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天鹅的故事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阅读是发现的旅程,我的语文课堂要让学生感受从未知走向醒悟的畅快。
语文往往在一些最简单的字词之中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教学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互联搜索材料也是其中之一)引导学生揣摩简单的词语背后蕴含的丰富内涵,体会语言运用的准确精妙,让感悟更准确。
二、教材分析《天鹅的故事》是苏教版第8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拚搏的精神。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拚搏的精神,得到情操的陶冶,受到做人的教育,意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案例中,我让学生通过充分的阅读,反复体会、感悟,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三、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第五、六、七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懂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请看(播放课件:配乐展示美丽的天鹅图片/i?word=%CC%EC%B6%EC&tn=baiduimage&ct =201326592&cl=2&lm=-1&ie=gbk&fm=hao123)哇!好美啊!我听到了同学们的赞叹声,看了这么美的画面,知道这位朋友是谁了吗?(天鹅)你现在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天鹅呢?(美丽、高贵、优雅、洁白……)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聆听一个发生在天鹅身上的震撼人心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同学们课前都预习过课文了,来检验一下自己吧!(播放课件展示)1、我会读:好奇湖畔胸脯颤动沼泽塌陷边缘结束2、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群天鹅为了(),在()的带领下,用自己的()破冰的故事。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6 天鹅的故事市中区实验小学杜蕾2006年11月被评为区首批课改标兵2006年12月在全区小学语文教师命题能力大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12年6月在市中区语文优秀教案评比活动中,《孔子游春》教学案例获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杰、潮”等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借助图片或语境理解“塌陷、腾空而起、号子”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读好文中出现的三次天鹅的叫声。
复述描写天鹅破冰的五、六、七自然段,努力做到表达感人。
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学会抓住重点语句和标点,体验感悟,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感受生命激情,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和谐、美好。
4.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进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 积累运用表现团结的成语和俗语(练习五中的《古今贤文•合作篇(上)》)。
指导学生写好一次集体活动的场面。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会本课“杰、潮”等9个生字,借助图片或语境理解“塌陷、腾空而起、号子”等词的意思。
2.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学会抓住重点语句和标点,体验感悟,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感受生命激情,领悟人与动物(自然)的和谐、美好。
难点:1.感受“天鹅破冰”和“老人弃猎”之间的联系,理解斯杰潘老人挂起猎枪的原因。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指名读、交流、根据提示词填空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初步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精读感悟环节,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思考。
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标画、体验、讨论、交流、深情朗读等方式让学生置身于故事之中,感动于天鹅的壮举,感受到生命的敬畏,进而将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16《天鹅的故事》一、重点字音:应验..安慰.杰.出寒潮.腾.空而起塌.陷边缘.继续.扩.大号.召昂.头项链.丘陵....可怜.惋惜焦臭.俄国瞪.眼胸脯.焚.烧灼.烧下坠.颤动二、重点字形:肆虐..矫.健窟窿..束手待毙...肝胆俱.裂眼花缭乱三、词语解释:束手待毙:~和“束手就擒”;都有“坐待不良后果”之意。
但~偏重在“待毙”;即消极地等死;语气比“束手就擒”重;而“束手就擒”;偏重在“就擒”;即让人轻易捉住;多不含消极意义。
肝胆俱裂:俱:全部。
肝和胆都快全碎了。
形容极度害怕或恐惧,身体精神受到巨大的震撼秩序井然: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
有条理的样子。
眼花缭乱:缭乱:纷乱。
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四、课文知识1、《天鹅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2、文中两个比喻“石头似的”“镜子般冰面”用得非常恰当。
“石头似的”说明老天鹅用力之重,简直是奋不顾身。
“镜子似的冰面”不仅写出了冰面的平滑和反光,也暗示冰面是可以破裂的。
3、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中的省略号表明老天鹅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它也是在将生命的重量无数次扑打在这坚硬的冰面上。
4、老人没有向天鹅开枪,却把枪挂到肩上,悄悄地离开了湖岸,是因为他目睹了天鹅为了生存,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用身体和生命为代价,英勇破冰的战斗场面,他从心底里喜爱这些生灵。
