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病人常见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1噎食的防范与护理2木僵病人的
- 格式:ppt
- 大小:137.00 KB
- 文档页数:15
第四章精神疾病患者急危状态的防范与护理【学习要点】1.暴力行为的概念、发生的征兆和预防措施2.自杀的概念及类型、防范与护理措施3.出走患者发生的征兆和预防措施4.噎食的概念及吞食异物的防范与护理5.木僵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精神科危机状态指的是精神疾病患者突然发生的、个体无法控制的、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或财物的一种状态。
包括暴力行为、自杀自伤、出走、噎食及吞食异物、木僵等。
精神科危机状态导致的后果极其严重,处理起来也非常复杂。
因此,精神科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对精神科危机状态的防范工作有清晰的认识,以高度的责任心预防危机事件的的发生,当危机事件发生时及时作出有效的处理。
第一节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一、概念暴力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强烈的攻击性伤害(致伤、致残、严重者可以致死)或对物的破坏性行为(破坏建筑或毁坏财产,引起轻重不等的经济损失)。
兴奋冲动,伤人毁物,甚至杀人放火等暴力行为,亦常见于精神病患者。
暴力行为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紧急情况,必须立即处理。
精神科的暴力行为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酒滥用、药物依赖、癫痫性精神障碍、人格障碍、病理性激情等患者,是精神科最常见的危机状态。
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除对已实施的暴力行为立即处理外,还应重视及时发现潜在的暴力行为先兆,如患者发出言语威胁或作出攻击姿态时。
对于这类患者,应立即采取适当措施,方可有效防范暴力行为发生。
首先应冷静对待,及时取得在场家属的理解支持,必要时请保安人员以及其他人员协助与支持,而后根据实际情况接触患者。
二、防范与护理(一)护理评估1.发生暴力行为原因的评估(1)精神症状大多数的患者在行使暴力时都处于精神症状控制下,最常见的是妄想与幻觉。
其中与杀人有关的精神症状以妄想最多见,其次为思维逻辑障碍、幻觉、突然冲动与病理性激情等。
在受妄想内容影响或处意识障碍下出现的冲动伤人行为往往是突发性的,难以预料。
精神科病人噎食的预防和护理噎食指食物堵塞咽喉部或卡在食道的第一狭窄处,甚至误入气管,引起呼吸窒息。
精神病人发生噎食窒息者较多,其原因多是服用抗精神病药发生锥体外系副反应时,出现吞咽肌肉运动不协调而使食物误入气管[1]。
病人在进食中突然发生严重呛咳、呼吸困难,且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紫者,即可能是噎食窒息。
噎食很可能是由于抢食、暴食所致或是药物不良反应或癫痫病人在进食时抽搐发作,或药物反应致咽喉肌运动失调所致1预防1.1加强健康教育对健康饮食开展指导:规律、均衡、适量、小口喂食、细嚼慢咽、饭前先喝少量汤,口中含有食物时应避免大笑、讲话、行走或跑步。
发现面、颈部或吞咽不舒适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指导病人自救处理方法。
1.2注重开餐工作开餐时加强观察病人的食量、食速及体位,暴饮暴食的要加以控制数量和速度,小口送食。
出现吞咽困难、面肌痉挛、唇舌震颤等症状者,要给予稀、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缓慢进餐、协助喂食、不可催促病人,忌食馒头、饼及坚硬的、长条、大块食物,若须吃可将馒头、饼泡在汤或牛奶、豆浆中充分软化、捣碎成半流质,长条、大块的食物切成细块充分咀嚼。
1.3心理护理当病人出现锥体外系症状时,可能出现恐惧、焦虑、紧张、丧失信心、失眠、拒食等情绪反应,医1.4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配合抢救。
2临床表现3护理抢救措施助患者吐出食物。
急救术:当患者窒息状态时就地将患者置于侧卧,用手或双手在患者腹部向胸部上方推压,冲击次,反复进行,此法突然增大了腹内压力,也是利用膈肌向上的冲击力,使阻塞气道的食物上移或排出气管。
严重窒息状态:应立即将患者体位改为平卧,垫高双肩,使头部后仰,急取粗穿刺针在喉兴奋剂。
③在自主呼吸恢复后,缺氧症状未缓解,立即给予氧气吸入,直至完全恢复正常为止。
④补液、增加机体需要量。
3.43.2做好心理护理患者饮食时突然发生窒息状态,意识模糊,毫无心理准备。
当患者意识恢复后回忆起窒息情景时往往感精神紧张焦虑,有害怕心理,对再次进食易产生恐惧情绪,严重者产生拒食意念。
精神病患者的急危状态的防范与护理精神病患者的急危状态:是指患者存在威胁自身或他人生命安全可能性的一种严重的需要立即干预的状态。
