凶狠的仆人,但它丝毫没有转变自己诚恳牢靠,坚决英勇,和善正直,勤劳自强的优秀品质。
约翰也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仔细,友善的'对待马儿,马儿也很喜爱他,他经常对马儿讲一些快乐的话,遇到别人损害马儿,他也会上前阻挡。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假如你对待动物好,动物也会好好的对待你,它的寿命也会长,假如你对待动物不好那么动物就会厌烦你,它的寿命也会短。
让我们一起爱护动物吧!作文张承志《黑骏马》读后感2寒假里我读了《黑骏马》这本书,这本书的仆人公是一匹浑身乌黑的.马,它温存、聪慧又强壮,但它常常被人虐待,当然,也有人爱惜过它。
黑骏马一开头在草场生活,经过仆人的训练,它就戴上了马笼头、缰绳、马嚼子、马鞍和铁蹄。
然后被卖到伯特维克庄园,在这熟悉了四匹马,两匹母马名字分别叫做辣姜和快腿,两匹公马的名字分别叫正义和奥列弗爵士,它们都是黑骏马的好朋友,马夫对他们特别好,由于乔·格林没给它准时穿上马衣,大病了一场,同时由于女仆人也生病了,所以它被卖到厄尔谢尔庄园。
在那里它吃过很多苦,被套过勒马缰绳,干了很多粗活,最终由于鲁本·史密斯喝醉后,用鞭子用劲抽它,让它快跑,结果铁蹄掉了,脚掌上就扎满了小石子,脚受伤摔倒在地,鲁本·史密斯也摔死了,黑骏马经过一段时间的疗伤,又被卖掉了,他一连被卖过许多次,最终它重新回到了乔·格林的身边,过上幸福的生活。
论《黑骏马》的命运色彩与寻根意识摘要:张承志是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黑骏马》有着自己的独特性,通过对草原意象的书写,呈现出草原人民坎坷的命运以及对“根”的坚定追寻。
草原、河流、风雪、骏马等意象不仅是构成小说优美图景的自然因素,还映照出小说人物的命运色彩,更象征着主人公对“根”的追寻。
小说中的主人公寻根的过程其实就是意象通过移情实现的,作者将命运和寻根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了作品独特的韵味。
关键词:《黑骏马》;意象;命运;寻根《黑骏马》是张承志前期的作品,属于草原系列的小说,充满了浪漫色彩,可是仔细分析作品我们就会知道,此小说还蕴含着深沉的“寻根”意味。
《黑骏马》最初发表于1982 年的杂志《十月》上。
八十年代,由于大批知青返城形成了文学界的繁荣景象——“伤痕”“反思”“寻根”等文学思潮相继出现,这些流派作家大声控诉那黑暗的人生,借文表达自己的内心诉求。
张承志反其道而行之,借《黑骏马》表达自己对草原生活的留恋以及对草原文化的认同。
作者借意象预示着人物命运,又将寻根意识穿插在对人物命运的揭示过程中。
《黑骏马》就是这样借意象实现了小说主人公“命运色彩”与“寻根意识”的完美融合。
一、意象象征着人物形象草原题材系列的小说构成张承志小说创作的重要部分,这种独具地域性的小说题材来源于他在内蒙古插队的四年经历。
[1]《黑骏马》就属于草原题材系列的小说之一。
作者在《黑骏马》中刻画出很多意象,伯勒根河、蒙古包、牛皮酒壶、白垫毡、奶酒甚至草原民歌《钢嘎·哈拉》等,这些意象是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文化符号,从这些意象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草原文化的痕迹。
这些意象在文中不仅构成了草原文化的北京,更重要的是这些意象承载着特定的意义。
意象之一的黑骏马作为小说线索贯穿全文:遇马——骑马寻妹——乘马离去,然而它又体现着人物形象——白音宝力格。
