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土壤分类系统
- 格式:xls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表/course2/trfl/show.asp?id=341&TypeId=69一、绪论土壤分类是土壤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是土壤调查制图的基础,是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技术的依据之一,也是国内外土壤科学信息交流的媒介。
随着有关学科和土壤科学的进步,土壤分类也在迅速发展。
(一)土壤分类的发展19世纪俄国土壤发生学派的建立,开始了划时代的近代土壤分类的阶段。
经过各国的实践和探索多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苏联地理发生学派、西欧形态发生学派和美国马伯特分类学派三派鼎立的局面.在此基础上,美国农业部组织了1500多位土壤学家,经过长年努力,进行反复的修改验证,于60年代初提出了以诊断层、诊断特性为基础的土壤系统分类。
假如说,在此以前,土壤分类多少是定性的话,那么土壤系统分类,无疑在分类定量化方面向前进了一大步。
它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至今已有80多个国家以此作为自己的第一或第二分类。
我国土壤分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近代土壤分类是30年代开始的。
当时,吸取美国Marbut 土壤分类的经验,结合我国情况,引进了大土类的概念,并建立了2000多个土系。
新中国成立后,在学习苏联地理发生分类基础上进行变革。
其间还可细分若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结合土地资源综合考察、流域规划和荒地调查等,开始运用发生学观点进行分类,1954年拟订的中国土壤分类,是我国第一个按苏联土壤发生学理论所作的分类,对我国以后土壤分类有重要影响;第二个时期是通过第一次土壤普查和土壤改良实践,对耕地土壤给予前所未有的注意,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论证二提出了潮土、绵土、绿洲土土类,对耕作上壤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开展了西藏高原和西沙群岛的考察,提出了一系列的高山土壤和磷质石灰土等土类;第三个时期是7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第二次土壤普查、国土整治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土壤分类资料更为丰富,内容更为广泛,基本上涉及了我国实际存在的土壤类型,对耕种土壤的研究更为详尽,同时,我国也开始吸取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某些原则和方法,我国土壤分类向着定量化方向前进。
土壤类型特征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苏联的土壤发生学分类对我国土壤学发展影响很深,不足之处是缺乏定量标准。
从2世纪60年代兴起、70年代广为应用的土壤系统分类成为当今世界土壤分类的主流。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是一个定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分类,该系统分类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一、有机土1.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有机土是在地面积水或长期土壤水分饱和,生长水生植物的条件下,以泥炭化成土过程为主,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分类中的有机水成土,全球地势低洼地区都有分布。
有机土虽属非地带性土壤,但也有其特殊的成土环境。
首先是只要有潮湿潴水低地,无论寒带或温带都可发育有机土。
我,国有机土集中分布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区,川西北的若尔盖盆地及祁连山地和巴颜喀拉山地。
通常所在地形为相对低洼、地表潴水,或具有不透水的冻土层的高寒滩地坡麓,河流宽谷低阶地,山麓潜水渗溢地段,湖滨平地,古冰碛洼地。
地下水位高,地表积水,多数地区为高寒沼泽化草甸,生长耐寒湿,中生、多年生,或混生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茂密,覆盖度80%~95%以上。
有机土发育地区年平均气温-2~-5℃,土壤冻结时间较长,年降水量400~600mm,蒸发量小,湿度大。
2.成土过程包括泥炭积累过程和潜育化过程。
(1)泥炭积累过程。
有机土发育于潮湿环境中,植物生长繁茂,覆盖度大,根系发达,入土深,每年有大量有机残体补给土壤,在长期低温和季节性冻结过湿条件下,增强了厌氧还原过程的作用土壤中几乎缺少纤维分解细菌,使不同时期产生的有机残体以未分解、半分解和部分腐殖化形式积累于土体表层,形成暗色调的泥炭层。
有机质含量200~500g/kg,泥炭层厚50~200cm。
(2)潜育化过程。
有机土As层之下,长期渍水处于厌氧环境,土壤中高价铁、锰的氧化物还原为低价形态,溶解度较大,可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并参与某些次生矿物的形成,生成蓝铁矿[Fe3(PO4)4·2H2O],硫铁矿(FeS2)、菱铁矿(FeCO3)、菱锰矿(MnCO3)等,土壤由黄棕转变为青灰,蓝灰、灰黑色,称潜育层。
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土壤已经成为新教材中添加的一个内容,现在的地理考试中也常见到以土壤为情境材料的知识考查.土壤的成分和类型其实从视频中我们可以大致的了解了土壤,有些人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形成与积累一直搞不清楚,总是不能够准确的判断微生物多的时候有机质多还是少,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一个小侧面去解读:有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质,使之成为腐殖质,但有的微生物却会以这些有机质为食物,会消耗掉它们,另外还要考虑到当地的枯枝落叶是否多。
再此之外还需要考虑的是这些被微生物分解形成的有机质是不是能够在当地累存,比如热带雨林枯枝及败叶较多,微生物也丰富,但分解后这些腐殖质一部分被雨水淋溶带走,一部分被生物转化为无机物吸收,所以土壤中腐殖质并不多,反而在亚寒带针叶林的腐殖质较多。
从这里也可以知道几大黑土地都不是在纬度较低的区域形成的,形成后到现在由于人类的盲目开发,地表水土流失加剧,黑土地层有所变薄!其实土壤无处不在!无论你走到地球上的什么地方,土壤总是在你脚下。
如果没有土壤,植物就无法获得养分,地球上的其他生命都将受到影响。
因此,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宝藏之一!那么,土壤到底是什么?又有什么分布特点呢?一起来看看吧!在地球历史的初始时期,地球的表面主要是岩石,十分贫瘠。
而随着时间发展,土壤开始逐渐在地球表面形成。
当幼儿时期的地球冷却下来后,风化和侵蚀的过程就陆续开始了。
风化作用是通过物理或化学过程将岩石破碎成较小的岩石,侵蚀作100ea2Lim%%■-clQ^lBQnn311啣令业和* 1(1、5iinidyIcharaisandxsaitd用是指这些较小的岩石被风或水从较大的母岩中带走。
