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 环办水体[2016]99号 2016.10.24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 环办水体[2016]99号 2016.10.24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  环办水体[2016]99号  2016.10.24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  环办水体[2016]99号  2016.10.24

附件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

为贯彻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导各地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以下简称禁养区),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引导畜牧业绿色发展,制定本指南。

1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主要畜禽禁养区的划定。

2划定依据

(1)《环境保护法》

(2)《畜牧法》

(3)《水污染防治法》

(4)《大气污染防治法》

(5)《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6)《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8)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3术语与定义

3.1畜禽

包括猪、牛、鸡等主要畜禽,其他品种动物由各地依据其规模养殖的环境影响确定。

—3—

3.2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指达到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养殖规模标准的畜禽集中饲养场所(以下简称养殖场)。

3.3禁养区

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止建设养殖场或禁止建设有污染物排放的养殖场的区域。

4基本要求

以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布局、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为目的,以统筹兼顾、科学可行、依法合规、以人为本为基本原则,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综合考虑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及生态功能重要性,在与生态保护红线格局相协调前提下,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区域为重点,兼顾江河源头区、重要河流岸带、重要湖库周边等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区域,科学合理划定禁养区范围,切实加强环境监管,促进环境保护和畜牧业协调发展。

5划定范围

5.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包括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的陆域范围。已经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按照现有陆域边界范围执行;未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中各类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确定。—4—

其中,饮水水源保护一级保护区内禁止建设养殖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禁止建设有污染物排放的养殖场(注:畜禽粪便、养殖废水、沼渣、沼液等经过无害化处理用作肥料还田,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不造成环境污染的,不属于排放污染物)。

5.2自然保护区

包括国家级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按照各级人民政府公布的自然保护区范围执行。

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范围内,禁止建设养殖场。

5.3风景名胜区

包括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国务院及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名单为准,范围按照其规划确定的范围执行。

其中,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禁止建设养殖场;其他区域禁止建设有污染物排放的养殖场。

5.4城镇居民区和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

根据城镇现行总体规划,动物防疫条件、卫生防护和环境保护要求等,因地制宜,兼顾城镇发展,科学设置边界范围。边界范围内,禁止建设养殖场。

5.5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划定的区域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建设养殖场的区域。

6工作流程

6.1摸清底数

—5—

县级以上地方环保部门、农牧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规章等,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畜牧业发展规划等,识别和初步确定禁养区划定范围。

6.2核定边界

在初步确定划定范围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实地勘察,调查禁养区划定相关基础信息(包括有关地物信息,养殖场分布、养殖规模等),明确拟划定禁养区范围边界拐点,形成禁养区划定初步方案,包括比例尺一般不低于1:50000的畜禽禁养区分布图,以及禁养区划定范围的文字描述等。

6.3征求意见

禁养区划定初步方案应当征求同级有关部门意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正,必要的应当进行现场勘核,形成禁养区划定方案(送审稿)。

6.4报批公布

各地环保部门、农牧部门将禁养区划定方案(送审稿)报上一级地方环保部门、农牧部门进行技术审核后,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省级环保部门、农牧部门应当及时掌握本行政区域禁养区划定情况,并定期向环境保护部、农业部报送工作进展情况。

7其他

7.1禁养区划定后原则上5年内不做调整;需要调整的,根据本指南开展工作。

—6—

7.2已完成禁养区划定的、已形成禁养区划定初步方案的,但划定范围与本指南要求不符的,应当根据本指南予以调整。

7.3禁养区划定工作已明确牵头部门的,可按现有工作机制开展工作;需调整的,可依据本指南对现有工作机制予以调整。

7.4禁养区划定完成后,地方环保、农牧部门要按照地方政府统一部署,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依据《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条、第五十九条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第二十五条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协助做好禁养区内确需关闭或搬迁的已有养殖场关闭或搬迁工作。

—7—

2016设备维修作业指导书

在化工生产装置检修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如果作业人员没有能够充 分地进行风险识别和安全评价,防范措施不到位,很可能导致在工作中产生某种失误, 造成事故的发生。有关数据表明,在化工企业生产、检修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中,由于 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88%,由于工作中的不安全条件 造成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10%,其余2%是综合因素造成的。在相同的工作条件 下,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地进行风险识 别和安全评价,认为落实防范措施,杜绝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安全生产、检修 的基本保障。在此,对化工生产装置区内以下种典型的检修作业所存在的风险以及相 应安全措施进行综合分析、归类。 1.目的:通过本规定,确保设备保持良好性能,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保证生产 正常运行。 2.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设备及辅助设备的维修管理。 3.工作职责: 3.1机修部门负责监督、执行设备的日常保养、维修,制订年度保养计划并执 行 。 3.2生产设备部负责设备的日常点检保养,及故障设备的维修申请。 3.3生产设备部负责对设备保养、维修费用进行审核及管理。 4.管理内容及要求: 4.1设备的日常保养 4.1.1日保养。每天由操作人员(设备维护责任人)进行保养,主要是上班前、上 班中和下班后进行保养。 4.1.2上班前。要求机台操作工班前对设备各部位进行检查、按规定加注润滑油,