黑马钢嘎·哈拉被额吉认为是天赐之马,它本来还在母马的肚子里,一场暴风雪来临,它居然平安降生,即使失去了母亲的它没有吃一口奶,仍然在暴风雪中奇迹生还。
《黑骏马》读后感8篇《黑骏马》读后感1感动,感动!读完黑骏马,我就仿佛听了一曲令我非常感动的草原恋歌,里面有着柔情,有着悲剧,有着无可言说的心酸。
黑骏马是张承志根据一首牧歌改编的,牧歌是"漂亮善跑的我的黑骏马呦,拴在门外,那榆木的车上;善良心好的我的妹妹呦,嫁到了山外那遥远的地方。
走过了一口叫做哈莱的井啊,那井台上没有水桶和水槽;路过了两家当作"艾勒"的帐篷,那人家里没有我思念的妹妹。
向一个放羊的人打听音讯,他说,听说她运羊粪去了;向一个牧牛的人询问消息,他说,听说她拾牛粪去了。
我举目眺望那茫茫的四野呦,那长满艾可的山梁上有她的影子;黑骏马昂首飞奔呦跑上那山梁,那熟识的绰约身影呦,却不是她!"牧歌本身就是一首悲戚的爱情故事,张承志把这种悲剧渲染的更加凄凉。
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叫白音宝力格的少年,从小被托付给索米娅的奶奶,故事讲述他的成长过程,他最终骑上了梦想中黑骏马。
与他青梅竹马的女孩是索米娅,当他长大后,心理开始默默爱上这个女孩,他去上牧校,索米娅去送白音宝力格,两人恋恋不舍的分手了。
当白音宝力格半年之后返回家乡时,他得知他心爱的人被黑毛玷污了,而心爱的人却隐瞒着他,她承认了自己的命运,而白音宝力格的在草原上和索米娅生活一辈子的美梦也破了,他无法留在草原,于是出走,一走就是九年,当他回来时,他带着心灵的鞭策回来了,他的索米娅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索米娅。
我真的很心痛,痛恨黑毛,痛恨索米娅的屈服,也为白音宝力格感到惋惜,我能感受到他的心痛。
哎,黑骏马!"哦,别了,我的草原上的百灵鸟,我的披着红霞的,眸子嘿嘿的姑娘,我怕已经永远地失去了你。
""让我带着对你的思念,带着我们永远不会玷污的爱情,带着你给我的力量和思索,娅去开辟我的前途,丑恶的黑暗。
"作品的艺术手法采取的是一种意识流,主人工的心理变化随着故事而变化,自己跟着作者越走越远,自己看到遥远的草原上,有两个人--我的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骑在黑骏马上飞驰向前,夕阳照在他们身上,他们的微笑定格。
《黑骏马》作品浅析摘要:张承志的作品《黑骏马》是他在汗乌拉草原插队学习时,在当地民办学校听了一首蒙古族歌曲《钢嘎哈拉》而作,从小说内容看来无疑是一个爱情悲剧和文明悲剧的融合交叉,而该作品又透露着一个追寻的意象,是草原文化对张承志本人的熏陶,还是张承志想借此篇作品表达出那个时代草原民族生长与追求的足音,今天我们通过作品再分析、再探讨这篇20世纪80年代的不朽杰作,挖掘其更深的思想。
关键词:还乡悲剧文明张承志1976年从清华附中毕业,到内蒙古汗乌拉草原插队,在当地足足生活了四年,在草原地域特性和地域文化影响下,他写了以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为背景,以一首古老的当地草原民歌《钢嘎哈拉(中译文为黑骏马)》为主线的作品《黑骏马》,该作品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经历和他与索米亚的爱情悲剧。
小说以和畅的节奏,轻松的笔调再现了草原民族的风俗人情,赞扬了草原人民的质朴、勤恳的美好品德,而该作品是对一段历程的一种记录,还是作者对一个文化的追寻,还是作者把文明的意识播撒到草原,在我们看来都是一个未知的学术命题。
