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流入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46.00 KB
- 文档页数:16
“热钱”流入的影响及政策建议2002年以来,随着金融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增加,国内资产价格上涨等,大规模的“热钱”涌入我国。
2007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正深度改变着全球资金的配置方向和规模。
它借助一些渠道大量流入我国境内,抬高了相关资产的价格。
推高股指、拉高房价使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大。
如果这些“热钱”发生逆转将会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研究热钱的规模以及对我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影响,认为应该通过控制热钱流动规模,对热钱进行疏堵结合的方法控制引导并利用。
理论分析方面,主要介绍了热钱的来源、特征、进出我国的原因、渠道、流向以及国际热钱对我国股票市场及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结论及建议,一旦热钱流出,预警指标发生变化,要及时防控流动性风险。
标签:热钱流动;股市楼市;相关建议2002年以来受到各种经济指标因素的影响,如利率、汇率、人民币升值预期、国内资产价格上涨,大量境外热钱流入国内,其中不排除出于套利和投机目的的资金流入。
这是国家外汇管理局首次承认“热钱”的存在。
2007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我国经济也受到严重影响。
我国外汇储备购买的美国债券约3700亿美元,这些债券存在着较大的足额兑付风险。
同时,国际上出现流动性紧缩,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减少,我国企业对外投融资受到较大的影响。
2009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回暖,全球经济复苏,特别是我国经济增长,率先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影,美元贬值,追逐利益的动机正催促国际热钱流入我国。
我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比2008年增长了23.28%,为23992亿美元。
2009年全年我国外汇储备共增加4531亿美元,这里就有一部分是投机性热钱的流入。
分析发现,2009年我国贸易顺差与外商直接投资共计新增2861亿美元,其中不可被解释的短期资本流入超过1670.22亿美元,显示出热钱的流入。
1、对热钱的定义热钱又称投机性短期资本,即只为追求最高报酬且以最低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一种投机行为。
浅议我国房地产受国际热钱的影响作者:喻才益来源:《卷宗》2015年第06期摘要:在我国几十年的发展中,经济建设始终是中心,经济发展是史无前例的,入世后面向全世界的姿态更是开放。
这些年房地产活跃着我国经济,其中不乏国际热钱明显的推波助澜。
国际资本在全球化的大潮下加速流动,有相当数量是国际热钱,在房地产的暴利与人民币预期升值的推力下,不少资金都流入这一产业,这必然使房地产受国际热钱冲击而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国际热钱;传导机制;撤离我国住房消费实际上已提前不少,人均住房面积、住房自有率甚至比有的发达国家都高。
住房对中国人来说情结特殊,从现实看,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加,地少人多,举世瞩目的经济贡献,加速了城市化,家庭趋向小型化,消费意识渐渐超前,这引发了需求膨胀,并且刚性需求大。
另外,国际买房者的购房目的并非在于居住需求,完全属于一种投资或投机驱动,房价上升时他们簇拥而上,进一步拉高房价。
房价的涨势又让原来的观望者前仆后继,大量资金在这种放大效应下络绎不绝的流向房地产,如此一来房价炙手可热就不难理解。
除上述因素外,上涨的房价背后另有无形的推手——国际热钱。
很多专家对界定国际热钱的概念、规模大小、流入的方法及渠道等都有了不少探索,但从当前看人们对它的认识更多的在定性层面,只是大概知道它是什么,我们应该深思它所引发的潜移默化的不利影响及化解思路。
1 国际热钱影响房地产的传导机制国际热钱通过两个传导机制影响房地产,一个是直接机制,也就是国际热钱直接流入一个国家的房地产,直接影响着该国房地产的价格及供求,另一个是间接机制,国际热钱在一个国家通过货币供应、利率水平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与价格。
1.1 国际热钱直接影响房地产的传导机制国际热钱在一个国家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与价格,实际就是国际热钱在一个国家通过不同途径直接开发房地产,其方式就是投资房地产企业,比如购买房地产企业的债权或股权,或者购买房地产市场中的物业,包括收购烂尾楼、收购大宗物业及零散物业等。
热钱流入的利与弊目前我国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是3%,而美国联邦基准利率是0.08%。
流入的热钱只要存放在银行,每年就获取2.92%的收益。
黎友焕最近一个月以来,全球多家央行相继宣布降息,欧盟、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重要经济体纷纷进一步采取宽松货币政策。
