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船舶救生设备
- 格式:ppt
- 大小:8.54 MB
- 文档页数:96
船舶救生设备的配置标准是什么
说起船舶救生设备,直观其意也就是说经过某些技术的应用在航行的船舶上所设置的以为了救助在海上遇到危险的海上工作人员而
特别提供的保证海上工作人员生命安全保障和帮助救助的所有船舶
设备的统称。
那么,船舶救生设备的配置标准是什么呢?
对货船:除对长度85米以下的货船,每舷配备的救生筏,其总容量为船上人员总数的100%。
如果这类救生筏不能迅速地转移到任何一舷降落下水,则应配备附加救生筏,使每舷可用的总容量能容纳船上人员总数的150%。
救生衣的配备数量:船上人员每人配备一件,驾驶室和机舱各值班人员每人增设一件。
客船上还应附加配备船上总人数5%的救生衣。
救生圈的配备:是按船舶种类及船体长度配置——不能说按船舶结构配备。
救生浮具的配备:主要在I类航区航行的客船上配置,按船员和旅客总数的3%配置。
根据1974年国际公约83年修正案的新规定,在远洋船舶所配备的救生筏(即甲型筏),其红降落伞火箭应增加为4支,并另增配橙黄烟雾2支。
所有海船均应备有供救生艇、筏用的手提无线电台,平时保存于驾驶室或电台内,在弃船救生时,按部署表规定由专人携带进艇、筏内。
国际航行的客船,如船上总人数超过199人但不足1500人,至少要有一艘机动救生艇设置无线电台,该电台装于艇内的专门舱室内,备有专用电池电源,而且艇的发动机应有供电池再充电的发电机。
救生艇手提电台:是一种手摇供电的小型无线电台,装于玻璃纤
维制的容器内,外壳涂以橙黄色,能自15m高处投入水中不致损坏且能浮于水面,总重量不超过23公斤。
海船船员基本安全培训教材第一章:前言随着海洋交通的发展,海船航行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保障海船船员的安全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本教材旨在提供全面的海船船员基本安全培训内容,以确保船员在航行过程中能够有效应对各种安全挑战。
第二章:海船航行安全指南2.1 船舶装备安全2.1.1 船舶绳索安全措施2.1.2 船舶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1.3 紧急通讯设备的操作规范2.2 航海安全知识2.2.1 灯光信号和航行规则2.2.2 海上遇险情况的应急处置方法2.2.3 遇到恶劣天气时的航行安全措施2.3 船员个人防护2.3.1 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和保养2.3.2 船员紧急逃生技巧和自救方法2.3.3 紧急情况下的深度水中呼吸器使用过程第三章:船舶应急处理3.1 火灾应急处理3.1.1 火灾报警和人员疏散方法3.1.2 火灾现场的初步扑救措施3.1.3 船员在火灾中的自救技巧3.2 漏油应急处理3.2.1 漏油事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3.2.2 快速应对漏油事故的处理方法3.2.3 懂得使用排污设备和清洁剂的正确方法3.3 水泵及排水系统操作3.3.1 紧急排水设备和排水技巧3.3.2 水泵操作注意事项及维护保养方法3.3.3 准确判断、快速处置各类漏水事故第四章:救生知识与技能4.1 船舶救生设备4.1.1 救生衣和浮力衣的正确佩戴和使用4.1.2 救生圈和救生筏的操作方法4.1.3 懂得使用浮标、发光浮标和信号笛4.2 救生艇操作与管理4.2.1 救生艇的使用步骤和逃生技巧4.2.2 救生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4.2.3 救生艇在海上的安全操作规范第五章:船舶安全管理制度5.1 船舶安全意识培养5.1.1 了解船舶安全管理规定和制度5.1.2 检查、操作与提交安全报告的要求5.1.3 参与安全演习和实操训练的必要性5.2 紧急情况下的组织与协调5.2.1 灾害发生时的组织架构和责任划分5.2.2 紧急情况下的沟通与协作原则5.2.3 灾害应急预案的执行与改进第六章:总结与展望本教材通过对海船船员基本安全培训所需内容的全面介绍,为船员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
国际救生设备规则(International Life-Saving Appliance Code)是由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性文件。
它包含了关于各种救生设备的国际标准和操作规范,是确保海上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国际救生设备规则的最新版本于2024年出版,共包括三章和五附则。
该规则的主要目的是规范和统一各种救生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标准,以及相关船舶和设备的检验和认证要求,以确保救生设备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一章介绍了国际救生设备规则的适用范围和定义,确保所有船舶都必须按照这一规则的要求配备和使用适当的救生设备。
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各种救生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要求。
这些设备包括救生艇、救生筏、救生椅和救生衣等。
规则中明确规定了这些设备的材料、结构、强度、容量和性能标准,确保它们能够在海上紧急情况下有效地救助人员。
第三章详细描述了救生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规范。
这些规则包括有关设备的装配和存放要求,以及定期检查、测试和维修的程序。
此外,规则还提供了有关救生设备标志和航行通报的要求,以确保及时发现和使用救生设备。
附则一至附则五详细规定了救生设备认证和检验的程序和要求。
这些附则包括救生设备制造商的认证要求、检验机构的资质要求,以及设备检验和维护记录的保存要求等。