在我看来,如果该作品单单是作者对草原文化的一种眷恋和回味,那么为什么主题却是一个悲剧,为什么把一个草原痞子刻意的雕琢刻画,文章接近尾声时的“等你有了孩子把他送到这里,我把他养成人”,这无疑和主人公在草原的长成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契约,是草原文化在排斥现代文明,还是现代文明在寻觅一种古老而淳朴的意象,是现代文明向草原挺近,还是草原落后风貌和意识的呼唤,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解读:一.爱情悲剧和文明悲剧的冲突小说刚开始给人一副草原风光的画面,一个骑马的男子,似乎在艰难的寻觅,他的内心独白让我们知道这是主人公白音宝力格与草原相别九年的一次还乡或是寻根。
而后便是对他孩提时代的追忆,白音宝力格和索米亚自小懂事起,一起在草原长大,拾粪,捉牛犊,一起缠绵在草原的怀抱,一起听奶奶唱《钢嘎哈拉》,孩提时天正无邪的友谊,情窦初开的羞涩与磨合,几乎是完美爱情的前奏,白音宝力格去旗里参加学习也许是这个悲剧的开始,也许这个悲剧早就存在这种文明冲突之中,他走时是搭了来他们生产对拉毛的车,寒冷的夜晚,透风的车顶,他们磨出的爱情火花,谁也料不定这是一个悲剧,等学习结束,回乡时,这段完美爱情的前奏几乎没有发展了,因为黄毛希拉的出现,他的出现并非偶然,他有着原始人的野蛮,他的确是个厌恶的人,甚至是恶心的,糟蹋了多少草原妇女,而的确他是一个文明的产儿,这无可怀疑,奶奶说知道索米亚能生养未必是坏事,这期间似乎有一种不可接受的逻辑,草原民族的秉性无疑是淳朴豪迈的,可重男轻女的倾向,黄毛希拉的产生,无疑透露了一个文明的悲剧,而当这爱情悲剧和文明悲剧融合在一起时,无疑给白音宝力格,一个生长与草原,接受了现代文明的人出了一个难题,也给这个时代带来了一个问题,一个心知肚明的悲剧问题,真是这两个悲剧的交叉,显得这个草原的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深深隔阂,深深凸显了这个民族文化的劣根性,文明的曙光无疑是没有照到这个部落,一个悲剧的时代才刚刚开始,白音宝力格的离开没有给这个悲剧时代画上一个句号,而只是一个开始。
浅析《黑骏马》的艺术特色《黑骏马》是张承志的代表作,它一出版,就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了读者,并一举获得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小说叙述了蒙古青年白音宝力格骑着黑骏马寻找昔日恋人索米娅的故事。
白音宝力格小时候被寄养在奶奶额吉家里,他和索米娅一同由奶奶抚养成人。
他们青梅竹马,产生了自然、纯真的爱情。
在白音宝力格长大外出学习时,索米娅遭到了恶人的欺辱。
白音宝力格无法忍受索米娅和奶奶对于这件事情逆来顺受的态度,愤而出走。
当九年后白音宝力格重返草原,奶奶已经去世,索米娅也远嫁他乡。
白音宝力格骑着当年他和索米娅养大的黑骏马四处寻找索米娅的下落。
《黑骏马》的故事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其中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体验,只有沉浸其中才能品出三昧。
同时,作者在小说中运用了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写作手法,使小说产生了很高的审美价值。
一、《黑骏马》的语言和结构(一)《黑骏马》的语言特色张承志的文章语言自成格局,有一种刚健、雄浑、豪迈、倔强的文化气质。
在阅读《黑骏马》的过程中,能真切的感受到这一点。