中国金融市场坚挺,境外热钱虎视眈眈。
通常所说的热钱,一般又称“境外热钱”。
这些来自港澳台和国外的资金主要采取短期投机的方式快速进出内地以逐利,具有高收益性与风险性、高信息化与敏感性、高流动性与短期性、投资的高虚拟性与投机性、高破坏性等特征。
热钱不仅包括来自国外和港澳台的短期投机资金,还包括从境内流出又通过各种途径流回境内的短期投机资金。
由于热钱是具有逐利性的国际流动资本,因此它迟早将连本带利返回境外。
热钱的产生是信用货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由于信用货币只是政府以法律手段强制规定的价值符号,本身并没有价值,这使得纸质货币投放的成本极小。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为了自身利益纷纷不计后果地投放巨量货币,导致世界各地流动性日趋过剩,通货膨胀日益严重,从而酝酿出大规模保值增值的短期投机资金。
同时,个人财富增加和企业运营过程也会产生闲置资金。
为了规避通货膨胀风险,这些资金也非常有可能加入到短期投机中来,从而演变为热钱。
金融和房市面临压力据央行数据显示,1至3月,我国新增外汇占款数额分别为6836.58亿元、2954.26亿元和2363.02亿元,外汇占款的持续增加从侧面反映出热钱涌入我国的态势。
据估算,1至3月每月流入我国境内的热钱规模分别为704.69亿美元、235.67亿美元和260.61亿美元。
热钱入境后,哪里的利润高就流向哪里——既可能存放在银行,坐等汇差和利差收益,也可能投入楼市、股市或商品市场。
这波热钱入境后,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金融体系以及房地产市场都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013年我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为7.7%,虽然低于预期,但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相比,增长态势较好,这容易吸引热钱涌入我国境内。
l§鬈囊国际“热钱”对中国市场的冲击杨兰(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四川成都611130)理论科学[搐要]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面临着升值的压力,FD I迅速增长,国际“热钱”不断涌入中国,使得中国外汇储备大量增长,国际收支出现双顺差。
分析境外热钱进入我国的原因、渠道和对我国金融市场、股市和楼市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
【关键词]国际收支国际“热钱”FD I中圈分类号:FB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720181一012006年初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持续上升,外汇储备迅速增长,2004年国家外管局的公告显示:截至2004年9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514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其中,1至9月新增的外汇储备额达到了1113亿美元.而至2004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
2007年一季度,中国新增外汇储备1357亿美元,而同期贸易顺差仅为464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159亿美元,差额达734亿美元,占新增外汇储备的一半以上。
而根据海关、商务部公布的上半年数据,2007年增长的外汇储备中,有1209亿美元至今无法准确地判断其来路。
分析人士认为。
1209亿美元主要是各种渠道混入中国的国际“热钱”。
一、热钱定义。
热钱”也叫游资,或叫投机性短期资本。
热钱是以套利为目的,不是有效资本。
其流动在市场上,只是为了套利,大规模的游资会使目前经济繁荣显得更加活跃,企业融资更容易,投资增加。
但是一旦游资撤走,就会给经济带来巨大的打击。
二、慧钱涌入的原园(一)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近年来人民币面临着升值的压力,大量境外热钱流入我国,以期望获取汇率调整后的收益。
还使得境内外资企业和外籍人士近年来的结汇量快速增加,转化成人民币投向境内市场。
人民币加息更加刺激了国际热钱的涌入。
中国外管局认为,人民币加息后部分银行、企业和个人的外汇资金违规结汇,导致了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影响了国际收支平衡。
2011年第4期□/宋怡博浅析国际热钱流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一、国际热钱流入我国的现状(一)国际热钱流入我国的动因⒈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向好在追逐利益的同时保证资本的安全性是国际热钱的特性之一。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年均GDP 增长率在9.5%以上。
新世纪的头10年,我国的增长率已经超过了10%,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及时、果断地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积极抵御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趋势。