根据风化岩石的大小,可以将其视分为黏土(clay)、粉土(silt)或砂土(sand),更大的则为砾石。
在前三种物质中,黏土是最小的,而砂土是最大的,粉土介于两者之间。
这三种不同大小的风化和侵蚀岩石共同组成了土壤。
根据这三种不同大小颗粒的比例,土壤将具有不同的性质。
土壤分类体系
土壤分类体系是指对土壤进行分类的一种体系,它是根据土壤的性质、成分、形态等方面进行分类的。
土壤分类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为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国际上通用的土壤分类体系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制定的世界土壤分类系统。
该系统将土壤分为12个大类,分别是:古土壤、草地土壤、森林土壤、沼泽土壤、沙漠土壤、冰原土壤、山地土壤、平原土壤、岩石土壤、盐渍土壤、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
每个大类下面又有若干个亚类,共有26个亚类。
在中国,土壤分类体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土壤的成因和发育过程进行分类的,另一种是根据土壤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的。
前者是中国土壤学会制定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该系统将土壤分为10个大类,分别是:古土壤、黄棕壤、红壤、黄红壤、灰钙土、山地土壤、盐渍土壤、沼泽土壤、草地土壤和沙漠土壤。
每个大类下面又有若干个亚类,共有32个亚类。
后者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制定的《中国土壤分类与分级标准》。
该标准将土壤分为14个大类,分别是:黄棕壤、红壤、黄红壤、灰钙土、山地土壤、盐渍土壤、沼泽土壤、草地土壤、沙漠土壤、石漠化土壤、石山土壤、石灰岩土壤、腐殖质土壤和人工土壤。
每个大类下面又有若干个亚类,共有43个亚类。
土壤分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土壤的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为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土地过度开发和污染。
因此,加强土壤分类体系的研究和完善,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土壤系统分类我国土壤系统分类土壤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支持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是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土壤类型繁多,不同的土壤对于不同的作物和动植物都有着不同的适应性。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这些土壤资源,我国土壤学家对土壤进行了分类,下文将会按照类别进行介绍。
1. 红壤红壤分布在南方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珠江中下游和华南等地。
这种土壤色泽红黄色,土质松软,具有极强的肥力。
红壤一年四季都适合种植各种作物,如水稻、桑树、油菜等。
红壤作为南方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为南方的农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 黄壤黄壤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的沿海平原地区,这种土壤色泽为黄色,土质松软,水分保持能力强。
黄壤适合种植农作物,例如玉米、大豆和棉花等。
黄壤生产力较高,是我国产粮区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
3. 灰色土灰色土广泛分布在我国全境,尤其在北方地区较为常见。
这种土壤颜色灰暗,质地较硬,颗粒较大,通透性好。
灰色土适合种植小麦、玉米、豆类以及其他各种非稻区的农作物。
这种土壤适宜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是北方地区育种、栽培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
4. 黑土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华北平原地区和内蒙古等地,这种土壤色泽黑色,质地肥厚,能够保持大量的水分和养分。
黑土是我国重要的种粮区土壤,是种植大豆、玉米和小麦等经济作物的理想土壤类型。
我国土壤资源繁多,通过分类可以方便我们更好的管理和利用这些资源,实现更高质量的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
同时,不同的土壤类型还提示我们在种植选择和管理方面的差异性,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精准度。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1992)分类原则我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1992)分类原则评述1. 介绍我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1992)是我国土壤科学家根据我国国土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条件,在总结和综合国内外土壤分类理论和实践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编制而成的。
该分类系统充分考虑了我国广袤的地理环境和多样的土壤类型,提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土壤分类体系。
在整个土壤科学领域中,这一系统在我国土壤分类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推动我国土壤科学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分类原则1992年的我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总共包括了12个主要类型和56个细类土壤,其中每个类型都是根据其地理形成背景、土壤过程和成因等综合因素进行的分类。
在这个土壤分类系统中,主要遵循了以下几项分类原则:2.1 地质基础原则我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1992)充分考虑了我国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条件,将我国土壤划分为东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貌类型,以及相应的土壤类型。
2.2 地理环境原则我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1992)着重强调了土壤形成和演化的地理环境条件,包括了气候、植被、地形、水文等因素,将这些因素作为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
