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178
心衰怎么治疗心衰是心脏部位一种常见的疾病,心衰也叫心力衰竭,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所以出现心衰症状是很严重的问题,那么心衰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一般治疗1、生活方式管理心衰患者及家属应得到准确的有关疾病知识和管理的指导,内容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平稳的情绪、适当的诱因规避、规范的药物服用、合理的随访计划等。
日常体重监测能简便直观地反应患者体液潴留情况及利尿剂疗效,帮助指导调整治疗方案,体重改变往往出现在临床体液潴留症状和体征之前。
部分严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临床或亚临床营养不良,若患者出现大量体脂丢失或体重减轻,称为心源性恶液质,往往预示预后不良。
心衰患者血容量增加,体内水钠潴留。
减少钠盐摄入有利于减轻上述情况,但在应用强效排钠利尿剂时过分严格限盐可导致低钠血症。
2、作息方式管理急性期或病情不稳定者应限制体力活动,卧床休息,以降低心脏负荷,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
但长期卧床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肺栓塞,同时也可能出现消化功能减低、肌肉萎缩、坠积性肺炎、褥疮等,适宜的活动能提高骨骼肌功能,改善活动耐量。
因此,应鼓励病情稳定的心衰患者主动运动,根据病情轻重不同,在不诱发症状的前提下从床边小坐开始逐步增加有氧运动。
二、病因治疗1、病因治疗积极的寻找病因,这也是最关键的,导致心衰的常见病,主要就是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这些病。
首先针对缺血性心肌病主要是改善心肌供血,高血压性心脏病,严格规范的控制血压,如果是因为心脏瓣膜病导致的心衰,应该积极的处理心脏瓣膜的问题,如果是重度瓣膜疾病建议进行瓣膜置换。
原发性心肌病要注意营养心肌,改善心肌代谢,逆转心肌重构,针对心衰的程度一般就是需要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但是要注意结合患者的血压心率情况,将血压心率控制平稳,如果有严重的感染要积极的抗感染治疗。
2、消除诱因常见的诱因为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应积极选用适当的抗感染治疗,对于发热持续1周以上者应警惕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
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李道麟(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洛阳471003)〔摘要〕目的观察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一般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心律失常等,并同时给予洋地黄和利尿剂,水肿控制后停用洋地黄和利尿剂。
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两组同时给予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观察组同时给予比索洛尔。
给药后注意血压,监测血钾及肾功能。
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心功能分级以及LVEED 、LVESD 、LADD 、LVEF 等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2例出现上腹不适、恶心,1例出现咳嗽,经对症治疗后缓解。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出现2例低钾,经补钾后恢复正常,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效果好,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关键词〕比索洛尔;依那普利;螺内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图分类号〕R5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13-2739-03;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3.030第一作者:李道麟(1971-),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疾病的临床诊治。
心力衰竭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晚期并发症,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主要致死原因。
药物治疗可缓解心衰的迅速发展,延长患者存活时间,并为手术治疗提供条件〔1〕。
近年来,我院应用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效果良好。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和其他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药物,以帮助减轻心脏负荷,促进心脏功能。
2.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心脏病变引起的心力衰竭,可能需要进行心脏搭桥手术、瓣膜修复或更换手术,甚至心脏移植等手术治疗。
3.其他治疗方式:包括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等医疗器械的植入,以及心脏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等辅助治疗。
除此之外,患者还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规律运动等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及时就诊、定期复查等措施,以维持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状态。
心脏瓣膜病治疗指南2006心瓣膜疾病是一组重要的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心瓣膜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重大进步。
ACC和AHA于2006年8月发表《心瓣膜疾病治疗指南(2006年修订版)》,该指南涵盖了心瓣膜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各个方面,反映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是指导瓣膜疾病临床实践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一、一般原则(一)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强适应证1. 舒张期心脏杂音、连续性心脏杂音、全收缩期心脏杂音、收缩晚期心脏杂音、与喷射性喀喇音有关的心脏杂音或心脏杂音放射到颈或背部的无症状患者。
2. 有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和(或)梗死、晕厥、血栓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症状或体征或器质性心脏病临床表现的心脏杂音患者。
