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病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心瓣膜病的病例分析心瓣膜病是指心脏瓣膜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类心脏疾病。
心脏瓣膜起着保持血液在心脏内流动方向的作用,当瓣膜发生异常时,血液的流动就会受到阻碍,进而导致心脏功能受损。
心瓣膜病病例分析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例心瓣膜病的病例分析:病例信息:患者A,女性,60岁。
主要症状是气短、乏力、胸闷,持续数月。
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发现患者A有心率不齐、颈静脉怒张、心浊音界扩大等异常体征。
心电图显示房颤。
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
诊断与分析:根据患者A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果,可以初步诊断为“风湿性心瓣膜病”,累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风湿性心瓣膜病是最常见的心瓣膜病之一,多数起源于风湿性心脏炎。
该疾病会导致瓣膜增厚、变形和瘢痕形成,从而影响瓣膜的开闭功能。
治疗方案:针对二尖瓣关闭不全,可以考虑采用药物治疗以控制症状和延缓病情进展。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等。
对于主动脉瓣狭窄,由于该疾病进展较快,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主动脉瓣置换术。
此外,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功能、瓣膜损伤程度和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和药物调整。
预后与随访:风湿性心瓣膜病的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及时性有关。
如果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和有效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然而,如果病情较为严重,或者治疗不及时,病情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导致心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因此,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密切监测病情的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调整。
总结:心瓣膜病是一类严重的心脏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重大影响。
通过病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心瓣膜病的发展过程和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加强公众对心脏健康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心脏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一、心脏瓣膜病的概述心脏瓣膜病是指心脏四个主要瓣膜(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发生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血流异常,严重时会引起心功能障碍。
这些异常可能包括:关闭不全(反流)和狭窄(阻塞)。
心脏瓣膜病可由先天性缺陷、感染、自身免疫性等因素引起。
二、心脏瓣膜病的常见类型1. 二尖瓣关闭不全(MR)二尖瓣关闭不全是指在收缩期,二尖瓣无法完全关闭,导致血液从左室倒流回左房。
常见原因包括二尖瓣退变性改变和风湿性心脏病。
2. 二尖瓣导管未闭 (MVP)二尖弁畸形中最常见者。
数据显示15-20%的美国人口。
至多80%的VF/V海报中观察到;多数人无0%的短弦乳頭肌综合征有发生缩窄;独特是全球低FT体质量指数和简单的软组织增长恐慌。
3. 主动脉瓣狭窄(AS)主动脉瓣狭窄是指主动脉瓣开放不良和阻塞,导致心血管功能受损。
常见原因包括二尖瓣钙化、风湿性心脏病等。
4.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是指在舒张期,由于主动脉瓣未能完全关闭,血液从主动脉流回到左心室。
常见原因包括主动脉根部扩张、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5. 三尖瓣关闭不全(TR)三尖瓣关闭不全是指在收缩期,由于三尖瓣不能完全关闭,导致血液从右室进入右房。
常见原因包括右胸骨侧位型心脏畸形、二尖变退行性改变等。
6. 肺动脉狭窄(PS)肺动脉狭窄是指肺动脉瓣发生狭窄,导致血液从右室流入肺动脉受阻。
常见原因包括先天性畸形、RHD等。
三、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方法1. 体格检查通过听诊患者心脏区域,医生可以发现异常的心音或杂音。
杂音的类型和位置可提示患者可能存在的瓣膜异常。
2. 心电图(ECG)心电图能够记录心脏电活动,对于检测心律失常和左室肥厚等指标有帮助。
3.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m)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和评估心脏瓣膜病最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
它可以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并检测瓣膜运动是否正常。
此外,多普勒超声可以衡量血流速度和方向,有助于评估血液回流情况。
2021心脏瓣膜外科的现状、机遇、挑战(全文)我国瓣膜外科诞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彼时国家正处于经济困难期,然而我国瓣膜专家凭着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开展了一系列瓣膜手术。
随着几十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的瓣膜外科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不仅使瓣膜病患者显著增加,同时我国瓣膜病疾病谱也发生了显著改变,已由风湿性心脏病为主逐渐演变为瓣膜退行性变为主[1]。