确认正常后才能使用。 4.1.3下班前。下班前清扫、擦拭设备,填写相关记录;班后清扫维护。 4.1.4机修工实行区域保养负责制,按照区域分工对所管范围设备每日进行1-2 次日常巡回检查,及时处理点检或日常保养中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和预防维修工作; 设备的一级保养为每天,二级保养原则上以三个月为一个周期,设备累计运行时间根据各机械制定的保养时间按计划进行二级保养。 4.2设备的故障维修 421生产设备部在使用生产设备发生故障后,由设备班长(或车间主任)及时填写《设备维修申请单》,经部门主管签字后及时报送机修主管。 422机修主管接到《设备维修申请单》后及时安排机修人员进行处理,初步判定故障原因,确认修复时间及所需配件,如无配件填写采购申请单,由采购部门负责采购配件后及时对故障设备进行修复。 4.2.3故障设备经机修人员判定故障原因后,如无法自行修复,填写《设备委外维修申请单》,经采购部审核批准后进行委外维修。 4.2.4生产设备部负责对设备修复情况进行验收并签字。 4.3封存、闲置设备由使用部门报告机修部门进行实施,各车间组织专人定期进行维护。 5.腐蚀性介质检修作业 5.1作业风险 泄漏的腐蚀性液体、气体介质可能会对作业人员的肢体、衣物、工具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并对环境造成污染。 5.2安全措施

2021年机动车安检环检作业指导书

XXX机动车综合检测服务公司 文件编号:ZYZD2020-01 技术文件 机动车检验作业指导书 版次:第C版修订: 编制:郭晨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受控印章: 管理部门: 2020年11月20日发布 2021年1月1日实施 XXX机动车综合检测服务公司

目录

关于《作业指导书》批准的通知 各部门: XX机动车综合检测服务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依据RB 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的要求,编写《机动车检验作业指导书》第C版。 本公司的管理体系文件由《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计划、记录及表格》等四个层次的文件构成。《质量手册》是纲领性文件,《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是支持性文件,《计划、记录及表格》是证实性文件。 为规范实本公司的检测程序和行为,进一步检测水平,保证检测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客观反映公司检测质量,促进检测行业健康稳定发展,依据GB 38900-2020、GB 7258-2017、GB 3847-2018和GB18285-2018等标准组织编制了《机动车检验作业指导书》第C版。 《机动车检验作业指导书》第C版为本公司开展检测工作提供一套完整的工作规范和工作制度,使每项工作有据可查、有章可循,以全面地指导工作,控制检测质量。 《机动车检验作业指导书》第C版现已通过审定,予以批准颁布,并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本公司全体员工务必认真学习,并严格贯彻执行,始终保持质量体系运行有效,确保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反馈,以利于进一步修改完善。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内容需要修改或补充时,授权综合部为《机动车检验作业指导书》第C版的管理部门。 XX机动车综合检测服务公司 总经理/法人代表: 二○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插片标准作业指导书16

一、目的 1.1规范生产现场的插片操作流程,确保硅片插片的效率和质量。 1.2降低由于人员操作不当而引起的硅片质量问题,如隐裂、崩边、缺角等。 1.3杜绝生产中异常事故的发生,保证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范围 适用于硅片部的硅片插片工序。 三、职责 3.1基层管理人员职责 3.1.1负责硅片插片工序的各项指导工作。 3.1.2制定和完善插片相应的标准流程,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1.3负责工作中涉及的必需品的领取和管理。 3.1.4维护生产现场的工作纪律。 3.1.5负责现场5S检查工作。 3.1.6负责新进员工的培训。 3.1.7做好下班时的交接班工作。 3.2直接操作员的职责 3.2.1必须穿戴好劳保防护用品。 3.2.2严格按照插片标准作业指导书进行硅片的插片操作。 3.2.3在作业过程中,必须经常检查清洗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 时处理,如无法处理,应及时上报。 3.2.4负责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3.2.5负责作业过程中,数据的记录和检查,应避免错记、漏记、不记的现 象出现。

3.2.6团结同事,互帮互助,大家同心协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2.7务必按时完成本班的工作任务,不能无故把本班的工作留到下个班。 四、作业内容 4.1插片作业流程 4.2工具准备及耗材准备 4.2.1 专用工具:晶片盒。 4.2.2个人工作防护用品:一次性乳胶手套,防水围裙等。 4.2.3 记号笔,中性笔。 4.3穿戴劳保用品 4.3.1作业前戴好干净的乳胶手套,系好防水围裙。 4.4核对随工单 4.4.1在取片的时候,必须确保每张随工单与预清洗出片时的顺序相对应。 4.5安装晶片盒 4.5.1检查晶片盒,将变形或者破损的晶片盒挑选出来,作好禁用标示 4.5.2根据硅片规格准备好相对应的晶片盒,晶片盒有两种规格:125*125、156*156。