3. ≥3级收缩中期心脏杂音的无症状患者。
(二)心内膜炎预防治疗的强适应证1. 人工心脏瓣膜患者和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的患者。
2. 复杂性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即,单心室、大动脉转位和Fallot四联症)。
3. 外科手术建立体循环-肺特环分流的患者。
4. 先天性心脏瓣膜畸形尤其是那些主动脉瓣二瓣畸形患者,后天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即,风湿性心脏病)。
5. 做过瓣膜修复术的患者。
6. 肥厚型心肌病有隐匿性或静息性梗阻的患者。
7. 二尖瓣脱垂患者并且听诊有瓣膜反流和(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瓣叶增厚。
(三)风湿热二级预防的强适应证风湿热伴或不伴风湿性心肌炎的患者(包括二尖瓣狭窄患者),应当接受预防治疗,防止风湿热复发。
二、特殊心瓣膜损害(一)主动脉瓣狭窄1. 超声心动图检查(成像、频谱和彩色多普勒)的强适应证(1)诊断和评估主动脉瓣狭窄的严重程度。
(2)评估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心室室壁厚度、大小和功能。
(3)再次评估主动脉瓣狭窄诊断明确并且症状或体征发生变化的患者。
(4)评估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妊娠期间血流动力学异常的严重程度和左心室功能。
(5)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再次评估无症状患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每年一次。
中度主动脉瓣狭窄每1~2年一次。
酒石酸美托洛尔对心脏瓣膜病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价值及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在心脏瓣膜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价值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通过分析其作用机制、当前治疗现状以及临床数据,我们发现酒石酸美托洛尔在这类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我们得出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在心脏瓣膜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可能带来更多的治疗效果。
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有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关键词】酒石酸美托洛尔, 心脏瓣膜病, 心力衰竭, 治疗价值, 心功能, 临床意义,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作用机制, 治疗现状, 进一步研究, 应用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心脏瓣膜病是指心脏瓣膜发生器质性病变,导致心脏瓣膜功能异常,影响心脏血液流动,最终导致心脏功能减退。
心脏瓣膜病通常包括狭窄、关闭不全或两者同时存在。
该疾病会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带来极大影响。
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特点是心脏泵血功能减弱,无法满足身体对血液的需求,进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如气促、乏力、水肿等。
心脏瓣膜病伴心力衰竭则是指心脏瓣膜病患者合并有心力衰竭症状,病情相对较重,治疗难度相应增加。
酒石酸美托洛尔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剂,具有负性肯定性作用,可通过减缓心率、减少心脏的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等机制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在心脏瓣膜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中,酒石酸美托洛尔的作用机制和疗效尚需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旨在分析酒石酸美托洛尔在心脏瓣膜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价值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在心脏瓣膜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价值及对心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酒石酸美托洛尔在心脏瓣膜病患者中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对心衰的作用途径。
瓣膜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作者:徐利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16期瓣膜性心脏病是常见的心脏病之一。
是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及肺动脉瓣受到风湿热、黏液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以及感染或创伤等七个方面出现病变,造成心脏瓣膜随心内压和动脉压的周期性变化而活动。
瓣膜性心脏病由于其中功能不全或狭窄,导致心脏排出的血液在肺脉循环及冠脉循环等运行中引起异常现象,造成心力衰竭的单瓣膜或多瓣膜的病变。
风湿热膜导致的瓣膜性心脏病最为常见,是急性风湿热侵犯心脏后溢流的慢性心脏病变。
以二尖瓣为主,主动脉瓣为次的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可以累及数个瓣数,由单瓣膜发展为多瓣膜病变。
一般来说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患中,发病年龄在20岁以上,就医年龄在30岁左右,呈现二尖瓣狭窄症状的时间与有风湿热病史有10年以上的距离,造成临床诊治进程缓慢。
二尖瓣狭窄的治疗方法:首先,施行外科手术。
扩大狭窄的瓣口,解除或减轻血流在心房进入心室的阻碍。
其次,预防风湿热的发作。
需要适当的增加活动,保持心律在活动后不超过正常的15%。
最后,预防感冒和治疗风湿病。
防止感冒和风湿热的活动引起风湿性二尖瓣心脏病的复发。
瓣膜黏液变形是风湿热引起的瓣膜病变以狭窄为特点。
瓣叶前后交角粘连钙化,瓣叶与瓣下结构粘连,形成僵硬的漏斗状的改变,它与瓣膜退行性改变统认为是心瓣膜的黏液变形引起瓣膜收缩期脱垂入心房,舒张期吹入心室,伴随或不伴随瓣膜关闭不全的退行性非炎症的瓣膜性心脏病。
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尤其是75岁以上的老年人。
瓣膜黏液变形性和瓣膜退行性心脏病多属于原发性改变,可能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需要多随访。