同时我国地域辽阔,心脏瓣膜病患者分布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
南部地区风湿性瓣膜疾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东部地区退行性瓣膜疾病快速增长;北部地区由于冠心病发病率较高,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并不少见;西部地区瓣膜病患者往往病程较长,就诊时心功能偏差,同时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率较高[2]。
从绝对数量上分析,2017年心脏瓣膜手术量65749例,较前一年增加了6.6%,2018心脏瓣膜手术量68882例,又增长了4.77%[3],其变化特点符合全国瓣膜病数量增加的趋势。
这可能与生活条件的改善、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导致更多退行性改变的老年瓣膜病患者就医治疗有关。
但是相对比例上显示,尽管2017年和2018年的数据体现全国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量有少量增长,体外循环手术占比却下降了0.35%。
整体来看,体外循环手术在瓣膜治疗中的统治地位,受到一定影响。
这可能与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手术等一系列新技术的成熟应用和微创手术理念的推广有关。
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我国瓣膜外科治疗更加多元化,更富有创造力,给我国瓣膜外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介入技术在瓣膜外科中的应用(一)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在西方社会,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calcific aortic stenosis,CAS)已成为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的第三大心血管系统疾病[4]。
我国心血管疾病现状与展望一、概述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s)是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据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占全部死亡原因的40以上。
这不仅给患者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同时也给国家的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律失常、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多环节、多阶段的复杂过程,涉及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预防和管理仍然是降低心血管疾病负担的关键。
本论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现状、危险因素、防治策略和未来展望,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心血管疾病的综合防控,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1. 心血管疾病的定义与重要性心血管疾病,泛指由于高血脂、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和周围血管发生的缺血或出血性疾病。
它涵盖了心脏血管和周围血管的所有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冠心病等。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质量,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也是导致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
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对个人健康的严重威胁上,还体现在其对社会公共卫生事业和医疗资源分配的影响上。
据统计,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已超过3亿人,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持续增长。
而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心血管病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发病年龄也呈年轻化趋势。
这种趋势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如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长期吸烟等,都是导致心血管病发病率增加的重要因素。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心血管疾病,加强预防和控制工作。
通过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改善生活方式,加强健康管理等方式,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中国的⼼脏外科发展前景研究2019-04-1021世纪,⼼⾎管疾病在我国⽇益成为危害⼈们健康的杀⼿。
随着⼼脏病诊断治疗的技术飞速发展,⼼脏外科近年来取得的进步令⼈瞩⽬。
⽬前我国⼼脏外科的发展现状、技术⽔平以及发展趋势如何?近⽇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我国著名⼼脏外科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原⼼⾎管病研究所所长兼⾩外⼼⾎管病医院院长朱晓东院⼠。
朱院⼠结合他从事⼼脏外科临床与研究40余年的经验,向记者简要地介绍了⽬前我国⼼脏外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