因此,在我国良好的投资背景下,就吸引了国际热钱逐步流向我国。
⒉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预期逐利是国际热钱的根本属性,而人民币汇率预期持续升值是国际热钱逐利的重要手段,是国际热钱流入我国的重要原因。
自从2005年7月汇改前到2010年12月初,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1美元兑8.28元人民币到1美元兑6.68元人民币,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24%,这给国际热钱流入我国增添了重要动力。
⒊人民币与世界主要货币间的利差加大增值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热钱的首要目标,而国家间的利率差则是国际热钱流动的首要原因。
2010年11月初,美联储公开宣布联邦基准利率依旧维持在0-0.25%区间不变,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超低利率不变;欧元区国家自2009年5月以来一直维持在1%的历史最低水平;日本从2010年10月份把利率从0.1%降至0-0.1%,接近零利率,而我国在2010年10月一次加息,12月再一次加息,并在11月一个月内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美联储联邦基准利率与我国上海同业隔夜拆借利率的差额不断走高,这必然会引发国际热钱持续不断流入我国。
⒋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价格上涨作为一个新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楼市与股市都才刚刚起步,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升值空间。
自2009年以来,随着刺激经济的相关政策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开始探底回暖,市场流动性逐步宽松,带动了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上涨。
同时,美联储与2010年11月3日宣布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是继2008年底第一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又一次以购买长期国债回笼资金再投资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强劲复苏。
热钱流入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摘要】热钱(hot money),又称游资,或叫投机性短期资金。
2005年7月我国启动新一轮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预期吸引了大量的热钱流入国内,同期中国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
本文运用var模型和grange检验法,采用2006—2010年的月度数据对全国房地产价格波动与热钱规模进行实证研究。
得出结论:热钱规模数据是平稳的而房地产价格指数是一阶差分平稳数据;热钱规模与房地产市场之间存在一个协整方程关系,但二者又不是格兰杰因果关系;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发现,房地产价格指数在上期若偏离均衡水平,在本期将以5.17%的速度向均衡水平恢复,符合误差修正模型的要求,但模型同时显示热钱流入对房地产市场有负面的冲击作用;脉冲分析表明房地产市场主要受其自身因素影响,而热钱流入的影响非常微弱,从长期来看可以忽略不计。
【关键词】热钱房地产价格 var模型 grange检验一、前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还历历在目,2007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并迅速波及全球,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
每次金融危机爆发的背后人们总能隐约看到国际热钱的身影,对热钱的爱与恨,是当前学术界与实务界不得不关注的一个话题。
2005年7月自我国启动新一轮汇改以来,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和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吸引了大量的国际热钱流入,与此同时,我国房地产价格不断飙升。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国家外汇储备为28373亿美元,比去年年末增加448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fdi比去年增加157亿美元;贸易顺差与上年持平,对比发现其中存在4000亿美元的不可解释短期流动资本,剔除外汇储备利息收入与美元贬值影响,还存在大量的投机性热钱流入。
2006年、2007年北京房屋销售价格平均增长9%、11%,广州同期上涨12%、16%,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热钱撤出中国,房价升值速度放缓,但2009年下半年开始房价又进入新一轮的飙涨期,国内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幅远远高于二、三线城市,尤其是高档别墅和商业地产炒势猛烈。