环境监测过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控制编号:TRIYN-302-2012 环境监测过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第1页共7页 环境监测过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1、目的及适用范围 目的 制定该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对环境监测的过程质量控制进行规范,为中心站实验室监测工作提供质量保障。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实验室环境监测所有监测项目 监测数据质量目标的确定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目标通常确定为:精密度、准确度、代表性、可比性和完整性。准确性表示测量值与实际值的一致程度;精密性表示多次重复测定同一样品的分散程度;代表性表示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所采样品反映总体真实状况的程度。不仅要求各实验室之间对同一样品的监测结果相互可比,也要求同一实验室分析相同样品的监测结果可比,实现时间、空间上的可比性,并实现国际间、行业间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表示取得有效监测资料的总量满足预期要求的程度或表示相关资料收集的完整性。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必须贯穿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即布点与采样、预处理与样品分析、数据处理、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与评价等环节。表1 描述了各个环节与监测数据质量目标的影响关系。 表 1 各环节对监测数据质量目标的影响 控制编号:TRIYN-302-2012 环境监测过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第2页共7页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 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QC)是贯穿环境监测全过程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程序,其目的也是为了出具“五性”的环境监测数据。为了更好的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使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刻不容缓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从而使监测数据具有法律作用。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或/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2006)(等同采用ISO/IEC 17025:2005)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以此体系进行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使整个环境监测工作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下高效、规范的运作。 2、样品采集 根据监测方案所确定的采样点位、污染物项目、频次、时间和方法进行采样。必要时制订采样计划,内容包括:采样时间和路线、采样人员和分工、采样器材、交通工具以及安全保障等。 采样人员应充分了解监测任务的目的和要求,了解监测点位的周边情况,掌握采样方法、监测项目、采样质量保证措施、样品的保存技术和采样量等,做好采样前的准备。 采集样品时,应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并对采样准备工作和采样过程实行必要的质量监督。需要时,可使用定位仪或照相机等辅助设备证实采样点位置。 样品管理 样品运输与交接样品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样品性质稳定,避免沾污、损失和丢失。样品接收、核查和发放各环节应受控;样品交接记录、样品标签及其包装应完整。若发现样品有异常或处于损坏状态,应如实记录,并尽快采取相关处理措施,必要时重新采样。 样品保存 样品应分区存放,并有明显标志,以免混淆。样品保存条件应符合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 3、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 内部质量控制 监测人员应执行相应监测方法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规定,此外还可以采取以下内部质量控制措施。 空白样品 空白样品(包括全程序空白、采样器具空白、运输空白、现场空白和实验室空 控制编号:TRIYN-302-2012 环境监测过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第3页共7页 白等)测定结果一般应低于方法检出限。一般情况下,不应从样品测定结果中扣除全程序空白样品的测定结果。 校准曲线 采用校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时,仅限在其线性范围内使用。必要时,对校准曲线的相关性、精密度和置信区间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斜率、截距和相关系数是否

环检作业指导书2019

第一章前言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进一步规范汽车性能检测的检测行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排气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情况将日趋严重,所以对汽车排气污染物的监控与防治,已处于刻不容缓的地步。要搞好汽车排气污染的监控与防治,首先必须做好检测工作。测量尾气的目的是控制排气污染物的扩散,使其限定在被允许的范围内,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目的。现制定本套汽车性能检测的作业指导书,以供检测人员使用。 本检验检测机构的各项检测操作,均应该遵守本作业指导书的规范和要求。 第二章术语和定义 本套作业指导书使用: ●《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 ●《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 第三章参考文件 ●GB18285-2018《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 法)》 ●GB3847-2018《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 法)》 第四章作业指导书 4.1操作规程 4.1.1环保型汽车底盘测功机操作规程 1、打开所有电源,启动系统,按照设定的步骤开始预热。预热完成后,进行寄生功率滑行测试和加载滑行测试。 2、汽油车车简易瞬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测量时,待检车辆根据提示驶上测功机,举升器下降,根据设定的测试运转循环进行,测功机根据设定参数进行道路阻力模拟,循环结束后,测量完成,举升器上升,

车辆驶离测功机。 4、柴油车加载减速工况法排气烟度测量时,待检车辆根据提示驶上测功机,举升器下降,选择合适档位使油门踏板处于全开位置时,测功机指示的车速最接近70km/h,但不超过100km/h。控制系统自动进行功率扫描,检测最大轮边功率和相对应的转鼓线速度(VelMaxHP),然后进行加载减速完成对以下2个速度段的检测:真实的VelMaxHP 和80%的VelMaxHP。测量完成,举升器上升,车辆驶离测功机。 4.1.2不透光烟度计操作规程 1、将光学平台打开,然后开显示仪表,仪器预热15分钟,当管温达到80。C,气温达到30。C时,仪器进行线性校正,按“M”键,进入主菜单,再按“M”键,进入测量状态。 4.1.3排气分析仪操作规程 1、接通电源预热30分钟后,仪器自动调好零位,即可进行工作。 2、关断电源前,应让气泵保持工作,让仪器通入洁净空气约15分钟左右。 4.1.4流量计操作规程 1、打开流量计测量部件电源,让仪器测量部件预热10分钟。 2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简易瞬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测量时,将流量计的进风喇叭口套在被测车辆废气排放管道上,让被测车辆排出的全部气体(除去进入尾气分析仪的气体)和空气混合气进入进气管里。4.1.5工位机操作规程 1、打开稳压电源。

安全生产操作规程2016年

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编号:03 实施日期:2016-07-20 签发人:(签字) (公章)扬州鸿丰乙炔厂

目录 目录................................................ ......2-3 前言................................................ ......2-3 1总则................................................ (4) 1.1制定依据 (4) 1.2适用范围 (4) 1.3基本原则 (4) 2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分类及主要内容 (4) 2.1驾驶人员安全生产操作规

程 (4) 2.1.1车辆出车前的检查 (4) 2.1.2发动车辆时 (5) 2.1.3汽车起步 (6) 2.1.4车辆运输过程中的操作要求 (6) 2.1.5运输过程结束后的操作要求 (7) 2.2押运人员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8) 2.2.1监督和检查装卸作业过程的操作要求 (8) 2.2.2出车前的检查操作要求 (8) 2.3.3运输过程中的操作要求 (9) 2.2.4运输过程结束后的操作要求 (10) 2.3装卸管理人员安全操作规程 (10)