2.3 土地利用原则该分类系统还将土地利用作为土壤分类的重要原则之一,因为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往往会导致土壤的不同特征和用途,因此在土壤的分类中不可忽视土地利用对于土壤形成和特征的影响。
2.4 土壤特征原则我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1992)还根据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将土壤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便更好地理解土壤的形成和特征。
3.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我的观点和理解,我认为我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1992)准确地结合了我国广袤的地理环境、地质构造和土地利用情况,充分考虑了土壤特征和地理环境对土壤形成演化的影响,为我国土壤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分类系统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当今社会和土壤科学的要求。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1995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表(修订方案,1995)土纲亚纲土类有机土永冻有机土落叶永冻有机土,纤维永冻有机土,半腐永冻有机土正常有机土落叶下常有机土,纤维正常有机土,半腐正常有机土,高腐正常有机土人为土水耕人为土潜育水耕人为土,铁渗水耕人为土,铁聚水耕人为土,简育水耕人为土旱耕人为土肥熟旱耕人为土,灌淤旱耕人为土,泥垫旱耕人为土,土垫旱耕人为土灰土腐殖灰土简育腐殖灰土正常灰土简育正常灰土火山灰土寒冻火山灰土简育寒冻火山灰土玻璃火山灰土干润玻璃火山灰土,湿润玻璃火山灰土湿润火山灰土腐殖湿润火山灰土,湿润火山灰土铁铝土湿润铁铝土暗红湿润铁铝土,简育湿润铁铝土变性土潮湿变性土盐积潮湿变性土,钙积干润变性土,简育干润变性土干湿变性土腐殖干润性土,钙积干润变性土,简育干润变性土湿润变性土腐殖湿润变性土,钙积湿润变性土,简育湿润变性土干旱土寒性干旱土钙积寒性干旱土,石膏寒性干旱土,粘化寒性干旱土,简育寒性干旱土正常干旱土钙积正常干旱土,石膏正常干旱土,盐积正常干旱土,粘化正常干旱土,简化下常干旱土盐成土碱积盐成土龟裂碱积盐成土,潮湿碱积盐成土,简育碱积盐成土正常盐成土干旱正常盐成土,潮湿正常盐成土潜育土寒冻潜育土有机寒冻潜育土,简育寒冻潜育土滞水潜育土有机滞水潜育土,简育滞水潜育土正常潜育土含硫正常潜育土,有机正常潜育土,表锈正常潜育土,暗沃正常潜育土,简育正常潜育土均腐土岩性均腐土富磷岩性均腐土,黑色岩性均腐土干润均腐土寒性干润均腐土,粘化干润均腐土,钙积干润均腐土,简育干润均腐土湿润均腐土滞水湿润均腐土,粘化湿润均腐土,简育湿润均腐土富铁土干润富铁土钙质干润富铁土,粘化干润富铁土,简育干润富铁土常湿富铁土富铝常湿富铁土,粘化常湿富铁土,简育常湿富铁土湿润富铁土钙质湿润富铁土,强育湿润富铁土,富铝湿润富铁土,粘化湿润富铁土,简育湿润富铁土淋溶土冷凉淋溶土漂白冷凉淋溶土,暗沃冷凉淋溶土,简育冷凉淋溶土干润林溶土钙质干润淋溶土,钙积干润淋溶土,铁质干润淋溶土,简育干润淋溶土常湿淋溶土钙质常湿淋溶土,铝质常湿淋溶土,铁质常湿淋溶土湿润淋溶土漂白湿润淋溶土,钙质湿润淋溶土,粘盘湿润淋溶土,铝质湿润淋溶土,铁质湿润淋溶土,简育湿润淋溶土。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名称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名称引言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农业文化背景的国家,土壤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土壤系统分类名称,是土壤科学领域的核心内容,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有效管理土壤资源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全面评估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土壤系统分类名称,并根据其在土壤科学中的价值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是指根据土壤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地理环境因素,将中国国土划分为不同的土壤类型。
主要包括红壤、黄壤、黑土、褐土、草地土壤、河流湖泊沉积土壤等类型。
1. 红壤红壤是中国最重要且分布广泛的土壤类型之一。
其特点是颜色红艳,富含氧化铁和氧化铝。
红壤有良好的通气条件,适合发展农作物。
在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地区,长期的低度风化和淋溶作用使得土壤呈红色,造就了丰富的红壤资源。
2. 黄壤黄壤是我国南方的另一重要土壤类型,以黄色为主,富含有机质和养分。
黄壤形成于温暖湿润气候下的冲积平原和丘陵地区,适合发展水稻、玉米等农作物。
黄壤的肥力较高,适宜农业生产。
3. 黑土黑土是我国北方地区特有的土壤类型,以黑色为主,含有机质丰富。
黑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适合发展小麦、大豆等作物。
黑土的良好保水能力和保肥性能,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4. 褐土褐土是我国华南、台湾和西南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颜色呈棕色或黑褐色。
褐土在多年受雨蚀和风蚀的影响下,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土层。
褐土广泛用于发展茶叶、水果和果树等农业作物。
5. 草地土壤草地土壤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特有的土壤类型,适于草原植被的生长。
由于寒冷干旱的气候条件,草地土壤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但缺乏养分。
草地土壤的发展对维护草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6. 河流湖泊沉积土壤河流湖泊沉积土壤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和华南地区的平原地带,颜色多样,富含有机质和养分。
我国土壤分类系统随着我国农业和工业的不断发展,土壤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变得日益重要。
我国土壤分类系统作为土壤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科学评价土壤的特性和功能,指导土壤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我国土壤分类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依据。
一、我国土壤分类系统的基本原则1.地域特征原则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多样,气候类型繁多。
为了反映不同地域的土壤特点,我国土壤分类系统注重反映地域特征。