记者:请您先介绍⼀下近年来我国⼼脏外科发展的现状?朱院⼠:⽬前我国⼼脏外科突出的问题是病⼈数量⼤,技术要求⾼⽽医疗资源严重不⾜。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龄化与⽣活⽅式现代化进程加快,冠⼼病(冠状动脉硬化性⼼脏病)发病风险逐渐增加,冠⼼病发病问题⽇益突出,⽽且冠⼼病有低龄化的趋势,冠⼼病在中国⼈群死因构成⽐例中不断提升,今后冠⼼脏病将占据更重要位置。
据我国⼼脏流⾏病学的⼀些研究估算,⽬前我国的⼼肌梗死患者约为296.7万⼈。
当前在各类⼼脏⼿术的⽐例中,先⼼病与风⼼病的⼿术数量仍占主导地位。
其中,先⼼病⼿术中,婴幼⼉复杂重症先⼼病畸形的⼿术⽐例逐渐上升,其中新⽣⼉⼿术也越来越多。
风⼼病患者数量⽬前在中西部⽋发达地区仍然偏⾼,但随着经济条件改善,⽣活⽔平的提⾼,风⼼病患者将会逐步减少,⽽⽼年性瓣膜病的⽐例会逐渐增加。
据有关资料初步统计,我国约有风⼼病(风湿性⼼脏瓣膜病)患者223.5万⼈,先⼼病(先天性⼼脏畸形)患者180~195万⼈,特发性⼼肌病患者为160万⼈。
再加上⼤⾎管⼿术和其他各类⼼脏⼿术,我国潜在需要接受⼼脏外科治疗的患者接近千万⼈。
现在国内近500家医院已经开展⼼脏外科治疗,但是⼼脏⼿术总量每年超过1000例的临床中⼼仅约20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州、武汉、长沙等医疗资源和技术实⼒⽐较雄厚的地区,其他地区的⼼外科技术分布⽐较分散、不成规模,每年⼼脏⼿术总数不⾜10万例,远远不能满⾜13亿⼈⼝的需求。
2024年心脏瓣膜市场调查报告1. 简介本报告是针对心脏瓣膜市场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对该市场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以揭示其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
2. 市场概述2.1 市场定义心脏瓣膜是一种医疗器械,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疾病。
根据功能和位置的不同,心脏瓣膜可分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等多种类型。
2.2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查数据,心脏瓣膜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预计到2025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
2.3 市场增长因素•心脏瓣膜疾病的不断增加•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人口老龄化导致心脏瓣膜病例增多•心脏瓣膜替换手术的推广和普及3. 市场竞争分析3.1 主要厂商目前,心脏瓣膜市场上的主要厂商包括:•Edwards Lifesciences Corporation•Medtronic plc•Abbott Laboratories•LivaNova plc•Cryolife Inc.3.2 市场竞争态势心脏瓣膜市场具有较高的竞争度和技术门槛。
主要厂商之间在产品质量、创新能力、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展开竞争。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竞争者也可能进入市场。
4. 市场分析4.1 市场分割根据功能和位置的不同,心脏瓣膜市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细分市场:•二尖瓣膜市场•三尖瓣膜市场•主动脉瓣膜市场•肺动脉瓣膜市场4.2 市场地域分布目前,心脏瓣膜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区和欧洲地区,其中北美市场占据了最大的份额。
亚太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的市场也在逐渐增长。
4.3 市场发展趋势•心脏瓣膜介入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资源向亚太地区的转移•心脏瓣膜的个性化定制•心脏瓣膜市场的持续创新和竞争5. 市场挑战与机遇5.1 市场挑战•临床治疗标准和规范的不统一•高昂的治疗费用和手术风险•患者对手术治疗的顾虑和恐惧心理5.2 市场机遇•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人口老龄化对市场的推动•心脏瓣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增加6. 市场前景展望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心脏瓣膜市场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
心脏瓣膜病的六种症状表现
心脏瓣膜病的几种症状表现
对于患者无论是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心脏瓣膜病危害都是很大的,此病的发生都会引起结构破坏,最终将引起瓣膜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
因此了解心脏瓣膜病的几种症状表现,对于患者及时的治疗此病帮助很大,患者要多加重视。
心脏瓣膜病的症状一:瓣膜病的病人主要是无缘无故出现乏力,本来平常能干一定强度的活儿,现在可能胜任不了,容易累。
心脏瓣膜病的症状二:心衰,心脏瓣膜病的病人有些可能会因为心脏负担过重、导致心脏扩大,机体供血不足,肺部淤血,甚至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心衰的症状,比如有两个脚出现水肿,也是比较常见的。
还可能有一些其它症状,根据病情轻重有些患者会出现咳嗽,会出现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全身水肿,腹水、胸水等也比较常见。
心脏瓣膜病的症状三:食欲不振,也就是说一段时间吃饭不好,胃肠道瘀血可能消化不好,出现肚子胀。
心脏瓣膜病的症状四:心悸,心脏瓣膜病的病人一般会出现活动后的心悸,心跳、心慌,有些活动以后会出现气促。
根据病情的程度可分为:走平路就可以感到不适,有些就是爬楼梯的时候感到不适,一干活儿就心慌,上不来气,另外可能有时候严重一点的在休息的时候也会感到有这些症状。
心脏瓣膜病的症状五:气短,一干活儿就心慌,上不来气;也有的人出现腿肿。
心脏瓣膜病的症状六:尖瓣面容,心脏瓣膜病中的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在面容上经常会出现二尖瓣面容,就是两颊出现蝴蝶斑一样的东西,微红等。
病变加重时,由于心排血量减少,可有疲乏、活动后呼吸困难、眩晕、昏厥及心绞痛等症状,甚至发生心室颤动。
