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参比
- 格式:pdf
- 大小:394.98 KB
- 文档页数:7
土壤分类的目的意义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土壤分类的目的意义及土壤分类的重要性;任何科学的分类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及时的分类和整理,对象的特性更容易被记住,他们之间的联系更容易被理解,研究其他特殊的属性就变得更容易。
土壤分类是土壤科学水平的标志,是土壤调查制图及资源评价的基础,是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技术、改良土壤的依据之一,也是国内外土壤信息交流的媒介。
完整的土壤分类系统在农业上可以反映出土壤的肥力水平和利用价值,是土壤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土壤分类最标准的目的在于指导土地使用和土壤管理。
一个土壤分类的实际应用:工程师会根据工程现场的土壤分类,而用相对应的基坑支护和建材。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发展,特别是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传统的家庭农业生产向更商业化的方式转变,使土壤信息调查的需求更加明显。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全球市场的开拓,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成为更加普遍的方式,农业生产从单一的注重产量转而意识到土壤保护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人们对土壤的理解也逐渐发生改变,最初土壤被认为是由岩石或物质起源有关的一个经典的地质体,但这种概念逐渐被俄国自然地理及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提出的土壤的概念所代替,道库恰耶夫创立了成土因素学说,最早提出土壤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5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历史自然体的概念。
人们开始意识到土壤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而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关于土壤分类的历史亦是非常悠久的,远在4100多年前的夏朝,禹王治水13年,治水治到哪,生产就发展到哪里。
发展农业生产首先便是要重视认识土壤,鉴别土壤种类,据《禹贡》记载,当时就根据土色、质地和水文等,将当时全国九州的土壤分为壤、黄壤、白壤、黑坟、白坟、赤植垆、坟垆、涂泥及青黎9类。
并根据土壤肥力的高低,把土壤分为三等九级,按土地肥力的等级安排农业生产,并制定了适当的田赋。
这种土壤分类显然是世界上土壤分类最早的尝试。
土壤分类的方法第二部分是世界土壤分类与中美土壤分类比较,提及世界土壤分类,首先一定要知道世界土壤图例,编制为1:500万世界土壤图,进行世界土壤资源统计,以促进建立一个世界通用的土壤分类及命名系统,中国为1:400万土壤类型图。
中国土壤数据库使用说明一、数据库内容简介土壤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中国土壤数据库以自主版权为主的权威性公开出版物,若干由南京土壤所主持研究项目获取的数据以及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陆地生态站部分监测数据为数据来源。
上述数据均是在国家、中国科学院统一规划下,有组织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
中国土壤数据库分为11个子库,包括:中国土种数据子库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的两千多个土种典型剖面和统计剖面调查数据,并建立地点与土壤分类与土种关联关系,可按地点和土壤分类进行查询检索。
中国土壤专题图子库根据全国土壤普查数据汇总得到64幅1:100万土壤图,建立了1:100万土壤空间数据库,可以检索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分布、面积、土壤分类名称和典型剖面。
通过建立点面结合与扩展模型,生成5个土壤专题数据集。
数据类型为图像型或矢量型数据。
养分循环长期试验数据库中国科学院从90年代起,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农业台站为平台,进行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长期试验的联网研究。
本数据库收集了该研究的部分成果和数据。
农田土壤环境现状数据库包含了2005年中国主要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环境现状数据,数据覆盖我国东北黑土、棕壤、潮土、风沙土、褐土、水稻土、红壤、黄绵土、黑垆土、紫色土、灰漠土等主要土壤类型。
主要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现状数据子库近年来主要农田生态系统监测站点的土壤大量元素、中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现状、土壤颗粒组成和容重数据。
第二次土壤普查农田肥力数据子库基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提取的主要性状、土地利用、障碍因子、生产性能和耕层养分数据,可为土壤质量动态演变和科学施肥提供数据依据。
第一次土壤普查农田肥力数据子库数据来源于农业部土壤普查办公室《中国农业土壤志》(内部资料)。
自1958年开始,1964年结束。
受到当时条件局限,土壤分类和命名主要依据易被农民群众了解的土壤名称,土壤性状多为文字描述,是了解农田土壤肥力演变过程的珍贵历史资料。