2.3.1装运前的操作要求 (10) 2.3.2装卸过程的操作要求 (11) 2.3.3装卸结束后的操作要求 (12) 2.4卫星定位监控人员安全操作规程 (12) 3附则................................................ (13) 3.1解释权归属 (13) 3.2实施日期 (13)

主体结构检测作业指导书 2016

宝鸡雄鹰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作业文件 检测员作业指导书 (主体结构) 版次:第一版 编制:于妙妮 审核:齐小兵 批准:蔡向明 受控印章:持有人: 宝鸡雄鹰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目录 术语 (01) 附录A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04) 附录B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06) 附录C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12) 附录D 回弹法检测砂浆强度 (15) 附录E 原位轴压法检测普通砖砌体强度 (19) 附录F 后置埋件力学检测 (22) 附录G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 (24)

术语 1.目的 为规范本公司主体结构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统一检测流程和管理,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促进检测工作有序健康发展,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范围 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的检测: 2.1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数量不足; 2.2对施工质量的抽样检测结果达不到设计要求; 2.3对施工质量有怀疑或争议,需要通过检测进一步分析结构的可靠性能; 2.4发生工程事故,需要通过检测分析事故的原因及对结构可靠性的影响。 3.依据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CECS 03:2007、《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11、《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 4.职责 4.1 综合部负责接受客户咨询、业务受理工作,并做好检测报告的发放登记工作; 4.2技术负责人负责检测方案的审核工作; 4.3检测组负责现场和有关资料的调查,并制定完备的检测方案; 4.4检测组长负责组织相关检测人员安排完成检测任务,记录检测原始数据,出具检测报告; 4.5检测报告的编制由检测人员签字,检测人员必须对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检测报告的审核由规定各检测项目的报告审核人员签字,审核人员必须对报告的准确性、规范性负责;检测报告的签发由授权签字人批准,批准人对检测报告的合法性负责。 5.工作流程 5.1主体结构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程序,宜按图5.1的框图进行。

检查安全绳和吊装环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检查安全绳和吊装环

目录 一、作业介绍 (4) 二、工具物料 (5) 1.工具清单 (5) 2.物料清单 (5) 三、作业流程示意图 (6) 四、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 (7) 1.班前准备 (7) 2.开工准备 (7) 3.工序控制 (7) 4.检查安全绳和吊装环作业 (8)

一、作业介绍 作业地点:动车所检修库。 适用范围:适用于CRH380D动车组二级修检查安全绳和吊装环作业。 人员要求:取得《CRH岗位培训合格证》人员。 检修要求:检查安全绳和吊环各个部件。 符号说明: :质检员过程质检;:质检员结果质检; :作业人员拍照留存;:作业人员摄像留存; :质检员拍照留存;:质检员摄像留存; :当心触电;:注意安全; :当心坠落 作业分工:本项目检修由1名机械师作业,1号位作业完毕,质检进行检查确认。

二、工具物料 1.工具清单 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四角钥匙通用型1把 2对讲机通用型1台 3手电筒标准配置1把 2.物料清单 序号物料名称物料号单位数量备注

三、作业流程示意图 检查安全绳和吊装环作业开始 填写检查安全绳和吊装环记录单 穿戴劳保用品、清点作业工具 检查作业准备 反馈信息处理 完工整理 打开检查板、安全绳承重检查、检查 安全绳和吊装环等。

四、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 1.班前准备 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参加班前点名会。 2.开工准备 检查作业工具车内工装设备、检测器具、工具清单,须齐全、状态良好,发生异常情况时通知工长处理。 3.工序控制 确保检查安全绳和吊装环作业在规定时间内全部检查完毕。

可燃性气体分析2016作业指导书..

浙江衢州联州致冷剂有限公司技术标准Q/JHGF LZ J 15-2016 B版/0次 可燃性气体分析仪作业指导书 批准:审核:编制: 2016-XX-XX发布 2016-XX-XX实施浙江衢州联州致冷剂有限公司发布

可燃性气体分析仪作业指导书 一、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相关知识: 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通常用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或先是比来表示其浓度。可燃气体(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浓度下,遇到火源都能爆炸,而必须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点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遇点火源能发生爆炸的可燃气浓度范围,称为可燃气的爆炸极限(包括爆炸下限“LEL”和爆炸上限“UEL”)。 可燃气体在空气中遇明火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简称%LEL。英文:Lower Explosion Limited.可燃气体在空气中遇明火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简称%UEL。英文:Upper Explosion Limited.不同可燃气(蒸汽)的爆炸极限是不同的,如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0%~75.6%(体积浓度),意思是如果氢气在空气中的体积浓度在4.0%~75.6%之间时,遇火源就会爆炸,而当氢气浓度小于4.0%或大于75.6%时,即使遇到火源,也不会爆炸。甲烷的爆炸极限是5.0%~15%意味着甲烷在空气中体积浓度在5.0%~15%之间时,遇火源会爆炸,否则就不会爆炸。 可燃粉尘爆炸极限的概念与可燃气爆炸极限是一致的。 爆炸极限一般用可燃(粉尘)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也可以用可燃气(粉尘)的重量百分数表示(毫米/米3或是毫克/升)。 可燃性气体的浓度过低或过高它是没有危险的,它只有与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气或更确切地说遇到氧气形成一定比例的混合气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低于爆炸下限,混合气中的可燃气的含量不足,不能引起燃烧或爆炸,高于上限混合气中的氧气的含量不足,也不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燃烧是伴有发光发热的激烈氧化反应,它必须具备三个要素:a、可燃物(燃气);b、助燃气(氧气);c、点火源(温度)。 可燃气的燃烧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扩散燃烧,即挥发的或从设备中喷出、泄漏的可燃气,遇到点火源混合燃烧。另一类燃烧,是可燃气与空气混合着火燃烧,这种燃烧反应激烈而速度快,一般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和声响,又称之为爆炸。