5、描写天鹅齐心协力破冰的句子: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
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
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6、《天鹅的故事》中“破冰勇士”指的是老天鹅,它具有勇敢、奉献的精神;在它的带动下,天鹅群一起破冰,最终取得胜利,看出天鹅群具有团结拼搏的精神,这些都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16 天鹅的故事访俄期间,我在莫斯科认识了来自贝加尔湖的俄罗斯老人斯杰潘,他请我到他家去作客。
落座以后,我看到墙上挂着一支猎枪,就好奇地问:“您老喜欢打猎?”老人点了点头,说:“是的,但那是30年前的事了。
有一年初春,我背着这支猎枪,在贝加尔湖畔的沼泽地打野鸭。
那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一些候鸟从南方飞来。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突然寒潮降临,北风呼啸,湖面又上冻了。
有些刚飞来的候鸟只好飞走,再找暖和的地方。
我在湖边转悠了好半天,一无所获,感到十分扫兴。
这时,从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啼叫声:‘克噜——克哩!’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大群天鹅。
“天鹅群刚好落在离我不远的地方。
它们为什么没有走呢?我瞪着眼睛,想看个究竟。
只见天鹅在冰上互相呼唤着,好像在讨论:冰封湖面,没有吃的,怎么办?“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
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这时,别的天鹅似乎被这一举动惊住了。
它们呆呆地站在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勇士’。
只听得‘嚓——嚓——’,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
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地扩大。
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
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
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小小的冰窟窿终于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
就好像听了谁的命令似的,所有的天鹅都同时结束了工作。
它们昂着头,挺着胸,在水里游动着,捕食着鱼虾,不时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克哩!’”说到这里,斯杰潘老人停住了,喝了口茶,然后深情地说:“多么可爱的鸟儿啊!我当时离它们才三四十米,双手端着上了子弹的猎枪,可是,我却把枪挂到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天鹅的故事-四年级"target="_blan">注册Vw15461当前位置:北师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天鹅的故事03-16字体大小:分享到: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
今天能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北师版下册语文第16课天鹅的故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简析:本文主要讲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全文共分三段,文字优美,令人深思,给人启迪,指导学习课文时,重点在指导阅读理解天鹅破冰的场面描写,欣赏迷人的身姿,感知动人的故事,品悟感人的精神,教育学生爱鸟护鸟,重视保护生态平衡。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特别是读准有关生字的读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读懂课后练习中的有关问题,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3、在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复述,并且学习课文的写法完成片段的仿写。
教学重难点:学习第5—7自然段,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教学准备:文字,图片投影,录音带。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字词,读通课文,理清脉络,完成字词的仿影描红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谁能说说在你的印象中天鹅是一种怎么样的鸟2、揭示课题:天鹅的故事读题目二、初读课文:1、课文讲了有关天鹅的什么故事呢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同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有关天鹅的什么故事2、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所得,特别是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检查学习:A、读词语好奇湖畔胸脯颤动沼泽塌陷边缘结束俄罗斯寒潮降临一无所获转悠清脆窟窿激动人心B、分自然段个别读课文,涉机纠正读音。
C、用简短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课文主要讲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