他的文字之所以有这样的艺术特点,归功于他在文章中多习惯使用长句,感情充沛而强烈;同时擅长勾勒人物的内心,将人物情感描绘的淋漓尽致。
1.大量运用长句作者在小说中大量地使用了长句,使语言凸显出绚丽、强烈、抒情的质感和丰富的色彩。
在《黑骏马》中,我们从始到终都能感觉到那首周乐复始、低回不尽的蒙古歌《钢嘎·哈拉》,小说中的长句与这首古歌默默辉映,一同奠定了小说的基调;同时,这样的语言安排也控制着整篇文章叙述和抒情的节奏,赋予小说独特的乐感;最重要的是,《黑骏马》中,作者为我们描绘的是一个辽阔壮美的内蒙古大草原,这也是全篇小说的背景。
长句的句式,犹如电影中的长镜头,将草原的壮美、质朴和浑厚包罗其中,也给予读者更广大的心灵视野。
2.注重人物心理的刻画著名评论家蔡翔说:“张承志以写意见长,他致力于探索的,是一种能够自由表达心灵的写作方式。
《黑骏马》读书笔记《黑骏马》、《棋王》、《大淖记事》、《活动变人形》读书笔记读《黑骏马》张承志讲述了一个爱情悲剧。
白音宝力格与索米娅在大草原上一起长大,情投意合,青梅竹马。
然而,白音宝力格到外地学习期间,索米娅被一直纠缠她的流氓黄毛希拉强暴,并生下一个女儿其其格。
后来索米娅为生活所迫,嫁给朴实善良的达瓦仓,虽然他是个酒鬼。
最后,男主角骑上他的黑骏马,惆怅而去。
我们尽可以责怪黄毛希拉,以及他所代表的社会上的丑恶势利。
他们把美好的东西撕碎,把美满的姻缘拆散,他们把本该属於你的人抢走,然后弃之如敝履。
你气急败坏,他们哈哈大笑。
这样的黑暗势利永远存在,我们无法消灭,但可以补救。
如果我们补救得及时,悲剧不是不能变成喜剧的。
可是白音宝力格在得知索米娅怀孕之后,再一次离开了大草原。
他不是孩子的父亲,所以他不预备承当父亲的责任,虽然孩子的母亲是他心爱的姑娘。
於是他忍心让自己的爱人单独面对流氓的骚扰,生育的痛苦,送葬的悲伤,生活的艰辛,以及众人的尖利谴责的目光。
这是何等熟悉的情节?哈代的笔下,安琪尔也是这样对待苔丝。
是否这是一道魔咒,为了不是她犯的罪过,女人要被她所爱的并且爱着她的人狠狠的惩罚?读<黑骏马>,第一次看见的是爱情,是离别,是抛弃,愤怒着悲伤。
后来觉察爱情并不是它的主题。
母爱才是,贯穿着整个故事,平静地流淌。
额吉不是白音宝力格的亲人,但对他的关爱无微不至。
是她,情深意长,唱着神妙的曲调<黑骏马>;是她,又惊又喜,送给白音宝力格一匹神勇的黑马驹刚嘎哈拉;是她,含辛茹苦,把白音宝力格抚养长大,让他骑着刚嘎哈拉,唱着他的<黑骏马>,奔向草原外面的世界,再回来寻找他的索米娅。
索米娅虽然是其其格的母亲,但其其格带给她多大的委屈和灾难啊!这个孩子还在腹中,她的恋人就绝情而去,早产使她痛苦不堪,她的丈夫恶毒的咒骂这个孩子,可是,索米娅从没有一刻想要把女儿抛弃,不管拉扯她长大有多么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黑骏马(节选)张承志我骑着马哗哗地趟着流水,马儿自顾自地停下来,在清澈的中流埋头长饮。
我抬起头来;顾盼着四周熟悉又陌生的景色。
二十来年了,伯勒根小河依旧如故。
河湾里和湿润的草地上密密地丛生着绒花雪白的芦荻,大雁在高空鸣叫着,排着变幻不定的队列。
穿行在苇墙里的骑手有时简直无法前进;刚刚降落的雁群吵嚷着、欢叫着,芦苇被挤得哗哗乱响。
大雁们在忙着安顿一个温暖的窠,它们是不会理眯自然界中那些思虑重重的人的。
我催马踏上了陡峭的河岸,熟悉的景物映入眼帘。
这就是我曾生活过的摇篮,我阔别日久的草原。
哦,故乡,你像梦境里一样青绿迷蒙。
你可知道,你给那些弃你远去的人带来过怎样的痛苦么?侧山岗上有一群散开的羊在吃草,我远远看见,那牧羊人正歪在草地上晒太阳。
我朝他驰去。
“呃,不认识的好朋友,你好。
呃,好漂亮的黑马哟!”他斜着眼睛,瞟着我的黑马。
“您好。
这马么,跑得还不坏-是公社借给我的。
