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土壤系统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10.03 MB
- 文档页数:14
1.土壤:土壤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3.土壤系统:土壤系统是由固相(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和土壤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肥力、能量交换和净化功能。
4.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地上部生物和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和交换,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5.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被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6.单个土体和聚合土体:单个土体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
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土壤的变异程度。
聚合土体,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称为聚合土体。
7.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
8.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因此,称为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
9.土壤的组成包括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1)土壤组成: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组成的。
(2)相互关系:土壤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壤空气)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10.土壤矿物质包括哪些类型?什么叫原生矿物?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有哪些?它们的性质如何?(1)土壤矿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
(2)原生矿物: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颗粒较粗,有些表面可能受到轻微蚀变,内部结晶仍然完好。
(3)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及性质①硅酸盐、铝硅酸盐类矿物:是土壤多种营养元素的来源。
②氧化物类矿物:这些矿物都极稳定,不易风化、对植物的养分意义不大。
usda土壤质地类别USDA土壤质地类别是由美国农业部(USDA)制定的土壤分类系统,该系统基于土壤颗粒的大小和比例进行分类。
以下是关于USDA土壤质地类别的详细描述:1.砂土:砂土是指土壤中砂粒(直径大于2毫米)含量超过50%的土壤。
这类土壤通常比较松散,缺乏有机质和水分保持能力,因此植物生长较为困难。
2.砂质壤土:砂质壤土是指土壤中砂粒含量在25-50%之间的土壤。
这类土壤比砂土稍有粘性,但仍然缺乏有机质和水分保持能力,因此植物生长仍然较为困难。
3.轻壤土:轻壤土是指土壤中砂粒含量在10-25%之间,而粘粒(直径小于0.05毫米)含量在10-20%之间的土壤。
这类土壤通常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适合大多数植物的生长。
4.中壤土:中壤土是指土壤中砂粒含量在5-10%之间,而粘粒含量在20-30%之间的土壤。
这类土壤比轻壤土更加粘重,保水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更强,适合需要排水良好的植物生长。
5.重壤土:重壤土是指土壤中砂粒含量在2-5%之间,而粘粒含量在30-40%之间的土壤。
这类土壤非常粘重,保水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很强,但是排水性较差,适合需要水分充足但不喜欢过度水分的植物生长。
6.粘土:粘土是指土壤中粘粒含量超过40%的土壤。
这类土壤非常粘重,缺乏砂粒和空气,通常较为紧实,难以通气和排水。
因此,粘土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这些分类只是USDA土壤质地类别的一部分,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土壤质地类型。
此外,这些分类只是基于土壤颗粒的大小和比例进行分类,实际上土壤的性质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地形、地质、有机质含量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评估土壤的质量和适宜性。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有机土(Histosols)人为土(Anthrosols) 灰土(Spodosols)火山灰土(Andosls)铁铝土( Ferralosols) 变性土(Vertosols)干旱土(Aridosols) 盐成土(Halosols)潜育土( Gleyosols) 均腐土(Isohumosols)富铁土( Ferrosols) 淋溶土(Argosols) 雏形土(Cambosols) 新成土(Primosols)土壤系统分类十四个土纲1.有下列之一的有机土壤物质(土壤有机碳含量≥180 g/ kg 或≥[ 120g/ kg + (粘粒含量g/ kg ×0. 1) ] 。
* 有机土(Histosols)2.其他土壤中有水耕表层和水耕氧化还原层;或肥熟表层和磷质耕作淀积层;或灌淤表层;或堆垫表层。