国际救生设备规则的发布对于确保海上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每年都有许多航海事故发生,适当的救生设备可以帮助船员和乘客在紧急情况下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
遵守国际救生设备规则不仅是国际法律的要求,也是每位船舶所有人和运营者的责任。
国际救生设备规则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是必要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的救援技术的出现,国际救生设备规则需要不断地适应和应用最新的技术和标准,确保船舶和人员在海上的安全。
同时,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对纠正违反规则的行为的监督和制裁力度,以确保规则的有效实施。
总之,国际救生设备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确保海上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遵守这些规则,船舶和人员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并提高生存的机会。
船舶消防救⽣安全设备维护保养⼿册SQM-15 船舶消防救⽣安全设备维护保养⼿册⽬录Catalogl 修改记录R evision R ecord第⼀章灭⽕系统维护保养计划1、消防总管、消防泵、消⽕栓、包括⽔带、⽔枪和国际通岸接头(⼀)每周⼀次(1)检查主消防泵,保持良好状态。
(2)检查应急消防泵:为冷启动配备的加热装置;专⽤燃油⾜够供泵在最⼤负荷下运⾏⾄少3⼩时,在机舱外储备⾜够燃料供泵再运⾏15⼩时;启动系统和/或⽌回阀的运⾏状况,截⽌阀和考克的⼯况。
检查泵浦在所需要的压⼒下的运⾏状况(20分钟);应急消防泵处所:泵处所四周被隔热,如与机舱直接相通,设有⽓闸或远控⽔密门且⼯作正常。
⽔带箱的铰链正常,每个⽔带箱均配备扳⼿,⽔带存放位置合适、数量符合防⽕控制图的要求,⽔带密封圈正常。
消防⽔带箱附近有⽔枪,所有⽔枪处于⼯作状态,⽔枪数量⾜够,系两⽤⽔枪(喷雾/⽔柱)。
有⾜够的消防栓和⽔带接头,开关正常。
消防总管在有压⼒下⽤⼩锤检查,特别注意:污泥易积聚的地⽅、易腐蚀的地⽅及检查通向机舱的消防总管上的截⽌阀是否正常。
国际通岸接头应配有标准法兰盘,四套螺栓和螺母,⼀个密封圈。
(三)每季度⼀次⽔灭⽕系统的各开关、阀件检查、加油活络,⽔带检查、重卷。
⽔灭⽕系统的喷⽔系统操作须知是否永久显⽰,检查给⽔泵在系统压⼒下降时的⾃动启动功能,管系是否有腐蚀或渗漏迹象,机舱外部的分配器应处于良好控制状态,随机检查喷嘴状况。
(四)每半年⼀次除锈,补油漆、标志。
(五)每年⼀次全⾯除锈,油漆,重做各类标志。
检查消防泵、应急消防泵马达的风叶、连接轴;紧固接线柱、检查接线盒。
马达控制箱:紧固接线柱、检查过载继电器、清洁继电器接触器。
检查应急消防泵的电磁阀动作时间,检查活络限位开关。
检查消防泵、应急消防泵的考必令。
全⾯检查⽔消防系统各部件的性能,并进⾏完整的效⽤试验和⽔压试验。
接受船检的[年度检验] 。
(六)每2..5年⼀次必要时,拆检消防泵、应急消防泵。
船舶救生设备操作规程1.救生(助)艇及其降落设备操作规程本船左右舷各配备一艘救生艇,救生艇生产厂家为船艇制造有限公司,型号为22TECB。
定员28人,尺寸为L6.5m X B 2.3m X D 1.2m.其中左舷的2号救生艇兼做救助艇。
1.1救生艇释放操作方法如下(正常释放):1)拔出充电插头。
2)拔出索紧销(刹车销)。
3)带好艇艏缆。
4)松开艇架夹箍。
5)人员登艇。
6)拉遥控拉索,下降艇身至水面(注意在旋出本艇时,不可以做细微调整。
)7)启动艇机(在落水之前启动艇机)。
8)拉下自动脱钩装置脱钩。
9)脱掉艇艏缆,驶离大船。
1.2救生艇自动脱钩操作方法:1)救生艇降至水面后通过防护罩“A”观察,确认旋纽“C”处于打开位置;2)从释放手柄上拔出安全销“B”;3)将释放手柄从“D”位置向后拉至位置“E”,吊钩被自动释放。
1.3如果救生艇不能到达水面,驾驶员可以进行应急操作,操作方法如下:1)驾驶员下发进行释放指示;2)警告乘员必须扶好和抓牢;3)从释放手柄上拔出安全销“B”;4)除去防护罩“A”,在紧急状态下打破玻璃罩;5)用左手将旋纽“C”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开启,右手将释放手柄从“D”位置向后拉至位置“E”,吊钩被释放。
1.4救生艇吊钩复位方法如下:1)将前后钩头转动至关闭位置,可通过前后挂钩锁紧指示指针观察确认锁紧;2)将旋纽“C”顺时针方向旋转只关闭位置;3)将释放手柄从“E”位置向后拉至“D”位置;4)插上安全销“B”;5)前后艇员用力拨动钩头确认已吊钩已复位。
1.5救生艇回收方法如下;1)乘员转动吊钩钩头到完全关闭的位置,使钩头完全复位2)驾驶员根据“吊钩复位说明”进行复位。
3)驾驶员检查释放手柄在锁紧位置并且安全销已经插好。
4)驾驶员发出信号,缓慢提升救生艇。
5)当救生艇被刚好离开水面时,驾驶员发出信号停止提升。
6)驾驶员检查确认拉杆已经复位,乘员检查确认每个吊钩尾端与半圆柱销正确贴和。
7)如果一切正常,驾驶员发出信号将救生艇提升至安放位置绑牢。
船舶救生设备管理概述1. 引言船舶救生设备是指在海上遇到危险情况时,用于保障船员人身安全和实现船舶紧急避难的设备。
对于船舶救生设备的管理,是船舶安全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本文将从船舶救生设备的定义、重要性、管理原则和具体管理要求等方面进行概述。
2. 船舶救生设备的定义船舶救生设备是指在海上紧急情况下,用于保障船员人身安全和实现船舶紧急避难的设备。
主要包括救生艇、救生筏、救生衣、救生圈、救生腰带等。
这些设备的设计和使用要符合国际海事组织(IMO)发布的国际公约和规则,以确保其安全可靠。
3. 船舶救生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船舶救生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合理有效地管理船舶救生设备可以保障船员人身安全,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快速、有效的救援。