我国主动脉瓣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全文)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老年人口的增加,主动脉瓣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主动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寿命和社会健康的重要疾病。
一方面,主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很高。
据统计,在西方人群中,主动脉瓣狭窄(AS)发病率在>75岁人群达2.5%,在>85岁人群可达8%,AS是仅次于高血压和冠心病是第三常见的心血管疾病[1]。
另一方面,主动脉瓣疾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预后较差。
例如,AS患者出现症状后不及时干预,中期生存期仅为2-3年。
[2] 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发明及推广,主动脉瓣疾病越来越受到广大心血管医师的关注。
在我国,目前尚无主动脉瓣病变确切流行病学数据。
笔者通过对本中心10年来的30余万例患者的心超数据库进行分析,为我国主动脉瓣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提供参考。
笔者研究[3]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4年到2011年的超声心动图数据库,共纳入287,556例患者。
结果发现在<65岁患者,风湿性疾病为主要病因,而二叶式主动脉瓣(BAV)为其次;在≥65岁患者,主要病因是老年钙化性AS,其次为风湿性。
AS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升高:≥65岁,65-84岁和≥85岁患者AS检出率分别为0.60%,0.55%和1.41%,而严重AS检出率分别为 0.17%,0.16%和0.34%。
≥65岁,65-84岁和≥85岁患者AS检出率远低于西方学者Otto CM或Stewart BF所报道的(均P<0.001,图1),约为他们报道的1/3~1/2(图1)。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纳入的是来我院就诊或体检的患者,而他们的研究对象来自社区。
假如我们研究的对象是从社区招募,AS检出率会更低。
该研究结果显示,国人的AS发病率要比国外低。
我们另外一项研究[4],从我院2005 年至 2013年心超资料,筛选出2组人群:年龄65-74岁组(49995例)和年龄大于75岁组(34671例)。
在两组中,主动脉瓣反流(AR,中度以上)患者的比例都约为AS(中度以上)的3倍(65-74岁组2.12% vs 0.75%,≥75岁组 2.85% vs 0.89%,P<0.01;图2)。
心脏瓣膜的发展趋势
心脏瓣膜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个性化定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个性化医疗成为一种趋势。
心脏瓣膜的发展也趋向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
通过使用三维打印技术和先进的成像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测量和建模瓣膜的形状和尺寸,从而设计出适合患者的瓣膜。
2. 医用材料的进步:心脏瓣膜需要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久性和可靠性。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新型的医用材料不断涌现,可以更好地满足心脏瓣膜的要求。
例如,聚合物材料、生物材料、金属合金和人工心肌组织等材料的应用,将进一步改进瓣膜的功能和性能。
3. 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传统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需要进行胸骨切开和体外循环,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创伤和风险。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无切口或小切口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这种手术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和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未来,微创手术技术将进一步发展,成为心脏瓣膜治疗的主流方法。
4. 瓣膜修复技术的进步:与传统的瓣膜置换不同,瓣膜修复技术可以保留患者自身的瓣膜组织,减少瓣膜置换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
目前,瓣膜修复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二尖瓣和三尖瓣的治疗。
今后,随着修复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瓣膜修复将成为心脏瓣膜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
总的来说,心脏瓣膜的发展趋势是朝着个性化定制、医用材料的进步、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和瓣膜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发展。
这些趋势将改善心脏瓣膜疾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4年心脏瓣膜市场发展现状简介心脏瓣膜是一种重要的医疗器械,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疾病。
这种疾病通常包括瓣膜狭窄和瓣膜关闭不全两种情况。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脏疾病发病率的增加,心脏瓣膜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本文将对心脏瓣膜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市场规模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心脏瓣膜市场自2015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平稳增长的态势。