2.土地利用需求原则我国人口众多,农业用地、工业用地以及居住用地的需求十分迫切。
土壤分类系统要注重土壤功能和土地利用的需要,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土壤形成过程原则土壤分类系统要根据土壤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便科学评价和合理利用土壤资源。
4.农业生产需求原则我国农业生产对土壤要求严苛,不同类型的土壤对于不同作物的适宜程度不同。
土壤分类系统要考虑农业生产的需求,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我国土壤系统分类依据1. 地域特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气候类型繁多,这些地域特征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根据地形地貌、气候类型和植被类型的差异,我国土壤系统将土壤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高原土壤、丘陵土壤、平原土壤、盆地土壤等。
2. 土壤形成过程土壤形成过程是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土壤分类根据土壤形成过程的不同将土壤划分为不同类型,包括风化土壤、溶解残积土壤、沉积土壤、红黄土、盐渍土壤等。
3. 土地利用需求土地利用需求是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土地利用的需要,将土壤划分为不同类型,包括农业用地土壤、工业用地土壤、居住用地土壤等。
4. 土壤功能和特性土壤功能和特性是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土壤的功能和特性,将土壤划分为不同类型,包括保肥土壤、保水土壤、通风透气土壤、保肥土壤等。
5. 农业生产需求农业生产需求是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于不同作物的适宜程度不同,根据农业生产的需求,将土壤划分为不同类型,包括适宜作物土壤、不适宜作物土壤等。
土壤类型特征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苏联的土壤发生学分类对我国土壤学发展影响很深,不足之处是缺乏定量标准。
从2世纪60年代兴起、70年代广为应用的土壤系统分类成为当今世界土壤分类的主流。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是一个定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分类,该系统分类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一、有机土1.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有机土是在地面积水或长期土壤水分饱和,生长水生植物的条件下,以泥炭化成土过程为主,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分类中的有机水成土,全球地势低洼地区都有分布。
有机土虽属非地带性土壤,但也有其特殊的成土环境。
首先是只要有潮湿潴水低地,无论寒带或温带都可发育有机土。
我,国有机土集中分布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区,川西北的若尔盖盆地及祁连山地和巴颜喀拉山地。
通常所在地形为相对低洼、地表潴水,或具有不透水的冻土层的高寒滩地坡麓,河流宽谷低阶地,山麓潜水渗溢地段,湖滨平地,古冰碛洼地。
地下水位高,地表积水,多数地区为高寒沼泽化草甸,生长耐寒湿,中生、多年生,或混生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茂密,覆盖度80%〜95%以上。
有机土发育地区年平均气温-2〜-5°C,土壤冻结时间较长,年降水量400〜600mm,蒸发量小,湿度大。
2.成土过程包括泥炭积累过程和潜育化过程。
(1)泥炭积累过程。
有机土发育于潮湿环境中,植物生长繁茂,覆盖度大,根系发达,入土深,每年有大量有机残体补给土壤,在长期低温和季节性冻结过湿条件下,增强了厌氧还原过程的作用土壤中几乎缺少纤维分解细菌,使不同时期产生的有机残体以未分解、半分解和部分腐殖化形式积累于土体表层,形成暗色调的泥炭层。
有机质含量200〜500g/kg,泥炭层厚50〜200cm。
(2)潜育化过程。
有机土As层之下,长期渍水处于厌氧环境,土壤中高价铁、锰的氧化物还原为低价形态,溶解度较大,可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并参与某些次生矿物的形成,生成蓝铁矿[Fe3(PO4)4・2H2O],硫铁矿(FeS2)、菱铁矿(FeCO3)、菱锰矿(MnCO3)等,土壤由黄棕转变为青灰,蓝灰、灰黑色,称潜育层。
土种名称-省级土壤类型代码(省级分类系统)土壤类型代码(国标)土属名称-省级麻黄泥底田01010101L1121861花岗岩红黄泥田麻黄泥骨田01010102L1121862花岗岩红黄泥田麻红泥底田01010103L1121818花岗岩红黄泥田麻红泥骨田01010104L1121863花岗岩红黄泥田麻红沙泥田01010105L1121817花岗岩红黄泥田麻红沙质田01010106L1121816花岗岩红黄泥田麻红大眼砂田01010107L1121864花岗岩红黄泥田麻乌黄砂泥田01010108L1121865花岗岩红黄泥田页黄泥底田01010201L1121961砂页岩红黄泥田 页黄泥骨田01010202L1121919砂页岩红黄泥田 页红泥骨田01010204L1121962砂页岩红黄泥田 页红砂泥田01010205L1121918砂页岩红黄泥田 页红砂质田01010206L1121917砂页岩红黄泥田 页红结粉田01010207L1121963砂页岩红黄泥田 页乌黄泥土田01010208L1121964砂页岩红黄泥田 页铁盘底砂泥田01010210L1121965砂页岩红黄泥田 片黄泥底田01010301L1122661片板岩红黄泥田片红泥底田01010303L1122662片板岩红黄泥田片半砂泥田01010305L1122623片板岩红黄泥田片石渣底田01010306L1122663片板岩红黄泥田页红泥底田01010203L1122622砂页岩红黄泥田红土粘土田01010401L1122664第四纪红土田红土泥骨田01010402L1122665第四纪红土田红土石仔底田01010403L1122666第四纪红土田黑色石灰土田01010501L1122261黑色石灰土田红色石灰土田01010601L1122217红色石灰土田 红色石灰铁仔底田01010602L1122262红色石灰土田 浅脚牛肝土田01010701L1122361浅脚紫泥田浅脚紫砂泥田01010702L1122362浅脚紫泥田浅脚赤土田01010801L1121715浅脚赤土田浅脚铁子田01010802L1121761浅脚赤土田浅脚铁盘底田01010803L1121762浅脚赤土田浅脚碳质黑泥田01011001L1121416浅脚碳质黑泥田洪积黄泥田01011201L1131213洪积黄泥田洪积黄泥浆田01011202L1131261洪积黄泥田洪积黄砂泥田01011203L1131262洪积黄泥田洪积砂质田01011204L1131263洪积黄泥田麻生黄泥田01011301L1121866生泥田麻生红泥田01011304L1121867生泥田页生黄泥砂田01011302L1121966生泥田页生红砂泥田01011305L1121967生泥田生灰泥田01011307L1122263生泥田生紫泥田01011308L1122363生泥田生赤土田01011309L1121763生泥田生潮泥田01011311L1131264生泥田生涂田01011312L1121968生泥田生砂土田01011313L1121969生泥田生黄泥瘟田01011314L1121971生泥田海黄赤砂泥田01011402L1121461浅海沉积黄赤土田海黄赤砂质田01011403L1121462浅海沉积黄赤土田麻红泥田01020101L1131815花岗岩红泥田 