课题16 天鹅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通过自学,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4个字.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能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通过自学,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4个字. 能用较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教具及多媒体课件挂图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形象感知(出示天鹅的图片)并启发谈话:在你的心目中,天鹅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美丽,高雅,高傲,高贵,纯洁……)(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讲的一个关于天鹅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读了这篇课文,我们会对天鹅有另外一番深刻的认识,它绝不仅仅是美丽的,纯洁的,高贵的象征.(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轻声读课文,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画下来,试着自己解决.2、检查预习字词的情况:出示生字词:沼泽震得塌陷扩大扳机肩头斯杰潘嚓窟窿(指名读,齐读,重点指导"沼,扳"的读音)3、试着给生字组词.你都学懂了哪些词语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4、指导记忆,书写: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5、师检查掌握的情况:形近字比较组词:沼——招泽——择震——振扳——板教师听写,互相判阅,改错.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整体感知课文:课文究竟讲了有关天鹅的怎样的一个故事故事的起因, 经过,结果怎样请大家默读课文,用眼看,用心想,试着用1,2句话简要地概括出来.(本课较长,不太容易归纳,所以对学生的要求不宜过高.学生用比较简练的话说,应该表扬,说得比较罗嗦,也应当允许)2、理清课文层次: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教师应注重分析的过程,引导学生说清这样分的理由.)四、朗读课文,初步感悟朗读课文,多读一读让自己感动的句段,然后读给同桌听.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板书设计16天鹅的故事勇敢团结破冰勇士教学反思《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描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取食的故事,表现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教育我们要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爱鸟、护鸟,学会生存、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16 天鹅的故事(2)课外阅读最后一头战象西双版纳的召片领曾经拥有一队威风凛凛的象兵。
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军队。
一大群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战尘滚滚,吼声震天,势不可挡。
1943年,日寇侵占缅甸,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
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血把江水都染红了。
战斗结束后,召片领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长宽各二十多米的大坑,把阵亡的战象隆重埋葬了,还在坑上立了一块碑:百象冢。
人们意外地发现有一头公象还在喘息,它的脖颈被刀砍伤,浑身上下都是血,但它还活着。
这是唯一幸存的战象,名叫嗄羧(ga suo)。
好心肠的村民们治好了它的伤。
我和负责饲养嗄羧的老头波农丁混得很熟,因此和嘎羧也成了朋友。
我插队的第3年,嗄羧愈发衰老了。
可一天早晨,我路过打谷场旁的象房,惊讶地发现,嗄羧的神志突然间清醒过来,虽然身体仍然衰弱不堪,但精神却处在亢奋状态中。
“恐怕不是什么好兆头。
”波农丁皱着眉头伤感地说,“我想,它也许要离开我们去象冢了。
”我听说过关于象冢的传说。
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除了横遭不幸暴毙荒野的,都能准确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
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大象便离开象群,告别同伴,独自走到遥远而神秘的象冢里去。
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嘘声中,嗄羧上了路。
波农丁约我悄悄地跟在它后面去捡象冢里的象牙。
我们跟着嗄羧,走了约一个多小时,在一块平缓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又停了下来。
“哦,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我参加过挖坑和掩埋,我记得很清楚。
喏,那儿还有一块碑。
”波农丁悄悄说道。
嗄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
我们在远处观看,只见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
半夜,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这才壮着胆子,走到坑边去看。
它死了。
它没有到遥远的神秘的祖宗留下的象冢去,它在百象冢边挖了个坑,和曾经并肩战斗过的同伴们葬在了一起。
16、天鹅的故事教材分析:《天鹅的故事》主要向我们讲述了在贝加尔湖畔,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破冰行动的感召下,全部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而又感人的场面。
读着课文,那一幕幕情景便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一次次让我们激动,让我们从心底里感觉到天鹅们的那种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积累描写天鹅的词句。
2.了解故事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五、六、七自然段的内容。
4.抓住重点段落,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想象,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教育学生珍爱、敬畏生命,爱鸟、护鸟,学习与自然和谐相处。
5.初步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第5—6自然段,依托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感受天鹅破冰的壮观场面。
教学难点: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在困难面前奋不顾身的精神。
养成教育训练点: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大范围的朗读训练,通过朗读来很好地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9个生字,理解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课文所传递的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美好品质。