人为土(Anthrosols)3.其他土壤在土表下100cm 范围内有灰化淀积层。
灰土(Spodosols)4.其他土壤在土表至60cm 或至更浅的石质接触面范围内60 %或更厚的土层具有火山灰特性。
火山灰土(Andosls)5.其他土壤中有上界在土表至150cm 范围内的铁铝层铁铝土( Ferralosols)6.其他土壤中土表至50cm 范围内粘粒≥30 % ,且无石质或准石质接触面,土壤干燥时有宽度> 0. 5cm 的裂隙,和土表至100cm 范围内有滑擦面或自吞特征。
变性土(Vertosols)7.其他土壤有干旱表层和上界在土表至100cm 范围内的下列任一诊断层:盐积层、超盐积层、盐磐、石膏层、超石膏层、钙积层、超钙积层、钙磐、粘化层或雏形层。
干旱土(Aridosols)8.其他土壤中土表至30cm 范围内有盐积层,或土表至75cm 范围内有碱积层。
盐成土(Halosols)9.其他土壤中土表至50cm 范围内有一土层厚度≥10cm 有潜育特征。
潜育土( Gleyosols)10.其他土壤中有暗沃表层和均腐殖质特性,且矿质土表下180cm 或至更浅的石质或准石质接触面范围内盐基饱和度≥50 %。
土壤地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H.M.西比尔采夫根据土壤地理分布的特点,把土壤分成3个土纲:显域土纲(地带性土纲)、隐域土纲(隐地带性土纲)和泛域土纲(泛地带性土纲)。
3、地质大循环的特点是:时间长、涉及的范围广和养分元素失。
的向下淋4、过渡层是指兼有两种主要发生层特性的土层,例如AE,表示占优势的土层是A层。
5、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的亚类是依据附加成土过程或土类间的过渡特征来划分的。
6、福建省的地带性土壤是南亚热带的赤红壤,中亚热带的红壤、黄壤。
7、根据风沙土的流动性或固定程度以及利用方式和土壤的发育程度可划分为:固定风沙土、流动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和风沙园。
8、防治土壤侵蚀的主要土壤保持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1、泥土天文学:侧重研究泥土空间分布和组合及其与天文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XXX:在热带地区高度风化的泥土或热带亚热带山地丘陵、台地泥土中盐基和SiO2强烈淋出,游离氧化铝和水铝石(三水铝石)相对富集的作用。
3、诊断特性:是指在泥土分类中用于鉴别泥土类别,具有一系列定量化规定性质的泥土性质。
4、泥土组合:指在中地形前提及其相应的其他中央性因素变异的影响下,地带性泥土(亚类)和非地带性泥土(亚类)按确定的方向有规律依次更替的现象,也称为泥土的中域性分布规律。
5、滨海盐土:由滨海堆积物受海水浸渍和生物作用下发育而成的盐渍化泥土。
6、泥土资源:是指具有农业、林业、牧业出产力的各种泥土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存与开展过程中最基本、最遍及、最重要的天然资源之一。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潮土由近河床向远河床处依次排列着(A)。
A沙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B重壤土、中壤土、轻壤土C砂壤土、轻壤土、重壤土、沙土D中壤土、沙土、重壤土、砂壤土2(多项)、下列母质类型中属于运积母质的有(ABC)。
土壤质地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土壤质地英文名称:soil texture定义:按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相对含量的组成而区分的粗细度。
所属学科:土壤学(一级学科);土壤物理(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
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
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
肥沃的土壤不仅要求耕层的质地良好,还要求有良好的质地剖面。
虽然土壤质地主要决定于成土母质类型,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耕作层的质地仍可通过耕作、施肥等活动进行调节。
目录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其类别和特点,主要是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又受到耕作、施肥、排灌、平整土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对土壤肥力有很大影响。
其中,砂土抗土壤质地旱能力弱,易漏水漏肥,因此土壤养分少,加之缺少粘粒和有机质,故保肥性能弱,速效肥料易随雨水和灌溉水流失,而且施用速效肥料效猛而不稳长,因此,砂土上要强调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并掌握勤浇薄施的原则;粘土含土壤养分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因此,大多土壤养分不易被雨水和灌溉水淋失,故保肥性能好,但由于遇雨或灌溉时,往往水分在土体中难以下渗而导致排水困难,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阻碍了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
对此类土壤,在生产上要注意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以避免或减轻涝害,并选择在适宜的土壤含水条件下精耕细作,以改善土壤结构性和耕性,以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壤土兼有砂土和粘土的优点,是较理想的土壤,其耕性优良,适种的农作物种类多。
1、单粒:相对稳定的土壤矿物质的基本颗粒,不包括有机质单粒;2、复粒(团聚体):由若干单粒团聚而成的次生颗粒为复粒或团聚体。
3、粒级:按一定的直径范围,将土划分为若干组土壤中单粒的直径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只是为了测定和划分的方便,进行了人为分组。