麻黄泥田01020102L1131861花岗岩红泥田 麻砂泥田01020103L1131862花岗岩红泥田 麻砂质田01020104L1131863花岗岩红泥田 麻乌红泥田01020105L1131864花岗岩红泥田 麻顽泥田01020106L1131816花岗岩红泥田 麻黄泥底砂泥田01020108L1131865花岗岩红泥田 麻大眼砂田01020109L1131866花岗岩红泥田 页红泥田01020201L1132161砂页岩红泥田页黄泥田01020202L1132162砂页岩红泥田页砂泥田01020203L1132112砂页岩红泥田页砂质田01020204L1132163砂页岩红泥田页结粉田01020205L1132115砂页岩红泥田页乌黄泥田01020207L1132164砂页岩红泥田页石仔底砂泥田01020208L1132165砂页岩红泥田片红泥田01020301L1132113片板岩红泥田片黄泥田01020302L1132166片板岩红泥田片砂泥田01020303L1132167片板岩红泥田片乌红泥田01020304L1132168片板岩红泥田片砂质田01020305L1132169片板岩红泥田红土田01020401L1132561第四纪红土泥田红土砂田01020402L1132562第四纪红土泥田乌红土田01020403L1132563第四纪红土泥田红土砂泥田01020404L1132564第四纪红土泥田灰粘土田01020501L1132261黑色石窿田 灰泥田01020502L1132262黑色石窿田 红火粘土田01020601L1132263红火泥田乌红火泥田01020602L1132264红火泥田石灰板结黄泥田01020701L1132265石灰板结田珊瑚底田01020702L1132266石灰板结田石灰板结牛肝土田01020703L1132267石灰板结田石灰板结田01020705L1132212石灰板结田石灰性泥田01020706L1132268石灰板结田石灰性砂泥田01020707L1132269石灰板结田牛肝土田01020801L1132313紫泥田紫砂泥田01020802L1132361紫泥田黄泥底牛肝土田01020803L1132362紫泥田碱性牛肝土田01020804L1132363紫泥田黄泥牛肝土田01020805L1132364紫泥田赤土田01021001L1131761赤土田彩土田01021002L1131762赤土田乌赤土田01021003L1131763赤土田赤砂泥田01021004L1131764赤土田黄赤土田01021201L1131561浅海沉积黄赤土田黄赤砂泥田01021202L1131562浅海沉积黄赤土田乌黄赤土田01021203L1131563浅海沉积黄赤土田黄赤粘土田01021204L1131519浅海沉积黄赤土田黄赤砂质田01021205L1131412浅海沉积黄赤土田洪积黄泥沙田01021401L1131261洪积黄红泥田洪积砂泥田01021402L1131212洪积黄红泥田洪积泥田01021403L1131213洪积黄红泥田鸭蛋黄泥田01021404L1131262洪积黄红泥田洪积砂质田01021405L1131211洪积黄红泥田洪积黄红泥田01021406L1131214洪积黄红泥田黑泥砂田01020901L1111461炭质黑泥田黑泥粘田01020902L1111462炭质黑泥田黑泥散田01020903L1111463炭质黑泥田黑泥松田01020904L1111464炭质黑泥田黑泥底田01020905L1111465炭质黑泥田低黑泥田01020906L1111466炭质黑泥田砂泥田01021501L1111212宽谷冲积土田宽谷顽泥田01021502L1111261宽谷冲积土田宽谷鸭屎泥田01021503L1111262宽谷冲积土田宽谷砂质田01021504L1111263宽谷冲积土田宽谷黄泥底砂质田01021505L1111264宽谷冲积土田宽谷砂板田01021506L1111265宽谷冲积土田宽谷乌砂田01021507L1111266宽谷冲积土田宽谷泥田01021508L1111267宽谷冲积土田宽谷黄泥底砂泥田01021509L1111268宽谷冲积土田宽谷石灰性粘土田01021511L1111269宽谷冲积土田宽谷铁渣底田01021513L1111271宽谷冲积土田河砂泥田01021601L1111132河流冲积砂泥田河砂质田01021602L1111161河流冲积砂泥田河大眼砂田01021603L1111162河流冲积砂泥田河粘土田01021604L1111163河流冲积砂泥田河黄泥底田01021605L1111164河流冲积砂泥田河结粉田01021606L1111165河流冲积砂泥田河泥田01021607L1111166河流冲积砂泥田河石仔底砂质田01021608L1111167河流冲积砂泥田潮砂田01021701L1111168潮砂泥田潮泥田01021703L1111169潮砂泥田乌潮泥田01021704L1111171潮砂泥田粘土田01021801L1111561三角洲沉积土田胶泥田01021802L1111562三角洲沉积土田泥骨田01021804L1111563三角洲沉积土田高铁钉格田01021805L1111564三角洲沉积土田低铁钉格田01021806L1111565三角洲沉积土田牛皮砂田01021809L1111566三角洲沉积土田蚝壳底田01021811L1111567三角洲沉积土田砂泥田01021812L1111568三角洲沉积土田泥肉田01021901L1111514泥肉田 乌涂田01021903L1111569泥肉田 松泥田01021904L1111571泥肉田 油泥田01021905L1111572泥肉田 油黑泥田01021907L1111573泥肉田 石灰性黑泥田01021911L1111574泥肉田 泥炭隔田01022001L1111272泥炭隔田海砂泥田01022101L1111467滨海沉积土田海砂质田01022102L1111468滨海沉积土田海泥田01022103L1111469滨海沉积土田海粘土田01022104L1111471滨海沉积土田海贝屑砂质田01022105L1111472滨海沉积土田海贝屑泥田01022106L1111473滨海沉积土田洋泥田01022201L1111474南渡河滨海沉积土田洋粘土田01022202L1111475南渡河滨海沉积土田洋粉砂田01022203L1111476南渡河滨海沉积土田潮砂泥田01021702L1151221潮砂泥田洲泥田01021814L1151219 三角洲沉积土田冷底田01040101L1141136冷底田铁锈水田01040102L1142314冷底田顽泥田01040103L1141161冷底田 深泥田01040104L1141162冷底田 乌泥底田01040201L1141135乌泥底田鸭屎泥田01040202L1141161乌泥底田紫泥核田01040203L1141162乌泥底田低油格田01040301L1141134油格田中油格田01040302L1141163油格田高油格田01040303L1141164油格田黄泥青泥格田01040401L1141165青泥格田砂泥青泥格田01040402L1141166青泥格田砂质青泥格田01040403L1141167青泥格田赤土青泥格田01040404L1141168青泥格田顽泥青泥格田01040407L1141169青泥格田泥质青泥格田01040408L1141171青泥格田烂洴田01040501L1142227烂洴田深湴田01040502L1142261烂洴田洴眼田01040503L1142262烂洴田冷浸田01040601L1142263冷浸田冷浸赤土田01040602L1142264冷浸田热水田01040701L1142265热水田渍水田01040801L1142266渍水田塱心田01040802L1142267渍水田二则田01040803L1142268渍水田低油泥田01040804L1142269渍水田坦田01040805L1142271渍水田泥炭土田01040901L1142361泥炭田土泥炭底田01040902L1142362泥炭田土低泥炭格田01040903L1142313泥炭田土煤水田01041001L1132961矿毒田硫磺矿毒田01041002L1132962矿毒田锰矿毒田01041003L1132963矿毒田钨矿毒田01041004L1132964矿毒田铁矿毒田01041005L1132965矿毒田铜矿毒田01041006L1132966矿毒田铀矿毒田01041007L1132967矿毒田硫铁矿毒田01041008L1132968矿毒田锡矿毒田01041009L1132969矿毒田石油污染田01041101L1132971厂废污染田 