品读好最感动人心的第五重点自然段。
教学重点:学会9个生字,理解生词。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品读天鹅破冰的场面。
预习要求:1. 自学生字词,查字典理解认为较难理解的词语,扫清阅读障碍。
有困难的地方要反复地读。
2. 标出自然段序号,把长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揭题激趣看到"天鹅",我们不禁会联想到那只可爱的丑小鸭?想起安徒生爷爷写的童话故事《丑小鸭》?《天鹅的故事》不是一个童话故事,但却是一个很动人的故事。
2.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1.提出自学要求:(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16、天鹅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5、6、7节。
2、学会7个生字,理解生字词。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拚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感情,体悟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引导儿童感受故事中的形象,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感情,体悟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情入境
1、播放音乐,讲述故事: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最美的淡水湖泊,曾经有一群可爱的鸟儿在这里为生命谱写了壮丽的诗篇,他们凭着勇敢与顽强挽救了自己的生命,让我们人类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生命的真爱。
那是初春的一个早晨,辽阔的贝加尔湖因寒潮突然降临而再次结上了厚厚的冰层,一群已从南方飞来的天鹅在冰封的湖面上空盘旋、呼唤,好像在讨论:冰封湖面,我们找不到吃的,怎么办呀?一声声“克噜——克哩——克哩”的凄惨啼叫在贝加尔湖上空回旋。
2、这是一则动人的故事,故事名字叫“天鹅的故事”。
二、交流预习,指导朗读
1、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领读生字。
3、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事吗?
4、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指导。
5、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板书“感人”
三、细读体会
1、找出课文令你感动的地方,仔细地品读几遍,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反馈:相机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第五自然段,再读,看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
(2)交流“像石头似的”说明了什么?(撞击冰层的力量大)
这是一只怎样的老天鹅?指导朗读,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撞击冰层的力量之大?
再读课文。
(3)齐读课文。
(4)师示范朗读。
从老师的朗读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5)齐读课文。
3、学习第六自然段。
(1)看到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其它的天鹅似乎都被(惊住了)都(呆呆地站在哪儿),然而当老天鹅取得成功,水面在慢慢扩大以后,其它的天鹅是怎么做的?指名读第六自然段后半部分。
(2)讨论“欢快”。
(3)是的,他们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因此它们十分欢快,这欢快就表现在它们的叫声中,表现在它们那如同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的叫声中。
分层次读出它们叫声与劳动号子。
4、学习第七自然段。
是的,有付出就有收获,它们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去挑战困难,它们成功了吗?让我们用掌声对他们表达敬意和祝贺。
它们高兴吗?
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5、同学们,“天鹅的故事”到这里有个圆满的结局,这故事中我们认识了一位英勇顽强的老天鹅,还认识团结协作的天鹅群,我们与其把老天鹅称作“顽强的破冰勇士”,还不如把整个天鹅群称作“顽强的破冰勇士”。
然而课文还没有结束,斯杰潘老人看到了这一幕,他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呢?我们下节课接着讨论。
四、作业
1、师出示生字词,描红生字。
2、提示运用词语复述课文。
3、布置作业:(1)复述(2)找话题,设疑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指板书,齐读)
2、课文主要讲了天鹅的什么故事?
3、讨论交流。
(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带领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捕食的故事)。
二、精读领悟第(5——7)自然段
1、自学思考: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些小节?哪些词句?请同学们静静地读课文,找出来细细地读一读、品一品。
待会儿交流。
2、学生自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交流,相机点拨。
讨论:哪些小节最让你感动?(课文描写天鹅破冰的5、6、7自然段)
交流:(出示)
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
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
(1)指名读,有同样见解的请举手。
(2)讨论:这一自然段为什么让你感动?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
“胸脯和翅膀”老天鹅是以血肉之躯作为破冰的武器。
“腾空而起”,谁来做做这个动作,老天鹅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增加下落的冲力,使胸脯和翅膀扑打冰面的力量更大。
)
“石头似的”,真的是石头吗?(这里把老天鹅比做“石头”,说明老天鹅的这一举动,力量巨大,简直是奋不顾身)
还从哪儿看出来扑打冰面的力量很大?(重重地扑打、沉重、颤动)
是啊,它竭尽全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作为破冰的武器。
不痛吗?当然痛!但它没有停止,第二次又是怎么做的呢?谁来说一说?