预计到2025年,全球心脏瓣膜市场的规模将达到300亿美元。
这表明了心脏瓣膜市场的潜力和巨大的商机。
主要驱动因素1. 人口老龄化随着世界各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心脏瓣膜疾病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
老年人群体对心脏瓣膜的需求量较大,这对心脏瓣膜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 技术创新近年来,心脏瓣膜市场涌现出许多技术创新。
传统的心脏瓣膜手术需要进行开胸手术,手术创伤大且恢复周期较长。
而现在,随着经皮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和经皮二尖瓣膜修复手术的发展,患者可以享受到微创手术的好处,这进一步推动了心脏瓣膜市场的发展。
3. 医疗支出的增加随着各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心脏瓣膜手术的费用通常较高,因此医疗支出的增加也为心脏瓣膜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全球心脏瓣膜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包括爱奥尼克斯、爱尔兰爱德华生命科学、美敦力和爱立信等。
这些公司在心脏瓣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具有一定的实力和经验。
此外,亚洲地区的心脏瓣膜市场也在逐渐崛起。
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国家的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推动了心脏瓣膜市场的增长,并吸引了一些国际公司的投资。
市场挑战和机遇虽然心脏瓣膜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心脏瓣膜的研发和生产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团队和技术支持,这对一些小型企业来说是一个难以跨越的壁垒。
其次,心脏瓣膜市场的监管环境相对复杂,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高,这增加了企业的进入门槛。
然而,市场的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空心病的社会经济负担及医疗资源分配近年来,空心病(心脏瓣膜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空心病是一种心脏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脏瓣膜的功能异常,严重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本文将从社会经济负担和医疗资源分配两个方面,探讨空心病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首先,空心病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负担不可忽视。
空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进行定期复查和手术治疗,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经济支出。
据统计,空心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是一般人群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对于一些贫困家庭来说,经济负担过重,往往难以承受。
而且,空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长期休假或停工,导致收入减少,进一步加重了家庭的经济压力。
其次,空心病的高发病率也给医疗资源分配带来了挑战。
由于空心病患者众多,医疗资源的供给往往不足以满足需求。
在一些地区,由于医疗资源有限,空心病患者需要长时间等待手术,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增加了病情的恶化风险。
同时,由于手术治疗需要高超的医疗技术和设备,一些地区的医疗机构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手术服务,患者只能选择到大城市就医,进一步加剧了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
为了应对空心病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负担和医疗资源分配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大对空心病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空心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可以帮助公众了解空心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减少患病人数,从根本上降低社会经济负担。
其次,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合理规划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设备配备,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减少患者等待手术的时间。
同时,建立跨地区的医疗资源共享机制,可以让患者更便捷地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缓解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此外,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也应考虑到空心病患者的特殊需求。
例如,可以建立空心病患者的医疗救助制度,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提供资金支持,减轻其经济负担。
同时,加强对空心病患者的康复和心理支持,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病现状