重金属污染田01041102L1132972厂废污染田 厂废水污染田01041103L1132973厂废污染田 白鳝泥田01030101L1161314白鳝泥田白鳝泥底田01030102L1161361白鳝泥田低白鳝泥田01030103L1132114白鳝泥田晒水田01030104L1161362白鳝泥田白鳝砂田01030105L1161363白鳝泥田白鳝砂泥田01030106L1161364白鳝泥田白鳝泥底砂质田01030107L1161365白鳝泥田黑砂田01030201L1161366滨海砂质田 黄砂田01030202L1161367滨海砂质田 白砂田01030203L1161368滨海砂质田 砂质白鳝泥底田01030204L1161369白鳝砂底田 白鳝砂底砂泥田01030301L1161371白鳝砂底田 白鳝砂底砂质田01030302L1161372白鳝砂底田 轻咸田01060101L1171261咸田中咸田01060102L1171215咸田重咸田01060103L1171262咸田咸底田01060104L1171263咸田轻咸酸田01060101L1181161咸酸田咸酸田01060102L1181111咸酸田重咸酸田01060103L1181112咸酸田轻反酸田01060201L1181113反酸田反酸田01060202L1181114反酸田重反酸田01060203L1181165反酸田厚厚麻黄壤03010101A2111321花岗岩黄壤中中麻黄壤03010108A2111322花岗岩黄壤麻黄泥地03010201A2111361花岗岩黄泥地麻黄砂泥地03010202A2111362花岗岩黄泥地中中页黄壤03010508A2141312砂页岩黄壤页黄泥地03010602A2141361砂页岩黄泥地页黄泥砂地03010603A2141362砂页岩黄泥地麻红泥地04010201A1311327花岗岩红泥地麻红泥砂地04010202A1311361花岗岩红泥地麻乌红泥地04010203A1311362花岗岩红泥地中片薄红壤04010303A1311618片板岩红壤片红泥地04010401A1311661片板岩红泥地片红泥砂地04010402A1311662片板岩红泥地页红泥地04010601A1311512砂页岩红泥地页红砂泥地04010602A1311561砂页岩红泥地页红石仔地04010603A1311562砂页岩红泥地红土红泥地04010801A1311161第四纪红土红泥地 红土红砂泥地04010804A1311162第四纪红土红泥地 厚厚灰红壤04011301A1311714石灰岩红壤灰红砂泥地04011401A1311761石灰岩红泥地 灰红泥地04011402A1311762石灰岩红泥地 厚厚麻赤红壤05010101A1211317花岗麻赤红壤麻赤红泥地05010201A1211361花岗岩赤红地麻赤红砂泥地05010202A1211318花岗岩赤红地麻赤红砂地05010203A1211362花岗岩赤红地麻赤红龙气地05010205A1211363花岗岩赤红地麻赤红贝屑砂泥地05010206A1211364花岗岩赤红地中厚页赤红壤05010507A1211513砂页岩赤红壤中中页赤红壤05010508A1211512砂页岩赤红壤中中红页赤红壤05010608A1211514红色砂页岩赤红壤红页赤红泥地05010701A1211561红色砂页岩赤红地 红页赤红砂泥地05010702A1211562红色砂页岩赤红地 红页赤红砂地05010703A1211562红色砂页岩赤红地 红页赤红石仔地05010706A1211563红色砂页岩赤红地 页赤红泥地05010801A1211564砂页岩赤红地 页赤红砂泥地05010802A1211565砂页岩赤红地 玄赤红泥地05011001A1211261玄武岩赤红泥地厚厚红土赤红壤05011101A1211113第四纪红土赤红壤红土赤红泥地05011301A1211161第四纪红土赤红泥地红土赤红砂泥地05011302A1211162第四纪红土赤红泥地红土赤红泥骨地05011303A1211163第四纪红土赤红泥地厚片赤红壤05010301A1211611片板岩赤红壤 片赤红泥地05010401A1211661片板岩赤红地片赤红砂泥地05010402A1211662片板岩赤红地赤土泥地06010201A1111361玄武岩赤土地赤土砂泥地06010202A1111362玄武岩赤土地赤土乌泥地06010207A1111363玄武岩赤土地薄层古海积砖红壤06010503A1111211古浅海沉积砖红壤厚厚古海积砖红壤06010501A1111261古浅海沉积砖红壤中中古海积砖红壤06010508A1111262古浅海沉积砖红壤麻赤土泥地06010801A1111461花岗岩赤土地麻赤土砂泥地06010802A1111462花岗岩赤土地麻赤土砂地06010803A1111463花岗岩赤土地厚厚页砖红壤06010901A1111511页砖红壤页赤土地06011001A1111561砂页岩赤土地页赤土砂泥地06011002A1111562砂页岩赤土地页赤土砂地06011003A1111563砂页岩赤土地黄赤泥地06010601A1121161 黄赤土地(古浅海沉积砖红壤)黄赤砂地06010602A1121162 黄赤土地(古浅海沉积砖红壤)黄赤砂泥地06010603A1121111 黄赤土地(古浅海沉积砖红壤)黄赤土地06020201A1121211玄武岩黄赤土地红火砂泥地08010201G2110061红火泥地红火泥地08010202G2110015红火泥地红火顽泥地08010203G2110014红火泥地红火砂泥地08010402G2110062酸性红火泥地红火泥地08010407G2110063酸性红火泥地黑色石窿地08020201G2120014黑色石窿地紫砂地10020202G2331261碱性牛肝地紫泥核地10020203G2331161碱性牛肝地紫砂土地10030201G2321261中性牛肝地粗骨彩土地20010201G2511461粗骨赤土地粗赤土砂泥地20010202G2511462粗骨赤土地固定沙土16010101G1541111固定沙土滨海砂地16010201G1541161滨海砂泥地海砂泥地16010202G1541162滨海砂泥地半固定沙土16020101G1541211半固定沙土潮砂土13010101H2121418潮砂泥土潮砂泥土13010102H2121461潮砂泥土潮泥土13010103H2121462潮砂泥土潮砂地13010201H2121419潮砂泥地潮砂泥地13010202H2121421潮砂泥地潮泥地13010203H2121463潮砂泥地泥肉基13020101H2121521基水地砂泥基13020102H2121519基水地砂质基13020103H2121561基水地泥骨基13020104H2121562基水地泥质基13020105H2121563基水地瓦渣基13020106H2121564基水地菜田13030101H2121565菜地菜泥肉田13030102H2141261菜地污染菜田13030103H2141262菜地菜地13030201H2141263菜地菜塘13030301H2141264菜塘泥滩15020101K1220012泥滩草滩15030101K1220013草滩林滩14010101K1320011林滩亚类名称-省级土种名称(国标)省土种编码淹育型水稻1-1-1-1淹育型水稻1-1-1-2淹育型水稻麻红泥底田1-1-1-3淹育型水稻1-1-1-4淹育型水稻麻红泥砂田1-1-1-5淹育型水稻麻红砂质田1-1-1-6淹育型水稻1-1-1-7淹育型水稻1-1-1-8淹育型水稻1-1-2-1淹育型水稻黄泥骨田1-1-2-2淹育型水稻1-1-2-4淹育型水稻 