合格的船舶救生设备不仅是船舶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船舶获得国际航行证书的必备条件。
4. 船舶救生设备管理的原则船舶救生设备管理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4.1 安全第一原则船舶救生设备的管理必须以安全为第一原则。
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着确保船舶救生设备的安全可靠展开,包括设备的选购、安装、维护和更新等。
4.2 法规合规原则船舶救生设备的管理必须符合国际和国内的法规要求。
各国都有自己的航海法规和安全标准,船舶救生设备管理必须以此为基础进行,确保符合相关的法规要求。
4.3 有效性原则船舶救生设备的管理必须保证其有效性。
管理措施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发挥应有的作用,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援。
4.4 可持续性原则船舶救生设备的管理必须具备可持续性。
船舶救生设备需要定期检查、保养和更新,确保其性能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应对紧急情况。
5. 船舶救生设备管理的具体要求为了有效地管理船舶救生设备,以下是船舶救生设备管理的一些具体要求:5.1 设备选购与安装船舶救生设备的选购和安装必须符合国际和国内的法规要求。
在选购设备时,应该选择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设备,并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船舶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保障船员和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我国所有船舶及其设备操作人员。
第三条船舶设备操作人员必须遵守本规程,确保船舶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四条船舶设备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定期接受培训。
第二章船舶设备分类及操作要求第一节船舶动力设备第五条船舶动力设备包括主机、辅机、发电机、燃油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等。
第六条操作要求:1.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主机、辅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2. 操作前,检查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确认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表等仪表指示正常;3. 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擅自改变操作参数;4. 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船长或轮机长;5. 操作结束后,关闭设备,做好清洁保养工作。
第二节船舶航行设备第七条船舶航行设备包括雷达、导航仪、自动雷达标绘仪、GPS、陀螺罗经等。
第八条操作要求:1.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各种航行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2. 操作前,检查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确认天线、电缆、显示器等部件完好;3. 操作过程中,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准确、可靠;4. 发现设备故障,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船长或轮机长;5. 操作结束后,关闭设备,做好清洁保养工作。
第三节船舶通信设备第九条船舶通信设备包括无线电发射机、接收机、卫星通信系统、有线电话等。
第十条操作要求:1.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各种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2. 操作前,检查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确认天线、电缆、电源等部件完好;3. 操作过程中,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通信畅通;4. 发现设备故障,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船长或轮机长;5. 操作结束后,关闭设备,做好清洁保养工作。
第四节船舶救生设备第十一条船舶救生设备包括救生艇、救生筏、救生衣、救生圈、救生绳、救生钟等。
第十二条操作要求:1.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各种救生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性能参数;2. 操作前,检查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确认救生设备数量、种类符合规定;3. 操作过程中,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救生设备随时可用;4. 发现设备故障,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船长或轮机长;5. 操作结束后,关闭设备,做好清洁保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