作业指导书编制管理规范

作业指导书编制管理规范 (IATF16949-2016/ISO9001-2015) 1.0目的: 为使公司生产之产品遵循标准制程进行,制订标准的作业指导书,以达质量与效率之提升。 2.0范围: 本公司开发的产品及OEM加工产品的作业指导书编制。 3.0职责: 3.1研发部(产品工程课):负责提供产品之零件图、成品图、测试条件、管控尺寸、包装方式和BOM及其它有关数据。 3.2研发部(制造工程课):协助检讨制程的合理化及提供治具或机台名称等。 3.3制造工程课: 3.3.1参与新产品设计审查会议并制订初步作业流程。 3.3.2参加新产品试产并拍摄作业图片,制订临时版工作指导书。 3.3.3依据研发提供之尺寸管控图面和已检讨OK的制程、零件,产品料号完善作业指导书的制订,并负责对新产品作业指导书审核及依据《制程变更申请单》之要求进行修订并更换版本。 3.3.4负责主导《作业指导书》检讨确认直至改善OK。 3.4生产部:提供有关数据(冲速,模穴数等)和生产流程中问题点,并负责对作业指导书进行会签,提出合理建议。 3.5.品管部: 3.1.5.1根据SOP制作SIP或者QC工程图。

3.1.5.2负责提供产品测试条件、管控尺寸、检验频率等。 4.0定义:无 5.0内容及要求: 5.1试产计划: 5.1.1由研发提出该产品的试产计划,并提供新产品BOM表及蓝图(零件图、成品图、测试条件、管控尺寸、包装方式)。 5.2工艺确认制作: 5.2.1IE通过对产品制样时所记录的工艺流程,制作临时版本的《作业指导书》。 5.2.2产品试产时,IE根据现场状况对作业标准进行梳理修正。 5.2.2.1IE工程师根据试作对产品每道工序的标准操作方法进行进行规范并拍摄图片,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对作业内容,作业要点,检验标准等加以描述。IE工程师根据产品研发部和品管部所提供的各项图面,对重点管控尺寸用AUTOCAD 图示加以标注,对重点尺寸要用“▼”加以强调,需作CPK管控应加“【Χ】”管制符号,临时版SOP不发行,经部门主管审核后盖临时章或参考章提供产线使用,临时版SOP在正式版SOP发行之前一直有效,正式版发行后生产单位需到DCC审请正式版SOP,同时要将临时版归还于DCC处。 5.2.2.2原则上每种料号都有对应的作业指导书,若出现在同一系列产品中流程作业人力相同,作业方法相同,使用设备完全相同时可以考量制作一份“通用作业指导书”,但作业指导书中必须对每种料号之间的差异处重点描述清楚。 5.2.2.3全套作业指导书中工序均需修订型或增减工序型:IE工程师根据《工程变更申请单》之要求进行修订并更换版本,版本依26个英文字母变更;即B0、B1版、C版……。

环境空气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 72页)

环境空气检测作业指导书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检测试验中心 二〇一五年

目录 一、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 (1) 二、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 (9) 三、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 (14) 四、环境空气二硫化碳的测定 (22) 五、环境空气一氧化碳的测定 (25) 六、环境空气总悬浮物颗粒的测定 (27) 七、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 (32) 八、硫化氢的测定 (37) 九、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 (43) 十、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48) 十一、环境空气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54) 十二、固定污染源废气苯可溶物的测定 (59) 十三、废气铬酸雾的测定 (64) 十四、硫酸雾的测定 (67)