热钱流入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及应对措施【摘要】随着中美利差的逐步缩小,热钱流入中国已成了无法避免的事实,然而如何避免热钱的流入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的震荡一直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热钱流入的原因,寻求合适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热钱中美利差流入渠道解决方案一、关于热钱国际上虽然对“热钱”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都基本反应了其主要的特点,即:(1)“热钱”是国际间专门从事牟利活动的短期资金,其主要特点是流动频繁,集中活动于投机性产业(如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等)。
(2)驱动“热钱”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各国的利率差别、各国间的汇率变动以及某国投机行业的盈利空间。
因此,当一国利率上升、汇率看涨或投机行业迅速发展时,“热钱”将大规模入境进行套利,导致该国投机行业急剧膨胀;相反,在以上领域看跌的情况下,“热钱”将全面、迅速撤出,极可能引起该过的金融波动甚至是经济危机。
而现如今的中国国内的资本市场环境更是滋生热钱流入的温床: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升值预期已经吸引了国际游资大量进入;面对美联储为刺激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而连续下调利率,中国的央行仍然为抑制通胀而持续提高存款利息,进一步缩小了中美的利差空间,更加助推了国际投机者将游资输入中国的动力;另一方面,中国国内资本市场从2005年来的复苏加上房地产市场暴利的吸引,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热钱”流入中国。
二、热钱流入中国的原因1.对美元加息周期将结束预期和对我国经济的好。
在美元第16次加息后,国际资本普遍预期美元将结束其加息周期,因而第16次美元加息非但没有促使美元升值,反而呈加速贬值之势。
在此形势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人民币资产有加速升值的趋势、一直被低估的资产价值以及资本市场正在逐步开放的局势,促使全世界的热钱开始盯紧人民币资产。
在美国货币政策滋养下的热钱,将可能长期驻扎在中国,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2.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
任何一个国家汇率的变动都会吸引国际游资涌人逐利。
热钱流入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影响——基于VAR模型的探讨作者:吴俊生李斌摘要:2005年7月我国启动新一轮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预期吸引了大量的热钱流入国内,同期中国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
本文运用VAR模型和Grange检验法,采用2006-2010年的月度数据对全国房地产价格波动与热钱规模进行实证研究。
得出结论:热钱规模数据是平稳的而房地产价格指数是一阶差分平稳数据;热钱规模与房地产市场之间存在一个协整方程关系,但二者又不是格兰杰因果关系;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发现,房地产价格指数在上期若偏离均衡水平,在本期将以5.17%的速度向均衡水平恢复,符合误差修正模型的要求,但模型同时显示热钱流入对房地产市场有负面的冲击作用;脉冲分析表明房地产市场主要受其自身因素影响,而热钱流入的影响非常微弱,从长期来看可以忽略不计。
关键词:热钱;房地产价格;VAR模型;Grange检验作者1:吴俊生单位:广东省广告股份有限公司作者2:李斌单位:汕头大学研究生院邮箱:okandylee@1一、前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还历历在目,2007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并迅速波及全球,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
每次金融危机爆发的背后人们总能隐约看到国际热钱的身影,对热钱的爱与恨,是当前学术界与实务界不得不关注的一个话题。
2005年7月自我国启动新一轮汇改以来,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和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吸引了大量的国际热钱流入,与次同时,我国房地产价格不断飙升。
截止2010年12月31日,国家外汇储备为28373亿美元,比去年年末增加448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FDI比去年增加157亿美元;贸易顺差与上年持平,对比发现其中存在4000亿美元的不可解释短期流动资本,剔除外汇储备利息收入与美元贬值影响,还存在大量的投机性热钱流入。