”我随口应酬着。
“呃,当然是公社借你的-我认识它。
嗯,这是钢嘎。
哈拉。
错不了,去年它在赛马会上跑过钢嘎。
哈拉!像是一个炸雷在我眼前轰响,我双眼晕眩,险些栽下马来。
但我还是沉住了气。
我下了马,坐在他旁边,递给他一支烟。
哦,钢嘎·哈拉!我注视着这匹骨架高大、脚踝细直、宽宽的前胸凸隆着块块肌键的黑马。
阳光下,它的毛皮像黑缎予一样闪闪发光。
我的小黑马驹,我的黑骏马!我默默地呼唤着它。
我怎么认不出你了呢?你是知道的,当你做为一个生命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也许只有我曾对你怀有过那么热烈的希望。
是我给你取了这个骄傲的名字:钢嘎。
哈拉。
你看,十四年过去了。
时光像草原上的风,消失在比淡蓝的远山和伯勒根河源更远的大地尽头。
我一去九年,从牧人变成了畜牧厅的科学工作者;你呢,成了名扬远近的骏马之星。
你好吗?我的小伙伴?你能告诉我她在哪里吗?我同她别后就两无音讯,你该明白我是多么惦念着她。
因为我深知她前途的泥泞。
你在摇头?你在点头?她-索米娅在哪儿呢?“大哥,你是伯勒根生产队的人么?”我问。
张承志黑骏马读后感
《张承志黑骏马》是一部描写中国农村生活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农村少年张承志
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自己的信念,并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
通过张承志与黑骏马
的关系,作者描绘了勤奋、坚韧和毅力的美好品质。
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感动。
小说中的张承志勇敢无畏,不畏艰难,始终追求自己
的梦想。
他与黑骏马之间的深厚感情也让我感受到了生命中真挚的情感。
在农村的贫
困环境下,张承志用自己的努力和勇气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这种坚持和努力的精
神是我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通过这部小说,我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和美好,感受到了作者对乡土
人情的真切表达。
整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草根英雄的气息,让人心生敬意和
感动。
总的来说,读完《张承志黑骏马》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更加坚定对梦想的追求,更加珍惜身边的亲情和友情。
这部小说深深触动了我内心的柔软,让我感受到了生命
中最真挚的感情。
摘录:张承志《黑骏马》赏析张承志的小说《黑骏马》独放异彩,是一部来自草原深处的博爱与情殇。
这部小说的独特魅力不仅描写了蒙古草原秀丽的风光,而且讴歌了伟大的母爱,也赞美了草原儿女战胜命运折磨的顽强意志。
我为主人公索米娅和白音宝力格的爱情悲剧嘘唏不已,又在他们深厚纯洁的友情里得以慰藉。
一种悠远的伤感萦绕在我心头,索米娅温柔深情的黑眸子深深映在我的脑海里,白音宝力格带着遗憾跨马而去的背影久久挥之不去。
空气中飘荡着《黑骏马》的古歌长调,草丛里散发出青春索米娅的甜美芳香……这个故事首先赞扬了纯洁善良的人性之美。
在水草丰茂的蒙古草原深处,生活着两个纯朴善良的女人。
她们温柔敦厚,像葱绿浓郁的青青芳草,散发出幽幽迷人的芳香;又像那久喝不厌的酥油奶茶,滋养身心令人回味。