一、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 一、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479-2009。 二、适用范围 1、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测定。 2、本标准的方法检出限为0.36μg/10ml 吸收液。当吸收液总体积为10ml,采样体积为24L时,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检出限为0.015mg/m3。当吸收液总体积为 50ml,采样体积288L 时,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检出限为0.006mg/m3,本标准测定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范围为 0.024 mg/m3~2.0mg/m3。 三、干扰及消除 1、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为氮氧化物浓度 30 倍时,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负干扰。 2、空气中过氧乙酰硝酸酯(PAN)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正干扰。 3、空气中臭氧浓度超过 0.25mg/m3时,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负干扰。采样时在采样瓶入口端串接一段(15~20)cm 长的硅橡胶管,可排除干扰。 四、测定原理 空气中的二氧化氮被串联的第一支吸收瓶中的吸收液吸收并反应生成粉红色偶氮染料。空气中的一氧化氮不与吸收液反应,通过氧化管时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二氧化氮,被串联的第二支吸收瓶中的吸收液吸收并反应生成粉红色偶氮染料。生成的偶氮染料在波长 540nm 处的吸光度与二氧化氮的含量成正比。分别测定第一支和第二支吸收瓶中样品的吸光度,计算两支吸收瓶内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质量浓度,二者之和即为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以二氧化氮计)。 五、仪器设备 1、常用的实验室仪器。 2、分光光度计。 3、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 0.1L/min~1.0L/min。采样流量为 0.4L/min 时,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检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检测作业指导书 1 概述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组成,一般分析单元能自动监测环境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等参数。其监测仪器一般分为点式监测仪器和开放光程监测臭氧、一氧化碳和PM 10 仪器。 本作业指导书用于对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PM 10等参数监测仪器、采样装置等监测子站进行测试。 2 编制依据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HJ/T 193-2005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HJ/T 194-2005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 479-2009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 483-2009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 482-2009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437-1995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1995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 9801-88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 6921-86 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GB/T 15432-1995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 15263-94 环境空气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3 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应满足以下表3-1、表3-2和表3-3中各项技术性能指标的要求。 3.1 外观要求 3.1.1 应有制造计量器具CMC标志(进口产品应取得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和产品铭牌,铭牌上应标有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单位、出厂编号、制造日期等。 3.1.2 仪器表面无明显碰、划伤,外观整齐、清洁,零部件表面不得锈蚀。 3.1.3 仪器各紧固件应连接牢固、可靠;各调节器件应功能正常,操作灵活方便。 3.1.4 仪器主机面板显示部分数字清晰,字符、标识易于识别。 3.2 工作环境条件要求 系统在以下工作环境中应能正常工作。 a 环境温度为0℃~40℃;

环刚度作业指导书

塑料埋地排水管环刚度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一编制目的: 为确保操作熟练、规范和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有效。 二检测原理: 用管材在恒速变形时所测得的力值和变形值确定环刚度。将管材试样水平放置,按管材的直径确定平板的压缩速度,用两个互相平行的平板垂直方向对试样施加压力。在变形时产生反作用力,用管试样截面直径方向变形量为0.03di(管材试样内径)时的力值计算环刚度。三检测环境: (23±2)℃状态调节24h;GB/T 19472.2-2004规定当管材DN/ID>600mm时状态调节时间不少于48 h。 除非其它标准中有特殊规定,测试在(23±2)℃条件下进行。 四标记和样品数量: 1 切取足够长的管材,在管材的外表面,以任一点为基准,每隔120°沿管材长度方向划线并分别做好标记。将管材按规定长度切割为a、b、c三个试样,试样截面垂直于管材的轴线。注:如管材存在最小壁厚线,则以此线为基准线。 2 试样的平均长度: 1)每个试样根据管材公称直径(DN)的不同,沿圆周方向等分测量3~6个长度值,计算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长度,精确到1mm。对于每个试样,在所有的测量值中,最小值不应小于最大值的0.9倍。 ?DN≤200mm时,长度测量数为3; ?200<DN<500时,长度测量数为4; ?DN≥500时,长度测量数为6。 2)公称直径(DN)小于或等于1500mm的管材,每个试样的平均长度应在300mm±10mm。 3)公称直径(DN)大于1500mm的管材,每个试样的平均长度不小于0.2DN(单位为mm)。 4)有垂直肋、波纹或其他规则结构的结构壁管,切割试样时,在满足a、b和c长度要求的同时,应使其所含的肋、波纹或其他结构最少。切割点应在肋与肋,波纹与波纹或其他结构的中点。 5)对于螺旋管材,切割试样,应在满足长度要求的同时,使其所含螺旋数量最少。带有加强肋的螺旋管,每个试样的长度,在满足要求的同时,应包括所有数量的加强肋,肋数不少于3个。

【最新】审核作业指导书word版本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审核作业指导书 篇一:产品审核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更好的提高产品质量,对在线及在库库存的部品进行独特的检验,使其更完美的达到客户要求的标准。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生产的所有部品。 3.定义 无。 4.职责 4.1质保部质量工程师负责承担产品审核员工作; 4.2质保部质量工程师以上人员对公司所有在生产项目的部品进行年度产品审核计划的编排; 4.3质保部质量工程师负责对审核的产品进行审核相关工作的安排及实施。 5.操作内容 5.0 样品抽取: 随机进行抽样,从生产现场或仓库对已包装待发的产品中抽取5个部品作为审核的样品. 5.2 包装检验: 是否与该部品的检查基准书中规定的包装要求相符;参见《检查基准书》检查是否按顾客要求进行标识;

检查包装箱内是否有产品破损、变形,包装不符导致产品损伤等; 5.3 外观检查: 准备:给抽取的样品进行编号,1#、2#、3#、4#、5# 检验:产品外观、颜色、表面状态是否与检验基准书、客户标准相符合,具体 参见客户承认的标准样品。 5.4 尺寸检查: 产品检验的尺寸是否与图纸中的尺寸符合; 具体尺寸要求参见检查基准书中规 定的尺寸: 检验后附尺寸检验记录和报告。 5.5 性能检验: 5.5.1验证原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能是否满足要求,可依照供应商提供的质量 材质证明或检验报告。 5.5.2对喷涂后的部品是否可以通过检查基准书内规定的性能实验. 5.6审核报告并确定结果: 缺陷点数的总和(FP)=Ξ(缺陷数*缺陷等级系数); 计算质量特性值(QKZ)=100-缺陷点数/样品数量;填入审核报告并确定结果,采取纠正措施。 5.7 产品缺陷分级规定: 6.相关文件《检查基准书》《图纸》 7.记录 《产品年度审核计划及实施表》《产品审核记录表》《产品审核报告》 篇二:QMS审核作业指导书 QMS审核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对北京航协认证中心按ISO9001:201X标准进行审核提供指导。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北京航协认证中心实施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3. 引用文件 CNAS-CC01:201X《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 GB/T19001:201Xidt ISO9001:201X《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HSE作业指导书(2016标准格式)