2006年、2007年北京房屋销售价格平均增长9%、11%,广州同期上涨12%、16%,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热钱撤出中国,房价升值速度放缓,但2009年下半年开始房价又进入新一轮的飙涨期,国内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幅远远高于二、三线城市,尤其是高档别墅和商业地产炒势猛烈。
大量热钱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通过购买人民币资产(主要是房地产和股票)进行短期资本投机,以获得国内资产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双重收益。
从短期看,热钱的流入繁荣了我国资本市场,推动了经济发展;从长期看,则会催生堆积资产泡沫,一旦热钱大规模抽离,很可能导致资产泡沫迅速破裂,对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由于房地产市场不仅是一个国家最主要的资本市场之一,同时又关切到民生福祉,房地产市场的剧烈波动,将会对国民经济乃至国家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较为准确估计流入我国境内的热钱规模并研究其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从而对宏观调控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理论分析与模型设定1.理论分析热钱作为一种投机性流动资金,其投资对象主要是股票和房地产及金融衍生品。
热钱进出一国的动机主要是赚取高额收益和规避政治风险,其追逐短期利润的特征最为明显。
热钱赚取高额利润的惯用手段是在短期内大量流入某国、特别是流入其资本市场,推动资产价格的上涨,并在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后择机抛出,赚取资产溢价后带来的差价收益。
热钱对中国资产价格的影响机制如下:首先,中国实行资本项目强制结汇的政策,进入中国境内的外资必须兑换成人民币,热钱的大量流入首先引起外汇储备增加从而外汇占款增加,在没有采取相应对冲措施或者对冲措施不充分的情况下,这种外汇占款的增加又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使总货币供给增加,大量的货币投放导致流动性过剩并使资金大量流入资产市场,促使资产价格上涨;其次,热钱在短期内大量流入资本市场,直接购买房地产等,将抬高房地产价格,助长经济泡沫,推动非居民机构和个人购买资产的比例不断增加,在“羊群效应”下大规模的民间资金纷纷跟风买入大量资产,推动国内资产价格持续上涨。
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和资产市场持续升温等多重利益刺激下,数量巨大的热钱不断流入到中国。
200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显示受房价快速上涨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境外资金通过多种渠道进入上海、北京等热点区域房地产市场。
2005年汇改以来,资产价格大幅度持续上涨,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尤为明显,其中北京、上海、广州的房地产价格上涨最为显著。
具体而言 ,热钱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有三种途径:第一,直接购买大量房产,刺激房价不断上涨。
例如2005年2月,摩根斯坦利耗资两亿美元买下上海世界贸易大厦,当时均价3000美元/平米,而到2006年5月价格上涨至约4000美元/平米,一年多时间上涨约30%。
第二,境外热钱凭借资金优势与国内房地产商“合作”,推动房价上涨。
由于部分房地产商融资困难,热钱又有进入房地产市场的愿望,双方一拍即合,例如美国华平投资集团就先后投资广东富力地产、上海中凯地产等地产商,地产商有钱之后通过高价拿地制造繁荣假象并借此抬高房价。
第三,热钱进入水泥、钢材等与房地产相关的原材料行业,导致房地产的建筑成本大幅度上涨。
无论哪一种途径,热钱都会推动房价上涨,助长资产泡沫。
在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的强大“示范效应”下,会吸引更多的外资及国内民间资金进入,在房价持续上涨的同时泡沫也越来越大,一旦泡沫破裂就可能对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同样,热钱的撤离也会导致房地产市场的调整。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上述三大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扭转了长时间的上涨局面,甚至出现了大跳水的情况,这与同期有数目巨大的热钱流出不无关系。
2.模型设定VAR向量自回归模型是在对结构化模型批判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VAR模型最大的特点是模型中没有内生和外生变量之分,所有的变量都被看做内生变量,对模型系数不施加任何约束,即每个方程都有相同的解释变量——所有被解释变量若干期的滞后值。
本文在房地产价格指数与热钱规模之间建立模型并进行计量检验,以全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指数月度数据为样本,对房地产价格与热钱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由于模型中采用的数据是时间序列数据,因此本文首先进行平稳性ADF检验;然后建立热钱对房地产价格指数影响的协整方程,并对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Grange检验,并通过建立误差纠正模型确定热钱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程度。