第一部分、土壤地理发生学分类土壤地理发生学分类又叫因子发生分类或生态发生分类,以 E.H.伊万诺娃和H.H.罗佐夫为代表人物。
H.H.罗佐夫自己把这一派系指定为生态发生分类。
这一派系继承了 B.B.道库恰耶夫的正宗分类图式,并在大规模的土壤地理调查中得到充分发展,目前已基本上形成了全苏统一的土壤分类体系。
在国际上,这一派系的影响也最大。
这一派系的发展历史正好体现了苏联发生学土壤分类的依据由土壤-环境两项式向土壤-发生-环境三项式的转变。
60 年代以来该派系的发展集中体现于以下4 册文献中:1.道库恰耶夫土壤研究所,苏联统一土壤分类草案,1963。
,苏联土壤分类,1967。
,苏联土壤分类原则、系统与命名,1976。
4.道库恰耶夫土壤研究所,苏联土壤分类与诊断,1977。
一、地理发生学土壤分类体系的思想与原则E.H.伊万诺娃(1976)指出,苏联统一的土壤分类应建筑在土壤综合特性(包括土壤形成过程和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应能显示出土壤既是历史自然体、又作为人类生产资料的双重特点。
因此,她提出土壤分类的依据因素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1.反映土壤内部特性的土壤形态和微形态特征;2.土壤物理、物理化学、化学和改良特征;3.土壤水、气、热状况;4.土壤生物特征。
地理发生学分类派别的另一名成员H.H.罗佐夫(1982)进一步阐明了:1.土壤分类必须根据土壤的基本特性和动态变化,并考虑其形成过程和成土条件。
广义的发生学观点必须是将生态、形态和进化的观点综合起来。
2.土壤分类应建立严格、科学的分类单元作为分类的基础。
3.在分类中必须考虑由于人类经济活动而形成的土壤特性与特征。
4.分类应能揭示土壤的生产特性,以便使土壤在农、林及其它产业中得到合理利用。
总之他们共同强调:生态发生学(地理发生学)观点的基础是土壤形态特征、物理化学以及其他特性,并且是从这些特征、特性的本质和起源上对土壤进行研究。
因此,解释每一个土壤剖面时要研究由三个环节(土壤属性-成土过程-成土因素)构成的一系列现象。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时指土地的使用情况。
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照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
土地覆被(LUCC):土地覆被是指地表的覆盖情况。
不仅包括地表的植被,也包括地表的人工覆盖物和人工改造物,是地球表层的植被覆盖物和人工覆盖物的总和。
两者的关系:土地利用时土地覆盖变化的外在驱动力。
土地覆盖反过来影响土地的利用方式,两者在地表构成一个综合体。
2、土地:是地球表面某一地段包括地址、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等全部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也包括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在内。
土地资源:是指在目前和可预见未来的技术水平下,能直接为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所应用的土地。
3、地域分异规律:自然环境的各个因素及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按特确定方向作有规律发生水平或垂直分异现象,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包括维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自然区划:由于地域分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自然环境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根据这种规律性趣划分各自自然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界限,确定各自然区划等级之间的从属关系,可以构成一个区域等级组合体系。
自然区域的这种系统研究法,称为自然区划。
4、诊断层: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诊断表层 (A或A+AB)和诊断表下层(B或E)。
诊断特性:如果用来鉴别土壤类型的依据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则称为诊断特性。
5、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生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自然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他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主要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分别研究地球表层的各种自然要素,如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物等和自然综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它们在空间上的相互依存与联系,旨在揭示不同地域之间在自然性质方面的差异性或相似性。
《土壤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土壤系统组成、结构与功能1. 土壤由哪些物质组成?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何?(1) 土壤由三相物质五种组分构成:固相一一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活的生命有机体;液相一一土壤水和土壤溶液;气相一一土壤空气。
⑵ 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液相和气相经常处于此消彼长的状态。
2. 次生矿物有哪些类型?对土壤特性有哪些影响?(1) 可分成三类: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矿物和次生铝硅酸盐矿物 (黏土矿物)。