板砂泥田1-1-2-5淹育型水稻红砂质田1-1-2-6淹育型水稻1-1-2-7淹育型水稻1-1-2-8淹育型水稻1-1-2-10淹育型水稻1-1-3-1淹育型水稻1-1-3-3淹育型水稻半砂泥田1-1-3-5淹育型水稻1-1-3-6淹育型水稻红泥底田1-1-2-3淹育型水稻1-1-4-1淹育型水稻1-1-4-2淹育型水稻1-1-4-3淹育型水稻1-1-5-1淹育型水稻 红灰土田1-1-6-1淹育型水稻1-1-6-2淹育型水稻1-1-7-1淹育型水稻1-1-7-2淹育型水稻浅脚赤土田1-1-8-1淹育型水稻1-1-8-2淹育型水稻1-1-8-3淹育型水稻浅脚黑泥田1-1-10-1淹育型水稻洪泥田1-1-12-1淹育型水稻1-1-12-2淹育型水稻1-1-12-3淹育型水稻1-1-12-4淹育型水稻1-1-13-1淹育型水稻1-1-13-4淹育型水稻1-1-13-2淹育型水稻1-1-13-5淹育型水稻1-1-13-7淹育型水稻1-1-13-8淹育型水稻1-1-13-9淹育型水稻1-1-13-11淹育型水稻1-1-13-12淹育型水稻1-1-13-13淹育型水稻1-1-13-14淹育型水稻1-1-14-2淹育型水稻1-1-14-3渗育型水稻土仁化麻泥田1-2P-1-1渗育型水稻土1-2P-1-2渗育型水稻土1-2P-1-3渗育型水稻土1-2P-1-4渗育型水稻土1-2P-1-5渗育型水稻土麻顽泥田1-2P-1-6渗育型水稻土1-2P-1-8渗育型水稻土1-2P-1-9渗育型水稻土1-2P-2-1渗育型水稻土1-2P-2-2渗育型水稻土高州渗鳝泥田1-2P-2-3渗育型水稻土1-2P-2-4渗育型水稻土页结粉田1-2P-2-5渗育型水稻土1-2P-2-7渗育型水稻土1-2P-2-8渗育型水稻土片红泥田1-2P-3-1渗育型水稻土1-2P-3-2渗育型水稻土南雄泥田1-2P-3-3渗育型水稻土1-2P-3-4渗育型水稻土1-2P-3-5渗育型水稻土1-2P-4-1渗育型水稻土1-2P-4-2渗育型水稻土1-2P-4-3渗育型水稻土1-2P-4-4渗育型水稻土1-2P-5-1渗育型水稻土1-2P-5-2渗育型水稻土1-2P-6-1渗育型水稻土1-2P-6-2渗育型水稻土1-2P-7-1渗育型水稻土1-2P-7-2渗育型水稻土1-2P-7-3渗育型水稻土 石灰泥田1-2P-7-5渗育型水稻土1-2P-7-6渗育型水稻土1-2P-7-7渗育型水稻土牛肝土田?1-2P-8-1渗育型水稻土1-2P-8-2渗育型水稻土1-2P-8-3渗育型水稻土1-2P-8-4渗育型水稻土1-2P-8-5渗育型水稻土1-2P-10-1渗育型水稻土1-2P-10-2渗育型水稻土1-2P-10-3渗育型水稻土1-2P-12-1渗育型水稻土1-2P-12-2渗育型水稻土1-2P-12-3渗育型水稻土黄赤粘土田1-2P-12-4渗育型水稻土黄赤砂田1-2P-12-5渗育型水稻土1-2P-14-1渗育型水稻土洪砂泥田1-2P-14-2渗育型水稻土洪泥田1-2P-14-3渗育型水稻土1-2P-14-4渗育型水稻土洪砂田1-2P-14-5渗育型水稻土洪黄泥田1-2P-14-6潴育型水稻土1-2-9-1潴育型水稻土1-2-9-2潴育型水稻土1-2-9-3潴育型水稻土1-2-9-4潴育型水稻土1-2-9-5潴育型水稻土1-2-9-6潴育型水稻土翁源泥砂田1-2-15-1潴育型水稻土1-2-15-2潴育型水稻土1-2-15-3潴育型水稻土1-2-15-4潴育型水稻土1-2-15-5潴育型水稻土1-2-15-6潴育型水稻土1-2-15-7潴育型水稻土1-2-15-8潴育型水稻土1-2-15-9潴育型水稻土1-2-15-11潴育型水稻土1-2-15-13潴育型水稻土河砂泥田1-2-16-1潴育型水稻土1-2-16-2潴育型水稻土1-2-16-3潴育型水稻土1-2-16-4潴育型水稻土1-2-16-5潴育型水稻土1-2-16-6潴育型水稻土1-2-16-7潴育型水稻土1-2-16-8潴育型水稻土1-2-17-1潴育型水稻土1-2-17-3潴育型水稻土1-2-17-4潴育型水稻土1-2-18-1潴育型水稻土1-2-18-2潴育型水稻土1-2-18-4潴育型水稻土1-2-18-5潴育型水稻土1-2-18-6潴育型水稻土1-2-18-9潴育型水稻土1-2-18-12潴育型水稻土 泥肉田1-2-19-1潴育型水稻土1-2-19-3潴育型水稻土1-2-19-4潴育型水稻土1-2-19-5潴育型水稻土1-2-19-7潴育型水稻土1-2-19-11潴育型水稻土1-2-20-1潴育型水稻土1-2-21-1潴育型水稻土1-2-21-2潴育型水稻土1-2-21-3潴育型水稻土1-2-21-4潴育型水稻土1-2-21-5潴育型水稻土1-2-21-6潴育型水稻土1-2-22-1潴育型水稻土1-2-22-2潴育型水稻土1-2-22-3潴育型水稻土信宜潮砂泥田1-2-17-2潴育型水稻土 洲泥田1-2-18-14潜育型水稻土冷底田1-4-1-1潜育型水稻土铁锈水田1-4-1-2潜育型水稻土1-4-1-3潜育型水稻土1-4-1-4潜育型水稻土乌泥底田1-4-2-1潜育型水稻土1-4-2-2潜育型水稻土1-4-2-3潜育型水稻土低油格田1-4-3-1潜育型水稻土1-4-3-2潜育型水稻土1-4-3-3潜育型水稻土1-4-4-1潜育型水稻土1-4-4-2潜育型水稻土1-4-4-3潜育型水稻土1-4-4-4潜育型水稻土1-4-4-7潜育型水稻土1-4-4-8潜育型水稻土烂湿田1-4-5-1潜育型水稻土1-4-5-2潜育型水稻土1-4-5-3潜育型水稻土1-4-6-1潜育型水稻土1-4-6-2潜育型水稻土1-4-7-1潜育型水稻土1-4-8-1潜育型水稻土1-4-8-2潜育型水稻土1-4-8-3潜育型水稻土1-4-8-5潜育型水稻土1-4-9-1潜育型水稻土1-4-9-2潜育型水稻土低泥炭格田1-4-9-3潜育型水稻土1-4-10-1潜育型水稻土1-4-10-2潜育型水稻土1-4-10-3潜育型水稻土1-4-10-4潜育型水稻土1-4-10-5潜育型水稻土1-4-10-6潜育型水稻土1-4-10-7潜育型水稻土1-4-10-8潜育型水稻土1-4-10-9潜育型水稻土1-4-11-1潜育型水稻土1-4-11-2潜育型水稻土1-4-11-3漂洗型水稻土白鳝泥田1-3-1-1漂洗型水稻土1-3-1-2漂洗型水稻土 南海泥田1-3-1-3漂洗型水稻土1-3-1-4漂洗型水稻土1-3-1-5漂洗型水稻土1-3-1-6漂洗型水稻土1-3-1-7漂洗型水稻土1-3-2-1漂洗型水稻土1-3-2-2漂洗型水稻土1-3-2-3漂洗型水稻土1-3-2-4漂洗型水稻土1-3-3-1漂洗型水稻土1-3-3-2盐渍型水稻土1-6-1-1盐渍型水稻土湛江咸田1-6-1-2盐渍型水稻土1-6-1-3盐渍型水稻土1-6-1-4咸酸型水稻土1-6S-1-1咸酸型水稻土汕头咸酸田1-6S-1-2咸酸型水稻土轻咸酸田1-6S-1-3咸酸型水稻土轻反酸田1-6S-2-1咸酸型水稻土反酸田1-6S-2-2咸酸型水稻土1-6S-2-3黄壤麻黄泥3-1-1-1黄壤信宜麻黄壤3-1-1-8黄壤3-1-2-1黄壤3-1-2-2黄壤幼泥砂山黄土3-1-5-8黄壤3-1-6-3红壤九峰麻红泥4-1-2-1红壤4-1-2-2红壤4-1-2-3红壤红砂泥土4-1-3-3红壤4-1-4-1红壤4-1-4-2红壤红粘泥土4-1-6-1红壤4-1-6-2红壤4-1-6-3红壤4-1-8-1红壤4-1-8-4红壤英德灰红土4-1-13-1红壤4-1-14-1红壤4-1-14-2赤红壤厚麻赤土5-1-1-1赤红壤5-1-2-1赤红壤麻赤砂泥5-1-2-2赤红壤5-1-2-3赤红壤5-1-2-5赤红壤5-1-2-6赤红壤翁源赤土5-1-5-7赤红壤泥砂赤土5-1-5-8赤红壤罗定赤土5-1-6-8赤红壤5-1-7-1赤红壤5-1-7-2赤红壤5-1-7-3赤红壤5-1-7-6赤红壤5-1-8-1赤红壤5-1-8-2赤红壤5-1-10-1赤红壤翁源红泥赤土5-1-11-1赤红壤5-1-13-1赤红壤5-1-13-2赤红壤5-1-13-3赤红壤厚泥赤土5-1-3-1赤红壤5-1-4-1赤红壤5-1-4-2砖红壤6-1-2-1砖红壤6-1-2-2砖红壤6-1-2-7砖红壤砂砖红土6-1-5-3砖红壤6-1-5-1砖红壤6-1-5-8砖红壤6-1-8-1砖红壤6-1-8-3砖红壤湛江泥砂砖土6-1-9-1砖红壤6-1-10-1砖红壤6-1-10-2砖红壤6-1-10-3砖红壤 