浙江省土壤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参比及制图研究荆长伟;章明奎;支俊俊;林声盼;吴嘉平;倪治华;徐进;陈红金【摘要】利用新建立的浙江省1∶5万土壤数据库,对土壤发生分类土种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亚类进行了参比,编制了土壤系统分类亚类分布图.结果表明,发生分类基层分类单元归属较为清楚,但高级单元关系较为复杂.99个土属有62个参比归属唯一,277个土种有252个参比归属唯一,通过参比将大比例尺土壤普查成果转换成系统分类体系是可行的,可以满足1∶10万的系统分类亚类制图要求.浙江省土壤参比后归属于8个土纲,以雏形土土纲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31.3%;人为土次之,占总面积的21.4%,有机土面积最小.在系统分类土纲层次,土壤区域分布规律较为明显.研究结果对指导土壤系统分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省域范围的系统分类制图提供了范例.【期刊名称】《土壤学报》【年(卷),期】2013(050)002【总页数】8页(P260-267)【关键词】发生分类;系统分类;分类参比;土壤数据库;制图【作者】荆长伟;章明奎;支俊俊;林声盼;吴嘉平;倪治华;徐进;陈红金【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310058;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310058;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310058;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310058;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310058;浙江省土肥站,杭州 310009;浙江省土肥站,杭州 310009;浙江省土肥站,杭州 3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从目前土壤分类发展趋势来看,以诊断层、诊断特性为基础的系统分类代表了当前土壤分类的主流。
我国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土壤系统分类的研究,在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为代表的全国37 家单位的努力下,历时20 年,完成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hinese Soil Taxonomy,CST)高级分类单元的制订,实现了我国土壤分类从定性向定量的跨越[1]。
我国紫色土的系统分类与发生分类参比研究作者:董艳芳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6年第22期摘要:该文首先对紫色土的分布、成土条件及形成特点进行简要介绍,进而对紫色土系统分类和发生分类进行了参比分析,然后对发生分类下同一亚类典型分布点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相较于土壤发生分类,系统分类各级分类单元的分类标准更为明确具体,实际应用价值更大。
关键词:紫色土;系统分类;发生分类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2-0069-03Abstract:Firstly,the distribution of purple soil,the formation of soil conditio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were instructed briefly in this study. Then the systematic-classification and occurrence-classification of purple soil were analyzed. Then the data of the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under the same sub-classification of typical distribution point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taxonomy classification system at all levels is more clear and specific taxa under systematic-classification,compared with the soil occurrence-classificati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systematic-classification was bigger.Key words:Purple soil;Systematic-classification;Occurrence-classification紫色土是热带、亚热带紫红色岩层直接风化形成的A-C型土壤,其理化性质与母岩组成直接相关,土层浅薄,剖面层次发育不明显,仍为初育阶段。
中国两种土壤分类系统之比较李雪霏土壤分类是土壤科学水平的反映,随着土壤学研究的深化和研究方法的进步,土壤分类也在不断发展。
1978年5月中国土壤学会召开了全国土壤分类学术交流会,讨论了我国土壤分类的指导思想、分类依据、土壤命名及土壤分类系统等重大问题,拟定出土壤分类草案。
经进一步补充与修改后,草案被采用为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分类暂行方案。
这个分类系统一般被认为属于发生学分类系统。
而7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开始引起中国土壤学界的重视。
传统的发生学分类法在实践中日益暴露了其缺点。
中国土壤学家吸取了以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土壤分类经验,充分注意中国土壤的特色,于1985年提出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初拟,并于1987年提出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二稿)”。
该系统根据诊断层和诊断特性进行分类。
发生学分类系统和诊断分类系统是现在中国土壤界并行的两种分类系统,下面我将对它们进行简要的比较。
中的三个土类。
其对于砖红壤特点的描述是“砖红壤分布于热带”,对于红壤特点的描述为“红壤发育于亚热带干湿季比较明显的地区及排水良好的地形部位”,而对于赤红壤特点的描述为“赤红壤区的气候、生物条件介于红壤和砖红壤地区之间”。
【2】而在诊断分类法中,土纲的划分是严格按照土纲检索表自上而下的顺序对土壤诊断层特征进行归类的。
其中涉及到的土纲检索信息有以下几条:5.其他土壤中有上界在土表至150cm 范围内的铁铝层。
铁铝土( Ferralosols)11.其他土壤中有上界在土表至125cm 范围内的低活性富铁层。
富铁土( Ferrosols)12.其他土壤中有上界在土表至125cm 范围内的黏化层或黏磐。
淋溶土(Argosols)13.其他土壤中有雏形层;或矿质土表至100cm 范围内有如下任一诊断层:漂白层、钙积层、超钙积层、钙磐、石膏层、超石膏层、;或矿质土表下20 - 50cm范围内有一土层( ≥10cm 厚) 的n 值< 0. 7 ;或粘粒含量< 80g/ kg ,并有有机表层;或暗沃表层;或暗瘠表层;或有永冻层和矿质土表至50cm 范围内有滞水土壤水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