据《中国心血管报告2010》数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2.3 亿人患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等心血管病。
死于心血管病者每年近300万人,每小时约340人,每分钟约6人;2006年美国大型流行病学统计显示,瓣膜性心脏病发病率约为2.5%,在美国超过900 万人深受其害;我国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约为2.5‰- 3.2‰( 很可能低估),按13亿人口估算,瓣膜性心脏病县者约400 万人,每年需要进行瓣膜手术的患者达20 多万例。
目前占成人心脏手术的第一位。
认识瓣膜性心脏病
瓣膜是心脏内部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形状像花瓣,而且非常的薄,它们相当于心脏中房与房之间和心室与大动脉之间的大门,只能沿着血液流动的方向开启,保证血液顺着一个方向通过心脏,防止血液逆流。
正常心脏瓣膜的开放和关闭有赖于瓣膜、瓣环以及腱索和乳头肌等结构,当心脏瓣膜出现结构或功能改变时,血液无法顺利排出,或者排出去的血液逆流回来,而使心脏负荷加重,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病症,我们称之为瓣膜性心脏病。
瓣膜性心脏病如何分型
瓣膜性心脏病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类。
先天性瓣膜性心脏病是指胎儿在母体内孕育时,心脏存在发育缺陷或停顿,导致心脏畸形,胎儿出生时即存在的心脏瓣膜病。
本网站仅介绍后天获得性瓣膜性心脏病,下文简称为“瓣膜性心脏病"。
后天获得性瓣膜性心脏病可依据结构异常分为三类: 瓣膜狭窄、瓣膜关闭不全、瓣膜狭窄合并关闭不全。
瓣膜狭窄——瓣膜张开的幅度不够大,造成血液流动受阻,从而进入下一个心腔或血管的血液减少。
瓣膜关闭不全——瓣膜关闭不严,造成部分血液返流。
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几乎在四个瓣膜均可发生,其中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承受的压力最大,因此最易受累。
瓣膜性心脏病的病因
形成瓣膜性心脏病的病因很多,大致可分为风湿性、退行性、感染性和其他可累及瓣膜的病因。
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
年幼时感染风湿热可导致风湿性心脏损害,尤其以瓣膜病变最为常见,风湿热常常反复发作,导致心脏瓣膜变形,引起瓣膜的狭窄或关闭不全,从而演变为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常于20-40 岁发病,多累及二尖瓣,其次是主动脉瓣,也可同时累及二尖瓣、主动脉瓣和三尖瓣,累及肺动脉瓣的很少见。
退行性瓣膜性心脏病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易出现瓣膜钙化,表现为瓣膜增厚变硬、变形钙盐沉积等,导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
多数患者首先累及主动脉瓣,也可于二尖瓣发生退行性关闭不全或狭窄。
感染性疾病
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可破坏瓣膜结构,造成血液返流,导致瓣膜性心脏病。
其他疾病
如冠心病、外伤性腱索断裂等疾病也可导致瓣膜性心脏病。
冠心病是心脏瓣膜病一个重要的原因,当冠心病导致心脏扩大、移位或乳头肌的缺血可造成二尖瓣相对关闭不全;外伤造成的腱索断裂,可造成急性重度二尖瓣返流。
瓣膜性心脏病的常见症状
根据患者的起病原因、患病年限、所累及的瓣膜不同,瓣膜性心脏病的症状也有所差异。
早期常常表现为活动耐力的下降、体力活动后出现心前区不适、心慌、胸闷、气短等心脏功能下降的表现。
晚期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心力衰竭。
主动脉瓣病变后期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即疾病初期只有在剧烈活动后出现心慌、气短,以后随着病情加重,轻微活动甚至休息时也会出现呼吸困难,我们称之为劳力性呼吸困难;
二尖瓣病变后期还可见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患者常在熟睡时憋醒,被迫坐起;
二尖瓣和三尖瓣病变后期还可见颈静脉过度充盈、肝脏肿大、腹水、下肢浮肿等心力衰竭的表现;
其他表现,可能会出现咳嗽、咯血、心律失常、头晕、肢体麻木、意识不清等。
如何诊断瓣膜性心脏病
当您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不适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通常需要配合医生完成以下几种检查:
心电图和X 线胸片
发现心脏节律的改变、心脏扩大和肺脏瘀血等现象,提示您可能患有瓣膜性心脏病,需进一步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来明确诊断。
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瓣膜性心脏病有效的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出有病变的瓣膜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异常,并能评价病变的严重程变。
心导管或血管造影
既往患有冠心病或合并多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等)以及年龄在50 岁以上需要排除冠心病的三类人群,均需完成心导管或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的情况或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外科手术前冠状动脉血流通畅性的评估。
温馨提示:轻度的瓣膜性心脏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应重视每年的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早获益。
出现什么症状时需要马上去医院
如果发生下列情况,可能是出现了心包填塞、伤口感染、血栓或出血等并发症,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反复恶心、食欲不振、四肢潮凉;
出现伤口部位的红、肿、热、痛;
不明原因的发热;
有明显心慌气短,并出现浮肿;
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皮下出血、血尿等出血倾向;
发生新的心律不齐;
突然晕厥、偏瘫或下肢疼痛、发凉、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