是她们养育了一代代剽悍强壮的游牧之子,生命在她们的哺育下生生不息。
故事里的奶奶是一个蒙古族善良的老阿妈,当“我”被父亲丢在奶奶家的时候,她很情愿地收养了我,抚养“我”和她的小孙女索米娅一起长大。
她比父母更亲,比亲爷奶更慈祥。
她不但教会我们生活做事,更教诲我们做人的善良本分,珍爱世界上的一切生命。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早晨,我们在包门外救了一只失去母亲的马驹子,奶奶用羊奶喂养着小马驹,让它同我们一起快乐成长。
奶奶旁若无人地唱着歌,干着活。
这是一位多么勤劳善良的老人啊,有了她,人与动物和谐生活,共同享受生命的阳光!索米娅被人强暴了,生下的婴儿又弱又小,别人都说扔掉算了,是奶奶执意救活了她。
无限慈爱善良的奶奶,是活着的观世音菩萨!故事里另一个闪耀着人道主义光辉形象的,就是索米娅的丈夫达瓦仓,一个粗犷剽悍的蒙古族汉子。
是他,在一个又黑又冷的风雪之夜,赶着马车救助了孤苦无援的索米娅。
他的朴实与率真、忠厚与善良打动了“我”的心。
这个赶马车拉货的汉子,给了索米娅生的希望,给了她温暖的家。
这是生命的一种本能,恻隐之心蕴藏萌发在底层的劳动者心里。
他不会说豪言壮语,甚至有些粗鲁,更没有知识分子对爱情纯洁性的唯美追求,但他知道救助弱小生命是人的本分,不能扔下贫弱者不管。
张承志黑骏马的读后感张承志黑骏马的读后感1今年暑假老师推荐了一本书-《黑骏马》,通过阅读我眼前时常浮现出一个个感人的情景,从那一刻起我就深深喜欢上了马这种动物,一匹匹善良、机智、可爱、勇敢的马儿,在我眼前自由自在地奔着。
这本书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主人公黑骏马在一生中经历了很多事情,它遇到了三个好主人,两个坏主人,这些人让黑骏马看到了人间的百态,善良的人,他们根本不用短绳、马嚼子、眼罩、马鞭这些东西来约束它们,所以它们跑起来是那么快,身手是那么矫健,而那些不尊重动物的人,他们会用缰绳、马嚼子这些东西来约束它们的行动,使它们很不舒服、很不方便,这说明我们人类对马儿这种动物还是不信任。
可是黑骏马通过它的行动来证实他对人的忠实,在危急关头,黑骏马凭着自己的灵活身手,在人群中飞快穿梭,把一个妇女和她幼小的孩子送到医院。
在危险出现的时刻黑骏马凭着自己的直觉,让一家人在暴风雨中安然无恙。
而粗心的马夫由于自己的贪杯使黑骏马摔伤了膝盖,使它的腿变得非常难看,也是自己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我们要爱护马儿,它们是我们的好友,它们可以不顾自己的安慰为我们付出一切,而我们有时却打骂它们,却不知道它们为我们付出了多少,我相信马儿是有感情的,只要我们对它们好,它们也会对我们好,让我们和马儿成为好友,爱护它们吧!张承志黑骏马的读后感2读完张承志的《黑骏马》,莫名的,一种悲伤席卷而来。
故事中的"我"骑着黑骏马去寻找当年一同长大的姑娘,找寻那曾经照亮生命的爱情;然而得到的乃是对于爱与生活真谛的感受。
生活在艰难中百折千回地延展着,"我"从工作的地方一路寻来,梦中的那个天真质朴的女孩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却是个相对懦弱却又善良的少妇。
这个古朴的悲剧的起点便是主人翁--白音宝力格回到蒙古老家的一瞬,黑骏马--钢嘎·哈拉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悲伤莫名的气氛下,早巳预示不会幸福的他的爱情,便在他的回忆中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