(2) 既是土壤中黏粒和无机胶体的组成部分,有些可作为黏粒薄膜包裹着粉粒和沙粒,使它们染上各种颜色,并起着胶结剂的作用,使粗细颗粒互相黏结形成聚集体;也是土壤固体物质中最有影响的部分,土壤颗粒大小与其有一定关系。
3. 土壤有机质由哪些成分组成?对土壤有哪些影响?(1) 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不同分解阶段的产物,以及由分解产物合成的腐殖质等。
(2) ①有机质是作物氮、磷及硫等营养元素的给源,并且作为生理活性物质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②有机质特别是腐殖质本身的胶体特性对土壤的吸收性能、阳离子代换性能、与土壤金属离子的络合性能,以及对土壤缓冲性能等产生巨大的影响;③有机质还与土壤团聚体的结构状况有密切的关系,而它们又是影响土壤水分渗透、水分含量、耕性、通气性、温度、微生物活性,以及植物根的穿透性的主要因素。
4. 土壤有机质与腐殖质的概念有何不同?腐殖质的性质涉及哪些方面?(1) 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一个重要组分,它的含量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50% —65% ;土壤有机质是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土壤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中暗色无定形的高分子化合物。
(2) 元素组成、功能团含量、分子大小和形状、化学结构、与其他物质之间的作用和生理活性。
5. 什么叫做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它对土壤的特性有哪些影响?(1) 土壤有机一无机复合是有机物质与矿物质(或黏粒)通过各种力的作用相互结合的现象。
土壤系统分类如下:
1. 美国土壤分类系统(United States Soil T axonomy):这是美国农业部所采用的土壤分类系统。
它基于土壤的形态、发生过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因素进行分类,并将土壤分为不同的层级,如土类(soil order)、亚类(suborder)、大组(great group)、亚组(subgroup)等。
2. FAO土壤分类系统(FAO Soil Classification System):这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所制定的国际土壤分类系统。
它根据土壤的性质、发生过程和用途等进行分类,包括12个主要土壤类型,如冻土土壤、盐渍土壤、沙质土壤等。
3. 英国土壤分类系统(UK Soil Classification):这是英国国家土壤计划(National Soil Resources Institute)使用的土壤分类系统。
它将土壤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岩石黏土土壤、石灰性土壤、酸性土壤等。
4.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Chinese Soil Taxonomy):这是中国土壤学会制定的土壤分类系统。
它根据土壤的性质、发生环境和农业利用等特点进行分类,包括不同的土壤类型,如红壤、黄壤、黑土等。
以上就是土壤系统的分类。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土纲名称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最新版本是第七次土壤系统分类(SSC),它由美国土壤调查和技术支持服务局(STSS)指定的依法管辖的土壤专家组编写的。
美国SSC由以下五类组成,从最小到最大分别是土纲(Order)、大类(Suborder)、中类(Great Group)、亚类(Subgroup)和地下层(Families)。
土纲是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最大的层次,只有十一种,它们分别是:Humic上界段(HU)、Organic质(OR)、Histosol(HS)、Mollisol(ML)、Alfisol (AL)、Andisol(AN)、Spodosol(SP)、Oxisol(OX)、Ultisol(UL)、Inceptisol(IN)和Entisol(EN)。
Humic上界段土是以有机质为主要基础的水位土壤,其pH偏咸。
Organic质土主要由植物组织分解形成的有机物质的残留物组成,其pH偏酸。
Histosols是以黏液分子为骨架的土壤,其pH偏酸。
Mollisols是以双氧化碳和有机质为主要成分的土壤,其pH偏酸。
Alfisols是以氧化铝和羟基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碱性气象性土壤,其pH偏碱。
Andisols是以泥炭质和纤维质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土壤,其pH偏酸。
Spodosols是以侵蚀而产生的砂和黏土物质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土壤,其pH偏酸。
Oxisols是以氧化铝和铝土为主要成分的红土,其pH偏碱。
Ultisols是以氧化铝和羟基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碱土,其pH偏碱。
Inceptisols是以细砂和细黏土物质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土壤,其pH偏中性。
Entisols是以沙砾和炭细黏土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土壤,其pH偏中性。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把复杂的土壤组成划分为了几个优先的分类,对于土壤专家来说,这是一种有力的工具,用于研究土壤特性和评估土壤各方面的可持续能力。
通过了解这些土纲,我们能够判断出土壤特性、更好地利用土壤和改善土壤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