3.样本数据与变量说明本文将样本选为2006年1月到2010年12月共60个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
以房地产价格指数RE 和热钱规模HM这两个指标为变量,所有数据均来自官方公布的统计资料或由统计数据计算得到。
其中外汇储备数据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各城市房地产价格指数来自国家发改委网站,出口额和进口额数据来自商务部网站,部分数据由wind数据库整理而得。
(1)热钱规模HM。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和科学性,本文对热钱估算方法采用“热钱规模=调整后的外汇储备增量-调整后的贸易顺差-调整后的外商直接投资FDI”。
其中,调整后的外汇储备增量=名义外汇储备增量-外汇储备投资收益-汇率变动损益;外汇储备投资收益=上月末外汇储备额*2.4%/12;汇率变动损益=上月末外汇储备*30%*欧元对美元增值幅度/12;调整后的贸易顺差=名义贸易顺差*50%;调整后的外商直接投资=名义外商直接投资*(1-12%)。
通过上述测算公式,估算出流入中国的月度热钱规模见表1。
表1 热钱规模月度数据单位亿美元时间热钱规模时间热钱规模时间热钱规模2006-01 103.36 2007-09 185.00 2009-05 575.66 2006-02 19.88 2007-10 -64.84 2009-06 -257.32 2006-03 109.71 2007-11 113.78 2009-07 40.67 2006-04 78.74 2007-12 103.54 2009-08 176.80 2006-05 119.28 2008-01 550.78 2009-09 409.15 2006-06 -104.05 2008-02 509.14 2009-10 407.72 2006-07 35.08 2008-03 177.13 2009-11 427.49 2006-08 6.62 2008-04 462.86 2009-12 -267.32 2006-09 -32.68 2008-05 153.05 2010-01 235.57 2006-10 29.59 2008-06 23.74 2010-02 -108.52 2006-11 111.56 2008-07 73.50 2010-03 415.91 2006-12 44.42 2008-08 57.56 2010-04 543.49 2007-01 99.99 2008-09 364.71 2010-05 -953.76 2007-02 341.31 2008-10 -444.11 2010-06 379.70 2007-03 374.27 2008-11 122.35 2010-07 330.04 2007-04 311.02 2008-12 1094.58 2010-08 -402.23 2007-05 164.08 2009-01 -588.97 2010-09 749.26 2007-06 236.80 2009-02 143.62 2010-10 720.29 2007-07 303.50 2009-03 24.13 2010-11 -143.06 2007-08 -93.62 2009-04 412.46 2010-12 502.80(2)房地产价格指数RE。
房地产价格指数来源于wind数据库,均设去年同期价格指数为100。
表2 全国性房地产价格指数时间价格指数时间价格指数时间价格指数2006-01 105.80 2007-09 109.40 2009-05 98.90 2006-02 105.80 2007-10 109.80 2009-06 99.50 2006-03 105.00 2007-11 110.90 2009-07 100.40 2006-04 105.70 2007-12 110.40 2009-08 101.60 2006-05 105.70 2008-01 111.20 2009-09 102.60 2006-06 106.30 2008-02 110.80 2009-10 103.70 2006-07 106.20 2008-03 110.60 2009-11 105.80 2006-08 106.00 2008-04 110.10 2009-12 108.20 2006-09 105.70 2008-05 109.50 2010-01 110.10 2006-10 105.70 2008-06 108.50 2010-02 111.60 2006-11 105.30 2008-07 107.40 2010-03 112.60 2006-12 105.90 2008-08 105.80 2010-04 113.802007-01 105.70 2008-09 103.80 2010-05 113.502007-02 105.60 2008-10 101.80 2010-06 112.60 2007-03 105.90 2008-11 100.30 2010-07 111.50 2007-04 105.20 2008-12 99.52 2010-08 110.40 2007-05 106.30 2009-01 98.90 2010-09 110.10 2007-06 106.90 2009-02 98.50 2010-10 109.50 2007-07 107.70 2009-03 98.30 2010-11 108.30 2007-08 108.40 2009-04 98.50 2010-12 108.00(3)汇率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