HSE作业指导书 编写人: 审核人: 编写单位: 审批人: 年月日

一、编写依据 本作业指导书按照《施工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规范》Q/SHSOOO1.4—2000,《HSE管理手册》、《HSE管理程序文件》进行编制,适用于生产现场施工。 二、 HSE方针、目标 2.1、HSE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以人为本、健康至上 2.2、HSE目标 2.2.1、追求零伤害、零事故、零污染 三、编制原则 3.1、坚持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努力寻求合理的施工顺序,做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均衡施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缩短工期,按期完成工作任务; 3.2、采用成熟可行的新技术、新工艺,提高预制化、组装化、机械化水平; 3.3、严格按照给定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作业,在甲乙双方共同确认的基础上的变更按采油三厂工程变更相关规定进行; 3.4、基于工程所属场站内的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削控。 3.5、施工现场划分好施工区域,施工人员接受甲方安全教育监管,并自觉遵守相关管理制度;

3.6、施工期间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反违章六条禁令”; 3.7、施工完毕后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3.8、严格遵守采油三厂油气生产场所内的所有规章制度,接收甲方的安全培训、教育、监管。 四、施工作业所执行企业规章制度。 4.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责任制管理实施细则(暂行)》。 4.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承包商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 4.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4.4、《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4.5、《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挖掘作业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4.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进入受限空间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4.7、《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工业动火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暂行)》。 4.8、《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吊装作业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4.9、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管线打开安全管理实施

扣件检测作业指导书

扣件检测作业指导书

————————————————————————————————作者: ————————————————————————————————日期:

文件编号: XXXXXX 钢管脚手架扣件 作业指导书 编制: XXXX 审核:XXXX 批准:XXXX 发布XXXXX实施XXXX XX XXXXXXXXX

一、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建筑工程中钢管公称外径为48.3mm的脚手架、井架、模板支撑等使用的由可断铸铁或铸钢制造的扣件。 规范引用 GB 15831 《钢管脚手架扣件》 二、定义 1、钢管脚手架: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造的用于固定脚手架、井架等支撑体系的连接部件,简称扣件。 2、直角扣件:连接两根呈垂直交叉钢管的扣件。 3、旋转扣件:连接两根呈任意角度交叉钢管扣件。 4、对接扣件:连接两根对接钢管的扣件。 5、底座:用于承受脚手架立柱荷载的可锻铸铁件或铸钢件。 三、分类标记 3.1 代号 扣件代号:GK:钢管脚手架扣件; 型式代号:Z:直角;U:旋转;D:对接;DZ:底座 四、试验方法 4.1试验条件及方法 4.1.1试验应采用GB/T 3091中公称外径为48.3mm、壁厚为3.5mm的钢管,其外表面应均匀涂覆红丹漆,并应在油漆干燥后进行试验。每做一次试验,扣件应移动一个紧固位置。 4.1.2 试验所用的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和百分表的精度应为±1%,扭转刚度试验装置用的砣精度应为±2%,定力式扭力扳手精度为±5%,环规、塞规应为3级精度。 4.1.3 试验用扣件的T型螺栓、螺母、垫圈应是未经使用过的合格品。 4.1.4 试验时,在横管上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盖板与座之间的开口应向上。 4.1.5 扣件试验时,紧固螺栓的扭力矩应为40N·m。 4.1.6扣件进行各项负荷试验时,加荷速度应控制在300N/s~400N/s。 4.1.7 试验中总荷载应包括预加荷载。 五、直角扣件力学性能试验 5.1抗滑性能试验 扣件在做抗滑性能试验时,当施于横管上(扣件两端)竖向等速增加的荷载P达到规定值时,测量位移值Δ1和Δ2。(见下图)

检验作业指导书

检验作业指导书 1.进货检验 1.1目的 进货检验就是为了有效控制供方不合格品进入仓库,确保供方所提供的产品能满足公司及客户的质量要求。 1.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外购或委外加工的原材料、零部(配)件、半成品、成品的检验1.3职责 负责供方物料的质量判定与质量状态的标识 1.4作业程序 1.4.1进货检验部分 1、进货检验根据采购部下发的物资采购订单每周汇总表做好检验准备,准 备好测量工具(游标卡尺,卷尺,角度尺等)、工艺、零件图纸、检具及检验标准等; 2、仓管员收到送货单后进行检验,根据送货单上的订单号,规格,核对产 品是否正确。核对无误后根据 MIL-STD-105E抽样标准进行抽样检验。检验合格后在送货单上签字,并做好《进货检验记录》,次日交质管部; 3、产品经检验判定合格后须贴好合格标签,并做入库处理。产品不合格须 贴不合格标签,作退货或挑选处理,并立即开出《不合格品处理单》,经质管部长或以上领导审核签字后及时反馈供方、业务,检验员还须对退货的产品以及不良品挑选过程作好跟踪和验证; 4、对于供方送检的新产品的首件,进货检验员要填写《首件检验表》交研 发部门确认,最终由检验部门来判定该产品是否合格,确认后立即将确认结果传真供方。 5、各项记录要规范填写,数据要真实,特别是现象的描述要清晰、易懂,必要 事可以用简图来描述。 1.5检验方法 1.5.1外观检验:一般采取目测,手感,样板对照等; 1.5.2尺寸规格检验:卡尺,卷尺,角度尺,千分尺,螺纹环规等;