(3)第三次呢?老天鹅又腾空而起(引读)——
(4)就这样,老天鹅一次又一次不断扑打着冰面,它在用自己的生命和冰面较量啊!此时此刻,你想对它说什么?指名说,相机点拨(随机板书:勇敢奉献)(5)面对这样舍已为人,以血肉之躯为武器的老天鹅,我们都想给这只老天鹅冠以一个美称,那就是——(破冰勇士)
“勇士”就是——勇敢的战士。
(6)指导朗读。
看来,大家都被老天鹅这位破冰勇士的壮举感动了,请大家将你心灵的震撼读出来吧!(练读、评读、齐读)
第6自然段
(1)导读:这时,别的天鹅——。
它们——,瞧着——。
只听得‘嚓——嚓——’,冰层——,接着——,冰面终于——。
这位——沿着——,水面——。
(2)讨论:冰面有什么变化?(出事重点词句)想象此时的老天鹅怎样了?生想象练说
冰面上沾着老天鹅的片片羽毛,洒下了老天鹅的斑斑血迹。
此时,又该给老天鹅一个什么美称(顽强的“破冰勇士”)为什么说它顽强?
(3)讨论: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天鹅,你亲眼目睹老天鹅的壮举,你会怎么想?你又会怎么做?
(4)过渡:这群天鹅正是这么做的。
出示后4句指名读。
(5)出示文中插图,这是天鹅们集体破冰的场面。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每只天鹅都以血肉之躯为破冰武器,面对这样的场面你感受到了什么?
相机板书:拼搏团结
(6)激情:现在大家觉得单单老天鹅才是“破冰勇士”吗?
是啊,其实,在老天鹅这一只“破冰勇士”的感召下,所有的天鹅团结、拼搏,都已经成为“破冰勇士”了。
板天鹅群勇士
将你内心的感动和激动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指名配乐读、齐读)
第7自然段
(1)导读:在天鹅们齐心协力、奋不顾身地努力下,小小的冰窟窿终于——。
就好
像——,所有的天鹅——。
它们——,不时——。
(出示群鹅欢呼图和文字)
从“终于”一词你可以看出什么?(破冰的艰险和所有天鹅战胜困难后的愉快心情)还可从那些词语中看出天鹅们胜利的喜悦?
(2)文中三次出现了天鹅的叫声,前两处在哪儿?各表示什么意思?这里胜利的欢呼“克噜——克哩——克哩”又是在说什么呢?(指名读天鹅的叫声)
4、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天鹅们胜利的喜悦吧。
齐读第 7自然段。
三、精读领悟第8自然段
1. 课文学到这儿,你想对天鹅说些什么?
我们都被天鹅们舍身破冰的故事感动了,那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斯杰潘老人,他的感受一定更深,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2、交流。
3、是啊,他从心底里喜爱上了这些天鹅,对它们充满了敬佩之情。
所以他深情地说出示齐读:
多么可爱的鸟儿啊!我当时离它们才三四十米,双手端着上了子弹的猎枪,可是,我却把枪挂在了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
4、讨论:老人为什么没向天鹅开枪,却把枪挂在了肩头,悄悄地离开呢?
5、让我们深情地读好第8自然段。
6、学到这里,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你觉得还有什么问题值得你去探究?(老人受到天鹅精神的感动,那就不打天鹅了,他为什么将猎枪一挂就是30年啊?)(警示自己,警示后人,警示世人)
7、是啊,动物都是有灵性的,人与动物应该要和谐相处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1、选择最让你感动的段落,感情朗读
2、请围绕“多么可爱的鸟儿啊”或“放下你的猎枪”写一段话,可灵活运用文中语言。
附板书:
天鹅的故事
老天鹅勇敢奉献
天鹅群团结拼搏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