6-1-6-1砖红壤6-1-6-2砖红壤黄砂泥6-1-6-3黄色砖红壤黄砖土6-2-2-1红色石灰土8-1-2-1红色石灰土阳山红灰泥8-1-2-2红色石灰土红火泥8-1-2-3黑色石灰土8-1-4-2黑色石灰土8-1-4-7黑色石灰土石窿土8-2-2-1碱性紫色土10-2-2-2碱性紫色土10-2-2-3中性紫色土10-3-2-1酸性粗骨土20-1-2-1酸性粗骨土20-1-2-2固定沙土潮阳固沙土16-1-1-1固定沙土16-1-2-1固定沙土16-1-2-2半固定沙土半固定海沙土16-2-1-1潮土淡砂土13-1-1-1潮土13-1-1-2潮土13-1-1-3潮土汕头潮砂土13-1-2-1潮土潮州淡砂土13-1-2-2潮土13-1-2-3脱潮土泥肉基13-2-1-1脱潮土砂泥基13-2-1-2脱潮土13-2-1-3脱潮土13-2-1-4脱潮土13-2-1-5脱潮土13-2-1-6湿潮土13-3-1-1湿潮土13-3-1-2湿潮土13-3-1-3湿潮土13-3-2-1湿潮土13-3-3-1不确定 不确定滨海潮间盐土湛江海洼泥15-2-1-1滨海沼泽盐土宝安海洼泥15-3-1-1含盐酸性硫酸盐土咸酸土14-1-1-1。
中国土壤发生分类系统(1992)土纲亚纲土类亚类湿热铁铝土砖红境砖红壤,黄色砖红壤铁赤红壤赤红壤,黄色赤红壤,赤红壤性土铝红壤红壤,黄红壤,棕红镶,山原红壤,红壤性土土湿暖热铁铝土黄壤黄壤,漂洗黄壤,表潜黄壤,黄壤性土湿暖淋溶土黄棕壤黄棕壤,暗黄棕壤,黄棕壤性土黄褐土黄褐土,粘盘黄褐土,白演化黄褐土,黄褐土性土淋温暖温淋溶土棕壤棕壤白浆化棕壤,潮棕壤,棕壤性土溶湿温淋溶土暗棕壤暗棕壤,灰化暗棕壤,白浆化暗棕壤,草甸暗棕壤土潜育暗棕壤,暗棕壤性土白浆土白浆土,草甸白浆土,潜育白浆土湿寒温淋溶土棕色针叶林土棕色针叶林土,灰化棕色针叶林土,白浆化棕色针叶林土,表潜棕色针叶林土漂灰土漂灰土,暗漂灰土灰化土灰化土半半湿热半淋溶土燥红土燥红土,淋溶燥红土,褐红土淋溶半湿暖温半淋溶土褐土褐土,石灰性褐土,淋溶褐土,潮褐土,楼土,燥褐土,褐土性土半湿温半淋溶土灰褐土灰褐土,暗灰褐土,淋溶灰褐土,石灰性灰褐土,灰褐土性土黑土黑土,草甸黑土,白浆化黑土,表潜黑土灰色森林土灰色森林土,暗灰色森林土续表x.3.1 土纲亚纲土类亚类钙半湿温钙层土黑钙土黑钙土,淋溶黑钙土,石灰性黑钙土,淡黑钙土,草甸黑钙土,盐化黑钙土,碱化黑钙土层半干温钙层土栗钙土暗栗钙土,栗钙土,淡栗钙土,草甸栗钙土,盐化栗钙土,碱化栗钙土,栗钙土性土土半干暖温钙层土栗褐土栗褐土,淡栗褐土,潮栗褐土黑垆土黑垆土,粘化黑垆土,潮黑垆土,黑麻土干干温干旱土棕钙土棕钙土,淡棕钙土,草甸棕钙土,盐化棕钙土,旱碱化棕钙土,棕钙土性土土干暖温干旱土灰钙土灰钙土,淡灰钙土,草甸灰钙土,盐化灰钙土漠干温漠土灰漠土灰漠土,钙质灰漠土,草甸灰漠土.盐化灰漠土,碱化灰漠土,灌耕灰漠土灰棕漠土灰棕漠土,草甸灰棕漠土,石膏灰棕漠土,石膏盐盘灰棕漠土,灌耕灰棕漠土干暖温漠土棕漠土棕漠土,草甸棕漠土,盐化棕漠土,石膏棕漠土,石膏盐盘棕漠土,灌耕棕漠土初土质初育土黄绵土黄绵土红粘土红粘土,积钙红粘土,复盐基红粘土新积土新积土,冲积土,珊瑚砂土龟裂土龟裂土风沙土荒漠风沙土,草原风沙土,草甸风沙土;滨海风沙土育粗骨土酸性粗骨土,中性粗骨土,钙质粗骨土,质岩粗骨土石质初育土石灰(岩)土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黄色石灰土火山灰土火山灰土,暗火山灰土,基性岩火山灰土紫色土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磷质石灰土磷质石灰土,硬盘磷质石灰土,盐渍磷质石灰土土石质土酸性石质土,中性石质土,钙质石质土,含盐石质土半暗半水成土草甸土草甸土,石灰性草甸土,白浆化草甸土,潜育草甸土,盐化草甸土,碱化草甸土水淡半水成土潮土潮土,灰潮土,脱潮土,湿潮土,盐化潮土,碱化潮土,灌淤潮土成砂姜黑土砂姜黑土,石灰性砂姜黑土,盐化砂姜黑土,碱化砂姜黑土,黑粘土土林灌草甸土林灌草甸土,盐化林灌草甸土,碱化林灌草甸土山地草甸土山地草甸土,山地草原草甸土,山地灌丛草甸土续表x.3.1土纲亚纲土类亚类水矿质水成土沼泽土沼泽土,腐泥沼泽土,泥炭沼泽土,草甸沼泽土,成盐化沼泽土,碱化沼泽土土有机水成土泥炭土低位泥炭土,中位泥炭土,高位泥炭土盐土草甸盐土草甸盐土,结壳盐土.沼泽盐土,碱化盐土盐滨海盐土滨海盐土,滨海沼泽盐土,滨海潮滩盐土酸性硫酸盐土酸性硫酸盐土,含盐酸性硫酸盐土碱漠境盐土漠境盐土,干旱盐土,残余盐土土寒原盐土寒原盐土,寒原草甸盐土,寒原硼酸盆土,寒原碱化盐土碱土碱土草甸碱土,草原碱土,龟裂碱土,盐化碱土,荒漠碱土人人为水成土水稻土潴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脱潜水稻土,为漂洗水稻土,盐渍水稻土,咸酸水稻土土灌耕土灌淤土灌淤土,潮灌淤土,表锈灌淤土,盐化灌淤土灌漠土灌漠土灰灌漠土,潮灌漠土,盐化灌漠土湿寒高山土草毡土草毡土(高山草甸土),薄草毡土(高山草原草甸土),棕草(高山草甸土) 毡土(高山灌丛草甸土),湿草毡土(高山湿草甸土)黑毡土黑毡土(亚高山草甸土),薄黑毡土(亚高山草原草甸土) (亚高山草甸土) 棕黑毡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湿黑毡土(亚高山湿草甸土)高半湿寒高山土寒钙土寒钙土(高山草原土),暗寒钙土(高山草甸草原土),淡寒(高山草原土) 钙土(高山荒漠草原土),盐化寒钙土(亚高山由盐渍草原土)冷钙土冷钙土(亚高山草原土),暗冷钙土(亚高山草甸草原土),山 (亚高山草原土) 淡冷钙土(亚高山荒漠草原土),盐化冷钙土(亚高山盐渍草原土)冷棕钙土冷棕钙土(山地灌丛草原土),淋淀冷棕钙土(山地淋溶灌草(山地灌丛草原土) 原土)干寒高山土寒漠土寒漠土(高山漠土)土 (高山漠土)冷漠土冷漠土(亚高山漠土)(亚高山漠土)寒冻高山土寒冻土寒冻土(高山寒漠土)(高山寒漠土)中国土镶系统分类(首次方案,1991)土纲亚纲土类初育土石质初育土粗骨土,薄层土土质初育土冲积土,风沙土,黄绵土,紫色土,红色土人为初育土扰动土干旱土正常干旱土龟裂土,雏漠土,雏钙土石膏盐积干旱土棕漠土,灰漠土钙质干旱土棕钙土,灰钙土高寒干旱土寒漠土,冷漠土,寒冻钙土,寒钙土均腐殖土半干润均腐殖土黑垆士.栗钙土,黑钙土,灰褐土,灰黑土湿润均腐殖土黑土,热黑土岩性均腐殖土磷积石灰土,黑色石灰土高寒均腐殖土寒黑土,寒冻毡土,寒毡土灰土正常灰土灰壤硅铝土半干润硅铝土褐土湿润硅铝土棕壤,酸性棕壤,暗棕镶,寒棕壤常湿润硅铝土腐棕土,灰棕壤滞水硅铝土白浆土铁硅铝土半干润铁硅铝土黄褐土,红褐土湿润铁硅铝土黄棕壤,棕红壤,准红壤,棕色灰石灰土,红色石灰土常湿润铁硅铝土灰黄棕壤,准黄壤,黄色灰石土铁铝土半干润铁铝土燥红土湿润铁铝土红壤,赤红壤,砖红壤常湿润铁铝土黄壤酸,赤黄壤,砖黄壤盐成土盐积土盐成土盐土,干盐土碱积盐成土碱土潮湿土正常潮湿土潮土,暗潮土,砂姜黑土,叶垫潮土常潮湿土潜育土永冻潮湿土冰潜育土有机土正常有机土泥炭土永冻有机土冰泥炭土变性土潮湿变性土黑粘土湿润变性土浊粘土,艳粘土火山灰土火山灰土火山灰土人为土水耕人为土水稻土旱耕人为土堆垫土,楼土,灌淤土.厚熟土。
江苏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分类系统表
(2008.6.30版)
14000000水稻土
注:1、
2、
3、
4、
5、本编码表根据江苏省土壤志编辑完成,已经审核。
2004.4.8 ZYP
2008年6月27日在省土肥站经喻长新先生、陈光亚站长、张炳宁、张月平商量,将原砂性草甸盐土土属、粘性草甸盐土土属合并为草甸盐土土属;将壤性沼泽盐土土属、粘性沼泽盐土土属合并为沼泽盐土土属,其它内容不变;
潮土土类、盐化潮土亚类、盐性土土属中将“轻盐性”、“中盐性”、“重盐性”分别更名为“轻盐性土”、“中盐性土”、“重盐性土”;
潮土土类、灰潮土亚类、灰泥土土属中将“旱灰泥”、“犟灰泥”、“暗灰泥”土种分别更名为“旱灰泥土”、“犟灰泥土”、“暗灰泥土”;
今后凡涉及到江苏省土壤分类的问题均以此表为准。
2008年6月30日,张月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