1.5.3承重测试:按指导书要求加载相应的重物作禁止和滚动测试; 1.5.4组装测试:与配套的产品进行组装。 1.6检验项目 1.6.1管材类 1、依采购订单型号,规格与送货单核对,有无质保书; 2、管材表面擦拭干净,检查表面有无焊道开裂、模具压痕及材质麻点、凹 坑等,方管四处R角是否一致; 3、检查尺寸是否正确,方管及圆管壁厚公差±0.05; 4、管材直线度、平面度、扭曲度能否满足加工要求,公差范围参照《管材 的质量要求》; 5、表面要求无严重的划伤,无明显的麻点凹坑,无锈斑等; 6、一般管材接头管≤2%, 如有特殊要求则不可有接头管; 7、特殊管材类检查捆包是否符合要求,有无因保护不当导致运输过程中造 成的划伤。 1.6.2冲压件 1、依采购订单型号,规格与送货单核对; 2、依零件图纸检验其尺寸,方向,材质等是否符合要求; 3、进行组装配合,以了解其功能是否可行; 4、检查毛边是否过大(落料毛边,剪板毛边,冲孔毛刺,攻丝毛刺等), 以不刮手为准。 1.6.3五金件、标准件:螺丝,螺母,铆钉,脚座等 1、依采购订单型号,规格与送货单核对,不锈钢系列须提供材质证明; 2、螺母片,管内套及各种螺母须用螺纹塞规检验,尺寸及螺纹垂直度是否 达到要求; 3、各类螺钉的螺纹须用螺纹环规进行测试检验; 4、铆钉系列要做好与配套产品的组装,并进行强度测试; 5、脚座和轮子的螺栓规格是否和订单一样,要用螺纹环规进行测试; 6、特殊螺丝要做好组配测试(例如:沉头螺丝等)。 1.7抽样检验标准

大板梁吊装作业指导书2016年0810A

目录 1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 (1) 1.1 工程概况 (1) 1.2 主要工程量 (1) 2 编制依据 (1) 3 劳动力计划 (2) 4 主要作业机械及工器具 (2) 5 施工准备 (3) 5.1 主要材料设备准备 (3) 5.1.1 准备充足的钢板,铺设250t吊车临时行走道路。 (3) 5.1.3 准备大板梁吊装用的钢丝绳、卸扣等施工机具。 (3) 5.2 技术准备 (3) 5.3 现场条件准备 (3) 5.3.5对锅炉钢架要求 (3) 6 作业顺序 (3) 7 作业方法、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 (4) 7.1总体施工方案概述 (4) 7.2作业方法 (4) 8 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 (8) 8.1主要构件检查质量标准 (8) 8.2大板梁安装质量标准 (8) 8.3 高强度螺栓紧固要求 (8) 9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 (8) 9.23 应急救援预案 (9) 10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和二十五项重点要求(部分) (11) 11附录、附图目录 (12) 11.1 附录A 大板梁吊装流程图 (13) 11.2 附录B 组织管理系统网络图 (13) 11.3 附录C 危险点分析和预控措施 (15) 11.4 附图1. K1、K2、K3、K4、K5大板梁吊装立面位置示意图 (16) 11.5 附图2. K2、K3、K4大板梁双机吊装立面示意图 (17) 11.6 附图3.K2大板梁双机吊装平面图 (18) 11.7 附图4. K3大板梁双机吊装平面示意图 (19) 11.8 附图5、K4大板梁双机吊装平面示 (20) 11.9 附表1 (21) 11.10 附表2 (22)

管道检测作业指导书 (2)

1、试验项目名称 CCTV管道检测 2、编制目的 为了确保项目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CCTV检测和潜望镜检测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和目标,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3、适用范围 本公司CCTV和潜望镜检测部的全体成员; 需使用CCTV检测仪器和潜望镜检测仪器的相关工作; 4、检测依据 0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 181-2012 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CJJ 68-2016 5、管道检测前的准备及管道检测基本程序 现场检测人员的数量不得少于 2 人。 5.1 管道检测应按下列基本程序进行:①接受委托---②现场踏勘---③检测前的准备--- ④现场检测---⑤内业资料整理、缺陷判读、管道评估---⑥编写检测报告。 5.2 按照要求收集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的相关资料,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掌握现场情况,制定检测方案,做好检测准备工作。 5.2.1管道检测前应搜集下列资料: (1)已有的排水管线图等技术资料; (2)管道检测的历史资料; (3)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相关的管线资料; (4)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 (5)检测所需的其他相关资料。 5.2.2现场踏勘应包括下列内容: (1)察看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的地物、地貌、交通状况等周边环境条件; (2)检查管道口的水位、淤积、和检查井内构造等情况; (3)核对检查井位置、管道埋深、管径、管材等资料。 5.2.3 检测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检测的任务、目的、范围和工期; (2)待检测管道的概况(包括现场交通条件及对历史资料的分析); (3)检测方法的选择及实施过程的控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