精神科急危状态:冲动暴力行为、自杀行为、出走行为、噎食及吞食异物冲动行为的防范与应急处理冲动暴力:是精神科最为常见的急危事件护理措施冲动暴力行为的预防:交流技巧、服用药物、环境管理、患者教育。
冲动暴力行为发生时的处理:1.寻求帮助:当有攻击他人和破坏物品等暴力行为发生时,第一步要呼叫其他工作人员,集体行动。
2.控制局面:暴力事件发生后,应尽快控制局面,确保其他患者的安全。
3.解除武装:应以坚定、冷静的语气告诉患者,将危险物品放下。
如语言制止无效,则应由一组人员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一组人员乘其不备快速夺下危险物品。
4.隔离与约束:隔离在其他非限制性措施都无效时,需要将患者与他人隔开,隔离于一个安全、安静的环境之中。
5.认真观察,及时记录。
6.根据医嘱做好治疗护理,适时解除约束。
自杀行为的防范与处理自杀:是指有意识的伤害自己的身体以达到结束生命的目的自杀是精神科较常见的急危事件之一,也是精神疾病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护理措施自杀的预防:1.通知病室其他工作人员加强观察。
2.保证环境安全。
3.密切观察。
4.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
5.使用安全契约。
6.给患者提供希望。
7.提高患者自尊。
8.参加有益活动。
9.调动社会支持系统。
对常见自杀的紧急处理:1.服毒以精神科药物最常见,严格检查服药过程,严防病人藏药。
2.自缢(1)立即解开自缢的绳套。
首先要托起病人,减轻绳索对颈部的压力,尽快解除绳索。
(2)将患者就地平放,松开衣领和腰带。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
(3)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术和人工呼吸。
(4)复苏后期要纠正酸中毒和防止因缺氧所致的脑水肿。
并给予其他支持治疗(5)记录发现情况及抢救经过。
(6)分析原因,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出走行为的防范与处理出走行为的防范与处理:出走也是精神科的重要急危事件之一,它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没有得到医生的同意而私自离开医院的行为。
噎食定义噎食又称急性食道堵塞,是指食物堵塞咽喉部或卡在食道的第一狭窄处,甚至误入气管,引起呼吸窒息。
精神疾病患者发生噎食窒息者较多,其原因主要是服用精神病药物发生锥体外系副反应时,出现吞咽肌肉运动不协调所致。
表现为患者在进食时突然发生严重的呛咳、呼吸困难、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紫等危象,基至窒息死亡,应立即处理。
护理评估(1)噎食的常见原因及危险因素评估I)因病抢食、暴食所致。
2)精神疾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引起吞咽肌肉运动不协调,抑制吞咽反射,容易出现噎食。
3)癫痫患者在进食时抽搐发作导致咽喉肌运动失调,可能出现噎食。
患有脑器质性疾病如帕金森综合征的患者,吞咽反射迟钝,如果抢食或进食过急会发生噎食。
(2)噎食的临床表现进食时突然发生,轻者呼吸困难,不能发音,呼吸急促,严重者喘鸣,Heimlich征象手不由自主的以V字状地紧贴颈部,面色青紫双手乱抓;重者口唇、黏膜及皮肤发绀,意识丧失,抽搐,全身瘫痪,四肢发凉,二便失禁,呼吸停止,心率快弱。
如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死亡率极高。
如下图所示护理诊断(1)吞咽障碍与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或脑器质性疾病等有关。
(2)有窒息的危险与进食过急有关。
护理目标(1)患者在住院过程中不发生噎食。
(2)患者知道细嚼慢咽的重要性,能有效防止噎食。
护理措施(1)噎食的预防1)对暴食和抢食患者专人护理,单独进食,控制进食速度。
2)对明显的锥体外系反应者可酌情给予拮抗剂,并为其选用流食半流食,必要时专人喂饭或给予鼻饲。
3)集体用餐,开饭时医护人员严密观察进食情况,防止噎食发生,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抢救。
4)预防再次发生噎食窒息,可减少精神药物剂量或换药。
(2)噎食发生后的处理抢救原则1)就地抢救分秒必争,立即停止进食,清除口咽部食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迅速用手指掏出口咽部食团。
若患者牙关紧闭,可用筷子或开口器等撬开口腔掏取食物,解开患者领口,尽快使其呼吸道通畅,用海氏急救法抢救。
精神科危机状态指的是精神疾病患者突然发生的、个体无法控制的、危机生命或财物的一种状态。
既可能威胁病人自己的生命,如自杀自伤,也可能威胁他人的生命,如暴力行为。
精神科危机状态导致的后果极其严重,处理起来也是非常复杂。
因此,精神科危机状态的羽凡与护理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对精神科危机状态的防范工作有清晰的认识,以高度的责任心预防危机事件的的发生,当危机事件发生时力争再度事件立即作出有效的处理。