对无症状者进行病情说明,增强防范意识;对有杂音者在进行特定的诊疗操作,如拔牙、膀胱镜等,应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有症状无心衰者可使用β-受体阻滞药,一般使用普萘洛尔;对有抑郁和乏力者建议替换使用阿替洛尔;对伴有明显的瓣膜反流和顽固性心衰者且经内科治疗无效,推荐瓣膜置换手术。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心力衰竭(ICD10:I50.911)二、诊断依据:根据2006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等国内、外治疗指南1、收缩期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为:①左心室增大、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增加及LVEF≤40%;②有基础心脏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③有或无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 (水肿)等症状;2、NYHA心功能分级:①Ⅰ级:日常活动无心力衰竭症状;②Ⅱ级:日常活动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呼吸困难、乏力);③Ⅲ级:低于日常活动出现心力衰竭症状;④Ⅳ级:在休息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与心功能分级症状并非完全一致。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2006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等国内、外治疗指南,心力衰竭一般治疗:(一)去除或缓解基本病因:所有心力衰竭患者都应对导致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进行评价。
凡有原发性瓣膜病并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Ⅱ级及以上 ,主动脉瓣疾患有晕厥、心绞痛的患者均应予手术修补或置换瓣膜。
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伴心绞痛, 左室功能低下但证实有存活心肌的患者 ,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可望改善心功能。
其他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室壁瘤的手术矫正等均应注意。
(二)去除诱发因素:控制感染,治疗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并快速心室律;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注意是否并发肺梗死等。
(三)改善生活方式,降低新的心脏损害的危险性:如戒烟、戒酒 ,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饮食宜低脂、低盐 ,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应限制入水量 ,应每日称体重以早期发现液体潴留。
鼓励心力衰竭患者作动态运动。
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或冬春季节 ,可给予流感、肺炎球菌疫苗等以预防感染。
(四)密切观察病情演变及定期随访(五)关于心肌能量药物的应用问题:心肌能量药物如辅酶Q10、肌苷、1,6二磷酸果糖或某些激素如生长激素等不推荐应用。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探析摘要:目的:研究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特征。
方法:临床对比研究同期在我院治疗的无瓣膜钙化的心理衰竭患者50例(对照组)和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0例(观察组)。
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心脏扩大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近期病死率与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并不显著。
结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可导致血液动力学障碍、严重损害心功能,甚至导致患者猝死。
关键词: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099-02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sdhvd)又称老年性心瓣膜病或老年钙化性心瓣膜病,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老龄化程度的加重,该病的发生率和检出率逐渐上升,因此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对50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进行治疗,并与同期治疗的50例无瓣膜钙化的心理衰竭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治疗潜在危险,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50例,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60~89岁,平均(73.2±2.3)岁;单纯sdhvd患者13例,其余患者均并存1种以上疾病:高血压13例,糖尿病7例,肺心病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
对照组:50例,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60~88岁,平均(72.7±2.6)岁;冠心病17例,高血压15例,糖尿病4例,肺心病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并发疾病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年龄在60岁以上;经超声检查,患者心动图有典型瓣膜钙化、瓣环钙化,病变主要在瓣体、瓣膜基底部、瓣环,其他原因所致瓣膜病变者除外;经x线检查,有瓣膜、瓣环钙化阴影;出现心脏杂音,有无明显症状均可。
(1)对心力衰竭合并无症状性心律失常患者不主张常规用抗心律失常药,因其弊多利少或者有害无益。
(2)对瓣膜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认真评估手术治疗的可能性,而不应无休止地给予药物治疗。
(3)应避免并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因它可削弱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效果。
(4)应严格掌握静脉输液指征,能量合剂、白蛋白制剂一般不宜应用于心力衰竭病人。
利尿剂使用原则:
1)有充血症状者均应予以利尿剂。
2)利尿剂使用既要达到缓解瘀血症状又要消除体征,应注意勿导致低血压、氯质血症与电解质紊乱。
3)测量体重是调整利尿剂用量的主要依据(每日体重应减轻0.5~1.0㎏)。
4)体液潴留可减弱ACEI的疗效,也增加β-阻滞剂治疗的风险性(利尿剂不足);而血容量不足(利尿剂过量)则可加剧ACEI等血管扩张药的低血压反应。
5)利尿剂抵抗的对策有:
①静脉用药;
①联合用药;
①短期并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①应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