以下是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几种危机状态:1.暴力行为2.自杀自伤行为3.噎食窒息4.木僵状态5.出走行为*暴力行为暴力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的攻击(致伤、致残、严重者可以致死)或物的攻击(破坏建筑或毁坏财产,引起轻重不等的经济损失)行为。
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紧急情况,必须立即处理。
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除对已实施的暴力行为立即处理外,还应对潜在的或可能得暴力行为有所认识。
精神科的暴力行为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滥用酒精、药物依癫痫性精神障碍、人格障碍、病理性激情等患者,是精神科最常见的危机状态。
暴力行为与疾病诊断有明显关联,我国第一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1987)调查显示:在1214例杀伤案件中,精神分裂症占84.6%、癫痫性精神障碍7%、癔症2.2%、反应性精神障碍1.9%、精神发育迟滞1.7%、其他精神障碍2.9%,其中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暴力行为中最多见。
导致暴力危险的因素有:1、精神症状大多数的患者在行使暴力时都处于精神症状控制下,其中包括妄想、幻觉、意识障碍、敌意、情绪障碍等。
其中与杀人有关的精神症状以妄想最多见,其次为思维逻辑障碍,幻觉,其他感知障碍,突然冲动与病理性激情,意识障碍等。
在受妄想内容影响或意识障碍下出现的冲动伤人行为往往是突发性的,最难以预防。
情绪障碍患者则常因“小事情”而激发暴力行为,而引起情绪波动的事情也常难以控制。
有自杀行为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可能性比较小,但任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动态变化,因有部分抑郁患者可能出现以杀人达到杀死自己的目的情况,或者扩大自杀行为。
第五章精神疾病患者急危状态的防范与护理精神疾病患者的急危状态是指患者存在威胁自身或他人生命安全可能性的一种严重的需要立即干预的状态。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自杀行为的防范与护理、出走行为的防范与护理、噎食和吞食异物的防范与护理、木僵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暴力(violence)行为是精神科最为常见的急危事件,可能发生在家中、社区、医院等,会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危害及严重后果。
暴力行为是基于愤怒、敌意、憎恨或不满等情绪,对他人、自身和其他目标所采取的破坏性攻击行为,可造成严重伤害或危及生命。
精神疾病患者因为心理活动紊乱,是发生暴力行为的主要危险人群。
精神科的暴力行为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人格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患者中。
因此,精神科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暴力行为及时预测、严加预防和及时处理。
一、护理评估(一)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评估⒈精神疾病不同的精神疾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严重性、针对性均不同。
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等。
与暴力行为有关的精神症状包括幻觉、妄想、躁狂状态、冲动和意识障碍等。
一般来说,活跃的精神症状,尤其是那些让患者感到有威胁的症状,如感觉思想被控制、行为被监视等,会增加暴力行为发生的危险性。
因此仔细评估可能与暴力行为有关的精神症状及患者的精神状态非常重要。
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多是在妄想或幻觉影响下发生的。
此外,精神运动性兴奋,要求未得到满足以及药物的严重副作用也会使患者产生暴力行为。
有违拗症的患者容易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及身边的生活琐事产生反抗和敌对,从而发生暴力行为。
还有部分患者觉得家属或亲友嫌弃自己,从而对他们产生敌对态度,甚至暴力行为。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患者中,躁狂症患者在急性躁狂状态下可发生严重的暴力行为。
此时患者的激惹性增高,如果要求没有得到及时的满足、意见被否定、活动受到限制与约束,甚至护理人员要求服药等常规事件均可引起其暴怒、而引起伤人毁物。